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2024-05-12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精选十篇)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1

抓住一个重点———内抓机制体系建设

1. 建立全面领导机关问责工作的“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党委办公室牵头,人力资源部、监察室、总经办等职能部室组成问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机关管理人员问责机制的运行。同时明确了问责事项,主要包括: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职责或未完成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影响工作执行或整体工作部署,给全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公司事务陷入停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因工作疏忽、敷衍或玩忽职守,给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服从所在部室领导管理,自己或唆使他人抵制工作,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等。

2.建立负责收集、整理、上报职能的“问责工作联系站”。由问责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工作联系站,负责收集来自部室的考核评议结果,绩效考核结果,有关举报或情况反映,对相关部室、单位和职工代表提出的问责建议、媒体曝光等渠道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整理;在基层车间干部和职工代表中建立联络点,直接接受基层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使渠道更加畅通透明,提高了工作效率。

3.建立具有接收举报、调查核实、协调处理职能的“问责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问责办法,通过问责工作联系站对有关问责情况进行收集,负责登记受理举报、投诉和问责事项,针对问责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提出对被问责人员的处理意见,最终按照问责程序,督促、检查、协调问责事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三种机构形成了明确的支撑问责机制运行的内部网络体系,分别把关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为做好问责信息收集、处置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打牢一个基点———梳理职责巩固基础

1. 进一步明确机关各岗位工作职责。

公司对各岗位职责进行认真的梳理,分阶段开展“重(zhong)学岗位职责,重(chong)塑良好作风”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读书时间安排,对自身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充实工作中的新职责和新内容,并以部室为单位明确规范工作标准,使职责划分更清晰、标准更明确。同时,建立竞争机制,完善竞聘上岗的相关规定,以绩效考核体系为依托,每月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打分,高分高奖,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对优秀员工的驱动效能。

2. 制定问责管理办法,明确问责范围、工作程序、惩罚标准。

在促进机关管理人员进一步明晰职责的同时,由问责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共同制定“机关一般管理人员问责办法”。本着实事求是、追究过错与岗位责任相对应、工作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纠正与惩戒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机关一般管理人员在其所在岗位和工作范围内,因主观或过失,以致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秩序,贻误工作、造成损失,或损害企业、服务对象和员工的正当权益,在企业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

3.疏通两个渠道,抓住五个关键点。

一方面,疏通举报、投诉和反馈渠道;另一方面,建立快速处置通道,提高改进效率。五个关键点:一是抓住“监督”关键点,对外对内公布各岗位的职责,突出重点工作内容,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方便多方监督。二是抓住“联络”关键点,充分发挥联络站互动畅通的特点,定期组织“专访”,听取基层单位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抓住“考评”关键点,静态与动态评议相结合,广泛开展部室内部人员的评议、党支部所属部门之间的评议、各机关部室之间的互评、基层对部室人员的评价等多种评议形式,广泛收集信息,使评议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四是抓住“处置”关键点,在强化职责分工、重视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对收到的举报和投诉由问责办公室进行分类,并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室进行征询,确定事件情况,迅速展开调查,同时明确自问责程序启动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提出问责方案和处理意见。五是抓住“反馈”关键点,利用办公自动系统、问责情况反馈单等形式,限定在问责事项处理后三个工作日内向相关单位进行反馈,杜绝“说无回音,查无回信”的现象。

规范一套流程———规范问责流程

1.“三条渠道”并轨运行,内外部监督双向并举。公司在每个基层单位设立“问责工作联系站”,设立兼职“机关工作督察代表”一名,由员工选举产生。代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随机收集对机关的反映情况,并将“问题”反映到问责办公室。同时,设立机关管理人员问题举报箱,接收内外部人员的举报,“问责办”人员定期查看收集材料,“问责办”每月收集机关管理人员月度绩效考核情况。

2. 调查问责有章可循,程序流程简明高效。公司制定了严谨细致的问责办法,明确工作流程。“问责办”按照程序和职责调查问题、核实情况,确定立项与否,不予立项的,立即责成专人负责协调沟通,并反馈给督察代表或举报人;对于立项项目,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实、取证,整理相关调查材料,提出处理方案,上报领导小组。

3. 处置法度严谨明确,教育惩戒注重实效。领导小组按照情节轻重,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诫勉谈话,令其作出书面检查,给予经济处罚、通报批评、党政处分、转岗、下岗或解除劳动合同等相应的处理,并全程跟踪督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公司通过建立“机关管理人员问责机制”,提高了机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转变机关人员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机关管理人员通过梳理自身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努力方向,积极开展工作。但是从另一角度也发现了以往在服务中存在着沟通不畅、指令不够亲和等方面不足的症结所在,从而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约束能力得到提高,机关与基层互相体谅、互相理解的程度得到增强。许多机关管理人员主动转变作风,本着“勤于走访、勤于思考、勤于研讨、勤于动手”的思路,积极为基层单位解决困难、指导工作。比如,公司科技办某管理人员经常走访基层,指导科技创新工作,仅2009年一年由他直接参与或指导完成的技改技革项目达20多项、国家专利5项,被基层单位称为科技管理的“基层常驻户”。工会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以为员工谋福利、办实事为己任,积极架设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他们经常深入基层和作业一线,了解员工的需求,并采取各种形式慰问生活困难的员工。同时他们还把工作调研放在基层班组,组织实施了班组文化建设工作,客户和基层单位满意度达99%以上。

2.防止和避免机关管理人员工作过失,确保政令畅通,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通过推行问责机制、问责办法等有效手段,对机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过错和自身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使底线清晰明确,有效防止了个别机关管理人员不注重小节和疏忽大意等情况,将各项工作指令贯彻始终。公司连续多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货物吞吐指标,环境保护、治理超载等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3. 规范企业管理,创造和谐氛围。自该机制运行两年来,广大机关人员在规范自身行为、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围绕生产建设、企业管理、优质服务、环境治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近500条;2009年完成技改技革近33项,其中4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1项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机关开展工作创新50多项,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此外,公司还围绕企业管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几年来机关管理人员撰写了论文120多篇,使公司的学习研讨氛围更加浓厚。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2

范文林表示,该局今年已经把劳动合同签订统一放在市政务中心劳动保障窗口,并将积极推进职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台账;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选择两个县(市、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使工资集体协商成为决定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形式。

