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2022-07-25

第一篇: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首位。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00/10万,即每年新发生的机型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其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丙型,10%为戊型,另10%为非甲~戊型。

我国一般人群的康甲型肝炎(甲肝)病毒抗体(抗-HAV)流行率为80.9%,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差异较大,江苏省最低,为48.4%;贵州省最高,为85.4%。即使在同一个省得不同地区,抗-KAV流行率也有差异,一般农村高于城市,社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高于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提示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卫生是影响甲肝流行的重要因素。甲肝的预防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预防、加强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疾病监测及控制爆发等。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9.7%,估计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6%和24.9/10万,据此推算,全国约有2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肝癌的死亡率为14.8/10万,每年因肝癌死亡约18万例。

为了预防HBV感染,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献血员筛查;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③加强健康教育;④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HepB);⑤学龄前儿童及高危人群HepB免疫。

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以1986年正式生产。1992年国产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被批准试正式生产。1996年从美国引进的、分别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被批准正式生产,年产量为6000万支,可满足新生儿免疫的需要。因此,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6月30日起停止生产乙肝血源疫苗,并于2000年起体制使用该疫苗。

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于2002年正式纳入计划免疫,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HepB。根据1999年对31个省3岁以下儿童调查结果表明,城市12月龄以下儿童的HepB覆盖率为88.5%,农村俄日62.7%。免疫儿童的HepB保护率为93.0(95%可信限为92.1!94.0%),接种组儿童的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9%和50.9%,未接种组儿童分别为16.7%和33.3%。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报告,疫苗免疫后15年,接种组儿童的HepB保护率仍高达88.6%。

我国一般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流传率为3.2%,估计约3800万人携带HCV。感染HCV后,约50%~80%可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V可分为6哥狐妖基因型,我国多数为1b型,其次为2和3型。HCV主要经过血和血制品传播。但在丙肝病人中,仅50%~60%有经血暴露史,提示可能存在性、母婴或家庭内传播。

在HBV携带者中,约1%同时携带丁型肝炎病毒(HDV),估计我国约有HDV携带者1200万人。但在HepB免疫后,HDV流行率呈下降趋势。

我国11个省报告有戊型肝炎(戊肝)流行,其中5次为水型流行,6次为食物型爆发。戊肝除发生流行或爆发外,还存在散发性戊肝急性散发性戊肝对我国17个城市共计2548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各地均有戊肝存在,但不平衡,最低为廊坊市,占3.4%,最高为福州市,占26.3%,平均为9.7%。

戊肝具有下列流行病学特点:①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污染的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但水型流行较为多见;②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于潜伏期末和急性期早期粪便排出病毒量最高,传染性最强;③发病与年龄有关,幼年时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多为亚临床型,青壮年时期感染HEV多为临床型,因此,在戊肝流行时,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低;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与男性感染HEV机会多有关;⑤多为急性发病,一般不发展成慢性;⑥病死率较其它各型病毒性肝炎高,尤其是孕妇,其病死率可高达21%;⑦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流行多发生于预计或洪水后;⑧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免疫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年幼时感染HEV后获得移动免疫力,到青壮年时期免疫力下降,可再次感染而发病。

HEV可分8个基因型,我国主要是1型和4型。对从我国19哥城市分离的98株散发性HEV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62株(63.3%)为1型,36株(36.7%)为4型,提示1型是我国优势流行株。

至今,戊肝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唯一可行的是预防。因此,戊肝疫苗的研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HEV尚不能组织培养,从而阻碍了HEV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目前主要是研制HEV基因重组蛋白疫苗、重组戊肝病毒样颗粒(Rhev vlpS)疫苗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等。这些疫苗大部分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仅杆状病毒表达的HEV基因重组壳蛋白(分子量为55kD)疫苗已在美国通过I期临场实验,经88名美国志愿者实验证明,该疫苗安全,并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尔后,在尼泊尔又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将44名志愿者分为2组,于0、

1、6个月时分别注射5µ或20µ疫苗,注射后军无严重不良反应。在免疫后第2个月,44名志愿者中,有43明血清抗戊肝病毒抗体(抗-HEV)阳转;至第7个月时,所有44名志愿者的血清抗-HEV均阳性。该疫苗将在尼泊尔进行Ⅱ和Ⅲ期临床试验。

