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

2024-05-03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精选七篇)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2年11月期间21例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年龄在12岁~67岁之间, 平均 (42.1±5.8) 岁。男12例, 女9例。病程1.2~7.8年, 平均发病2.5次。

1.2 诊断标准

之前出现且被诊断为胰腺炎的患者, 再次出现严重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症状, 经体检、血液检查和CT检查确诊为胰腺炎。

1.3 病因学诊断

所有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进一步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肝功、血脂、自身抗体检查以明确病因。肝功能提示有阻塞性黄疸表现, 影像学检查明确肝内外胆管是否有扩张, 怀疑或证实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者为胆源性[2]。甘油三酯升高者为高脂血症性。其余患者经过疾病史、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的, 归于其他原因引起。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本组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1例急性胰腺炎复发频率

对21例患者复发频率进行统计发现, 复发1次16例, 占76.2%, 复发2次3例, 占14.3%, 复发3次及以上2例, 占9.5%。

2.2 21例患者急性胰腺炎复发原因

根据诊断结果对21例患者复发原因进行分析, 发现胆源性因素18例, 占85.7%;高脂血症1例, 占4.8%;其他原因2例, 占9.5%。

2.3 21例患者急性胰腺炎复发的治疗结果

12例通过外科介入治疗后, 治愈6例, 好转6例, 未见死亡发生, 总有效率100%;9例保守治疗发现, 治愈2例, 6例好转, 1例死亡, 总有效率8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胰腺是位于胃部后方产生消化酶以及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器官。分泌的酶在抵达小肠后开始在消化过程中起作用。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的突然肿胀或炎症反应, AP在男性中发病率高于女性。AP的发病原因常常包括酗酒和遗传因素等, 还包括自身免疫问题、胰管或胆总管阻塞导致胰腺酶漏出、手术引起的胰腺或胰腺管的损伤、由甘油三酯引起的高血压和胰腺突然性创伤。研究发现任何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反复发作。AP的症状常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和高烧发热。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是急性炎症和胰腺实质坏死, 同时还有血管坏死。AP是临床上一个难题, 目前只能对其复发后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复发的问题[3]。因此探讨AP的病因学和治疗方法显得犹其必要。

本次研究, 作者旨在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和治疗方法进行探析, 以期对其诊断和治疗的提高提供依据。通过取本院2011年以来21例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 进行病因学分析, 同时对其中12例患者进行外科介入治疗, 对另外9例仅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病历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作者发现21例患者中, 复发一次的有16例, 复发两次的有3例, 复发三次及以上者2例。病因学分析发现, 胆源性有18例, 占85.7%;高脂血症1例, 占4.8%;其他原因2例, 占9.5%。12例通过外科介入治疗后, 治愈6例, 好转6例, 未见死亡发生, 总有效率100%;9例保守治疗发现, 治愈2例, 6例好转, 1例死亡, 总有效率8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胆源因素是急性胰腺炎复发的主要病因, 复发后采取外科介入治疗较保守方式治疗取得更显著的疗效。

摘要:目的 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和治疗方法进行探析, 以期对其诊断和治疗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2011年以来21例急性胰腺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 进行病因学分析, 同时对其中12例患者进行外科介入治疗, 对另外9例仅采取保守治疗。结果 通过病历分析发现, 21例患者中, 复发一次的有16例, 复发两次的有3例, 复发三次及以上者2例。病因学分析发现, 胆源性有18例, 占85.7%;高脂血症1例, 占4.8%;其他原因2例, 占9.5%。12例通过外科介入治疗后, 治愈6例, 好转6例, 未见死亡发生, 总有效率100%;9例保守治疗发现, 治愈2例, 6例好转, 1例死亡, 总有效率8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胆源因素是急性胰腺炎复发的主要病因, 复发后采取外科介入治疗较保守方式治疗取得更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诊疗,探析

参考文献

[1]熊良顺, 吴璟奕, 费健, 等.33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0, 16 (3) :164-166.

[2]龚好.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其诊断.胃肠病学, 2011, 16 (7) :442-444.

