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建设

2024-05-01

试点建设(精选十篇)

试点建设 篇1

今年一月, 国务院颁布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5号文件, 标志着中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5号文件出台后, 国务院颁布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 针对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如何开展工作又颁布了试点方案, 并且要求下半年开始实施试点工作。

1 三网融合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网融合推进工作基本原则的第一项原则是突出重点, 试点先行, 包括业务如何双向准入, 网络升级改造做哪些工作, 如何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等等。第二项原则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把广电网、通信网建设升级改造纳入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围,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这是第一次在国务院文件里明确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要充分的考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这两个信息系统最基本的物理网络。第三项原则是分业监管, 共同发展, 三网融合要有序发展, 广播电视业务仍然由广电部门监管, 电信业务由电信部门监管。第四项原则是加强管理、保证安全, 这里强调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同时注重社会效益。

三网融合的主要任务有四部分, 第一, 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有线电视网络可以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 而电信网络可以提供IPTV、手机电视传输和分发服务, 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由广电播出机构负责建设和管理。

第二, 加强网络建设和改造以及统筹规划, 广播电视网也作为国家的主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其实是两张网, 要加强改造、加强建设, 这里提出了要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来推动广电网大发展, 要求广电网要从几千个小的网络整合成一个大的网络, 国家注资形成整体, 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业务开拓、规划运作上要变成一种规模化、整体化, 力争把广电网打造成世界规模的网。所以组建国家级网络公司, 整合网络资源, 形成一个整体加快发展。还有加强有线网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以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为目标, 推动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统筹规划和改造里, 也提出要加快电信网升级改造, 推动光纤入户, 国家七部委已经就如何推进光纤入户发了文件, 规划了1500亿元来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 要求改进完善信息内容的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能力, 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同时落实分业监管, 建立IPTV、手机电视监管平台。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 广播电视、电信以及互联网各项业务越来越多的依赖这两张网, 还有推动社会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建设, 越来越依赖信息网络, 如果安全问题不能保证, 就意味着未来信息网络是一个无序的网络, 对它依赖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所以特别提出要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保证网络安全, 要使这个网络社会是一个有序的社会、安全的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之后, 人们的越来越多的行为都建立在网络上, 所以网络安全就更成为一个网络健康发展的基础, 或者说是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第四, 切实推动产业发展, 要确定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技术路线, 建立三网融合的标准体系。在三网融合的技术路线确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 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基本的原则, 要把握自主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和自主性。这些原则的把握是确定中国特色的先进技术路线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推动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内容产业的发展, 三网融合从过去单纯的技术系统建设已经扩展到内容建设、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各种终端形态的建设, 特别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上要构建各种新业态, 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 三网融合分阶段实施

三网融合按照国务院的规划要求, 要分阶段实施, 第一步是从2010年到2012年为试点阶段, 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 第一批在12个城市和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第二步是2013年到2015年为推广阶段, 总结推广试点实验,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3 三网融合的近期工作

按照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工作的部署, 各试点城市在8月16日前编制了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已经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这些方案主要包括:有线电视网如何开展电信业务的方案, 开展互联网接入, 国内IP电话的业务等, 还有IP电视集成控播平台的建设方案、电信网传输IP电视的方案、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和分发的具体技术方案, 广电和电信当地的监管部门如何建立相应的监管平台, 当地党委政府如何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环境等各方面支持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

4 三网融合广电的主要任务

广电系统在三网融合中有这样几个任务, 第一项主要任务是建设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平台。广电总局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就平台的建设、运营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技术规范, 建设的体制架构、机制管理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平台建设分中央、省、试点城市三级建设, 中央的平台和省平台要协调配合试点城市的工作。目前从规划情况看, 工作进展非常快, 各项建设工作已经开始了, 大概计划到9、10月份平台就可以提供服务了。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 包括节目统一、集成和播出的监控, 电子节目指南, 客户端规划设计以及计费、版权等管理, 电信网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 在集成播控平台, 通过电信网传输到用户家里的IPTV机顶盒到电视机以及通过移动通信网分发到手机。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共同组建单位有国家网络电视台、省级电视台、试点城市电视台、省级网络公司、试点城市网络公司。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 广电总局已经批准了央视、上海文广、华数三家, 通过这些门户和通信运营商共同开展业务。

第二项主要任务是落实分业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建设IPTV、手机电视监管平台, 这个监管平台主要由广电总局的互联网监管中心提供技术方案, 组织相应的建设工作。

