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依诺沙星

2024-05-23

复方依诺沙星(精选九篇)

复方依诺沙星 篇1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 LC-20AT型泵, SPD-20A型紫外检测器, 色谱工作站;恒温水浴锅, 电子分析天平。

1.2 试药

依诺沙星原料药、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羟苯乙酯, 醋酸, 甘油, 依诺沙星对照品, 甲醇、磷酸、磷酸二氢钠、乙腈为色谱纯,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处方与制备工艺

2.1 处方

依诺沙星0.6g, 地塞米松磷酸钠0.2g, 聚乙烯吡咯烷酮8g, 羟苯乙酯0.06g, 醋酸0.4m L, 甘油适量, 醋酸缓冲液加至200 m L。

2.2 制备工艺

称取聚乙烯吡咯烷酮8g, 将其放置于120 m L的注射用水中, 缓慢溶解作为溶液A, 然后按照处方量的比例称取羟苯乙酯, 将其溶于热的注射用水中, 再依次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甘油, 待其完全溶解后放置在小于40℃的环境下, 作为溶液B。另称取处方量的依诺沙星将其溶于0.4 m L/L的醋酸中, 合并以上溶液A、B, 混匀。滤过, 加入缓冲液至全量, 即为半成品。检查其含量、p H值, 合格后将其分装于100 m L的盐水瓶中, 再经过121℃30 min的流通蒸气灭菌处理后, 无菌分装于灭菌的滴眼瓶中, 即得。

3 质量标准研究

3.1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取本品进行直接测定, 其p H值范围为4.5-5.5。

3.3 含量测定

3.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 (250mm×4.6mm, 5um) , 流动相:醋酸 (0.2m L/L) (三乙胺调节p H值至3.0) -甲醇-乙腈 (80:10:10) , 紫外检测波长270 nm, 流速1.2 m L/min, 进样量:20μl, 理论塔板数按依诺沙星峰计算, 不得小于3000, 依诺沙星与地塞米松磷酸钠两峰分离度大于1.5。

3.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25mg的依诺沙星对照品, 将其放置于100 m L的量瓶中, 并加入约10 m L的0.1 mol/L的盐酸溶液使之溶解, 然后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制备的对照品溶液2.0 m L, 并用流动相将其定容至25 m L, 取20u 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色谱图。

3.3.3 阴性对照实验。

按照处方比例配制除主药之外的样品溶液, 精密量取该样品溶液2 m L, 将其放置于50 m L的量瓶中, 再加入10 m L的0.1mol/L的盐酸溶液, 并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上述阴性对照溶液1.0 m L, 放置于5 m L的量瓶中, 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进样20μL, 记录下色谱图。根据色谱图的结果表明了处方中的辅料对主药的测定无干扰。

3.3.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 2.0, 4.0, 6.0, 8.0, 10.0 m L, 然后将其分别置于25 m L的量瓶中, 并采用流动相将其分别稀释至刻度, 分别进样20μL, 记录色谱图。以浓度 (C) 为纵坐标, 峰面积 (A) 为横纵坐标来进行回归方程的计算, 得回归方程为C=25.36A-41.19 (r=0.9999) , 结果表明在10-100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3.3.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0 m L, 将其置于25m L的量瓶中, 然后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刻度, 连续进样3次, 每次取20u 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分别进行日内考察 (1, 2, 4, 6, 8 h) 和日间考察 (连续3d) , RSD分别为1.31%和1.26%。结果表明实验的精密度良好。

3.3.6 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3份依诺沙星对照品, 分别约10.0mg, 12.5mg, 15.0 mg, 将其分别置于50 m L的量瓶中, 然后按2.1项下的配制处方向其加入相同比例的辅料, 再加入适量的缓冲液使其溶解并释释至刻度。精密吸取上述样品各2.0 m L, 将其分别置于25 m L的量瓶中, 再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刻度, 摇匀, 进样20μL, 记录峰下面积, 计算得到平均回收率为100.1% (RSD=0.59%) 。

3.3.7 样品的测定。

精密量取2 m L供试品溶液, 将其放置于25m L的量瓶中, 并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刻度, 摇匀。再精密吸取上述制得的溶液2 m L, 同样将其放置于25 m L的量瓶中, 使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刻度, 摇匀。进样20μL, 记录下峰面积, 计算含量, 结果符合规定。

