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2024-05-20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精选11篇)

篇1: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探究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作 者:陈武  作者单位:滦县杏山学区中心校,河北滦县,063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18) 分类号:G63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率   提高   注意问题  

篇2: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都成为教学模式探索的内容。

一、更新理念,强化目标

1.不断更新理念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利用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前进。其实不仅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要牢固树立意识观,不能仅仅学会,还要有探索的意识,有与其他学习整合的意识。

2.强化教和学的目标

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区别,但不能仅从结构觉得耳目一新,而不深挖其实质内涵,不仅要体现过程与方法,还要突出情感态度和素质。学生在学习时更要强调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主要的高效教学模式有几种:(1)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对涉及的问题层层设疑,有的蕴含问题悬念,有的需要逐步引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时,可让学生先进行文档输入和编辑,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解答问题,实现方法与步骤的情景式讲述。(2)类比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就可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内容与之类比,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可以将其比喻为大钱包里套小钱包,层层递进,学生很快理解。

三、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

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的范畴,有着无限的探究空间。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有了良好的科学态度,除了课程内容,教师应适当扩展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材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尝试探究。

良好的教学方法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探索在于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逐步提高。

篇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一、课中用故事吸引熏陶学生

中学生年龄阶段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高, 对任何事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通过有趣的故事穿插语文讲解中, 往往一下子就能抓住学子们的心。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习性, 结合教学内容,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名人轶事进而导入新课,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绘声绘色的故事能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可以很快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入学习氛围,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讲解中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求知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能教好。因为有兴趣, 学生就能积极去听去想, 参与意识强, 思维就极其活跃, 这正是我们需要达到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大胆创新, 挖掘学生的潜力, 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在快乐轻松中享受文化大餐。但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 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学生是万物之灵, 其差异就更大了。他们基础各异,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此设计问题时, 要照顾到好中差, 做到因材施,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们就能大面积地得到提高, 老师在培优转差方面就能做到位。当然对于差生学习存在的心理障碍当老师的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积极引导, 要肯定差生的闪光点和潜力, 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打破传统教育进行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育改革目的, 就是要塑造有知识、有能力的各类人才。在教学环节中, 学生是主体, 老师是主导。作为这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各类人等, 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满堂贯, 唱独角戏, 到头来再精彩的讲解换来的也只会是学生一知半解, 不知所云, 一无是处。这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必须要教导学生多提问多回答。教师要创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 欢迎学生积极交流、争论, 这更容易产生知识上的共鸣。在教学中, 学生能找出问题证明他在积极思考, 老师应大力倡导, 你老师越是对学生的询问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学生配合就会放的更开, 师生互动就更积极。学生参与意识则更强, 课堂有了活力, 教学效果才谈得上。

四、教学之余, 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归纳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是极分散的, 不够系统, 许多知识需要我们自己归纳总结。学生整理时往往不知所措, 归纳中往往抓了芝麻, 丢了核心的, 最终得不偿失。这就需要老师在方法上多给与指导, 如果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把所学的知识永久性地储存在头脑中, 就必须常整理笔记, 对知识进行系统分类, 再慢慢消化, 这样就能更好地弥补知识遗漏。整理知识包括课文中的文学常识, 字词句知识, 修辞语法等。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中及课文下注释, 课后练习和课外习题中挑选出来, 分类归纳, 在后面复习中如发现有新增知识点要及时往归纳本中补充, 确保不能出现知识漏洞。在与同学进行知识交流时, 所遇知识精华, 也应及时积累。学生日积月累, 凑少成多, 时间长了, 知识视野就更宽阔, 学识就更丰硕。

五、扩大课外阅读面

课外阅读面越宽的学生, 他们知识面广, 头脑灵活, 语文的阅读水平高, 写作能力强, 语文就能成为他们的优势科目。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 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鼓励学生看看新闻, 了解当代的焦点热点问题, 以利于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另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报刊杂志, 利用假期之余, 再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学著作, 如鲁迅、茅盾、老舍的作品及中国四大名著等。课外阅读要防止走过场, 只图娱乐阅读, 因此, 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能自律, 实实在在要读一些有价值、有品位的作品, 并且在此基础上多写读书笔记, 多收集名言警句, 成语佳句, 精彩语段等, 开学后要求学生每天抽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口头作文或讲述所载故事情节, 教师学生可进行指导评价, 这样更利用学生博采众取, 增加自身文学素养。

