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2024-05-25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精选十篇)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1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甲硝唑,盆腔炎

盆腔炎是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等部位的炎症总称, 也是一种妇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近些年来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且常伴随有衣原体和支原体等非淋球菌的感染现象[1], 较难以完全治愈, 极易转为慢性盆腔炎。因此本科室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病人, 根据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关文献诊断标准[2], 除外1周内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或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38) :平均年龄为 (34.2±5.7) 岁, 观察组 (n=38) :平均年龄为 (35.6±6.2)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和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0.3g左氧氟沙星 (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90301, ) 注射液静滴, 2次/日;0.5g甲硝唑注射液 (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111110E22) 静滴, 2次/日。对照组:0.5g氧氟沙星注射液 (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395404) 静滴, 2次/日;甲硝唑用法同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并复查B超和阴道分泌物检查, 详细记录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判断[3]。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和附件无明显压痛, B超检查结果示盆腔炎性包块及积液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妇科各项检查均明显减轻, B超检查结果示盆腔炎性包块缩小, 盆腔积液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结果示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B超检查结果示盆腔炎性包块及积液无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仅出现数例轻度不良反应, 如皮肤瘙痒和胃肠道反应等, 经对症支持治疗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淋病奈瑟菌和衣原体, 是由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而引起, 多发生在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 部分组织物残留, 盆腔内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目前, 临床上仍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 其原则是抗生素应用需足量、足疗程、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可彻底治愈急性盆腔炎, 防止其转化成为慢性盆腔炎[6]。因此本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

甲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可对厌氧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左氧氟沙星则是一种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为氧氟沙星的异构体,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生物学活性, 进而对遗传物质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作用产生影响, 使得DNA不能有效控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菌体出现异常延伸现象, 成为丝状体或形成液泡形状, 通过核酸外切酶对染色体DNA予以降解, 最终发挥快速杀菌的药理学作用。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泛, 抗菌药理作用强大, 器官组织药物分布较广, 药物作用时间长, 有抗菌药物后效应作用等优点[7~8]。此外有研究结果显示,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6.2%, 而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率较低, 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程度较轻微, 停药或对症支持治疗均可完全缓解[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chnee DM.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 2009;22 (6) :387~389

[2] 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75~282

[3] 冯春玲.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 (4) :142~143

[4] 邓秀莲.培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 (35) :181~182

[5] 张海侠.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8 (3) :37

[6] 黄华民.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 (7) :989~990

[7] 黄晓芳, 彭跃辉, 宋亚辉.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 (4) :24~25

[8] 郭建梅.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12 (12) :1612~1613

[9] 王静, 王俊平, 张依山, 等.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临床验证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22 (5) :263~265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说明书 篇2

【拼音全码】RuSuanZuoYangFuShaXingPian

【主要成份】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主要成份为:乳酸左氟沙星。

【性状】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或微黄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4.伤寒。5.骨和关节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规格型号】0.1g*12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1.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2片,一日2次,或一次1片,一日3次,疗程7~14日。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1片,一日2次,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2片,一日2次,或一次1片g,一日3次,疗程10~14日。3.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次2片,一日2次,疗程6周。成人常用量为一日3~4片,分2~3次服用,如感染较重或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的治疗剂量也可增至一日6片,分3次服。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较少见。4.偶可发生:(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3)静脉炎。(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5)关节疼痛。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禁忌】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培养标本,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2.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3.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4.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或其他过敏症状需停药。5.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6.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例如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7.偶有用药后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如有上述症状发生,须立即停药,直至症状消失。8.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

