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公开课

2024-05-02

英语公开课(精选十篇)

英语公开课 篇1

关键词:公开课,问题,误区,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最突出的课改活动体现在公开课上, 英语教学公开课是学校教学研究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行动研究, 很多优秀的英语教师都是通过参与公开课而逐步成熟起来的。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上好英语公开课。

首先看看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 课堂内容过 于单一。 英语的基本技能有五项———听、说、读、写、译,“五技”应全面发展,绝不能重此轻彼。迄今为止,英语公开课大部分是听说课和阅读课,即教材中的热身、听力、口语和阅读部分,写译型的课寥寥无几。

2.片面追求 课堂气氛 的活跃。 课堂气氛是英语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判断英语公开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整堂课学生都在大声读单词、课文,然后是表演及阵阵掌声。所以老师希望选择一些容易表演的课文进行阅读, 如Body language,First Aid等。但在这样的气氛中 ,学生很容易疲劳 ,一节公开课上完,接下来的一两节课没法进入状态,因为学生太累了,这样做势必得不偿失。

3.公开课步 骤过于紧 密 ,容量浮夸 ,不切实际 。为了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有多高和多媒体容量大,教师往往忽略过程,直取结果。比如很长的一段对话,老师说同学们分角色合作,准备表演。话音刚落一分钟,学生连一半没读完,教师便又指令学生表演,好的学生能够表演出来,但仅限于一些最基本的词汇的用法。所以很多同学会觉得一节公开课好像上了很多内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4.多媒体辅 助教学运 用不当。 纵观已有的英语公开课 ,大部分教师制作并使用异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 很多老师从课堂开始的单词复习到新授内容及练习巩固,都用课件来完成,学生时而看Power Point,时而看Flash,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并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考。在放幻灯片的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被那些好玩的或是他们感兴趣的图片吸引注意力, 而往往忽略老师使用幻灯片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公开课呢? 公开课要回归常态,避免失真、作秀,让人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公开课要精益求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起到示范的作用。公开课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和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前 公开课的打 磨。时间紧 ,任务重 ,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公开课,要不要打磨? 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做研究课题,就会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 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公开课的打磨主要有试课和议课两个过程。试课可以“一课多上”,但第二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 ,而且不应跟相同的学生“故伎重演”。要求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新的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调控措施等,执教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地吸纳别人的建议。

2.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生疏的you。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脱离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

在课堂上,不要总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这样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事先了解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这些学生开始,逐渐活跃气氛。当然,如果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扬和鼓励他们,最好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It is so surprising.”又如:“You did agreat job. I’m proud of you.”

英语公开课 篇2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学前班英语公开课教案

 

揭开英语公开课美丽的面纱 篇3

关键字:合作学习走过场 盲目拓展“迷”人眼 课堂流畅“欠”思考 多媒体课件唱主角

公开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功不可没。一堂成功的英语公开课,教师要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种种的一切都褪去了原来教学的死板与僵化。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环节却越来越流于形式,盲于赶时髦、求时尚,给公开课披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值得我们关注。

时尚一:合作学习走过场

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如:pair work, group work。 学生训练有素的或是两人一组,或是几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或是根据模拟情景展开交际。这样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创设了英语表达的机会,又使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细心的听课老师会发现,这个过程往往刚刚开始或是学生还在讨论过程中就被老师击掌打断,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然后由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展示其讨论成果。细细观察有些学生并没有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而还是在偷偷的进行着自己未完的对话与讨论。显而易见老师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容量而“不得不”牺牲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然而,如此讨论、交流的合作能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是否有利用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挖与提升?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否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流利的表达是否真正缘于刚刚片刻交流的成果?对于这些,教师可能没有细致的思考过。其实这是一种“伪合作”,是搞形式给听课老师看的。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导致公开课成了优秀生的talk show,中差生的夹生饭,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补。公开课同样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注重

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合作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真正发挥其作用。

时尚二:盲目拓展“迷”人眼

现在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示范课,也无论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不约而同地都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来一点拓展教学;如果没有拓展教学,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拓展型教学的确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但并不等同于“一拓千里”、“展开越多,效果越好”!有的教师会在公开课中为了拓展而拓展,步入盲目拓展的误区,信息的大量输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造成无效拓展。笔者曾在一堂公开课中看到了如下的拓展教学片段:教师在教学Chinese后说,Chinese has many things.然后以Chinese中的各个字母为开头补充了一些新单词,再带着学生读了一遍。且不论教师的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单说这些新单词我已毫无印象,更何况那些五年级的学生呢?这样的拓展除了告诉听课老师我有了拓展的环节还有什么实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选择拓展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时尚三:课堂流畅“欠”思考

在多数公开课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师生之间对答如流,课堂流程异常流畅。细究其原因会发现有这样几个缘由:一是所提问题缺乏深度,多为Yes或No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二是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许多教师害怕课堂上出现冷场而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几乎是问题刚抛出去就点名让一些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的回答也往往是教师预料之中的常规答案,不能表达学生真正的想法。而对于一些中差生来说根本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被告知标准答案了,生生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笔者曾在一堂公开课上听到这样一个片段,教师问: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话音刚落,就用手势示意几位学生一一回答,学生的回答均为Watch TV, do homework之类的答案。这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默契,对答如流,教师也很满意,流畅的教学程序让她很快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我当时就困惑,学生的周末真这么千篇一律吗?于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这时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去书店看书,学钢琴,去公园……,我问,课堂上为什么不说,学生回答还没来得及想。笔者认为这样的交流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交流,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错过了许多精彩的生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实现真正的交流。要做到真正的交流,教师还要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时尚四:多媒体课件唱主角

