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2024-05-01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篇1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互动,教学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基本概念多、理论分析及数学方程式较多,而且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各种电子器件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均在课本里,为了我院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与实践中涉猎的各种知识点融合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运用技能的培养。

一、教学观念转变

以往的教学多以板书授课为主,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已根深蒂固,而现今社会飞速发展,朝着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器件已普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这样一门电子基础课程来说,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已迫在眉睫。

教师的责任在“教”,如何很好地教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教师在“教”,如何将“教”与学生的“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在开课之前详细地掌握学生的铺垫课程是否掌握得扎实,授课前与学生有一个短暂的“教与学”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教学向人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把教学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书本与现实不再那么遥远,从心里不再排斥课本。再者,教师在教的方式上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观念,以板书、多媒体、实验、企业实践、毕业生回访等不同的、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感觉由“难”转化为生动有趣。

教与学的关系可以转换,只要教师把观念不仅仅局限于“教”, 而转向教学互动,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将相对于之前的教学模式要容易许多。

二、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模拟电子技术是目前集成化、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然要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产品案例联系起来作为最新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章节,我们追踪最新技术,增加新知识,将基本理论与现实知识整合优化,便于学生学习。比如讲解PN结、二极管、三极管时要将市场上应用的一些产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识别,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当然,如果教学条件达不到的话,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上网查看最新信息,甚至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去电子市场做一个调研,既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

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进而优化课时容量,这样既解决了课时少容量大的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对于我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已进行的一部分尝试教学,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避免单一枯燥的板书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课堂,优化了教学方式,调动了课堂中学生烦闷的氛围,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一些生涩枯燥的原理叙述。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及一些企业生产实例生动直观地讲解。 例如,对于抽象的PN结多子与少子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以及复合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一物理变化过程。在后续的PN结单向导电性知识点,学生也会相对容易地理解这一过程,能大大缩短课时,而且比以往的单纯知识灌输效果要好很多。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多种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关键参数的设置等,学生会深刻地理解电路,并能够准确地分析电路。比如目前流行的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都可以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使用的软件,让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验很好地结合,克服以往实验与理论的脱节。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根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与参考书,在作业和实验等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问题;在同一个班级教授一段时间,通过课堂提问及小测验等,了解学生的水平层次,教学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几个“小班”,针对“小班”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直到掌握的内容大致相同;再灵活掌握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将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觉得 “我做不做作业都无所谓”,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改革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教”与“学”融合为一体,模拟电子技术的“难”学将会变得容易许多。 同时为我院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3.教学实践拓展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技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增多,运用上述的改革教学方案,将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强教学互动的效果,本文提出教学实践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验、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拓展应用,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扎实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结束本门课程后,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实习,做基本的绘图、读图,在一线生产流水线上制作电路板,让学生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融为一体,学以致用。理论为实践服务,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对学生较难的课程, 通过实践的锻炼,相信难不再会难,学习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实现教学实践拓展应用,我院的学生将会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就业。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案 篇2

一、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创新意识。

二、内容: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

三、教学方式: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1、考核题目

(1)利用7805、7905设计一个输出±5V、1A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

5)说明三端稳压器输入、输出端电容的作用及选取的容值。(2)利用7809、7909设计一个输出±9V、1A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

5)说明三端稳压器输入、输出端电容的作用及选取的容值。(3)利用7812、7912设计一个输出±12V、1A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

5)说明三端稳压器输入、输出端电容的作用及选取的容值。(4)利用7815、7915设计一个输出±15V、1A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

5)说明三端稳压器输入、输出端电容的作用及选取的容值。

(5)利用7805、7905设计一个输出±(5~9)V、1A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

5)求电路中固定电阻阻值和可调电阻的调节范围。

(6)利用7809、7909设计一个输出±(9~12)V、1A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

5)求电路中固定电阻阻值和可调电阻的调节范围。

(7)利用7805设计一个输出5V、2A(扩大输出电流)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最大电压;

(8)利用7809设计一个输出9V、2A(扩大输出电流)的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 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最大电压;

(9)用LM117设计一个输出1A的恒压源,输出电压为3-10V;

要求: 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最大电压;

5)求电路中固定电阻阻值、可调电阻调节范围。

(10)用7812设计一个输出0.5A的恒流源;

要求: 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最大电压;

5)求电路中固定电阻阻值。

(11)用LM137设计一个输出1A的恒压源,输出电压为-3~-10V;

要求: 1)画出系统电路图,并画出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输出及稳压输出的电压波形;画出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波形。

2)输入工频220V交流电的情况下,确定变压器变比;

3)在满载情况下选择滤波电容的大小(取5倍工频半周期); 4)求滤波电路的输出最大电压;

5)求电路中固定电阻阻值、可调电阻调节范围。

2、总体要求

(1)画出完整的电路图;

