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

2024-05-04

复方甘草酸(精选十篇)

复方甘草酸 篇1

关键词:青少年脂肪肝,复方甘草酸苷,复方丹参

脂肪性肝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以40~50岁最为多见, 近年来青少年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通常临床表现多较轻微, 且无特异性, 多数患者并无肝病相关症状, 主要是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1]。本文通过对脂肪肝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对青少年脂肪性肝病的针对性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6例, 其中男72例, 女24例;年龄15~23岁, 平均年龄19.5岁。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38例, 女10例, 年龄15~22岁, 平均年龄18.6岁;对照组:男34例, 女14例, 年龄16~23岁, 平均年龄20.4岁。两组患者均根据2002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年龄、病情、病史方面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1.2治疗方法

(1)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保肝治疗, 并进行饮食治疗, 对患者健康教育, 同时控制饮食, 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饮食为主, 治疗过程中禁止饮酒, 并进行适量的运动, 减轻体重; (2) 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 给予复方甘草酸苷50mg药物治疗, 3次/d, 服药方式为口服, 同时, 以口服的方式服用复方丹参滴丸, 3次/d, 10丸/次, 6个月为1疗程。

1.3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肝功能、血脂正常, B超检查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小于肝脏面积1/3, 远场回声减弱消失, 管状结构清晰;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肝功能及血脂较前下降>50%以上, B超检查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小于肝脏面积1/2, 远场回声减弱存在管状结构模糊;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肝功能、血脂各项指标下降20%以下, B超检查无明显变化[2]。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单位采用卡方检验, 组间进行方差分析, 同组治疗前后配对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显效16例, 有效2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75%,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 (P<0.05)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青少年脂肪肝的疗效比较, 见表1。

注:*P<0.05。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相对较长, 一般呈良性发展, 但有30%左右病例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 而后者的15%~50%有肝纤维化, 5%~25%可发展为肝硬化[3]。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能戒酒, 预后也可良好, 在1月或数月后肝内脂肪可逐渐消退, 但如果持续饮酒, 则可在数年内出现肝硬化。如得不到有效治疗, 脂肪肝发生纤维化的概率高达25%, 约2%~8%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脂肪肝本身与肝癌并无直接关系。

2005年WieckowskaA等进行的一项为期16年的纵向研究表明, 与成年人一样, 青少年NAFLD也有向肝硬化发展的进展性临床过程, 成年人NAFLD的疾病谱在青少年中均能见到[4]。成年人单纯性脂肪肝预后较好, 但青少年单纯性脂肪变性是否呈良性以及是否随着时间的延长向NASH发展目前尚不明确, 但一些研究结果显示, 青少年NASH与成年人NAFLD的预后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对100例NAFLD青少年做肝组织活检, 结果表明NASH占68%, 纤维化发生率也较成年人高, 提示青少年NAFLD的预后可能较成人差, 但预后与特定人群有关。西班牙、亚洲青少年NASH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但原因不明, 可能与青少年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导致的代谢紊乱或肥胖青少年抗氧化物水平显著降低等因素有关[5]。

复方甘草酸苷能够保护肝细胞, 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预防肝衰;有抗肝脏纤维化、抑制肝细胞癌变、阻断肝病毒复制、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复方丹参方中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 为君药;三七活血化瘀定痛, 冰片开窍醒神、行气止痛, 为臣药。三药合用, 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复方丹参滴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减少肝细胞的坏死情况, 同时增加肝细胞的血流灌注效果并增加血液供氧, 促进肝内细胞再生。本研究结果表明,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丹参能有效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促进肝细胞活性, 对治疗青少年脂肪肝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毅.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36例[J].中国药业, 2010 (21) :80.

[2]洪宏, 赵枰, 胡晓蓉, 等.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多重危险因素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9, 5 (4) :260-261.

[3]颜晶晓.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血脂康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7) :2655-2656.