【儿童用药】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但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乳酸左氧氟沙星片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对孕妇用药进行的研究尚无明确结论。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所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时应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1.尿碱化剂可减低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2.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消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对茶碱的代谢虽影响较小,但合用时仍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3.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与环孢素合用,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4.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虽对后者的抗凝作用增强较小,但合用时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5.丙磺舒可减少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6.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可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消除减少,血消除半衰期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7.含铝、镁的制酸药、铁剂均可减少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8.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布芬合用时,偶有抽搐发生,因此不宜与芬布芬合用。9.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与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可能引起血糖失调,因此用药过程中应注。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氏菌属、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完全,单剂量口服0.2g后,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1.6mg/L,达峰时间(tmax)约为1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6小时。蛋白结合率约为30%~40%。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在扁桃体、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妇女生殖道组织、皮肤和唾液等组织和体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约在1.1~2.1之间。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在体内代谢甚少。口服48小时内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80%~90%。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以原形自粪便中排出少量,给药后72小时内累积排出量少于给药量的4%。

【贮藏】密封。

【包装】0.1g*12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17

【生产企业】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3

【关键词】盆腔炎患者;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32-02

在医院妇科中,盆腔炎是常见疾病,产生盆腔炎疾病后患者生殖器官以及盆腔腹膜和周围结缔组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并表现出白带增多、月经增多或者下腹坠痛等症状[1]。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妊娠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盆腔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报告内容如以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90例盆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享有治疗知情权。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展开随机分组,分成了分别具有45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参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相关的检查获得确诊,并且具有程度不同的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以及白带增多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呕吐和发热、腹泻等情况,患者均排除脏器损伤、治疗禁忌症、过敏史、精神障碍者等[2]。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0岁-46岁,平均(28.5±0.9)岁,病程为0.5年-3.2年,平均(1.2±0.6)年;参照组患者年龄为18岁-42岁,平均(30.5±1.2)岁,病程为0.6年-3.4年,平均(1.8±0.6)年。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即P值大于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取左氧氟沙星(河北智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321)0.5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0.9%100ml实施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取甲硝唑(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0471)0.5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0.9%100ml实施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8日作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取左氧氟沙星0.3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0.9%100ml进行缓慢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取替硝唑(辽源市泓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4041)0.4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0.9%100ml进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8日作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经治疗,患者阴道分泌物明显的减少,腹痛以及宫颈触痛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并经检查盆腔积液的吸收明显即为痊愈[3];经治疗患者阴道分泌物显著减少,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明显改善,并且盆腔积液显著减少即为显效;阴道分泌物偶尔出现,并且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即为有效;以上各项指标均未发生任何改变,或者病情加重即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n,%),经卡方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值低于0.05。

2结果

2.1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情况

如下表1所统计,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的优势于参照组,P值小于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

研究组出现腹泻患者2例(4.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参照组出现腹泻患者4例(8.88%),皮疹患者3例(6.67%),口腔金属味患者2例(4.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99%。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参照组显著的多于研究组,X2=8.67,P值小于0.05。

3讨论

盆腔炎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急性,一种为慢性,发生的机制同个人所处环境或者卫生之间关系紧密,并且产后感染或者宫腔内节育器的应用等也是重要的引发因素。盆腔炎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并且近些年来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的治疗方案应用较为普遍。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具备较强抗菌能力的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有效的对大多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抗菌活性[4]。主要的作用机制为,对细菌DNA复制合成进行阻碍和抑制,同时降低并消除细菌DNA旋转酶活性,能够持续发挥药效,并且安全性高。

替硝唑属于硝酸咪唑类药物,可以针对厌氧菌以及原虫发挥理想的抗菌活性作用,有效抑制病原体DNA合成,将病原体进入细胞的渠道进行阻断,进而提升细菌的凋亡率,良好的施展抗炎功效[5]。此外,替硝唑能够同多数的抗生素进行联合应用,不存在配伍禁忌,其同左氧氟沙星共同应用治疗盆腔炎,疗效更加确切。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盆腔炎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总体有效率,并且不良反应情况少,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也推动了患者康复进程。因此,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孔熙.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36-1537.

[2]徐茂青.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9):153-155.

[3]杨林荣.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3):52-53.