第三项主要任务是组建国家级网络公司。广电总局成立了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筹备小组, 正在抓紧研究提出公司的组建方案。网络公司要采取国家投入资本金和社会融资的方式组建, 尽快形成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 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而国家级网络公司和各省网络公司的关系是母子公司的结构, 定位为大型国有文化企业, 要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这里特别强调网络公司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利益, 统一规划、融资, 把资金投入到各个省子公司, 通过各省公司结合当地信息化推进工作完善建设和改造有线电视网。

第四项主要任务是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整体转换。内容包括: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整体转换;创新服务业态, 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各地要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为目标, 支持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新服务业态, 满足人们的需求。按照试点方案开展电信业务;完成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 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提高业务运营支撑水平, 增强服务能力, 从单纯技术服务的网络向服务型网络转变, 这里要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要提高运营支撑能力;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互联互通以及广电网和电信网互联互通;保证网络安全。

(1) 有线电视网络必须实现的业务

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改造整体转换, 为了指导这项工作, 科技司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 专门编制了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目的是为了指导各试点城市单位编制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包括业务平台, 网络、终端、运行维护和运营支撑, 监管系统安全防护, 宽带网互联互通以及话音网互联互通等内容。对每项工作如何建设、规划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后面工作要积极指导试点城市和地区主管部门、有线电视网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希望指导和推进非试点城市和地区加快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在试点过程中, 我们要求各试点网络首先要积极的推动新业务的开展, 新业务开展列出了明确的业务目标和分类, 哪些业务是必须要做的, 哪些是可以选择的。有线电视网络必须实现的业务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广播电视类业务, 像公共频道 (各省卫视) 、付费频道、数据广播等, 还有互动电视类业务, 包括标清和高清视频点播、频道回放和时移、电视信息服务、电视门户服务和电视支付等等;还有基于有线电视网的网络服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和媒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等等。

(2)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三网融合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中, 在业务平台方面, 对电视广播、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互动电视系统、数据广播系统、信息服务系统、EPE系统、交易支付系统、宽带数据业务接入和媒体内容中心等如何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网络方面, 对骨干网、城域网以及接入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特别是在近期规划和远期发展。总体要求对在终端上如何发展, 以及网络安全性如何建设也提了明确要求, 再有就是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如何建设、广电宽带业务的互联互通和广电话音业务互联互通如何规范和建设等。

第五项主要任务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和规划是广电系统完成和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各项要求的一个具体的措施和规划, 所以在规划NGB的时候, 还没敢期望到国家给我们更好的政策解决融合的问题, 但规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 国务院提出了要推动落实实施三网融合, 我们把NGB的工作结合三网融合的各项落实工作, 这里通过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来落实推动三网融合工作, 这里包括构建NGB传输网络、业务平台和管理系统、组织制定NGB标准体系, 组建NGB工作组和产业联盟, 加强NGB安全保证系统建设, 结合三网融合试点, 同步推进NGB示范区建设。在我们前期工作上, 把三网融合业务包括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通信、内容平台、内容中心的建设, 包括Vo IP业务的规划一并纳入到NGB工作中。

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工业与信息化部,召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省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省试点工作,现将《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召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治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于3月25日召开相关部门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试点工作。

一、工作目标

3月至6月为试点工作时间。要求到2010年6月底前,制定和发布适用于陕西省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依托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或相对集中地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加强行业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重点做好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不良行为信息的公开,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总结试点单位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面推广实施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各级政府网站,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共享,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浪费。

(二)统一规范,突出重点,务求服务实效。试点单位按照统一的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和基本指导目录要求,建设“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公开信息,提供信息公开共享服务。

(三)点面结合,分级实施,注重总结经验。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选择不同发展水平的市县区和部门,开展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部门的试点实施工作,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特点的成功做法和建设经验,为整体推进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奠定基础。

三、试点工作机构和试点单位

(一)工作机构

按照中央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为更好地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全省试点工作。研究讨论我省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和统一项目信息公开共享整合服务平台;上报试点工作信息;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为全面开展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工作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杨朝宁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主任、省专项治理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司良涛省工信厅总工程师

刘也安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副主任、省专项治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

常保平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处处长

成员: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具体承办人员。

(二)试点单位

1、省直部门: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

2、市县(区):西安市、宝鸡市,高陵县、凤县、莲湖区和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3、市县(区)部门:上述参与试点的市县(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建设、交通、水利和国土资源等部门。

四、试点工作任务

(一)编制和发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和《工程建设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试行)》的要求,结合陕西实际,制定和公布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责任主体,规范有序地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实施。

(二)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的要求,依托省、市、县(区)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实现页面展现、信息导航、访问权限等发布、管理及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信息公开。为全省各市区、各部门政府投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做好信息公开和共享服务。