胰腺癌诊疗研究状况论文 篇2

1病历资料

患者女,66岁。主因“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皮肤发黄1个月余,大便颜色变白1周”入院,不伴腹痛、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消瘦等。入院前查肝功示:总胆红素(TBIL)188.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2.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516.7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07.8U/L,谷氨酰转移酶(GGT)644.0U/L,碱性磷酸酶(ALP)708.0U/L;血淀粉酶(AMY)121.0U/L,LIP133.6U/L;尿BIL+++,UBG(-),BLD++,淀粉酶771.0U/L;红细胞沉降率(ESR)25.0mm/1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3mg/L,铁蛋白641.9μg/L;CA系列(-)。腹部彩超: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胆囊、胰管扩张,梗阻部位壶腹部,壶腹占位可能性大;CT示胰头占位病变。以“梗阻性黄疸、胰头占位性质待定”入院。查体示:皮肤明显黄染,双侧巩膜黄染;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院时考虑梗阻性黄疸诊断明确,胰头占位性质不明,胰头癌可能性大,但患者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同时多项炎性指标升高,血及尿中淀粉酶升高,不能除外慢性胰腺炎可能,此外,彩超提示壶腹癌可能。拟入院后进一步完善ERCP、PET-CT、超声内镜等检查,行减轻黄疸、保肝治疗,同时复查肿瘤相关指标、腹部彩超,争取明确诊断,检查结果见表1。

患者复查CA19-9正常,同时结合超声内镜及PET-CT表现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遂查IgG4,结果正常(92mg/L)。至此,因患者病情复杂、诊断不明,遂提请我院胰腺会诊中心行病例讨论。

2诊断与治疗

胰腺会诊中心讨论结果:患者胰头存在密度不均的占位,边界不清,但与胰腺癌一般表现不同,其他肿瘤证据不足;病史及影像不支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但不除外其他类型胰腺炎可能;患者胰管扩张,胰头有梗阻,需手术解除,可手术探查、术中穿刺,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式。

经过充分保肝及术前准备后,患者于入院第7周行“剖腹探查、Whipple术、胃造瘘、空肠造瘘术”,术中冰冻病理提示:纤维组织中见腺癌浸润。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拔除各引流管,术后病理回报:胰头高分化腺癌,侵及胆管壁及十二指肠壁达黏膜下层,累及胰周脂肪组织;胃断端、小肠断端、胆总管断端及胰腺断端未见癌;淋巴结转移癌(大弯侧0/5,小弯侧0/4,胰周1/11,肠周0/3),分期:T3N1M0,ⅡB期。

术后1个月转入肿瘤化疗科继续治疗,术后6个月里行6个疗程吉西他滨化疗,第2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化疗间行1个疗程胰头区放疗。截至目前,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略增加,无明显不适主诉,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证据。

3讨论

胰腺癌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所在腺体的部位和进展情况,早期胰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远处转移时才表现相应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体重减轻、黄疽、脂肪泻、疼痛和抑郁等,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正如本例患者,梗阻性黄疸是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最常见的症状[1],胰管的梗阻可以引起胰腺炎发生。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患者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查,如B超、动态螺旋CT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所有临床上怀疑胰腺癌或发现胰腺导管扩张(狭窄)证据的患者应该遵循胰腺专用规程(即三期断层成像加薄层扫描)通过动态螺旋或螺旋CT进行初始评估。据报道,应用该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满足以下标准的情况下,能预测较高的可切除率(80%),这些标准包括:(1)无胰腺外肿瘤;(2)肠系膜上-门静脉非梗阻性汇合的证据;(3)无肿瘤侵犯腹腔干或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证据[3]。其他的一些研究显示,通过CT提示肿瘤可切除的患者中,70%~85%的患者可以进行切除。

CA19-9有助于鉴别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同时也是胰腺癌术后监测的指标之一。CA19-9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即在良性胆道系统阻塞中可有升高,在Lewis抗原阴性的个体(约占胰腺癌患者中10%[3])中会出现假阴性。同时需强调术前作为基线的CA19-9值须在胆道系统通畅和胆红素正常的情况下测得才具有临床意义[4]。本例胰腺癌患者入院前已明确发生梗阻性黄疸,但两次查血CA19-9均正常,表明其很可能为Lewis抗原阴性。

目前针对胰腺癌相关临床检查中,除CT外,ERCP、EUS及PTCD已比较普遍,同时PET-CT在有条件的医院应用也逐渐增多,但均各有利弊,临床实践中,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正如本例患者。

