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2024-04-09

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精选7篇)

篇1: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醒狮镇2011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201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州、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醒狮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大坝村位于醒狮镇西侧,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贵阳市永乐乡蔬菜批发市场8公里,距贵阳市中心22公里,全村共辖9个村民组,总户数287户,总人口1075人;土地总面积990亩,其中:土480亩、田510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500元,有党员28名。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核心领导作用、镇属各部门的服务作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定期到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狠抓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在“五好基层党组织”村级创建活动中,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坚持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为民办事的能力。一是调整充实村党支部班子,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认真搞好民主推荐和任前公示,从全村党员、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中层层选拔村干部,把群众信赖的能人选拔到村党支部班子中来,通过“两推一选”,一批年富力强的致富能手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4岁,是全镇村党支部中最年轻、最具活力的支部。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二是搞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和科技致富能手纳入视野,重点抓好年青党员的发展工作,2011年通过考察培养发展了3名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全村35岁以下党员共有11名,妇女党员4人,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优化。加大“三个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全村共培养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8人,为充实村级班子新鲜血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利用村寨广播,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转变产业结构,全面组织实施

1、大坝村充分发挥紧邻贵阳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引导村民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并从资金、技术、物资和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服务和指导。村支部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点、请蔬菜技术人 员现场指导等形式为群众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010年以来,在大坝村开展蔬菜适用技术培训7期,受训群众78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72人次,并多次邀请全国著名蔬菜专家、省农科院相关技术人员到村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了蔬菜的种植水平和技术。

2、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成立蔬菜协会,建立“支部+协会”发展模式。2003年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大坝村30余户农户自发组建了大坝村蔬菜种植协会,并由村级班子成员任协会领导,8年来协会会员发展到120余户,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寻找销路等服务,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的能力。

3、为帮助农户增加蔬菜资金投入,解决在蔬菜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村党支部引入激励机制,引导农户逐步提升信誉观念,加强群众的诚信意识和信誉观念教育,积极争取信用资金的扶持,自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36万元,全村信用农户已发展到196户,占全村农户数的68%,并率先启用了借贷手续方便、快捷、灵活的信用卡,为确保农户能在短期内偿还贷款,村党支部利用毗邻贵阳市永乐乡蔬菜批发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引导农户种植西红柿、茄子、棒豆、黄瓜、辣椒等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每年种植蔬菜三至四季,农户从下种到收获不超过四个月,有效地减轻了农户的贷款利息压力,确保农户能尽早偿还贷款,农户的及时还款率达到90%以上,形成借贷便捷、还款及时的良性循环,及时地解决了农户在生产投入中资金不足的困难,有力地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4、成立了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全方位 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9%以上。

(五)狠抓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 切实抓好村组道路硬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坝村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实施文明新村、村组通组道路硬化、村内人行步道硬化、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村容寨貌建设。特别是2010年以来,为彻底改善大坝村交通严重滞后的局面,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促进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坝村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契机,以实现村组道路硬化为抓手,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硬化修建了长1200米、宽3米的中心通组公路和长800米、宽1.5米的村内人行步道硬化。通组公路的贯通,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全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新布局。公路沿线,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带正在形成,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穿梭山间……全村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生产发展、乡风文明,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

三、取得的经验

1、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支撑作用、镇属各站所的服务作用和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2、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3、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 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4、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2、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蔬菜专业协会工作带动能力不强。

3、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下步工作

1、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2、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3、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试点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大坝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镇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醒狮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8日

篇2: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及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市主管领导的按排,从7月9日--13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利用五天时间,对全市24个试点村(含省级、AA市级)镇及主要公路沿线60个村126个屯的村容镇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综合检查。通过检查看,工作进展好的乡镇是夹皮沟镇、二道甸子镇、红石砬子镇、金沙乡、常山镇。较好的乡镇是八道河子镇、桦树乡、苏密沟乡。进展慢的乡镇是公吉乡、桦郊乡、横道河子乡、永吉街道。

1、基础设施建设:XX年年试点村计划建设项目11项。计划投入4000.3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142.8万元,市投入477万元,乡镇投入1412.97万元,村投入121万元,农民自筹846.6万元。计划修水泥路130.45公里,建设围墙19600延长米,建设沼气池693个,建设村办公室12个,建设文化室9个,建设文化广场8个,建设桥涵19个,安装路灯181盏,建设清黄贮窖11个,新通有线电视1060户,新通电话1157户。

截止7月13日,24个试点共投入资金857.5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3万元,市投入160万元,乡镇投入455.37万元,村投入72.2万元,农民自筹77万元。已完成建设围墙1630延长米,修水泥路7.6公里,沼气池41个,桥涵14个,村部建设4个,文化广场建设1个,文化室4个,新通有线电视513户,新通电话545户,建设青黄贮窖2个。

2、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主要以彻底整治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为主要内容,重点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的“四清四改”为整治内容。各乡镇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了规模较大的整治活动,共投入资金39.7元。出人工9072个,出各种机动车2262台次,清垃圾9609立方米,清污泥7085立方米,清路障14277延长米,清柴垛1110处,屯绿化20200株,村绿化15300株,道路绿化71520株,完成改水1378户,改厕70户,改灶216个,改路1010延长米。