(2)画出整流、滤波、稳压各环节的电压波形;(3)选择各环节所用器件的参数。

四、组织与考核

1、组织:每3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自由组合),从11个题目中抽取一题。通过自学、讨论,设计出该电路。每小组提交一篇报告即可。

2、考核: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由班长、课代表、班级代表负责组织临班进行答辩,根据设计报告(50分)、讲述(40分)、回答问题(30分)、EDA软件仿真出结果的(30分)。

3、给出一个总分数,其中优20%,良40%,中30%,其他10%。

4、本设计占期末总成绩的15%。

五、说明

1、要求掌握全章的所有内容,答辩过程中可提问本章所有概念或与本设计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篇3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学院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学生分层次及教学实践等新的教学观点,在教学中已运用了一些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互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基本概念多、理论分析及数学方程式较多,而且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各种电子器件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均在课本里,为了我院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与实践中涉猎的各种知识点融合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运用技能的培养。

一、教学观念转变

以往的教学多以板书授课为主,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已根深蒂固,而现今社会飞速发展,朝着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器件已普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这样一门电子基础课程来说,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已迫在眉睫。

教师的责任在“教”,如何很好地教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教师在“教”,如何将“教”与学生的“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在开课之前详细地掌握学生的铺垫课程是否掌握得扎实,授课前与学生有一个短暂的“教与学”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向人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把教学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书本与现实不再那么遥远,从心里不再排斥课本。再者,教师在教的方式上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观念,以板书、多媒体、实验、企业实践、毕业生回访等不同的、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感觉由“难”转化为生动有趣。

教与学的关系可以转换,只要教师把观念不仅仅局限于“教”,而转向教学互动,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将相对于之前的教学模式要容易许多。

二、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模拟电子技术是目前集成化、自动控制的基本手段,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然要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产品案例联系起来作为最新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章节,我们追踪最新技术,增加新知识,将基本理论与现实知识整合优化,便于学生学习。比如讲解PN结、二极管、三极管时要将市场上应用的一些产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识别,及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当然,如果教学条件达不到的话,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上网查看最新信息,甚至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去电子市场做一个调研,既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

将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进而优化课时容量,这样既解决了课时少容量大的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对于我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已进行的一部分尝试教学,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避免单一枯燥的板书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课堂,优化了教学方式,调动了课堂中学生烦闷的氛围,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一些生涩枯燥的原理叙述。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及一些企业生产实例生动直观地讲解。例如,对于抽象的PN结多子与少子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以及复合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一物理变化过程。在后续的PN结单向导电性知识点,学生也会相对容易地理解这一过程,能大大缩短课时,而且比以往的单纯知识灌输效果要好很多。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多种仿真软件,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关键参数的设置等,学生会深刻地理解电路,并能够准确地分析电路。比如目前流行的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都可以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使用的软件,让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验很好地结合,克服以往实验与理论的脱节。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根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与参考书,在作业和实验等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问题;在同一个班级教授一段时间,通过课堂提问及小测验等,了解学生的水平层次,教学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几个“小班”,针对“小班”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直到掌握的内容大致相同;再灵活掌握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将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觉得“我做不做作业都无所谓”,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改革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教”与“学”融合为一体,模拟电子技术的“难”学将会变得容易许多。同时为我院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3.教学实践拓展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技的迅速发展而日益增多,运用上述的改革教学方案,将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强教学互动的效果,本文提出教学实践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验、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拓展应用,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扎实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结束本门课程后,创造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实习,做基本的绘图、读图,在一线生产流水线上制作电路板,让学生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融为一体,学以致用。理论为实践服务,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对学生较难的课程,通过实践的锻炼,相信难不再会难,学习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中是最重要的一环,实现教学实践拓展应用,我院的学生将会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就业。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电子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提出新颖的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学实践、教学互动等教学观念,改善现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电子理论及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丽.模拟电路的教学体会与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胡体玲.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3):83-84.

作者简介:

弓美桃(1984— ),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集宁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扩频通信与数字通信。

韩天荣(1964— ),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集宁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技术与信号。

王新智(1978— ),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集宁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技术。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篇4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半导体器件种类多如二极管有普通型二极管和特种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 , 双极型三极管分为PNP和NPN型, 场效应管有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电路形式多每章有基本电路单元, 并派生出各种功能电路和应用扩展电路。

分析方法多如基本放大电路有估算法、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每种方法要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

微观概念多如非线性失真、频率响应、温度漂移、噪声、自激振荡等概念。

教材内容更新快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的器件、新的应用电路及新方法和新理论不断出现, 使得相应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也必须不断更新内容。

(二) 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

基于以上特点, 如果授课时一味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将导致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为此, 我们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 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 内容的取舍遵循教学规律, 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打破学科体系, 突出应用特点, 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具体表现在:

降低理论难度, 重视应用性根据高职院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 精选理论知识, 以讲清基本概念为主, 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 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 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不实用的理论知识, 如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虽然可合理地设置静态工作点, 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但比较麻烦, 在生产实践中几乎不用, 因此, 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删去。