课件的使用的确给我们创设了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英语教学。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课件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多渠道、全方位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但过分的依赖课件,就使教师变成了鼠标的“仆人”。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使得部分老师手忙脚乱,只得暂停教学说sorry, let’s wait.然后忙着整理课件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正常的教学过程受阻,学生的思维被打断。更为严重的是万一停电,或网络出问题,这课还能上吗?我们不少教师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公开课:课堂正在进行中,忽然课件不能用了,授课教师在众目睽睽下一下子乱了方寸,打乱了原先的计划,课前针对课件的充分备课,转眼间显得苍白无力—— 什么都备到了,就是没有考虑到课件出问题。听课老师也为其心慌意乱。而且课件需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大动干戈劳动其他老师、找助手来帮助设计课件,这就违背了公开课的本意。公开课本来应该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意义,而这样的公开课其他教师如何效仿?如果我们的教师都来这么上课,我们还有时间备课吗?还有,就是公开课中授课教师的板书问题。我发现现在老师在讲公开课过程中很少板书。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其实,言简意赅的板书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学生对于老师黑板上的书写内容一般会印象深刻,作为强化重点内容的方法之一,板书最好还是要有的。另外,教师的板书对学生来说还有示范的作用。学生的书写也很重要,尤其是初始年级,有的老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书写问题。口头上学生似乎掌握好了,可一到纸上写却漏洞百出。因此笔者认为课件的制作还是要遵循实用、简洁、易操作的原则,课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把我们伦为课件的奴隶,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笔者认为公开课应是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它应成为一种有效而轻松的教学研讨,成为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创新展示的舞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水平,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可交流探讨。公开课只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让我们揭去公开课美丽的面纱,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把公开课看成是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专业素质提升的平台,这样才能不把学生当作作秀的工具,才能对教者和听者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

作者简介:谢丽芳(1978-1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小学英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基础教育。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公开课 篇4

一、课前多做准备工作

(一)备学生

上公开课有时候是自己的学生,有时候是别人的学生。若是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能够沉着应对。因为学生的情况都很了解,提的问题会很有针对性,学生能应答自如,课堂气氛当然就好一些。但要上好一堂公开课,也还得好好备学生,让学生在公开场合得到锻炼;当然若是别人的学生,就更应该事先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如他们的成绩分布,班干部名单等,同时多鼓励他们别怯场,利用有限的时间和他们融洽关系,走近他们,最好让他们喜欢上你这个陌生老师,这样他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配合你,让你上课时候能得心应手。由于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备课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基础和需要为依据,教师就必须将训练学生听得懂、说得出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对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手法都与传统教学法完全不同。教师必须自觉地从传统的中心位置退居一边,只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课堂上,通过信息转换、配对活动、小组活动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开口练习英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学习,而且他们也得到了一种个性化的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因而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自然而然的;面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有时也能让教师从中学到新的思维方式,得到新的信息,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本质,顺利建立起“吾师是吾友,吾生亦吾友”的新型关系。

(二)备教材

这是上课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若对所较内容不熟悉,把握不了重难点,上课时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上课前要非常了解自己要讲什么,不讲什么。内容不宜过多,要明了清楚。让学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而不是所谓的走过场。同时要结合所教知识与前面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能从复习中从容过渡,让新知识的引入自然而生动。不让自己的公开课变成“耍猴戏”。

(三)备课件

很多老师平时上课很好,但一上公开课就不知所措了,因为课件不熟悉,以为课件是现成的东西,没花时间好好研究怎么用,上下衔接不自然;另外,因是别人制的课件,使用起来很别扭,导致上课时候心慌意乱,自然就上不好课了。

二、做好新课的引入

(一)新课的引入要有新意

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端,对后面的过程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一节公开课开始的部分很重要.因为来听课的人或评委也许是第一次听你的课,他们要是听见耳目一新的引入,会对上课人产生良好印象,因为第一印象会先入为主。

(二)新课的引入要自然,简洁而又生动

引入是很简短的一个过程,但却很有讲究,它要把复习旧课和新课联系起来,同时也得与即将上的新课衔接。所以要求上课的老师要多多研究,找到最适宜的引入材料,让复习轻松过渡到新课。

三、展优避短,采取多种方式上好新课

(一)纯朴,谦逊,高雅的形象是上课成功的第一前提

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人们就会在脑海里产生第一印象。当你带着微笑,和蔼可亲,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时,首先会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对你充满好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激发想听你讲课的欲望。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师纯美的语音功底是上好公开课的有力保障