3、规划编制情况:任务是12个乡镇50个村。到目前,全市12个乡镇街道分别委托XX市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AA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已完成20个村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方案,75个屯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和现状图、地形图测绘。

4、合村并屯情况:根据我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今年任务是合并12个村屯。有12个乡镇制定了方案,永吉街道编制了合村并屯规划,其它乡镇合村并屯规划正在编制中。现已合并了8个村12个屯,夹皮沟镇东兴村和金沟村、横道河子乡平和村和横道村、桦树乡牡丹村和桦树村,八道河子镇红旗合并到蜂蜜顶子。二道甸子镇将永庆村上永庆和下永庆三个屯合并为永庆屯;永吉街道将莲花村三个屯合并为一个马家屯,八道河子镇兴隆村门头砬子屯、双阳树村青沟屯合并双阳树屯,其它乡镇合村并屯工作正在进行中。

5、优势产业情况:截止目前,24个试点村镇分别在甜粘玉米、林蛙、优质稻、辣椒、中药材、食用瓜等六大优势产业上完成16个,其中:甜粘玉米种植185公顷、林蛙1.2万公顷、优质稻560公顷、辣椒200公顷、中药材323公顷、食用瓜74公顷。带动农户3924户。

二、各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夹皮沟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老金厂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54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0万元、市投入10万元、镇财政投入390万元、村投入1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完成投资121万元。其中:镇投入111万元,村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8万元。基础建设已投入资金116万元,村容镇貌环境综合整治投资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1、计划修水泥路4.75公里,已修1.6公里;

2、计划修建围墙2840延长米,已建660延长米;

3、计划建桥涵1个,已完成1个;

4、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已完成1个。

5、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

6、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

7、计划建设文化室一个;

8、计划建设清黄贮窖1个,;

9、计划安装路灯32盏,以上建设项目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本市试点苇沙河村,XX年年发展食用瓜14公顷,预计年产值23万元,带动农户41户;灰苏子种植44公顷,预计年产值50万元,带动农户249户。省级试点老金厂村发展中药材35公顷,带动农户115户,发展蔬菜6公顷,带动农户17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目前正在测绘编制中,8月末完成。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5万元,投入人工406个,出各种机动车124台次,清垃圾352立方米。清污泥560立方米,清路障57延长米,清柴垛63处。屯绿化1000株,村绿化4400株,道路绿化500株。计划改水320户,已完成50户;计划改路900延长米,已完成700延长米。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计划合1个村,已完成东兴村、金沟村的合村工作,组建了新金沟村。并屯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将苇沙河村梨树沟屯并入本村向阳屯。

2、二道甸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二道甸子新风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市投入10万元、镇财政投入220万元、村投入30万元、农民自筹10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市投入40万元,镇投入50万元,村投入2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47.2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2.8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1、计划修建围墙3000延长米,已建围墙370延长米。

2、计划建桥涵2个,现已完成桥墩基础。

3、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现已完成1个。

4、计划安装有线电视50户,已完成50户。

5、计划新通电话40户,已完成40户。

6、计划安装路灯32盏;

7、计划修水泥路54公里,;

8、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9、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以上项目没有建设。

试点荒沟庙村计划建设沼气池20个;计划新通电话110户;计划安装路灯20盏,以上项目没有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村荒沟庙村发展山参培植250000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17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目前已完成清水村规划编制,荒沟庙村规划编制没有进行。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8万元,投入人工1129个,出各种机动车51台次,清垃圾5500立方米。清污泥5050立方米,清路障5900米,清柴垛283处。屯绿化8000株。计划改水1200户,已完成800户;计划改厕1750户,已完成40户;计划改灶1300户,已完成166户;计划改路31000延长米,已完成3140延长米。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规划在编制中,计划合并三个屯。即:地窨子村前地窨子、后地窨子、梨树沟屯。

3、红石砬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红石砬子镇,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110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10万元、镇财政投入740万元、村投入3万元、农民自筹15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291.5万元。其中:镇投入281.5万元,农民自筹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83万元,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投入8.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1、计划修连村水泥路21公里,已完成6公里水泥路基础。

2、计划建设沼气池42个,已完成2个。

3、计划建桥涵9个,已完成6个。

4、计划建设村办公室6个,已完成村4个。

5、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完成1个。

6、计划建设文化室6个,完成4个。

7、计划建设清黄贮窖5个,已完成2个。

8、计划安装路灯36盏,现没有动工。

试点色洛河村、鸡冠砬子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发展甜玉米100公顷,带动农户200户,预计产值200万元,发展食用瓜200公顷,预计年产值420万元,带动农户445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试点镇规划正在编制中。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8.5万元,投入人工1200个,出各种机动车262台次,清垃圾42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2200延长米,清柴垛56处。屯绿化1200株,村绿化600株,道路绿化5000株。计划改水450户,已完成210户;计划改厕130户,完成30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工作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鸡冠砬子村合并到高兴村。

4、金沙乡:

AA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金沙乡密胜村、本市试点全民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48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12万元、农民自筹276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9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0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90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胜村:

1、计划建设自来水114户,已完成深水井1处,入户管道正在施工中。

2、计划建设桥涵4个,已完成4个。

3、计划建设占地面积XX平方米垃圾场;

4、计划修水泥边沟2700延长米;

5、计划修水泥路8公里;

6、计划修建围墙380延长米;

7、计划修巷路470延长米,以上建设项目没有施工。

全民村:计划修水泥路8公里,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密胜村产业项目付家鹿厂,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已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4户。优势产业优质稻300公顷。带动农户650户。

全民村优势产业是甜玉米,现已种植60公顷,带动农户14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密胜村和全民村试点村规划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5万元,投入人工1500人,出各种机动车500台次,清垃圾90立方米。清污泥95立方米,清路障1200米,清柴垛95处。道路绿化5万株。计划改水114户,已完成114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合并一个村,福兴村合并到金星村。计划合并8个屯,即东风屯合并到东山屯,果园屯合并到半拉林子屯,南家荒屯合并到胜利屯,民隆三社合并到民隆二社。目前合村并屯工作在进行中。

5、常山镇:

AA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常山镇清水村、本市试点同兴村,今年新农村建设计投入资金205万元。其中:市级投入183万元,镇财政投入10万元,村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1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31万元。其中:市投入115万元。镇投入10万元,农民自筹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5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6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兴村:

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

2、计划修建围墙2600延长米;

3、计划建设沼气池60个;

4、计划建桥涵2个,已完成桥涵1座,其它项目没有建设。

清水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清水村,建设育肥牛基地,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现已投资38万元,带动农户23户。

试点村同兴村产业项目建设梅花鹿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已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14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2个屯的规划编制工作。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6万元,投入人工990个,出各种机动车240台次,清垃圾395立方米。清污泥50立方米,清路障51米,清柴垛34处。屯绿化500株,村绿化500株,道路绿化300株。计划改水380户,已完成150户;计划改灶136个,已完成50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合并6个村,现已完成1个村,即:镇直属村合并到清水村。

6、八道河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八道河子镇李家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29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27万元、市投入37万元、村投入6万元、农民自筹127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0.9万元,其中:农民自筹0.9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0.9万元。

(1)基础设施完成建设情况:李家村:计划修水泥路4.1公里;目前没有动工。

试点新开河村:

1、计划修水泥路3.2公里;

2、计划建沼气池30个;

3、计划新通有线电视40户;

4、计划新通电话37户,以上项目均没有开工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李家村村,发展苗木60公顷,预计年产值480万元,带动农户410户。试点新开河村发展人参、五味子150公顷,预计年产值300万元,带动农户15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李家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试点新开河村规划编制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0.9万元,投入人工107个,出各种机动车39台次,清垃圾352立方米。清污泥560立方米,清路障57米,请柴垛63处。村绿化13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有方案,没有规划。合并村一个,即红旗村与蜜蜂顶子村合并。合并屯三个,兴隆村合并兴隆村门头砬子屯,双阳树村青沟屯合并双阳树一社,复兴村双山屯合并复兴村复兴屯。

7、桦树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平和村、太平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投资63万元。其中:市投入58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8万元。其中:市投入5万元,农民自筹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平和村:

1、计划建设深水井一个,已完成1个,投资5万元;

2、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

太平村:

1、计划修建围墙1280延长米;

2、计划建设沼气池37个;

3、计划建桥涵1个;

4、计划安装路灯11盏,上述建设项目均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平和村、太平村共发展辣椒面积200公顷,带动农户200户,预计年实现产值48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平和村规划编制,太平村规划编制尚未完成。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3万元,投入人工1500个,出各种机动车210台次,清垃圾60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120米,请柴垛24处。屯绿化XX株,村绿化1500株,道路绿化XX株。计划改水460户,已完成54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没有规划。合并牡丹村和桦树村,8、苏密沟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锋村、晓光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7万元、市投入16万元、乡财政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15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万元,乡投入1万元,农民自筹1万元。沼气池建设投入3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晓光村:计划建设沼气池60个,已完成10个。计划修水泥路0.2公里,计划村办公室1个、计划文化广场1处、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先锋村计划修水泥路9公里、目前建设项目均没有开工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先锋村优势产业是林蛙养殖,现已发展4000公顷,带动农户79户,预计年产值180万元。晓光村发展优质稻110公顷,带动农户18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1000个,出各种机动车50台次,清垃圾50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500米。屯绿化3000株,村绿化XX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合并关门砬子和兴林村。

9、公吉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永胜村、联合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122万元。其中:市投入83万元、农民自筹39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永胜村:

1、计划建设围墙XX延长米;

2、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

3、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

4、计划通有线电视530户;

5、计划通电话530户;

6、计划修水泥路4公里,没有施工;

7、计划建清黄贮窖4个,没有施工。

联合村:1计划建围墙XX延长米;

2、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

3、计划通有线电视440户;

4、计划通电话440户;

5、计划建清黄贮窖5个、没有施工;

6、计划建设沼气池100个,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永胜村优势产业优质稻150公顷,带动农户120户,预计年产值30万元。