为尽快形成比较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机制,该局在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业务十项便民措施和三优文明窗口制度的同时,正在强力推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多项制度,坚持“三办”———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完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并本着“全面真实、及时便民”这一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政务公开尤其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争议案件公开审理的力度。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3

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工作作风浮、职业形象丑,当前未能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岗位责任、教育培养、奖励惩处和制约监督机制,当前阻碍机制发挥的主要因素是传统文化、机关劣习、主观认识和工作惯性,当前加强基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在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和协调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

基层机关作风;机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37-03

作风作为一种资源、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机关好比是一部机器的关键部位,机关作风关系到机关整体责任职能的有效发挥。机关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只有构建长效机制,以制度治党,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当前上上下下对于机关作风长效机制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的程度不够,落到实处的不多。只有不断建立健全并创新实施工作机制,才能使机制真正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发挥实效。

一、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访谈显示,干部群众对机关作风状况的总体评价“好”占32%,“较好”占42%、“一般”占20%,“较差”的占8%。干部群众认为“有必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占81%。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重拳”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效果,干部群众感到“满意”占28%,“基本满意”占41%,两者合计为69%。梳理当前基层机关作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服务意识差,角色意识不到位。问卷调查显示,干部群众反映机关作风问题中“联系群众不够紧密,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占48%。一些机关和部门不能很好地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以为所谓的管理就是对群众进行控制和围堵。一些机关和部门的衙门作风很重,对群众的感情淡漠,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一些机关和部门的本位主义突出,往往以本部门为中心,以本部门利益为标准,服务角色严重错位。

(二)办事效率低,沟通协调不到位。一些机关和部门权责不清,职能重叠交叉,相互之间推诿扯皮,行政审批环节过多过繁。一些机关和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怕麻烦,怕担责任,消极怠工、人浮于事。一些机关和部门相关之间缺乏合力,不能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为了一点小事、为了盖一个章让群众跑断腿。一些机关和部门岗位职责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考评监督。有的机关和部门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事为本”,缺乏人性化的服务,仅仅只是满足形式上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作风浮,调查研究不到位。一些机关干部除了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多,很少下基层,更不愿意发现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一些机关干部缺乏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完全依赖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成果往往张冠李戴出洋相。有的机关干部仅仅只是机械地按照“红头文件”办事,上下一般粗,工作中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简单粗暴。不少机关干部不愿意动笔记录,归纳总结,把撰写调研报告或课题的任务一味推托给科研机构或借调到机关的外来人员。

(四)职业形象丑,廉洁自律不到位。一些机关人员参加工作的动机不纯,简单地以为就是“收入高、有面子”,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精神委靡。有的机关人员生活情趣不高,热衷于吃喝玩乐,中午酗酒,影响形象。有的机关人员不愿意到社区报到,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志愿服务方面还不如普通群众,在社区中表现很差。一些机关干部表里不一,“八小时以外”对自己要求很低,频繁出入于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娱乐场,为群众所不齿。

二、当前基层机关作风存在问题的

根源是机制未能有效发挥

问卷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目前机关作风建设机制“比较完善”的仅占17%,“不完善”“没有发挥作用”的高达83%。综合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比较突出的机制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岗位责任机制不够有效。“三会一课”、“三重一大”等这些制度是我们党经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往往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党内的各种法规中,对于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八小时内外”的要求都非常明确具体。然而,这些规定在某些机关、某些部门却没有真正的约束力,领导干部或领导班子缺乏担当,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责任制。

(二)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同志,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没有解决好他们参加公务员队伍的动机问题,缺乏传、帮、带。对于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中老年同志,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有操作性的业务培训,没有真正树立起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教育培养内容追求高、大、上,培训方式单一、陈旧,培训周期很不稳定。有的单位和部门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三)奖励惩处机制不够科学。不少机关和单位虽然都建立了民主测评机制,但是在具体指标上设计得并不科学,因此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机关不是按职能设岗,而是因人设岗,自然形成了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对一些“不惹事但也不干事”的温吞水型干部,没有什么有效的惩处机制。还有的基层同志认为,一些工作表现奇差的公务员,在年终考核的打分未必很低,没有科学的奖励惩处机制,各个机关部门忙闲不均、苦乐不均、奖惩不均。

(四)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党的机关作风建设的评价机制主要来自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一些基层党组织每当向上级进行工作汇报时往往对作风建设的成效浓墨重彩,而对自身作风建设的不足和问题轻描淡写。一部分机关领导干部在提拔前组织上会进行严格的考察,结果显示作风没有问题。一旦东窗事发,经过群众和新闻媒体的揭露,就发现其作风非常腐化,甚至达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充分表明在监督制约机制上有明显漏洞。一些窗口部门作风很差,群众意见很大却长期得不到有效反馈。

三、当前基层机关中阻止长效机制

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

在问卷调查中,不少机关干部和群众反映,不少已经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放在办公抽屉里,甚至锁在机关档案室里,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认为,一些机关单位只是把规章制度当作一个集思广益、调动基层干部参与积极性的过程,规章制度作为红头文件下发之时就是其生命力终止之时。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觉得,一些机制刚运行之初也曾取得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但是时间长了,活力逐渐消退,最终很多事情还是按照惯例和长官意志去办。仔细分析阻碍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主要以下几点:

(一)传统文化因素。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情面”在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平等竞争”、“遵守规则”、“讲究秩序”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这种重视“情面”的传统文化的负作用逐渐凸显。一些“人情”之风,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不正之风,逐步侵蚀我们机关的肌体。一些机关干部与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背道而驰,仍遵循以地缘、亲缘、熟人等关系庸俗化地构建人情网络,不讲公正、不讲规则,甚至公然违反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成为阻止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障碍。

(二)机关劣习因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随着执政时间的增长,党的各级机关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各种衙门作风的浸染。此外,前苏联计划经济带来的僵化的机关通病和资本主义社会政府代言人和财阀之间的权钱交易规则也对我国的政府机关作风产生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唯长官意志论和所谓“潜规则”的现象,歪曲了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模糊了是与非的界限,使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使各种国家“王法”和党内“规矩”成为捏来捏去的泥团、伸来缩去的牛皮筋,对于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起到了巨大的腐蚀作用。

(三)主观认识因素。从当前机关干部群体来看,对于作风建设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仍不够到位,有的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抵触相关机制的制订,认为这是约束自己的自由,是不得已戴上的“紧箍咒”。有些公务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机制,认为周密的机制“太繁琐”“添麻烦”。有些公务员对于机制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心存疑虑,认为“法治”和“人治”相比较起来,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治”在起作用。对于主观认识糊涂乃至错误的执行者来说,即使是再周密、完美的机制也是不可能发挥实际效果的。