以集成电路分析为主线, 淡化分立电路为体现电子技术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从以分立元件为主转移到以集成电路为主, 在保留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 压缩分立器件电路, 加强集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 并及时跟踪电子技术前沿的进展。如“反馈放大器”一章, 我们以集成运放为主线, 在保持反馈的基本规律、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 把集成运放有机地融入到反馈规律中。集成运放具有高增益特性, 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深度反馈使用, 这部分内容进行这样处理简单易懂。同时, 在应用电子、机电等专业增加可编程控制器内容, 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视器件外特性, 弱化器件内部原理分析本着“管为路用”的原则, 在讲解半导体器件时将三极管、场效应管作为“黑匣子”处理, 删除内部机理分析, 对于集成电路, 粗略了解内部电路简图即可, 而把重点放在器件和模块的选用、连接、匹配、功能扩展等外特性上。这样, 既能避免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以定性分析为主, 定量计算为辅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 必须进行工程思维的训练, 即从工程思维的观念出发, 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 定性分析是在生活实践、工程实践研究实践基础上的抽象与提炼。目前, 许多定量计量可借助计算机完成。因此, 定性分析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 使学生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学会用工程近似和等效的思想分析电路。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 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 改革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自然流畅、张弛有度、生动活泼的气氛下进行。

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教师讲授效果好坏, 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 而在于学生吸收和消化了多少。因此,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开展讨论式教学, 教师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预习,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形成师生互动关系。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 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应用现场教学, 教师在现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和记忆,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共射放大电路”分析时, 交直流信号叠加在一起, 学生理解困难, 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先讲电路, 然后借助船与人的关系, 形象地比喻直流信号是船、交流信号是人, 船是为了运载人, 直流工作点的作用是保证交流信号放大时不失真。这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导, 由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 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尝试独立地钻研、探索及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培养了自学能力。自主学习依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 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学习效果。如果本课程内容很多,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加以比较归纳, 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适应现代电子系统功能日益复杂的趋势, 不仅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且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此, 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实和完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 顺应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元器件、信号波形图和电路图。如果任课教师单纯运用“语言+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 会使课堂信息量偏少, 有些理论难以表述清楚。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优势明显, 能节省画图时间, 增大课堂信息交流量, 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讲授“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时, 采用多媒体技术, 使用Pspice、Pr CAD软件分析输入、输出以及电路中各点的波形情况。调整输入波形, 会得到相应的输出波形, 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甲类、乙类及甲乙类功效。这样,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提高了学习兴趣, 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利用互联网技术目前, 大多高职院校建有校园网, 我院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上传到校园网上, 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 并设立在线讨论栏目, 供学生提问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较好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利用网络布置和批改作业,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局面。

实践教学的改革

对高职学生而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 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各种相关实验。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实验, 并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 以全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基本实验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形成基本实践能力, 如元器件识别、焊接和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专业实验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 提高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如印刷板制作、电路设计、电路调试和各种功能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综合实验用于训练综合技能, 实习教师只提出基本要求,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线路、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设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创新实验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设。从选题、查阅文献、方案论证比较、购买元器件到制件调试完成等, 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既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一个有宽度 (实践教学内容丰富) 、有厚度 (包括基本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 、有尖度 (针对基础好的学生的创新实验) 的金字塔形结构, 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关键步骤, 是教学中的必需环节。以往的考核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理论考试占70%, 而对实验实训几乎不作考核。这就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忽略对基本技能的练习。为此, 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改为基础理论占30%, 实践操作占40%, 平时成绩占30%。基础理论考试以考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主, 实践操作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实训时操作的规范程度和掌握技能的程度评定, 平时成绩考核根据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定。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如果获得电工及电子装配工、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将适当加分。

高职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我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考核成绩比教改前提高了, 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 有90%的学生考取了中级电工证书和电子装配工技能资格证书, 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孟秀玲.《模拟电子技术》课教学难度的分析与对策[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5 (4) :75-79.

[2]蒋玲, 侯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7 (4) :37-39.

[3]王瑾.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7, (21) :138-139.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考核改革方法总结 篇5

系别:机电工程系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机电、数控及电气自动化

学时:80学时

一、设课目的:是为从事机电、通信、测量、电子产品的使用、生产和开发企业培养具有电子产品使用、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目标:

通过项目化教学,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应用及分析方法;掌握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熟练测试各电路的工作状态;掌握电路故障的检测及排除;掌握电子小制作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强化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协助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问题:

(一)考核方式、方法单一性。受实训条件的限制,本门课一直以理论为主要传播渠道,因而考核以理论试卷考核为主。基本上是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平时考核的权重低;考试方式基本上是闭卷考试,考核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课程学习的组织方式多为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做作业等单一方式,缺乏多样性(例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境制作、团队作业)。其结果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考核内容的局限性。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或作业,没有突出以能力为主线,不够重视技能训练,也没有根据专业的各自特点,突出个性化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考核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到职业需求、专业目标定位、课程类型(可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等类型)、职业技能要求等因素。其结果是学生考前死记硬背,既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

四、考试改革方案: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发展之路,实质上就是一条社会开放式办学之路,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应具有社会开放性的特点。

(一)课程的类型不同,其考核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模拟电子技术属于“基本素质与能力”类型,此课程是为了学习专业课或掌握职业技能需要开设的课程,课程考核时首先要从课程设置的目标出发,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二)考核内容的改革

应从考核内容是教材、笔记内容的重复转变到着重考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操作上;应从考核理论知识(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判断题等)为主转变到以考核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为主;应从单纯的作业、期末考试等形式转变到实验、设计制作的考核。

(三)考核目的的转变

从重视考核结果向注重考核过程过渡。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应包括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制作技能(包括学习方式和方法、选择学习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动手能力、装配熟练程度)、学习效果(指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制作环节的数量与质量)三个方面。只有通过过程性考核才能进入结果性考核环节;过程性考核成绩应占考核总成绩的50%,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现象。

(四)考核形式多样化

1、过程性考核形式很多,主要形式有:平时作业考核、平时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考核等。

平时作业考核是根据学生完成重要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评定成绩。

平时学习表现考核是根据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验过程评定成绩。

阶段性考核是在项目教学结束后测试学生,测试方法有实验特性测试、项目制作、报告、答辩等。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篇6

摘 要:文章分析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当前存在的师资水平下滑,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实验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明确教学定位和设置多层次实验模式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模拟电路 教学改革 实验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评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许多高校都是按院系统一招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分专业方向和选择专业模块,强调“宽口径、重基础”,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它讲述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知识,内容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但是在很多高校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近些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反而出现了“没落”的趋势,青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近几年对信息类学生成绩的统计表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不及格人数最多的科目之一。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电子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培养研究型的人才,强调理论,强调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及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而对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反映不足,不够重视实践,实验课设置不尽合理,这些使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与学”“学与应用”的环节上与现实的要求存在较大的矛盾。例如,学习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和各种放大电路时,教师花了很多课时对器件、电路原理进行讲述,推导计算公式,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应用能力欠缺。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有些同学甚至戏称这门课为“魔鬼电路(魔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近几年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讲过这门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不好上。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又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上好。但是由于它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科研创新的机会少,学校投入、重视不足,使任课教师心理出现落差,因此很容易造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重视教学工作,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改革,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水平出现下滑。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认识到专业基础课既是传授从事本学科和专业方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又在人才培养和三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1教学改革

2.1.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专业发展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强调理论的“满堂灌”的做法,授课方式由“单向传授”转变为“多种方式”。例如,开展互动学习法,选择一些章节,组织学生自学——演讲——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总结,完成教学过程。也可以选择适当章节,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由学生先做实验,认识电路,然后学理论加深理解,再做实验进一步提高。除了常规作业外,教师可以适时安排2~3次大作业,比如,在学完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这三章内容之后,设置若干实用电路,如,二极管构成的限幅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等,并提出使用条件和参数要求,由学生分组选题讨论设计。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专门时间,由每组派出代表,讲解设计过程,通过MULTISIM或PSPICE软件验证设计结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来各高校高度提倡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对电路的讲解也更清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抛弃,它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消化所学内容。据测算,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传统教学三个课时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时比例,灵活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化代表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电子技术的教学必须体现这一方向,以集成为主,拓宽更新教学内容。对不符合集成发展方向的传统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如,对于变压器耦合电路工作点的静态及动态图解法、差分式放大电路参数的计算等应进行精简,而对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概念及稳定性内容应加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阐明基本电路的原理、功能及主要参数,尤其要给出电路的应用实例。

在课程的定位上应当明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点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应用问题,强调实践应用和电子设计能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采用“近似模型”,强调“工程性”和“近似估算”。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与学,应当采取“避虚(纯理论)就实(实际应用)”的策略,要强调物理概念,不要陷入盲目的公式推导而成为讲数学,有关理论只要“够用即可”,这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2.1.3 实验课改革

实践教学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作为辅助环节从属于理论教学,受到课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实验课的设置不尽合理,实验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实验课变成了走过场,有些学生做了一学期的实验后仍不认识器件,不了解器件参数。因此,实验课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2.1.3.1 改革实验内容

