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4-05-20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精选十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1

一、深钻教材, 有效备课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需要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和编排意图, 在这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内容, 只有吃透教材, 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计划,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优选”, 课堂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否得当。例如在对《背影》这一文进行备课时, 我准备了歌曲《父亲母亲》, 用作导入用, 同时准备了朱自清的简介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方面, 有利于对文章的深入学习。之后, 又用多媒体制作了文中所提及的四幅背影图, 方便教学中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给学生最大的心灵震撼。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 才能轻松驾驭语文课堂, 做到教学有特色、有亮点, 做到松驰有度。

二、教会学生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利用自己已具备的知识能力, 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它能有效启动学生进一步的求知事物的内因,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 对于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处, 也能有所选择性的重点记忆, 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在布置预习课文《背影》一文时, 除了让学生对文中的生字 (如交卸、踌躇、琐屑、颓唐等) 进行查字典注释外, 我又让学生对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进行批注, 同时布置了几道题目, 让学生学会带着疑问进行预习, 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第二段写徐州见父, 为什么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为什么说“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课文第四段中是怎么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的等等。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 指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共建师生交流的桥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设计课堂提问时, 教师应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和连续性, 要做到难易适中, 即要面向全体, 又要针对个性。例如在《背影》一文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朱自清笔下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有几次?作者有几次相应的流泪?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这道题目并不难, 所以我选择了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来回答, 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了相应的名字, 并概括出来。之后, 我又提出疑问:这四次背影出现在文中的意义何在, 它表现了什么?这道题目需要学生在阅读完全文的基础上有所感悟, 通过这道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对全文的父子之情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最后, 我又以“课文选择背影这个表现角度, 好在哪里?”这样一个疑问, 以帮助学生领会这篇散文构思的精巧, 在叙事中结合抒情, 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精神。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 活跃课堂氛围

真诚、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叹, 如果学生喜欢哪位老师, 就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 并能做到集中注意听讲, 因为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 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完《背影》一文后, 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文中哪一个背影最有感触。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叙述着自己的观点, 有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最喜欢文中父亲去买橘子时努力往月台上爬的背影。预习时, 我读到此处, 便潸然泪下。”可他自己的父亲却对他非常的严格。我给予了积极、正面的回应, 告诉他父爱是一座山, 深沉而坚定, 其实父亲是深爱他的, 只是不善表达而已。化解了学生心中的结, 为此, 他还写了一篇作文“寻找忽略了的父爱”, 文章写的非常生动感人。所以, 教师要积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做好自己的榜样示范工作, 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影响学生, 做到平等对待和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对后进生, 更要给予他们鼓励, 多帮助、多夸奖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 真正倾注自己的爱心, 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心中所想、敢问心中所惑, 只有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相通, 才能建立自然、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总之, 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观念和方法, 并且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各种方法, 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笔者以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探索, 简单谈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想法, 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阳发.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 2011, 9:73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2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总之,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浅见。

1、课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备课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备课。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一个“小”字。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从小着手,解决几个小的问题就可以了。二是会抓一个“巧”字。要选好切入点,抓住要害,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很抓一个“精”字。内容要精练,要顾及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课堂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在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定会就有几个同学举手。这时,教师不能就此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很可能是零乱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维。于是,教师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喊一名中等生起来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叫另一名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答案就完整、具体、鲜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4、要给学生当堂练习写作的时间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那么汉字书写就会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教师总是在每堂课中尽可能把教师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包括挤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书面作业,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5、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感化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中下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进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错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活语文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篇3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关注学生身心的解放,课堂气氛要宽松而自由。在语文课堂中,充分采用角色扮演,将表演艺术引入语文教学活动,在表演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充当了配角,师生配合密切,这样在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置身于表演当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起来减轻了心理压力,潜能得到发挥,学生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掌握了知识。

我曾有幸去杜郎口参观学习,那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气氛到今天还深深的感染着我。语文能编成短剧,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自由发言,无拘无束,让每个参观者为之动容。“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种教学理念时时渗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内驱力。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后的老师,这些都说明了培养兴趣对学生至关重要。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让老师“一言堂”和唱“独角戏”,课堂上总是让老师向学生一直不停地灌输,而使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上完一节课后,他们感到非常疲劳,对学习的兴趣几乎是没有了。我们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施展空间,从而做到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意识。

三、善用鼓励和赏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生是人,是需要鼓励和赏识的。课堂上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无限的动力。学生在教师的鼓励赏识中会更积极,发言会更大胆踊跃,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如在一次仿写句子专题训练课上,何凯同学仿写了一句,征求我的意见,我一看便说:“不错,很符合仿写要求。”他高兴地写到了黑板上,回到座位上又写了两句,也都符合题意,与上下文连贯。我又及时表扬了他。那节课他仿写了好几句。同学们都称赞他:“灵感太多了,一发不可收拾。”在我校教学楼上有一句话:“我参与,我快乐,我努力,我成功。”如果每位教师都做到了鼓励和赏识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每天收获的将都是惊喜。

