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中电子技术的论文

2022-04-26

【摘要】90后中职生思想上的自主性与行为上的依赖性存在强烈反差,他们在制度下被动地、迷茫地学习与生活。为了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课教学,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据此提出了强化自我责任心,扎实自我教育之根的培养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模拟教学中电子技术的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模拟教学中电子技术的论文 篇1: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和强调学科性的本科教育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引导学校正确定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造就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江苏省教育厅颁布实施的《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中也明确指出要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所以,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除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关键。但是,目前高职课程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单一,教学手段仍落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一根粉笔、一本笔记”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仍存在着来自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制约。

一、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制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

第一,高职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等实践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第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知识与能力不足。无论是采用哪种改革模式或路径,比如采用多种方法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无论是启发式、探究式、演练式,还是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首先要求对这些方法具有驾驭能力,同时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并且具有对教学进行筹划设计、组织协调、灵活应变、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这些方面不少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例如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些素质有些“生而得之”,有些则是“学而得之”,不是一两天就拥有的。第三,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及其使用效果不放心。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没有把握,担心学生学得不系统,反而效果不好。例如,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实验室模拟教学方法是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目的达到程度评价不高(当然可能与教师和学生都对该方法和手段寄予了厚望有关)。可能每一位教师,都有改革的内在冲动,但是对改革效果难以把握,会成为制约改革的一个心理障碍。第四,一些教师不思进取,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教学方法的改革意味着教师必须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对自己原本熟悉、习惯的教学内容、形式、教法、手段等进行重新审视考虑,做出新的设计。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性的劳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得过且过,不愿过多投入,表现出明显的惰性。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制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演员”,没有“学”的配合便没有“教”的成功,教学方法改革的激情就会受到打击。目前,学生群体中的确存在着阻碍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第一,“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阻碍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质疑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活动,从而难以形成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外部动力。“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由来已久,且被视为作为“弟子”的美德,致使学生主体自觉意识淡薄,缺乏质疑、挑战之勇气。另外,由于担心教师对自己有意见而影响自己的学科成绩,敢对教师说“不”的学生不多,同时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较少,即便有意见也很难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这种“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阻碍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信息渠道,也难以形成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第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跟不上。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依赖性的学习习惯突出,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随着高校扩招,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学生不仅知识素质下降,而且综合素质也在下降(这种情形在大一时显得尤其突出),已经习惯于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改革,难以形成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外在动力。第三,部分学生忽视综合能力培养,不适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目前有部分学生,学习目标定位有偏差,主要精力放在英语、计算机,以及其他的种种资格证书考试上,而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又把主要精力放在识记 “专转本”的知识方面,忽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也阻碍了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第四,当前存在的较差的学风也是制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原因。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个基本导向是强化学生

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面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当需要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时,学生不愿投入,配合程度很低。这会挫伤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也妨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学校方面存在的制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因素

无论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的配合,都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尤其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方面。第一,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未真正落实。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可能每一所学校都这么认为,但很多情况下多停留于理论上或口头上,同时教学管理上有许多不配套之处。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只是教法的多样化,而且还要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管理上做出相应调整。如课程设置安排、学生的考试与成绩评定、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等都应从支持高职教学改革的角度进行考虑。第二,利益分配导向的偏差,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一些高校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把向教师倾斜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实际上没有认真执行,这必然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导致一些优秀的教师脱离教学岗位,或在外单位兼职,分散了潜心研究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教师内部,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在一定范围依然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第三,学校教学设施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方法改革。网络经济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借助计算机

设备及网络技术环境,而由于传统的文科难以实验,甚至文科不需要实验等观念影响,教学方法改革需要的设施投入只是在近期才引起重视,且投入缓慢。我校在设施配置的购置性投入上已经花费1000万元人民币,但仍需在设施使用的人才方面加大投入,使得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方法改革成果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一般比较注重对学生个性、改革精神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遵循既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善于以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如授课教师讲授之前,即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参考书目、考试类型及答疑时间告知所有选课学生,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即对该门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老师会在学生中组织学习小组,采取交互式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几乎可以随时向老师阐述他们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老师也可以随时调整他们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学效果十分好。同时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法被大量用于西方各国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网上通讯、远程通信等先进通讯手段的广泛运用将教学进一步扩大到课堂之外。由于手段比较先进,通过电子技术所传递的信息量又十分庞大,所以教学的效率比以前所用的传统手段要提高好几倍。对于一些理论上处于比较前沿的课程,西方国家的高校一般会由若干不同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发挥他们的联合优势,使学生及时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多聘请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士授课,以使学生了解业务发展情况及实际运作过程。这些成功的经验有许多可为我们所借鉴。