提高边缘贫困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探索 1

乙型肝炎(乙肝)的危害

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中国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3亿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每年有75万人死于乙肝。中国的HBV携带者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9.7%),占全球HBV携带者的1/3.中国现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万人,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HBV高南然相关疾病。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乙肝发病率较高,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十分沉重,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预防HBV在中国传播

由于中国乙肝病毒膜(HBeAg)流行率较高,中国慢性HBV感染者中有很大比例(30%~35%)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即感染HBV的母亲传染给婴儿。婴儿出生后24h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可以预防母婴传播HBV。中国卫生部于1992年建议为儿童提供常规乙肝疫苗接种,为预防母婴传播,首针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h内接种。然而,在农村一些没有通电的地区,在家分娩率较高的乡村,保障首针及时接种十分困难。这些婴儿大多在出生1~2个月才能接种到首针乙肝疫苗。1999年群过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只有50%儿童在出生后48h内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家出生的儿童中,只有21%能够及时接种到首针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延误的因素包括在家分娩或居住在山区。许多地区≥2个月冷链才运转1次(即提供1次计划免疫接种服务),村级使用冷藏包保存疫苗,乙肝疫苗在建议储存温度下(2~8℃)只可以保存几天。在非冷链运转时间,在家出生的儿童家长可以带儿童代乡卫生院接种疫苗,而居住在边缘地区的家庭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探讨——在冷链外存放使用乙肝疫苗

3.1 冷冻对乙肝疫苗的影响

与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不同,乙肝疫苗是一种对冷敏感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乙肝疫苗不能冷冻,就不能使用。这是因为冷冻购的疫苗,其疫苗效力和保护性免疫原性会下降。尽管疫苗说明书也强调疫苗储存温度为2~8℃,但经常初夏拿在冷链储存过程中育苗杯冷冻的现象。最近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蒙古国、巴基斯坦、英国、美国、印度尼西亚以及其它国家开展的一些研究显示,在疫苗运输过程的许多环节中都出现乙肝疫苗被冷冻的现象。在印度尼西亚的烟具显示,安装常规冷链运转过程,有75%的乙肝疫苗层级被暴露在0℃以下。乙肝疫苗暴露在冷冻环境多数发生在疫苗存放冰衬冰箱和普通冰箱的时候。

3.2

乙肝疫苗的热稳定性

许多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具有热稳定性。疫苗在37℃下可以存放6个月,在动物模型中,只损失极少的免疫效力。在免疫效力对照研究中,给成人分别接种在37℃下储存1周和1个月的疫苗,其产生的免疫效力与接种在2~8℃下储存的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效力相同。有两项现场研究曾为儿童接种储存于常温下的乙肝疫苗。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的研究中,为1组新生儿接种在室温环境中存放<3个月的乙肝疫苗,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分别在2月龄和4月龄接种。对照组儿童的接种程序与这组儿童相同,但不同的是乙肝疫苗始终存放在冷链条件下。监测这两组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测定他们对疫苗的反应。两组儿童抗体阳转率相似。在印度尼西亚农目岛的研究中,乙肝疫苗存放在接生员的家中,疫苗在常温环境中存储<1个月。1组儿童接种存放于冷链条件下得乙肝疫苗,另1组儿童接种存放于常温环境中德乙肝疫苗。两组儿童免疫效果(血清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相同。对在接种点常温(平均27℃,范围是25~32℃)存放1个月的乙肝疫苗进行疫苗效价检测,记过显示,与存放在冷链系统中的疫苗效价相比只降低了1%。

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研究中,在疫苗包装上使用李疫苗温度指示标签(VVM),以监测疫苗是否曾暴露于过热温度。VVM是一种体积小,对温度敏感的指示剂,它可以贴在装有疫苗的小瓶子上。如果疫苗暴露于热环境时间过长,VVM会改变颜色,这样为疫苗在冷链外使用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保障措施。VVM同疫苗的热稳定性保持一致,它在高温下比在低温下更容易变色,同时它提示疫苗是否可以使用。在一般温室环境下(20~25℃)乙肝疫苗和VVM可以在几个月内保持在“可以使用”范围内。

3.3 预充式乙肝疫苗(HB-Uniject)在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研究中,以及最近印度尼西亚接种乙肝疫苗的工作中,都使用了Uniject注射器,它是一种预充疫苗的自毁型注射器。Uniject由事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在美国国际发展署卫生技术项目的资助下开发的,现已由Becton Dickinson(BD)公司进行商业生产销售。Uniject注射器有以下优势:

·预装单剂次疫苗,巴证接种剂次正确;简化了购买禾下发的后勤工作。

·使用简单,使不经常接种的卫生工作者(如接生员)也可以使用。

·体积轻巧,运输和下发都方便。

·不可重复使用,使受种者质检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符合WHO对自毁型注射器的规定。

在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中,Uniject注射器用于人户接种。注射器下发并放置于接种人员和接生员家中,为在家出生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Uniject注射器被认为比普通注射设备使用更方便、安全和实用。

在中国,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将乙肝疫苗预充于Uniject注射器中(以下称HB-Uniject),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于2002年批准在中国使用HB- Uniject注射器。疫苗在37℃下保持6周不损失疫苗效力。

3.4 提高边缘农村住院分娩率低得地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策略探讨——冷链外存储使用疫苗,一些国家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策略师利用乙肝疫苗的热稳定性,将疫苗存储于村医或接生员的卫生室,这样在儿童出生时就可以在村级及时接种到乙肝疫苗。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的研究中,使用的是瓶装乙肝疫苗。在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研究中使用的是预充式单剂次乙肝疫苗的一次性注射器(Uniject)。

在隆安县和龙目岛的研究中,首针及时接种率都达到较高水平。隆安县>80%的儿童在家出生,龙目岛>90%的儿童家中出生。调查结果说明,由村医和接生员在家中或卫生室保存疫苗,可以在住院分娩率低得地区,使儿童在出生时接种到乙肝疫苗。

由于在家分娩比例较高,末级冷链存储条件不足,印度尼西亚采取一项措施,全国常规在村级常温下运输和使用乙肝疫苗(贴有VVM的HB- Uniject)为新生儿接种。这项措施已经实施3年,通过这种策略,2003年大约500万新生儿及时接种到首针乙肝疫苗。

在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 CDC)向各省下发了《遗憾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在此回城中指出,为提高新生儿的遗憾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在无冰箱的地区,遗憾疫苗在无VVM情况下,可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存放<1个月(南方)或<2个月(北京)、2002年12月,WHO下发了《开始使用疫苗温度指标标签》。在这个文件中规定,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在有VVM的情况下可以在常规免疫中德冷链外使用。

为了评价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的可行性,目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牵头在湖南省桑植、龙山、凤凰县开展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技术接种率的研究项目。项目比较3种策略对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影响。第1种策略师标准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在冷链的条件下,使用瓶装乙肝疫苗,在冷链运转周期中,各接种点用装有冰排的冷藏包存放疫苗。冷链运转周期(每月运转)中未使用完的疫苗不再使用。第2种策略:将瓶装疫苗在冷链条件下运送到村卫生室,村医根据预产期,将在村卫生室存放≥1个月用量的乙肝疫苗,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第3种策略:疫苗下发形式与第2种策略相同,村医将存放和使用HB- Uniject疫苗,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为保证存放在室温条件下的疫苗质量,在疫苗包装上都贴上VVM。以检测疫苗暴露于热源的程度和时间,防止疫苗暴露于过热环境中。为评价不同策略的效果,项目开展接种率调查和血清学调查,了解项目实施前后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及实施干预后人群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此同时,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还在海南省开展乙肝疫苗冷链外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此研究将比较儿童接种在常温下存放1个月的乙肝疫苗与接种在冷链条件下存放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评价在冷链外存放使用乙肝疫苗对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急哦手接种率的影响。

4 结论

对于中国,以及东南亚的许多类似的乙肝高发国家来说,及时届中国首针乙肝疫苗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由母婴传播而感染HBV的婴幼儿,有90%在青壮年期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癌和肝硬化。这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以往的研究表明,如果婴儿在出生后7d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并完成3针全程免疫,则比推迟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出生后>7d)的婴儿的HBV携带率降低50%。

在边远山区,由于小童和经济等原因造成住院分娩率较低,有些边远乡村仅能达到10%。在这些地区,由于冷链运转期间,新生儿无法得到及时接种。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为所有村都配备冰箱等冷链设备,也并非所有的村都负担得起冷链的维护费用。利用应疫苗的热稳定性,在村医或接生员家中存放一定数量的疫苗,为在家分娩的儿童及时进行接种的策略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提供了保障。在冷链外存放疫苗,避免了乙肝疫苗因暴露于冷冻环境而丧失免疫原性的危险,降低了儿童接种无效疫苗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冷链外存放疫苗是在村级,疫苗在从生产厂家运输到村级之前,仍然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运。同时使用预充式乙肝疫苗,方便携带,防止不安全注射,防止错误接种疫苗事故的发生,为村医上门接种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办法。