[4]司连芝, 王红平, 高雪琴.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青少年脂肪肝76例[J].临床医学, 2010, 3 (8) :109-110.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说明书 篇2

英文名称:Compound Glycyrrhizin Capsules

汉语拼音:FuFangGanCaoSuanGan JiaoNang

【成份】

凯因甘乐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粒含甘草酸苷25mg、甘氨酸25mg、蛋氨酸25mg,做为辅料,还含有乳糖、碳酸钙、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滑石粉、硬脂酸镁及聚维酮k30适量。

【性状】凯因甘乐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颗粒。

【适应症】凯因甘乐适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

【用法用量】成人通常1次2-3粒,小儿1次1粒,1日3次,饭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不良反应】尚未实施调查本制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确实发生频率。

重要不良反应:假性醛固酮症(发生频率不明),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体液潴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

另外,还可出现脱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在发现CK(CpK)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禁忌】(以下患者不宜给药)

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血钾症患者(可加重低血钾症和高血压症)。

2.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

【注意事项】

1.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血钾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用药)。

2.一般注意事项:

由于该制剂中含有甘草酸苷,所以与含其它甘草制剂并用时,可增加体内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用药。

【儿童用药】小儿1次1粒,1日3次,饭后口服。

【老年用药】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

【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

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反应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

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3)活化NK细胞作用;(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在in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有报导甘氨酸及蛋氨酸,可以抑制给大白鼠口服甘草酸苷所引起的尿量和钠排泄减少。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

给大白鼠口服凯因甘乐每公斤体重12g(48粒),未见死亡例,因此无法算出LD50。LD50>12g(48粒)。

【药代动力学】

(1)血中浓度:

正常人口服本剂4粒(含甘草酸苷100mg)时,虽然血中甘草酸苷浓度尚未获得准确的误差范围,但是有资料表明甘草酸苷加水分解物甘草次酸在给药后血中浓度出现2次高峰,第一次在用药后1-4小时间出现,第二次在10-24小时间出现。

(2)尿中排泄:

正常人口服本制剂10小时内尿中均未检出甘草酸苷及甘草次酸。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

⑴吸收:给小白鼠口服3H-甘草酸苷,1小时后血中浓度达高值,以后缓慢减少,6小时后减至高值的59%;12小时后血中浓度再度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

⑵分布:给小白鼠口服3H-甘草酸苷,10分钟后摘取脏器,可以见到所有的脏器都含有甘草酸苷,分布多的脏器是:肝脏,在给药后2小时达高值,3H-甘草酸苷值为2.8%,其次分布顺序为:肺﹑肾﹑心脏﹑肾上腺。

【贮藏】密封,室温保存。

【规格】10粒*4板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006

【生产厂家】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临床应用】

对日本国内19个医疗机构的224例慢性肝炎患者实施了双盲检验比较试验,使用该制剂每日9粒,连续12周口服,其结果见下表:用药组比安慰剂组在功能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药物性肝病可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篇3

对药物性肝病的治疗,首要措施是查找可致肝损害的药物并立即停药,同时注意休息,予以保肝护肝药物治疗,如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1、肝太乐,重者可适当给予谷胱甘肽、氨基酸、清蛋白等静脉滴注。此外,近年来,临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辅治症状显著的药物性肝病,取得了较传统方法更为确切的疗效,简述如下:

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以甘草酸为主要成分,辅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保肝药物。用于药物性肝病,一方面具有降低转氨酶的功效,另一方面具有抗炎、提高肝细胞免疫功能和预防肝纤维化作用,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强力的肝细胞保护剂。临床应用是在停药、给予一般保肝护肝措施的基础上,对症状显著的药物性肝病患者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100毫升溶于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3~4周。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致头痛头晕1例 篇4

1病例资料

患者, 女, 48岁。因“面部黑斑”于2011年11月30日来院就诊, 医嘱予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厂家: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5 mg, 批号:110604) 2粒/次, 3次/d。患者当日回家后服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次, 未见不适。第二天早晨服药后发生头晕, 头痛症状, 停药后有所缓解。遂至门诊咨询, 医师怀疑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所致不良反应, 予以停药退药处理。

2讨论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是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有甘草酸苷、蛋氨酸、甘氨酸等, 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抑制肝细胞损伤、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火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 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1]、肿瘤放化疗治疗[2]。

该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亦无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在用药第二天出现头痛、头晕, 停药后好转, 怀疑为复方甘草酸苷所致。本品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提示“重要不良反应:假性醛固酮症, 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体液潴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另外还可出现脱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未提及引起头痛头晕的不适。查阅文献, 不良反应报道不多, 仅有低钾血症、过敏性休克、横纹肌溶解症、尿素氮异常的几例报道[3,4,5,6]。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复方甘草酸苷的皮肤科临床应用.皮肤病与性病, 2011, 33 (2) :87-88, 92.