[4]董福香.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04):193-194.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年龄36~54岁,平均(42.8±4.3)岁,病程2个月~8年6个月,平均(2.3±1.6)年,存在盆腔积液的患者12例;观察组37例,年龄38~55岁,平均(43.1±4.2)岁,病程5个月~8年3个月,平均(2.4±1.5)年,存在盆腔积液的患者1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抽样化检,且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均出现回声包块异常或不规则暗区,均确诊为盆腔炎,均出现不同程度腰骶部酸痛、腹部疼痛等,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等现象的发生[3]。

1.2.2 排除标准

过去1周内无服用过相关抗生素类药物,且无其他妇科严重性疾病,不存在心、肝、肾等功能不全等障碍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616)对其进行静脉滴注,按患者体重,首次用量为15 mg/kg,以后为此用量的一半,2次/d。对照组患者在采用甲硝唑的基础上给予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用量为0.4 g/次,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及阴道分泌物镜检,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积液及包块完全消失,阴道分泌物镜检显示为正常,腹部疼痛等情况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包块有所减小及积液有所减少,阴道分泌物镜检基本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等情况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同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病例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6.0中,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盆腔炎通常情况下是由于女性盆腔长期受到炎症性刺激,所引起的盆腔内纤维结缔组成发生增生,使得盆腔内部器官与周围组织所产生了粘连。且有调查发现,大多数此类患者,是因为长期不注意个人生理卫生所导致的此病,还有些患者是因为实行过宫腔内部手术后感染所在成的[5,6,7,8]。厌氧菌、衣原体等是盆腔炎患者中常见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多为腹部疼痛、月经不调等,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后,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对女性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严重的甚至造成不孕。

目前临床上对此病进行治疗时,经常采用甲硝唑等单一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效果较差,且有报道指出,此类患者病程时间较长,治疗时一般采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如反复治疗,很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9,10,11,12]。所以采用合理的选择用抗菌药物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所在,本文中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了在甲硝唑对其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了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其进行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光谱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较大,是普通氧氟沙星的2倍,此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使DNA无法控制RNA与蛋白质合成,让细菌菌体发生了异常的延伸现象,成为丝状体或者形成液泡形状,通过核酸的外切酶起到降解染色体DNA,从而使DNA细菌无法以正常的形态形成,以此达到抗菌的作用。有相关报道指出,盐酸左氧氟药效持续时间较长,抗菌效果较佳,且应用广泛,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13,14,15]。对患者使用甲硝唑对其进行治疗,此药物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对人体内部细菌的滋生和繁衍起到较好的干扰作用,且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本文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对其进行治疗,有效发挥了协同疗法的效果,使患者疗效更佳,从结果数据中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随机抽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甲硝唑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0.27%(26例)、94.59%(3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7.83%(14例)、70.27%(26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说明书 篇5

【拼音全码】RuSuanZuoYangFuShaXingFenSanPian(WanTong)

【主要成份】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万通)主要成分为乳酸左氧氟沙星。

【性状】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万通)为类白色至微黄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中的敏感菌株引起的中、重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伤寒副伤寒菌痢以及由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尿道炎、宫颈炎等。

【规格型号】0.1g*6s*2板

【用法用量】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万通)为分散片,可直接口服/吞服,或将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万通)适量投入约100ml水中,振摇分散后口服。成人每日200-300mg,份2-3次口服。病情较重者,每日大剂量可增至600mg,份3次口服。另外,可根据感染的种类及症状适当增减。

【不良反应】偶见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失眠、头晕、头痛、皮疹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及注射局部刺激症状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即可消失。

【禁忌】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及癫痫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慎用。2.神经系统疾患者慎用。3.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如需同时应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其剂量。4.与华法令或其衍生物同时应用时,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其它凝血试验。5.性病患者治疗时,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免耽误对梅毒的治疗。6.静脉滴注速度每100ml至少60分钟,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儿童用药】18岁以下患者禁用。