当然教无定法, 人人都有一套教学模式, 只要我们勤于交流, 取长补短, 一定能摸索出最佳的教学方法, 用科学方法再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最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服务于学生。

摘要:提高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之一。教学目的就是要创造教学收益。要通过教师精心传授之后, 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学生有无进步或收益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得有无成效, 并不看教师教得认真与否, 主要看学生学没学到什么知识学了多少知识能不能活学活用。假如学生到头来一无所获, 那么教师教得也无半点功劳, 只能是徒劳无益。

篇4:探究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效率

在初中阶段,能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要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教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化学。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创新精神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如果教师还是用“灌输式”讲课方式,只注重教师讲学生听,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不注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势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效率,制约学生的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师要注重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使学生能够自由思考的有力保障。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为他们服务的,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尊重,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而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本着以提高兴趣为主的原则,努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有效,确保实验现象能够明显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每一次利用实验教学作为教学导入时,学生总会被精彩的实验抓住心弦。例如在实验课中,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

教学准备包括: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比如,提醒学生在课前将本节知识浏览一遍,将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2.“备学生”。即在确定上课思路及内容前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原有的知识基础,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有效地贯彻实施。3.“备教材”。即备课时严格参照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拓展实用性和探究性。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新课讲述部分,首先开课要由浅入深,先把课标上强调的基础知识点交待清楚,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讲授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如何。遇到比较难的章节,先下发学案,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被动的做听众。教师应鼓励学生记笔记要有“个性”“越乱越好”,即不要求学生的笔记按照板书一字不漏地照抄,而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随时标注出难点和体会。

教学的评价应围绕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既能体现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能指导教师在“二次备课”中更加完善教学设计。

四、指导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书山有路“法”为径,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效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重视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化学中的问题,特别是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亲手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学生脑海中会形成永久记忆。第二,要注重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第三,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重要知识要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精选典型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解题的技巧,通过练习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大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第四,巩固知识是关键。训练与检测是学生对已掌握知识进行巩固、完善、创新运用的自我培养过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习题,如分组讨论题、合作探究题、独立思考题等课堂训练题。这样就能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熟练,达到创新运用,也能让学生尽快抓住学科特点,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在作业训练中,布置适量的复习题可以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也可精心设计少量的关联型习题,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高科技等,对所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质疑,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耐心地给予解答,对个别问题也可推荐相关书目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的习惯,把学习的知识范围拓展到课本之外,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训练的同时配合恰当的检测才能让学生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补救,彻底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即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本着新课程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引领、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于教学中,就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篇5: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探究