[2]朱三甫, 胡姗姗.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安徽医药, 2011, 15 (2) :235-238.

[3]褚燕琦, 罗晓媛.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致低钾血症1例.医药导报, 2011, 30 (1) :125-126.

[4]徐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急救及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 (2) :256.

[5]虞佳, 耿承芳, 廖银根.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药物警戒, 2011, 8 (5) :319.

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说明书 篇5

【拼音全码】FuFangGanCaoZheBeiLvHuaZuoPian(KeJie)

【主要成份】氯化铵、浙贝母流浸膏、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远志流浸膏、甘草浸膏、八角茴香油。

【性状】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淡棕色;气芳香。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

【规格型号】0.6g*24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2片,一日3~4次。

【不良反应】1.少数患者服用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2.偶可引起皮疹,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用药7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2.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4.对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请将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1.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不应与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同用。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克解)中氯化铵能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黏膜腺体的分泌,从而使痰液易于排出,有利于黏痰的清除;贝母流浸膏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和散结作用;桔梗流浸膏中含桔梗皂苷,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咳出;远志流浸膏中含有远志皂苷,其作用与桔梗皂苷相同;甘草流浸膏为黏膜保护性镇咳药,可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减少局部感觉神经末梢所受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八角茴香油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气管及支气管分泌增加,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咳出。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0.6g*24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609

【生产企业】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

复方甘草合剂更名始末 篇6

更名始——修正成分更合理

复方甘草合剂是一种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许多病人都曾使用过,且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复方甘草合剂配方中的成分之一酒石酸锑钾毒性很大,除能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早搏甚至发生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外,还可使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并发展成中毒性肝炎。

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新添加的成分愈创甘油醚为恶心祛痰剂,口服后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稀释痰液,并有消毒防腐作用。愈创甘油醚还具有镇咳、解痉、抗惊厥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多痰咳嗽、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性哮喘等。由于愈创甘油醚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酒石酸锑钾,所以,国家药监局决定用愈创木酚甘油醚代替酒石酸锑钾。

乙醇在复方甘草合剂中的作用是促进酒石酸锑钾的溶解,现在酒石酸锑钾被去除了,乙醇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以前一些人因为对乙醇过敏而不能服用复方甘草合剂,现在,可以服用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

更名后——新药登场仍需警惕

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布的新标准,药效与过去的复方甘草合剂相同,但毒性小、安全性好,还扩大了适用人群。然而,这并不意味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很安全,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大剂量或长期服用。

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主要成分有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愈创木酚甘油醚等。一般情况下,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不良反应较小,有时会产生轻微的恶心、呕吐反应或过敏反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剂量或长期使用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仍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新添加的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一种天然药物的蒸馏制剂,一般多与其他镇咳平喘药合用,其不良反应有恶心、头晕、嗜睡和过敏反应。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还保留了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甘油和浓氨溶液,其中,甘草流浸膏是中药甘草的提取物,会产生以下不良反应:①各种皮疹,严重时会出现过敏性休克;②头痛、胸闷、血压升高、尿多口干、血钾明显降低等;③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腹泻较为多见,一般在1~3天内发生;④兴奋、无故发笑、不能自主;⑤发育期患儿乳腺肿大,乳房胀痛,触摸感觉疼痛;⑥甘草及其制剂还可诱发肝性腹水及肝昏迷,长期大剂量服用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持续性呃逆等症状。

可见,是药三分毒,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也不例外。为此,提醒大家在服用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时,一定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果服用新配方的复方甘草口服液一周症状仍未缓解,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服用复方甘草口服液注意事项:

* 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使用本品应咨询医师或药师,并且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慎用;胃炎及溃疡患者慎用。