(三)构建统一项目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各级政府部门“工程建设领域

强化试点示范推动重点镇建设 篇3

目前,吉林省重点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大城市周边镇、中等城市市郊镇和区域中心镇。这类城镇大多属于城乡结合部和新城新区,既是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也是因城市快速发展带来问题比较多的区域。二是特色城镇。吉林省有很多城镇都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特别是一些国内知名的旅游和生态资源城镇,具有其他城镇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两类城镇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快,但大多责任大,权力小,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窘境。

2013年在全省选择了22个城镇开展示范城镇建设,重点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多元化投资的建设模式、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方法、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破解城镇化难题的制度安排。

一是积极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着力解决“人”的问题。对进入示范城镇定居的农民,在户籍、社保、就业、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市民同等的政策待遇,其享有的农村政策优于城镇的,可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农村政策。敦化市江南镇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鼓励兴办个体工商业,促进农民就业,调动了进城农民的积极性,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是创新用地供给方式,着力解决“地”的问题。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拓展示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长春市合隆镇陈家店村批复挂钩土地80公顷,迁村腾地,完成拆迁147公顷,将整理出的土地挂牌到合隆镇,土地全部供出后,获得净收益约4亿元,用于农民宅基地拆迁、复垦以及弥补农民集中安置社区建设等资金缺口。

三是注重提高城镇承载能力,着力完善“城”的功能。推动省、市(州)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部门重点实施与示范城镇连接的路网、宽带、电网、水利工程等省级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或改建项目;将示范城镇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享受国家及省等相关政策。

四是努力破解资金瓶颈,着力解决“钱”的问题。对符合政策支持范围的示范城镇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省级设立的各种专项资金;积极引导政策性贷款、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城镇建设。长春市奢岭镇引进国信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采取PPP合作模式,建设总投资101亿元、涵盖现代农业、旅游业、养生产业和地产开发的国信乡村都市项目。

五是突出产业特色,着力解决“产”的问题。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将示范城镇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奖补资金支持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联营、联建工业项目。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重点构建了以交通装备零部件、安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生物质能、轻工业为两大新型优势发展产业的“一带、四园”的集聚格局,园区现有企业494家,拥有旺旺乳品、中车集团、华正牧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同时,大力推动重点镇扩权,选择18个镇开展了重点城镇扩权试点,采取直接放权、委托授权和设立派出机构三种方式,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赋予试点镇规划建设管理权,扩大试点镇用人自主权、财权和管理权。

刍议学风试点班级建设 篇4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风建设

收录日期:2012年5月30日

一、学风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首先,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培养目标已转化为大众适用人才。高考升学率的升高使得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其次, 从中学到大学, 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取代了单纯的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模式取代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些变化导致不适应, 从而出现成绩下滑现象。

再次, 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部分入学成绩很好的学生频繁出现挂科、逃课现象, 这些学生一部分属于入学前期望值过高, 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另一部分是盲目填报志愿, 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二、学风试点班级建设对策

针对目前学风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试点班级建设, 以点带面, 继而全面促进学风建设。

(一)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风建设的前提是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强思想教育, 激励学生成才, 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坚持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对学校及系部现有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 逐步完善学生党建、班级建设、学生干部管理、日常管理、评奖评优等五大类兼顾不同群体、不同侧重点的规章制度, 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形成一套激励约束作用明显、班级特色突出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三) 建设两支队伍

1、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 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 定期进行学生干部工作考核, 使其成为学风建设的核心推动力; (2) 号召学生干部组织有益于学风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此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 强化党员责任区制度, 创造条件让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风建设工作中来, 示范引导其他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以党风引导学风。

(四) 抓好三个阵地

1、抓好课堂阵地建设。

(1) 上课实行点名制度, 班级学生干部每节课都要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检查, 填写考勤表, 并由任课教师签字, 周末上交辅导员老师; (2) 系学生会对上课班级进行随机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上交系团总支; (3) 对于无故缺勤的学生, 辅导员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2、抓好宿舍阵地建设。

(1) 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学生宿舍,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 (2) 以“和谐宿舍”评比和“宿舍文化节”活动为契机, 加强学生宿舍安全、卫生管理, 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宿舍阵地, 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抓好考场阵地建设。

以学校加大教考分离力度为契机, 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考试的理念;另一方面严肃考风考纪, 把好期末“考试关”, 给广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五) 依托四种资源

1、加强任课教师的责任心教育。

任课教师应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维护课堂秩序, 加强课堂管理, 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热诚关心, 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按相关规定确定学生的考试资格。

2、深化辅导员进课堂制度。

(1) 实行“辅导员联系卡”制度。辅导员开学后一周内与任课老师见面并将“联系卡”交给任课老师, 加强辅导员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2) 实行辅导员定期到课堂上进行出勤率抽查制度; (3) 实行辅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制度, 辅导员至少每周深入课堂听课一次, 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情况。