作为上语言课的老师,说话就是教学的方式。怎样让学生学好英语,教师的发音、语速及对所教内容的准确表达,都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影响。作为一堂公开课更是显得重要。当你以优雅的姿态走进教室,开口说第一句清脆或带满磁性的口语时,你就已经获得听课人的肯定。再加上准确而流畅的表达,不快不慢的语速,学生会觉得很过瘾,听课老师也会兴趣倍增。当然我们的老师平时很辛苦,也许嗓子早就坏了,那也没关系,只要你的语言带有感染力,能抑扬顿挫,照样效果不错。

(三)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是上课成功的关键

一节课的设计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衔接自然。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上课教师要镇静自若,把提前设计的课烂熟于心,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会临危不乱,带领学生朝自己设计的理想目标发挥,让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听课老师也就肯定了你掌控课堂的能力,这样你也就握住了成功的指挥棒。

(四)上课教师的肢体语言是辅助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因为公开课很多时候是借班上课,陌生的学生有可能没听懂你的指令,甚至水平很差根本听不懂你的英语指令,这时候是肢体语言发挥作用的绝佳时机。你借用幽默而大众化的动作,不仅让学生弄懂你的指令,迅速回应你的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也掩饰了学生配合不佳的尴尬场面。所以恰当的肢体语言的使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手段。

(五)时间的掌控是关系上课是否成功的保障

英语公开课教案 篇5

Unit 2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

学习目标:

1、学习单词:PE、Art、music、has、plays、sleeps、watchs2、学习语句:what does he/she do at the weekend?

3、口头运用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这类的语句询问不在场的人的日常活动。能用She plays football.这类语句回答。

学习重点:

1、熟练认读单词:PE、Art、music、has、plays、sleeps、watchs2、熟练运用She plays football.类语句回答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类问句。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

二、复习引入

1、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生抽图回答后,出示sleep图片,并说We also sleep。然后教学单词sleep2、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生抽图回答后,出示PE、Art、music图片,并说We also have PE、Art、music。然后教学单词PE、Art、music3、Does Sam have Chinese at school?

Does Sam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

4、OH, you are great!Now,let’s learn MODULE 6 Unit 2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

三、课文学习

1、I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How about Lingling?

Now,listen to the radio,then find.2、Listen and look.3、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at does Lingling do at the weekend?

2)What does Lingling have at school?

4、Listen and repeat.5、找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6、利用老师展示的图片,如踢足球、游泳、语文、数学、美术等make some sentens(say about Lingling).四、游戏巩固

1、三人小游戏。

A问B: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B答:I……

然后C问A :What does he/she do at the weekend? / What does he/she have at school?

A答:He/She……

在游戏中提醒学生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2、传语游戏

B问A: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A 答:I……

然后C问B :What does he/she do at the weekend? / What does he/she have at school?

B答:He/She……

然后D问C ,C答,以此直到小组最后一个,再由这位同学把听到的别的同学转述的话表达出来,看是否和第一个同学说的相符。

四、课堂小结

浅析英语公开课暴露的课堂低效现状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公开课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61

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越来越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在“动”,但是动的效果如何呢?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整个课堂像音乐教室一样,多姿多彩,声色具备,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哪些是用来欣赏的。听过几节英语公开课,感觉像是走进了电影院。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室拉上厚厚的窗帘,把阳光隔在窗外,心情非常压抑。整节课像是老师在表演“连环套”,看不出学生学到了什么内容。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反省。

一、注重预设,忽视生成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时都会有新的问题生成,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公开课上,老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总是避而不答,只是根据自己的预设计划不断往前赶。其实公开课是老师准备最充分的课堂,老师完全可以轻松驾驭,即使出现什么“意外”,老师也可以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及时改变课堂方向。

如《A new student》有个对话是向新同学“Nancy”介绍我们的教室。老师已经布置好了教室物品的摆放,但是在对话中一个学生把句子“Can you show me around our classroon?”说成了“Can you show me around our playground?”因为不在预设之内,所以老师及时纠正“No!It’s classroom”,学生只好改过来。其实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介绍一下操场的体育设施,则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项目的单词,这应该是一个很美的课堂意外。

即使是公开课,教师也要放松心情,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状况,把意外生成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师要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而忽视了这些“意外”,将是很大的遗憾。

二、注重多彩,忽视基础

公开课中如果不用信息技术,可能会被评为不合格,因为电教化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备的辅助手段。但是也并非整节课都跟着课件走,尤其是像“看电影”一样的课堂更不可取。有的教师从单词教学到句型练习,都用多媒体来展示,学生动的只有“眼睛”,课堂结束后,大脑里只是残存了一点点的印象,还需要下节课再进行强化练习才能记住要学习的内容,那么这节让教师费尽心思的公开课岂不是浪费时间吗?