4 讨论

由于依诺沙星药物本身不溶于水, 所以给本制剂的配制带来了困难, 但是考虑到依诺沙星溶于稀酸或稀碱, 并且醋酸能与依诺沙星形成醋酸盐, 不仅增加了依诺沙星在制剂中的溶解度, 而且使滴眼液能够保持弱酸性, 故我们选择了0.1mol/L的醋酸缓冲液作为溶剂来稀释药物和制备制剂。同时我们还在原处方的基础上加入了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的加入不仅使药物的抗炎作用有所增强, 还使药物的疗效大大地提高了。

本实验采用PVP作为依诺沙星缓释滴眼液的载体, 可使药物具有一定的黏度, 减小了药物的流动性, 使其滴入眼内后能够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薄药膜, 从而延长了药物在眼内的作用时间, 也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与单方滴眼液相比较, 复方药物不仅减少了药物的刺激性, 缩短了疗程, 而且还能够迅速的解除病灶的充血和水肿。

本实验的制剂处方合理, 制备方法简单, 易操作, 质量稳定可控。

摘要:目的:确定复方依诺沙星滴眼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建立其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方法:采用依诺沙星、地塞米松来作为主药, 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羟苯乙酯来作为辅料, 制备复方依诺沙星滴眼液制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其中主药依诺沙星的含量。结果:制备出的滴眼液为微黄色的澄明液体;在10-100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100.1% (RSD=0.59%) 。结论:该滴眼液制剂的处方合理, 制备方法简单, 易操作, 质量稳定可控。

关键词:复方依诺沙星,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明昌, 魏厚仁.依诺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 1995, 10 (2) :27-30.

[2]司继刚, 刘杰, 陈作忠.复方依诺沙星滴耳液的制备[J].西北药学杂志, 1998, 1 (2) :77.

依诺沙星分散片说明书 篇2

【英文名称】EnoxacinDispersibleTablets

【拼音全码】YiNuoShaXingFenSanPian

【主要成份】依诺沙星分散片的主要成分为依诺沙星。

【性状】依诺沙星分散片为类白色或微黄色片,味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规格型号】0.1g*12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1.支气管感染一次.0.3~0.4g,一日2次,疗程7~14日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4g,一,2次.疗程10~14日3.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一次0.4g单剂量4.肠道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7日5.伤寒一次0.4g,一,2次,疗程10~14日

【不良反应】对迪康药业依诺沙星分散片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缺乏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的患者禁用。

【禁忌】对依诺沙星分散片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依诺沙星分散片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但依诺沙星分散片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依诺沙星分散片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对孕妇用药进行的研究尚无明确结论。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依诺沙星分散片时应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依诺沙星分散片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常对多重耐药菌也具有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的大多数菌株具抗菌作用。依诺沙星分散片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具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粪肠球菌仅具中等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差。依诺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完全,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0%。单剂量给药后血药达峰时间(Tmax)约为1~3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约为3.3~5.8小时,蛋白结合率为18%~57%。依诺沙星分散片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组织中的浓度常超过血药浓度而达有效水平。依诺沙星分散片主要自肾排泄,48小时内给药量的52%~60%以原形自尿中排出,一部分(20%)在体内代谢。胆汁排泄约18%。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铝箔-PVC板包装,12片/板/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817

【生产企业】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迪康制药公司

速尿与依诺沙星注射液有配伍禁忌 篇3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83岁,因“冠心病,陈旧下壁心肌梗死,三级高血压”入院,入院后查体患者气短,咳嗽,咳黄痰,平卧受阻,BP140/90mmHg,双肺为哮鸣音及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炎药对症治疗:在应用抗炎药依诺沙星静滴时为减轻心衰症状在滴壶加入速尿40mg静滴,输液管内即出现白色絮状混浊沉淀,滴壶内出现乳白色混浊液,立即拔出针头,病人无不良反应。

实验: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依诺沙星0.2g液为透明状。把5%葡萄糖注射液20ml+速尿40mg加入上液中即出现溶液混浊,伴自色絮状物。