(二)高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三管齐下”

1、师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对从事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应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注重教师师德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第二,提高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学校应结合本校师资队伍特点及专业建设要求,制定教师个性化的培养培训计划。建立合理的机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提高教师教学及学术水平。第三,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选派教师到国外或国家设立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建立合理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专业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合作企业一线挂职顶岗锻炼,或校企共同合作开发实用技术项目;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等。

2、学生学风建设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

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对“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厌倦与恐惧,而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与意义,思想认识上仍有差距。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自由轻松,相反,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时间精力上应有更多的投人,积极参与并与教师密切配合。所以学校管理者、班主任、辅导员等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端正学生的态度,进行正确的学习目标定位,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学校激励机制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保证

第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落到实处。一是要根据高职的办学定位和本校的专业特色,权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切实重视“教师”和“教学”,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三是利益分配要确实坚持教师导向,引导优秀教师回流教师岗位,增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如教学制度方面,学校和系部要在课程的设置安排、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师的考核计酬办法、教材的选择、学生的考试与成绩评定等制度方面,都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此外,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物质保证。增加教学设施投入,网络经济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涉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教学改革方法的应用环境问题。同时注意教学设施建设的合理设计,保障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责任编辑 王红军

作者:徐桂华

模拟教学中电子技术的论文 篇2:

强化自我责任心培养,扎实中职生自我教育之根

【摘要】90后中职生思想上的自主性与行为上的依赖性存在强烈反差,他们在制度下被动地、迷茫地学习与生活。为了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课教学,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据此提出了强化自我责任心,扎实自我教育之根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责任心 培养策略

在近几年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90后中职生自我意识强,张扬叛逆等个性特点。他们要求保有独立的空间,反对学校与家庭的干预,但思想上的自主性与行为上的依赖性却形成强烈反差,体现为自律力差,在制度下被动地、迷茫地学习与生活。针对这种心理面貌,引导他们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我教育是人成才最重要的因素,当学生拥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能够发挥主体精神,不断的排除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障碍,完善自我,追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强烈的自我责任心作为基础支持,为了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教学,笔者参考若干权威心理测试,围绕自我责任心的主题设计了27个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自我责任心,扎实自我教育之根的策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在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学生中开展,该校属国家重点中专,学生生源较好。调查采取不记名式随机抽样调查,当场发放、回收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243份,回收率97.2%,其中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100%。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数字运用、电子技术运用及服装设计六大主干专业的学生。专题调查涉及自我保健、学习态度、时间观念、人生规划等多个方面。

二、中职生自我责任心现状分析

(一)有较好的时间观念及承担责任的意识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养,它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基础。表1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有时间观念,能够根据任务安排好时间。同时,表2显示,65.8%的中职生有自觉的责任意识,他们能优先考虑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大部分学生能正视责任后果,只有17.8%的学生会采取装病等方式逃避承担责任。

从这两项调查可见,中职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成熟度,能较好地安排时间,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约一半的学生自信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二)自我责任心存在的若干问题

1.运动与保健的责任意识薄弱

表3显示,学生中经常运动来保持健康的仅占23.6%,能够坚守健康饮食准则的学生只有29.8%。从数据来看,学生运动与保健的责任意识薄弱,情况令人担忧。自我责任心是在人自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爱就是要珍爱自己的名誉和生命,对自我负责,全面关照自身的身体与精神健康,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对自身生存质量关注不够,容易放纵自己沾染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作息混乱,将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的精神状态。

2.进取心不足,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72.9%的中职生喜欢顺其自然地生活,59.2%的学生会有放任自流的念头。59%的学生确信自己是幸运儿。数据显示,中职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自我设计意识薄弱,危机感不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存在着侥幸心理。由于大部分中职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在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前,对人生的发展十分迷茫。

3.做事态度不端正,容易朝三暮四

从表5的调查数据显示,约一半的学生做事态度不端正,会敷衍应付。73%的学生办好事的动力是对事情的价值判断而不是责任意识,这也是部分上课经常迟到的学生能在兼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考勤记录的理由。所谓“价值”在他们中通常体现为眼前可见的个人利益,说明这部分学生眼界狭隘,缺乏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4.知行未能和谐统一