ERCP可以显示胰胆管解剖结构,同时可以进行刷片和灌洗取得细胞学诊断证据。本病例这样的梗阻性黄疸需要放置胆道支架的患者特别适合行ERCP,既能帮助诊断,又能解决胆道梗阻,如果ER-CP未成功,则可选择行PTCD减黄。关于术前减黄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论,支持者认为术前减黄可改善肝功能从而减低手术并发症[5];反对者则认为术前减黄拖延了手术时机并且可能增加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6]。《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仍推荐患者在出现胆管炎、发热时或可能切除性胰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时进行术前胆道引流[4]。

胰腺癌的组织学诊断通常在EUS引导(首选)或CT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FNA)活检而获得。据报道,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胰腺肿物的敏感度约80%。对于肿瘤可切除的患者,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FNA)活检优于CT引导下的FNA,因为EUS-FNA相对于经皮方式活检的腹膜播种风险更低[7]。在首发症状无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EUS-FNA在排除恶性肿瘤方面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在有梗阻性黄疸和胆道狭窄的患者中,EUS-FNA的准确性欠佳。

PET/CT扫描作用尚不明确。在高危患者中,可在常规胰腺CT检查后考虑使用PET/CT扫描,以便检出胰腺外的转移灶。PET/CT不能代替高分辨率增强CT[3]。

正如本病例,胰腺癌在某些情况下与慢性胰腺炎、良性病变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难鉴别且治疗方案完全不同。细针穿刺可因为细胞数过少、穿刺位置不佳或其他因素造成假阴性。对于病理不能诊断胰腺癌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术前行活检取得病理并非必须,通常情况下,手术均能使患者获益,而且,为了诊断而一味推迟手术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延误治疗时机[8]。对于诊断为转移性胰腺癌的患者,优先推荐获得转移灶的病理证实;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时,对术前未行病理检查的患者需进行胰腺癌组织活检;对于计划行新辅助治疗者,治疗前须先行获得病理诊断,对于临床诊断或高度怀疑胰腺癌,经重复活检仍无法得到病理证实者,经过有资质的专家讨论和多科会诊后,并取得患者或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谨慎进行下一步治疗[4]。

经典的Whipple手术仍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目前,世界范围内,Whipple手术的病死率已经较低,数项研究发现,在手术量大的中心,Whipple手术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手术量小的中心。因此,有文献建议,Whipple手术应在每年至少有15~20例的中心进行[9]。与传统的Whipple手术相比,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保留了幽门和近端十二指肠。PPPD减少了手术创伤,有报道认为PP-PD可减少术后倾倒综合征、脂肪泻、吻合口溃疡等并发症,并且不增加术后胃排空障碍。但尚无一致的数据提示保留幽门能使患者在术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或营养状态。因此PPPD仍然是一种虽未经证实、但不失为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胃窦切除术的可接受的替代手术方式。但需指出的是保证肿瘤的R0切除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前提,因此PPPD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当肿瘤已经侵犯十二指肠或者第5、6组淋巴结时应选择Whipple术而非PP-PD。本例患者在术中探查时就已明确肿瘤侵犯到十二指肠及胆总管壁,因此手术方式选择了传统的Whipple术。

接受了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建议术后给予辅助治疗[10]。辅助化疗或辅助化放疗仅仅考虑用于术后充分恢复的患者;理想情况下治疗应在术后4~8周内开始。应对患者术后且在辅助化放疗开始前进行基线状态评估,包括CT扫描和CA19-9水平,明确是否存在疾病远处转移。而且,如果化疗在化放疗之前进行,应该考虑在全身化疗后通过CT进行再次分期。有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辅助化疗和辅助放化疗的结果类似[11]。因此,在一些中心(主要在欧洲),患者仅接受术后化疗,而在另外一些中心(主要在美国),专家仍然认为放疗是有益的,因此患者往往接受辅助化放疗。