* 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使用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另外,服用本品时,避免同时服用强力镇咳药。

复方甘草酸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就诊患者, 其中各37例, 男 31例, 年龄19~59岁, 平均 (38.1±4.52) 岁, 病程9周~21年, 平均 (17±1.89) 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斑块、脱屑、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伴瘙痒。

1.1.1 入选标准

①临床诊断明确, ②年龄在18~60岁, 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系统应用过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调节剂, 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者。

1.1.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患急性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及对复方甘草酸苷过敏者。

1.1.3 剔除标准

为按要求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4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口服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10 mg, 1次/d或氯雷他定10 mg, 1次/d) , 局部外用哈西奈德软膏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增加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 每日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于治疗后 (4周±2 d) 、 (8周±2 d) 各随访1次, 观察疗效, 记录症状评分, 计算疗效指数和不良反应。

1.2.2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4级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 并评价疗效。客观评价指标如红斑、丘疹、斑块、脱屑、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主观评价标准如瘙痒, 分别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统计。再根据积分下降指数判定疗效。积分下降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积分下降指数100%;显效:积分下降指数60%~99%;好转: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积分下降指数﹤2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3 统计学分析 观察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见表1。

8周后试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1.18%、20.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有1例患者于治疗后第5天出现低热、乏力, 继续治疗1周后随访, 上述症状消失, 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过敏、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有阻碍作用, 具有保护细胞膜、免疫调节和类固醇样作用, 它能显著减少抑制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的密度, 通过抑制11-羟类固醇脱氢酶, Δ4-类固醇还原酶的活性减缓体内正常氢化可的松的代谢, 因此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而无糖皮质激素样的不良反应[2]。还能抑制磷脂酶A2与脂加氧酶的活性, 阻断炎症介质的产生, 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湿疹常有内外因素互相作用, 原因不易查清, 易反复发作[3]。 在基层医院大多易用激素治疗, 易造成激素的后遗效应, 故笔者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 且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逐渐增强, 治疗4周时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4.7%、11.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到8周时, 两组疗效差异明显增加, 提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同时治疗前医患充分沟通, 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疗效,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且减少了患者用激素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出版社, 2001:1059-1060.

[2]王朝霞, 宋丽君, 杨贵贞.甘草甜素的研究现状.航空航天医药, 2002, 13 (2) :96-98.

复方甘草酸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所提出的标准[1], 排除相关药物过敏者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包括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1~67岁, 平均 (38.1±11.4) 岁;对照组包括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0~66岁, 平均 (38.4±11.2) 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 (国药准字:H20060666) 治疗, 10 mg/ (次·d) , 连续用药1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57478) 80 mg/ (次·d) 静脉滴注, 连续用药1个月后改为复方甘草酸苷片 (国药准字:H20093006) 口服150 mg/次, 3次/d口服, 治疗2个月, 100mg/次, 3次/d, 治疗2个月, 50 mg/次, 3次/d, 治疗7个月, 总体治疗时间1年。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24、48周时进行ALT复常率、HBV-DNA以及HBe Ag的转阴率的统计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ALT正常率均为100%,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48周时对照组患者降为70%, 观察组则仍为1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3.3%和8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和60.0%, 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周时HBe Ag转阴率分别为33.3%和5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和20.0%, 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肝属于一种慢性疾病, 病情反复, 迁延不愈, 目前临床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或清除乙肝病毒的复制, 避免肝炎复发, 控制病程进展, 为肝细胞恢复提供必要条件。在治疗方案中, 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保肝降酶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而这其中又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2,5]。

阿德福韦酯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药物之一, 属于一种新型的核苷酸类似物, 具有较强的抗HBV效果, 能够延缓乙肝进展, 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从而达到改善肝功能, 促使HBe Ag转阴的目的。其药理机制在于能够在机体内转化成为二磷酸阿德福韦, 竞争性的组织病毒DNA复制。但临床应用效果表明[3], 阿德福韦酯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慢性乙肝进展, 但起效时间较长, 需要漫长的疗程, 而且从该文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统计来看, 第24周虽然复常率仍保持在100%, 第48周却降为了70%, 考虑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机体耐药性增加, 导致保肝效果下降。