第一,设置入门实验课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周,开设2课时的教学实习,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备好各种电子元器件、历届制作的电子作品,例如,音乐贺卡、抢答器、数字电子表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观看和测试,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产品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中,消除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的陌生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第二,设立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模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可设置为如下的三个层次:第一,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比如,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加深对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但此类实验由于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但是,目前90%的实验都属于此类。第二,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先设计电路,然后选用器件完成应用电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装调与测试电路的能力。实验内容可由易到难,比如,可以结合理论课的大作业,从设计二极管的相关电路开始,循序渐进。在学完运算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后,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卡拉OK音响电路,学生通过麦克风输入声音,加法电路混合声音、再由功率放大电路输出声音,将三部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完成设计。这类实验的设置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这是实验课内容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第三,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是以模拟电子电路为主,利用跨学科知识、器件进行综合性系统的设计的实验,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难度较大,因此,选择实验内容时可适当考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成课程设计内容。这三类实验的比例以4:3:1为宜。

2.1.3.2 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课程一般设置8个实验,每个实验2个学时。但从实验效果来看,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创意的学生感觉时间不够用或自己的设计想法没有机会实践,而实验教师则感到学生多,压力大。每次实验结束,学生意犹未尽而教师筋疲力尽。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是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实验室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承担计划内的实验外,其他时间向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软件,如PSPICE、PROTEL、MUILTISIM、MAXPLUS2等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安排相关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进行预约,实验内容既可以是实验课内容的深化,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

3 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器件、内容体系、实验方法、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与改进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能懂”“学能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军. 《电子线路》课程体系及其再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

[2]郑颜,刘佐濂.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导刊,2011(12).

[3] 池雪莲.《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6).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概念多, 电路多,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学。针对理工类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针, 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作者在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打破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 突出应用的特点, 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对应用型理工专业的学生来说, 应该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例如, 三极管混合型等效电路的推导可以留给有兴趣的学生课下自学;又如, 在讲集成运算放大器时, 其内部结构可以略讲, 而加强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及应用方面的内容。同时, 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工程实践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器件, 如石英晶体振荡器、三端集成稳压器、晶闸管等。注重课程内容的工程应用背景, 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 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努力营造浓厚的课堂讨论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 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不再是只听教师讲, 而是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讨论, 由自己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知识”的学习方法, 也使得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例如, 在讲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1]时, 先演示一个实验, 给发光二极管分别加上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 让同学们观察发光二极管是点亮还是熄灭?然后, 提出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同学们就会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最后教师对PN结的单向导电性的原理作总结。通过实施探究启发式学习模式,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 对于一些重要理论的推导和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采用板书教学, 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 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重要的理论知识时做到脑, 眼, 手并用, 而不仅仅是像看电影一样过过眼, 有助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则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

同时将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引入课堂教学中, 可以随时进行电路连接、仿真, 测量和演示, 使课程内容由复杂变简单, 抽象变通俗, 枯燥变生动, 也有助于加强课堂互动,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放大电路的非线形失真时, 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可采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画一个基本放大电路[2], 并设置偏置电阻为可变电阻, 调节偏置电阻的阻值, 让学生通过虚拟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当偏置电阻过大时, 输出波形就会出现截止失真;反之, 当偏置电阻过小时, 输出波形就会出现饱和失真。通过仿真软件的演示, 可以直观地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得以被学生容易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再如:振荡电路振荡现象的演示;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等重点、难点内容, 都可以通过电路仿真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改进

本课题组实施教改以来, 为了改进模拟电子实验课教学, 购进了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实验箱, 可以完成二十个基本理论验证性实验。本课题组通过研讨, 确定选择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测量, 晶体管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测量, 低频功率放大器, 差动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RC正弦波振荡器, 直流稳压电源这七个实验作为基本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 并根据实验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教学讲义 (拟出版) , 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子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测试技术,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以及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实验内容和填写的数据表格。实验课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 老师指导为辅, 每次实验规定了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 要求学生下课即交实验数据, 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效率。

除了基本理论验证性实验以外, 本课题组编写的实验讲义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内容, 如控温电路设计、波形变化电路设计、有源滤波器设计、开关电源设计等,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指导学生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组合, 自行设计实验电路, 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来组装电路, 拟定出调试测试方案, 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工作能力。另外, 本课题组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实验室和电子设计兴趣小组, 为学生创造了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实践证明实验改革对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非常有帮助。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来说, 题目要跟实际应用有关[3,4], 需综合应用理论课程的内容, 训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完成电路设计、电路仿真、装配调试、设计报告撰写等过程。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耐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会学生如何选取设计方案, 确定电路参数, 购买元件, 制作电路板及调试硬件, 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作者结合时代的要求及从学校整体改革目标, 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出发点, 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着手做了一些工作, 希望能对课程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童诗白,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1.