(四)工作惯性因素。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习惯于通过会议和决议落实重点工作,通过某项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某项工作深入开展。从调研部署到动员发动,从深入学习到整改提高,很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长期耳濡目染,逐步形成工作惯性。相反,对于贯彻执行、长期保持某项长效机制则显得很不熟悉、很没有把握。这种工作习惯,在面临重大、紧急事务时,往往能够发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实际效果。它在平稳时期、日常时期则显得隔靴搔痒,难以持久。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来说,尽快扭转这种多年形成的传统工作惯性是一个严峻的紧迫挑战。

四、当前加强基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实践证明,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设施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某些机关作风顽疾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的现状,更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把作风建设转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一)加强制度完善与创新,提高制度机制的科学性。对于机关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一些华而不实、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的制度予以精减,对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抓好落实,并进一步制订完善,对作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动态,推出新措施。比如,关于党员干部的责任机制问题,既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和单位的下属工作人员,又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言行举止、清廉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自己的家属和职工群众。这就要求针对党员干部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加强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填补各种漏洞和空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严格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机制的权威性。严格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求必须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不能使制度成为空架子,“稻草人”。这就要求对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对影响制度执行的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同时要求机关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制度,强化纪检监察、党委组织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开展严格的制度落实情况测评。比如,关于公务员的教育培养机制,要努力形成定期培训、专题研讨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通过量化各种具体指标,积极交流学习的经验体会,检查考核学习效果,使机制真正管用、带电。

(三)聚焦解决问题,增强制度机制的针对性。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比如,关于公务员的奖惩机制问题,要围绕“测什么”,从群众观点、创新意识、工作业绩、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多方面、多角度细化测评指标;要围绕“怎么测”,运用媒体、网络、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督查等多种方法进行测评,形成综合测评意见;要围绕“如何用”,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实现有效的结果运用,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表彰,对于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搞好统筹规划,提升制度机制运行的协调性。基层机关作风建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很多附加和连带效应。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追求的不仅仅是某一项具体制度的创建,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已有制度间的内在关联和对接上,对诸多制度要素进行梳理,对各类制度功能进行有效衔接和整合。比如,关于公务员的监督制约机制问题,首先体现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部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整合起来;其次是明确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大决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督;第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机关作风立体监督机制,实现机制运行的整体协调。

课题负责人:潘宏凯

成员:侯志学、相建华、马俊、张大伟(执笔)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4

一、当前国有企业作风建设面临的新任务与挑战

(一) 党和国家高层坚定不移深化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一系列重要部署, 对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 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 为全党全国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标杆和示范。党员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作风转变。先是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 从中央政治局开始率先垂范、自上而下, 掀起一阵阵务实亲民之风, 以《八项规定》为准绳, 中纪委已先后三次通报了22起典型问题, 据中纪委公布的统计数据, 截至2013年9月, 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有14839起, 处理人数达16699人。二是在反腐倡廉方面, 强调“有贪必肃、有腐必反”“老虎苍蝇一起打”, 党的十八大至今, 已先后有11位省部级高官落马, 反腐力度空前, 群众反响强烈。三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明确将活动聚焦到作风建设,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 具体明确, 目的就是要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继承和发扬深入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三把火不仅让老百姓心里感到暖洋洋, 也让包括国企在内的党员干部感受到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努力。

(二) 当前国有企业作风建设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内部问题。国有企业过去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被赋予厚望和重任, 同时也备受关注、最易被“骄纵宠坏”。改革开放的红利让许多国有企业受益颇多是不争的事实。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 也不时身陷舆论风波、饱受公众诟病, 社会对个别国企垄断经营、高收入高福利、冗员低效、挥霍浪费、损公肥私、奢侈享乐、贪污腐化等方面意见很大。加上国有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科学、监督制约机制失效等原因, 导致国企个别领导干部独断专行、贪污享受、损公肥私、利益输送、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风难以根治, 严重威胁国家财产安全, 损害国企形象。因此, 国有企业加强作风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关键环节

这次中央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将整治矛头直指“四风”问题, 同时在征求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监督、通报典型问题、建章立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开展排查治理, 真正起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作用。通过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也为国有企业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作风问题因其带有顽固性、社会性和反复性, 整治和根除十分困难, 一旦放任则贻害无穷、人心易失。因此, 必须做好长期思想准备, 下定决心, 统筹施策、循序渐进, 用好组合拳, 打好作风建设的游击战、歼灭战和持久战。

(一) 抓作风建设首要在领导带头, 特别是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这是首要一条, 也是最容易忽视或者失效的一条。国有企业的党政一把手是作风建设的方向标、总督导, 对本企业作风建设负有主要责任。作风问题本来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但是如果“老大”亲自抓就不难;如果一把手听之任之甚至公然以身试法, 那问题就更难上加难。甚至出现“台上他说人, 台下人说他”的尴尬局面。一把手在工作上要努力做到统揽不包揽, 善断不武断, 信任不放任, 大度不失度, 同时, 对管辖范围的人员和事务敢抓敢管、明察秋毫。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被人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这样才能不失职于组织, 不失信于职工。只有懂得上行下效的道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倒下来”, 只有从企业高层做起, 再到中层干部, 到厂、矿、车间、班组, 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 形成层层带动和示范效应。

(二) 抓作风建设关键在有效监督。有专家指出, 我国当前存在四大社会矛盾, 即城乡矛盾、贫富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 其中干群矛盾是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劳资矛盾、干群矛盾最突出。特别是在三公消费、选人用人、工资奖金分配、职工身份转换、社保福利等方面, 职工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作风建设成效如何, 企业的职工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反映最真实。要保障作风建设顺利实施, 必须坚持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督并举, 构建法律、纪律、媒体、群众等多管齐下的有效监督体系, 同时要保障监督方式的公开, 畅通监督渠道, 建立健全受理处置机制, 确保群众声音、反映和举报得到及时回应。在监督设置方面既要合法合规, 保护公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不干扰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也要合情合理, 不搞人身攻击、打击报复。监督的效能要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不能形同虚设, 要切实想法解决“上级监督太远, 同级监督太软, 下级监督太难”等实际问题。