联合村发展食用瓜50公顷,带动农户75户,预计实现产值20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永胜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联合村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万元,投入人工500个,出各种机动车150台次,清垃圾500立方米。清污泥240立方米,清路障12延长米。屯绿化3000株,村绿化XX株。

(5)合村并屯情况

有方案,没有编制规划。计划合并屯34个,目前已合并22个,尚差12个屯待合并。

10、桦郊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柳树村、太平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34.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80万元、市投入80万元、乡财政投入50万元、村投入20万元、农民自筹4.6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2万元。其中:农民自筹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太平村:

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

2、计划建围墙2300延长米,没有施工;

3、计划安装路灯30盏,没有安装;

4、计划建设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柳树村:计划建设沼气池70个,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柳树村:发展食用菌45万袋,带动农户28户,预计产值45万元。

太平村发展食用瓜11公顷,带动农户204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260个,出各种机动车380台次,清垃圾400立方米。清污泥300立方米,清路障3120米。清柴垛412处,屯绿化1200株,村绿化2300株,道路绿化152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三合村合并到平安村。

11、横道河子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文华村、荒山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80万元。农民自筹80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1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1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荒山村:

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

2、计划建围墙3200延长米,没有施工。

3、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没有施工。

4、计划建设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5、计划安装路灯20盏,没有安装。

文华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荒山村优势产业是山葡萄,现已发展5公顷,带动农户5户,预计年产值1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万元,投入人工300个,出各种机动车150台次,清垃圾200立方米,清路障500米,清柴垛48处。屯绿化300株,村绿化XX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计划合并村横道河子村和和平村,合并后为横道河子村。

12、永吉街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永吉街道集厂子村、莲花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57.7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06.8万元、街道财政投入0.97万元、村投入5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51.17万元,其中:街道投入0.97万元,村投入50.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49.17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莲花村完成电路改造。计划修水泥路6.2公里,没有施工。

集厂子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集厂子村优势产业蔬菜,现已发展43公顷,带动农户400户,预计年产值645万元。

莲花村蔬菜发展32.5公顷,带动农户280户,预计实现产值487.5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两个试点村规划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180个,出各种机动车106台次,清垃圾300立方米,清路障560米,清柴垛32处。道路绿化122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规划。莲花移民新村,计划130户村民迁入。

三、存在问题和下半年工作建议:

一是部分乡镇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识较差,存在等、靠、要的心里,工作不主动,进展较慢。二是包扶工作队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包扶工作队、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没有落实具体帮扶项目和具体帮扶措施,工作基本流于形式。三是试点村和合村并屯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缓慢。四是缺少资金投入。

针对前段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半年工作,一是抓好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资金落实和下拨工作。二是抓好沿线村屯环境整治。按《XX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和主要公路沿线村屯村容镇貌整治月工作方案》地要求,进一步加大乡镇对综合整治的工作力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三是抓好规划编制和合村并屯工作。各乡镇要按照年初下达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合村并屯试点工作,除已完成并村任务的夹皮沟、横道河子、桦树三乡镇外,制定方案,并付诸实施。

篇3: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那么,黑龙江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资金投入状况如何?开辟了哪些资金来源渠道?这些筹资渠道是否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资金投入机制是否建立和完善?针对这些问题,以绥化市省级试点村为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

1 调查内容

在绥化市10个县(市)、区18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查。这些行政村均是在第一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抽样产生。调查时间为2009年6月18日~7月10完成。调查方法分3种:一是查阅样本村2006~2008年新农村建设帐目,详细统计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和数量;二是就地随机对村组干部和农民进行无记名问卷和访谈;三是实地观察建设项目。此次调查共涉及18个行政村,完成256份农民(由于部分被问卷调查者对部分问题没有提供答案,因此,表8的有效频数小于总体样本数)、51份村组干部、194份新农村建设帮建部门负责人的有效问卷。同时分别获取了大量县乡村干部、农民以及帮建部门负责人的访谈资料,这些对研究探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对18个样本村2006~2008年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进行了归类和列表分析(见表1)可知,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大体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帮建部门投资、村集体投资、农民投资、涉农企业投资等方面,其中省县2级政府财政投资占总投资的59.8%。

2.1 政府财政投资

由表2可知,在政府财政投资中省级占92.2%,县级财政投资比例占7.8%。其中在省政府财政投资中新农村建设以奖代投资金占19%,其余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从政府财政投资稳定性上看(见表3),省政府财政投资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县级政府财政投资年际间波动较大。从县级投资项目上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低保等按要求配套投入的资金普遍得到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2.2 社会帮建

由表4可知,抽样调查的18个试点村都落实了帮建单位,共落实帮建资金1 208万元,占样本村总投入的11.3%。不难看出,省级帮建单位投入资金明显高于市县级。对194个县级帮建单位进行了帮建积极性的问卷调查,71.7%的帮建单位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与,28.3%的帮建单位表示不愿意或很不愿意参与。在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市、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帮建试点村热情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90%以上单位表示由于缺项目、少资金,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