复方甘草酸苷属于复方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β-甘草酸, β-甘草酸能够有效的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 通过抑制补体激活来实现抗炎的目的[4,7]。复方甘草酸苷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免疫调剂作用和肝细胞膜保护作用, 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细胞损伤, 降低转氨酶含量。而有研究表明[5], 复方甘草酸苷虽然自身抗病毒效果较弱, 但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能够有效的增强其抗病毒的效果, 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从该文数据来看, 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 有效的提高了乙肝患者HBV-DNA以及HBe Ag的转阴率, 且起效时间明显更快。这个结果和张茂海等人[3]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有着显著的疗效, 能够迅速抑制病毒复制, 起效更快,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医学分会, 感染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12) :881-89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6, 9 (1) :8-18.

[3]张茂海, 吴建业, 陆玲娜, 等.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9 (32) :14.

[4]阴继红.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与医疗安全关系的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 (10) :73.

[5]梁森, 张顺祥, 胡东生, 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经济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10) :89-90.

[6]Muhammad Ramzan Manwar Hussain, Mukhtarul Hassan, Imran Afzal, et al.Role of Gal and GalNAc containing glycans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J].Egypt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 Genetics, 2012 (1) :1363-1391.

[7]Muhammad Ramzan Manwar Hussain, Mukhtarul Hassan, Imran Afzal, Ayyaz Afzal.Role of Gal and GalNAc containing glycans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J].Egypt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 Genetics, 2012 (1) :98-141.

复方甘草酸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斑秃患者68例,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能遵医嘱按时服药、治疗及随访,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6例, 其中, 男24例, 女12例;年龄15~55岁, 平均36.5岁;病程6 d~1年, 平均3.5个月, 临床表现均为圆形或椭圆形秃发区, 秃发区的直径为1.0~6.5 cm, 秃发区1~8处。对照组32例, 其中, 男17例, 女15例;年龄15~58岁, 平均33.0岁;病程5 d~1年, 平均4.2个月。两组在症状、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在研究过程中, 以下情况排除观察范围: (1) 4周内服用或局部注射过糖皮质激素, 1周内使用过其他治疗斑秃的药物。 (2) 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3) 全秃及普秃患者, 头癣、麻风、梅毒性秃发、瘢痕性秃发等。 (4) 因药物严重副作用或其他原因中断治疗者。 (5)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75 mg, tid, 持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给予口服养血生发胶囊, 每次4片, bid, 持续3个月。两组患者均行液氮低温冷冻治疗, 用棉签蘸取液氮涂于头皮患处, 快速反复摩擦5 s左右, 使患处皮肤表面结一层薄霜。待涂抹区皮肤自然复温后再涂擦第2次, 3次为1个治疗量。每周进行1次, 4次为1个疗程, 以每次治疗后24 h局部出现红斑而不起水疱为度, 3个疗程后, 即3个月后判定疗效, 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行液氮低温冷冻治疗过程中及服药期间, 患者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Weiss等[1]提出的疗效标准。毛发分布密集, 毛发粗细、色泽同正常头发, 新发全部长出, 且轻拉试验阴性为痊愈。50%以上的新发长出, 多数毳毛变为粗毛, 轻拉试验阴性为显效。新发生长10%以上 (包括毳毛) , 但生长缓慢, 轻拉试验阴性或阳性为进步。无新发生长、新发生长低于10%或边生长边脱落为无效。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的总和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8, P<0.05) ;两组痊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6,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除冷冻时出现疼痛外,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 斑秃仍是一种不明病因、局限性、非瘢痕性的斑状脱发, 无自觉症状, 发病突然且发病过程缓慢, 无特定年龄。机体劳累、精神过度紧张及内分泌异常等因素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斑秃发病的主要原因。对本病的认识近几年来更倾向于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2]。研究发现, 斑秃发病前, 在脱发区域发现有淋巴细胞浸润, 破坏毛囊, 导致毛囊变性坏死。在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某些患者中, 各种组织自身抗体水平较高以及循环辅助细胞和抑制细胞比率发生异常[3]。研究表明斑秃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中CD8+T淋巴细胞起关键作用。同时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sIL-2R) 、P物质、Fas及Fas配体等细胞因子也是导致斑秃的关键因素[4]。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效果显著, 但长期应用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甘草酸苷, 药理活性单位为甘草次酸, 甘草次酸在化学结构上类似糖皮质激素, 具有相似的抗感染、抗变态反应、类固醇样及免疫调节作用, 而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它通过调节免疫促进T细胞及NK细胞活化, 并具有γ-干扰素的诱发作用, 还可诱导使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 终止斑秃的发展, 并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 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 发挥抗感染作用, 促进毛发再生[5]。在日本, 复方甘草酸苷已广泛用于斑秃的治疗。