(三) 抓作风建设要害是惩前毖后、以儆效尤。作风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传染性。在选人用人上,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一旦有人突破底线、跨越红线却未受到惩处, 就会屡试不爽甚至纷纷效仿。所以, 对作风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要勇于查处、露头就打、公开通报, 起到惩前毖后、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要注重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警示教育、现身说法等为辅, 强化宣传教育, 引导广大干部自觉以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管好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 努力做到不违纪、不越规、不逾德, 踏踏实实干事, 清清正正做人。

(四) 抓作风建设核心要依靠制度的科学设计与坚决执行。作风建设实施过程要有游击战、运动战, 但是要打赢持久战, 最终还得依靠制度。制度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环环相扣、刚柔并济。要通过作风整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并依据涉及事项及危害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将整治的成功经验总结固化下来, 针对某一类问题制定专门的制度规定, 并对违反此类规定的问题按照危害和严重程度进行定级, 分级设定惩处结果。同时, 经过实践总结, 对本企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典型现象, 及时划出底线, 设定红线, 安设警戒线和高压线, 这样逐步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 用制度巩固已有作风建设成果, 防止反复和倒退。

三、如何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作风建设事关企业人心向背和兴衰成败、事关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与威望, 绝对不能因为事小或者个别现象而掉以轻心、放任不管。抓作风建设必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不懈抓下去。

(一) 建立健全以一把手负总责的作风建设领导机制。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必须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挂帅, 让纪委、监察、组织、宣传、人力等部门共同参与, 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在各级机关和基层单位设立相应机构和监督举报方式, 确保作风建设上下畅通、责任明确。

(二) 建立健全以履职尽责为核心的责任追究机制。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将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 分解到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中;同时, 发现作风问题, 不仅当事人要受惩处, 相关责任人特别是直接领导也要连带追究责任。企业还可以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作风建设考核奖惩实施细则。

(三) 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监督检查机制。一把手要亲自过问或参与作风督查, 支持新闻媒体、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作风督查, 同时选聘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人员, 组建作风督查小组、巡查小分队、暗访组、群监组等机构, 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同时, 通过设举报电话、举报箱、党风廉政监督员、民主生活会、舆情收集站等, 建立健全多重监督渠道。

(四) 建立健全以检查考核和职工满意度为依据的奖惩机制。建立违纪典型曝光台和惩处机制。要积极查处一批典型问题, 起到刹风整纪、警示训诫作用。纪委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制定简便可行的作风建设量化考核评价办法, 可以对各单位各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和考核评比排位, 对作风状况差, 评议排名靠后的单位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进行诫勉谈话或予以组织调整;对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表彰奖励。

(五) 建立以正面引导为主的舆论导向机制。“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中”。要建立企业内部舆情收集处置机制, 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 职工街谈巷议的评论往往更真实更可信。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都有内部电视台、门户网站、公告栏、意见箱、内部报刊等, 要通过这些媒介深入宣传先进典型, 通报反面典型, 强化舆论导向作用, 同时积极宣传作风建设的经验、体会和成果, 让群众不断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效果, 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5

来源: 湖南株洲民政时间:2010-04-15 16:56

株洲市民政局 颜金仲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指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四治”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增强,工作执行力显著提高,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市各级民政机关作风总体上是好的,本质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民政机关在作风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建立健全新时期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作用与意义

机关作风建设重在教育,贵在坚持,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构建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长效机制是决定机关作风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长效机制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机关作风建设涵盖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机制,同样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长效机制更进一步明确了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了源头治理的主要措施,完善了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等等,是充分体现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基本要素。

(二)构建长效机制是巩固活动成果的根本保障。

通过整顿机关作风,我市民政机关作风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机关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真正走出 “一抓就灵”、“一松就散”的怪圈,只有升华作风建设经验,构建长效机制,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才能切实巩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成果,不断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固疾、难疾。

(三)构建长效机制是深化作风建设的持久动力。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推动力。同时,从机关作风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一些浅层次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远未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与时俱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抓完善,从而为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持久的动力,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常抓常新,层次推进。

(四)构建长效机制是提升机关公信力的客观需要。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民政机关公信力的需要。这年来,我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在政治水平、业务水平、服务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更高的标准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势必制约民政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唯有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以长效机制为基础,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问题与不足

当前,在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意义认识不高,认为机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个别的,暂时的,不必要上升到机制、体制层面。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内涵认识不清,仅仅把它当成是出台劳动纪律规定和服务态度条款。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对构建长效机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以

来,存在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满意度已经很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阵风”,吹完也就算了,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个别基层单位在机关作风建设过程中重表面形式宣扬,轻内部制度建设。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周边地区的制度规章,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针对性;有的制度只有原则上的大体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指导性。由于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加上往往是一般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定性的规定多,定量的规定少;规定不能怎么干的多,明确干了怎么办的少,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管理的缝隙,容易导致机关干部职工权力和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个别基层单位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忽视事前、事中监督教育,在处理时也存在避重就轻、将功抵过等“护短”行为,总之,不愿意得罪自己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监督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然强化了违法违纪者的侥幸心理,使机关作风建设成了空有其名的走过场。

(四)考核体系不科学。个别基层单位在机关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考核中,未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评价要素原则空泛,评价标准模糊不清,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以作风考核与奖金、提升、晋级、评先、评优挂钩的有效机制,不利于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长效机制,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举、集中整治与强化监管并重,逐步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教育机制是基础。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因此,首先要加大教育力度,夯实思想、能力基础,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认识力。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积极参与并自觉执行机关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创建学习型机关。要以读“三本书”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素质提升机制,提高机关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机关学习日和干部在职培训等制度。制定学习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全面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学习阵地,激励机关干部职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提高能力。

(二)完善管理机制是根本。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干部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加强议事决策制度建设。凡是大政方针、长远规划以及重大开支、人事任免的决定,都必须经过民主化的讨论决策程序,不能少数人说了算。要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实行按岗定责,责任到人,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项目推进形式,明确每个项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切实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三)完善考核机制是关键。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完善刚性考核制度,形成“一把标尺”,提高制度的约束力。一要建立刚性考核制度。要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突出量化指标,最大限度贴近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于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工作,也要尽量设立一定的标准,区分出干部职工完成这些工作的好坏程度。二要落实刚性考核制度。要将作风建设作为每位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一定的分值,使作风建设作为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常态性要求。同时,完善以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为主的定期督查

