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开发利用

2024-05-02

水库开发利用(精选十篇)

水库开发利用 篇1

余家庄水库周边环境清新, 依山傍水,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库区原为自然山林地块, 外环连绵起伏的群山, 内绕千亩清幽明澈的余家庄水库, 南望林木葱郁的南香山西麓, 正符合城市人群的居住理想;因此余家庄水库库区也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土。

1基于防洪安全的水库开发利用

1.1水库概况

余家庄水库位于东江支流雅瑶河上游主流, 是一座以灌溉、防洪并重、结合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 (一) 型水库。库区集雨面积12.7 km2, 干流河长6.1 km, 河流比降0.011‰, 总库容930万m3。水库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 500年一遇校核;水库下游渠道的设计防洪标准是20年一遇。

随着时代的变迁, 水库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灌溉与养殖的功能被弱化。如何在水库开发的同时保证水库的防洪安全, 如何有效的保护好水库蓄水的水质, 如何实现水库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 都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1.2设计暴雨洪水

本流域内设有余家庄雨量站, 该站1958-2008年共51年的实测资料,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811 mm。

本次不仅采用推理公式和综合单位线两种方法计算。考虑到库区下垫面的变化, 还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与城市水文学公式对洪峰流量进行了验算。

推求了500年、50年、2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 洪量及洪水过程线。其中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是267 m3/s, 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是317 m3/s, 5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是439 m3/s (图1、2) 。

1.3水库的调洪计算

随着水库下游五羊本田摩托车厂项目及库区内荔湖城项目的开展。对水库下游防洪和库区防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余家庄水库防洪安全, 2000年水库在除险加固时对溢洪道进行了改造, 由驼峰堰改造成了宽顶实用堰, 高程31 m的门槽没有设闸门, 为敞泄溢流堰。溢洪道的改造为水库的防洪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水库调洪的起调水位下降了2 m;对土地利用各规划方案分别进行了调洪演算, 结果表明校核洪水位下降了70 cm。水库库区的土地利用及减少部分调洪库容对水库的调洪影响不大。

1.4水库开发利用规划

在水库周边的开发利用中, 在水库的北面已经建成了占地200 hm2的18洞荔湖高尔夫球场。金地荔湖城占地约327 hm2, 环绕余家庄水库库区共分为A、B、C三大板块。其中A板块占地约55 hm2位于水库西南岸, 现已基本开发完成, 而尚未动工的B、C板块各自占地约65 hm2、207 hm2, 分别位于水库西岸与东岸, 总体布置见图3。其中A地块住宅包括高层、别墅、公寓等, 沿湖还建设了大量的滨水景观和亲水设施, 使城市居民实现了在山峦、湖泊、绿茵的环抱中, 集工作、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居住理想。

随着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A板块将成为荔湖城的交通中转站, 各板块间的交通连接瓶颈在于A、C板块间的余家庄水库大坝。考虑到日后A、C板块间输运功能, 要对大坝加固, 加宽。

2水库保护措施

人们对美的追求则愈来愈趋向自然、恬静, 并喜好择水而居, 亲水意识大大加强。正因为如此, 水问题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其中不仅是水资源问题, 更主要的是水环境问题、水生态问题。所以保护好余家庄水库的一池碧水是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

2008年10月对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监测, 项目包括: pH、DO、CODCR、BOD5、NH3-N、TN、TP、SS等。所评价的综合水质为Ⅳ类。

水质超标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尔夫球场草皮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 库区周边村落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库所造成。

所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主要有:①结合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及水处理设施, 如建人工湿地等。②净化雨水措施。③在荔湖城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做到雨污分流, 完善下水道系统工程, 建设污水截流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

3水库景观规划

余家庄水库水域面积为113 hm2, 水库库岸随山形弯曲多变回转, 优美自然, 形成许多半岛, 岸边绿树成荫, 水库清澈如镜, 景色秀美, 以独特水景与地貌相融合;水库内草美鱼肥, 鸟类多, 是观鸟、垂钓的好去处。

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地区定位, 本地区应以余家庄水库的水体保护以及水边绿地等生态涵养区域的保育为前提, 以观赏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建设为带动, 以适量的设施开发为辅助, 形成相对完备的岸线利用总体发展思路。将余家庄水库的岸线保护利用与生态保护、文化景观保护、游憩系统相结合, 共同构筑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图4) 。

水库的功能:水库处于新塘镇北部生态建设安全地带。是以景观功能为主, 兼有防洪、生态涵养综合利用功能的小型水库。

发展定位与空间发展模式:新塘城镇绿化、生态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形滨水特征。

4水库管理措施

为了使水库更好的开发利用, 水库的日常管理设施应当跟上, 主要应具有:调度自动化系统、上下游警报系统、观测设施及其自动化系统, 通讯设施、交通道路、维护养护设备和防汛设施, 供水建筑物及其自动化计量设施等。水利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彦昌, 张喜旺, 袁超, 等.密云水库上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J].遥感信息, 2009, (8) :75-79.

[2]赵学敏, 胡彩虹, 王永新.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方案评价的集对分析法[J].水力发电, 2009, (3) :11-13.

[3]杨建斌, 张慧.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综合评价方法探析[J].水力发电学报, 2007, 26 (4) :5-10.

水库建设与开发的生态理念 篇2

水库建设与开发的生态理念

水库在发挥其积极的减少生态灾难作用的`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水情、水势等,扰动了地境、甚至打破了生态平衡,对库周、库区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树立水库建设开发的生态理念,建设健康水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减少和降低水库建设开发对生态的影响,达到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作 者:肖金凤 梁宏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水利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水利水电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4 35(11)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水库   建设   开发   生态理念  

利用室藏档案 服务水库移民工作 篇3

为切实做好移民村土地争议工作,陡河水库管理处下大功夫做好水库初建、续建和震后修复工程征占土地档案的利用工作。

水库综合档案室中原来所藏工程档案是以单个工程为单位进行归档整理的,其中涵盖土地征占、工程设计、土地补偿、移民补助、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等,其内容具有以下三种特性:①、内容综合性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会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电力、通讯、市政、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再加上水利专业本身又与电力、机械、建筑、水文、气象等专业联系紧密,由此而形成的水利工程档案也就具有多元性和很强的综合性。②、形成周期差异大。根据不同的工程效益、水文地质条件、河床演变情况、险情隐患以及其它因素所确定的水利建设工程,周期长短悬殊较大。一般的岁修工程通常仅需要几个月即可完成,而大型的河道、水库、闸坝建设,则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施工周期长短不同,就必然使得相应工程建设中有关档案的形成周期产生很大差异。③、文书与科技档案相互渗透。水利工程实施是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因此而形成的业务性文书与工程档案联系紧密,甚至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文书档案不仅是档案的前期活动记录,而且明显具有文书科技档案一体化的趋向。这些特性影响了单笔土地征占数据的查找,为了更有利于移民工作的开展,把历次征地情况搞清楚,使移民处置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对室藏文书、科技档案进行了全方位的编研规整工作,整理形成完善系统的移民征占土地档案。

土地征占编研规整工作方法主要分两步:①查阅、收集有关建设征地的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最后经过详细的统计,把所有关于移民土地征占、补偿的资料挑选出来,单件复印。②从综合的各项征占土地材料中以单个移民村为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编制了32个村共计32册《**村历次征占土地情况统计》。

经过编研规整全面系统地弄清了库区、工程建筑等几大类占用土地数量及基本情况,达到了细目清楚,一目了然,因此大大方便了解决移民上访问题档案材料的快速准确查找。原来档案室中所藏移民档案是根据时间和工程项目的先后进行组卷的综合性较强的案卷,查找单个村庄的单笔土地赔付情况比较麻烦,自从做了此项单个村历次征占土地情况统计后,避免了为查找一个数字要翻阅所有卷宗的情况,有效的应对了多次移民上访问题的解决,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快捷有效服务。

开平区双桥乡一个行政村的村民多次到陡河水库集体上访,要求解决征占土地问题,情绪十分激烈,曾发生围堵水库管理处大门,致使管理处无法正常办公,是一件非常棘手的疑难信访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则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彻底弄清情况并从根本上解决上访村民所提问题,水库档案管理人员配合移民处置工作小组的同志们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并从《历次征占土地情况统计》中查找数据,弄清了移民反映问题的历史背景、详细情况、具体数据等等,以此为凭证对村民所提问题予以详细耐心的答复,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使得上访村民在档案凭证面前不得不承认这些历史事实,心悦诚服,消除了争议,实现了息诉罢访,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库群关系。

无数档案利用的实例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档案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更是今天和今后的宝贵财富,也是水务部门搞好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更好的管理、开发、利用档案,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水利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水库开发利用 篇4