摘要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数学一直以来是学生反映较为难学的科目之一,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辛苦,并且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还不一定成正比。细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高中数学在教学难度与教学容量方面提升的因素,也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着重从改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开展论述。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效率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就会得到较大提升,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眼中的难事,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会产生消极抵制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活实际联系。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数学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增强了数学语言的抽象化程度,学生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会增加难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排列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10名同学要任意安排6位在某宿舍6张床铺上,猜一下大概有多少种方法。再将学生猜的数字与实际答案610种比对,大大出乎学生意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排列知识的探究热情。二是注重发挥激励作用。高中生处于16-20岁年龄阶段,已经具有了初步独立的思维与评价能力,自尊心显得也更加强烈,在学习中迫切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一点对于班级后进生来讲,表现得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多表扬,优秀生回答出一个高难度问题要给予肯定,后进生回答出一个基础性问题同样要表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保护学习积极性。三是营造友爱集体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就是学生所处的学习集体,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上存在的差别,而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使班集体出现边缘化趋向,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成绩论英雄”的片面观念,将关爱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友爱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更加乐学。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一般会按照课前导入、旧知复习、新知讲授、当堂板演、回顾总结、作业布置等程序,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没有能够得到较好体现。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效使用课堂45分钟。一是将教学过程前移。高中数学教师已经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于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而要将教学活动前移,从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着手,使课堂教学更加精炼、高效。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预习,这一环节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没有得到较大重视,现在需要补上这一课,要指导学生依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自己学习习惯,科学制定预习目标,将一些基础性知识在课前就消化吸收掉,将自己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寻找出来,便于开展合作探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高效性。二是教学收放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该“放”则放,该“收”要收,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在开展新授时,要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放手让学生讲,“收”住其中重难点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放”,让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再进行“收”,既牢牢抓住思维方向引导与关键环节点拨这两个部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的开展思考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增强反馈及时性。在结束新授知识点教学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通常的做法就是安排一次精干的课内小练习,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集合在1-3个数学题目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批改,教师进行巡视,发现其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或是薄弱环节,在最后的总结与巩固中进行强调,起到拾遗补缺的效用。增强数学教学机智,进一步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理解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形成数学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机智,运用启发拓展、逆向引导、思想渗透等方式,提高教学成效。一是开展启发拓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方向上的启发与拓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细致分析,启发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开展有效类比活动,将未知内容转化为部分已知的内容,便于快捷地寻找到解题思路与途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开展逆向变通。高中数学对于逻辑性要求非常严格,有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正面开展分析,理解难度较大,也很难讲解透彻,例如三角函数的周期、数列极限概念理解、椭圆、双曲线、正棱锥等定义内容,采取正面讲解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逆向入手,选取一些抓住重点的反例、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典型错误开展分析,会产生深刻的效果,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牢固,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开展思想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之外,还要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思维的高度与深度。例如在解方程内容教学中蕴含的降次和消元思想、开展换元的主要方法,三角代换教学内容中参数思想以及参数方法,立体几何里求锥体体积内容的化归思想以及分割求积方法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学思想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思维敏捷性与灵活度,提高了教学成效。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进一步兼顾学生整体发展

篇6: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传统教学只能展现狭窄的生活情景,难以促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空,为学生构筑一个广阔的生活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狭窄的生活片段转化为广阔连续的生活场景,使抽象的事物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例如,讲授《七律长征》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教学中,我还配合诗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多媒体的巧妙使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更深入地领悟了毛泽东诗词的内涵。

篇7: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我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 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万千,奇美幽静,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庐山的幽静,感悟云雾的神秘,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庐山云雾”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九天瀑布倾泻而下。学生投入地听着,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云雾中。”还有学生说:“我一定要到庐山去,亲眼看看那神奇多变的云雾!”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篇8: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一、积极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 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探知的欲望。 长期以来, 由于片面地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急功近利地追求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而使语文这门本应是最有趣味的学科反而变得最枯燥、令人生厌。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呢?笔者认为, 如果抓住初中生的心理, 在教学各环节中突出它的趣味性, 恰当地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就定会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我的具体做法是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如秋天到了, 可以带学生到自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认识他们, 了解他们的形状、颜色等, 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 写上名称或者写上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的词语或句子。 这一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语言, 还发展了思维。因为学生喜欢活动, 特别是到野外观察体验, 更让学生心情愉悦。通过这一活动,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求。 这样学生心中涌动的是努力后的快乐和自信。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既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又让学生贴近生活、感知生活, 还为写作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二、课堂教学要精练, 抓住重点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就要抓住重点, 语文课堂教学切忌面面俱到。 初中教学如果继续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 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更重要的是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效率势必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饮”, 即紧抓课文的重点, 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 内容很丰富, 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深邃的人生肩迪。 通过朗读我们知晓本文以花喻人, 以人喻事, 以事明理, 自然地引出一种质朴、达观的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对生命底蕴和意义的形象阐释, 也是一种饱经患难之后, 重新坚定起来的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 同时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紧扣文章主旨这个重点, 进行教学设计, 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语文课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美