和以作风建设为主的不定期抽查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工作纪律、工作规范、作息时间、信访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明察暗访力度。三要充实刚性考核制度。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刚性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和修订,使之始终紧贴民政管理工作实际,适应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变化,更有效地发挥对机关干部职工的约束力,切实成为促进作风转变的推动力。

(四)完善监管机制是保证。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形成稳定、长期的监督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管。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向办事群众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等。同时,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办事窗口”、“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对违反机关作风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责任,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要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作风的监督。同时,积极构建对话平台,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监督推动作用。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形势也非常紧迫,各种问题亟需解决,思想观念亟待转变。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调动广大党员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力的决定性力量,更是国有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排头兵、指南者。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国有企业党委近年来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健全完善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的需要。国企非一般性经济组织,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国企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和谐与否,影响到党组织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所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作风形象是企业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直接表现,是企业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阵地,有义务有责任全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心系职工、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风清气正”,是企业“人和企兴”的重要标志,良好的风气形成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国有企业特殊的政治优势,更有利于将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体系,从而正确引导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和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员工、国家、社会的和谐多赢,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事关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切实改变当前不良风气的需要。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工作不能一抓到底,较真碰硬的决心不够大,解决问题效果不明显;想自己的事多,想集体的事少,存在名利思想;拼搏劲头不足,缺少进取意识,不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缺少必要的担当精神。作风缥缈浮夸,做事不实;急功近利, 追求虚假繁荣,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这些不良作风和问题,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了干群关系,对国家、企业、家庭、个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遏制企业内部腐败现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认识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长效机制的定义: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机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需要,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开展“三严三实”,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党风政风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气象。就当前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问题来讲,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建设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机制、形式方法、制度设计、监督检查、落实考核等各个方面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既适应党员干部内部环境,又与外部环境相辅相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有计划、按步驟实施,才能使干部作风建设长期化、制度化。

三、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盘活学习机制、提高素质修养。通过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思想素质,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源动力。一是提高学习意识。加强学习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选择,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的必须课,使思想和作风更加符合岗位工作的需要。二是严格学习制度。企业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学习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党员同志更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带头学习,通过学习出思路、出举措,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效益的推动力,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党中央国资委等相关要求,创新形式,适时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及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使广大党员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负广大职工的信任与厚望,永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二)坚持民主决策、打牢群众基础。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正确理解“官职”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倾听职工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要把求发展的愿望统一到职工的利益之中,让职工群众充分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切忌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去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去铺张浪费,以权谋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实行党政联签,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利用好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发展中的意见建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同心同德共谋企业发展。

nlc202309032152

(三)建立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度。一是要创建“四好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形成补台不拆台、团结不空喊、谅解不埋怨、支持不旁观的和谐氛围。珍视团结,维护团结,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补台,精诚合作,和衷共济,努力形成领导发展、服务发展的工作合力。加强企业班子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凝聚力、战斗力,领导放心、职工满意、群众公认的企业班子。二是要完善用人机制。要坚持民主、公正、公开、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不断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真正实现用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调动一批人的积极性,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指标上,不仅考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党建等工作,既要看群众评价,又要看工作实绩;既要看当前状态,又要看一贯表现,将考核成果与班子成员薪酬紧密挂钩。对考核成绩突出的提拔重用,不称职的及时调整,让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三是要建立制度体系。对过去已有的各项制度进行清理和规范,对制度建设的盲区和空白点,及时予以填补,结合实际对现有制度予以修改、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完整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在制定实施每一项制度时,努力结合实际,搞好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实现制度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制度一旦出台,各部门要互相配合,搞好协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制度的忠实维护者,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政令畅通、秩序良好的制度执行体系,切实构筑起保障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防线。

(四)健全运行机制 确保公开透明。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查处,形成确保制度落实执行的有效机制;加大财务审计监督力度,注重对项目完工审计和重点项目过程审计的监督,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及時纠正和制止,对违纪行为要坚决立案调查;建立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等机制,将基本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项目重大事项、重大人事调整等提交党委会审议决定;加强成本管控力度,实行全年总量控制和季度节点控制,年初制定整年公车、接待、办公费用等各项开支计划,定期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统计、公示、对比、分析;二是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完善电子信箱、投诉电话等信息“绿色通道”。定期进行干部民主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三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推进党务公开、企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加强民主监督、生活作风监督等,促使领导人员自觉做到慎微、慎独、慎始,凡因上级监督不力、下级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四是建立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对岗位职责、风险点进行梳理排查,从决策、执行、监督层面对权力部门和党员干部进行权力分解,实行相互制约和交叉制约,有效避免领导干部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违规。五是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机制。按照责任分工,经常深入联系项目调研指导,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进度、工程管理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和生命力,事关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

[1]尚丽娜.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作风建设之我见

[2]李萌.浅谈加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3]李党生.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4]程圆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5]张鑫.领导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三期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7

1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1 统一思想, 充分认清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 是机关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是紧密相连的, 是机关素质的具体反映, 是机关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个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 关系到整个单位的形象, 只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才能提高我们思想理论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

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 是一个单位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深刻认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个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与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休戚相关, 在有些干部身上存在一些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一是, 发展意识不强, 有些干部观念陈旧、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甘于平庸, 存在做“太平官”的思想, 缺乏积极进取、创先争优的精神;二是, 责任意识不强, 有些干部缺乏工作热情, 对工作敷衍了事, 办事效率低下, 松松垮垮、韧劲不足, 没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三是, 危机意识不强, 对本单位的发展现状没有深刻的认识, 安于现状, 看不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不能开拓创新, 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四是, 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当下很多机关干部所存有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存在, 会导致对工作标准较低, 对工作的主动性差, 不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眼界和思路就会受到限制, 遇到矛盾和问题时, 缺乏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

以上这些问题, 虽然只是反映在极少数干部身上, 但如果不加以改正, 时间长了, 也会成为单位发展的障碍, 因此,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必要的。

2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做法

2.1 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 提高理论水平

定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 学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融入到每个机关干部的生活当中, 用科学的理论知识, 结合工作中的实际, 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 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完善和巩固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机制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可靠保证。对于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项制度, 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完善, 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观念, 提高按制度办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要建立学习制度, 通过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各部门指定学习计划, 组织干部分析目前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增强责任意识, 树立大局意识;二是建立思想作风建设责任制, 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确保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落实;三是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机制, 给群众说话和评议的权力, 监督干部是否存在办事效率低下、办事拖拉的问题。