【老年患者用药】遵医嘱。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乳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万通)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复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流感杆菌、部分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淋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静脉制剂,健康人恒速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以C18H20FN3O4计),滴注时间为1小时,血药峰浓度(Cmax)为3.40(2.8~4.0)μg/ml,12小时后血药浓度为0.55(0.3~0.7)μg/ml,消除相半衰期(t1/2β)约为5.2小时,清除率(CL)约11.2L/h。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该药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24小时累积排泄量达74.6%。

【贮藏】避光,密封保存。

【包装】每盒装2板,每板装6片。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517

【生产企业】吉林万通药业集团郑州万通复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排除年龄在18岁以下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处于妊娠期亦或是哺乳期的女患者、肝肾功能存在不良状况的患者、不能够注射头孢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的患者、患有急性单纯性的阑尾炎患者、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的患者以及患有中毒性休克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麦氏点按压痛、反跳痛, 右下腹转移性疼痛, 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症状, 部分患者有心率加快、周身乏力、右下腹包块症状。其中男性78例, 女性70例, 年龄18~58岁, 平均 (38.54±3.25) 岁, 均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相关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n=74) 和对照组 (n=74) ,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持续硬脑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方案抗感染, 用法:将250 m L生理盐水与0.5~1.0 g阿莫西林混合均匀后, 静脉滴注, 2次/天, 将250 m L生理盐水与0.5 g甲硝唑混合均匀后, 静脉滴注, 2次/天。

观察组采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抗感染, 用法:将250 m L生理盐水与0.5 g甲硝唑混合均匀后, 静脉滴注, 2次/天;将250 m L生理盐水与0.3~0.4 g左氧氟沙星混合均匀后, 静脉滴注, 2次/天。持续用药3~5 d, 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且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发生, 白细胞计数正常, 体温正常者, 为治愈;治疗后, 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白细胞计数正常, 体温正常, 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发生者, 为好转;治疗后, 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 同时有切口感染或腹腔感染者, 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不良反应:

主要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实验室对肝肾功能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查等做以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全部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采用均数±平均数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采用 (n, %) 表示, 在P<0.05时,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6例 (8.11%) 发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4例 (32.43%) , 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并发症:

观察组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5% (3/74) 、10.81% (8/74) , 对照组分别为5.41% (4/74) 、9.46% (7/74) 。两组患者的腹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比较, 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当患者患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 通常会先行以手术治疗, 但是, 当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非常容易患有相关的并发症, 继发性感染则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 据文献报道显示[2], 有10%~30%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会在术后发生感染,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感染的病灶后, 要及时对其行以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这样才能使手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术后应用抗菌药物, 为的就是预防术后感染, 降低术后感染率, 特别是预防术后切口发生感染以及腹腔发生感染, 两种感染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一样, 但是腹腔发生感染的概率会比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稍微少一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常为好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性感染, 术后如果不采取抗感染措施, 就极易发生切口和腹腔感染。

甲硝唑、阿莫西林是阑尾炎术后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具有较强的厌氧菌杀菌作用, 其抗厌氧菌有效率高达98%, 但该药物也容易引发消化系统不适、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其杀菌谱广, 作用迅速而强烈, 在酸性条件下药物稳定性较好, 胃肠吸收率迅速, 吸收率高。其可引起过敏反应, 消化系统、肝肾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黏膜反应,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5.0%~6.0%。本次研究显示, 联合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对照组, 治疗有效率高达90.54%, 说明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具有确切的效果。

左氧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 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与氧氟沙星相比, 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是其2倍, 该药物可同时对需氧菌和厌氧菌起效, 其对革兰阴性菌 (如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等) 、革兰阳性菌 (如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都哟较强的杀灭作用。近年来, 有研究显示, 联合应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 可有效降低甲硝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同时不会降低甲硝唑药效[3,4,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74例中, 治愈为54例, 好转为14例, 无效为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 对照组患者74例中, 治愈为25例, 好转为30例, 无效为1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4.32%,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 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本次研究结果同植传雄专家所著的《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在阑尾炎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结果相近[7], 由此说明: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 其成本与效益达到最佳化,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尔贤.甲硝唑配伍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 2012, 31 (6) :458-459.