如教学《At Christmas》,上课时老师就用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导入,然后大屏幕展示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图片,了解圣诞节的习俗。最后教师把Jim一家过圣诞节互赠礼物的对话做成课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整节课学生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大屏幕,没有实践训练。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应用,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进行交流,发挥其恰当的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

三、注重活动,忽视效果

很多教师也都能够理解教学改革的“精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的开展全部用“学生活动”串起来。课堂上非常热闹,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在主宰课堂,但这样的课堂不会是高效的。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让学生一直进行实践活动,则没有了“消化”的时间。英语课堂效果考查的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交际中。如果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模仿句型对话,没有自己的创新因子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繁荣,实际教学效果并不高。

如教学《Our animal friends》,教师导入新课时带领学生一起唱英文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body parts do you know?”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接着组织游戏“Quick Response”,学生热火朝天玩起了这个游戏。虽然在游戏中学生也可以巩固刚刚学习的单词,但是大半节课过去了,单词的学习才由人的身体部位向动物过渡。此时学生玩累了,气氛不够热烈,教师为了调节气氛,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室又成了“动物园”。最后匆匆完成句型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不实用。

公开课暴露的这些问题既有教师在认识上的偏颇,也有课堂框架模式的限制。因此,教师要认清浮华背后的原因,静心来思考课堂改进的方法。课堂需要的是返璞归真,让学生切实学到新的内容,而不是一场声光电的“视听盛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深刻理解知识内涵,而不是一味追求热闹气氛的表象。教师不要被公开课的“精彩”所迷惑,要致力于探索英语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公开课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7

公开课是很多英语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 也是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参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对于开课教师而言, 上公开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常发现, 许多公开课如走过场, 公开课结束后很多开课教师又回归到原有的教学轨道, 并没有因此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或因此更关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

要使公开课起到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公开课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有意识地去关注和实践, 教研员更需要通过公开课为教师搭建平台, 在开课前后为教师创造发展的条件。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 教研员的支持也很有必要。[1]

二、利用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 开课前的磨课

教研活动中, 开课教师通常在意开课后听课教师的评议。其实开课之前的磨课过程是开课教师大有收益的环节。公开课前的磨课能促使教师深入研读教材, 反复修改教案, 调整教学设计, 切实关注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教师间“同伴互助”的优势, 有助于教师汲取集体智慧, 集思广益, 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还能促使教师学会思考, 学会倾听, 学会选择, 学会尝试与突破。公开课前的打磨过程就是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但是, 过分打磨往往使公开课显得形式化, 缺乏个性, 对个人教学改进的帮助不大。那么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1. 明确开课的主题及导向

根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公开课的课题, 在布置开课任务的同时让开课教师明确活动主题及导向, 从而使他们在磨课时能基于此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环节, 做到有的放矢。这样, 在磨课过程中无论如何修改调整教学设计, 主题是不太会偏离的。

2. 明确磨课的主体

磨课过程中, 应明确开课教师为主备课人, 教研员或其他教学同伴只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 以保证开课教师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3. 控制磨课的时间长度

一般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磨课时间以不超过一周为宜。太长容易使公开课过于精细化, 无研究价值, 太短则常常不够成熟, 起不到导向作用, 且教师也不能经历反复修改研究的过程。只有适时适度的磨课才能使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2]。

(二) 开课后的评议

公开课后的评议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1]然而在许多教研活动中, 一些不当的方式往往导致评议效果低下, 如只听不议、报喜不报忧、吹毛求疵或面面俱到等。笔者认为, 公开课的评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围绕主题评课

与教师磨课需抓住主题一样, 课后评议同样要聚焦中心。面面俱到的评议 (即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使用、教师素质、课堂表现等全方位涉猎) 往往会使开课教师不知所措, 不知从何入手去改进。评议的面越广, 评议的内容越容易浅表化, 抓不住核心, 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研讨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对其他教学内容可以忽略或淡化。[1]以笔者组织的一次主题为“有效阅读教学研讨”的教研活动为例。活动中两位教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NSEFC Book 1 Unit 5的阅读课, 一位教师的课堂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为主 (即教师干预较多) , 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以“学生阅读”为主 (即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的时间) 。课后就两节课中教师的任务 (问题) 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生成性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度, 围绕“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更为有效”这一主题展开评议。这样的评议更有针对性, 也就更能够深入。围绕主题的评议可以变浅尝辄止为深度反思, 实现了经验的提升, 也可变评课活动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实现了教学理论的软着陆。[1]

2. 让听课教师参与评课

有些教研活动总是安排个别专家或优秀教师评课, 课后的评议活动成为个人一言堂或少数人的言论场, 开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缺乏对公开课具体深入的研讨过程。笔者认为, 如果时间许可, 先分组评议再汇总交流是较为理想的评课方式。其一, 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促使所有听课者认真反思, 积极参与, 使评议活动成为广而精的众言堂;其二, 交流汇集每一组的评议精华, 更有利于开课教师的教学改进。专家和优秀教师容易自上而下地看课, 提出的建议往往较理想化, 而其他听课教师大都是一线的实践者, 评议会更切合开课教师的实际情况, 提议也会更实在且易采用。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 集体的研讨非常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问题诊断的准确性, 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向性。[3]

3. 评课注重可行性改进建议

评课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使之能更好地顺应学生学的需要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4]但在有些评课活动中, 评课者对课的优缺点评得头头是道, 却是套话较多, 也较为笼统, 未能说清楚可借鉴之处和问题所在;也有的评课者能够较明确指出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但是没有具体的改进建议;还有的评课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不符合开课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教研方式难以真正发现教学问题, 也难以帮助教师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然也不可能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评课不仅是一个研究过程, 且还是一个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行动研究过程, 每一次评课需要对如何做进一步改进给予中肯而明确的答案。[3]对公开课的评议需要从表面现象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开课者的实际情况 (如开课主题、教师自身特点、学生实际水平等) 探讨更有效且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对于开课者而言, 则需虚心听取他人建议, 总结经验和教训, 有选择性地吸纳别人的建议。[2]将可行性建议运用于实践, 并通过尝试不断改进。