关键词:水库资源,旅游开发,新局面

绝大多数的水库主要兴建于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的地区, 主要发挥出供水、发电、防洪等作用。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富, 旅游、度假、休闲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推崇的时尚, 由此可见, 务必要充分利用水库资源来打造旅游开发新局面。合理开发利用水库资源, 能够更好地保护水库区的山水资源, 能让水库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 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吸引更多游人来水库旅游, 促进水库旅游发展, 进而形成水库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局面。

一、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水库旅游区的最大特色资源就是水资源, 众多的水系、广阔的湖面共同构成了整个水库旅游区景观的骨架。所以, 在充分利用水库资源的过程中, 务必要注意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保护好水体的景观, 确保水质不被污染。

第一, 注重实效。各地要对已有的水库硬件建设基础予以充分利用,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多去兴建符合水库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设, 不要出现不切实际的建设或者重复建设。

第二,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第一。水库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水库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来开展旅游开发活动。

第三, 综合建设。各地在充分利用水库资源的过程中, 务必要秉承“综合性”、“全面性”、“整体性”的原则来建设和规划, 最大限度地做到经营性管理与水资源保护两不误。

第四, 合理规划。各地应该基于水库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功能性质来科学建设、合理区划, 值得注意的是, 一切都务必要遵守自然规律。

第五, 发动群众。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的最为主要的措施就在于“发动群众参与”, 这样一来, 既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然资源予以合理、科学利用, 又有利于提高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主动性、积极性, 还有利于实现水库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明确项目总体定位及投资开发方式

(一) 明确项目总体定位

各地应该充分利用水库区域水面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 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主题, 兼具会议、商务、疗养、住居等功能, 将项目区打造成高端化、大型化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景区。

(二) 明确项目投资开发方式

按照“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 水库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应该遵循市场法则, 采取政府加强引导、企业自行负责模式, 由政府提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优质政务服务, 投资开发企业作为项目的投资开发和经营主体, 按照“规、建、营”一体化要求进行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

(三) 加强水库资源和环境保护

第一, 各地全面整合、挖掘和利用水库地区现有的旅游资源, 提高景区观赏游憩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第二, 如水库景区内水利、水文知识展示不足, 可在游览线路周边选择合适区域对水库历史、发电机房、水利设施等工程原理进行生动直观的图片介绍, 也可利用现有空置房, 改造成水利文化展示厅, 采用视频、模型、图文等多种方式进行介绍;

第三, 水库景区内建筑及设施的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要与景观相协调, 类似水源保护区安全警戒线、饮用水提水管道、电力通讯线路等功能性设施均要采用美化处理;

第四, 水库景区内要采用清洁能源, 不使用有损环保的设施、设备。

(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水库景区旅游开发新局面离不开基础建设作为保障, 水库景区务必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供电管网、污水管网、环湖景观路、自来水管网、旅游区路网、燃气管网等;与此同时, 加强水库景区的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来开展水靓点、主题公园建设、山体绿化等一系列绿化建设。

此外, 完善水库景区的安全防护设施, 危险地段要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尤其是青苔较多的区域, 务必要重点加强安全防护, 建议定期自查, 排除隐患。

(五) 注重资源整合

水库景区的资源通常具有多样性、连续性、关联性的特点, 具有较多的可开发资源, 往往具有不同特色的溪流、水潭和峡谷, 植被丰富、地形丰富, 因此, 务必要注意整合水库景区的资源, 务必要做到“水灵山秀”、“山围绕水”、“依山傍水”, 视野范围要极佳, 不搞孤立景点、务必要做好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于洪贤, 朱井丽, 柴方营.黑龙江省水库旅游开发潜力与存在问题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 18 (04) :171-174.

[2]郭振宇, 杨建军.河南故县水库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1 (01) :150-153.

开发官庄水库景区旅游的可行性报告 篇5

2007-4-30 9:56:35醴陵市招商旅游局用户

醴陵地处湘东,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丰富,人文遗迹众多。如何充分利用我市与生俱来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使我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发官庄水库旅游资源是我市启动开发旅游资源的前奏,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根据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官庄景区进行的调查、摸底和论证,拿出一个初步设想,供领导参考。

一、项目背景

(一)景区范围。官庄景区包括官庄水库景区、桃花万亩林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东起官庄乡桃花村,西至官庄大坝村、长连村,南至官庄大横江村,北至官庄乡潭塘村和新桥村。官庄水库是国家大Ⅱ型水库,总面积20平方公里,蓄水量1.069亿立方米,灌溉浏阳市、株洲县及本市22.9万亩农田、10万亩旱土。库内水质纯净,能见度达3.5米以上。库区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黄昏时候水天一线,美丽动人,适宜休闲旅游。

(二)交通优势。官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南距醴陵市城区30公里,距江西省萍乡市约80公里;北与长沙浏阳接壤,距浏阳市城区60公里,距省城长沙70公里,离黄花机场55公里;西南经五杨公路到株洲50公里,离正在修建的上瑞高速公路直线距离12公里。

(三)资源优势。官庄天然资源得天独厚。景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生态植被丰富,地形起伏多变,小道纵横,自然环境优美。森林科目齐、种类多,形式千姿百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人们休闲渡假、领略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修复和打造库区八景(涧江秋月、小溪桃涨、松谷松涛、龙池烟雨、狮岭暮云、远村夕照、古寺疏钟),使优美生态与各具特色景点有机融合,能进一步提升景区品位。水库汇水面积201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123.6米,库容1069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150万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实际运行最高水位为122.77米,库容量为10250万立方米。桃花万亩林场是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农场,目前树木连片成阴,基本没有大片砍伐破坏,是人们追求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地方,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四)历史文化优势。官庄景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官庄特有的人文景观。古迹众多,如:大佛寺、樟仙古刹、黄巢墓等。人文资源令人刮目相看,湖南省人民政府首任省长程潜、政协主席程星龄,著名美籍华人实业家钟武雄先生等都是官庄人士。耿飚、宋时轮、郭鹏、陈明仁等著名将领的故里均在官庄景区范围内。众多的名人将领可以产生名人效应,吸引游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整体环境优势。官庄水库水文化底蕴深,开发潜力大,水库水质好、容量大,游人置身于青山绿水中,令人陶醉,心旷神怡,在充分保护水质的基础上,发挥水域优势,挖掘水上开发优势前景好。

人文环境好。官庄人民淳朴、勤劳、热情、好客。由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等因素,经济发展一直缓慢,人民群众渴望尽快发展致富,开发旅游产业,能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官庄水库景区、桃花万亩林场和樟仙岭林场连为一体,整体开发,环境更优,潜力更大,影响力更强,能更好增强景点的吸引力,符合人们追求自然的大众心理。

(六)发展前景可观

1、客源相对稳定:一是到景区观光的游客。据测算,目前每年到官庄游客达10万人次,客源主要来自长沙、株州、湘潭和萍乡、浏阳和本市,如果通过整体开发、全方位策划和组织有效营销,还可大幅度增加客源;二是会务游客。醴陵每年举办各种行政、商务会议较多,客源不少于3万人;三是过路游客。如果构建了发达的交通网,从此过路的游客不少于5万人次;四是烟花和陶瓷产业为基础的商务游客,每年到市内各类企业商务游客达5万人次,商务游客中国外游客接近三分之一,可创收一定的外汇;四是醴陵的物流中心地位带来的游客,发达的物流,每年带来游客近50万人次;五是醴陵的交通枢纽地位带来的游客近20万人次;六是其他零星游客近10万人次。七是通过与旅行社整合游客资源可大幅度吸引周边游客,旅游局已与旅行社进行了洽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意向。以攸县峦山景区为例,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按每人次10元计算仅门票收入可达仟万元。

2、旅游产品市场广阔:(1)特色农产品。官庄特色农产品丰富,如玉米、红薯、板粟、毛粟、茶油、生姜、火焙鱼、竹笋、山野菜。(2)旅游产品。根据本地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按每位游客购一件计算,一年的收入十分可观。

3、旅馆餐饮业发展前景好。充足的游客必然带动旅店、餐饮业的长足发展,官庄独具特色的黑山羊、农家猪能得到游客的青睐。

4、水上项目的开发:丰富的水资源,可开发多种水上游乐项目,水上游船、水上冲锋舟、游泳等。

5、产业带动效应。通过发展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官庄区域的发展,改变落后局面,还可进一步增强醴陵的吸引力,带动陶瓷、烟花产业发展,形成循环经济,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的外向度。根据目前市场情况,以上五个项目,每年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7000万元左右。如果加上集镇开发、产品经营权转让、交通和出租等项目的收入,年收入超过亿元,年创税500万元左右。