2.3 村集体投入

由表1可知,村集体投入占总投入的24.7%,主要由积累资金、资产资源变现、举债三部分组成(见表6)。对22名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有20名回答村集体没有能力持续投入,占90.9%,只有2名回答有能力持续投入。在访谈中了解到,村集体资产资源变现主要是机动地、林地、鱼塘、村办企业等发包或拍卖收入。而且,为了集中投入资金建设新农村,多数村延长了资产资源发包年限,有的甚至延长到10 a、20 a。可见,这批试点村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村集体资金投入是有限度的。

2.4 农民投入和农民参与积极性

通过问卷显示(见表7、表8),72.3%的农民承认都参加或参加了大部分村里组织的新农村建设项目,99%的农民认为参与和投资新农村建设对生产生活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97%的农民表示对目前的筹工筹资水平能够承受,表明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对村干部和农民访谈明显感到,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普遍存在从不愿意或观望到积极参与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命令、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在农民心目中留下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除,而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切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真正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关于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问题,通过对212名农民和51名村干部问卷显示,64%的农民和53的%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投资应以政府为主农民为辅;16.7%的农民和25.5%的村干部认为应以政府为主,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18.9%农民和21.6%村干部认为应全靠政府投入。在访谈中,许多村干部和农民提出,农民应把资金重点投放到发展生产方面,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应采取“抛玉引砖”的做法,就是国家重点投入,引导农民适量投入。问卷和访谈结果,反映了农民虽然认识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家庭财力有限,希望政府能多投入的心理状态明显。

2.5 村企共建

在调查中发现2个村具有典型的村企共建特征。兰西县荣岗村主动吸引哈尔滨东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起了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基地。农民将866.67 hm2土地流转给企业,剩余劳动力到企业打工,企业年创利润1 500多万元,农民每年从基地增收300多万元。东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还投资80万元支持荣岗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村仅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肇东市东发渔业有限公司是根植同发村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累计投入资金660多万元,与同发村共同建设村屯道路桥涵、文体活动场所、农机合作社等,加快了这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

2.6 金融信贷支持

在18个样本村中,只有1个村使用了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绥化市农村信用联社2006~2008年累计投放农业贷款13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总体感觉,农信社支持农村生产发展贷款比较多,用于支持农民生活消费、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贷款业务,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2.7 整合资源增加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18个样本村得到了55项“以奖代投”资金以外的项目或资金支持。但是,在访谈中了解到,基层干部群众认为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还不够大,还有许多项目和资金应向试点村投放,而没有投放,仍然存在项目分散,整合力度不够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省政府以奖代投资金主导作用突出。从实践来看,省政府以奖代投资金虽然只占总投入的11%,但它起到了集聚项目和资金的作用,以小资金撬动了大投入,可谓是“四两拨千斤”。社会帮建作用明显。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号召下,省、市、县三级帮建单位出钱、出物、给项目,为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试点村深入挖掘投资潜力,尽其所能增加投入。大多数农民群众踊跃筹资筹劳,按“一事一议”政策要求主动交纳新农村建设资金。

村企共建,互惠双赢。村企共建,把企业的优势与共建村庄的潜力结合起来,把企业利益追求与共建村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工业和农业、企业和农村、工人和农民之间搭建起了一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桥梁,为实现调动各类经济组织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3.2 建议

3.2.1 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落后地区在其发展的起飞阶段更需要巨额的启动资本,而且由于历史欠帐太多,目前乡村的债务较重,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数量必须有一个跨越式的增长。新农村建设3年来,省政府“以奖代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了财政的杠杆作用。但是,面对新农村建设繁重的任务,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量仍显不足,基层干部群众非常希望省政府逐年稳定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同时也期盼市、县级政府能够象省政府那样,把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逐年增长。

3.2.2 注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首先要合理统一安排投资项目。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要发挥财政部门的牵头、协调和管理职能,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从审批投资项目源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真正使投资项目统筹安排和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试点和重点上。其次要搭建好县级这个平台做好整合工作。县级一方面要申报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各项涉农资金最终都要落到县里,把这个平台建好才能起到整合效果。县级在向上级申报投资项目时,应围绕建设的重点,将多个部门项目整合打包上报。第三是各级都要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涉农资金整合。通过以上措施,打破原有的涉农资金分散于不同部门,解决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产生规模效应。

3.2.3 拓展筹资渠道,增辟稳定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

建设新农村,仅靠增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新格局。发展农村信贷:通过税收优惠和减免、提供财政贴息和补助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把资金向农村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吸引社会投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贴息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支持一些涉农企业、集体、个人、外商把资金投向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储运及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尤其是应重点支持鼓励村企共建做法的推广;重视帮建力量:保持帮建工作势头不减、持续升温的关键是进一步出台鼓励措施,让在新农村帮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政治上得到鼓励、精神上得到激励、经济上得到奖励;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作用:目前,多数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民收入还不高,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要把主要资金投放到发展生产方面。政府应更多的采取“以奖代投”的做法,鼓励村集体和农民投入。村级可以通过承包、拍卖、股份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加“一事一议”活动,按政策筹资筹劳。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有关政策界限,严格控制标准和规模,防止为办公益事业再度出现加重农民负担现象。

3.2.4 加强管理,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按试点村屯建设的速度、质量、标准确定“以奖代投”资金额度,建立新农村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考评和奖优罚劣等管理制度,鼓励高标准快发展。在资金的使用上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采取抽查、专项检查等各种方式,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简化省、县、乡、村逐级拨款程序,新农村建设“以奖代投”资金由县财政拨到新农村办专户,新农村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检查验收和把关核销专项资金,解决管事与管钱分离问题,杜绝责任不清、损失浪费和腐败现象发生。

致谢: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绥化市新农村办高金保、杨树栎和绥化市种子管理处卢秀芳同志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蒋威.关于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及机制研究[J].宿州学院报,2008,23(1):15-17.

