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优质课

2024-05-04

英语优质课(精选十篇)

英语优质课 篇1

1 激趣导入, 在最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旨在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趣、生疑、导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课堂导入贵在切合实际, 灵活多样。这需要教师深挖教材,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不拘一格, 勇于尝试。

2 这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2.1 有效教学, 不能保证这个底线的课是失败的, 在每节课中任何的教学都是有目的的, 我们围绕这个目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

但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理解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2.2 高效教学, 是对教学的切实行动和不懈的追求, 最大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目标, 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不仅仅是知识传授, 方法的技巧的领悟, 还应是情感, 价值观的掌握, 做到信息量大, 思维度高。众所周知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在探索高效模式, 各种高效模式也层出不穷。在我看来高效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不同、学生不同、课型不同。模式又怎能相同。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 只有更好的教学模式, 有个性的英语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及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心, 形成自己多元的高效教学模式。

3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 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下, 多种媒体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仅仅指“多媒体”, 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图片、黑板、影音资料、教具;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Unit7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人教版) 一课时, 就用了苹果、香蕉、橘子、冰激凌、牛奶和搅拌器。让学生亲手做水果奶昔。在这样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说出做香蕉及其他水果奶昔的步骤, 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4 课堂节奏掌控的好

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一堂优质课应张弛有度。教学是一门艺术, 其艺术性不仅表现于巧妙地解决各种问题, 更在于展现课堂魅力。理想中的课堂是有节奏感的, 像一首美妙的音乐。课堂节奏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欲睡, 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于奔命。松紧结合、张弛有度是课堂的理想境界, 不仅带给学生美的、愉悦的感受,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各环节的衔接, 上课时教师要控制进度的快慢。课堂上, 教师应该表现出艺术家的风范和技艺, 带领学生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情绪紧张, 时而身心放松, 高潮的时候全神贯注, 平缓的时候心旷神怡。下课铃响起的时候, 所有人都感觉意犹未尽。

5 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课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 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 自己去领受, 理解知识,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英语学习能力。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

6 课上生成东西多

动态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 强调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在动态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 充分的预设能够点石成金, 这就是教学的艺术。面对突然“生成”的资源, 教师要以有价值、有创见的情境为契机, 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 挖掘学生的潜能, 展现学生的个性, 从而达到或拓展教学目标, 使教学获得成功。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尽量设计弹性方案, 为“生成”创造空间。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单一、甚至是唯一、死板的、静态的教学方案, 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设计。当课堂充分开放时, 是一种“形散而神聚”的氛围。一个情境, 一个问题, 一个信息, 都会使课堂教学形成极大的生成空间, 使教师与学生结成“学习的共同体”。总之,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进行积极的有价值的引导,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学生反馈的信息, 还需要进行有价值的引导。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 课堂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师生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才会不期而至。我们的每节英语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智慧和激情相伴相成的过程,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 在课堂特定的环境中, 立足学生现场思路, 灵活机动组织教学进程, 以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7 课上有亮点、有高潮, 是一堂让学生难忘的课

一节好课, 除了开头引人入胜, 结尾余味无穷外, 还要做到中间有高潮, 不一定要“高潮迭起”, 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 就是一节课中的亮点, 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 (冲突点) 。教师精导妙引, 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 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 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 在一节课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 努力掀起教学高潮。所以一堂优质课应做到开头引人入胜, 中间高潮迭起, 结尾余味无穷。这才是让学生难忘的一节课。

8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成功与否的一种考察也是对本节课的巩固加深。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 内化为实际应试能力。毕竟我们要面临初升高的考验。所以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当前事实设计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成就感。

9 当堂评价

教育的艺术首先在于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学生上进心的来源, 与教师的评价激励密不可分。每个孩子在回答一个问题, 完成一个活动, 或克服一个困难时都希望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而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上进心和成就感, 这种感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 成为学习的情感保证。所以, 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 同时要起好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作用, 在课堂上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 要擅于评价, 活用评价。

1 0 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

通过课堂教学, 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 带着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 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总之,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 时刻抓住学生心理和动机, 推动学生带有浓厚的兴趣体验色彩的意向, 不断探求新知识, 才能取得寓教与新, 开拓思维;寓教于趣, 升华知识;我相信这是一堂优质课的最终体现。

摘要: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入;2、有效、高效;3、创设情境;4、课堂节奏;5、以学生为本;6、课上生成;7、亮点;8、评价;9、当堂检测;10、延伸量。作为一线教师要寓教与新, 开拓思维;寓教于趣, 升华知识。