(三) 对教学公开课的后续跟进

公开课后及时进行小结, 或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做到厚积薄发, 能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教学水平乃至整个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笔者在教研实践中发现, 公开课后督促教师进行课例 (案例) 撰写是较为有效、较易操作, 也是能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 课例研究的可行性

课例通常包括背景介绍 (主题或问题) 、教学设计、磨课过程、课堂实录、反思启示、教学再设计等环节。撰写课例能促使教师回头审视和思考整个开课过程, 根据评课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再设想, 还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课例研究扎根课堂并服务课堂, 其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学不是分离的, 而是浑然一体的。[3]教师对教学公开课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比常态课大得多, 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也会更为深入, 所以更易写成课例, 进行进一步研究。因此, 在公开课结束后应及时布置撰写课例的任务。教师在刚开完课后是最有想法的, 这时提笔撰写课例, 效果最佳, 他们一般也会乐于接受这一任务。

2. 将课例研究进行推广

开公开课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开课教师个人的水平, 更应该是以点带面, 将优秀的公开课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 促进该范围内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将优秀的公开课课例及时汇集成册, 做成精品课例供其他教师借鉴和再研究;也可以请优秀公开课的开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作讲座, 介绍先进的经验。对开课教师还可以建立档案继续跟进, 适当时再为其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结束语

在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公开课可以成为促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催化剂。它能成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良好起点, 也是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但是, 专业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 其渠道也不是单一固定的, 它需要教师沿袭“教师成长=经验+反思”[4]的理念, 善于观察、思考和提炼, 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王俊.基于问题解决的听课后教研支持方式探索——一位英语教研员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 (11) .

[2]葛文山.与青年教师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 (6) .

[3]胡庆芳, 林相标.听诊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的范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篇8

首先, 这些公开课的课堂容量很大, 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趣味性不强

几乎所有的英语公开课, 给我的感觉都是容量大, 而且级别越高, 容量越大。公开课一节的内容几乎是平时两节甚至三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而且环节特别多, 我看过一节公开课是上牛津英语Part A部分的内容, 在这节课里, 如果学生真的掌握这么好, 那么这个单元就不用再教了。只是让我质疑的是, 这样的容量在一节课内, 学生真的能够掌握吗? 课堂上看似学生很活跃, 很积极, 但是真的能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吗?还是课前作为铺垫的内容很多?我非常佩服上课的老师, 也很感慨他们遇到这么优秀的学生, 个个都是verygood, 只叹自己班级的孩子怎么连一个单词的发音有时都需要操练很多遍, 甚至还不一定学会呢。

公开课很多时候变成了展示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的综合实力。因为公开课几乎都是集大家之所长, 这样的公开课一般来说过程都是非常流畅的, 老师也会很顺利地按照流程去上, 每个环节都会按照预设的时间甚至连找几个小朋友回答问题都是预设好的。老师也绝对不会因为还有学生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 而停下来, 直到学会为止, 所以这样的公开课, 过程一般都是流于形式, 趣味性也会大打折扣。

和外教一起听了一节非常有名的老师上课, 一出教室, 外教直呼:“Boring!”原因是一节课老师不停地操练, 却一个游戏也没有。很佩服这些学生, 这样的课上, 如果是外国小朋友, 估计一大半要打瞌睡。我也困惑, 一个班级50人左右, 到底什么样的游戏适合他们?我想如果把这个作为专题教学研讨, 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次,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 远超于平时的常态课

大多数公开课上, 预设非常充分, 考虑很周全。在这样的课堂上, 真的感觉做老师很有成就感, 一呼百应, 不管授课教师抛出何种形式的问题, 我们这些听课者都不用担心没人回答, 因为总有人会把它接住, 并顺顺利利地解答出来。有时一个看似比较难处理的环节, 老师只要随便一教, 学生都学得非常好。整节课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 因此, 课堂上的问题几乎都是老师抛授给学生, 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 即使偶尔的提问也是在老师的预设之中, 所以这些课堂上很少有新的生成的东西。我们知道对于课堂上新生成的东西处理的技巧恰恰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素养, 而这种案例也正是很多普通一线教师所希望学习的。虽然感动于老师非常成功的课堂预设, 可是很遗憾, 因为我们平常的课堂里经常会有一些新的生成的东西, 让我们感到很困扰, 需要得到点拨。特别期待在自己的课堂上新的生成的东西为课堂教学增添精彩。

再次, 过于追求板书和课件的精美

现在一般出去听课都想到带个U盘, 因为公开课的课件都是质量非常高的, 有的老师甚至是请电脑专业人员帮助制作动画或者场景, 这样的课件非常精美, 可以借来一用。有时一节课听下来, 和同事讨论时不约而同地感叹, 课件做得太精美了。平时我们学校每个学期每位老师都会开公开课, 我最怕上完公开课征求同事和领导意见的时候, 他们说:“课件做得很好。”言下之意课上的一般。上课, 我希望印象最深的是课堂而不是课件。