3、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征求家长意见, 邀请家长做学风建设的参谋和后盾, 家校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健康成才。

4、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各项评奖评优及系“十佳百优”优秀典型评选活动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于表彰评奖活动,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引导, 让更多同学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 以点带面, 使评先树优工作切实成为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六) 围绕学风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1、开展“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课堂”活动。

开展以学生干部培训、创业就业辅导和身心健康教育为内容的活动。引导大学生知信、明礼、达贤, 树立诚实守信、文明健康的良好形象;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 提升自信心和增强毕业后的社会竞争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和参加各类创业活动, 树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 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心态,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开展“博士教授论坛”活动。

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博士为同学们作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报告, 使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更新的科技知识和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以及人生哲理, 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3、结合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及学科竞赛, 如校区 (学院) 创新基金立项、泰安市大学生科技立项、“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 通过这些载体, 带动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习和科研兴趣。

三、小结

抓好学风试点班级建设, 即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前提, 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保障,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建设两支队伍, 抓好三个阵地, 依托四种资源, 严格规范化管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其全面发展, 逐步使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 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彦, 董俊杰.学生干部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09.175.

[2]刘慧.抓好四大环节, 促进学风建设[J].经济师, 2005.3.

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操作 篇5

一、基本问题

(一)信用信息定义。快递行业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基本情况、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和履行服务承诺等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

(二)信用管理的原则。快递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三)管理职责与权限。快递行业信用管理以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快递企业)、从业人员为对象,建立唯一信用档案,分别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管理。

快递企业的加盟企业、分支机构由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实施信用管理。

(四)企业信用管理责任。快递企业对其从业人员实施的失信行为,应当承担信用管理责任。

品牌快递企业总部对其加盟企业、分支机构的失信行为,应当承担信用管理责任。

二、信用档案

(一)信用档案的建立。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用以记载和保存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信用档案应当使用统一的信用代码。信用代码具有唯一性。快递企业以国家有关登记管理部门发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信用代码,从业人员以居民身份证号为信用代码。

方式方法:通过快递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化信用档案,用以记录、存储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

(二)信用信息具体内容

1.快递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工商登记注册编号、住所(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工商核准的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等;

(2)许可管理信息。包括快递企业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备案、年度报告、变更以及许可的地域范围、业务范围等情况;

(3)快递服务质量信息。通过满意度调查、消费者申诉、时限测试、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监督、舆情监测等反映的快递服务质量状况;

(4)寄递安全信息。包括快递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执行收寄验视制度、安全培训、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行政处罚等情况;

(5)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快递企业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维护快递市场秩序,弘扬行业核心价值观等情况;

(6)获得表彰奖励等其他反映快递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2.快递从业人员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联系方式、职业资格、从业经历、一寸免冠照片等信息;

(2)服务质量。包括寄递合规和服务态度等遵守法律规定和快递服务国家标准的情况;

(3)寄递安全。包括执行收寄验视等安全制度,保障快件、货款和消费者信息安全等情况;

(4)职业道德。在从事快递业务活动过程中,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况;

(5)获得表彰奖励等其他反映快递从业人员信用状况的信息。

三、信用信息的采集

(一)权限划分。省级和省级以下邮政管理部门负责采集辖区快递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

跨省(区、市)经营快递业务企业总部、经营国际快递业务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由所在地省级邮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负责采集。

(二)采集方式

1.快递企业信用信息通过下列方式采集:

(1)快递企业的基本信息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信息系统采集,与系统对接有异常的,核实后补正录入。

(2)许可管理信息。快递企业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备案、年度报告、变更的信息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信息系统采集,按照许可的地域范围、业务范围经营的情况可以结合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采集,系统对接异常的,经核实后补正录入。

(3)服务质量信息。邮政管理部门通过消费者申诉、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监督、舆情监测等手段获取的服务质量信用信息,直接从相关信息系统采集或者由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其他影响快递企业服务质量的信用信息,企业应当在每月的1日主动申报。

(4)寄递安全信息。邮政管理部门通过消费者申诉、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监督、舆情监测等手段获取的寄递安全信用信息,直接从相关信息系统采集或者由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其他寄递安全信息,企业应当在每月的1日主动申报。

(5)社会责任信息。快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应当主动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邮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对邮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媒体曝光和他人举报获取的快递企业信用信息,由邮政管理部门核实后录入。

2.快递从业人员信用信息通过下列方式采集:

(1)基本信息。由所在快递企业按邮政管理部门要求主动申报,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每月1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变更。