初中英语优质课 篇2

以下是我上这节课的思路。

首先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也使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在本课的语言教学中,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将本课所需要的对话、录音、图片、文字、制成幻灯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本节课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提示和老师的引导进入一种交际情景。领会如何学会答复别人的邀请。及时给学生展示如何发出邀请和答复,使学生的这一认识得到强化。让学生在学习如何拒绝别人,阐述理由的欲望中学会本课的新词组表达。通过听力训练达到两个目标:如何表达邀请与答复和训练听力。

从优质课展评看山区初中英语教改 篇3

一、课堂用语的运用

1. 采用全英教学,指令语简洁明了

我市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到了初中才真正接触英语,如果指令语不够简单明了,学生可能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更无法按教师的指令做事。这次的7位教师指令语运用恰当,控制在几句话之内,并且都用简单句。例如,在一节八年级的课例中,教师让学生去采访同学和现场观摩的教师:“Now, boys and girls, let’s do a survey. Go around the classroom. Interview the teachers here and your classmates. Then fill in the forms like this.”该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表格,并示范填表方式。

2. 话语富激情,鼓动性强

不少教师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去参与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时,学生却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这时,如果教师爱理不理、听之任之,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请求学生配合活动,真正行动起来的学生也寥寥无几。有位教师用了较有激情的语言鼓动学生:“Stand up, boys and girls. Go around...”“Come on.”“Don’t be shy.”“Try your best.”学生纷纷起立,四处走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 科学设计与开展活动

部分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与把握做得比较到位。如在“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先展示表格,讲解如何开展这个活动,接着教授并让学生掌握在活动中即将运用到的句型。有了这些铺垫,之后的Survey环节进展得非常顺利,Report环节也相当成功。又如,在一节“How tall are you?”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字的表达,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然后,教师与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询问高度的对话式学习与操练→女同学与男同学之间的竞赛→做练习题→做有关高度的Survey。这些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2. 盲目设计与开展活动

在一些课例中,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欠妥。如“Let’s go to the zoo” 中,教师教授了新知识,与学生进行了简单操练后,安排学生进行“Debate”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正方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happy in the zoo.”另一组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not happy in the zoo.”活动开始后,因两个大组内没有组织管理,又没有明确分工,学生不知道谁该充当组织者,谁该充当发言代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言,而且这个活动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难度实在太大,整个课堂静悄悄的。而在“Let’s go shopping”中,教师设计了多个任务和活动,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活动。但这些任务和活动目的性不强,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过渡不自然,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活动,没有自主学习与思维的时间。该教师设计的其中两个猜商店名的活动,花了不少精力,但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作用不大,甚至有点多余。

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处理

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仍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技能仍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求和考虑的。在本次的展评课中,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把握得较好,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很妥当。如,在“Go to school”和“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都采用了任務型语言教学模式,先设计好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任务,再通过“语言聚焦”环节,让学生尽可能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但在有的课例中,学生不断参与各个活动,关键句型的操练却不够到位,难以学以致用,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课例“Seasons and Months”的教师似乎想采用3P教学模式,却从presentation环节直接跳到了production环节,忽略了中间尤为重要的practice环节。所以,在production环节时,学生不会使用刚学习的关键句型,在小组演示时,一到关键句就靠教师补充说完。

英语优质课 篇4

一、漂亮地道的口语是英语教师的“门面”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 就知有没有”。身为英语教师, 口语至关重要。口语的美能决定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酒泉的方馨老师, 她的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 师生互动很和谐, 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非常好。原因是方老师口语流利, 发音准确。她上课富有亲和力, 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相形之下, 庆阳的一位男老师则逊色多了。由于男同志特有的鼻音再加上他平淡无起伏的语调, 过快的语速, 以及个别单词的语音不准,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热情, 师生未能产生共鸣, 整个课堂感觉老师唱“独角戏”, 本应该是演员的学生倒成了观众, 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完美的课堂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一堂好课, 应该让人感觉仿佛一泓清泉流淌心际, 很自然、很到位。朴实唯美的英语课堂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巧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warm up。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之前, 教师巧设一个warm up, 往往能激发学生感知的兴趣和热情, 亦可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这是实现教学整体美的关键一步, 可收到“先巧夺人”的效果。张掖市的王红梅老师, 她所讲课的主要内容是“In the restaurant”, 由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需要a hotdog man, a donut girl and a hamburger boy, 所以她在warm up这一部分设计了活动——Play a game and try to find them.游戏规则:use your left hand touch your right leg/arm/foot, use your right hand touch your left leg/arm/foot。此活动的要求是学生听老师的指令: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和着节拍, 快速而又有节奏地做动作, 速度慢的同学将被推选出来稍后参与小组活动。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了紧张感, 又让他们在活动中过渡到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巧妙设计所受内容, 力求化繁为简。