讨论

依诺沙星的不良反应综述 篇4

1 过敏性休克

李俊山等[1]报道, 患者, 男, 34岁, 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入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 L 0.2 g, 约10 min, 患者即诉皮肤瘙痒、头晕、胸闷、心慌, 随之面色苍白, 意识模糊, 测血压60/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考虑为依诺沙星过敏性休克, 立即停药, 鼻导管吸氧, 给予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 L肌肉注射, 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 多巴胺注射液4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静脉滴注。经综合抢救约15 min后, 患者意识恢复, 血压升至110/70 mm Hg, 脸色开始红润, 呼吸平稳, 观察1 h, 患者意识清楚, 无头晕、头痛症状, 继续按常规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未见异常。

2 消化道反应

蒋迎九等[2]报道, 患者, 男, 42岁, 因反复右侧自发性气胸行肺大泡结扎术, 术后第4天, 予依诺沙星0.4 g口服, 2次/d, 预防感染。首次服药后约40 min, 患者诉上腹部持续性烧灼样胀痛, 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100~150 m L, 既往无反酸、嗳气、黑便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 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粪隐血试验 (+++) ,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予禁食、补液、抑酸等处理, 并改用羟氨苄舒巴坦静脉滴注预防感染, 5 h后, 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5天, 粪隐血试验 (±) , 恢复进食, 第6天再予服用依诺沙星, 30 min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并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约60 m L, 静脉推注抑酸药后立即行纤维胃镜检查, 见胃黏膜呈慢性充血、水肿改变, 邻近胃窦区域残留有少许血迹, 未见明显出血点, 亦未见溃疡及肿物。嘱患者此后禁服依诺沙星, 并继续予以对症等治疗, 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 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3 泌尿系统反应

徐雯宇[3]报道, 患者, 女, 53岁, 因急性肠炎就诊, 给予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200 mg, 静脉滴注, 1次/d, 输注2次后, 尿液呈洗肉水样。复诊尿常规:白细胞 (-) , 红细胞 (+) , 自诉未用其他药物, 以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及相关症状。嘱停药, 2 d后患者自觉血尿好转, 急性肠炎未愈, 又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200 mg滴注, 5 h后尿液显血色, 再次来我院诊治。尿常规:白细胞 (-) , 红细胞 (+++) , B超检查泌尿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并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g, 肌肉注射, 2次/d, 卡巴克络 (安络血) 注射液10 mg, 肌肉注射, 2次/d, 3 d后血尿消失, 1周后尿常规正常。

4 神经系统反应

王燕萍等[4]报道, 患者, 男, 65岁, 因咳嗽、痰中带血2个月来院就诊, 诊断为支气管感染, 支气管扩张。给予鱼腥草片0.9 g, 3次/d;依诺沙星0.2 g, 2次/d.当晚空腹服药1次后, 患者烦躁、多语、坐立不安、失眠、恶心、呕吐, 追问病史, 家属诉患者30年前有精神病史, 曾住精神病院予以治疗。患者曾多次服用鱼腥草片无异常反应, 本次仅晚上空腹服依诺沙星1次, 即出现上述症状, 确定系服依诺沙星所致。

参考文献

[1]李俊山, 樊双义, 温筱煦.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 2006, 16 (2) :166.

[2]蒋迎九, 李朝先, 向小勇.依诺沙星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医药导报, 2002, 21 (10) :683.

[3]徐雯宇.依诺沙星致血尿1例[J].Herald of Medicine, 2003, 22 (5) :296.

依诺沙星片生产过程的工艺验证 篇5

工艺(工序)验证是指在完成厂房、设备、设施的鉴定与质控、计量部门的验证后,对生产线所在生产环境及装备的局部或整体功能、质量控制方法及工艺条件的验证,确认该生产过程(工序)是有效的,而且有重现性[2]。验证的目的是识别出重要的工艺参数,确定这些参数的合格范围,并提出控制这些参数的方法。以证实所设定的工艺路线和控制参数能确保产品的质量[3]。本实验采用连续生产的三批依诺沙星片,每批68.6万片的量,依据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对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关键工序的重要参数进行验证。

1 材料和设备

1.1 材料

依诺沙星,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C03-L050205;糊精,东莞市东岳葡萄糖厂050901;淀粉,得峰淀粉糖业有限公司淀粉厂04122202;硬脂酸镁,贵州省桐滓县光彩化工有限公司20050402;羧甲基淀粉钠,湖州展望化学药业有限公司20050939;欧巴代,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20050501。