现在许多老师都在抱怨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 认为语文好像边缘化, 抱怨之余。 老师想没想, 语文课究竟是怎么上的, 语文课堂还有没有语文的美感, 是不是说教得像政治课呢? 想一想传统私塾的教学模式造就了那么多的鸿儒大师, 也许我们该反思了。 传统教学中的优点硬生生地被我们抛弃了。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自己悟出来的, 传统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直觉思维、 体悟能力、 涵泳意会等形象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理性认识应该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正如前苏联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性的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 ”我们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就是切身感悟和体味, 忽视学生的意会, 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感性体悟, 体悟是说学习过程中凭借直觉感受体味、了悟作品内容、形象和意义。 美感有时是一种朦胧的感觉, 尤其是诗歌教学, 自古就有“诗无达诂”之说, 尤其是阅读和欣赏, 让学生多读、多想。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美的学科,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但是我们对语文标准化的肢解, 已经使他的美丧失殆尽。 希望我们回到它的基本上, 多一些感性的体悟, 少一些理论的分割, 真正体会它的无尽的美。

四、课堂要有优美评价

优美的课堂评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更能在课堂集中精力,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余映潮老师在执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课中有这样几处评价语:

“是啊, 真好! 生活也像一条河流, 它一定是弯曲的, 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 ”

“也就是说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

“诗意地回忆过去, 温馨地展望未来。”

“是啊, 挫折里面有经验有教训。 那么, 我们经历了挫折, 然后路才能更平坦一些。 谢谢同学们。 其实呢,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感受,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的感受都应该是诗意的。 痛苦的时候, 要把我们的眼泪擦干, 笑一笑, 丢掉一切的烦恼。 ”

这一系列的诗化的评价语, 实现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精神的共鸣, 培养了学生高尚的语言审美情趣。 这要求教师有相当的知识厚度和机敏的临场应变能力, 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 尽情挥洒。

篇9:引导自主探究 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氛围,鼓励探究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

二、拓展空间,回归主体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一堂数学应用课中,引出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是商场经理,商场里现在有10元的1200毫升的可乐和2元的200毫升可乐,你能推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学生异常活跃,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展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推出:班级野炊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口,该怎么买?转换角色,又一次激起兴趣。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突出过程,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过程的教学。教师要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

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为了满足班级活动需要,班委决定购一些器材:35元的足球,12元的羽毛球拍,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15元的乒乓球板,2元的象棋……请你帮助班委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且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能够得出结论。教师再充分板出几种方案,如有的同学说买足球2只、跳绳20根,就列式35×2+2×20,教师稍加点拨: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此种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规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性。

(三)设置冲突,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原因。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上黑板画两个长方形,想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为什么?再在长方形演示器上演示这两个长方形,再在学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后,提问: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再出示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想:怎么求面积?又出示已知周长和长的长方形,思考:如何求面积?还可以出示已知面积和长(宽)想:怎么求周长或宽(长)?最后出示:怎么才能用最小的篱笆墙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认知冲突不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四)强化手段,丰富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表达,去感知事物,从而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计算:276-98(或276+98),部分学生对计算过程中“276-100+2”中的“+2”不易理解,常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营业员与顾客买卖”的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营业员与顾客,即:顾客在买98元钱的东西时没有零钱,先付出100元,是必要找进2元。学生在这“交易”过程自然而然明白了“道理”,从而明白了276-98计算时为什么要276-100+2的算理。

(五)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广度

在课堂进行学生自主探究时,很容易使课堂成为一部分中上等学生的舞台,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却只是一个配角,有时充其量是个观众。他们已经被中上等学生的“阴影”覆盖,这是违背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的。所以老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

如在数学“求剩余、求相差”的应用题,可以设求:“果园里有桃树485棵,梨树325棵,苹果树276棵,__?”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探究。中上水平的学生可以填出又多、而且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解答,后进生也能填一些较简单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每人都能自主参与。

(六)遵循规律,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够,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有老师认为学生探究“很费时”,从而设计了很多问题或滔滔不绝的讲解,中间虽然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目的。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主动权,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探究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鼓励创造,自主探究

篇10: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探究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时间进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面。本文就简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间进度以及备课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构建方法。

一、详略结合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鸡皮蒜毛的东西都一股脑地传授,一节课上,大部分都是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甚至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无关要紧的故事上面。