[2]王风栋, 祝红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盲肠憩室炎1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9, 49 (18) :57.

[3]刘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 21 (11) :80-81.

[4]李勇.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5) :178.

[5]张超.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在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9) :270-271.

[6]吴雄华.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4) :329-330.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7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PU) 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多因胃、十二指肠的侵袭因素与胃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所致。其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 此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出血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占20%~25%, 同时也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临床急症[1]。临床治疗时, 至关重要的是抑制胃酸的分泌, 抗Hp治疗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根治Hp感染以治愈溃疡, 预防复发是治疗该病的一项重要措施[2]。笔者采用第三代PPI———泮托拉唑与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合用, 构成一种新的短程三联方案, 以探索根除率较高、安全、实用的溃疡病治疗和Hp根治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临夏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5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 年龄23~76岁。治疗组69例, 其中男43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48岁;胃溃疡3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9例。对照组36例, 其中男25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1岁;胃溃疡1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者。胃、十二指肠手术者, 妊娠哺乳期妇女,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两天停服一切抗溃疡药, 禁服其他药物。治疗组:泮托拉唑40 mg+0.9%氯化钠100 ml, 每日2次静点;对照组:西咪替丁0.6 g+0.9%氯化钠100 ml, 每日2次静点;两组均联合左氧氟沙星0.2 g, 甲硝唑100 ml, 每日一次静点, 同时对症给予禁食、止血药及补液, 对于血红蛋白低于6~7 g/L者给予输血。

1.3 观察指标

出血停止标准: (1) 经治疗后无继续呕血、黑便, 血压、心率稳定, 肠鸣音正常, 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 (2) 胃管引流液变清。 (3) 胃镜证实出血停止, 溃疡面无新鲜出血征象。 (4) 大便转黄, 便潜血试验阴性。具备以上4项中一项即可。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指用药3天后无活动性出血; (2) 有效:指用药5天后无活动性出血; (3) 无效:指用药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胃镜下愈合标准: (1) 完全愈合:溃疡愈合, 周围炎症消失; (2) 基本愈合, 溃疡愈合, 周围仍有炎症; (3) 有效:溃疡面缩小50%以上或溃疡减少 (两个中1个愈合) ; (4) 无效:溃疡愈合不到50%或无变化, 甚至加重[3,4]。总有效率=完全愈合率+基本愈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进行χ2检验, P<0.01, 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显效64例 (92.8%) , 有效5例 (7.2%) 。对照组显效26例 (72.2%) , 有效7例 (19.4%) , 无效3例 (8.3%) 。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中有3例发生头晕、恶心, 将甲硝唑减慢点滴后症状自行好转。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急重症, 消化性溃疡基底部血管易受胃酸攻击出血, 所以降低胃液酸度是治疗溃疡基本原则。酸性环境可抑制凝血过程及血小板功能, 而依赖酸性环境的胃蛋白酶及溶纤维素可对血凝块产生溶解作用。实验表明, 胃酸pH值在4~5时, 止血效果较好, pH值在7时止血效果最好。临床上常用的西咪替丁注射液属于H2受体阻滞剂, 能抑制胃酸分泌而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但效果不明显, 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完全抑制胃酸分泌, 尤其是不能抑制白天餐后胃泌素刺激的胃酸, 质子泵H+-K+-ATP酶抑制剂则克服了H2受体阻滞剂的上述不足, 几乎完全抑制胃酸分泌, 不受进食或其他形式的刺激。泮托拉唑是一种胃粘膜质子泵抑制剂, 能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最后阶段, 此与胆碱、组胺、胃泌素受体无关, 对基础胃酸和胃酸促分泌素等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静脉给药时, 起效迅速, 作用强而持久, 可维持胃内pH较高水平, 为止血造就良好的环境。PPI是胃酸分泌抑制剂, 可选择性、竞争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K+-ATP酶, 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 产生抑制胃酸分泌作用[5]。

Hp—胃泌素—胃酸学说表明Hp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GD细胞和壁细胞, 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也是导致溃疡发生, 加重出血的原因之一, 因此, 联合抗Hp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好。PPI联合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较西咪替丁联合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志明, 臧国祥.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 2002, 4 (1) :425~426.