在边远贫困山区、住院分娩率较低的农村地区采用在村卫生室或接生员家中,在常温环境中,根据预产期预先存放一定数量的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h内及时接种,可以大大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从而降低人群HBV携带率,减少慢性肝病的发病率。

第二篇: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秘方

18.1 益气清解汤

【来源】陈恩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晒参4~8克,麦冬、板蓝根、大青叶各15~20克,金银花、连翘各8~10克,生石膏30~50克,丹皮、知母、竹叶各6~10克,生地10~20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或鼻饲。 【功用】益气扶正、清热解毒。

【方解】本病多实热,又有气阴耗损之候,故遣药宜顾护正气、清热解毒,是方之设即针对此。方中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顾护正气;石膏、知母大清气分实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金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生地、丹皮养阴凉血。故疗效可靠,堪为效法。尤其辨证加减皆能针对病情、用药得体,确较妥帖。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重型和极重型。

【加减】用药同时辅以输液等支持疗法;高热者,生石膏增为60克,加抗热牛黄散1克,或紫雪丹2克,每日2次;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各6~10克;抽搐惊厥,加地龙10~15克,钩藤、僵蚕各6~10克;或用止痉粉(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末)2~3克鼻饲,每日3次,重者再加羚羊角粉1克鼻饲,每日3次;气阴欲脱者,生晒参改用5~10克;若虚阳外脱者,加附子2~6克;痰浊盛,加胆南星、法半夏各4~6克;腹胀、苔腻,加藿香、厚朴、法半夏各4~6克;便秘不通,加生大黄、玄明粉各3~6克。

【疗效】治疗80例,属邪犯卫气型11例,气营两燔型40例,疫毒内陷型29例。结果临床治愈72例(其中28例于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品调治),5例留有神呆或失语,吞咽不畅,肢体麻痹等证,3例死亡。有效率为96.25%,平均疗程为8天。

18.2 抽薪饮

【来源】李瑞云,《新中医》(5)1981年

【组成】大黄10克,生石膏30~45克,竹叶、金银花、麦冬各15克,钩藤、知母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1次口服,或分2次鼻饲。一般1~2剂,大便通畅,排出污黑烂便,体温则开始下降。

【功用】攻逐邪热。

【方解】“乙脑”乃属中医之温病范畴。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且易伤津,早期如果失治或误治,则邪热旋即入侵气分或营分而很快出现壮热不退,并见神昏抽搐。治宜急下泄热以存阴。故方用大黄攻下,取其釜底抽薪之法而达到急下存阴之目的。石膏辛凉,质重而气轻,不但清热泻火之力强,而且善于排泄内蕴之邪热,合大黄而共奏攻逐邪热之效;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热,又合麦冬养阴;竹叶清热利尿,以助石膏、大黄除胃中实热,并能止渴除烦;甘草助石膏、知母清热而生津。本方配伍,丝丝入扣,恰中病机。急症急治、堪为效法。通过釜底抽薪,邪热从大便而泄,可顿挫病势,则昏迷、惊厥诸症亦随之而解。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证见高热、神昏、抽搐。

【加减】如病情重笃、热深厥深,即使邪热已退,也不能旋即清醒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以荡涤痰浊,清心开窍;如见抽搐频作,则加蝉蜕、地龙、石菖蒲之类以祛风镇痉。 【疗效】临床适当运用本法,对“乙脑”出现的高热、抽搐控制快。治疗1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捷效。但方中大黄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再随证加减调治,以收全功。

18.3 镇心涤痰汤

【来源】陈树庄,《浙江中医杂志》(3)1988年

【组成】龙齿、鲜生地各30克,琥珀5克,半夏(竹沥拌炒)、天竹黄各12克,陈胆星9克,石菖蒲8克,辰麦冬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