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的利用表格来完成教学任务。表格是以网格的形式来展示相关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 它既可以不拘风格、形式多样, 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 能极大地丰富新语言项目的呈现方式。与文字材料相比, 表格更加简洁清晰, 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对比信息。同时, 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如在讲授八年级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 3a) 时, 文章是介绍Liu Li和Liu Ying一对双胞胎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课文有些长, 学生一看就有些发怵, 列出表格让学生去填, 学生就能比较清晰的理解课文。因此, 笔者采用填表格的方法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一步, 收效不错, 学生填完表格后, 基本能做到统领全文。完成表格信息后, 学生再进行简单的陈述, 既训练了阅读能力, 又联系了表达能力。

3. 巧设情景活动。

情景是生活的侧面, 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精心组织, 巧妙构思, 创设形象的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情景, 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 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练习真实的交际语言。

张掖的王红梅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 用自己的名字设计了“Hong mei restaurant”, 并且制作了一张菜单, 然后老师充当老板娘, 两名学生充当顾客, 一名学生充当服务员, 开始了模拟餐厅的对话, 创设了就餐的较为真实的场景, 收效很好。老师并适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于评价, 孩子们热情高涨。嘉峪关的蔡芹老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也是就餐时的交际语言。她设计小组活动时, 亲手制作了hotdog girl戴的一顶帽子, 且自己扮演hotdog girl;她还制作了服务员带的领结, 同时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有关食物的真实图片, 所以她创设的就餐情景更为逼真。学生在如此轻松而又真实的环境中挑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能不开心吗?自然他们也就较为轻松地记住了就餐用语。

4. 力求课堂简洁流畅。

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可冷静思考:热闹的课堂究竟带来了多大的效果?陇南的一位老师, 从课前的热身到正课的结束, 确实一直让学生处于高亢的状态。教具的设计的确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情景的创设也确让学生兴趣盎然, 老师和学生一起击掌祝贺自己的成功。表面上看来, 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确实近了, 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语言交流。可学生只注重了情趣, 没有把这种情趣放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导致活动结束后在练习对话时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总而言之, 从这次观摩课中笔者学到了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新理念、独到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同时, 也深深认识到:精彩的课不是“讲” (相互研讨) 出来的, 不是“写” (勤写教案) 出来的, 也不是“听” (大量听课) 出来的, 精彩的课是“练”出来的。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才能不断进步。

摘要: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精心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关键词:口语,课堂设计,流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英语优质课观摩心得 篇5

10月28日至10月29日,我有幸观看了省第十届中学英语优质课观摩研讨会上十三位来自各市的英语教师的优质课。对于我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看到课堂上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这些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觉到要提高自身素质,赶上新课改步伐的紧迫性。通过听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做好这么几点:

首先是各位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很高。他们的口语流利,发音准确纯正,语音、语调优美,给人美的享受。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英语发音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些教师上课时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有饱满的热情,面带微笑,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次活动上,老师们的课在这一点上对我启发很大。他们能熟练运用口语及时组织课堂教学,提问问题能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他的课感觉自己像是在听老外上课一样。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同时还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教育学生,以免误导学生。

第二,课堂上,教师必须知道我们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我们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学的效果怎么样,学会了吗?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讲课过程要注意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要平稳,由浅入深,步步紧扣。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多参与。教师表扬学生的语言要得体,问候学生的语言要注意符合语言习惯。

第三,恰当使用多媒体。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此次活动,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我的“优质课”之见 篇6

【关键词】优质课;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讲到: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灵魂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塑造完美的人格,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教材是美的殿堂,语文教师是美的天使,语文课堂是美的天梯,而学生是美的缔造者。

基于这样一种观念,笔者在2004年至2007年,先后参加了县、市、省的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三次均获一等奖,由此,触发了我对当前“优质课”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下“优质课”的视野

目前各级优质课竞赛,突出表现为教学形式的作秀,甚至,有些地区就叫“做课”。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众人谱曲一人学唱”。在备课上,主讲人不能潜心于研究教材和学生,而是组织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备课,然后由主讲教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来,到时登台表演。当然,我们倡导集体的合作,而不赞成主讲人游离于集体备课之外。

二是“一人演播学生看戏”。在课堂上,多媒体纷至沓来,声光电一应俱全,无视学科及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特点,而整个课堂,教师鼠标在握、指指点点,学生愉悦其中、听听看看,教师黑板上不留一字,学生思维中不留一问,教师成为课件的奴隶,学生则是课件的看客,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热闹祥和的视听氛围中匆匆而过,学生在生命海洋的航程中,只欣赏到两岸的风景,而来不及思考搏击风浪的历险和到达彼岸的成就。