表6的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责任认知的情况较好,但行动力弱。66.7%的学生认同“学习是一种责任,尽管有时并不快乐,我仍然会尽力做好它”,但只有33.6%的学生能够做到“上课时,无论外在环境如何,我都会认真听好课”,71.5%的学生会在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时抄袭了事;在“我相信‘既然决定做一件事情,那么就要把它做好’”的调查中,86.8%的学生有认真做事,追求效果的意愿,但47.9% 的学生认为“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如果持续时间很长,对我来说就很困难”,56.4%的学生常常忘记需要做的小事情,显示对分内事还是不能克己、尽职尽责;80.1%的学生知道为自己的晚年精打细算是有意义的,但72.9%的学生喜欢顺其自然地生活。认知与实践不统一,这是学生自我责任心弱化的突出表现。

三、在德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责任心,扎实自我教育之根的策略

真正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依赖制度教育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脱离了制度的约束,或不在监督者视线内,便会故态复萌,让教育者充满挫折感。中职生自我责任心在上述方面弱化,恰恰暴露出以往德育工作在自我责任心教育方面的成效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德育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育人中追本溯源,强化学生的自我责任心,激发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奠定他们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坚实基础,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

(一)渗透缺失品格的培养,补全自我责任心教育

教师要针对调查显示的问题,把对应的品格培养作为重点和难点渗透到四门德育课及心理健康课堂中来。如:中职生运动与保健责任意识薄弱,对自己的生存质量缺乏必要的关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客体来研究,加强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贵己爱己;中职生普遍缺乏进取心,随波逐流,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坚定行行出状元的信心,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群,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并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适合的职业理想,找到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部分中职生做事态度不端正,朝三暮四,难以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教师要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如何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分内事,努力做到乐业、勤业、精业;中职生知行难和谐统一,与个体的意志力薄弱密切相关,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意志与理想实现的关系,参考权威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制定日常意志力培训计划,持之以恒,做有原则,有毅力的人。

(二)丰富活动类教学方法,深化独立负责的情感体验

自我责任心的培养若停滞于认知层面是很难有成效的,德育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锐意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丰富学生自我负责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内化自我责任心。

1.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来被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它突出的优点是使理论内容变得生动具体、直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要根据本研究结果的提示,选择典型案例,引领学生深入特定事件的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对独立负责的意识。

2.情境模拟教学法,激发移情。在课堂上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情境、事件、人物,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仿真演习。这一认知方法使学生能在亲身感受中享受完成任务的快乐,承担未完成任务的后果,激发学生对角色责任的移情,培养自我责任情感。

3.自主探究教学法,深化体验

尝试自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收获到学习的成就感,重新看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表现进行反省与思考,对自己的不足产生警觉,萌生完善自我的愿望,获得对自我负责的深刻认同。

(三)完善考核方式,营造培养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心理氛围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德育课作为培养自我责任心等良好品格的“实验田”,精心耕耘。考核从内容到形式要多元化,适当减少对知识点的考核,增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养成等方面的评价,把学生在本课程的责任感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其中,从学生本课程的考勤、课堂纪律、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课外拓展任务的完成程度、自主持续学习的能力、作业提交及作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营造以尽责为荣,以失责为耻的心理氛围,督促学生养成自我负责的行为习惯。

(四)指导社会实践,延伸自我责任心的养成教育

本研究中,中职生知行不统一的现象突出,而后果承担是改变这些不良状况的有效途径,德育课教师在指导实习、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中,要带领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磨练自己、调适自己。由于学生存在自我责任心弱化问题,在实践中必然会亲身感受到现有自我责任心状态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教师要以此为切口,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自我责任心不足,将难以胜任任何社会角色,自我发展,追求成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使他们在危机感与紧迫感的驱使下,逐步养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行为习惯,使自我责任心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琛.有关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的一点感受[J].新课程学习,2012年 8月

[2]苏娜.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5月

[3]刘翩翩.郑炜.自我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展望[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年3月

作者简介:

杨小可(1973-),女,汉族,广东省兴宁人,学士,汕头市林百欣科技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杨小可

模拟教学中电子技术的论文 篇3:

“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单片机控制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其课程教学是否科学与合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衔接,在对项目化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为例,具体阐述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案。

关键词: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郝飞,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教师,维修电工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可编程控制技术、工业控制;本文其他作者单位均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一、项目化教学现状分析

项目教学是近年来在职业院校广泛实施的一种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随着多数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其他一些高校也积极尝试了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然而,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企业化的教学设备和场地

教学设备及场地作为项目教学的主要硬件条件,需要完全工厂化和企业需求相适应,也就是说,一体化课程项目是以工作过程和工程实践为导向的企业工厂施工的完整过程,以体现项目具有应用性的特点。而现在多数院校教学中的课程项目采用模拟教学设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课题项目模拟化完成,违背了项目教学的应用性特点。