【方解】“乙脑”治后留有神志痴呆、表情淡漠、耳聋失语、手足抽搐,甚至瘫痪等后遗症。治疗颇感棘手。遵“百病多由痰作祟”、“痉病多痰”之训,治宜从豁痰开窍入手。故方用龙齿、琥珀镇心安神而定惊,俾心宁神安则精神振而神识转清、痴呆消失而举止复常;以陈胆星、竹沥、半夏、天竹黄、石菖蒲豁痰开窍,使语言通利而耳聋复聪;麦冬、鲜生地养阴滋液,阴液复则内风自灭、抽搐自止。诸药合用,共奏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之功,用治乙脑后遗症可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主治】乙脑后遗症。

【加减】痰浊蒙窍、精神神志症状偏重者,加礞石滚痰丸,中病即止;气阴不足、余热留恋者,加北沙参、焦山栀、地骨皮;津耗过度、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鲜石斛、玄参、生首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手足拘挛或蠕动者,加知母、鳖甲、玳瑁;肝肾不足、髓海空虚、耳鸣耳聋者,加龟板、枸杞子、五味子。

【疗效】治疗11例,结果全部治愈。 18.4 通络健脑汤

【来源】关幼波,《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丹皮、石斛各10克,全蝎3克,蜈蚣1条,僵蚕3克,钩藤4.5克,茯神12克,佩兰4.5克,木瓜10克,生石决明18克,赤白芍各10克,忍冬藤15克,炒知母、炒黄柏、丝瓜络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

【方解】原发中毒性痢疾,系因湿热为患,而且湿热俱盛,弥漫三焦,蒙闭心包,故见高热神昏,经治虽愈,但由于热盛灼津炼液,湿盛黏滞胶固,湿热交阻而成痰,痰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致中毒性脑炎后遗症,证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乏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由于湿热炽盛、津液大伤,水精不能四布,筋脉失于濡润,则为拘、为痿、舌根强直、语言謇涩。所以治以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为法。方中生地、白芍、木瓜、知母、石斛育阴缓急舒筋;黄柏、忍冬藤清热燥湿、解毒通络;赤芍、丹皮、丝瓜络凉血活血通络;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熄风化痰通络;茯神、生石决明宁心安神、平肝潜镇;佩兰芳香醒脾、化湿助运,以防痰湿再生。诸药合用,以育阴清热、生津增液,以化结痰、濡润筋脉,气血流畅,水精四布,使拘挛者急缓舒展,废痿者强力复用。 【主治】中毒性脑炎后遗症(中毒性痢疾后)。症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无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一般服药3剂见效,20剂即获痊愈。

第三篇:流行性乙型脑炎健康教育知识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乙脑的流行季节主要是

7、

8、9三个月。

乙脑病毒侵犯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幼儿。接种乙脑疫苗和灭蚊是有效的控制手段。 2.乙脑的症状有哪些?

乙脑从感染到发病一般要经过10-14天,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头痛、呕吐、嗜睡、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乙脑的发病初期症状和上呼吸道感染很类似,发烧并伴有呕吐、恶心、全身不适,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类似症状还是要早诊断、早治疗。 3.乙脑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乙脑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蚊子先叮咬了病猪再叮咬人,会造成人类乙脑流行。

预防措施:

1.接种乙脑疫苗:我国已将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在儿童8月龄和2周岁时各免费接种一针。浙江省规定

7、

8、9月份暂停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但可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替代接种,按照“自愿自费”原则接种。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3.灭蚊防蚊:杀灭蚊虫,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叮咬,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

第四篇: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肝炎检查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肝炎检查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肝炎检查】

一、肝功检查

血清酶测定ALT: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特异性高于AST,急性肝炎时明显升高,AST/ALT小于1,黄疸出现后开始下降。慢性肝炎肝硬化时AST/ALT大于

1、重型肝炎时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出现胆酶分离。

AST:存在于线粒体中,与肝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急性肝炎时若其维持在高水平则有转化为慢性的可能。

ALP:肝外梗阻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患者及儿童可明显升高。

γ-GT:肝炎活动期时可升高,肝癌患者或胆管阻塞、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中可显著升高。

CHE:提示肝脏储备能力,肝功能有明显损害时可下降。

胆红素测定: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mmol/L;

血清胆红素升高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

血清蛋白测定: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清球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

PT测定:PTA<40%或PT延长一倍以上时提示肝损害严重。

血氨浓度测定: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可升高。

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甲型肝炎:抗-HAVIgM:早期诊断HA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阳性提示存在HAV现症感染。