[2]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3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系统指导书[M].武汉: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012.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篇8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知识点多且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 往往习惯于采用数学分析求精确解的思维模式,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应用体验和实例解读的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面向应用的创新意识。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看, 课程的教学应该采用适当的现代教育技术, 引入电子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广泛吸收国内外高校的先进教学成果。因此, 课程的改革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理论教学侧重基础知识、实践教学注重具体应用、考核方式多元化。

2 课程内容体系的更新

模电课程内容多难度大, 而课内学时往往有限, 因此应对课程内容体系加以更新,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更好的衔接。课程内容整体可以分为半导体器件基础知识、分立元件基本电路及其应用、集成运放及其应用。每一部分适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基础知识部分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打好理论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主要通过理论介绍及习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电路模型及其应用这部分, 主要通过应用体验与实例解读的方式,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设计电路的能力。理论教学中对器件内部的工作机理、缺乏应用背景的解题技巧等不用具体展开, 而对实际应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电路的选择、器件的选型、各种电气机械的接口扩展方式等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展开;实践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设计型教学环节。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3.1 建设立体式学习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 网络化教学应用方兴未艾, 但是对于网上的海量教学资源学生常常感到无从选择。因此, 通过建设一种立体式的学习平台, 包括学习网站、教学视频、P P T课件、在线答疑平台、手机AP P在线学习等, 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方便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另外通过实验套件, 每个章节内容介绍完之后安排一个应用体验的面包板实验, 在课堂上或课堂外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实验。

3.2 理论教学中引入电路仿真软件

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 DA软件, 通过对电路模型的仿真演示, 能够直观、快捷地得到结果, 从而可以验证理论知识正确与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非常直观的印象, 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深刻。有些重点内容如滤波器这部分, 由于学生对信号的频率特性较难理解, 采用仿真软件进行实例演示就非常直观有效。例如:在课堂上利用E W B仿真软件演示带通滤波器电路, 通过给定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 利用虚拟示波器观察电路的不同输出, 学生就能够通过直观的比较掌握通带、截止频率的概念。对于某些课后较难的习题也鼓励学生先进行电路仿真, 然后根据仿真结果写出解题过程。

3.3 强化电路设计的系统性思维

现行的一般教材中往往只介绍器件和模型电路, 较少涉及到一个系统的设计。事实上我们学习一门课程最终目的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应用中发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从绪论开始, 有意识的初步引入电路系统框图, 将一个实际电路以框图形式将分解成各个功能模块。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新学到的内容逐步回到系统中相应的功能模块, 逐渐引导学生加以细化, 这样使学生能够将模电看上去杂乱无序的课程内容相互联系起来, 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而且通过实际的电路应用的例子对课程内容加深理解。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学习, 学生能够建立起一种工程思维, 无需计算电路的精确理论值, 电路分析应掌握相应的工程估算法, 搞清电路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及设计思路。

4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4.1 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虚拟实验

建立随时随地的实验场所是我们实验教学的建设目标。受限于教学硬件设施, 这个目标长期以来很难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应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只要拥有一台电脑, 应用仿真软件就可以在教室或寝室进行电路的实验。电路仿真软件很多,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可以采用E W B仿真或M ultisim软件仿真。其中E W B软件使用简单, 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M ultisim软件提供了较多的元器件和测量仪器, 而且能够三维面包板仿真, 非常直观。

注重虚拟实验与实际硬件电路实验的相互结合。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使用一套电路套件可以进行简单电路的验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路套件, 准备好相应的元器件, 使用面包板搭接相应的实验电路。将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观察实际电路可能与仿真结果有哪些不同, 总结出电路应注意事项, 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每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室教学要求学生先进行虚拟仿真及课外研究, 取得相应的仿真结果再进行实际的仪器操作。一般性的验证实验主要由学生在课外通过仿真及面包板自主完成, 实验室里主要进行设计性的综合实验。这种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减弱了师生对实验室的依赖, 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4.2 重视课程设计和课外电子设计小组建设

目前由于高校硬件资源的限制, 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大班化教学, 平常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较少。因此, 通过减少基础实验, 增加综合性实验,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整体知识。课程设计往往集中在学期末的1~2周, 旨在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完整的工程研究训练。教师选择具有适当难度的研究课题, 要求学生按照查阅资料—方案设计—系统设计—单元电路设计—电路选择—器件选型—电路仿真等各个环节, 经过教师检查后提出修改意见, 然后再选购器件进行电路安装调试, 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 得到测试报告, 最终完成一次工程训练。

对于学有余力且热爱电子设计的学生, 选拔和鼓励他们参加电子设计小组, 通过学院的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对其进行日常培训, 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做好准备。

5 结语

本文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从课程改革思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新教法的采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总结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 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教学模式。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对于其他学校的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很大。这门课程基础内容经典, 但知识更新迅速,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课程改革思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新教法的采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对研究性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立体式学习,仿真软件,系统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车晶, 杨恒新, 周洪敏, 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2 (6) :44-46.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篇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提倡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应用新型教学手段,这些革新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主讲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研究性教学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说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 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模拟电子技术”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工程性和灵活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入门很难,有很多学生还未开始学习就已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研究和探讨教学课题。