最后, 课堂评价的单一和情感目标的虚设

公开课上听到最多的表扬就是very good, 或者是学生和老师整体拍手:Good, good, very good! 教师对于词汇的单一使用, 学生怎么能有丰富的词汇?我们知道表扬的词汇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对于很多同学尝试着去回答问题, 虽然不如老师所愿, 但是这个good try, 也是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的。

对于情感目标的设置, 我觉得很多相关的主题教学都可以上升到情感上, 这个目标的设置是必要的, 但是需要真实, 而不是单纯的口号。有这样一节公开课, 牛津教材关于季节的主题, 个人认为如果体现季节之美, 学会表达喜好, 并能说出原由, 就可以达到了情感的教学目标。不想, 授课老师从季节, 天气, 上升到:I love Kunshan. I love my hometown. 然后又从这个主题上升到:I love China. I love my motherland. 还听过一节课是上海版的牛津教材, 教学关于动物的话题, 最后也上升到我们要爱动物, 要环保, 要绿色生活。口号式的宣传感觉很造作, 失去了应有的情感升华。

反思, 作为一线的老师, 公开课我们听什么?学习什么?我想我们不是想去惊叹这节课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多么默契;不是想去了解教学的进度有没有完成;更不是去欣赏精美的课件和板书。而是老师们期待会有新的收获:这个单词为什么我教了很多遍, 效果没有那么好, 授课教师有什么高人之处, 他用了什么方法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会?某个语言点我觉得很难跟学生解释, 开课的老师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易于理解?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来, 如何应对?可是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正是这些多余的担心更增添了我的困惑。公开课究竟是在教学示范还是在表演?

摘要:小学英语公开课教学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学习收获的同时也给一线的老师们增添了困惑, 公开课究竟是在教学示范还是在表演?

英语公开课 篇9

在近几年的市、县英语教研活动中,一些英语教师陆续开展英语语法公开课的教学探索,笔者也有幸参加了校第四届“百花奖”赛课活动。基于长期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探索及研究成果,笔者选取《牛津高中英语》第五模块第二单元(M5U2)中Grammar:v-ing form as an adjective or adverb作为本次赛课内容王桂馨2009)。

所谓即情即景式话题导入,即结合本堂课的语法内容与教学情景进行自然且有效的导入形式。由于在公开课前会对出席领导与教师致以欢迎辞,因此本堂课前可呈现如下话语“Let's give the teachers coming here a warm welcome.”接下来教师对画线部分进行解析,coming here是现在分词作后置定语,用于修饰前面的名词teachers,且两者之间为主动关系,如此本堂课的话题与重难点便自然、简洁、直观地导入了。

三、确定语法体系坐标

语法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应引领学生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语法知识,确定本堂课在语法体系中的具体坐标。只有高屋建瓴的学习,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沙场上“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因此本堂课的导入部分还应有一个语法体系图示,直观展示v-ing的用法分类、现在分词与v-ing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非谓语动词的分类、含义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在课堂上以图1的形式逐层呈现。

四、将朗读引入语法课堂

朗读策略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策略,将其引入语法课堂,让书声琅琅取代语法课堂上的沉闷。具体朗读策略分为齐读重点语法知识与例句、个人限时朗读瞬时记忆语法点、一位学生读例句然后同桌翻译等形式。表1是本堂语法课中两个重要概念——现在分词与动名词的区分,让学生在集体朗读例句的过程中体会两个概念的不同,并进行概括。在学生读到a flying bird时,教师应及时叫停并进行该短语的翻译,依据翻译出的意义不同总结出区别。

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中,朗读主要有以下两大功能。

(一)朗读是记忆的基础

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语法信息→由视觉神经传输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言信息。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识记的朗读中,培养和提高了视觉准确捕捉信息的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反复朗读例句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新学内容。如If I were a bird,I would fly to the sky./If I had followed his advice,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If I was admitted by Peking University,I would go to America for a summer holiday.学生熟读了这些例句,并在解题时条件反射性地进行联想,那么理解虚拟语气的基本公式将不再是问题。

(二)朗读能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直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语言有所领悟,有所辨别——对好的语言,善于吸收;对不好的,则善于辨别而摒弃。英语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上,洪宗礼先生说,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理,这样读书才能真正读出书中之味”(转引自赵同燕2008)。比如,“夜幕降临了”,英文表述为“Night falls.”通过朗读这些简单而地道的语句,学生感受到美的语言无需刻意雕饰,得体、流畅、上口便是雅,从而鼓励学生创造文雅。