三是貌似民主实无探究。表现在:课堂缺乏“问题意识”;提问无质量、欠真实,反馈少,评价浅层面;学习主体缺乏自觉的互动;学习过程没有对话和发现,没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课堂缺乏生命性、生成性、主体性和挑战性,只是在“一板一眼”的预设模式中有序进行。

四是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提示,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启发,没有问题意识,没有研究意向,学生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红花”,学生只是“绿叶”。至于学生的自主、个性,则荡然无存。

总之,课堂教学教师缺乏个性与风格,在教材的处理上,也漠视探究意识。可以说,没有个性的课堂是没有创意的,而缺乏创意的课堂是扼杀思维的利剑。

二、新课程下的“优质课”标准

一堂好课是教师用生命铸就的一篇美文:观点鲜明,层次井然,内容充实,文采斐然,饱含热情,余韵无穷。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处理好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中场,画龙点睛的末场,余音无穷的尾声,少哪个环节都不行。可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提出了什么问题,触发了什么探究欲想,而不应仅为形式上的热闹。当然,教师在课堂某一个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是一节好课,而不能苛求面面俱到。

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即风格),还要善于发现文本的个性,一句话就是个性化的创造——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学生和教材;创造的任务是引领知识,塑造灵魂;创造的手段是教学方法;创造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创造的产品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创造的空间是课堂;创造的本质是求异。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让学生在成长中看到生命的光芒,它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三、新课程下的“优质课”的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如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句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语文优质课的设计,应解放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由程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使语文课堂由同质思维的产床变为异质思维的摇篮;使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由奴隶到将军”。绝不应生搬所谓的现成的“优秀教案”。具体化为:

首先,执教者应“多想少写”,深入研读文本,所谓“法在文本”,只有将文本烂熟于心,则教法与学法自出其中,尤其是当你把文本结晶成板书时,就做到了缘于文本而高于文本。当然板书的自然生成,是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活动的和谐共振的结果。这时,自然就牵涉到: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积极的师生互动和适时的反馈、延伸等等。总之,一切教学设计都应以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人文性为原则。

其次,教案设计要灵活。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及教学设备(尤其外出“优质课”参赛),要设计几套方案(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有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二,切记“一课一得”,熟研深悟,一堂课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堂好课,不求面面俱到。

第三,要重视诵读,在美读中欣赏和感悟文本美、人格美、创造美。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进入“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境界。

第四,在课堂中,教师要“由将军到奴隶”,以平等友好的学习共同体的身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

总之,一节“好课”贵在有一两个创新的亮点,或语言设计、或内容设计、或环节设计、或问题设计,或延伸设计等。要整合文本、教师、学生的个性,凸现独特的课堂风格,实现语文教学在整体美的感悟与创造中,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其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发展生命,提升语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英语优质课 篇7

优质课教学, 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进行的创造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而优质课比赛是教师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它能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营造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今年4月份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 其中9位英语教师参赛选手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根据现场观摩的情况, 以下就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三个方面对这次竞赛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期对广大英语教师有所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教师要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教学能力、课外活动辅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竞赛充分体现了参赛教师把握了这一目标, 并把其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大多数教师能真正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在教学中, 他们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法, 只停留在对生词和语法的讲解上, 而是通过各种活动把听说贯穿其中, 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设置情境,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 一位教师在导入部分, 首先让学生听了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 然后让学生说出音乐名称, 并说出大意。另外, 教师展示了三幅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 请部分同学做代表描述图片所包含的意义。教师们不仅设计了与语言知识相关的活动, 而且设计了培养学生语言技巧的活动。再如, 在课文处理前的猜测词意;通过图表和关键词理解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 在听力训练中训练学生听大意、抓关键词等听力策略。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教给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 在培养其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 也注重他们各种语言技巧的训练。

2. 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能力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海姆斯认为, 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他还必须懂得怎样恰当地使用语言, 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 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 即要培养他们懂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本次参赛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形式创设英语氛围, 使语言课堂交际真实化。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语言,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中的自主, 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积极能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角色,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但是, 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教师学习。相反, 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 而且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有效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 各位教师就设计了不同的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堂主题为Happiness的优质课上, 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大意后, 让学生上台把事先布置好的学生分组自己做的关于happiness的PPT展示出来, 学生所做的PPT丰富多彩, 有图片, 有名人名言, 也有自己对happiness的理解。学生在和小组同学准备PPT的过程中, 必须经历查找资料、筛选资料、编辑资料的过程, 在其中他们能够锻炼对学习目标的确立, 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 自己或者彼此评估学习的成果等等。这些都是自主学习的内容, 因此, 在经过每个单元不断的训练,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的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学生展示了自己准备的内容后, 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就展示的内容向该同学或者那一组的同学提问, 这些内容都是他们精心挑选准备的, 所以回答得很流畅, 从而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刺激他们下一轮的任务更主动自觉努力地完成。