(2)服务质量和寄递安全信息。邮政管理部门通过消费者申诉、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监督、舆情监测等手段获取的服务质量和寄递安全信用信息,直接从相关信息系统采集或者由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其他涉及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寄递安全的信用信息,企业应当在每月1日主动申报。

(3)职业道德信息。应当由其所在快递企业按邮政管理部门要求主动申报,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邮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对邮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媒体曝光和他人举报获取的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由邮政管理部门核实后录入。

3.邮政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获得的快递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通过共享机制采集。

其他相关信用信息,按照信息来源、产生方式由邮政管理部门确定适当的方式采集。

4.信用信息的变更。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或者撤销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变更或者撤销决定生效之日起10日内自行完成信用记录的变更。

其他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被变更或者撤销的,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变更。

5.信用信息异议。快递企业和从业人员认为信用信息记录不准确,可以向所在地省级以下邮政管理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邮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核。异议属实的,应当自核实之日起10日内完成变更。

信用信息记录经当场复核有误且可当场完成变更的,应予当场变更。

四、信用评定与利用

(一)机构与职责。自治区级及以下邮政管理部门组织成立本辖区的快递行业信用评定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快递信用评定和利用工作。

快递行业信用评定委员会由邮政管理部门、快递协会、快递企业和相关专家代表等组成。

快递行业信用评定委员会负责编制年度快递信用评定方案,确定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分值。快递信用评定方案发布前,应当征求快递企业等相关主体的意见。

(二)信用评定分制和等级划分。快递行业信用评定采用百分制。各级快递行业信用评定委员会根据年度快递信用评定方案对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考核打分,根据得分将快递企业和从业人员划分为一、二、三、四、五星级和失信企业(个人),得出评定结果。

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等级分为一、二、三、四、五星级。评定得分90分以上为五星级;评定得分80分以上90分以下为四星级;评定得分60分以上80分以下为三星级;评定得分50分以上60分以下为二星级;评定得分为40分以上50分以下为一星级。40分以下的为失信企业(个人)。以上不含本数,以下含本数。

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起评分为80分,以减分为主、加分为辅。

(三)失信确定

1.失信企业确定。除了评定得分40分以下以外,快递企业出现下列情况的,本评定周期信用评定得分为零分,直接列为失信企业:

(1)因管理不善,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单次致使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因企业自身原因单次造成快件丢失、损毁5000件以上的;

(2)伪造、涂改、冒用、租借、倒卖和非法转让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

(3)消费者有效申诉率连续4个月排名前三的;

(4)因服务质量或者安全等问题被国家级媒体曝光3次以上,省、市(地)范围内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被省级、地市级媒体曝光3次以上的;

(5)因快递业务经营活动中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被处罚的;(6)其他经省级以上快递行业信用评定委员会确定为严重失信行为的。

2.失信从业人员确定。除了评定得分40分以下以外,从业人

员出现下列情况的,本评定周期信用评定得分为零分,直接列为失信个人:

(1)因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被判处刑事处罚的;

(2)盗窃用户快件、侵吞代收货款、侵占公司财物涉案金额累计达一万元以上的;

(3)贩卖、非法提供或者泄露用户个人信息或者使用寄递服务信息累计100条以上的;

(4)被用户有效申诉10次以上并被确认有责的;

(5)因快递业务经营活动中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被处理的;(6)违法收寄禁寄物品3次以上,或者因违法收寄禁寄物品造成重大损失1次以上的;

(7)伪造资格证书或者证明,虚构个人学历等信息的;(8)其他经省级以上快递行业信用评定委员会确定为严重失信行为的。

五、其他方面

(一)对失信行为较为严重企业,邮政管理部门可以约谈告诫其法定代表人,提高其守法诚信意识。

试点建设 篇6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郑文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魏中林,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处长邵子铀、调研员吴艳玲,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调研员吴念香、副处长王魏锋以及东莞市政府有关领导,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高等院校主要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广东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处长邵子铀在大会上传达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工作会议及2015年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精神。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魏中林在会议上作工作部署。魏中林表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要求,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服务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整体目标,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魏中林指出,首先,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形成良好的开局态势。我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呈现新面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有新思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层面上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全省各地、各职业院校根据本地区、本校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措施,注重规划先行,加强制度设计,制定实施意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二是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体系构建有新举措。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核心任务。全省各地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三是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推动有新进展:稳步扩大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有新亮点。

其次,把握新形势,凝聚新共识,开创性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创建工作。具体来说,推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各项工作,在思想认识及规划设计上,要更加注重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鼓励基层先行先试;二是更加注重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含金量”;三是更加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活力,培育现代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四是更加注重坚持依法治教,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五是更加注重校企融合育人,争创就业创业新优势。就业是民生之首。