五、在例句例题中设置笑点

从枯燥的语法知识中找笑点,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例句与例题上。在讲解现在分词与动名词作表语的区别时,设置例句Her full-time job is laying eggs.作为该考点的笑点,并要求学生当堂翻译。很多同学选择沉默,这时一位勇敢的男生说出他的译文,“她的全职工作是放置鸡蛋”。此时,教师展示了一张母鸡下蛋的图片,大家哄然大笑,恍然大悟。从课后同学们的反馈中得知,他们能够正确翻译为“她的全职工作是产卵”,只是由于没有信心才没敢回答。经历此番波折之后,同学们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吸收知识的效果反而更好,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选择设置笑点的例句与例题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例句与例题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近期发生在班级中的趣事、某名同学或任课教师的逸事等。如With the teacher's permission of going to the WC,Wang Hao rushed out of the classroom without delay.(其中,下画线短语为学习与考查知识点)

(二)例句与例题须具备正面的模范引导作用,具有励志、启发等功效,而非反面意义。如不应列举如下例句:He asked his father to deal with his homework,so he could surf the Internet and play computer games freely.(其中,下画线短语为学习与考查知识点)

(三)例句与例题须自然、具有时效性,不能牵强生硬,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例句与例题的笑点设置须具有互动点,通过学生翻译例句或解答例题从而引出笑点,如本节语法课中笔者选用的例句Her full-time job is laying eggs.(其中,下画线短语为学习与考查知识点)

六、直观呈现语法知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言知识中的语法项目作出九级目标要求任美琴2009)。好的语法课堂是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过程,好的语法课堂是学生积极认真思考、争先恐后回答的活跃课堂。传统的教师点名式问答法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与不平衡心理,同时造成被提问者不会解答时的尴尬场面,这是被动学习的典型特征。好的语法课堂是讲练结合、即学即练的课堂,好的语法课堂更不是一言堂,而是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单向型直线交流形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操练得少、面窄,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不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达成。而网络式、交互式的课堂互动,如采用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对话等形式,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形成一个网络,师生以朋友及伙伴的关系来讨论、探讨问题,学习语言(任美琴2009:9-10)。

在每堂课的即学即练、小试牛刀等环节,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由小组长讲解给组员听、或组员间相互讨论出正确答案、或独立完成后再组内探讨等。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小组活动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1。总之,让学生在探讨中升华当堂课语法知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的局面。如在小试牛刀部分可以首先呈现巩固练习,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逐一简短点评反馈:如

1.Recently a survey____prices of thesame goods in two different supermarkets has caused heated debate among citizens.

A.compared B.comparing

C.compares D.being compared

[答案】B考查verb-ing作后置定语,survey与compare之间为主动关系。

2.It was so cold that they kept the fire____aiht.____

A.to burn B.burn

C.burning D.burned

[答案]C考查v-ing作宾语补足语,fire与burn之间为主动关系。

八、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2。

可以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以小组积分、个人积分形式体现,学生的课堂表现、阶段性小测试等日常学习活动均与积分挂钩。积分表一式三份,一份在笔者处,一份在课代表处,一份张贴公示。如此,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均适时得到了形成性评价,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另外,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均应有口头评价,每次作业检查均应有书面点评,同时应建立学生成绩成长档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另外,建立英语学习档案袋也是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方案。档案袋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传统的考试评价无法全面体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诸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而档案袋评价则既能反映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和观点,也能反映出他们在写作中运用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徐峰、王丽娜2009)。

九、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语法公开课课堂的核心在于“活”。“活”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即情即景式话题导入,激“活”学生原有语法知识与对新知识的兴趣;

(二)确定语法体系坐标,“活”化语法知识体系;

(三)将朗读引入语法课堂,让沉闷的传统语法课堂在书声琅琅中展现“活”力;

(四)在例句例题中设置笑点,让学生在愉悦中“活”学“活”用;

(五)直观呈现语法知识,新知才是学习的不竭源头“活”水;

(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回课堂的主人;

(七)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学生都是渴望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一句不经意的赞赏,会让学生因此而“活”跃。

收稿曰期:2011-12-27

参考文献

任美琴.2009.从九个维度谈英语有效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7-10,3 5.

王桂馨.2009.浅议牛津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7): 43-46.

徐峰,王丽娜.2009.此时无声胜有声——档案袋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4): 39-41.

英语公开课 篇10

在阅读课上, 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英语 (选修) 》。笔者专心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现在就以第八章的阅读公开课为例进行研究。

教材分析及课前准备

《Unit 8 Cities》课文是讲述城市人口及资源, 主要讲述由于人口的增多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有关环境与人口的问题一直是比较严峻的问题, 因此, 笔者感觉到这个课题对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发挥的。当然, 要用英文表明自己的观点有难度, 但完全可以做一下尝试。因此, 笔者在课堂上的不同时间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使学生能够跟着问题层层深入, 不断加深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在阅读课上, 如果问题设计得好, 就能够使整个篇章条理更加清晰易懂, 学生也更能跟着问题的主线, 很好地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阅读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相关话题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本课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使他们在阅读课上不断习惯如何去阅读, 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而这其实也就是教学难点, 因为阅读本身就属于一种主观的行为, 学生只有有想读的主观意识, 才会使自己在阅读策略上更加注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及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激励学生在话题讨论中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阅读课型, 在课堂上, 笔者主要是运用各种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去练习, 掌握阅读的技巧, 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高。而阅读作为一种输入的过程, 自然就需要输出, 使整个过程更加完整而有效, 因此, 阅读后的交流过程就必不可少的,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也突出了交际法的运用。在课堂形式上, 囊括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两人合作以及小组合作。