近年来研究表明, 血液流变学上的异常与斑秃也有密切关系[6]。动物实验显示, 冷冻后真皮浅层血管显著扩张, 数目增多, 尤以毛囊周围为著[7]。液氮冷冻斑秃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冷的刺激, 使局部毛细血管先保护性地收缩, 复温后随即反射性地扩张, 使局部温度升高, 直接促进毛细血管舒缩功能, 并使处于关闭状态的小血管重新开放, 提高了皮肤及毛囊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进一步促进了黑素细胞的功能和毛发生长[8]。本研究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斑秃, 与对照组比较, 无论在有效率还是痊愈率方面, 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轻微。仅小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可能与斑秃病因复杂有关。研究证实,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斑秃操作简单,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长期应用副作用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eiss VC, West DP, Fu TS, et al.Alopecia areata treated with topical minoxidil[J].Arch Dermatol, 1982, 75 (12) :457-463.

[2]陈丽芳, 史维平, 郝树媛, 等.23例斑秃患者皮损部位病理改变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 36 (9) :523.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47.

[4]曹海育, 王曙霞, 高顺强.斑秃与免疫[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5 (3) :191-192.

[5]亓秀丽, 胥胜兰.综合疗法治疗斑秃临床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 25 (1) :64.

[6]倪剑, 孙益年.斑秃病人甲皱和头皮皮肤微循环观察与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9, 26 (5) :305.

[7]杨磊, 聂意飞, 廖端宇, 等.液氮浅冷冻对皮肤血管的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 1999, 21 (1) :3.

复方甘草酸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6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 诊断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1]:①由急性湿疹转变而来, 常对多种因子敏感, 并多发于面、手足、四肢和外阴部, 多对称发病;②皮损边缘清晰, 病变中心有显著的浸润肥厚, 表面粗糙, 苔藓化, 有色素沉着, 抓痕, 点状渗血, 血痂及鳞屑等, 周围可有丘疱疹;③病程长, 多有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和渗出史;④剧痒或呈阵发性瘙痒, 遇热或入睡时尤为严重。排除标准: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②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③有严重的系统疾病, 如:糖尿病、柯兴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及精神病、血液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 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用其他药物治疗者;④1个月内曾系统或局部外用其他药物治疗者;⑤因其他原因及 (或) 不良反应用药不够1个疗程而停药者;⑥有药物接触过敏史;⑦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⑧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血钾症患者 (该制剂可加重低血钾症和高血压症) ;⑨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晚期肝硬化患者 (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抑制尿素合成, 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 。

56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8例, 男17例, 女11例。年龄18~68岁, 平均41.65岁, 病程1~5年。对照组28例, 男16例, 女12例, 年龄19岁~67岁, 平均39.68岁。病程1~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嘱两组患者忌食辛辣之品, 忌烟酒, 保持规律作息, 讲究卫生, 多参加体育锻炼。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 (法国圣德拉堡药物研制公司生产,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分装, 规格10 mg/片×7片/盒) 10 mg, 口服, 1次/d;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商品名:奥深, 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 , 每日早、晚各1次, 以薄层涂于患处, 并缓和地摩擦。治疗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 (商品名:美能 海南益尔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40060 每片25 mg) 口服, 成人50 mg, 3次/d, 饭后口服。均连续治疗4周, 观察8周。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价