1.2 仪器设备

蒸汽热循环烘箱,肇庆市供销机械厂;摇摆式颗粒机,中南制药机械厂;V型混合机,江苏无锡轻化机械设备制造厂;粉碎机,上海制药机械厂;糖衣机,中南制药机械厂。

2 依诺沙星片的制备

2.1 处方投料量

依诺沙星68.6kg、糊精6.9kg、淀粉3.4kg、11.0%淀粉浆18.2kg、硬脂酸镁1.9kg、羧甲基淀粉钠1.7kg、包衣材料欧巴代6.9kg、纯化水25.7~27.4kg。

2.2 工艺操作

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并分别过80目筛,备用;按处方量称取淀粉和纯化水,以冲浆法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淀粉浆;将过筛后的依诺沙星、淀粉、糊精于混合机中搅拌15~20min,缓慢加入淀粉浆,并搅拌制成软材,用12~14目尼龙筛制粒,并于(60±5)℃通风干燥约2.5h后收料;干料用18~20目不锈钢筛网整粒后,加入硬脂酸镁及羧甲基淀粉钠混匀,装桶称重;压片;包衣以20%~21%白色欧巴代溶液喷雾进行包衣。

3 生产过程的工艺验证

3.1 制粒湿混时间的验证

3.1.1 试验方法

采用快速搅拌,设置湿混时间为5、10、15、20、25min,并在每一混合时间点观察软材的情况,验证最佳混合时间。观察结果见表1。

3.1.2 判断标准

软材要求握之成团,按之即散。

注;软材太松或太硬画×,软材适中画√。

3.1.3 结果

表1表明3批产品制软材时在15~20min符合要求。

3.2 干燥时间的验证

3.2.1 试验方法

调整温度(60±5)℃;干燥90min后,于干燥箱内4个顶角处取4个样点,每个取样点取上、下2个样品测试颗粒水分,使用电子天平用减量失重法测试。每隔20min取样测定一次,结果见表2。

3.2.2 判断标准

水分应<8.2%。

3.2.3 结果

表2表明150min时,各取样点水分均<8.2%,干燥时间合格。

3.3 原辅料混合均匀性的验证

3.3.1 方法

分别在90、120、150min每个时间点于四周和中心5个取样点取样,每个取样点取上、下2个样品,分别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含量,结果按下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应≤6%。

计算公式:(X为平均含量)

3.3.2 判断标准

根据文献检索,确定标准为RSD≤6.0%。

3.3.3 结果

3批产品原辅料在搅拌5min后,RSD均<6.0%,混合均匀,所以混合时间符合要求。

3.4 压片工艺参数的验证

3.4.1 试验方法

当压片机调试完毕,在压片过程中每隔10min从左、右出口处用白色塑料瓶各取20片,共取6个样,分别测片的硬度、崩解时限。

3.4.2 判断标准

硬度应在60~100N,崩解时限应在15min以内,产品为合格。

3.4.3 结果

压片压力在6~8KN时,片重差异、硬度、崩解时限满足工艺要求,所以压片压力符合要求。

3.5 包衣工艺参数的验证

3.5.1 试验方法

使包衣机的锅速在6~12r/min范围内调整,按包衣的SOP进行包衣,分别测包衣片的片重差异、硬度、溶出度。

3.5.2 判断标准

包衣片的片重差异不应超过5%,硬度应在60~100KN,溶出度应≥85%,产品为合格。

3.5.3 结果

包衣锅速在6~12r/min时,硬度、溶出度、片重差异满足工艺要求,结果符合要求。

3.6 包衣片的质量验证

为整体考察各个工艺参数对质量的影响,对各批包衣片的片重差异、含量、溶出度、外观进行验证。结果见表3,符合规定。

4 验证结论

本验证全过程都在监控过程中,查全检合格,根据3批的情况对工艺参数进行确认。按生产工艺要求操作,制粒、总混工序所得的颗粒外观色泽符合规定,水分分别为6.2%、7.0%、6.7%,<8.2%,颗粒含量分别为0.215%、0.08%、1.5%,均<6.0%;压片工序所压出的素片片重差异、硬度、崩解时限;包衣工序所检溶出度均>85%,片重差异不超过5%,成品检验的溶出度、含量、片重差异,外观均符合要求。