二、目前状况

近年来,官庄乡水库周边各村村民自发组织民间船泊发展旅游,通过多年发展,水库周边六个村发展已有大小游船64艘。其中,大型游船10艘,中型游船15艘,小型游船30艘,冲锋舟1艘,汽艇7艘,摩托艇1艘。大型游船核定载客200人,中型游船核定载客80—100人,小型游船核定载客20人,旅游旺季每日游客达1500—2000人。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旅游高峰时也聘请临时人员,总计从业人员200多人。游客除观赏库内迷人景色外,还可品尝纯正、地道、正宗的官庄特色农家菜,据统计旺季五六月可接待游客上万人次,产生的营业额500万元以上,利润达200万元。

由于民间只是简单的利用游船观赏水库风光,造成库区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资源的整体性。加之规划和管理没有跟不上,无序开发、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既浪费和破坏资源,又造成社会不稳定,给整体开发增加了成本。

一是生态、植被破坏严重,经济林乱砍滥伐比比皆是,特别是古樟名树砍头库外移植现象时有发生。原有的库区八景整体效果也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库区整体美景失色。

二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由于无序市场因素,业主之间争客抢生意现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整个景区市场混乱。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发展旅游环境。

三是安全隐患多。现有游船70余条,从业人员200多人,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但是,船只无检查、驾驶员、安全员无资质、载客无限量、安全无保障。

四是浪费资源,税收流失。无序开发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且时有破坏。个体开发,税收部门无法准确定税,税收流失严重,目前基本没有收税。

五是随意圈地建经营性场所和住宅,破坏了库区景区的整体性,给将来开发增加成本。目前建有宾馆,当地有较多群众有在库区建房意向。

三、官庄水库在城市供水中的地位

根据2003年9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醴陵市城市发展规划,醴陵市城市性质是:长株潭都市区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次中心城市,国内重要的陶瓷花炮出口基地,湘东赣西的现代物流中心。近期以城区实际居住人口22万人为目标,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在21平方公里以内;远期规划至2020年,预测城市人口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为35万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成区日用水量为3万吨左右,人平日用水量约0.2吨,按大中城市日用水量不超过0.5吨标准,目前日供水量也不超过11万吨。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确定的城市供水水源,城市用水以地表水为主,主要水源有望仙桥水库、大林河、渌江河、官庄水库,渌江河在不影响灌溉和正常流量的前提下,常年可保持日起水6万吨,望仙桥水库在不影响灌溉的前提下,该水库日起水量可保持3万吨,大林河在不影响灌溉和正常流量的前提下,日起水量可保持3万吨,官庄水库日起水量达10万吨。按目前城市人口及城市远景人口发展规划及当前起水系统情况,目前望仙桥水库水源可满足城市用水,2010年前后启用大林河水库供水,每日可增加供水量3万吨,2012年启用渌江水,日供水在现在基础上可增加6万吨,启用官庄水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至少要到2020年以后。从起水成本看,起用渌江水成本最低,起用官庄水库水成本最高,至少在现有供水设施设备基础上需再投入近亿元。从水源水质看,望仙桥水库、大林河和官庄水库水质均能达到国家饮用水一级标准,据1999年对渌江水监测显示,由于上游大量工业废水排放及本地区排放污水的影响,水质受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污染,不属良好的饮用水源水,但随着环保建设的进一步加强,逐步关闭上游污染源,水质将会进一步提高,完全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综上所述,官庄水库作为城市生活用水供水源只是备用水源,按照城市人口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速度,从目前到需要启用时至少还有13—15年时间。

北京密云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水库,建于1958年9月—1960年9月,水域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水面137000亩,分白河、潮河、内湖三个库区,总蓄水量为4317亿立方米,相当于67个十三陵水库或150个昆明湖,环湖公路110公里,乘车绕水库一圈需三个多小时。密云水库是北京市近50%的工业用水和100%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京市政府在开发中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1995年7月出台了《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在开发中对水库周围划分为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地,旅游活动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分层次有序展开,使水库水资源、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功能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成为京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目前,北京密云水库已经成为首都居民休闲游憩活动的首选,在水库周边分布大小50多家星级渡假区,旅游服务使大规模的移民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密云水库以牺牲工业产业速度换取环境质量,吸引了众多大型高科技公司、都市型产业云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四、开发原则、方法

(一)开发原则

官庄水库的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有条件开发,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考虑水库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应确保自然资源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内,防止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坏长远利益、牺牲环境效益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

(二)方法

官庄水库旅游开发的任务是解决好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为了保护好官庄水库水质和自然资源,减少水库水质和自然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坚持分层次有序开发,按照旅游基本设施建在坝下,实行库内旅游,库外住,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库,保持水质标准,在库内水上游船着力推进清洁能源—天燃气应用,减少废气排放。同时,在对官庄水库景区开发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官庄水库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前,须按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编制官庄水库旅游开发规划。

五、下步工作建议

1、成立工作机构。为了加快官庄水库景区旅游开发步伐,尽快实现资源的利用,使之向生产力转化,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2、启动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工作。按照开发的原则和方法,组织专门的班子完成开发规划,对开发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

3、加强开发前的资源性保护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水产养殖、植被保护、景区景点保护和土地开发权保护

水库开发利用 篇6

1 桑树价值及特性简介

桑树全身是宝, 其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及生态服务功能都很高。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养殖家畜、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 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1]。

桑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 它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养蚕。五千年的文明离不开丝绸, 更离不开桑树。中华民族是一个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民族, 我国的丝绸文明曾经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1.1 桑树的3个明显发育阶段

1.1.1 幼树期。

从种子萌发, 形成树苗, 到植株开花结果以前, 为桑树的幼树期, 约2~3 a。其主要特征为只进行营养生长, 一般不开花结果, 高生长速率快;发根能力强, 扦插易生根;枝条细直, 分枝角度狭窄;叶片较薄, 叶形较大, 叶上茸毛较多, 落叶较迟;耐阴性较强。

1.1.2 壮树期。

也称成熟期, 壮树期较长, 可达数十年。主要特征为生殖器官形成, 能大量开花结果;高生长速率相对降低, 发根力减弱;生长势强, 创伤易愈合;枝条分枝角度增大, 树冠开展;叶肉增厚, 叶片上毛茸减少;耐阴性降低。

1.1.3 衰老期。

主要特征是生长势明显下降, 枯枝死干增多, 创伤不易愈合;植株抽枝少, 枝细短;叶小肉薄, 易硬化黄落;开花结果能力低。但衰老的桑树还可利用侧生分生组织和潜伏芽, 使之复壮更新。

1.2 改良饲料桑树的独有特性

1.2.1 形态特征。

饲料桑树树形稍开或直立, 枝条细长而直, 叶卵圆形或心脏形, 平展, 翠绿色, 叶尖短尾状或锐头, 叶缘钝齿, 叶长23~28 cm, 叶幅18~23 cm, 叶面光滑, 叶片平伸或稍下垂, 叶柄细长。

1.2.2 生长特点。

2年生苗, 年高生长量2.0~2.5 m左右, 萌芽期3月上旬, 高生长期7~9月, 生物含量占全年75%。

1.2.3 营养价值。

粗蛋白含量为18%~26%, 可溶性糖含量为7%~12%, 灰分值25%。

1.2.4 牲口适口性。

全株消化率为70%。

1.2.5 产量。

经在肥水条件适合, 成熟桑园, 耕作土种植, 1年可以割桑叶4~5次, 总产量45 t/hm2·a。

2 选择桑树的原因

2.1 桑树经济价值高, 文化内涵丰富

桑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 它全身是宝, 桑叶、桑果、木材多方面产出, 对增加库区居民收入,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桑树是对抗养殖业污染的最佳树种

养殖业的污水、粪便和生活垃圾倾倒在树木根部, 对杨树、柳树等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对桑树却是难得的好肥料, 且桑树比杨树等具有更强吸附灰尘的能力。

2.3 桑树繁殖能力强

桑树能够在冀东沿海的盐碱地里轻松的生长。不一定要在肥沃、平整的土地里才能生存, 在消落带种植桑树, 不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正好解决了土地紧缺的困境。

2.4 生态功能效益高

桑树具有护岸功能, 净化污水, 净化空气, 改善和美化库区环境, 还能诱杀美国白蛾, 甚至诱杀大量甲壳类昆虫等, 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在消落带种植桑树, 营造桑影婆娑的美景, 也是水库美化亮化的方法之一。