主要观察皮损变化4个指标, 即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厚度及皮损硬度。疗效观察采用积分法, 由专人负责观察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后停药4周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分:每个指标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 临床症状及体征分为消失、轻度、中度和重度, 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各种指标的分值相加即为疾病积分。用药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 (治疗前疾病积分-治疗后疾病积分) /治疗前疾病积分×100%。疗效判定标准:积分减少95%以上为治愈, 减少61%~95%为显效, 减少20%~60%为好转, 减少20%以下或无变化者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好转) /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第1周、2周、4周末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停药后症状总积分均上升, 但停药4周后, 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1例患者用药后第2天出现轻微的头痛症状, 可耐受, 不影响治疗。未见低血钾症、水肿、血压升高等假性醛固酮增加症状, 未见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 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慢性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 以Ⅳ型变态反应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炎症性皮肤病, 病理机制非常复杂, 病理变化主要有表皮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水肿, 网状变性, 间桥断裂, 角化不全, 棘层肥厚, 真皮水肿、充血,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浸润。临床表现有原发性和多型性皮疹, 皮疹分布对称, 瘙痒较重, 急性期以红斑基础上有丘疱疹为主, 严重时有小水疱, 搔抓时形成点状糜烂, 并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 有少许角化的鳞屑, 轻度浸润;慢性期皮肤表面粗糙 (角化程度较高) , 浸润肥厚、苔藓化、色素沉着, 易发生细菌、真菌等混合感染, 使之更难治愈。传统治疗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制剂外用, 但长期、大面积应用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异常等多种局部的甚至全身的不良反应, 患者不易接受。

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苷以及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 其中甘草酸苷通过抑制磷脂酶A 2 的活性, 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 并对补体经典途径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补体活性, 有细胞膜的稳定作用[2], 有抑制皮疹的Arthus和Schwartzman现象作用, 因此它可以解决湿疹的炎症反应及变态反应的问题。它有增强氢化可的松的作用 (类固醇样协同作用) , 对人体内的类固醇激素代谢酶:11β-羟甾醇脱氢酶 (11β-HSD) 有强的抑制作用[3], 从而减缓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 使其作用增强, 这种类固醇样协同作用在湿疹治疗中有较好的帮助, 能进一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渗出、角化 (甚至纤维化) , 而它本身不是类固醇, 所以引起的伪醛固酮副作用很少, 且它的复方成分中的甘氨酸能减少伪醛固酮毒副作用, 半胱氨酸具有抗变态反应和解毒作用 [4]。对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应用类固醇的患者, 它具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而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复方甘草酸苷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有调节T细胞活化, 诱发γ-干扰素产生、活化NK细胞及抗病毒作用, 这对湿疹慢性或顽固性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咪唑斯汀具有强大的抗组胺作用, 对体内组胺H1受体有高度亲和力, 对H2受体没有亲和力, 它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 抑制白三烯的产生, 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水肿, 抑制趋化因子RANTES的释放, 咪唑斯汀既抗组胺, 抗过敏又有抗炎的双重作用[5]。复方甘草酸甘片联合咪唑斯汀增强了抗过敏疗效, 减少单种用药的剂量, 增强了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传统用抗组胺药联合类固醇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本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患者依从性好, 应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是对因患有糖尿病、活动性胃溃疡、高血压等不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可首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增加了用药的选择范围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用双盲法作治疗, 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片口服, 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后停药4周, 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按同一标准进行评分,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关键词:慢性病,湿疹,复方甘草酸苷,咪唑斯汀,复方氟米松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9.

[2]Shiki Y, Shirai K, Saito Y, et al.Effect of glycyrrhizin on lysis of hepato-cyte membranes induced by anti-liver cell membrane anti-body.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2, 7:12.

[3]Teruaki A.Inhititory effects of glycyrrhetic acid derivatives on11β-and3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s of rat liver.Chem Pharm Bull, 1992, 40 (11) :3021.

[4]Shiro Iino, Toshiro Tango, Takashi Matsushima, 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stronger neo-minophager C at diffenet doses on chronic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Hepatology Research, 2001, 19:31.

上一篇:模糊自适应整定PID下一篇:地质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