三、注重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

1. 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参赛的教师都能够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 即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的主题涉及到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一节优质课中, 教师通过列举了历史和现实中两个人物Doctor Faustus和Bill Gates对待金钱不同态度和不同的追求happiness的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一位学生在展示制作的PPT时, 其中有一幅是一群小学生在收集大街上路人乱丢的垃圾, 教师趁机宣传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

2. 注重把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之中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注入双管齐下, 使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 还能了解外国的文化、历史、宗教等其他知识。因此, 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 应重视相关文化的文化背景的介绍, 在课文讲解过程中, 要注重课文涉及到的文化知识。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统一起来,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History of Pizza”这一课为例, 教师首先展示了几幅精美的pizza的图片, 勾起了学生的食欲和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对pizza的感性认识。然后趁热打铁, 用flash的方式动感地展示制作pizza的步骤, 其中关于pizza的制作原料, 制作过程的英语表达也随着显示出来, 在这样兴趣加动感的气氛下,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也容易记住和消化所展示的知识。接着, pizza的历史是这一课的重点, 随着pizza的发展史, 教师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图。在学习课文之前, 学生对pizza发展的整个过程是陌生的, 而课文提到pizza发展的不同地方和涉及到的不同人物, 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意大利的国旗与pizza的渊源、pizza在美国的发展, 以及当时的国王Umberto I和皇后Queen Margherita, 随着一幅地图, 学生“经历”了pizza发展的整个过程和认识了涉及pizza的主要人物, 这样,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 也学到了欧美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本来很枯燥、陌生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这次优质课比赛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大部分教师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都能用英语组织课堂, 体现了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较好, 能够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其次,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变化, 教学课堂由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为主,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 教师的教学技能应用熟练, 最突出的特点是所有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集音像、图片、文字、动画为一体, 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次比赛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讲得多, 相关知识的“输入”比较多, 但学生的“输出”相对较少, 一般局限于围绕课文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教学步骤和过程有些凌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较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总之, 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灌输, 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外语实际交际能力的人才, 仅此希望教师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科研水平,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对英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兰生.优质课教学的特点与评判标准.教学与管理, 2000 (1) :38-39.

[2]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英语优质课 篇8

一、分层解读, 有效铺垫

阅读教学是写作的积累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本来积累写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信息, 如话题观点、写作结构与技巧、文本分段、核心语言等。[2]在本次比赛中, 选手们对Using Language课型的解读和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从“结构、语言、情感”等三方面来体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巧妙设计和有机融合。

1. 略读文本, 勾勒框架

【课例回放1】教师请学生略读全文, 关注标题、图片和主题句, 并用一句话归纳全文的概要;然后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作者在三天内主要游览的地方及相关的评价 (形容词) 。

T: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itle, picture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Then make a list of the places, adding the comments.

T:Can you think of other adjectives to make comments?

S:Wonderful, attractive, imaginative, well-known, fantastic...

然后用“If I have a one-day trip, I will make a trip to...because...”句子结构进行自由发挥。

【课例回放2】教师让学生快读全文, 以问答的形式提炼三天行程的主要经历, 并在提问内容导出的同时关注下列句型:

Her first delight was going to...

There followed...

The second day the girl visited...

【观摩感悟】教师在简洁导入后请学生快速阅读, 并关注标题、图片、主题句, 勾勒出了全文的框架结构。这些教学设计并非简单地只为培养学生略读、寻读的阅读技能, 而是同时为读写结合课型的总体设计和最后的输出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和铺垫, 即篇章结构和重点语言。可见, 一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步步深入但环环相扣,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后者是前者的提升。

2. 细读文本, 提炼语言

在教学中, 教师以美丽的图片引领课堂, 通过巧设问题疏导了信息, 提炼了好词和好句, 而且教师在课堂中特别关注了难句的分解和整合:即先用问题呈现简单句式, 然后请学生结合语法结构输出长句难句。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排除了阅读中的难句障碍,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运用长句难句表达的能力。只有通过语言知识的搭建, 才能帮助学生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现语言运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情感体验正处于高峰阶段的机会, 适时组织仿写或创作活动。这样就能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 以写作提升阅读的目的。[3]

【课例回放3】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设问”这一教学策略十分重要, 可以帮助提炼词汇, 理解内容, 打开学生的思维。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 引出并解读重要的词汇, 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关注这些词汇, 期待在输出中能运用这些词汇。

Q:How long did it exist? (have remained standing...)