3 种植、试验过程

试验地设在鄱阳县滨田水库, 该水库消落带多年来一直荒芜, 长满了野草和杂灌, 部分甚至成了冷疆土。

2011年3月, 项目组在鄱阳县滨田水库消落带开始了饲料桑树的种植工作。种植前树苗粗度 (即周长) 约为8~33 mm, 高度约为22~25 cm, 属于种苗。种植时对消落带的土地用农耕机进行了简单的翻松工作, 然后按株行距0.5 m×1 m规格把桑树苗种植下去。种植后自由生长, 项目组随时跟踪其长势情况。

桑苗种植后下了一场大雨, 但水库水位未淹没树苗。此后近40 d晴天, 树苗成活率达到了95%左右, 而且长势良好。随着汛期的来临, 水库水位上涨, 开始淹没树苗。从2011年6月19日桑树苗受淹开始, 当日 (6月19日) 滨田水库水位为44.6 m左右, 至2011年7月14日水位达到45.3 m, 高程较低的桑树苗已淹了26日, 最大淹没深度已达0.7 m, 低洼处的部分桑树苗已被库水全部淹没, 全部淹没的桑树苗成活率达到85%左右。其后库水位一直在动态上涨趋势中, 2011年库水位维持在47.6 m达到63日, 低洼处的部分桑树苗全部淹没在水中, 最大淹没深度达到2.2 m, 全部淹没的桑树苗成活率在60%左右, 而地势较高处淹没时间较短的地方, 桑树苗成活率达到了85%左右。随着汛期的过去, 水库水位慢慢消退, 桑树苗渐渐出露。

经受了2011年前期干旱和后期受淹的双重考验, 进入2012年的春天, 桑树苗成活率保持在70%左右, 但2012年的汛期比往年来得较早, 从2月底开始就出现连续不断的降雨, 水库水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桑树苗从4月底就陆续受淹, 截止2012年7月底, 大部分桑树都已全部浸泡在水中长达90 d, 局部最大淹没深度已达2 m以上, 桑树苗的成活率大大下降, 仅保持在50%, 且长势较差。

截止2013年6月底, 因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 桑树苗的成活率仅为15%, 且长势较差。

4 试验成果及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4.1 试验成果总结

从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底, 桑树苗已经种植了2 a多 (属于幼树期) , 经过2 a多的成长观察, 得出的试验结论如下:

4.1.1 耐旱性:

饲料桑树具有一定的耐旱性能, 一直未降雨的情况下, 存活约能达到60 d, 甚至更长。

4.1.2 耐淹性:

饲料桑树具有一定的耐淹性能, 在完全淹没的情况, 且淹没深度在0.7 m以上, 能存约活为50d左右;淹没深度在1 m以上时, 能存活约为30 d左右。

4.1.3 耐瘠薄性:

树苗较小、在土壤非常贫瘠、排水效果差、杂草众生的冷疆土里长势较差。

4.2 试验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4.2.1 土壤贫瘠, 植物生长慢。

土壤无论对植物来说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鄱阳县滨田水库消落带的土壤类别主要为砂质土和壤土, 表土土壤流失严重, 土壤母质层严重贫瘠, 因多年未利用, 甚至成了冷疆土, 野草非常茂盛, 因为种植前没有经验并未对杂草进行清除, 故松土后杂草长得比桑树苗茂盛, 大大争抢了土地的肥力。土壤贫瘠程度极大影响了桑树苗的成长速度。

4.2.2 排水问题。

水库消落带排水条件差, 排水效果不好, 大部分桑树苗的根其实是长期浸泡在水中的, 这也严重影响了其成活和生长速度。

4.2.3 植物种植期与汛期同时出现, 植物成活困难。

江西汛期一般始于4月中旬, 5月开始岸坡逐渐被淹没, 故既要考虑提前种植如遇气候干旱或者寒潮, 则其成活率较低, 又要考虑种植太晚的话, 种植后距淹没仅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 根系未长牢, 抗淹能力弱的问题。综合考虑, 项目组选择在2011年3月中旬种植, 种植后, 汛期如期而至, 4月岸坡就开始陆续受淹, 虽然桑树苗根系未长牢, 但其在未受到洪水长期淹没的情况下成活率仍然高达95%左右, 显示了桑树苗具有一定的抗淹性能。

4.2.4 生态脆弱性。

消落带为特殊的湿地生态带, 淹没、干旱交替出现, 干、湿相互转换, 生态环境变化大, 一般植物难以适应。通常的水生植物不耐旱, 陆生植物耐淹能力较弱, 而贫瘠的坡面土壤环境又严重制约了植物的生长。消落带的水陆两栖植物必须既能承受多次浸泡, 又能承受多次干旱, 还必须抗污耐污, 具有一定的水质净化能力。由于水位常年周期性涨落, 消落带受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交替控制, 其液相物与固相物质相互交接, 长时间以来, 使消落带出现了不稳定的特征, 变成了生态环境脆弱带[6,7,8]。

4.2.5 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综上所述, 水库消落带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有:洪水干扰、土壤成分、物种筛选, 原生植物抢占肥力的能力、幼林的成活率、施肥方法及成林的管理等, 且消落带存在周期性、风险性和区域性特点。因此全面的调查、规划、科学的设计、完整的实验和严格的评估是消落带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不可缺少的内容[9]。

摘要:通过在水库消落带种植饲料桑树的试验, 观察饲料桑树的生长过程, 总结饲料桑树在水库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中的成果及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水库消落带,饲料桑树,种植试验

参考文献

[1]孔琼菊, 马秀峰, 江香梅, 等.江西省大中型水库消落带问题分析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 2012, 38 (3) :189-192.

[2]康志, 杨丹菁, 靖元孝.水库库岸消涨带植被恢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10) :22-25.

[3]水库消落区利用研究进展[EB/OL].http://www.cjw.gov.c, 2011-3.

[4]徐元刚, 孙锐锋, 李剑, 等.水库消落区利用研究进展[J].人民长江, 2008, 39 (3) :102-103.

[5]张虹, 朱平.基于RS与GIS的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分类系统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 2005 (3) :66-69.

[6]苏维词, 杨华, 罗有贤, 等.三峡库区涨落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 2003, 10 (4) :196-198.

[7]苏维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 21 (3) :32-34.

[8]黄朝禧, 韩桐魁.鄂域水库消落区土地资源的健康开发与利用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6-06.

关于光明水库旅游综合开发的设想 篇7

1 光明水库开发的总体设想

以光明水库为依托, 以周边景区为载体, 规划建成“一带六区一线”的综合旅游区。其中“一带”指环光明水库生态保护带, “六区”分别指亲水休闲区、湿地景观保护区、乡村生活体验区、法云山宗教文化游览区、坝后休闲垂钓区、龟山风光游览区, “一线”指红色旅游线。

1.1 环光明水库生态保护带

区域范围:环光明水库。

主要资源依托:光明水库秀水、沿线自然风光。

1.2 亲水休闲区

区域范围:光明水库水面, 常年13000亩。

主要资源依托:光明水库水面及沿岸, 光明水库景观公园等。

1.3 湿地景观保护区

区域范围:光明水库东南部湿地区域。

主要资源依托:光明水库东南部湿地生态景观区、各种水生禽类。

1.4 乡村生活体验区

区域范围:光明水库南部。

主要资源依托:主要包括光明水库沿岸乡土植被绿化区、特色林果蔬菜大棚采摘区、渔家乐、乡风民俗。

1.5 法云山宗教文化游览区

区域范围:法云山。

主要资源依托:根据历史遗迹和记载重新修建法云山东南的云露庵, 恢复三月三庙会。将法云山、正觉寺、云露庵和明海阁统一整合为一个以法云山为地理标志, 山下云露庵、山上正觉寺、观景明海阁的宗教文化体验区。

1.6 坝后休闲垂钓区

区域范围:光明水库大坝下游。

主要资源依托:坝后鱼塘, 适宜开展休闲观光、餐饮、垂钓。

1.7 龟山风光游览区

区域范围:谷里镇龟山。

主要资源依托:龟山、蘑菇石、龟鼻峰、鬼风口

1.8 红色旅游线

区域范围:小协镇、刘杜镇

主要资源依托:围山庄抗日自卫反击战遗址、山东省委会议地址碑等。

2 光明水库旅游综合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旅游资源丰富

水库东岸的法云山, 因“有异僧说法而生云”得名, 被称为新泰古八大景之一。山之阳半山腰的正觉寺, 始建于北宋末年, 占地2400平方米, 寺内有大雄宝殿、金刚殿和关岳合祠等殿堂, 西南有为纪念明海法师而建的明海阁与其遥相呼应。水库西南的龟山, 山形酷肖首东尾西的巨龟。龟山虽不甚高, 但峻拔险峨, 尤以石奇而闻名。《诗经》“奄有龟蒙”之“龟”即指此山。春秋鲁定公十年 (前500) , 齐鲁会于夹谷 (今谷里镇) , 齐人归鲁龟阴田, 即此山北面之平原, 后因孔子曾经登临并赋《龟山操》而名声大振。水库周边红色旅游景点集中, 围山庄抗日自卫反击战遗址、山东省委刘杜会议地址碑、刘杜“地下医院”旧址、刘杜革命烈士陵园、刘杜育才小学旧址、刘杜新华医院地址碑、南横山战斗遗址、大协日军炮楼和部分英烈名人故居等, 点线有序。