[2]胡伏莲, 黄志烈, 王菊梅, 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及其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和复发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 2006, 16 (2) :106.

[3]萧树东.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J].消化内镜, 2007, 3 (1) :46.

[4]万鸿.奥美拉唑新三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69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8) :153~154.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126例,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63例。其中A组年龄23~50岁, 平均年龄 (29.3±2.5) 岁, 病程4个月~4年, 平均病程 (1.97±1.05) 年;B组年龄25~49岁, 平均年龄 (30.3±1.5) 岁, 病程2个月~4.5年, 平均病程 (2.31±0.90) 年。A、B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慢性盆腔炎诊断参考以下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妇科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 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下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部的酸痛, 月经量偏多, 或者月经不调、不规律, 患者子宫底压痛且子宫一侧或者两侧有条索状的不活动包块;B超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异常的回声包块或不规则的暗区, 或子宫直肠的凹陷处有积液[4]。

1.3方法:

A组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0.5 g乳酸左氧氟沙星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效果。B组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进行治疗, 0.5 g左氧氟沙星加入至5%的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0.5 g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效果。

1.4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3种。治愈:月经恢复正常, 子宫附件无触及异常, B超影像学检查显示回声包块或夜行暗区全部消失;有效:病患临床体征和症状有所改善, B超影像学检查显示回声包块或夜行暗区全部消失较治疗前减小;无效:病患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没有改变, B超影像学检查显示回声包块或夜行暗区没有明显变化[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9.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来表示, 组间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治疗效果比较: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 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5.0203, P<0.05) 。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

2.2 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0.3214,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来, 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的转变, 致使性传播疾病的大大增多, 同时, 很多女性不注意经期的生理卫生, 对无菌妇科手术意识不强,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慢性盆腔炎发病率。盆腔炎患者大多数感染为上行性感染,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6]。

现在国内外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都很多, 但是治愈率各不相同, 疗效还未能达到理想水平。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不仅可以发挥各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还能减少治愈后复发概率。联合应用抗生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理的选择抗生素, 因此我们在选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抗生素上要兼顾需氧菌和厌氧菌, 以更好的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同时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

乳酸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之一, 它的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两倍多, 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从而使抑制细菌的DNA复制, 因此其抗菌谱广泛, 抗菌作用较强, 对于大多数的肠杆菌科的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均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同时对部分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以及衣原体也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7]。甲硝唑是一种高效的广谱菌药物, 它的硝基可以被厌氧菌还原为氨基从而达到抑制DNA的合成的目的, 同时还能促进DNA的分解, 最终致使细菌死亡, 它一般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厌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8,9]。

本文通过对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乳酸氧氟沙星注射液和乳酸氧氟沙星结合甲硝唑注射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发现, 乳酸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到92.06%, 这与对照组只采用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的治疗的有效率 (77.78%) 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相比之下乳酸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从实际临床应用效果的角度观察, 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乳酸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有利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身体康复, 且方法简单,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5) :1195-1196.

[2]杨晓梅.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8 (23) :3455-3457.

[3]马利行.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1 (3) :370-371.

[4]何心怡.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0) :20-21.

[5]格桑吾姆.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4) :129-130.

[6]尼玛卓玛, 杨华光, 尹国武, 等.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观察[J].实用妇科杂志, 2002, 18 (2) :124-125.

[7]张海侠.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3) :37.