Q:What style does it keep alive? (...remain...combined...)

Q:Where did Pingyu take a picture? (...have...taken...)

【课例回放4】文本中承载信息的语言除了词汇, 还有句子, 尤其是携带主要内容和主旨思想的好句和难句。教师通过信息梳理巧妙地引出了简单句, 然后请学生优化成复合句。这样的教学策略远比说教复合句的语法功能更能深入人心, 学生在信息流中自然内化了好句长句的功能和意义。

(1) There followed St.Paul’s Cathedral.

(2) It was built after the terrible fire of London in1666.

(1) (2) 结合:There followed St.Paul’s Cathe-dral .

(3) It is an imaginary line.

(4) The imaginary line divides the eastern andwestern halves of the world.

(3) (4) 结合:It is an imaginary line the

【课例回放5】教师设计了表格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关于旅游胜地“The Tower of London”的很多相关信息。首先根据每个关键词的提示填写局部的信息, 然后请学生尽可能用好句 (结合语法结构) 来整合全部的信息。其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句子的能力, 学生的篇章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一过程很好地完成了信息输入与语言输出的阶段性实践。

根据表格信息输出的语言:The Tower of London, a royal palace and prison combined, built by the Norman invaders of AD 1066, was guarded by special royal soldiers who still wore the four-hun-dred-year-old uniform.

【观摩感悟】教师在解读本文好词好句的时候主要关注了文本意义与本单元已学的语法“过去分词作定语或宾语补足语”的整合。这些词与句又恰好是承载文本信息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文本承载意义的好词和好句。教师的精心设计体现了语言和意义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有目的的语言梳理为后来的有效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3. 品读文本, 体会情感

【课例回放6】本文是一篇游记, 游记体裁决定了文本内容是旅游经历和游历感受的结合。教师在解读这一文本的时候特别关注了下面四处景点以及体现游历感受的四个形容词和它们所在的句子,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To her great surprise, Zhang Pingyu found the Queen’s jewels guarded by special royal soldiers. (To one’s great surprise, ...)

◆What interested her most was the longitude line. (What interests sb most is...)

◆It seemed strange that the man who had developed communism should have died in London. (It seems strange that sb should have done...)

◆She was thrilled by so many wonderful treasur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splayed in the museum. (be thrilled by...displayed...)

【观摩感悟】品读文本, 读出思想和情感是文本研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阅读教学的深度解读。这些形容词或拓展形容词以及它们所在的句型为输出环节情感的表达奠定了语言基础, 是学生书面表达的依托。这样的解读梳理了信息, 品位了情感, 而且为终结目标写作又增加了筹码:表达需要句型, 体裁需要情感。

二、多元设计, 优化输出

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必须有“intake”的积累环节, 即在读中与读后阶段的拓展活动之间应设计以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从而为后续说写活动作好铺垫。[2]本次教学评比中教师在读与写之间都创设了任务, 主要是“围绕主题”“运用语言”进行段落或篇章的口头输出, 起到了搭桥过河的作用。

【课例回放7】Pair Work:You are supposed to speak for London as a member of British Olympic Committee (申奥委员会) ,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make a speech.

【课例回放8】给出开头, 并出示部分重点词汇和句型, 如:first delight, remained standing, find sth done, to your great surprise, What interests you most is..., It seems strange that sb should have done..., be thrilled by...displayed...,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进行部分输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学生不仅要准确地阅读材料内容, 还要学习材料中蕴涵的语言知识, 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4]可见, 读后活动的设计是阅读教学的必然, 通过有理有序的读后活动学生才能在吸收文本信息的同时真正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本次比赛中,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 在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结构、语言、情感”三位一体式的游记写作任务。

【课例回放9】续写文本, 创新写作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The next day Pingyu was leaving London for Windsor Castle.“Perhaps I will see the Queen?”She wondered as she fell asleep.有教师机智地解读并合理地运用这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把作者提到但未成行的景点作为写作的素材, 在主题吻合的情况下又合理地运用了语言和结构, 使读与写又一次和谐传承。下表是教师提供的有关Windsor Castle的信息。

【课例回放10】联系本土, 有效写作

教师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提炼了语言、结构和情感, 并把话题迁移到身边的景点:湖州的莲花庄、飞英塔和新建的项王公园三个有文化的景点。下表是学生在写作中将涉及的“结构、语言、情感”的内容。