5 讨论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在片剂生产中的问题还较多突出反映在含量、崩解时限和溶出度检查不符合要求,裂片、松片等现象。因此,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必须强调在GMP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验证工作[4]。此次验证根据《GMP验证指南》,用同步验证法验证了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以确保工艺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验证显示依诺沙星片的生产过程工艺符合预期要求。此次验证存在着不足,我们在做制粒湿混时的标准仍然是传统的经验值,没有能把标准量化,由于同步验证与试生产同步进行,因此该验证取得结果的同时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也可能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会给产品的质量带来风险。

摘要:目的验证依诺沙星片生产工艺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同步验证法对依诺沙星片的各个工序的产品进行验证。结果制粒含水量、均匀性、压片硬度、崩解、包衣硬度、溶出度、片重差异、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要求。结论该品种生产工艺合理,可在外在正常条件下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

关键词:依诺沙星片,工艺参数,同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卢文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诺沙星片的含量[J].海峡药学,2003,15(3):24-65.

[2]陈建中,郑邦一.V型混合机的生产工艺验证[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2):46-49.

[3]白头翁.GMP生产工艺的验证[J].畜牧市场,2004(3):54-55.

复方依诺沙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所选用的15例临床病例中, 男9例, 女6例, 年龄最小者7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31.5岁;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炎后治愈7例, 好转6例, 无效2例;总有效数占发病数86.67%;与随机抽样选择的15例单纯西药治疗咽喉炎病例总结比较对照, 有明显差异。病例总结表明应用中西药治疗咽喉炎有着显著效果.

1.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 注射用葡萄糖依诺沙星 (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成人:静脉滴注0.2g用5%的葡萄糖液稀释成100m L的药液, 2次/d, 7d为一疗程, 但是要注意:对本品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2) 甘桔冰梅片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口服或含化, 一次2片, 3~4次/d。7d为一疗程, 可以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选用健民利咽片2片, 3次/d, 口服或含化。合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用法:成人: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min。2次/d, 7d为一疗程, 可连用2个疗程。

(例, %)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1

1.3 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关于对急慢性咽喉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咽喉炎以红、肿、热、痛及声音嘶哑等, 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大, 咽拭培养A族链球菌感染阳性或快递链球菌抗原拭验阳性。

疗效标准分为好转:临床病变均不同程度减轻, 实验室血象及各项有关检查指标明显降低;痊愈:临床病变均消失, 实验室血象及各项有关检查指标明显降至正常范围:无效:治疗前后病变及实验室各项有关检查指标无变化。

2 治疗结果 (表1)

3 讨论

3.1 咽喉炎是一种局部性疾病, 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经过数代医学专家的努力, 对咽喉炎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 目前已深入到中西医结合领域研究。

3.2 甘桔冰梅片系改良经典名方而成, 由桔梗、甘草、冰片、龙脑、乌梅等8味纯天然中草药经现代中药超声震荡提取的结晶而成。功能主治:消肿散结、宣肺化痰、清热开音。根据现代药理学证实, 甘桔冰梅片能迅速消除组织肿胀、充血、渗出及肉芽肿等病变, 解除声音嘶哑、咽喉疼痛, 咳嗽等病症。恢复桑音功能, 尤其是冰片, 具有较强的抑菌抗炎、解除咽喉疼痛作用, 同时其中冰片能使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减少, 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细胞吞饮囊泡数量增加, 使物质转运加速, 促进药物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率, 并在血中维持较长时间血药浓度, 使甘桔冰梅片更深入持久地治疗咽喉炎。临床病例数据说明了这一点。

复方依诺沙星 篇7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API 3000 MS/MS串联质谱检测器 (加拿大ABI公司) , AGILENT12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美国AGILENT公司) , 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XS205DU电子分析天平 (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 Centrifuge 5810R高速离心机 (德国eppendorf公司) , Milli Q Reference超纯水发生器 (美国Millipore公司) 。依诺沙星对照品 (含量91.1%,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批号:130453-9901) 、环丙沙星对照品 (含量84.9%,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批号:130451-200302) 、氧氟沙星对照品 (含量98.6%,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批号:130454-200604) 、甲醇 (色谱纯, Merck公司) 、水为Milli Q超纯水、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样品:自购市售化妆品50批。

1.2 标准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对照品适量于100m L容量瓶中, 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配成浓度约为500mg·L-1的对照品储备液, 保存于4℃。系列标准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一定体积的对照品储备液于容量瓶中, 用甲醇依次配制成浓度分别为5、10、20、50、100和150 mg·L-1的系列标准溶液。