最后,立足当前,注重落地,扎实推进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区域规划及配套措施的完善工作;二是以点带面,尊重和支持地方秉承首创精神,积极开展试点创建示范项目;三是分类指导,促进两类地区提升发展和高端发展;四是积极作为,推动全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五是协同推进,认真做好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实施保障工作。

魏中林强调,在全国上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当前职业教育处在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开创性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各项工作,努力把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提升到新的水平,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我国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篇7

我国多地正试点开展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探索保障水安全的新途径。从日前在贵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水安全会议上了解到, 当前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 水安全新老问题交织, 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形势严峻。

确定的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46个, 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也已通过专家评审, 这些城市将着重探索保障水安全的途径。如列入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山东省临沂市, 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 针对沂河洪水的威胁, 近几年不断加修加固河堤, 使沂河堤防坝高路宽, 不仅成了重要的防洪堤坝, 还是城市的交通干线, 沿线还建起了多处公园和景点, 曾经水灾频仍的沂河两岸, 如今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在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 许多城市注重地下排水管网建设, 使污水能够正常快速地排出去。如北京市吸取2012年城市内涝教训, 投入资金进行内涝治理, 加大地下管网建设力度, 保障排水畅通。专家认为, 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统筹协调水利与生态建设, 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使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有利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 建立与水资源相匹配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建设发展构架。

试点建设 篇8

云南“宽带乡村”试点项目于2014年12月13日在玉溪市小白井正式启动, 截至2016年初已实现昆明、玉溪、西双版纳3个州市1727个行政村4G网络和固定宽带100%覆盖。云南省保山腾冲县马站乡共有住户274户, 2015年开始投入“宽带乡村”建设, 目前移动宽带用户118户, 农户对低资费、高带宽的宽带互联网电视高度肯定。2016年, 云南“宽带乡村”项目将重点在怒江、临沧两个沿边贫困州市开展, 预计2016年6月底完成怒江、临沧所有行政村4G网络100%覆盖。

“宽带乡村”的建设, 将使信息高速公路覆盖至云南广大农村区域, 为试点地区政府、企业和老百姓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信息惠农、安民、兴农、护农、富农, 通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填平城乡“信息化鸿沟”。

试点建设 篇9

从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试点以来, 省农牧厅、省扶贫办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 分别对省财政资金和扶贫资金补助的试点单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工作督导, 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也根据职责分工, 对试点单位进行了督导。这些督导活动, 在试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推进试点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 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下面, 我就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 做好当前和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一些意见。

一、全面掌握进展情况,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2007年, 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 各级认真组织实施, 各部门协调配合, 围绕搞好试点建设, 扎实稳步地有序推进, 总体上呈现出“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进展顺利, 效果良好”的局面。

㈠工作部署及时有力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新农村建设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第三次会议, 随后又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 对全力搞好试点, 完善抓点带面的工作思路, 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帮扶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党的十七大闭幕后, 领导小组在酒泉市和永靖县分别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分片现场会, 在省委党校举办了由市、州分管领导和试点县、区主要领导参加的新农村建设研讨班,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 着力引导各地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㈡试点工作扎实开展

一年来, 各试点单位按照《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的要求以及各自的试点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认真组织实施, 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初步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做法、经验。特别是各试点单位普遍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 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上下功夫, 产业培育成效显著。同时, 水利、道路、沼气、广播电视、电力、通讯等基础建设得到改善,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得到加强, 村容村貌、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有了明显进步。试点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对周边乡村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群众要求建设新农村的迫切性越来越强烈。据统计, 截至2007年底, 各级投入试点建设资金共69595.9万元。在100个试点村, 整治水利渠系34.3万米, 人均梯田面积 (有梯田的试点村) 由2005年底的0.02公顷增加到0.04公顷;发展日光温室5174座, 养殖小区养殖量占总养殖量的11%;全部新建或整修了村小学和卫生室;新增水泥路、柏油路440.4公里, 砂石路281.41公里;自来水入户率71.5%, 农户通电率达到99.2%, 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0.1%;沼气用户率达到20.3%;培训了80%以上的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0元, 比上年净增340多元, 比全省人均水平高出1011元。各地在全力搞好省定试点的同时, 还结合实际部署了各自的试点工作, 目前, 各级确定的试点工作进展良好。

㈢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

各地紧密结合实际, 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100个省定试点村按照省上的统一要求, 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等专项规划, 省上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100个试点村的《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了审定。各项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完善, 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做到了发展有思路, 建设有依据, 长期有目标, 近期有重点, 体现了分类指导, 区别对待。