篇4: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吉安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8年8月29日)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新一好”的总体要求,以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并得到了中央、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五通一气” 工程被称为“吉安模式”。

一、主要成效

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2006年在面上进行试点,每年抓好1000个左右试点自然村(其中2006年921个、2007年1330个、2008年870个),惠及农户143473户,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各地把农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大力推进“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工程。截止2008年7月试点村已改路硬化通村及村内主干道2565.14公里、村内其它道路3817.18公里,135291户农户用上了“安全、方便、干净”的自来水,121497户农户的厕所改为三格式(三瓮式)水冲厕,95%以上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含微波接收),100%农户通了电话或手机,2859户农户安装了太阳能,37356户农户新建了沼气池。

2、村庄容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观。全市试点村共拆除空心房15413户、废旧猪牛栏、厕所23709处,拆除乱搭乱建棚舍10万处,修建垃圾池5370个,清理污沟9800条,修建排水沟257925条,清理、浆砌水塘3709口;栽种绿化树木15万株,新建休闲活动场所3267处。

3、农业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地始终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把本地的特色产业向试点村延伸,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产业村,如“无公害蔬菜村”、“水果村”、“葡萄村”、“金桔村”、“茶叶村”、“花卉村”、“肉牛村”、“肉鸡村”、“生猪村”、“乌鸡村”、“特种水产村”。2007--2008年全市233个试点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实施基地,重点发展肉牛、蔬菜、花卉、水果等高效农业,基本形成了“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品种、户有特色项目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不少试点还村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发展农家特色旅游,广泛参与工艺纪念品、餐饮等生产经营。“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都高于本县(市、区)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五 个百分点以上。

4、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试点村普遍建起了文化图书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休闲场所等,其中争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万村书库”150个,建设农家书屋80个。开展了经常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信用文明户”、“卫生文明户”、“农民致富能手”等,树立了科学、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农民移风易俗,传统落后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明显转变。同时,试点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各项管理等长效机制,农村乡风和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搞好宣传发动,落实惠民政策,派出干部挂点帮助指导新农村建设,深得民心。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共建新农村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试点村群众交口称赞“苏区干部回来了”。

二、基本做法

1、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整体推进。一是点上抓好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的建设。每个县(市、区)挑选1-3个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要求起点高、力度大、进展快、建设效果好。2007年全市25个综合示范点的建设打造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批“精品”样板。二是线上抓好交通干线沿线村庄整治。利用交通干线牵动面大、示范性强的优 势,把105国道、赣粤高速、泰井高速交通干线的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重中之重来抓。各县(市、区)在组织申报、选派帮扶工作组、规划指导等各环节予以重点倾斜,在保持原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硬化了进村主干道和村内巷道,拆除了破烂房屋、残墙断壁,100%的农户进行了改水,98%的农户进行了改厕、改栏,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尤其是泰井高速沿线50个试点村的建设,打造了吉安新农村建设“窗口”的新形象。三是面上抓好省批试点村建设。严格按照省新村办提出的“九步法”要求选点定点,重点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 工程,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氛围。各地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上门入户宣讲、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注重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市、县(市、区)新村办每年都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聘请专家授课、进行经验交流、现场讲解,对包村工作组、乡村干部、理事长及规划人员、技术指导员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业务培训。近年来市县(市、区)先后共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人数15200人次,提高了乡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的操作水平。

3、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建管并举。各地在编制规划时,按照“前瞻性、和谐性、包容性”的原则,注重保留红色古迹、绿 色生态环境、千年古建筑文化;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做到规划“三图一书”以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社区服务、房屋设计三配套。全市主要设计类型有田园风光型、庭园经济型、文明卫生型、休闲农庄型、生态小康型、城郊服务型等。每年的试点村做到6月底前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同时,绝大多数试点村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还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工程,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划监管,避免了乱拆乱建,保证了村庄整治规范有序。各县(市、区)还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村庄整治操作规程,做到“五先五后”。即:先规划、后实施;先村内、后村外;先三清、后三改;先改厕、再改水、后改路;先地下、后墙上,从而提高了村庄整治效果。