根据模拟电路具有内容更新较快、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前景,让学生明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是现代技术的支柱,以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所谓3C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渗透各个领域,而“模拟电子技术”就是这些新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掌握这些新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学习。例如:在绪论中我们通过介绍一个测量与控制系统,让学生对信号采样、处理和控制过程有一个感性认知,进而确立模拟电路在整个电子信息系统、测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的成为“乐之者”。

2 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随着大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大学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而是要在师生共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体现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进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更多的强调探究,而不是接受。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下次课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层层深入的提出若干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或悬念去预习、去寻求答案,以引导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下次课的研究教学做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主导地位从实际问题入手,把要学的知识作为问题提出来,一边讲解一边提问,或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研究解决问题;或适当加以引导性的提示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引导学生思维,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一个个新的知识点分别设计成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运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负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影响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引入电压负反馈(或电流负反馈)的作用,即放大电路引入电压负反馈输出端等效为受控电压源(或受控电流源)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学过的电路基础知识,去自行总结出引入电压负反馈(或电流负反馈)对电路输出电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RC滤波电路的时,教师首先画出输出端开路的低通滤波电路图后,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电路知识画出输入输出电压相量图、作出电压传输特性表达式,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输入信号频率变化对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得出电路具有低通的特性,继而给电路接上负载继续研究输入信号频率变化放大倍数,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无放大作用、带负载能力差、特性不理想(边沿不陡)等缺点,最后通过对运放性能和使用的回放引出有源低通滤波电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引入探索未知领域的新思维和新境界。

3 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这就意味着教与学都是创造性的,教学的过程不是按部就班的把预先设计好的属于教师知识范围之中的知识如何有效地、按部就班地传输给学生,而是在师生之间有知识、有经验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寻找、发现问题,并借助于教师传授的新知识,共同分析问题,在师生的积极交流与合作中共同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和出路。

要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机会,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任何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的质疑探究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提一些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开动脑筋自由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提出疑问,促进学生多想,多问,多思考,进而完成由怀疑到深入研究,由深入研究到理解掌握研究性学习过程。

其次要给学生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的机会。教师在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后,鼓励学生在不接受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对一些问题独立学习、自主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基础上独立地进行探索和尝试,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然后再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其结果加以分析检验,逐步减少思维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这样的思路:提出问题→启发联想→分析推理→结果验证:比如在学习频率响应时,教师讲授完频率失真(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的概念、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的区别后,让学生独立分析输入分别为高、中、低三个频率段的正弦波小信号时,输出信号是否有可能产生频率失真、属于哪类失真;而放大器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乙类功放的交越失真是线性失真还是非线性失真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得出结论并掌握分析问题方法。又比如,在介绍整流电路时,不是简单地将电路端出,分析电流流通的途径,而是要引导学生什么器件具有单向导电(答案为二极管),然后如何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构成使交流电的正、负半周都产生同一方向电流通过负载,这样引导学生自行画出各种整流电路,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所有结果又都可以通过实验或电脑软件仿真的方法由老师或学生及时加以验证。

4 加强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学习、研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实践教学是模拟电子这门专业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目前各学校对实验教学环节都非常重视。

实践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提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注意“虚”和“实”结合的方法,我们在计算机实验室安装Matsum、EWB等仿真软件,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实验中头脑中闪现出来的思维火花及时记录下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线路,学生把设计的电路,通过在计算机上分析、调试、仿真,会发现许多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电子自动化设计是一种现代化分析和设计手段,但最终目的是要开发出工程应用系统,运用到工程实际电路中去,从“虚”到“实”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实验室管理上我们实行开放式运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或得出结论、或对有关推测加以验证探究,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思考,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故障现象,找出故障原因,对于典型故障,教师带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深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研究、创新能力发展和提高。

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教学中把整个课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电路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复习理论知识,设计单元电路,选择电路元件、计算电路参数,完成整体电路的设计。第二阶段软件仿真:对线路原理进行仿真、记录仿真结果,并画出布线草图,以便在真正动手实验时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电路焊接与调试: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对设计电路逐块进行调试,并整体调试过关,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要独立分析与思考;要求学生所接线路在满足电路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焊接电路板接线合理美观,满足接线质量和工艺要求;第四阶段报告总结:重在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探究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排除故障方法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电子社会发快速展的能力需求。

5 结束语

当今时代的教育,应当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其重点在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应当贯穿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过程中。教师研究性的教,要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或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研究现实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教师研究性的教是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的,研究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每位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曾强调过的: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强调的正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2]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 (2):21-23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篇10

一、目前模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课程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章与章之间的内容相互脱节, 知识跳跃性大。存在的问题2:教学方式中绝大部分教师仅采用讲授法, 缺少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接受较困难。存在的问题3:考试方式单一, 往往以一张试卷定“终身”, 缺少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存在的问题4:实验开设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 缺少创新性实验的训练, 对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少, 往往是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 学生不动脑筋, 依葫芦画瓢。针对以上存在的四方面问题, 本文提出在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