四、加强小组合作化,提高实效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生对学习以及对学校和同学的态度。我新接的初一(1)班,把学生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编成六人小组,教学过程中凡属个人钻研仍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都让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则在全班开展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小组议论中优生能起到小老师作用,对差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采取兵教兵兵带兵,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避免优生唱独角戏,个别差生“搭车”现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是平等的竞争伙伴。除了课堂讨论以小组议论形式进行外,基础知识竞赛,智力游戏抢答活动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使小组成为互帮互学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4

一.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在教学中师生应互为主体。旨在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

1、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环节的创新

(1) 选准切入点。 (2) 理清知识点。 (3) 激发兴奋点。 (4) 培植发散点。

请看一位教师在教《电脑住宅》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理解“住宅”这个词的含义吗? (学生纷纷回答)

师:你家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自来展示自己的家)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生: (1) 电脑住宅是什么样的?住宅内有哪些家具? (2) 电脑住宅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方便呢?……

师: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现在, 老师带大家到一栋位于日本东京的由电脑控制、指挥的电脑住宅参观。 (同时板书课题)

教师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 然后告诉学生:“课题中蕴含着这么多问题, 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朗读课文, 找到相应的句子作上记号, 完成小黑板上的表格填空吧。”孩子们兴奋地投入了学习。

学生地位从被动走向主动, 教学模式从“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2、学生的主动参与应抓住四个关键

(1) 立足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读书而不“唯书”, 尊师而不“唯师”。 (2) 发挥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不在是消极地“等、靠、听、记”, 而应当是主动地去追求进步和发展。 (3) 富于批判性。要求学生善于在求同中存异, 在吸收中批判, 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展现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参与创新、学会创新。

二.在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即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互动的方法:1、教师导———学生练。教师在关键处点拨, 为学生的学习扫除障碍。2、学生想———教师导。采用“教师引在前, 讲在后;学生想在前, 听在后”的方法, 引导学生去读去想, 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3、学生议———教师导。让学生讨论,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打开思路, 同时, 教师参加议论, 及时了解情况,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对课文中的重点、疑难处作重点讲解。4、学生说———学生做。学生天性好动, 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 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5、让学生自己去做。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三.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1、平等对话。教师应学会“屈尊”、“倾听”。平等对待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互相尊重。 (1) 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 (2) 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 (3) 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3、彼此评判。相互评判不是诋毁, 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等, 也是为了使自己获得他人的知识, 与他人达成一致理解, 形成共识, 从而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4、共享知识。要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 捕捉学生的信息, 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学会宽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 倾听他人的谈话, 做到知识共享, 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5、讲究实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要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二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 使师生之间交往围绕实际内容展开, 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应具备四心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内心的深处。”

1、奉献之心:“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3、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4、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5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6

一、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前提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他一方面要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另一方面要组织材料,处理好材料、教学手段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语文教师的高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思想素质要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为提高课堂效率做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要高。对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扎实,宏观上对语文学科要了解。对于语文教师,还要求普通话标准,字迹工整,教学语言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此外,还应有广博的知识,广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知識,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数理化生等样样涉猎,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多角度、多方面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双方的协同活动中,学生不是学习的奴隶、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认真性、刻苦性、灵活性;应该成为在上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在课后认真复习,在方法上灵活机动地学的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做人、学知识、学方法、学技巧,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佳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的总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教学方法得当,才能使教学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才能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领会教材的主旨。优秀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技能与技巧,逐步促进创造精神的养成。另外,只有优秀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走弯路,让教师从正确的方向前进,师生共同收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难题,可以通过工具书来解除,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当学生有感悟或疑问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阅读与理解,来对课文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这样就能够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向学生指出学习本课的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领,扮演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路者与搭桥者的角色。第二阶段:师生共同研究教材。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难,按照教学计划,用各种方法自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钻研。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欣赏、评点,提要归纳、分析图解、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专题问答等活动掌握应有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点拨启发上,只是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教师才进行讲述并作出结论。第三阶段:学生学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温故而知新,在巩固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把它初步转化为技能。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的项目。一方面,在形式上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既有单项练习,又有综合练习;既有听说练习,又有读写练习;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有启发性。练习题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巩固性的、创造性的,但不论何种练习,都要尽量使它不是旧知识的再现,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四、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每个环节的效率

恰当利用导语进入新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抓住学生心理,诱发学生兴趣,唤起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导语设计常见形式有:旧知识导入式、问题式、故事式等。