2.2 交通条件便利

临近京沪高速公路新泰南和新泰西两个出口, 蒙馆公路和磁莱铁路从坝后穿过, 新泰中路西延已基本与环库公路相连。光明大桥“长虹卧波”之美景, 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3 光明水库旅游综合开发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 充分挖掘

和利用旅游资源, 科学规划旅游产业, 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 以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必将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2.4 光明水库旅游综合开发有利于资源保护与利用, 光明水

库旅游资源丰富, 两岸的湖光山色、自然湿地、古树名木、动植物种群等都是得天独厚和不可再生的, 能使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综合开发可充分促进社会劳动力就业, 旅游促进就业容量大、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 光明水库旅游综合开发必将吸纳更多的 (下转第318页) (上接第321页) 富余劳动力就业:综合开发有利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 旅游业快速发展, 外来游客数量增加, 可使景区属地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可开发项目必然增加, 从而将会吸引更多外来资金的投入, 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对外开放, 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光明水库旅游综合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3.1 水资源的保护

光明水库作为泰安市的重要水源地, 开发要合理有度, 以水体不受污染为前提。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指导旅游开发内容, 并对已开发项目进行跟踪调查取证, 切实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尽量发展生态旅游、环保旅游、绿色旅游等。发展这些旅游项目不仅能使游客领略自然的优美, 人类的伟大, 更能激发游客保护水资源, 爱水, 亲水, 维护生态平衡,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尽量把发展旅游项目和保护水资源结合起来, 保证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这才是根本之所在。

3.2 水工程安全

现在国家对重点水工建筑物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大, 这和发展旅游似乎有点矛盾。况且工程设施是光明水库存在的前提, 在进行开发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对水工建筑物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应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力度, 保持工程面貌整洁, 可观性强, 富有人性化, 这也是发展旅游的基础。

3.3 正确认识发展旅游业的前景

板桥水库水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探讨 篇8

板桥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汝河上游,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45公里的泌阳县板桥镇。水库始建于1951年, 1956年进行了扩建, 1975年8月遇特大洪水 (75.8洪水) 漫坝失事, 1978年开始复建, 1981年停缓建, 1987年复建工程再次开工, 1992年主体工程竣工, 1993年6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并交付管理运用。

复建后的板桥水库按百年洪水设计, 可能最大洪水 (PMF) 校核,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68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径流量2.8亿立方米, 兴利库容2.56亿立方米, 最大库容6.75亿立方米。水库按Ⅱ等工程, 土坝及砼溢流坝按2级建筑物设计。枢纽建筑物包括:两岸粘土心墙砂壳坝, 最大坝高27米;河床段砼溢流坝, 最大坝高50.5米;南北副坝;电站及灌溉系统。电站装机容量4×800千瓦, 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 向驻马店供生活及工业用水1.5m3/s, 养鱼水面3.3万亩。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兼有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2 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2.1 供水水源和方式的唯一性

板桥水库为驻马店市城市供水的唯一水源, 满足驻马店居民生活、工业用水、环境用水的需要。1993年———2007年, 南干渠明渠供水为唯一供水方式, 通过南干渠引水至河里王, 经泵站加压后, 用两条DN1000输水管道向驻马店市汇津水务集团邦业自来水公司王楼水厂供水, 设计供水能力12×10m3/d。规划的第二水厂仍以板桥水库地表水为水源, 设计供水能力10×10m3/d, 届时自来水供水能力将增至22×10m3/d。

2.2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依赖性

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具有战略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 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板桥水库自1993年向驻马店市正常供水以来, 已经运行了20年。由于水库管理单位规范管理, 科学调度, 城市供水保证率达100%, 至2012年底已累计完成城市供水46820万m3, 农业灌溉用水22468万m3, 环境供水4280万m3, 为练江河橡胶坝补充源水1860万m3, 灌区农民增收27400万元。供水工程为我市居民生活用水, 农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板桥水库向驻马店市供水是长期的, 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是可持续性的。根据对板桥水库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板桥水库水质绝大部分监测因子达到Ⅰ-Ⅱ类标准, 个别因子达到Ⅰ类标准。近年来水质监测成果综合评价为Ⅱ类, 部分时段优于Ⅱ类水, 适合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满足城市生活、工业及农业灌溉各种用水要求。近几年板桥水库地表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各项选定单因子没有明显变化。与2005年相比, 单因子含量略有减少, 这说明近几年对板桥水库水源地实施水资源保护措施得力, 效果明显。但并不意味着水资源的保护可以放松懈怠, 高枕无忧, 应该清醒地看到, 水资源保护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 还存在一些污染隐患, 应该未雨绸缪, 主动预防, 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

3 综合开发的可行性

3.1 综合开发的必要性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板桥水库, 破解水库经济困境,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增加就业岗位数量, 关键靠发展。综合开发是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要立足水库水土资源优势, 充分用好用足政策, 加大对外宣传, 提高水库知名度, 扩大社会影响, 形成品牌效应。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招商引资, 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 争取全方位的资金投入, 多上项目, 大上项目, 形成结构合理、资金安全、产业集中的项目群, 把板桥水库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3.2 综合开发的局限性

板桥水库是驻马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地, 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是省级文明单位。板桥水库风景秀丽、生态环保、水质清洁、空气优良, 这是板桥水库的优势, 是招商引资的亮点。同时也是必须重点保护的内容, 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要求做好水质保护, 杜绝水污染事件发生, 因此对引进项目的类型要求较高, 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环境污染要做影响性分析, 要进行环境经济评价, 拒绝引进高污染项目和无环保设施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 只能引进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项目, 这是综合开发的局限性。

3.3 综合开发的风险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综合开发也不例外。招商引资一方面引进的是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增加社会财富, 提高职工待遇。另一方面可能会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影响单位稳定, 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供水安全。因此要非常重视社会评价, 包括社会影响分析、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了解所引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在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所起作用, 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 了解项目与当地的适应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态度。对板桥水库而言, 最重要的是引进项目后不会对现有的生态条件造成破坏。

4 水源保护和综合开发的辩证关系

水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是辩证统一的, 具 (下转第201页) 体表现在:一方面, 二者是矛盾的, 综合开发势必会对环境、水源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安全, 这与水源保护的宗旨是背离的。另一方面, 二者是统一的, 首先, 水源保护是综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良好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板桥水库也就失去了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 水源保护为综合开发提供了商机和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栽下“梧桐树”, 才能引来“金凤凰”, 其次, 综合开发是水源保护的目的和动力。进行水源保护, 打造人水和谐的秀美环境目的就是进行综合开发, 增加和积累社会财富, 完成板桥水库品味提升, 经济增长, 单位稳定的发展目标, 只有这样, 才能有充足的资金投资基础建设, “反哺”生态环境, 进一步改善投资条件。

5 水源保护的途径和措施

5.1 普及水源保护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 引起全社会对水源保护的重视。在“世界环境日”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利用展板、宣传画等形式集中进行宣传纪念活动, 普及水源保护意识。在水源保护区, 通过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方式和实施办法, 通过对库区群众的宣传教育, 唤起他们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使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能自觉地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在广大职工中开设学习班, 聘请有关专家结合实际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知识, 加强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教育。

5.2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以市人民政府名义设立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专门领导机构, 负责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明确水源地保护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和完善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联合市直有关部门, 包括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以及水源保护区内的相关乡镇, 按照各自工作职责, 做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5.3 加大水政执法力度

明确水源保护地范围, 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界桩、界碑、防护设施。划定水域、陆域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明确各类各级保护区的禁止行为和限制行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状况, 明确水源污染防治重点。对已在上述区域建成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闭。做好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报批、验收工作。制止库区内非法采砂、采石现象。依法查处向饮用水源地倾倒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

5.4 规范完善防控体系

构建规范完善的防控体系, 制定水源保护安全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开展水源安全保障宣传教育工作。板桥水库在库区设立了水质监测站和生态观测池, 进行水质的经常性检测和监测, 履行饮用水源保护监管职能, 并做好相关信息的通报, 接受市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和当地公安部门联合进行水库防控演练, 树立防范意识, 提高防范水平。