术后若考虑行全身化疗+同步放化疗,建议选择基于氟尿嘧啶(FU)或吉西他滨的同步放化疗;放化疗前或后,行5-FU+亚叶酸钙(LV)或吉西他滨全身化疗;若行单纯辅助化疗,单用吉西他滨和5-FU+LV两种方案均可[3]。NCCN专家组推荐当给予术后放疗时,剂量应在45~54Gy(1.8~2.0Gy/d),强烈推荐使用CT模拟和三维放疗计划,治疗体积应基于术前CT扫描结果和手术中所置入的夹子(如果放置的话)确定,应包括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所在部位。本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3N1M0,ⅡB期,有局域淋巴结转移,化疗方案采用了单用吉西他滨,同时术后辅助治疗中接受了1个疗程的胰头区放疗。截至目前,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7例的诊疗体会 篇3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30-0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胆道疾病诱发的急性胰腺炎症反应,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病因包括原发性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及胆道感染等,为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选择我院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该病临床资料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20011年收治的67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0例。所有患者年龄在14~72岁,平均45.1岁。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依据为:①急性胰腺炎诊断成立,有左或中上腹部疼痛、压痛史;②血淀粉酶≥500U或尿淀粉酶≥l000U;③B超、CT等检查符合胰腺有水肿或坏死存在;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管炎诊断成立;⑤有谷丙转氨酶和黄疸指数增高的表现,或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的依据存在;⑥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腹腔穿刺有“洗肉水”样浑浊的液体,其淀粉酶测定阳性。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入院时根据APACHEⅡ评分,<8分诊断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共56例,≥8分、Balthazar CT分级≥Ⅱ级诊断为重型急性胰腺炎共11例[1]。

1.2 治疗方法

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秘,并严密监测血脂、血糖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手术治疗:分早期手术即1周以内行手术治疗,延期手术是在2周以后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治疗方式应常规切除胆囊,有胰腺出血坏死者清除坏死组织,按病情须行“三造口”加腹腔灌洗和引流。有肝内外胆管结石者应酌情取尽结石.通畅引流[2]。

2 结果

合并胆囊结石42例,为胆囊多发细小结石;伴有胆总管轻度扩张或疑有胆总管下端小结石、梗阻32例;胆道感染5例;发生黄疸9例;死亡1例。5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中,19例非梗阻型患者经过早期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缓解率100%,血、尿淀粉酶均在3~7d内降至正常范围,37例梗阻型患者全部采用延期手术治疗,11例重型急性胰腺炎采用延期(2—3周后)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0例治愈,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胰漏;1例病人死亡。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病因繁多,在我国主要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者占首位,为50%~7O%,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处理,易使胰腺坏死而演变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很高。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有不同的看法,是早期还是延期手术一直是争论的热点[3-4]。

早期的急性胆源型胰腺炎,胰腺水肿直接压迫胆总管胰腺段和壶腹部,加重胰液排泄不暢,再加上胆道炎症水种。乳头括约肌痉挛,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过分强调延期、稳定可能延误病情,尤其是已经出现重症胰腺炎症状者。如未能把握好手术时机,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临床上大多数胆源性胰腺炎是由于胆囊胆管的炎症致使胆管下端开口处痉挛或细小结石在胆道下端移动,引起Oddis括约肌开口处损伤、炎症、水肿、梗阻、反流等,它们是发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绝大多数胆源性胰腺炎是非梗阻性的。本组轻型非梗阻型胰腺炎伴水肿型11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大约在入院后2周有12例施行胆道手术后痊愈出院,防止复发。而在轻型梗阻型胰腺炎患者中,胆总管下段壶腹部结石多为细小结石,在胰胆管梗阻致压力增高后,可使部分结石排入肠道内而解除梗阻,胰腺炎症状得到缓解。本组患者早期均在严密监护下采用非手术治疗,9例经治疗后胰淀粉酶下降,腹部体征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延期手术获得痊愈。其余2例患者经短期非手术治疗后(72 h内)效果不佳,并且出现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坏疽、穿孔及感染性休克,并且临床出现腹膜炎体征,皮肤巩膜黄染加重,胆红素持续升高,血象增高,CT和B超发现胰周渗出增多,胰腺持续肿胀,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完全梗阻等征象采取早期手术,在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等手术后,获得痊愈。

重型胰腺炎有胆道梗阻的,应采用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过分强调延期、稳定可能会延误病情,尤其是已经出现重型胰腺炎症状者,如果手术时机选择不好,就

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或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术是早期手术的基本术式。此种术式既可切除病灶胆囊,解除胆道梗阻,又能切开胰腺被膜解除后腹膜高压而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5】;胰周放置引流及时排出渗液,减少腹腔感染,倘若坏死组织界限清晰,可适当行坏死组织清除术。

总之,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上就应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应强求早期或晚期手术,抉择好手术时机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转归的重要环节[6]。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组.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

[2] 黄勇坚,曾芝兰,龙春头,等.多发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治[J]. 肝胆外科杂志,2005,13(1):41—44.