板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完整性、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借助板书能突出和概括教学重点内容,揭示教学思路,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借助板书,便于抓住教学要点,理清层次,便于抄笔记和复习记忆,对学生养成美观整洁的书写习惯也起着示范作用。常见的板书设计有:提纲式、线索式、图表式、表格式、综合式、对照式等。

课堂提问应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推动其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包括有:理解性提问、分析下提问、综合性提问等。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7

一、加强自身修养, 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扎实基础

给人一滴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本身不具备极高的业务素养, 就无法给学生传授广博的知识。课堂讲解是否深入浅出, 作文点评是否妙“语”生花, 日常交流是否博闻广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你的认可程度。学生认可你了,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也就不在话下;反之, 课堂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 教师在教学之余, 要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如教学设计、课堂语言技巧、导入技巧、提问技巧、掌控课堂节奏的技巧等。同时, 不能为了成绩忽视教科研, 要不断探索研究, 用探究结果来指导、提高自己的日常教学, 从而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此外, 教师的道德观念、仪容仪表等, 也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微妙影响。

二、优化传统手段, 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有力保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 学生素质的提高, 传统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有必要从观念、方法等方面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革新。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就会出现老师讲老师的, 学生自管自,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的奇怪现象, 也就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而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 学生就会愿意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诉老师, 老师也就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思想。这样, 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 课堂效率就能提高。

2. 备课时尝试“裸备”。

有效备课,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来讲显得至关重要。但是,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 习惯于照搬教参, 习惯于上网搜索现成的教案和课件, 缺少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 上课只是起到了传声筒和复印机的作用。长此以往,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也会不断退化, 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空谈。“裸备”是指在备课时, 抛开除了工具书之外的一切教辅用书, 独立钻研文本, 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 思考一下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 “裸备”之后可以参考教辅用书、网络资源, 看一看自己的备课有无重大偏差、有无疏漏、有无可以借鉴之处。这样, 课堂教学时才能目的明确, 重难点突出, 效率也就有了保证。

3.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江泽民同志1995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就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1) 提倡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优质的提问, 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特感悟与体验。因此, 在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时, 要做到控制提问的数量, 以有利于学生充分融入, 否则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进行思考, 提问也就毫无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优化提问质量, 避免出现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过于琐碎而缺少整合的问题。既然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 那么, 提问就不能是单向的, 而应是双向的、互动的。因此, 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有效提问的意识和方法。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得到积极反馈, 就能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效率也就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2) 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 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变, 缺少鲜活的生活体验, 对于教材中所描绘的种种情境, 他们往往感到十分陌生, 也就难以体会理解文中的美好情感。建构主义认为, 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必须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多媒体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好方式之一,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如在教学《三峡》一文时, 展示三峡图片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当然, 多媒体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比如, 在理解“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意时, 很难借助图片、声音来表现, 而只能是“意会”。因此, 在利用多媒体手段时, 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能用多媒体手段 (课件) 代替板书。毕竟, 教师的授课过程, 是一个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 会导致缺少交流, 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 最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平台, 有机整合多媒体手段, 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3) 以人为本, 改革评价方法。很多家长在和老师交流时, 都会说自己的孩子喜欢听表扬的话, 老师一表扬, 做什么事都很起劲。的确, 表扬是一种奇妙的催化剂, 它能给孩子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 在课堂教学时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但是要注意, 不能每堂课都用“对的”“很好”这样简单的话语代替激励性的评价, 而是要言之有物, 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即使是不太理想的回答, 也应用委婉的语言指出, 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作为评价学生最直接方式的考试, 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的多样化, 如口头检测 (朗读、背诵、回答提问) 、随堂检测、单元检测、实践操作相结合。也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就否定一个学生, 而要“过程”与“结果”并重。正面的评价多了,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提高, 课堂效率就有了基本保障。

三、重视实践活动, 为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广阔天地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 以它特有的开放性、实践性推动着语文教学不断前进。语文实践活动包含听、说、读、写等各个要素, 以及建立在它们基础之上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最重要的是, 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 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教师要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但这并不代表实践活动就是自由学习, 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如果在开展活动时, 教师只是开个头, 然后任由学生三个一堆, 五个一群,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那么课堂效率就为零。相反,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 如果老师能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 有目的地进行统一指导, 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那么, 这就是一堂能产生良好效益的实践课。

2. 语文实践活动要突出语文特色。

语文实践活动, 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 而不是各门学科的整合学习。不能将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成知识汇总课、思想教育课、吹拉弹唱艺术课。不可否认,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的确会涉及历史、地理等自然学科和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 但它们毕竟只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主要手段。因此, 语文实践活动要有语文特色,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以说,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实践、拓展和延伸。它既需要课堂教学作为前提和基础, 又反过来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大问题。以上所述, 仅是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只要我们充分考虑语文的学科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8