摘要:水源保护与综合开发二者并行不悖, 不可偏废。坚持水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并重, 创新水库发展理念, 破解水库经济困境, 是开辟“以水兴水, 人水和谐”新局面的重要原则, 本文围绕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阐述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综合开发的可行性, 分析实现水源保护的途径和措施, 探讨引进综合开发项目的类型和方案。

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及利用调查报告 篇9

一、刘家峡水库自然环境概况

刘家峡水库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 北纬35°45′、东经103°3′, 自西南走向东北, 最大长度为60公里, 最宽处为6公里。库区东连临洮县, 东南邻东乡族自治县, 南接临夏县, 西北靠永靖县。 (图1) 。水库四周环山, 海拔1900米~2300米, 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 呈荒山秃岭状。水库库岸线发育差, 多平直, 库湾、库叉较少。底质以黄泥为主, 在水库下游、洮河口处多为细砂。

刘家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 养鱼面积为1.07万公顷, 水库湖面辽阔, 水质好, 无污染。其所在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气温较高, 少雨雪, 年平均水温为11.5℃, 5月~9月平均气温大于15℃, 冬季除个别库湾浅水区及沿岸发现有少许结冰外, 库区一般不封冰。经多年监测, 刘家峡水库库水年水温变化曲线见图2。无霜期191天, 年平均日照2602小时, 日照率58%。

二、库水理化特性检测结果与分析

㈠库水的物化特性

此次刘家峡水库监测点选择了上游 (S) 、中游 (Z) 、下游 (X) 、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场 (W) 、大夏河口 (J) 、洮河口 (C) , 在采样时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断面每个断面设3个采样点, 其余3个监测点均设1个采样点, 共计12个采样点 (图1.1) 。按照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标准 (NY 5051-2001) 要求进行检测。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库水物化特性各指标检测结果统计如表1。

㈡物化特性分析

1. 物理特性分析。用Secchi盘测定透明度, 全库12个监测点平均值为182厘米, 变幅为40厘米~312厘米。水平变化总的情况是淌水区自上游至下游随着泥沙的沉淀, 透明度逐渐增大, 最大值出现在下游X2点。

2. 化学特性分析。⑴溶解氧 (毫克∕升)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水温、水循环或流动、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生物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刘家峡水库水生植物贫乏, 其溶解氧含量主要由水温、水流动来决定, 含量平均值在10.82毫克∕升。一般饲养鱼类溶解氧需要大于3毫克∕升, 由此看来, 刘家峡水库溶解氧条件对养殖比较理想。⑵总硬度 (毫克∕升) 。刘家峡水库总硬度在6.25毫克∕升~7.23毫克∕升之间, 平均值为6.42毫克∕升, 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正常范围。⑶主要离子 (毫克∕升) 。 (1) 每升重碳酸盐在1.89 m Eq~2.63 m Eq, 水库中游略高于上游和下游, 顺序为中游每升重碳酸盐2.40 m Eq>下游每升重碳酸盐2.20m Eq>上游每升重碳酸盐1.92 m Eq。碳酸盐在水库各监测点均未检出。 (2) 硫酸盐。库区硫酸盐含量每升重碳酸盐在8.44m Eq~9.09 m Eq, 平均值每升重碳酸盐为8.83 m Eq, 硫酸盐在库区各监测点含量差别不大, 分布均匀。 (3) 氯化物。含量在0.47毫克∕升~0.63毫克∕升之间, 平均值为0.53毫克∕升。自上游至下游, 氯化物含量逐渐略微增大, 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场处含量最高, 含量为0.63毫克∕升。 (4) 钙和镁。钙和镁是初级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子。调查发现, 刘家峡水库这两种阳离子均不缺乏, 且钙含量高于镁。钙平均含量为33.29毫克∕升, 镁平均含量为7.71毫克∕升。⑷生物营养盐类。水中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 (1) 三态氮。从测定结果来看, 刘家峡水库硝态氮含量最丰富, 在0.564毫克∕升~0.722毫克∕升, 平均值为0.691毫克∕升。氨氮在0.13毫克∕升~0.33毫克∕升之间, 平均值为0.19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含量在0.011毫克∕升~0.017毫克∕升之间, 平均值为0.016毫克∕升。 (2) 总氮。含量平均值为0.278毫克∕升。 (3) 总磷。磷是一切藻类必需的营养元素。刘家峡水库总磷含量在0.026毫克∕升~0.222毫克∕升, 平均值为0.137毫克∕升。 (4) 总铁。含量在0.003毫克∕升~0.101毫克∕升, 平均值为0.043毫克∕升, 含量很充足。

3. 与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标准 (NY 5051-2001) 比较经调查分析, 刘家峡水库水质与相关水产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比较, 刘家峡水库库水完全符合要求, 水质没有异色、异味、异臭, 水面没有明显的油膜或浮沫;溶解氧含量平均值在10.82毫克∕升, 水产养殖溶解氧需要大于3毫克;主要的离子和营养盐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由此看来, 刘家峡水库溶解氧水质条件对养殖比较理想。

4. 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比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要求, 饮用水应该无异味、异臭, 肉眼可见物无。耗氧量 (3毫克∕升) >库水耗氧量 (2.02毫克∕升) ;库区总铁含量在0.003毫克∕升~0.101毫克∕升, 平均值为0.043毫克∕升, 远远小于饮用水标准铁含量 (0.3毫克∕升) ;水库氯化物含量在0.47毫克∕升~0.63毫克∕升之间, 平均值为0.53毫克∕升, 比饮用水标准氯化物含量 (250毫克∕升) 小;库区硫酸盐每升重碳酸盐含量在8.44 m Eq~9.09 m Eq, 平均值每升重碳酸盐为8.83 m Eq, 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库区总硬度在6.25毫克∕升~7.23毫克∕升之间, 平均值为6.42毫克∕升, 远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硬度 (450毫克∕升) 要求。可见, 刘家峡水库水质就此次调查指标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

综上所述, 刘家峡水库, 水质良好, 溶解氧含量高, 营养元素丰富, 年平均径流量和交换量大,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适合水产养殖, 具有巨大的渔业发展潜力。

三、刘家峡水库浮游生物现状及渔业利用分析

几乎所有鱼类的育苗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 鲢鳙鱼终生都摄食浮游生物, 而且在现代渔业生产中还采用人工培育浮游生物来喂养一些名特优水产鱼苗, 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来说, 浮游生物对渔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次浮游生物调查的结果, 对刘家峡水库鱼产量和渔业利用问题做些分析。

㈠浮游生物调查结果

1. 浮游植物调查结果。

刘家峡水库十二个采样点, 测定时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断面的3个监测点分别混合后测定的, 共发现出浮游植物8门52种。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分布情况汇总见表2, 其数量和生物量见表3。

注:“+”表示有分布, “++”表示分布较多, “+++”表示分布很多。

2. 浮游动物调查结果。

刘家峡水库十二个采样点, 测定时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断面的3个监测点分别混合后测定的, 共发现出浮游动物3门16种, 其中以原生动物和轮虫门的种类数占优势。刘家峡水库浮游动物种类、分布情况汇总见表4, 其数量和生物量见表5。

㈡刘家峡水库渔业利用分析———滤食性渔产潜力估算

根据调查结果, 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在数量上优势种类为硅藻和绿藻, 分别占到总量的32.78%和52.01%, 在生物量上优势种类为硅藻和甲藻, 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52.46%和38.45%。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总量为1.49毫克/升, 根据相关资料, 水体的营养类型主要取决于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因此, 该水库为中营养类型。

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的鲢鳙鱼在其生长期内可以利用的浮游动植物量可粗略按下式计算如下:

每公顷水体浮游植物现存量B1=1.49毫克∕升×667×1/15 (1亩=667平方米=1∕15公顷) ×20 (平均水深, 米) ×1000 (1米=1000升) ÷1000 (1克=1000毫克) ÷1000克=1.33千克。

同样的, 每公顷水体浮游动物现存量B2=0.7356×667×1/15×20×1000÷1000÷1000=0.654千克。

根据浮游生物重量法, 鲢鱼年生产力=浮游动物生产量×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浮游植物现存量×P/B×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19.87千克×50×25%÷30=124.05千克/公顷。 (其中P/B系数一般取50, 假设鲢鱼对浮游动物的利用率为25%, 饵料利用率一般为30) 。

鳙鱼年生产力=浮游动物生产量×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浮游动物现存量×P′/B×可利用率÷饵料利用率=9.81千克×20×30%÷20=44.145千克/公顷。

(其中P/B系数一般取20, 假设鳙鱼对浮游动物的利用率为30%, 饵料利用率一般取20) , 其中P为浮游植物生产量;P′为浮游动物生产量;B为浮游植物现存量。