[3] 卢跃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51-52.

[4] 赵太平,赵玉泽,王莉.第七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3):149—150.

[5] 孙家邦,毛恩强,刘续宝,等.腹腔室隔综合征若干问题的讨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5):346—349.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 男22例, 女38例, 年龄16~60岁, 平均 (38.5±2.5) 岁。大部位伴有发热甚至高热、乏力症状, 均起病急促, 伴有颈前区不同程度的触痛、疼痛, 在吞咽时加剧, 甲状腺在触诊时有压痛和肿大征象。B超以融合和散在低回声病灶并向前颈部肌群与甲状腺表层延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均依据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1) 血沉增速; (2) 甲状腺疼痛、肿大、触痛、质硬, 常有呼吸道感染体征和症状伴随发生; (3) 一过性甲亢实验室和临床表现; (4) 甲状腺摄131Ⅰ率受抑制; (5) 甲状腺活检或穿刺有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改变; (6)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甲状腺微粒抗体 (TM-Ab) 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低滴度或阴性。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GE730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0~10.0MHz, 嘱患者取仰卧位, 将颈部充分暴露, 垫枕并后仰, 对甲状腺形态、大小及腺体内部回声特征进行观察测量, 适当在异常回声区域加压探查, 对局部有无压痛进行观察。对腺体病灶内血流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观察。给予强的松30mg/d, 口服, 若颈痛有明显发热, 可给予消炎痛在短期内口服。观察组依据病情, 第1个月1~2周/次, 以后每个月1次彩色超声检查至痊愈。临床减量标准为以低回声病灶明显缩小为声像表现, 探头探压痛消失, 病灶范围和数目<1/2原病灶, 血流仍有丰富血流, 可每周以1/4递减至5mg/d维持, 后声像图显示甲状腺血流信号正常或痒痛部位症状缓减, 即可停药。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 依据甲状腺肿块缩小、痒痛缓解程度, 甲状腺、血沉水平下降即行减量, 每周以1/4的量递减至5mg/d维持, 当甲状腺疼痛复查完全消失, 甲状腺功能和血沉正常可给予停药。对两组在停药后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观察。

1.4 疗效评定

(1) 治愈:甲状腺功能、血沉恢复正常, 甲状腺无肿大, 全身症状消失, 低回声病灶超声检查消失, 血流呈正常恢复, 持续时间>3个月。 (2) 无效:甲状腺功能、血沉状况无好转, 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低回声病灶声像检查增多或无改变, 血流呈丰富征象。 (3) 复发:甲状腺功能有异常表现, 血沉出现升高征象, 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低回声病灶声像图检查存在, 血流较丰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中, 治愈29例, 占96.7%, 复发1例, 占3.3%。对照组30例中, 治愈21例, 占70%, 复发9例, 占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强的松总用药量、疗程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均无骨质疏松、感染、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恶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 通常认为其发病与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甲状腺滤泡因病毒作用而被破坏, 将胶体释放, 导致甲状腺发生异物反应, 出现炎症细胞纤维组织增生[2]。但临床也有观点认为本病是机体在受病毒感染后形成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初期以咽痛、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 在发病前期有呼吸道感染史, 在早期可依据临床症状、病史、甲状腺功能、血沉、血常规及甲状腺摄131Ⅰ率、免疫指标等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B超检查无明显特异性, 边缘欠清晰, 形态呈不规则表现, 低回声区不均匀, 无囊壁等声像学表现, 可作为辅助参考依据, 方便与腺瘤、甲状腺结节鉴别[3]。