二、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基础课程的学习开始抓起, 而不能仅仅从某几门专业课程学习才重视工程素质能力的培养,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环节中。

CDIO, 即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这是产品开发的四个阶段,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几个阶段中, 培养其工程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具有大工程理念、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密切联系产业实际和系统的工程教育改革四大特点。模拟电子技术虽然是专业基础课, 但是以项目制方式进行授课时是比较容易实现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嵌入的。

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四大项目的设计、制作为基础, 全面覆盖模电的所有理论基础知识, 使学生在学中做 (Learning-By-Doing) , 做中学 (Doing-By-Learning) , 理论联系实际, 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尊崇理论学习到软件仿真, 软件仿真到实物制作的学习流程。

四大项目分别为: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实用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远距离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与调试、温度指示器的制作与调试。

项目一: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桥式整流电路的应用、电容滤波电路的应用、运放构成的比较器的应用、基准稳压电路的分析与检测、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等。

项目二:实用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其基本任务是将接收到的微小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功放推动而提供能量足够的音频信号。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原理与分析 (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器的特点、负反馈在放大电路的应用等。

项目三:远距离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与调试。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掌握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掌握振荡频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无线电信号的调制、传输和解调原理及作用。为信号的无线通信原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项目四:温度指示器的制作与调试。其基本任务是利用集成运放电路, 制作一款温度指示器。项目包涵的知识、技能有: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分析问题时的虚断和虚短的概念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等。

此外, 学习并制作完以上的四大项目后, 要求学生在若干设计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本课程的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进行电路设计、PCB板制作、器件的购买与焊接、电路的调试与运行, 写出制作文档, 并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陈述与答辩。

四、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很多高校还是采用纯理论教学方法, 使得理论脱离实际, 学生学习枯燥, 缺少兴趣与动力, 教师教学满堂灌, 事倍功半, 效果不佳。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型教学并使用LBD的教学方法,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会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 BOPPPS的教学模型。

BOPPPS是将一堂完整的课程教学分成六个阶段, 依序为暖身/导言 (Bridge-in) 阶段、学习目标/结果 (Objective/Outcome) 阶段、先测 (Pre-assessment) 阶段、参与式学习 (Participatory Learning) 阶段、后测 (Post-assessment) 阶段和摘要/总结 (Summary) 阶段。

2. LBD的教学方法。

所谓LBD的教学方法, 即学中做 (Learning-By-Doing) 。以下即对LBD教学方式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教学作一个案例, 整个案例分为四步。

(1) 原理讲述。首先是引入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讲述电路构成及各器件的作用, 并与固定偏置电路进行比较;依次进行电路的静态分析及静态工作点的分析计算;最后进行电路的动态分析, 通过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2) 仿真实验。以下仅对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进行仿真。图1为绘制的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仿真原理图, 图2和图3分别对其输入输出波形进行虚拟示波器仿真观看。

从输入输出的波形可以看出, 输入信号的幅值为:uim=2Div×2mv/Div=4mv, 输出信号的幅值约为:uom=1.6Div×200mv=320mv, 并且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倒相, 因此放大倍数约为-80倍。

(3) 实物制作。仿真完成后, 要求学生根据仿真原理图绘制PCB板, PCB版电路图如图4所示, 然后购买元器件并焊接进行系统调试运行。最终做出共射放大电路的实物, 如图5所示。

(4) 学习总结。要求学生对原理学习、电路仿真和实物制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仿真和实物制作的效果进行评判记载, 作为过程性学习成绩。

五、模拟电子技术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工作, 并以此深入推进XX学校的“五大教学改革”。考核方式要从纯理论的试卷考试向学生的能力考核转变, 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权重, 削弱期末考试的权重;增加能力考核的权重, 削弱理论考试的权重。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的, 改变原有考试方式, 即加重学生的过程学习考核权重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考核为主。课程总成绩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期末理论考试占40%;课程设计实物制作占20% (学生要答辩并提供制作报告) ;四个项目的过程性检测占30%;平时作业占10%。

六、总结

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 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提出了项目制, 并理论联系实际地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所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上提出了BOPPPS教学模型的课堂应用并结合LBD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针对现有考核内容的局限性和考核方式、方法的单一性提出了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考核为重点, 减少期末结果性考核的权重。经过近两年本人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教学也事半功倍。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的内容较多、理论性强。课程以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 以熟练掌握基本电子器件和基本电路为基础, 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依托, 以项目制为主线, 并使其涵盖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 结合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型和LBD的教学方法, 全面增强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能力目标,BOPPPS教学模型,LBD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国祥, 沈晓燕, 章国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1) .

[2]王俭, 叶小燕, 沈建国.“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实践[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 2002, 4 (4) .

[3]于兰, 李广辉.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 2012.

[4]赵晓梅, 单艳红.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3) .

上一篇: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下一篇:加强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