一、深挖教材, 创境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深挖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导语, 设置悬念,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课文《猫》、《鹰》的教学, 可利用图片设计导语。

二、摆正心态, 以情悦人。

学生最忌最怕老师板着面孔上课, 也怕教师上课发怒, 更忌教师讲得不精不透, 又布置更多的作业, 带来过重的负担, 还怕教师严厉的批评与体罚。因此, 课堂上如果这样做了, 学生用预防心理和敌对情绪上课当然效果不好。教者应以愉悦的心情、和蔼的笑容、慈爱的心肠、温柔的语言来感化学生, 以情动人, 以情悦人, 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

三、精心设计, 传授方法。

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外化。所以, 课堂教学应是一首散文诗, 也是一部小说。数学运算应讲究其思路与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体现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 结合创设的情境,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理解课文, 最后由学生归纳学习的方法或个人的认识与感受。在理解课文过程中, 合作探究交流是关键。

(一) 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新课标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 丰富教学内容, 获得新的发展。

(1) 指导观察, 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 观察自然, 观察社会, 观察生活,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 提高观察、分析事物, 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 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作为教师, 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 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 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 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 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 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 以扩大学生的见闻, 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 写心得等。

(二) 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众所周知, 修房子要根据需要选择建筑材料, 缝衣服要根据爱好、季节选择布料, 同样的道理, 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老师给定题目后, 由学生自己去选择与组织材料。这种简陋单向写作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势必导致有的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局面, 从而造成学生厌恶作文的心理。对此,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 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 只要与题目有关, 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

(三) 自由写作, 指导订正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手段, 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 讲究文法, 注意遣词造句等, 在教学作文时, 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 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 一气呵成, 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

(四) 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在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可见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云:“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传统的作文修改方式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作精批细改, 然后发给学生自己看。其实多数学生是不爱看修改后的作文的, 最多看一看老师的评语之后就放入书包。

四、优化语言, 吸引学生。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9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则详, 次则略, 不可平均用力, 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就难以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智力, 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饮”, 即紧抓课文的重点, 提挈全篇。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 内容很丰富, 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 艺术的欣赏, 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 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 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 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 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例如, 我在教《孔已己》一课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 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 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 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 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 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 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 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 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 教师必须善于设计, 精讲巧问, 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 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 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 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 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 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 明确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 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 否则, 闭着眼睛捉麻雀, 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抓教学重点问题, 前文已经论及, 但需要一提的是, 有些课文, 如《故乡》, 它不仅有重点, 还有难点和要点, 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 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 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 含义深湛, 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 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 只有认真备课, 深钻教材, 才能准确把握, 深刻理解。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是一个统一体, 作为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 教师要将教学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来, 由教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来, 由教会转移到学会上来。这不是作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权宜之计, 而是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长远之计。

二、改进教法, 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 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师生相互配合, 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协调的氛围中。为此, 我们要整合教材, 优化课堂结构, 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方法如下:

1. 课前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内容、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 是师生共同教与学, 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通过导学这一手段,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 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 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编写导学案按如下程序进行, 充分发挥级组或科组的集体智慧, 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 每课一案, 先由主备人个备, 然后返回级组或科组群议, 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 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备, 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 做课后修订。

下面我就结合《<岳阳楼记>导学案》略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和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 也要简单明了, 具有可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对本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三维学习目标。

(2) 知识链接:在这一环节中, 我先是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然后自己加以介绍。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搜集能力, 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自学内容、合作探究内容、展示内容, 它们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要立足教材注重能力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 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分钟内完成, 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古文的三个特点, 我设计了三个学习内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翻译和课文内容理解。

(4) 检测落实:这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 我结合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了一些检测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并有一种成就感, 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课堂上灵活实施导学案。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放手让他们根据导学案上的题目自由地学。运用“导学、自学、讨论、交流、反馈、检测”的课堂教学流程, 要让学生明白:不但要知道这个大环节, 还要知道这个大环节的各项作用是什么, 六个环节是怎样的关系, 在每个环节里应该怎样做, 并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 应先独立思考, 求之不得再向老师举手示意, 待老师到跟前个别辅导, 最好不要问前后左右的同学, 以免打扰别人自学。学生会运用自学方法以后, 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自学的效果就逐步好起来。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时候, 要进行分组教学, 每组设一名组长, 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现代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 我进行教学检测。我分别采取了“比一比、练一练、议一议”的教学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能够非常愉快地达成教学目标。

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自如, 又有哪个学生会厌恶语文学习呢?何愁不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呢?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 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北方水稻下一篇:十月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