因此, 刘家峡水库1.066万公顷水体面, 根据上面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以得出刘家峡水库理论年鲢鱼生产力=124.05千克/公顷×10666公顷=1.32×106千克, 刘家峡水库理论年鳙鱼生产力=44.145千克/公顷×10666公顷=4.71×105千克。然而由于养殖规模、鱼苗投放、管理等各方面原因, 刘家峡水库年产滤食性鱼类量远不及理论数据, 还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若能有效合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 在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 还可增加附近居民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创造一定价值。

四、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调查与分析

底栖动物是湖泊、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 弄清水库本身的生物资源基本情况, 有助于在保护其生态系统免遭破坏的同时, 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水体资源, 提高水体的生物生产力, 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根据。为了掌握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状况, 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库渔业资源数据库, 为生产实践和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注:“+”表示有分布, “++”表示分布较多, “+++”表示分布很多。

㈠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统计

本次采集的12个点的样中, 采用1/16平方米彼得逊采泥器采集, 共观察到底栖动物8种属, 其中S3, Z1, Z2, X1, X3等五个点未观察到任何底栖动物, 其种类及分布见表6。

㈡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 (见表7)

从表7看, 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是寡毛类, 其密度达到7273.1个/平方米, 占到底栖动物总数的97.84%, 生物量达到16.43克/平方米, 所占比例达到80.22%。

㈢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水生寡毛类 (水丝蚓) 占绝对优势, 该水库中水丝蚓的密度和生物量占所有底栖动物的80%以上, 调查时所采的底泥样中没发现大型软体动物。

该水库底栖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 其中位于上游的采样点S3, 中游的采样点Z1, Z2以及下游的采样点X1, X3均未检测到任何底栖动物。究其原因, 大夏河、洮河入库处由于河流带入的营养物质较多, 有利于底栖动物生长, 网箱处由于营养比较丰富, 同样底栖动物相对较多。

2. 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渔产潜力估计。

刘家峡水库常见底层主要鱼类为鲤鱼和鲫鱼, 根据调查结果, 对该水库底栖动物的鱼产力做一简单估算。

根据刘阳光主编的《甘肃渔业资源与区划》一书中的相关资料, 1981年~1982年对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与鲤鲫鱼产量关系的调查结果, 全库每年可产鲤鲫鱼等底层鱼类89.5吨, 其中考虑到了鲤鲫鱼不只单一地摄食底栖动物, 而且吞食细菌、浮游生物及大型浮游动物, 将腐屑提供的鱼产力的一半作为底层鱼类的鱼产力。

由于水生寡毛类较多, 该水库底栖动物生物量较大, 根据能量估算法估算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

式中F为底栖动物提供的渔产潜力, BM为软体动物的生物量, BI为水生昆虫的生物量, BO为寡毛类的生物量。因此, 根据表2测定的刘家峡水库各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可以计算出该水库底栖动物的渔产潜力F=4.05克/平方米, 即40.5千克/公顷。

根据F=40.5千克/公顷, 刘家峡水库水域面积1.0666万公顷, 因此可粗略计算出该水库底栖动物渔产潜力为431973千克, 假设鱼类对底栖动物的利用率为25%, 饵料系数为5, 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年渔产力约为21598千克。

五、刘家峡水库鱼类资源调查

㈠引进水生动物, 见表8

㈡土著水生动物, 见表9

六、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利用情况和可开发潜力分析

㈠鱼类资源利用情况

1.土著经济鱼类开发情况。近年来, 加强了对刘家峡土著经济鱼类的开发, 无论在科研、繁育方面, 还是保种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 只有少数土著经济鱼类被开发, 如黄河鲤鱼、厚唇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兰州鲶、似鲶高原鳅、甘肃金鳟等。⑴土著经济鱼类的研究和繁育。近年来, 我站已经开展了对刘家峡水库的甘肃金鳟、兰州鲶、黄河鲤鱼、厚唇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似鲶高原鳅等多种土著经济鱼的人工驯化、养殖、繁育工作, 并深入地研究、了解它们基本的生物学特性, 使这些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存活, 部分种类能够人工繁殖, 建立起了稳定的种群。这项工作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正在扩大驯养范围, 使更多的土著经济鱼类种群得到较快恢复。⑵土著经济鱼类的保种。在农业部、甘肃省农牧厅的支持下, 2007年11月, 《黄河刘家峡土著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评审, 是甘肃省成立的首个国家级土著鱼类保护区。该保护区重点以兰州鲶、黄河鲤鱼、似鲶高原鳅等土著鱼类为保护对象。目前, 在该保护区已设立了甘肃刘家峡 (国家级)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局, 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对刘家峡水库重要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和负责捕捞管理, 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濒危野生动物救护, 进行水生动物饲养、驯化, 加强水库生态保护与修复。

保护区的建立, 使刘家峡水库稀、特有土著鱼类的主要产卵场、索饵场和栖息地的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群体数量增加,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可为中国在研究濒危、珍稀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生理学、生态学、行为学等许多研究领域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奠定基础, 从而达到保护甘肃土著鱼类的目的。

2. 鱼类产品初加工。调查发现, 在刘家峡水库周边, 出现对水库鱼类初加工的场地, 基本以做成速冻制品、油炸制品、干片鱼等, 向省内外各地销售。比如池沼公鱼制成干鱼, 大规格虹鳟制成速冻三文鱼等, 大力发展了绿色食品, 打造了绿色品牌。

㈡水域资源利用情况

1.利用低水温发展冷水性鱼类生产。由于刘家峡水库年平均水温为11.5℃, 5月~9月平均气温大于15℃, 但能保证冷水性鱼类生长, 并且冬季不结冰, 水温也适合冷水性鱼类生长, 这样可以保证冷水性鱼类一年四季均可进食, 加快了生长速度, 增加了经济效益。

2.高溶解氧适合鱼类生长。调查显示刘家峡水库年平均径流量为263亿方, 平均年交换量8次。溶解氧含量平均值在10.82毫克∕升。一般饲养鱼类溶解氧需要大于3毫克∕升, 由此看来, 刘家峡水库溶解氧条件对养殖比较理想。在水库内进行了渔业生产, 发展了放牧式养殖、网箱养殖,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还带动了很多农户和个体在水库开发网箱养殖技术。

3. 好水质发展水库孵化技术。由于刘家峡水库, 水质良好, 溶解氧含量高, 营养元素丰富, 年平均径流量和交换量大, 水温条件符合鱼苗的孵化。近年来, 我站在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场进行了虹鳟鱼的孵化, 已取得成功, 孵化效果较好, 孵化率达到了70%以上。由于溶解氧含量高, 水温基本恒定, 采取网箱孵化,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减少了虹鳟鱼的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很客观。

4. 旅游带动了休闲渔业的发展。由于刘家峡水库的自然风光和炳灵寺的旅游, 带动了刘家峡水库的休闲渔业发展, 各种游览船、快艇, 餐饮在短短几年数量大增,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㈢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可开发潜力分析

1.刘家峡水库, 水质良好, 溶解氧含量高, 营养元素丰富, 年平均径流量和交换量大,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适合水产养殖, 具有发展渔业巨大的潜力。

2.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的鲢鳙鱼在其生长期内可以利用的浮游动植物量可粗略刘家峡水库1.0666万公顷水体面, 初步结论可以得出刘家峡水库理论年鲢鱼生产力为1.32×106千克, 年鳙鱼生产力为4.71×105千克。然而由于养殖规模、鱼苗投放、管理等各方面原因, 刘家峡水库年产滤食性鱼类量远不及理论数据, 还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

3.刘家峡水库常见底层主要鱼类为鲤鱼和鲫鱼, 根据底栖动物生物量调查结果, 对该水库底栖动物的鱼产力做一简单估算。刘家峡水库水域面积1.0666万公顷, 粗略计算出该水库底栖动物渔产潜力为4.32×105千克, 假设鱼类对底栖动物的利用率为25%, 饵料系数为5, 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年渔产力约为2.2×104千克。由此可见, 刘家峡水库底栖动物渔产潜力还是很大, 具有可开发的价值。

4.经调查发现, 刘家峡水库存在引进鱼类8种, 土著水生动物23种, 是一个蕴藏丰富鱼类的种质资源库。但是, 目前已开发的土著鱼类只有2种~3种, 且经济效益很显著。根据现有开发土著鱼类的技术力量, 对刘家峡水库土著鱼类的开发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5. 水中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而刘家峡水库生物营养盐类含量:硝态氮含量最丰富, 均值为0.691毫克∕升;氨氮均值为0.19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值为0.016毫克∕升;总氮均值为0.278毫克∕升;总磷均值为0.137毫克∕升;总铁均值为0.043毫克∕升。由此见, 刘家峡水库生物营养盐类并不是非常丰富, 不可能促进浮游植物等大量繁殖生长, 就不可能为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对放牧式养鱼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更适合发展设施养殖, 首选网箱养鱼。而刘家峡水库面积1.0666万公顷, 水质条件又好, 发展网箱养殖的潜力很大。