1.详解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上,如果老师把很多时间用在讲故事上面,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让学生误以为故事内容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反而把真正的重点内容给忽略了。特别是学生开始做笔记时,会误把无关内容当成重点内容写满教科书。

2.略说部分。除了重难点内容外,其他内容皆属于略说部分,这包括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场白、引导提问等。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存在,只是占用时间应当更少,同时,略说部分还可以让语文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灵活,时间紧时省略部分略说内容,时间充足时增加略说内容,让每节课所花的时间都能刚刚好。把教学重点内容突出来,而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着重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详略结合是一门艺术,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长期去探究和实践,正确把握好重点和无关内容,一开始时,语文老师往往急于讲课,本来可以40分钟讲完的内容,反而15分钟就讲完了,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有资深的老师,能够在下课前讲完内容,反而拖延了时间,讲到下节课上课。

二、把握时间

许多时候,语文老师讲课讲到激动的地方,就花费更多时间在无关要紧方面,没留意到占用了很多时间,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

1.计算不同内容所需时间。在上课之前,语文老师需要知道,自己所讲的哪部分内容需要用多长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减少时间,哪部分内容需要增加时间。提前把教学内容规划好,有准备地上讲台。不少老师上课没做什么准备,到了教学时,不是把需要讲的内容给忘记了,就是时间分配不合理,甚至拖堂。

2.看准时间。分配不同内容在不同时间段讲授,老师需在讲完一个内容看一下时间,看看是讲得太快还是讲得太慢,如果目测时间不够,就压缩可以减少时间的内容,如果时间充足,就把接下来可以扩展的内容讲多一点。看准时间会帮助语文老师在有限时间内,把需要讲的内容讲完,避免拖堂的现象。

计算不同内容分配的时间,是为了让老师明确教学时哪部分内容可以多花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少花时间。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不可能完全确保某个内容用固定的时间,这就需要老师知道哪些内容可以扩展,哪些内容可以少讲,给教学时间多一些灵活的时间。

三、重视备课

一节好的教学,几乎离不开好的备课,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跟老师备课时的工作有关。在备课时,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明确教学目的。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前,需要知道这节课的目的,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让学生学会什么。明确目的老师才知道自己上课时讲什么内容,没有目的的备课,就好比航船没有方向的航行,往往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讲到某些关键内容。

2.减少无关内容。在备课时,老师要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不讲的,如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兴趣、开场白,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像催化剂那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但同时老师也要知道,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在教学当中省去部分内容,时间够时,老师也可以保留这些内容。同时,在备课时,这些内容可以简化的就简化,废话连篇会浪费大量时间。

备课是教学前的重要工作,古人有说:“知己知彼”,也就是强调做事情前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好的准确,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很多小学老师没有重视备课,在传授知识之后,才想起有些重点内容没有讲到,到了下节课又不想打乱教学进度补充上节课内容。

篇11: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学科论文

摘 要: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措施包括:积极创设探究情境、科学使用不同探究类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读和领会基本理念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首要任务。其中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生物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人们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其中不仅包含了生物学知识,也包含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包含了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思想。用类似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来学习生物学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总之,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已有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认真反思后也不难发现,有些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纯粹是硬凑,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表面上很热闹,实际收效却很不佳。

因此,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内容、学校设施条件、学生实际能力等实际,组织好相关探究性学习,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做科学来体验科学的真谛,发挥其创新精神,改进他们的思维品质,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积极创设探究情境

探究性学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自主、探求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我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五种情境。

(一) 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述“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这一节中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时,问题创设可以是这样的:⒈分述问题:①人体正常血糖浓度是多少?②引起低血糖早期症状的血糖浓度是多少?③引起低血糖晚期症状的血糖浓度是多少?④肥胖症的产生原因是什么?⑤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⒉综述问题:⑥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失常造成的疾病主要是什么?⒊结论:⑦为了健康,我们的一日三餐要怎么做?就这样,课本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600多字的长篇叙述都纳藏于七个问题中,简明扼要,其效果显而易见。