SAT为亚急性发病, 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通常以内科治疗为主, 临床相关研究指出, 若给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可使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 直至摄取放射性碘率恢复正常, 对避免复发可起到一定效果。强的松上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为最早在临床使用的糖皮质免疫抑制剂, 对SAT的症状能较快起到抑制效果, 使甲状腺功能呈正常恢复, 缩小肿大甲状腺[4]。但SAT病程较常, 易复发, 激素治疗的疗效评定缺少量化标准, 若依据常规停药或减量治疗会使病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若对治疗过程盲目延长, 则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近年来, 彩色B超在甲状腺炎疾病中广泛应用, 对疾病在鉴别诊断的同时还可为病程分期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定期超声检查可作为重要的激素停药或减量的参考指标。

综上, 在SAT的临床诊疗中, 应用彩色B超检查手段具有无创、简便、准确的特点,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佳的辅助作用, 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B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 诊疗过程中监测临床疗效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临床治疗, 观察组采用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加彩色B超监测疗效。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 治愈29例, 占96.7%, 复发1例, 占3.3%。对照组30例中, 治愈21例, 占70%, 复发9例, 占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强的松总用药量、疗程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均无骨质疏松、感染、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SAT的临床诊疗中, 应用彩色B超检查手段具有无创、简便、准确的特点,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佳的辅助作用, 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

关键词:彩色B超,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素华,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50.

[2]Zeppa P, Benineasa G, Lucariello A, et al.Association of differentpathologic processes of the thyroid gland in fine needle aspirationsamples[J].Acta Cytol, 2001, 45 (3) :347.

[3]盖宝东, 张妍, 郑泽霖, 等.129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外科手术差错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8 (5) :539.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5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33-02

急性胰腺炎症状与体征轻重不一,但多有腹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常位于中上腹偏右或偏左,可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腹膜炎等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治疗以解痉止痛?抑制胰液分泌?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1]?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19~78岁,平均51岁;住院3~44天,平均15天?诊断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有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病史;突然出现持续腹痛伴恶心?呕吐,体检有上腹压痛;原因:胆道疾病20例,饮酒?暴食13例,高脂血症3例,病因不清2例?不同程度血尿淀粉酶增高?血常规?生化检查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升高超过1.5U%,持续7~10天,特异性高?其中水肿型22例;出血坏死型16例?

1.2 治疗 以止痛?抑制胰腺分泌?维持有效血容量,以及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密切监测病情,抑制胰液分泌,防治休克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镇静止痛,防治继發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等?当出现胰腺脓肿?胰腺假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甚至严重威胁生命,诊断不明确,继发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时应手术治疗?

2 护理

2.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神志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征象发生;对恶心?呕吐?腹泻频繁者,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并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量的改变[2]?准确留取化验标本及时送检:在发病后8~72h内可查血清淀粉酶,12h至5天内可查尿淀粉酶,根据病情需要查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糖等检查?急性期禁食,卧床休息,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待症状基本消失,可进少量糖类流质饮食,以后逐步恢复饮食,但禁高脂食物?对严重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需做急症手术切除者:应做好术前准备?

2.2休息 告知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提供安静环境以保证其睡眠,从而减轻胰腺负担和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病情?指导病人采取适当姿势(如侧卧位,以一枕头压向腹部的膝胸卧位,或采取躯干屈曲的坐姿),协助背部按摩?松弛技巧,可减轻病人疼痛?剧痛或辗转不安者要防止坠床?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其生理需要?

2.3饮食护理 胃肠减压期间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禁食期间一般不可饮水,应指导病人经常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腹痛和呕吐基本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后,可进食少量无脂清淡流食,如米汤?藕粉等,1~2天后如无不适反应,则可改为半流食,以后逐渐过渡到低脂?低蛋白普食,适量选用少量优质蛋白质(每日供25g左右)以利胰腺的修复?避免刺激性?产气和高蛋白?高脂饮食?

2.4 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或哌替啶?并指导病人使用无创性镇痛措施,如松弛?按摩?分散注意力等缓解疼痛,对腹痛剧烈者,尽量陪伴病人并给以支持和安慰,使病人减轻紧张情绪,有安全感?