在课堂上, 教学的辅助手段当然少不了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在当今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 也有学者认为多媒体课件不可做得花哨, 不可过多地把学生吸引到图画或背景上, 但是, 笔者认为, 适当的装饰是很有必要的。有调查显示, 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很难接受没有任何修饰的课件。

阅读课型教学理论学习及教学设计的构思

阅读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阅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三方面来展开教学的;而讲授阅读课的过程中, 阅读策略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了略读、跳读、预测、猜词、推断以及查找细节等。

在阅读前, 我们要设计新课的导入, 对课文背景知识的渗透以及对新课效果的预测等等。既要使过渡时流畅, 又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减少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理解障碍。在阅读过程中, 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使学生在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 也领悟到如何进行阅读, 如何猜词、如何抓住主旨、如何找到信息点等。只有掌握了阅读技巧, 培养了阅读的能力, 才能奠定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这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 通过一些活动使其能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使整个阅读教学更加完整, 既有输入过程, 又有输出过程, 而学生的输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通过这个阶段, 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而做进一步的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Step 1 Leading in

1.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talking about cities?

2.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say in this text?

【设计分析】

本课的导入非常直接, 教师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 告诉学生本课的主题是关于Cities。有了这样的导入后, 可以使学生沿着这个思路思考, 让学生在看课文之前, 猜测一下本课会讲有关城市的哪些方面, 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果他们讲述的是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则能使他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也能轻易地跟着课文的思路往下走;而如果没有他们讲述所涉及的部分, 又能够使学生增加相应的知识量。在阅读前,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而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课文的主旨上面的。

【教学案例】

Step 2 While-reading

1.First reading (Skimming)

To read the tex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Second reading (Scanning)

To read the text and catch some information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3.Thirdreadingandlistening (Detailed reading)

(1)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2) To complete the passage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设计分析】

有了阅读前的一系列活动后, 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阅读。首先, 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 找出文章的主旨。这一部分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 只是快速地浏览。告诉学生要认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这样就可以做出判断。其次, 第二次的阅读是以跳读的形式进行。首先, 设计出比较层面的问题, 即能够在课文中明显找到答案的, 让学生通过跳读的方式迅速地找到信息点。通过这两次的阅读, 将信息整合, 学生就已经了解了整个篇章的大部分内容。再次, 我们进行第三次阅读, 这一次要求学生进行详细阅读, 对篇章进行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复述。通过这次阅读, 学生对整个篇章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指掌了。最后, 在设计第三次阅读的问题时, 笔者刻意设计了一道计算题, 因为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已经很疲劳了, 这时候让他们适时地变换思维方式, 能够使他们的大脑受到冲击而激发起他们动脑的兴趣。事实上, 这个设计确实是成功的, 学生都跃跃欲试, 虽然由于语篇的原因, 使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 但他们仍然满怀激情地相互讨论, 先把要涉及的篇章弄明白, 然后才开始计算, 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连坐在后排听课的教师也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借一本书, 饶有兴致地讨论起来。

【教学案例】

Step 3 Post-reading

1.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cities?

2.Do you like living in cities or in countryside?

【设计分析】

在课堂上, 要凸显的是学生是否进行了实际交际。前面的输入部分完成后, 必须要有充分的输出让学生有所发挥, 因此, 阅读后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个方面, 笔者设计了一个讨论的题目:住在城市里的好处与坏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集思广益, 相互交流并总结所有组员的意见, 然后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观点。相对而言, 这个题目不算大, 而且学生也容易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选择太难的讨论题目只会使他们望而却步, 很难用英文表达出来。因此, 为了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我选择了接近学生水平的问题, 让他们自由发挥, 事实上, 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听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参与面广、气氛活跃。这部分不仅利用了学生本身的知识, 又结合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是本设计的升华。

【教学案例】

Step 4 Summary

Step 5 Homework

Writing task:Do you like living in cities or in countryside?Why?

【设计分析】

在上完一节课后, 必须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本课的内容, 特别是作为阅读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着各项活动, 并没有对整节课进行系统性的理解, 只有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 才能使整个课堂充实完整, 达到梳理归纳、画龙点睛的效果。

课堂阅读后的活动为最后的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 有关的主题对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发挥, 再加上课堂的口语输出部分的练习, 就能够令学生在书面输出部分更加言之有物。

评价

本课的评价包括听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以及授课教师的自评。评价, 对于授课者而言, 是一种激励、一种肯定、一种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途径。对于本课, 笔者认为有效地体现了教学设计, 完成了教学计划, 学生的反映也印证了这一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一致评价是教师教态自然, 整个课堂都很和谐、活跃, 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这种参与是建立在他们有自信心的基础上的。无论是语音语调, 还是表达能力都是值得肯定的。笔者认为, 这是对学生的肯定, 也是对教师的肯定。

这节阅读课型的公开课, 教师主要尝试通过不同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实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 只要每位教师都热心教学, 能够多钻研理论知识和一些实际案例, 多实践, 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从学生的表现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对于阅读课型, 相信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语音融合下一篇:道路工程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