2.3 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思想的免疫功能

当前社会, 各种诱惑扑面而来, 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存在一个“能否正确把握自己”的问题, 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倡导廉洁自律。一要做到勤、俭、思、省, 勤能补拙, 俭以戒贪, 思想上廉洁, 手脚才能干净;二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 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定要深入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向群众学习, 向群众问计, 保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三要做“三个代表”的忠实践行者, 机关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名利观、荣辱观, 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 把德放在首位, 做到政治上必须合格, 立场上必须坚定, 坚决反对唯利是图的倾向, 做到不为名利所动, 不为贪欲所累, 不为流俗所牵, 要甘心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2.4 注重民生, 履行解困职责

作为机关领导干部, 始终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核心理念, 以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为重心。一是以务实的精神推进单位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在工作中联系实际,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不唯书、不唯上, 只为实, 不图名利、不走形式, 坚决杜绝各种做事不切实际的领导干部产生;二是认真落实优抚解困政策, 对于有实际困难的职工, 要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加强救助体系的建设, 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生活。

3 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单靠一些阶段性的活动, 是不能取得有效成果的。下面就如何真正能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谈几点思考。

3.1 加强机关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是首要工作

对于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宗旨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学习的问题, 更是要融入到实践中来, 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 强化责任意识, 增强对思想作风建设的认识, 切实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 克服“思想作风建设虚而无用”的错误认识, 逐步形成自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思想路线, 用正确的思想路线来带动广大群众职工解放思想, 无私贡献。

3.2 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搞好干部思想教育是培养和弘扬良好思想作风的基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 提高政治理论修养, 增强科学发展意识,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牢固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 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服务观念、使命意识, 建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的自觉性。

3.3 进一步创新制度保障机制

逐步建立健全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让制度由“虚”变“实”。一是制定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建立起理论学习、干部任用、奖惩、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使制度规范化, 保证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不走形式;二是提高制度体系的质量, 制定了制度, 如何执行, 由谁来执行, 违反的如何处罚, 克服原则性、规定性多、操作性差的问题, 都要一一落到实处;三是保证制度的执行, 建立落实思想作风建设责任制, 把思想作风建设列入工作首位, 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 自觉按制度规定办事, 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3.4 坚持与时俱进, 促进科学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推动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 积累了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的经验, 新时期, 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 要与时俱进, 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以改革的精神和态度, 从发展的眼光, 来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制定新措施, 把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符合新时期的时代需求。

3.5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监督

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保持良好思想作风的关键, 监督不要流于形式, 要把内部人员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 强化监督禄蠹。建立监督举报渠道, 设立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 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 提高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尤其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 监督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 对于检举的问题, 要认真进行调查, 及时处理, 对那些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不务实效, 只图虚名的领导干部, 要进行鞭策教育, 问题严重的应予于严肃处理, 以此促进和保证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纯洁度, 保障整个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是建设服务型、法治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 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 因此,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篇8

一、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经过不断整顿和改进, 我局的机关思想作风整体上有了明显转变, 为大力推进水利工作开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但是, 思想作风建设的成效不是一劳永逸的, 尽管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不可否认, 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工作作风漂浮。

近年来, 随着服务意识不断强化, 为群众谋利益的观念不断深入, 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然而, 还有少数干部不能及时转变观念, 还不能很好地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发扬到工作中。一是理论学习不够, 流于形式。学习不系统、不深入, 一知半解, 满足于概念化、理论化, 学用脱节, 学习效果不明显, 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工作思路不开阔, 碰到具体问题办法不多, 遇到突发事件畏难发愁。二是工作作风疲沓, 落实不力。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 以文件落实文件, 抓工作落实力度不够, 讲得多, 做得少, 布置多, 检查少, 跟踪落实不到位。有些工作虽然抓了, 但是没取得实效, 甚至虎头蛇尾。三是群众观念淡化, 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深入群众调研不主动、不深入, 走马观花, 了解民情民意不及时、不全面, 上下沟通交流不顺畅, 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二) 思想观念僵化。

从调查的情况看, 当前水利系统基层机关队伍的思想观念方面,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精神懈怠, 不思进取。坚持以老办法去处理新问题, 用共性标准去处理个性案例, 照搬照套的现象比较突出, 节奏不快, 办事效率不高。二是安于现状, 墨守成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 创先争优的进取意识有所退化, 认为职工工资能够年年足额、及时发放, 就已经尽力了, 心满意足了。工作中没有新的奋斗目标, 不再想有更大作为。三是讲究待遇, 盲目攀比。有的班子成员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不牢, 对待自己的职位、工作、成绩缺乏足够的认识, 存在讲待遇、讲享受及不安心工作的思想。

(三) 创新意识不够。

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凭经验、按惯例办事, 缺乏进取精神、创新思维。在县局发展问题上不敢闯、不敢试, 不敢干大事, 更不敢冒风险, 怕担责任, 求稳怕乱, 怕影响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目前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着诸多方面的思想根源, 其中有客观的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学习积极性不足,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对理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不能很好地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总结, 满足于就事论事, 导致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单纯追求把眼前的具体事情做好, 而缺乏对长远目标和远大理想的追求。群众观念淡薄, 公仆意识淡化;精神懈怠、斗志减弱;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主要原因是放松了政治理论教育学习, 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不够。

(二) 宗旨意识不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不牢, 在坚持群众路线思想上有所放松, 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 没有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领导班子在工作中, 忙于事务多, 坐在机关多, 与段所职工交流、谈心、沟通少, 对段所职工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了解不够, 疏远了与群众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弱化,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 执行纪律不够。

领导干部执行党纪政纪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性不强, 思想上有一种麻痹意识, 放松了党的纪律教育和制度建设。领导干部放松了自我约束, 放松了警惕, 自律意识不强, 要求不严, 维护规章制度严肃性不够, 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工作中爱面子、讲攀比、摆阔气, 公务接待、公车管理有浪费现象;主要原因是对规章制度学习不够, 认识不深, 责任心不强, 纪律意识淡化, 规矩意识薄弱, 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够自觉。

三、开创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新局面

(一) 强化思想教育, 践行服务意识。

机关作风代表了机关的整体形象。因此, 我们要把作风教育作为机关日常政治思想工作的主线来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 对作风建设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及时解决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赋予作风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 使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出现新气象。