(二)缺乏完整项目化的教学体系

项目化教学是任务驱动式的完整项目教学体系,其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中的项目必须和企业工作任务过程完美结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其中。而现在各院校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增加几个实验项目,就认为是一体化项目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并没有达到项目教学的效果。

(三)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项目教学是理论指导实践任务的教学过程,所以,要求具有较强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的师资队伍作为实施项目教学的前提,甚至要求必须具有丰富技能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参加教学。而现在多数院校教师缺乏实践技能和企业经验,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项目化教学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很好地衔接。

根据上述分析,项目化教学在很多方面还欠完善,针对问题,本文以“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项目化教学具体设计

项目化教学设计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依据。

(一)以目标定位为导向的教学标准

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目标,知道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具体如图1所示。项目化教学改革就是本着职业素养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综合素养提高的出发点,达到课程定位标准。课程知识目标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目标,是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的指南针,如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基础和单片机技术基础等知识。最终要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包括职业技能中、高及技师三个等级。[1]

图1课程目标定位

(二)以教学标准为前提的教学大纲

制定教学大纲必须遵守教学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结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设计。要严格结合企业施工和管理标准,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工程项目中,以任务驱动模式分布设计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达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校情,对“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制定项目式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2]

三、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是以岗位任务为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包括任务要求、任务相关知识、任务准备、任务实施及项目验收这几部分。这些必须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即完成一个项目包括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全部职业能力体现。[3]

(一)任务要求

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要突出其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及技能性的课程特点,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求结合企业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工序和应用背景。这样,学生既可以明白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还知道具体应用场合,避免了传统的题目只体现理论知识的缺陷。一般项目化教学中,学员接收企业单位提供的设备改造或者设计任务,需要明确任务要求。例如,为了避免某小区高层建筑在夜间被飞行器等障碍物碰撞,设计了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灯塔之光,并且可以设置闪烁频率,切换色彩。显然,学生在读完任务要求后,就知道做的东西有什么用,从而对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相关知识

按照任务要求,通过查阅有关项目资料来指导实践,完成整个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化教学中涉及的知识不但有理论知识,也有技能知识,还有学生需要查阅的其它知识。例如,分析上述任务要求中的“灯塔之光”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需要用到单片机的I/O、定时和中断知识,LED驱动电路设计知识等。

(三)任务准备

根据任务要求和所用知识进行任务准备,其中,包括工具、器材及仪表的准备。在这期间,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工具、器材及仪表的型号。[4]通过工程任务及专业经验做好任务准备,自然必须驱动学生明白,工具仪表的使用方法是一项基本技能。填写好清单以后,需要到实训室管理人员处领用所需设备,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详见表2。

(四)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整个任务工程化的过程,也是将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工程经验相融合的过程。

根据任务现场调研,了解上述项目的工艺规范,制定任务实施计划书后开始实施项目。在线路安装过程中,按照职业技能标准规范操作,使用工具安装LED、导线等物件。在单片机调试过程中结合工程经验,将专业技术融入其中,完成项目化教学。

(五)项目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必须按照相关单位规范及标准清理现场,由建设单位联系人和项目负责人根据操作说明手册完成设备运行功能,并填写表3所示验收报告;最后,归还器材工具,完成项目验收。

四、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

项目化教学的评价体系,应以多元评价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为关键。这一评价体系包括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评价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主要内容。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多元智力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表4所示为“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评价内容。[5]

表4“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序号主要内容评分标准配分扣分得分

1编写程序1.不会熟练输入程序代码(扣30分)

2.不会正确删除、添加程序(每项扣2分)

3.不会下载程序(扣10分)

4.仿真试车不成功后不能正确改正(扣20分)50

2安装与接线1.试机运行不正常(扣20分)

2.试机运行不正常后不能正确改正(扣20分)

3.损坏元件(扣10分)

4.试机正常,不按电气原理接线(扣10分)

5.布线不符合要求,不美观(每根扣2分)

6.标记号不清楚、遗漏误标(每处扣2分)

7.损伤导线绝缘或线芯(每根扣2分)

8.不按I/O接线图接线(每处扣5分)40

3安全文明生产1.违反安全文明生产(任何一项扣2分)

2.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每次扣5分)10

合计100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综上所述,“单片机工业控制技术”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应用性的特点,而其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有利于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具体应用领域,从而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1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2-89.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39.

[4]郝飞,程艳.自动控制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60-62.

[5]王姬.中德职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15-17.

[责任编辑盛艳]

作者:郝飞 陈庆华 郝立果

上一篇: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