2.5 药物护理 如应用654-2?安定?杜冷丁?生长抑素(善得定?施他宁)时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禁用吗啡,因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腹痛?静滴生长抑素时应严格调节滴速,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禁食期应输液2000~3000ml/d,在胃肠减压时液体量应适当增加,必要时输血,补充电解质和适当应用抗生素,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休克发生[3]?休克者可给血浆?白蛋白?血浆代用晶?全血等以补足血容量,若血压仍不升可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2.6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护理 ①病人取休克卧位或去枕平卧位,注意保暖,给氧;②监测生命体征?尿量,了解腹部疼痛情况;③开放两条静脉,保证给药和静脉补液的需要,并遵医嘱给药;④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2.7心理护理 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松弛疗法?皮肤刺激疗法?解释禁食禁水的重要性,帮助关心和鼓励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轻型急性胰腺炎预后良好,多在一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而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经积极救治后幸存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胰功能不全,少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病人主诉腹痛减轻或消失,表现为舒适?病人能说出腹痛的原因及缓解疼痛的方法?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本病诱发的基本原因,如暴饮暴食?酗酒的危害,若有胰腺和十二指肠疾病及时治疗,指导病人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2] 倪国华,江娩南.成人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8-399.

急性胰腺炎46例诊疗体会 篇6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疗分析,抗生素,疗程

急性胰腺炎早期正确诊断与分型是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17岁~76岁, 平均年龄 (60.03±10) 岁, 其中25岁以下7例, 25岁~50岁28例, 50岁以上11例。无明显诱因20例;饮酒12例, 其中中青年男性9例, 中年女性3例;暴食及油食9例;有急性胃肠炎症状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后1例;有明确胆管疾病者3例。

1.2 临床表现

有腹痛及腹部压痛者33例, 1例无明显腹痛者为75岁女性糖尿病患者, 伴呕吐30例, 均有不同程度腹胀, 伴腹肌紧张13例。体温正常5例, 38℃以下18例, 38~39℃16例, 39℃以上7例。皮肤明显黄染1例。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18例, 10×109/L~20×109/L 20例, >20×109/L 8例。血淀粉酶>1 000 U/L20例, 400~1 000 U/L 22例, 150~400 U/L 3例, <150 U/L 1例。血胆红素轻度升高28例, 明显升高6例。腹部平片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肠胀气, 其中高度胀气10例, 且有1例伴小液平。B超检查胰腺正常16例, 有腹腔积液2例。CT检查胰腺正常7例。

1.4 治疗方法

46例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静脉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并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病情轻者疗程3 d, 重者7 d~10 d不等。28例患者同时给予善得定治疗, 疼痛剧烈者适当给予止痛剂。

2 结果

46例均行内科综合治疗, 除1例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外, 余经观察治疗5 d~15 d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临床上分为轻、重两型, 后者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达20%~40%[1].本组资料发现饮酒为诱因的病例中以中青年男性为主, 这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男性饮酒明显多于女性有关。众所周知, 暴饮暴食、油食为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发病诱因, 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胃肠道急性感染、ERCP术后患者伴发急性胰腺炎者亦不乏其例, 因临床上与其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 容易造成误诊。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括约肌损伤水肿, 从而导致胰管内压增高, 胰液引流受阻有关, 因此临床上有急性胃肠道感染或ERCP术后患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另外,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诱因多而复杂, 但无明显诱因者亦屡见不鲜, 因此诊断本病不能片面强调诱因。

急性胰腺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中上腹偏右或偏左持续性剧烈疼痛, 阵发性加剧, 部分患者向腰背部放射, 但极少数患者可无明显腹痛。本组1例75岁女性糖尿病患者无明显腹痛, 这可能与老年人疼痛阈升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其次频繁呕吐及腹胀亦为该病的主要症状, 甚至个别患者出现典型的肠梗阻表现而被误诊[2], 其机制与炎症波及肠管而造成肠麻痹有关。本组2例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 且X线显示有小液平, 经按本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症状缓解, 腹部平片示液平消失。

血淀粉酶升高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但极少数患者不高, 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陈德珍等报道25例被误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均正常;本组死亡病例中1例血淀粉酶小于150 U/L.B超与CT亦为本病诊断的另一较为可靠的依据, 据报道急性胰腺炎患者B超及CT显示正常者占20%~30%.本组资料显示略低于既往报道, 原因可能与检查时间不一致有关。该两项检查虽不能成为确诊本病的惟一依据, 但却是鉴别轻、重型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CT, 有人主张动态CT观察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急性胰腺炎为无菌性炎症, 原则上不用抗生素治疗, 只有病程中合并感染时应用。有人提倡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降低病死率, 本组资料多数病例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其病情缓解快, 较少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但因未设对照组, 所以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急性胰腺炎的初始阶段, 胰被膜下、腹膜后和小网膜内存在高蛋白渗出液, 是细菌的良好培养液, 同时由于禁食、胃肠减压等, 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极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因此笔者建议对一经确诊的本病患者, 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但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种类, 确定疗程, 以免长期用药而导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赵景涛.高级医师案头丛书———消化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16.