要努力践行宗旨意识, 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 通过谈心交流、调查了解等形式, 密切联系群众, 倾听群众意见,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忙群众之所需, 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职工生活, 从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多办实事, 多办好事, 树立清廉高效的新风正气。

(二) 强化有效机制, 推动施政创新。

一套好的机制是全力打造作风建设的动力引擎, 完善一套行好的机制, 是建立良好的领导和工作作风, 推动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 根据职工提出的意见, 结合实际, 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坚持靠制度办事, 严格用党纪政纪、规章制度约束班子成员行为。二是厉行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 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公务接待管理、车辆管理, 杜绝各种浪费现象。三是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 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层层抓落实, 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 强化创新思维, 优化工作氛围。

一是切实转变作风, 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结合基层县局的实际, 研究制定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具体制度, 领导干部带头执行, 带头转变作风, 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以良好作风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二是狠抓工作落实, 制定各项工作落实制度, 细化标准要求, 强化工作责任, 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办结时限, 集中整治工作不认真, 作风不扎实, 标准、质量意识差及“庸、懒、散”等问题。三是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进行认真梳理, 对未完成的工作或薄弱环节, 加大工作力度, 按照工作分工分头抓好落实, 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同时, 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思路, 干什么、怎么干, 做到心中有数。

(四) 强化群众观念, 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谈心交流、调查了解等形式, 密切联系群众, 倾听群众意见,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忙群众之所需, 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职工生活, 从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多办实事, 多办好事, 解决好职工群众关心的工资、养老、医疗等问题。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水利改革和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只有把思想转变成行动, 才能真正将思想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起到效用。本文通过分析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了强化思想教育、践行服务意识, 强化有效机制、推动施政创新, 强化创新思维、优化工作氛围, 强化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等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作风,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9

一、当前纪律作风建设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 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指示精神, 先后开展了检察机关队伍教育整顿、“规范执法行为, 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已在全体检察干警中基本形成共识;转变执法作风推进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强化教育管理塑造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在工作作风上, 少数干警由于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 办案、办事拖拉疲沓, 工作效率不高, 布置的任务不落实, 敬业精神不足, 责任心不强, 精神萎靡不振, 上下班迟到早退, 存在懒、散、松现象;有的服务意识、群众观念较差, 对待来访群众不够热情;有的工作漂浮, 不求实效,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二是在思想作风上, 少数干警思想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工作满足于一般化,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工作能力不强, 政策水平不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三是在学风上, 少数干警学风不端正, 片面追求高学历, 不善于或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有的学习不刻苦, 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不善于总结提高。四是在生活作风上, 个别干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淡漠。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强。二是纪律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不够。三是管理体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客观环境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客观需要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 检察机关只有加强作风建设, 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关注民生, 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见,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检察机关任重而道远。要圆满完成任务, 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工作作风至关重要。因此, 必须通过转变作风使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执法水平、科学的管理能力、高效廉明的办事效率, 以此推进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实现公正执法的必然要求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担负着开展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事关法律监督职责能否依法正确履行, 事关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支撑, 就担不起法律监督的重任, 也擎不起公平正义的利剑。然而, 在我们的一些干警中, 为谁执法, 如何用权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在服务意识、执法思维、办案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影响了检察环节上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必须在工作目标上有更严的标准, 在解决自身问题上有更高的境界, 在执法为民、服务群众上有更好的作为。

(三) 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提高司法效率的有力保障

效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之一, 也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必然要求。工作作风和办案效率是衡量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的工作作风, 执法作风, 工作效率从总体上说是好的, 工作质量是好的, 执法水平也越来越高, 取得的工作成效一年比一年好。但我们也必须看到, 在执法过程和队伍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才能促进工作高效, 减少司法成本, 从重从快地打击犯罪, 树立起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检察形象。

三、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理论武装, 健全和落实学习教育机制

一是要加强公正执法教育。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的灵魂, 通过进行这项教育, 使党员干警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根本职责, 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思想, 端正执法观念, 转变执法作风, 增强公仆意识。二是要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对于检察机关来说, 艰苦奋斗是保证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法宝。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进行传统教育, 发现和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三是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把机关作风建设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把干警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活动成果, 衡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进一步促进检察机关纪律作风的转变, 树立检察机关及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

(二) 强化党建工作, 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机制

深刻领会和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把纪律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健全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促进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中层领导干部例会, 把机关纪律作风建设作为例会的重要内容, 听取汇报, 重点讲评;二是“三会一课”制度, 切实加强对党员干警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四是思想工作网络制度。建立检察长谈心制度, 疏通院领导与党员干警思想交流渠道。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 认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定期召开思想形势分析会议, 了解掌握党员干警队伍思想作风、执法作风、生活作风等情况, 针对存在问题, 研究解决办法, 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

(三) 狠抓目标管理, 健全和落实评价激励机制

把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纳入工作量化考核中。一是细化纪律作风建设目标, 做到“五个结合”。即政治教育与道德规范相结合, 严肃认真地改进思想作风;素质考试与业绩考核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地改进学风;法纪强制与职责约束相结合, 积极努力地改进工作作风;宗旨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 切实有效地改进领导作风;从严治检与从优待检相结合, 求真务实地改进干警生活作风。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年度先进部门、先进个人等考核办法和评比细则。把自评、部门互评、分管领导评价、党组考评四者相结合, 突出工作实绩和纪律作风建设分值比例。同时, 实行党员干警年度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制度, 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全面客观地对党员干警的工作作出评价。三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依据考核评价结果, 对党员干警实行奖优罚劣, 做到奖惩严明。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对实绩突出、考核优秀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并优先提拔使用;对实绩不明显或不称职的视情况分别给予诫勉、待岗或转任;对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通过科学评价、有效激励和赏罚分明, 努力营造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 落实领导责任, 健全齐抓共管机制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党组重视、领导带头和责任落实。一是党组要高度重视。把纪律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容, 明确党组书记、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 牢固树立纪律作风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党组成员抓纪律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 做到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体现, 示范上引导, 责任上落实, 确保纪律作风建设领导到位、工作不松、力度不减。二是领导要率先垂范。做到带头端正执法思想, 带头转变执法观念, 带头改进工作作风, 凡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涉及到领导干部自己的要主动改, 涉及到一般干警的, 要督促改。三是责任要确保落实。要把纪律作风建设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 把纪律作风建设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党组、 (党委) 支部和各部门及其负责人, 形成党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党组成员分工抓、 (党委) 支部成员、各部门领导专门抓的齐抓共管作风建设的责任体系,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群众满意”的检察队伍。