让学生阅读异国的风景, 书写身边的美景, 由远及近, 由抽象到具体, 使学生的表达更有意义, 更富真情实感。当然由于学生对于这三处景点的历史和文化也并不是十分了解, 教师通过预习学案和课堂呈现为学生的写作作好了内容的铺垫, 并同时提供有用词、句的表达以及结构的提示。课堂中, 学生的产出更真切、更适切。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 在感知新语言知识后, 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进一步熟悉它, 记住它, 然后创造性地使用它。[5]

三、结语

先读后写, 读是写的铺垫, 写是读的提升。文本的解读对于这样的读写结合课型十分重要, 因为深入的解读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 更加多元, 为读后的“写”做好充实有效的准备。同时教师应在课堂实施的关键点上耐心地等待, 有效地引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课堂的生成。如果学生的阅读输入没有充足的时间, 就不可能进行及时到位的有效输出。正所谓“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Using Language板块永远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 除了本案例中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之外, 是否还可有机结合“读和说”或“读和听”?此类典型课型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朱惠芳.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互动模式的探析及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8) :42-46.

[2]戴军熔, 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14.

[3]庄志琳, 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26.

[4]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4) :27-32.

英语优质课 篇9

关键词:思维,课堂,学生本位

恩格斯说:“思维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课堂教学离不开思维, 课堂学习更离不开思维。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片平静的湖水, 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的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好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 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开启学生的心扉。前不久, 有幸听到了一节知识与思维并重, 预设与生成互补,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机发展的一节公开课。一节课下来, 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都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一、思维, 在预设中萌芽

新课伊始, 教师直接出示魔术师刘谦的照片, 并在与学生谈论刘谦的话题中展开一步步的教学。对话大致如下:

【视点1】

T:Who is he?

S:He’s Liuqian.

T:Do you like him?

S:Yes.

T:Yes, he can do magic, he is clever.教学“clever”“foolish”

T:I think, I’m clever.I can do magic, too.拿出一个透明的空盒子。

T:Can you see the chocolate in the box?出示句型:clever students can see them, foolish students can’t see them.

【赏析】

教师没有花哨的开场白, 而是通过简单的一张刘谦的照片, 建立魔术与刘谦之间的对应联系, 再过渡到教师自己也会变魔术, 从而引出“聪明的人能够看见, 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这样一个文章的主旨。学生的行为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 让思维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萌芽。“教师变的是什么魔术?”“为什么聪明的人看得见, 愚蠢的人看不见呢?”“我怎么看不见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在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的时期, 教师敏锐地抓住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 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思维, 在生成中生长

教师在变完所谓的魔术后, 直接切入文本内容的学习, 直接揭题“The story is about the king and the clothes.”教师先让学生用中文讲述这篇寓言故事后, 又拓展了故事的作者是安徒生。再用引导性的语言“Can you tell us the story in English?”开启内容的进一步阅读。

【视点2】

Q:Who are they in the story?

Q:Who is the man?

Q:Is he rich?

Q:What does he like?

Q:What about the clothes?

Q:Do the clothes really exist?

Q:Does the king believe the cheats?

Q:How do the people say and the boy say?

Q:Who tell the lie?Who tell the truth?

Q:Who cheats the king, why?

【赏析】

这一板块教学, 教师设置了各个思维的阶梯, 让学生能够够得着, 再跳一跳。文本中10个主要问题的推进, 通过听一听、选一选、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等活动方式, 采用个人思考、两两对话、小组合作等形式, 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推敲再到整体提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思考, 教师在学生的思考中设疑, 思维的火花像小草一样茁壮成长, 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语言与思维二者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还可以达到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思维, 在感悟中蔓延

在课结束时, 教师提问:“Who is foolish?”学生回答:“The king is foolish.”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开始时那个变魔术的盒子, 学生的思维呈现了完整性, 而教师精心设计的谚语小卡片蕴含了更多的思维深度。

【视点3】

Be clever, don’t be cheated.

Be honest, don’t cheat others.

We hope the world could be full of truth, beauty and love.

【赏析】

在学完了整个寓言故事之后, 在思维的一次次碰撞之后, 学生真正懂得了“clever”和“foolish”的含义。特别是谚语小卡片, 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提升,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寓言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感悟中得到蔓延。

哈佛大学校长陆延庭在北大讲坛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 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 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 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 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这是我们作为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不断的追求。

参考文献

英语优质课 篇10

在两天半的时间里,我共观摩了38位老师的课,其中说课16节,有生上课12节(包括2节两个赛场第一名的展评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无尽的汗水,体现了其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故在观摩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然而,当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现在面前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和曾给上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发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这也激起了我对自身教学的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语言素养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语言素养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在合肥一中的徐鑫老师、淮南一中的李荷老师和说课教师朱丽丽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老师开口的那一刻,我就听到旁边的同仁低语:“老师的口语好棒!”毫无疑问,我们在惊叹别人口语地道、流利的同时应该感到自身的不足吧?试问:我们是在今天才意识到自身的欠缺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曾经做了哪些努力来提升自己呢?