1.3 样品预处理方法

准确称取样品0.25g (精确至0.001g) , 置于25m L具塞比色管中, 用甲醇与0.1mol·L-1盐酸溶液 (1∶1) 混合溶液定容, 超声15min, 混匀, 必要时以10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经0.45μm滤膜过滤, 待用。

1.4 仪器的工作条件

1.4.1 液相色谱条色

谱柱:Luna C18柱 (250mm×4.6 mm, 5μm) ;流动相:磷酸三乙胺溶液 (取磷酸1.7ml, 用水稀释至1000ml, 用三乙胺调p H至5.3) +乙腈 (88+12) ;色谱峰检测波长范围:210nm~400nm;检测波长277nm;流速:1.0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样品测定以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图定性, 标准曲线法定量。

1.4.2 液相色谱-质谱确证条件

色谱柱:Luna C18柱 (150mm×2.1mm, 3.5μm) ;流动相:0.1%甲酸溶液 (含5.0mmol/L醋酸铵) -乙腈 (89∶11) ;流速:0.3m 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电离模式:正离子电喷雾电离 (ESI+) ;监测模式:MS2全扫描;扫描范围:50~450 (m/z) ;喷雾电压:5500v;碰撞电压26V;去簇电压:-30V;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母离子/子离子分别为:362/318, 261, 109;332/314, 245, 134;321/303, 234, 206。混合对照溶液浓度稀释至约5mg·L-1, 阳性样品溶液稀释至相当浓度后进样以确证。

2 结果与讨论

2.1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 (DAD) 法鉴别

以样品溶液与对照溶液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偏差在±2.5%以内, DAD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同, 且220nm以上、相对吸收值大于10%的谱段范围没有显著差异以识别样品是否含目标化合物。

2.2 定量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上述3种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 在210~4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在277你们处有最大吸收, 而氧氟沙星最大吸收为293nm, 277nm处虽然不是吸收峰, 但并不弱, 综合考虑, 选择277nm为定量检测波长。

2.3 线性关系及检出浓度

将1.2所述系列标准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分别以对照品浓度X (mg·L-1) 为横坐标, 峰面积Y为纵坐标, 得依诺沙星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591x-27.136, 相关系数r=0.9995;环丙沙星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7.799x-70.148, 相关系数r=0.9999;依诺沙星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1.805x-16.269, 相关系数r=0.9999。在空白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对照品溶液, 使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浓度均为0.05mg·L-1, 根据S/N≥3, 本方法对三者的检出浓度均为0.0005%。

2.4 精密度和稳定性

在1.3的预处理条件下, 分别对质量浓度为10 mg·L-1、100mg·L-1的样品加标溶液进行测定, 在同一天内平行测定6次, 计算日内精密度;分别在第二天、第三天重复测定6次, 计算其日间精密度。结果RSD在5%内, 表明该法前处理的样品溶液至少可在两天内保持稳定。

2.5 回收试验

取一批已知不含上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妆品作为空白样品, 称取0.25g, 平行12份, 分别置于25m L具塞比色管中, 加入对照品适量, 在1.3的提取条件下,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见表1。

2.6 样品测定

按所述试验条件, 根据保留时间和DAD光谱图定性, 峰面积-标准曲线法定量, 检出氧氟沙星多批, 含量在0.2%至1.0%之间;依诺沙星1批, 含量为0.5%;环丙沙星1批, 含量为1.0%, 见表2。

2.7 液质联用法确证

考察了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 甲醇-乙酸铵、甲醇-水、甲酸-乙腈等流动相体系, 经过优化, 确定1.4.2所述质谱条件。阳性样品中目标物与对照品出峰时间一致, 并应出现表2中相应的准分子离子峰及三个以上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也可选择母离子/子离子为321/303、332/314、362/318, 浓度相当时, 阳性样品目标待测物与对照品定性离子的丰度比一致, 偏差在±20%内。DAD光谱均与对照品一致, 液相及液相色谱-质谱均确定供试品中添加了目标化学成分。