摘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的纪律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察机关的纪律作风如何, 关系到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 关系到公正执法。因此, 研讨检察机关如何抓住新机遇、把握新形势,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基本情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粗浅论述。

企业机关作风机制建设 篇10

关键词:纪律作风建设,体内循环,韭菜效应,节点控制

强化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是当前检察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头等重要的大事。切实抓好检察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对提高队伍素质, 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 进一步规范检察权运行, 改善检察机关外部形象, 提高检察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 当前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应突出坚持“五种导向”, 即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实践导向、规律导向及常抓导向。

一、坚持问题导向

客观地说, 检察机关在抓纪律作风建设上从来都没有放松过。随着纪律作风建设的不断推进, 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率在不断提升, 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指数、支持系数、关注度数和理解总数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检察机关在纪律作风上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对于当前纪律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检察机关既不能回避, 更不能掩饰, 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 切切实实地抓好整改。坚持问题导向, 就是要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贯穿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始终的中心线和方向标。换言之, 就是要把发现问题作为纪律作风建设的切入点, 把分析问题作为纪律作风建设的关键点, 把解决问题作为纪律作风建设的落脚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问题导向的三个环节, 环环相扣, 一环都不可少、一环都不可松。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准问题, 才能明确努力方向。当前,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既认真查找“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又联系检察机关的具体实际, 认真查找履行检察职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体检察人员要以对党对人民对检察事业负责的精神, 把自己摆进去, 一块一块地查, 一处一处地找, 一点一点地挖, 切切实实将纪律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发现问题与思想态度、细致程度、查摆力度、开门广度密切相关, 申言之, 思想认识越端正, 问题查找得越真实;工作越细致, 问题查找得越全面;查摆力度越大, 问题查找得越深入;越是开门征求意见, 问题查找得越准确。分析问题, 要从骨子底里查找、从灵魂深处挖掘;要一锄见底、一针见血, 不能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要着眼于“洗洗澡”、“治治病”, 以替自己负责的精神, 从讲党性、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 认认真真地“照镜子”、“正衣冠”, 切切实实地找准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病根。解决问题要立足长远, 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问题的反弹与回潮, 严防发生“韭菜效应”。特别是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 要一个一个地改、一点一点地改、一步一步地改, 让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诚心与成效。

二、坚持民意导向

坚持民意导向, 就是要按照群众的期待来谋划和设计纪律作风建设, 按照群众的要求来推进纪律作风建设, 按照群众的评价来检验纪律作风建设成效。简单地说, 就是按照群众的意愿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首先, 坚持民意导向, 是“权力民赋”与“权力民用”理念的具体体现。依法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公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公权力的本质来源决定了其必须为民所用、为民服务, 而决不能另为他用, 尤其是不能另为私用。所有的权力异化与权力寻租现象都悖离了公权力的本质, 不仅是权力的滥用, 更是权力的腐败。按照群众的意愿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全部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从这个意义上讲, 坚持民意导向, 是“权力民赋”与“权力民用”理念的具体体现, 具体到检察机关则是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其次, 坚持民意导向, 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政治危险。检察机关纪律作风上之所以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 之所以总难禁绝, 在笔者看来, 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纪律作风建设的目标和总体设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差距, 我们纪律作风建设的具体举措和行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有出入, 我们纪律作风建设的实际效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预期有间隔。坚持民意导向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实际上就是依靠群众并按照群众的意愿来改进我们的纪律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 坚持民意导向, 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坚持民意导向, 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目标才会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纪律作风建设中, 具体推进是重中之重。坚持民意导向, 推进纪律作风建设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善于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映中发现问题。俗话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检察机关纪律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群众看得最清楚, 最有发言权。应该说, 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 就是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只有找准、找清、找全了问题, 纪律作风建设的步伐和措施才会更加坚实有力。二是要善于从群众的评议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金奖银奖, 抵不上群众夸奖;金杯银杯, 抵不上群众口碑。客观地说, 群众的认可最有份量, 群众的肯定最有质量、群众的褒扬最有力量。要善于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否定评价中深刻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为有效整改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善于按照群众的意愿来建立长效机制。群众的意愿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按照群众的意愿建立相关工作机制, 才能确保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收到人民满意的预期效果。四是要善于按照人民群众的心声来评价队伍纪律作风建设成效。要坚持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成效最重要的标准, 客观地检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的成效。

三、坚持实践导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导向, 就是用实践的观点、实践的眼光、实践的方法, 来检验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是否科学合理, 推进步骤措施是否务实有力, 制度机制安排是否周延管用, 实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坚持实践导向, 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纪律作风建设与具体的检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防止将两者割裂开来, 形成“两张皮”。纪律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源自具体实践、具体建设成效体现于具体实践。只有把纪律作风建设与具体的检察实践结合起来, 纪律作风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要正确把握实践的方法。首先, 实践对纪律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应是连续的。实践检验与纪律作风建设两者紧密相连、亦步亦趋。实践对纪律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重在平时、重在一贯。其次, 实践对纪律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是渐进的。实践不断促进纪律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 不断巩固和推进纪律作风建设成效。三要正确把握实践检验纪律作风建设成效的客观标准。检验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成效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检察权的运行是否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考量检察权运行是否做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 应主要看检察机关是否全面忠实履行各项法定职能, 是否公正廉洁执法, 是否为民执法, 让人民群众在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是否规范执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 是否提高了队伍素质, 是否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外部形象, 是否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是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平安指数、权益保护指数, 增进了人民福祉, 等等。

四、坚持规律导向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事物自身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 按事物的规律办事, 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规律导向, 就是要遵循司法规律与检察权运行规律来谋划、设计和推进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检察机关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又是司法机关。检察权的运行过程, 既是履行法定检察职能的过程, 又是具体的司法过程。只有遵循司法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来加强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 才能抓住关键、把准“命门”, 取得预期效果。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坚持规律导向, 要注重把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司法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找准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重难点, 明确主攻方向;二是按照司法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 抓好检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 搞好节点控制;三是按照司法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抓好整改突出问题的各项制度设计, 换言之, 整改检察机关纪律作风上存在突出问题的各项制度设计及具体举措, 只有符合司法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 制度才会有生命力, 具体举措才有针对性, 才能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坚持常抓导向

上一篇:用户感知交互性下一篇: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