4、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全市采取政府扶一点、项目资金捆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捐一点、受益群众集一点、投工投劳省一点的办法,解决试点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2006-2007年全市共筹集建设试点资金 108884.66 万元。其中,直接统筹财政资金38901.71万元,占总筹资额的35.7 %(省级支持资金1836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58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9867.85万元,乡镇财政支持资金2336.15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6745.71万元);衔接涉农项目资金14955.38万元,占总筹资额的13.7%(改水、改厕等省级涉农项目13816.38万元,土地出让收入衔接1139万元);市、县(市、区)单位挂点帮扶(项 目)资金5221.75万元,占总筹资额的4.8%;农民自筹资金39425.26万元,占总筹资额的36.2 %(直接自筹资金21986.36万元,投劳折资17438.9万元);社会捐赠资金(包括民营企业、外出务工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7665.08万元,占总筹资额的7 %,另外,其他资金2715.48万元,占总筹资额的2.5%。2008年省财政每个点配套8万元,共配套6960万元;市财政每个点配套1.55万元,共配套资金1191.95万元;县(市、区)财政每个点配套4.45万元,共配套5050.3万元。

5、注重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村“两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的作用,搞不搞,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全市试点村农民共投资26135.18万元,投劳3404483工日。二是强化干部服务。每年市、县(市、区)组织1000多个单位帮扶工作组下派到试点村指导、帮扶、参与新农村建设,基本做到了每个试点村有一个帮扶工作组。绝大多数帮扶工作组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为试点村争项目、传技术、挤资金,在指导、帮扶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6--2007年市、县(市、区)单位帮扶工作组为驻点村投入帮扶资金(项目)达5221.75万元,并初步构建了一套长效管理制度。三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知名人士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据统计,社会力量捐资7865.08万元,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责任。

6、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一是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市、县(市、区)都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党委和政府一把手为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强化了领导责任,并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二是建立了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市、县(市、区)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新农村建设挂点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督促指导,及时帮助和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政策鼓励。市、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都按省要求足额配齐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近3年市、县(市、区)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8583.05万元,建立了新农村建设专户,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另外,各级政府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上级政策创造性出台了一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三是建立了一套新农村建设运行、督导和奖惩激励机制。市、县(市、区)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内容,制订考核办法,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实行平时督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每次集中督查进行通报。市、县(市、区)新村办都编发了“新农村建设简报”,及时反映各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动态,交流各地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新举措、新办法。

三、下步安排

1、在发展生产上,抓好“三个培育”,扶持一村一品。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无公害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药材、特色经作、乡村旅游等产业,搞好产业规划,发展符合本村的特色经济,达到一村一品的效果。二是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肉牛、蔬菜、鮰鱼、金桔、茶叶、乌鸡、葡萄等优势产业,加速专业合作社的扩张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广泛开展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力争60%的试点村有一批新型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80%的农户有一个稳步增收的主导产业,人均增收达400元以上。

2、在项目建设上,突出“三改一清”,整治村庄环境。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包括清垃圾、清污泥、清障碍,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环境等,重点是抓“三改一清”,即改路、改水、改厕、清垃圾,确保100%的试点村全面硬化进村主干道及村内巷道,95%以上的农户喝上干净安全水,95%以上的农户用上方便卫生水冲厕,彻底清理村内垃圾并无害化处理。

3、在资金筹措上,发挥“三个作用”,加大建设投入。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争取衔接项目资金。各地要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衔接统筹项目资金,农村饮水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农业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小农水项目、一村一品等项目主管部门要主动支持试点村建设,项目资金多向试点村倾斜。二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多组织农民投资投劳。要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争取广大农户更多地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力争每户投资1000元、投工20日以上。三是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多捐资建设新农村。各地要主动与本村在外人士联系,争取在外的企业老板、社会名人、机关干部、务工人员等,捐款捐物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

4、在社区建设上,开展“三项活动”,树立文明新风。一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二是开展基层党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三项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党建红旗”单位、“红旗个人”争创活动,进一步推进“三培两带”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理事会评比活动。要组建好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规范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职责,充分发挥好理事会作用。每年定期开展创评活动,营造理事会“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等各项长效管理机制。

篇5: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篇6:赤眉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一、赤眉镇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镇的指导思想是:“点片结合、沿路开发;村村试点、全面开花”。一是抓亮点,建成片。以夹道、陈湾、鱼贯口三个市定示范村为着力点,与杨店、朱陈、邵家岭和东北川四村联动,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上档升级、打造精品。杨店、鱼贯口在平原村原有示范组的基础上,向山区丘陵基础条件差的组扩展;夹道、朱陈新开工的自然组注重园林式风光建设,力争两年内建成全省新农村示范村。二是抓重点,连成线。以公路沿线的庙沟、四坪、黄岗、赤眉、马营等村,按照规划要求,修边渠,安路灯,建花坛,修花带,沿路住户门前硬化美化,向北与陈湾、邵家岭、杨店连成一条线,打造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带。三是抓难点,带全面。一些地处偏僻、基础条件差的村,在抓好“村村通”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基础上,都选择了一个支柱产业明晰、群众基础好的自然组作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组,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建成样板工程,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截止2009年年底,全镇共完成54个村民小组的硬化、美化、绿化任务,共硬化入组入户道路49.5公里,修建下水道10.8公里,安装路灯325盏;修花池花带6500平方米;建设体育文化广场8个,修建演出舞台两座;涂白房屋3150余间,安装太阳能1535户;修建沼气池1825个;有线电视和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社区服务体系配套齐全,试点示范村连成一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和样板群。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全镇新打配套机井85眼,闸坝挖塘3座,加固小型水库2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按照县委农村工作的要求,结合赤眉镇的实际,坚持“四个重任”,落实“四个带动”,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目标,用活“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抓点带面,沿线开发,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重点培育,着力打造全镇新农村建设新形象。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一是村村有项目,有任务;二是持续巩固、完善、提高原各村试点、示范组上档升级,提升品位,打造精品;三是县确定的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突破、新特色、新品位。目前任务已经确立,分配到村,各村整治村容村貌,规划已经落实到位。特别是今年的县试点村,镇建议有条件的村可以考虑村庄整体搬迁,布局要大气,建成花园式住宅小区和特色建筑群。要求各村要重视规划设计,在房屋建设、文化长廊、休闲广场、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统筹协调、规划到位,避免先建后拆、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出现。