㈣社会帮扶正式启动

贯彻中央“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方针, 领导小组对社会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意见》, 向全社会发出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活动的《倡议书》, 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座谈会, 全面启动了国有企业捐资帮扶、民营企业“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结对帮扶、省直部门和事业单位对口帮扶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自主帮扶为主要形式的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目前, 首批捐助单位酒钢公司、金川公司、省移动公司、省电力公司、省烟草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已捐资、捐物1300多万元;96个非公有企业与77个试点村、122个非公有企业与93个非试点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启动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省直有关单位结合各自实际, 制定了指导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对推动试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各项社会帮扶工作的开展,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局面初步形成。

㈤宏观指导不断强化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省直有关部门逐步加大对试点工作的督导力度, 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将各督导的50个村具体到厅级领导和部门负责, 靠实了督导责任。根据试点建设和试点总结验收的需要, 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新农村建设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根据社会帮扶工作的需要, 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资金 (物资) 管理办法》。试点工作总结验收的各项工作正在准备中。

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各级各部门、试点单位干部群众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是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督导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要看到在试点工作中还反映出一些认识和工作方面的问题:

第一, 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认识还需深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志对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认识还不到位, 既有“冒进”做法, 也有畏难情绪。如有的地方脱离实际搞高标准建设, 还有的市县除了开展省上确定的试点外, 至今未确定市县级试点。

第二, 长效机制不健全, 巩固推广试点成果的后劲不足。主要是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巩固试点成果和推进面上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

第三, 有些地方和部门创新突破不够, 在解决农村持续发展方面方法不多, 措施不力。如投资信贷、土地流转、培训资源合理利用、村企联动、产品营销等方面创新力度不够。

第四, 有些地方工作方法简单, 效果不理想。突出反映在住房建设上, 热衷于搞一个模式, 给群众造成政府行为或行政命令过多的印象, 工作做了不少, 效果欠佳。

第五, 工作机构不强, 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能力不够。主要是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置不一, 或没有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 统筹协调能力弱。

二、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着力抓好总结验收

2008年3月19日,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 力争使甘肃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现在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抓住了我省“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 是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殷切期望, 也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殷切期望。当前和下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实现这个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 全力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 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围绕巩固试点成果, 进一步开展试点, 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扎实稳步地推进。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㈠着力抓好试点

各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工作意见》要求, 对照《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查缺补漏, 做好完善和补充工作, 切实完成试点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 按照中央“5句话、20字”的总要求, 通过增加投入、经验推广和服务支持等手段, 加强薄弱环节, 努力巩固试点成果, 扩大试点成效。要组织力量深入试点单位, 总结试点经验, 做好经验推广, 实现经验共享。要着力抓好首批省定试点的总结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已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 并通过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考核验收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今年8月, 县市区对所属试点单位自查;9月, 市州对所属试点单位核查;10月到11月, 省上组织考核验收。省、市、县各级在考核验收时, 要组织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相关部门及有关民主党派人士参加, 并直接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 市州的同志要交叉参与考核验收。考核验收要严格按照《考核验收办法》规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 试点单位的考核验收结果作为衡量和评价市州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依据, 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4个市州和试点村作出优秀、良好、一般的评价。考核验收工作结束后, 省上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 交流经验, 奖励先进, 鞭策后进。

㈡强化工作责任

要加强调查研究, 强化工作指导, 分析和纠正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引导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稳步健康开展。要加强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 给手段, 强力量, 确保职能不弱化、工作不交叉。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渠道不乱、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 努力形成省市领导、部门配合、县乡主抓、实施在村、群众参与的建设格局。要采取领导包点、部门帮扶、督促指导、资金整合、项目扶持等多种形式, 落实工作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 深入开展试点, 带动面上工作。要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要继续抓好社会帮扶工作, 省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社会帮扶活动。同时, 省上将召开村企联动、共同发展现场会, 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万企联村”结对帮扶工作。

㈢深入宣传引导

围绕向上级汇报工作、向社会营造氛围、向基层推广经验, 开展舆论宣传。要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深入宣传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措施, 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入开展典型经验宣传。通过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 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开展试点典型和经验的宣传报道以及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宣传报道。重点加强各地经验的横向推广和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横向交流。这里我想强调一下, 在抓好试点各项工作的同时, 要把各地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认真提炼, 系统总结, 以便在试点范围内和全省面上交流推广。试点的目的在于探索路子, 总结经验, 试点单位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也探索出了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否推广, 就需要大家总结出来, 提炼出来。这项工作领导小组已经作了部署, 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 将在省内的主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试点经验的总结也是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 希望大家重视这件事。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联络。通过对外宣传和联络, 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帮助和支持, 争取兄弟省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 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㈣推动工作创新