[8]郭建梅.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 (12) :1612-1613.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 男45例, 女35例, 最大年龄为68岁, 最小年龄为21岁, 平均年龄 (41.6±9.0) 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者比例、复发者比例、平均年龄、初发者比例、男女比例、平均病程等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片 (安徽东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4022804) 400mg/d, 治疗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45736) 800mg/d, 两组患者并联合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 (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4871) 40mg/d, 阿莫西林分散片2000mg/d (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46416) , 连续用药7d后, 两组继续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做Hp检测、胃黏膜活检、纤维胃镜检查, 疗程前后检查肝肾功能、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 同时对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胃黏膜病变恢复正常, Hp阴转;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胃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 Hp阴转;有效:症状减轻, 病变黏膜范围缩小2/3, Hp弱阳性或阴转;无效:Hp、病变黏膜及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3]。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Hp根除率比较

对照组Hp根除率为72.5% (29例) , 治疗组Hp根除率为55.0% (22例) ;两组患者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7.5%, 其中1例口苦、1例恶心、1例头晕头痛;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0%, 其中1例口有金属味、2例头晕头痛、5例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3 讨论

通过胃窦部黏膜病理切片发现, Hp阳性者较Hp阴性者易发生明显的黏膜炎症反应、黏膜萎缩或萎缩倾向、黏膜微血管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根除Hp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 能较好地根除Hp, 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来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 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两组患者并联合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和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根除Hp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根除Hp。

关键词:甲硝唑,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胃炎

参考文献

[1]Schmausser B, Andrulis M, Endrich S, et al.Expression and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s TLR4, TLR5 and TLR9 on the gas-tric epithelium i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Clin Exp Immunol, 2004, 136 (7) :521-526.

[2]潘纪栓.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0 (6) :475-476.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年龄22~51岁, 平均年龄 (35.36±1.25) 岁, 病程0.5~3.7年, 平均病程 (1.82±0.21) 年;观察组年龄2~50岁, 平均年龄 (34.87±1.12) 岁, 病程0.6~3.6年, 平均病程 (1.78±0.28)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江苏瑞年前进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4064) , 400 m L/d, 分2次;静脉滴注甲硝唑 (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769) 100 m L,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康妇炎胶囊粒 (山东步长神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55634) , 3粒/次, 2次/d。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体征均消失, B超检查无异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体征明显改善, B超检查显示包块缩小且盆腔积液减少;无效:患者相关体征较之前无任何改善, 甚至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45例, 有效2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组显效32例, 有效3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82.67%。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盆腔积液减少, 包块缩小) 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 多发生于女性生殖道[4], 极易造成患者盆腔腹膜部位出现炎症, 一旦没有及时治疗, 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5], 该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困扰。目前,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均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 但疗效不佳。有报道称[6], 康妇炎胶囊对治疗盆腔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为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甲硝唑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显效45例, 有效2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32例, 有效3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82.67%。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7], 表明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极佳的疗效, 这可能与盆腔炎主要是由炎症感染所致, 淋病奈瑟菌、厌氧菌、淋菌等是其主要病原体, 左氧氟沙星虽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 但对厌氧菌效果一般, 与此同时, 甲硝唑可以有效抑制厌氧菌, 康妇炎胶囊在直接杀菌的同时, 还有利于血液循环, 增强机体对于药剂的吸收, 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综上所述, 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显著,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盆腔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5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甲硝唑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进行治疗,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45例, 有效2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32例, 有效3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82.67%。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康妇炎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显著,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康妇炎胶囊,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盆腔炎,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鸿, 顾群, 于芝颖, 等.某院妇科门诊治疗盆腔炎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 (3) :220-224.

[2]刘开敏, 张开红.康妇炎胶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6 (34) :315-316.

[3]吴久萍, 吴晓荣.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 14 (4) :595-596.

[4]乐婉娜, 吕美芬, 程红琪, 等.中西医联合物理因子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10) :1094-1095.

[5]关鑫.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1 (7) :262-263.

[6]刘世会.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130例[J].中国药业, 2015, 12 (12) :95-96, 97.

上一篇:混合型社区下一篇:中小传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