浅析急性胰腺炎的内科临床治疗 篇7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内科;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13-01

1 前言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中主要具有急腹症的的症状表现,由于多种原因使胰腺内胰酶被激活引起胰腺产生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等严重后果。临床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轻者有水肿表现,经调养可恢复;重者伴随胰腺坏死、出血、休克、感染、多脏器衰竭等症状,具有高达51%的死亡率。目前因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饮食结构变化较大,因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及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发病率不断提高。因此,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也具有较高要求。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关资料,都与胰腺炎疾病标准相符,临床中具有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表现。有26例患者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增大、具有模糊边缘、胰腺周围渗出液体,30例患者淀粉酶升高(通常急性胰腺炎患者淀粉酶超过1000U/L)。其中有18例患者为功能受损18例(占32.1%)、12例患者为假性胰腺囊肿(占21.4%)、10例患者为胰腺坏死(占17.9%)、6例患者为肠梗阻(占10.7%)、10例患者为胰腺脓肿(占10.7%)。

随机将5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综合组有28例患者,其中有12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患者平均年龄34.6岁,10例患者为轻度胰腺炎、18例患者为重度胰腺炎。17例患者为胆源性、11例患者为非胆源性;综合内科组有28例患者,其中有11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患者平均年龄33.5岁,13例患者为轻度胰腺炎、15例患者为重度胰腺炎。18例患者为胆源性、10例患者为非胆源性。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类型及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衡。

2.2 治疗方法:常规综合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采用呼吸仪对其生命特征进行观测,禁止患者进食,对胃部减压,每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三次,采用奥美拉唑口服每天两次,每次一片抑制胰酶及胃酸,對患者胃黏膜进行保护。口服左氧氟沙星每天两次,每次一片避免患者感染。患病初期供给肠外部养分,并向肠内逐渐过渡。如患者产生急性胆梗阻、严重并发症或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转外科进行手术,本研究中实施手术的有3例患者,采取将患者胆囊切除,对胆总管进行探查;将胰腺包膜切开进行减压,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等外科治疗方式。

综合内科组基于常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内科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体液复苏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采用心脏监护仪进行监护,给予腹部肠道养分;每天两次,每次0.1毫克,皮下注射类似物醋酸奥曲肽等抑制素,抑制胰腺中胰酶;过滤患者腹腔中血液,采用内镜进行治疗;并服用清肠汤每天两次,每次一剂。

2.3 判定疗效标准:症状体征都得到明显缓解,血尿、CT等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为痊愈;症状体征都得到显著改善,血尿、CT等检查基本正常,病变组织没有扩大、渗出等状况为显效;症状体征都没有变化,CT 检查结果为胰腺片状坏死为无效。

2.4 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上述有关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常规综合组有17例患者痊愈,6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2.1%;综合内科组有20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4%。临床疗效综合内科组高于常规综合组(P<0.05)。

4 结论

急性胰腺炎病因主要是胰腺内胰酶被激活使其在管壁与胰腺壁外大量渗出,引起胰腺消化产生炎性反应。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为胆源性胰腺炎,国外比较常见的是酒精性胰腺炎,本研究中具有较多的病例是胆源性胰腺炎。高脂血、高钙血、胰腺损伤等因素也是导致该病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中发病迅速,主要具有上腹部剧烈腹痛的症状表现,发作起来较为剧烈,还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医生应认真观察进行辨别,以免延误病情。

5 结语

总之,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就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内科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酬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1.16.

[2] 易石坚,李兰兰,周国保.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2012.8.

[3] 杜奇容,王树云,费爱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综合治疗[J],同济大学学报,2011.16.

[4] 苟慎菊,付平,张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危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效应分析[J],西部医学,2012.17.

上一篇:怯场下一篇: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