二、资金来源

镇建议各村。一是充分发动群众。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我们要发挥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在决策议事、投资投劳中的主体作用,号召群众主动筹资筹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首先,争取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对家乡的支持,镇村组干部要与在外人员加强联系,登门拜访、慰问谈心,激发他们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是争取市县包村帮扶单位的支持,引进资金。再者,就是利用多种关系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有了上级单位的支持及项目的支撑,就能助推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村组集体经济扶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学习夹道、邵家岭等村,利用“双日”活动营造“党员林”,把林木收入用来以奖代补;陈湾村多方筹资支持新农村建设,两年完成了7个村民小组的硬件建设及配套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夹道村人均拥有杨树60棵,村组都有集体林,形成了独特的“杨树经济”。每年通过有计划地间伐杨树、预售小树和拍卖树穴20年使用权等办法,为新农村建设筹措专项资金,等于建起了“绿色银行”,成为不竭的财源。夹道村的做法得到了市县领导好评,并在全市推广学习。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整体来看政府和村级比较着急,可是组级和群众一点也不着急。

2、虽然赤眉已经形成“政府引导服务适当补贴,群众主体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可实际上,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愿望是非常高的,但是就是不愿意出钱,说到筹钱就不干,总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政府投入。

3、虽然县领导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也说过,要在全县制定高档次的规划,但是至今并没有实施,而是走一步说一步。

4、启动资金太少,村级负担太大。

四、几点建议

1、新农村建设24方针,生产发展是关键,建议引导群众搞好产业发展,实现一村一业或一村一品,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3、搞好新农村规划

篇7:醒狮镇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汇报

门前是宽敞的水泥路, 屋后是浓绿的茶园, 屋旁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红瓦、白墙、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 这就是村民郑光辉的家。记者见到郑光辉时, 他正在给猪圈里的猪喂食, 没有刺鼻的味道, 也没有粪便, 猪圈里十分干净。“这就是修了沼气池的好处。”郑光辉指着旁边的沼气池自豪地说, “沼气池建好后, 猪圈厕所的粪便就全进了这里, 不仅院子干净了, 而且几乎看不到蚊虫了。”“沼渣液 (沼肥) 更是最好的有机肥料, 上地后不仅使土壤疏松、庄稼长得好, 而且庄稼也没病虫。”

郑光辉边说边把记者领到了厨房, “现在有了沼气灶再也不用砍柴了, 也不用买煤了, 一会儿工夫就能做好一顿饭, 做饭又省事又卫生!厨房墙上我都贴上白色的瓷砖, 多漂亮啊!你看看。我们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给我们免费建沼气池, 并改厨、改圈、改厕, 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正如村民郑光辉说的。这一却都得益于农村新能源沼气民生工程的推广应用, 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清洁、卫生、健康、富裕的生活之路。

小小沼气池带给郑光辉家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给他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乐观。他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本账:“像我们家一年沼气灶的使用, 一来省了4罐子液化气的钱, 二来也省出几百元蜂窝煤的钱, 而且也不要上山砍柴, 节省的劳动力用来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我和我老伴两人年龄偏大, 没出去打工的, 在家经营一亩多茶园, 用经过人畜粪便发酵的沼渣作肥料直接上地, 不仅省了化肥的钱, 而且实现了无公害种植, 既高产又高效。周边的村庄的人都想学我家的做法了, 仅仅这项收入一年就有一万多元。”

“现在农村里有很多茶农都用沼肥上茶园的, 以后还希望还要多建些沼气池, 形成规模!那时种植茶叶、蔬菜等农作物的效益会更好, 其农作物就是市场的抢手货。”听着余宏权畅谈未来沼渣种菜养茶的经济前景, 不少农民朋友对未来沼气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充满了自信和渴望。

一口沼气池到底能为农民带来多大的效益?根据2013年12月份调查20户农户得知, 从节能效益看, 建造一个8 m3的沼气池, 一年可产沼气350 m3左右, 可满足3至5口之家一年85%的生活燃料需求, 每年可以节约薪柴1.5 t或节约燃煤1 t。从经济效益看, 一个8 m3的沼气池每年可为10亩左右的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等支出300多元的, 施用沼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加, 品质也能提升。从减排效益看, 使用沼气的农户平均能省出1.5 t薪柴, 相当于绿化了3.5亩山林, 保护了森林植被的同时还可减少2.7 t二氧化碳排放。

上一篇:最新保姆合同范本下一篇:教研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