6. 刘家峡水库所在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平均水温为11.5℃, 经多年监测, 刘家峡水库库水年水温变化在4℃~25℃。如此好的低水温条件, 对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具有很大潜力。

7. 刘家峡水库冬季除个别库湾浅水区及沿岸发现有少许结冰外, 库区一般不封冰。无霜期191天, 年平均日照2602小时, 日照率58%。采用网箱养鱼增长了鱼类的进食期, 缩短生长周期, 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 发展网箱养鱼开发潜力可观。

8. 刘家峡水库旅游业正在逐步发展, 游客每年都在增加,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的开发空间很大, 特别是开展特色休闲渔业潜力很大。

七、对刘家峡水库渔业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㈠强化管理, 提高土著鱼类资源的保护意识

土著鱼类资源枯竭, 水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因此,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做好对刘家峡水库强化管理, 对发电站进行环评监督, 检查各项环评指标的落实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措施。同时, 还要大力宣传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性,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鱼类资源意识, 使保护鱼类资源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同时, 要加大渔政执法力度, 严格按照法律规章管理鱼类资源。

㈡合理放养苗种, 做好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自然产卵孵出的鱼苗数量理论上达不到该水库能够提供的鱼产力水平, 因此, 可以适当人工投放能够适应该水库自然条件的各种适宜苗种, 根据国内相关资料,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 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 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苗种投放比例一般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占65%~70%, 其他经济鱼类占30%~35%, 其中鲢鳙比例一般维持在1∶2.5为宜。

㈢加强库区渔业资源调查, 探索合理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刘家峡渔业资源调查工作, 掌握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及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方案。定期调查监测水库水质及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量, 为渔业生产提供适时理论参考数据。做好资源调查、评估鱼类资源可捕捞量, 定期提出库区主要种类捕捞限额建议, 以此来保护土著鱼类的繁衍和生息。合理捕捞达到规格的商品鱼, 做到“捕大留小, 适时投放”。

㈣建设自然保护区, 加大增殖放流力度

黄河刘家峡土著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 要做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保护工作, 使鱼类主要产卵场和栖息地的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不受影响;库区中有多种经济土著鱼类, 做好它们的增殖养殖, 就能够显著提高该水库渔业资源利用率, 同时可以达到保护特有土著经济鱼类的目的。

㈤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积极发展网箱养鱼

由于刘家峡水库, 水质良好, 溶解氧含量高, 营养元素丰富, 年平均径流量和交换量大,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适合水产养殖。但是由于水库浮游生物饵料量有限, 不利于发展放牧式养殖, 更适合发展设施渔业。另外, 刘家峡水库库区有几个大的库湾, 能够遮蔽风浪, 适合网箱养殖。因此, 在刘家峡水库进行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积极发展网箱养鱼有很好的前景, 特别是网箱养殖冷水性鱼类、鲟鱼等名特优品种。

㈥强化渔政监督管理工作, 实现渔业资源健康持续发展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切实承担起责任, 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 加大对电、炸、毒鱼等破坏土著渔业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 有力打击酷渔盗鱼案件, 加强禁渔期和禁捕水域的管理, 严格捕捞网具规格。

漳泽水库综合信息平台的开发和运用 篇10

关键词:水库,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和运用

山西漳泽水库管理局自2005年来已先后投资建设了办公局域网、专业应用系统、门户网站及大坝视频监控等系统。机关办公楼办公局域网节点覆盖局机关办公楼四层共46个信息点,并且实现水利专网节点的连接与覆盖。由于局域网建设和运行较早且投入使用已将近10年,部分节点可能无法实现网络连接。山西漳泽水库管理局的应用软件系统由于建设时间不同,参与建设的单位又比较多,致使现在管理局各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无法共享,这样既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也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与维护。山西漳泽水库管理局现有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三维可视化信息查询系统、防汛决策服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上系统的建设与服务分割较为严重,形成了信息孤岛,彼此之间的数据库缺乏共享机制,难以实现相互调用与信息共享。怎样治理洪涝灾害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大事,采取防洪措施,以防治洪水泛滥、缩小淹没范围和减缓灾害损失是必然之举[1]。

1 平台建设目标

2005年以来,漳泽水库先后投资建设了办公局域网、各专业应用系统、门户网站和大坝视频监控等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大幅提升了漳泽水库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有的水雨情自动测报、洪水预报调度、大坝安全监测、三维可视化信息查询、防汛决策服务、视频监控等应用系统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公司建设,服务目标比较单一,条块分割严重,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形成以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有的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也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与维护。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建设水库业务应用平台,全面提升水库工作及应急处理的支撑与服务能力势在必行[2]。

2 平台框架结构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水利部数据库建设、水雨情遥测、大坝安全监测、视频会商、洪水调度水利自动化系统,如数据采集、存储、有机集成在一个网络平台。同时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概念设计,基于数据中心技术和空间数据引擎(SDE)技术实现水利在关系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包括空间矢量、栅格图像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如图片、图表、文件和数据格式多样,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如GIS中间件技术实现各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访问。

水库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管理和应用程序等,关键是在实现各类数据的集成、标准化的数据库结构和业务应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为水库管理单位、上级领导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网络和服务器软件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标准和程序。

2.1 功能架构

流域内布置的8个雨量站,4个进库站实时监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及进库流量。本系统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基于地图的雨量、水位、进库流量、出库流量的可视化显示,并可进行报表分析及图形绘制,可快速、方便、多种形式地分析流域内实时、历史水雨情数据。

2.2 网络结构

防洪调度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水雨情、劳动的情况,在严峻的防洪形势下,一个决定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心理素质及影响决策风险承受能力。一些结构性更强,可以精确地定量描述,如容量、水位、放电容量,一些难以精确量化,特别是水雨情信息自动化遥感识别只能检测到降雨,洪水预报只能保证预测的预测精度,对防洪调度来说是不完整的信息,这些信息对防洪决策有一定的风险[3]。

2.3 数据整合

基于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概念,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水位、渗流压力、渗流、水平及垂直位移和位移监测中心,传送信息到水库大坝,水库监测中心将收集上述信息并统计分析,得出水库大坝安全分析结论数据,提高安全管理和服务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运用系统的理论法,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或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集合起来,从整体上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和分析有关数据,提供给企业或组织的中心管理人员,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综合信息系统集成是面向整个企业或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强调把整个企业或组织看成一个系统,按系统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信息流,使各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把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技术标准集成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或组织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消除“信息孤岛”对企业或组织信息化发展的障碍。

综合信息系统集成不是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简单“攒合”,而是经过周密的计划、严格的配置及精心的实施后各信息系统有机结合的整体。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将各子系统相关联的操作进行梳理、组合,从主要业务流程入手,按规定的条件和时序产生相关的信息。这样充分实现系统的数据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结束语

实时洪水预报子系统预报出入库相关洪水和洪水过程,实时调度子系统对科学发展水库调度方案分析工具,这是水库洪水预报操作系统的结果。实时调度子系统主要包括水库调度模型,其功能是基于实时洪水预报子系统的入站洪水过程线,满足防洪水库水位的要求,给出了合理的水库流或大部分合作。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一定的探索性工作没有足够的使水库防洪调度理论优化,该模型指导生产广泛使用,未来还需要做以下方面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

(1)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是静态的,只有一些典型洪水过程的数据,在计算这些数据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数据库在实际过程中以水为基本数据,实时洪水预报系统的发展,为研究焦点,实时防洪优化调度。

(2)本文计算洪水过程是基于典型洪水过程,由于水库调度是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随机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可避免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在实时优化调度模型中,如何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值得深入研究。

(3)基于空间数据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实现水库调度平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操作大量繁琐和复杂的计算工作,建立水库群调度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不仅快速、准确、高效,还可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本文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4)本文仅对单库进行研究,而库群的联合防洪优化调度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的水库防洪优化调度都涉及到库群、全流域、跨流域的联合调度,这也将是今后学习和工作研究的重点。

(5)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型的寻优方法,初始参数的确定可以按地区、流域等做相应处理,这也是今后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想,魏加华,傅旭东.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在水库调度问题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2(4).

[2]邹进,张友权.模糊遗传算法在水库长期优化调度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1(S2).

上一篇:中外企业文化对比下一篇:父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