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2022-09-11

糖尿病是一种机体糖苷类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液内血糖过高而不能缓解的一类慢性疾病 , 其发病机理一般为遗传因素或者后天脏器受损导致的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 因为长时间的高血糖的作用 , 是机体其他脏腑、组织系统、神经功能的损坏。乙型肝炎是以病毒感染为主的肝脏炎性异变疾病 , 此病具有传染性 ,且发病后可能转化为肝硬化 , 甚至肝癌[1]。肝脏作为糖代谢的重要器官 , 已有研究显示肝功能的长期异常会导致糖耐受的异常 ,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也大为增加 , 但基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研究报道较少 , 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病者和乙肝感染的内在关系 , 该院近年来对收治的糖尿病病者进行研究 , 得到了一些发现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来该院医治的确诊为糖尿病的2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 另外按顺序选择此期间来该院检查或医治的排除有糖尿病、乙肝的体检、住院个体241例作为对照组 , 分别抽取血清用相同方法和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 对比阳性率。其中 , 对照组中男性143例 , 女性98例 , 年龄在18~66岁之间 , 平均年龄32岁 , 观察组中男性165例 , 女性76例 , 年龄在31~74岁之间 , 平均年龄4.6岁 ,患病时长在2~11年之间 , 平均时长5.6年 , 两组受检者在疾病方面有差异性 , 在男女性别、年龄等其他基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资料可比 , 并排除有严重疾病危重患者、伴有心脏、肾脏等其他脏器器质性疾病损伤患者。

1.2 诊断标准

观察组病者均经WHO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评判 , 病者均符合尿多、饮多、体重减少不能查明原因的症状 , 任意血糖检测 >11.1 mmol/L, 空腹血糖检测 >7.0 mmol/L;对照组病者均经过《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发行 ) 中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

1.3 试验试剂和仪器

该试验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包括型号为MK3的芬兰雷博的酶标仪 , 滤光片450630405493;型号为MK2的芬兰雷博的洗板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购自于南通戴尔诺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体购自于艾博生物技术 ( 杭州 ) 有限公司;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购自于于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测定方法

两组个体均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 , 两组受检者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6 m L静脉血 , 放置在促凝管中将血清分离出来 , 在适宜的环境中保存备用 , 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 , 将相应标志物的抗体或抗原附着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载体上 , 用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在固相表面进行特异反应 , 出现相应特征即为发生免疫反应 , 特征程度与相应抗体抗原成正相关。检测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的表面抗体、抗原 (HBs Ab、HBs Ag), 乙型肝炎e抗体、抗原 (HBe Ab、HBe Ag),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 Ab) 五项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中五项标志物的阳性率[2]。

1.5 结果评定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为10 m IU/m 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0.5 ng/m L,乙型肝炎e抗体为1.5 NCU/m L,乙型肝炎e抗原为0.03NCU/m L,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为0.1 NCU/m L含量作为阳性反应的临界值 , 大于此数值为阳性 , 反之结果作为阴性处理[3]。

1.6 统计方法

记录两组个体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 选择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 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分析结果 , 以独立的x2检验比较组件数据 , 以配对x2检验比较组内数据 , 以P<0.05为差异在统计学范畴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241例个体中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反应41例 ,约17.0%;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反应123例 , 约51.0%;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反应22例 , 约0.9%;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反应55例 , 约占22.8%;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反应115例 , 约占47.7%。对照组241例个体中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反应19例 , 约7.9%;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反应179例 , 约74.3%;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反应20例 , 约0.8%;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反应61例 , 约占25.3%;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反应88例 , 约占36.5%。统计结果显示 , 两组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而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的差异则不显著 , 即P>0.05。

3 讨论

乙肝型病毒属于肝脏感染病毒 , 肝脏作为糖代谢的重要器官 , 肝细胞参与糖类的摄取合成和重新分配 ,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降低 , 造成肝脏内对糖的利用减少 , 摄取增加 , 引发脂肪肝等一系列肝脏问题。该试验研究结果中 , 观察组和对照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7.0%、7.9%, 提示糖尿病患者所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显著高于其他人群 , 发病风险增加 ,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47.7%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6.5%,提示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也高于其他人群 , 与此同时 ,标志物中唯一的具有免疫性能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仅为51.0%, 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的74.3%, 提示糖尿病病者的乙型肝炎免疫力显著低于其他人群 , 而表示有乙肝感染的另一类乙型肝炎e抗体、抗原的标志物检测中 , 两组分别为22.8%、0.9%和25.3%、0.8%, 差异不在统计学范畴内。

试验中 , 两组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区别提示两病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联作用 , 糖尿病病者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增加可能是由于在早期发病时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 , 尤其是发生酮症酸中毒现象时 , 肝脏会被脂肪组织侵入而迅速肿大 ,造成确诊时局部肝细胞的功能已经损伤;患病后 , 由于体内糖环境因素改变 ,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受损 , 机体免疫功能发生障碍 , 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 且感染后激发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较少 , 不能及时消灭病毒;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 , 由于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 在代谢的过程中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4]。与此同时乙型肝炎也更易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的总器官 , 统筹糖类、脂类的代谢作用 , 肝脏发炎会导致胰岛素受体损坏、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减低 , 间接导致摄取血糖量减少;肝脏讲解功能减弱 , 致使血糖升高激素分泌超过降低;乙肝病毒和治疗药物也会对胰岛素合成造成一定损害 , 一系列因素引起糖代谢紊乱[5]。

虽然乙型肝炎和糖尿病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 但试验结果提示出糖尿病病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格外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 包括及时监测、有效血糖 , 选择副作用少的降糖药 , 同时加服一些保护肝脏的药物一起服用 , 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饮食结构 , 选择高纤维素、低糖、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并且多进行体育锻炼 , 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而已经感染肝炎的患者也应加强对血糖的检查 , 避免糖尿病的发生[6]。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含量,讨论其和感染乙肝病毒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241例糖尿病病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住院、体检等241例个体为对照组,抽取两组个体血清,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的含量,对比两组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74.3%,表面抗原阳性率7.9%,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36.5%,与观察组的51.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0.8%和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率25.3%,与观察组的0.9%、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和乙型肝炎两病之间有其内在关联性。

关键词:乙型肝炎,糖尿病,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上一篇:英语否定和降升调下一篇:探究电力系统的营销模式与自动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