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在缺少母语环境的情况下,如果身为师者的我们不但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素养,还不加强自身学习,如何还能“传道授业”?课堂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新课程改革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论,倡导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想意义也在于此吧!

二、课堂中“静”和“动”

我一直错误地认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重在表演,曾经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拿出全部的激情去展示自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弄的热火朝天。然而,合肥一中徐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徐老师音调不高,整个教学过程都很自然,看不到丝毫表演的成分,更没有任何做作的痕迹。在语言输入环节,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静静地读、轻轻地说,然而,看似沉静的课堂并不沉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未停止过思考。在后面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漂亮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突破了自己,实现了创新,找到了与文本中主人公Jenny完全不一样的观点。

所以,在课堂上,“静”未必就是坏事,徐老师的课告诉我,好课就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关键点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跟着老师转动起来,学生有没有积极思考。

三、教学环节的问题

1. 有关课堂的导入(Lead-in)

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是绞尽脑汁,用尽一切可用的资源,想尽一切可用的方案。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走向了一个误区: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不是阅读文本的兴趣。

还记得2013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大赛,当时,我选的课题是Module 3,Unit 10 lesson3 Your Money一课,主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赶时髦,我放弃了之前精心准备的一些图片来导入,而是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有关金钱的视频,但是没有一个能完全吻合我的主题。尽管这样,我还是坚持选用了其中一个视频来导入新课……事实证明,视频确实很吸引人眼球,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然而,下课后有位资深教师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方,你的课上得很出彩,但你那个视频我没看懂啊!”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名次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直到今天,在观摩了几位老师简约而不简单的课例,聆听了评委老师精彩的点评后我才恍然大悟,真正了理解那位老师对我的教诲。是的,一个成功的导入应该是利用最短的时间,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或学生最了解的事物快速引入话题,而不是刻意的、硬生生地把我们认为好堆上去;其次,导入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去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而不是对课堂的兴趣。

例如,叶婷老师选定的课题是Where’s your focus?她的导入是利用一幅画,通过心理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图片,从而找到自己的focus;李荷老师的课题是What’s in a name?选用了最近很火的中国运动员傅园慧的名字自然导入了课题;还有徐鑫老师的课Where do you want to go for college?用的是一些大家熟悉的大学校园的图片轻松地导入了课题。纵观这三位老师的导入,设计都很自然、简单,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一个成功的导入并不需要什么花架子,只要能达到目标,导入部分应该是越快越好,越简单越好,如果用太多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堆上去的话,只能冲淡文本的主题。

2. 有关读中阅读任务设计模式化

在读中环节,我们把文本分为Fast-reading和Carefulreading两个大方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习惯在Fastreading部分设置一个有关Main idea的阅读任务,在Careful-reading中设计一些问答题和一个表格填空。然而,在这次观摩的12节课中,除了3位老师采用了Main idea的设计,我并没有看见太多我们惯用的模式。那么,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究竟应该设计什么形式的阅读任务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逐步地读懂文本呢?基于这一点,我想用8个字来表达这次学习的感悟:教无定法,重在得法。

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在教学方法中,在其他教学任务的设计时,模式化的套路也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创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深深地体验到了“创新”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魅力。如叶婷老师在读的环节大胆地以“Lucky tree”的形式将课堂转化为一次探险、寻宝之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可以说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励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下一个目标任务的兴趣。所以,把握方向,不走套路,做一名“创新型”教师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总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只有我们吃透了文本,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找准切入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从而把我们的目标分解到各个活动环节。我们要明确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仅是帮助学生简化学习过程,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2014年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四大块,即: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1. 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不仅要设计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注重从思维层面去质疑去提问,引导学生对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而得出答案。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为了减低难度,经常会设计一些不需要通过思考便能获得正确答案的练习,原来,这亦是一种误区!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动脑、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2. 三维目标的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与当下倡导的三维目标正是一脉相承,血脉相通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过程又重方法,更不能忘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是我们每一堂课的价值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大部分课堂,知识偏多,单纯的技能训练偏多,应试技能的训练偏多,有关文化品格的培养则偏少,尽管我们有所思考,但主要是局限于外围文化浅层次的渗透,文化修养和行为的取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维品质方面,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记忆和浅层次的思维活动,问题的设计欠缺思维含量,在真实操作中往往顾此失彼。所以,从实际的课堂操作现状来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农业机械管理下一篇: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