(二)创设简笔画情境

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画出蛙胚的变化过程,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又如,讲解“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时,画图解说,可以使微观的物质变化生动起来,易于理解。再如,边画图边讲解“高等植物的个体发育”中的“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就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三)创设故事情境

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高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高中生物的趣味性。例如,在“免疫”这一节教学时,我的课是这样开场的:在电影电视中,战场给人以气势恢弘,杀气腾腾的感官刺激,通常用血淋淋的`、生死相搏的惨烈镜头和紧张、恐怖的音响来表现战争的激烈程度。我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看一条不见的战线,是一种无声的战场。“敌人已突破我军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人体健康保卫战”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并且在第三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敌我双方正在激烈地拼杀,我军战士均能发扬大无畏精神,奋勇当先……同学们,如果用电影艺术手法,那真是号角边天,锋烟四起啊。同学们应该会问:这是什么战争?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发生在我们体内的健康保卫战----免疫,这个战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只不过有时激烈程度不同罢了,下面请听我作详细的战情分析……就这样,“免疫”中非常复杂的特异性免疫知识,被演化成生动的故事情节。

(四)创设生活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例如,第三章的第八节是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在讲完厌氧型中的乳酸菌后,告诉学生,酸奶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乳酸菌的新陈代谢,并进一步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求:①请吃过酸奶的同学谈感受;②请注意“酸奶”不是“优酸乳”饮料;③请同学们回去后,“品偿”一下保质期内的酸奶;④正常酸奶的包装盒是不会“鼓”起来的,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然,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学习细胞核时,我安排六人为一小组,通过对相关实验材料的阅读分析后,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在资料1中,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体色与处理的哪个细胞有关?与该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如果要完善此实验,还应该做怎样的补充?资料2中,蝾螈受精卵原来无核的一半为何可以发育,速度为什么慢些?资料3中,怎样排除伞藻形态结构的建成与“柄”无关

二、科学使用探究类型

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探究类型有问题情境,笔画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也有人将探究性学习分为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归纳探究与演绎探究、独立探究与群体探究等。当然,这些探究类型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可以混合使用,新的类型也会在教学实践中被不断创造出来。在探究性学习中,要组织同学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探究教学类型。

(一) 问题情境

在用问题创设高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二) 笔画情境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在注重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新课改背景下,简笔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形象化、具体化,运用在教学中,易表达,帮助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加强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还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三) 故事情境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高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高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高中生物知识,提出高中生物问题,解决高中生物问题,探究高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高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四) 生活情境

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用生活实际创设的高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高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五) 实验情境

学习科学实验,从中获得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将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三、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

笔者听过一些探究模式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实施中只有热闹的表面,却很难达到思维和内容的深入,这样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游离”于课堂外。建构主义认为,第一,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第二,认知的功能在于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对经验建构可行的解释。第三,虽然个体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必须建构自己的意义,但建构意义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正是这样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在重视探究过程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探究的结果。在这里,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过程搞得好才能取得好结果,为了取得好结果才会重视并努力地去搞好过程,过程可以培养人和锻炼人,结果可以鼓舞人和激励人。只重视过程或只有过程的探究不是科学的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同学利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通过实验或讨论来对自己的假设作出检验。最后要引导同学不断总结自己做得怎样,然后再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思、分析,特别是看实际结果是不是像自己所预期的那样,自己原来的观念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探究结果不仅包含了新经验的获得,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经验的合理性的评价、分析及调整。教师也需要对隐含在问题中的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概括,从而使同学们建构起系统的知识,而不只是与某一两个观念建立联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同学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中,而不只是理解和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样,同学们将对知识具有更深、更灵活的理解,从而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迁移应用,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思想)。

总之,影响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因素很多,笔者以为,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反思,要经常反思哪些知识的探究处理比较理想,反思自己的组织过程是否科学恰当,反思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否成功,反思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去除影响教学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这可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一定会带来生物学教育教学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

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

③陈大伟:《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四川大学出版社,。

④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⑤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浙江教学研究》.2

⑥赵占良:《高中生物课标教材选修模块的特点和教学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

⑦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上一篇:《装饰柱》下一篇:知识集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