要充分利用两年来试点的成果, 紧紧抓住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机遇, 抓住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的良好势头, 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 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突出重点。按照中央“5句话、20字”的总要求, 坚持把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 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二是创新发展。在首批试点探索创新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建设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创新力度, 突破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性障碍, 努力寻求巩固试点成果、实现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要立足试点搞创新,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搞创新, 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创新。特别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要给优惠、给政策, 使企业得到实惠, 实现村企共赢。要在培训工作上创新。引导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 要在各市州选择1至2个县开展培训资源整合试点。三是稳见成效。按照近期有重点、长远有目标、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注重运用试点经验推动工作。要从各地实际出发, 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提高督导水平, 形成督导合力

督导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也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负责督导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督导工作, 把调查研究和指导服务结合起来, 把群众的呼声和期望反映上来, 把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传达下去, 指导试点开展, 抓好工作落实。

㈠要围绕工作重点开展督导

要提高督导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把督促指导的着力点切实放在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上, 把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意见落实到工作中, 体现在行动中。通过督导, 肯定成绩, 找出不足, 督促试点单位按照《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深入总结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引导各级各部门,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把市县的《建设规划》与省上的《规划纲要》相衔接, 把试点单位特别是试点村《实施方案》与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引导各地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 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㈡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督导

要通过督导, 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深化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特殊性的认识, 防止和克服短期内建成新农村等不切实际的“冒进”做法和“等、靠、要、熬”等思想以及畏难情绪;指导各地立足实际,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防止和纠正脱离实际搞高标准建设, 加重群众负担的做法;督促各地在抓好省上确定的试点外, 合理确定市县级试点, 注重以点带面;推动试点单位巩固试点成果, 总结试点经验, 完善长效机制, 等等。还要通过督导, 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问题和苗头性倾向, 认真研究, 着力解决和克服。

㈢要形成督导合力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与负责督导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 交流工作信息, 通报督导情况, 完善协调机制。要深入总结督导工作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在部门之间横向交流。要为部门督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创造条件, 提供服务, 充分发挥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形成新农村建设督导工作的合力和长效机制。

试点建设 篇10

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 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结核病等人兽共患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复发生和流行, 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健全动物标识及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全世界78%的国家制定了畜禽标识相关法规, 69%的国家有可追溯管理的法律规定。

1.2 我国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2) 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 发展健康养殖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3) 贯彻《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具体要求。 (4) 畜牧兽医工作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重大变革。 (5) 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 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的重要措施。

2 我国建设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进展

我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基本模式是以畜禽二维码标识为基础, 利用移动智能识读设备, 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中央数据库存储数据, 记录动物从出生到屠宰的饲养、防疫、检疫等管理和监督工作信息, 实现从牲畜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数据网上记录, 达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快速、准确溯源和控制。

2005年11月, 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四省市进行防疫标识溯源试点, 推进标识溯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四省市采取有效措施, 率先在全国应用追溯体系实施动物防检疫全程管理。2007年开始,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内推进实施, 并已取得卓著的成效。在完成人员培训、设备、耳标订购等前期工作后, 内蒙古自治区于2008年春季动物防疫开始, 全面开展动物标识佩戴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各镇苏木全面进行二维码动物标识佩戴, 各试点乡镇开展了防疫信息录入, 并上传中央数据库。并且在此后的集中动物防疫中, 自治区继续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 试点地区已实现牲畜耳标全面佩戴, 防疫信息全部录入并上传, 追溯体系运行正常, 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执法等各环节上传信息正常, 数据中心运转正常, 已实现防疫信息网络化管理。全国可追溯体系已完成初期建设, 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

3 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

3.1 组织领导到位, 政策制度到位

各级领导重视, 层层抓落实, 财政落实专项资金, 购置识读器、耳标等物资。业务部门详细部署, 成立追溯体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制定实施方案, 并组织各项措施的落实。部门领导经常采取听汇报、下乡的形式检查试点建设进展, 定期上报信息, 实行耳标佩戴及信息录入进度周报制度。将耳标佩戴率作为防疫员考核指标, 评定工资的依据之一。

3.2 标识识读器发放到位, 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到位

做好耳标申购、领用、佩戴工作, 将识读器全部注册到试点镇, 开展信息录入。举办培训班对基层兽医开展培训, 使其掌握识读器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

3.3 探索有效方法开展信息录入工作

我们对试点镇采取了“先期调查养殖情况、集中注册识读器、统一录入防疫信息、按户进行防疫注射”的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解决了识读器数量不足的问题。这种方式去年在全区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3.4 要逐步增加试点, 全面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

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适当增设试点。

上一篇:大学健康教育下一篇:突破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