3 结论

本文建立同时测定化妆品中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的方法。通过对样品的分析, 发现祛痘或抑制粉刺化妆品中确实存在非法添加三种喹诺酮类药物的现象。该方法针对性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 并具实际应用价值, 可为政府监督提供技术手段。高效液相色谱DAD法可供缺乏质谱的基层检验机构筛查和定量, 液质联用法法适合配备质谱的实验室进行确证, 方便检验能力的协调。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化妆品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及液质联用确证法。方法 样品经超声提取, Luna C18柱分离,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法检测。液质联用法采用Luna C18柱分离;采用正离子电喷雾模式,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M+H], 其主要的特征离子分别为m/z362/318, 261, 109;332/314, 245, 134;321/303, 234, 206。用高效液相色谱DAD法测定阳性样品的含量。结果 发现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依诺沙星的阳性样品, 50批样品两法测定结果一致。在515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大于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102.5%, RSD小于2.5%。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法可供缺乏质谱的基层检验机构筛查和定量, 液质联用法法适合配备质谱的实验室进行确证, 方便检验能力的协调。

关键词:化妆品,喹诺酮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DAD

参考文献

[1]庚菊敏, 孙灿, 董海燕, 等.我国化妆品的安全性现况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4) :373-375.

[2]钟嶷, 罗晓燕, 郭重山, 等.化妆品中抗生素和防腐剂[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24 (6) :440-442.

[3]吴大南.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检出抗生素情况的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16 (2) :216-232.

复方依诺沙星 篇8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8岁。主因“耳外伤”于2010年3月入院。同期另1患者, 女, 53岁, 因化脓性胸膜炎入院。均遵医嘱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注射用阿洛西林钠8.0g (溶液A) 静脉滴注, 滴注完毕后间隔0.5h再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0.4g (溶液B) 静脉滴注, 2min后输液管中出现浑浊、沉淀现象。立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2试验方法及结果

用20ml注射器取溶液A 5ml后, 再用同一注射器取溶液B 5ml, 静置2min, 注射器中出现浑浊现象, 继之出现白色沉淀物, 且液体排出困难。再次试验, 结果同上。从而证实2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3讨论

一种新药的临床应用之前, 护士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更换液体后, 应观察2~3min, 确定药液无不良反应、患者无不适后再离开。如药液出现浑浊、沉淀, 应立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以免发生意外。另外, 2种药物需要联合使用时, 中间可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0ml, 或输入其他液体将两者隔开[4]。多巡视病房,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处理。

关键词:注射用阿洛西林钠,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00-401.

[2]宗希乙, 沈建平.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1.

[3]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3.

复方依诺沙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至8月在我科发现7例, 其中男4例, 女3例;年龄22~65岁, 时间上午4例, 下午2例, 晚上1例。及时发现, 当即处理, 未造成不良后果。

1.2 实验方法及结果

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2~3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充分溶解;另用一注射器将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稀释备用。临床工作中发现, 当输完一种药液更换另一瓶药液时发现在输液管茂菲氏滴壶中有白色絮状物出现, 立即更换输液管重新为患者输入。之后我们对两种药液分别进行了不同浓度的试验, 发现与两种药液有很大关系, 浓度越大出现絮状物越快、越强烈, 反之, 浓度越小出现的絮状物越少。出现的白色絮状物, 放置24h后无变化。

2 讨论

经实验证明,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和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 分别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菌素之一, 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 当这两种药液连接使用时, 即输完一种药液更换另一瓶药液时, 发现当二者溶液在输液管茂菲氏滴壶相遇时,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 我们随即更换了本组输液管;及时阻止意外事情发生。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之间确实存在配伍禁忌, 在《注射液配伍变化检索表》中没有记载, 在两种药物的说明书中也无记载。此反应确实已存在有配伍禁忌中的变色反应, 由于我们实验条件有限, 无法证实两种药物之间发生何种反应, 两种药物共同使用时, 对药效有无影响, 对人体有无损害, 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临床上若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 应将二者用其他液体分开, 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对于新药应用, 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药物配伍禁忌表, 避免某些药物发生直接作用反应引起临床用药的不良后果。在临床操作中, 护理人员应熟悉药液的理化性质, 配制方法及不良反应, 合理给药, 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降低职业风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复方依诺沙星】相关文章:

依诺沙星04-28

司帕沙星05-16

诺氟沙星胶囊05-13

左氧氟沙星06-11

诺氟沙星合成工艺07-10

诺氟沙星的合成进展08-20

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综述01-25

洛美沙星滴耳液05-17

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05-24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05-25

上一篇:大学生下一篇: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