抗-HAVIgG: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乙型肝炎:(1)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

HBsAg阴性表明排除HBV感染或有S基因突变株存在。

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2)HBeAg与抗-HBe: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HBV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较大,容易转为慢性。

抗-HBe持续阳性HBV复制处于低水平,HBVDNA和宿主DNA整合。前C区基因变异,不能形成HBeAg。

(3)HBcAg与抗-HBc:HBcAg常规方法不能检出,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Dane颗粒,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IgM高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仅抗-HBcIgG阳性提示为过去感染或现在的低水平感染。

(4)HBVDNA: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

丙型肝炎:抗-HCV是存在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

抗-HCVIgG可长期存在。HCV感染后1~2周即可从血中检出HCVRNA,治愈后则很快消失。

丁型肝炎:HDAg和抗-HDV:HDAg、抗-HDVIgM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持续高滴度的抗-HDVIgG是识别慢性丁型肝炎的主要血清学标志。HBV和HDV同时感染时,抗-HBcIgM和抗-HDV同时阳性。重叠感染HBV和HDV时,抗-HBcIgM阴性,抗-HDV阳性。HDVRNA:阳性是HDV复制的直接证据。

戊型肝炎:抗-HEVIgM和抗-HEVIgG均可作为近期感染HEV的标志。

第五篇:乙型肝炎宣传资料

一 乙肝的危害

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干细胞,导致功能受损,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乙肝病程迁延,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二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2.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 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

5.其他传播方式: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

三 乙肝的预防

1.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

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 年)

接种人群:主要对象婴幼儿,其次为新生儿以及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2.传播途径预防:

(1)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

(2)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4)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 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

(5)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3.意外暴露HBV 后预防

去医院进行血清学检查,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

4.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去医院进行血清学检查,并对其中的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四乙肝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持乐观豁达的平和心境,保持良好的心情

1.饮食禁忌

(1)忌辛辣食品

(2)忌饮酒

(3)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

(4)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

(5)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例如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6)忌高铜饮食,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7)忌食的水果:黄桃、李、草莓、柑橘、梨、香蕉、柚、橙、甘蔗、干鲜荔枝、桂圆、瓜类

(8)忌食糖果、糕饼等甜味食物、油腻食物和油炸品,如猪脚、熏鹅、肥鸭、麻油鸭、肥猪肉、酱油肉、油条、油饼、油炸鱼等

(9)忌食各种无鳞鱼,如鳗、泥鳅、河鲤等;忌食寒凉食物,如淡水青鱼、白鲢鱼、黄花菜、大白菜、紫菜、海带、

绿豆芽、豆腐、西红柿等

(10)忌食含防腐剂的食品

2.日常调节

(1)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乙肝患者妊娠期应该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含有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多搭配医学还有钙,铁的食物,不宜饮酒,吃辛辣的食物,或者难以下消化的食物。

(2)控制好饮食总热量

(3)应该适当的摄入维生素和充足的微量元素,患者可多食用一些瘦肉,动物的肝脏

3.保护肝脏的食物

(1)海鲜类

(2)大豆以及豆制品

(3)含钾丰富的食物,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澄、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

(4)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

(5)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金针菜、大枣、芝麻、山楂等,绿茶对肝脏有好处

(6)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之用

(7)如果是虚证、寒症引起的肝脏不适,保肝护肝时应该多吃牛肉、猪肉、鱼肉、大蒜、韭菜、红萝卜、刀豆、

黄豆、油菜、香菜、龙眼肉、黑枣和核桃

(8)如果是热证、实症引起的肝脏不适,保肝护肝时应该多吃水鸭肉、兔肉、鳖肉、牡蛎、冬瓜、茄子、苦瓜、黄瓜、竹笋、菠菜、白菜、豆芽、芹菜、苋菜、紫菜、西瓜、梨、柚子、柿子和绿豆

(9)如果是一般原因引起的肝脏不适,保肝护肝时应该多吃鲫鱼、鲤鱼、墨鱼、禽蛋类、牛奶、黑豆、四季豆、丝瓜、木瓜、百合、莲子、大枣、马铃薯、花菜、黄花菜、葡萄、杏仁、桃子和无花果

反对歧视乙肝患者和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请理解并且以平等之心对待身边的乙肝患者和携带者

上一篇:银行风险管理手册下一篇:优秀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