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产品

2024-05-11

航天电子产品(精选十篇)

航天电子产品 篇1

1 板级噪声的主要形式

随着器件制造工艺的不断升级,半导体导通速度越来越快,信号开关边沿速率不断加快,电子产品印制板级的数字噪声越来越大。主要分为两类:

1)单一信号自身的传输由于阻抗不匹配产生的信号反射,对于点对点信号而言,其包络特点为振荡衰减,称之为反射振铃噪声。

2)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其包络特点为与干扰信号频率对应的短暂的电平抖动,称之为串扰。共用地回流路径的感性串扰导致的同步开关噪声是串扰的一种主要形式。

某产品的实测时钟信号波形如图1所示,数字方波上有明显的噪声毛刺,包含反射噪声和串扰噪声,产品功能出现错误,表现为总线采数异常。

1.1 反射噪声原理

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其路径上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瞬态阻抗。如果互连线的阻抗是可控的,那么瞬态阻抗就等于线的特性阻抗,无论什么原因使瞬态阻抗发生改变,部分信号都将沿着与原传播方向相反方向反射,而另一部分将继续传播,但幅度有所改变。将瞬态阻抗发生改变的地方称作阻抗突变,突变是引起反射噪声的主要因素。

反射噪声的反射系数为:

其中,Z0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L为负载阻抗。

一般CMOS驱动器的输出阻抗小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接收器的输入阻抗远大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因此信号在接收端产生正反射,反射信号回到输入端产生负反射,不断地来回反射形成振铃形态。

为了更清晰的量化信号反射的整个过程,我们设定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100Ω,驱动器的输出阻抗为50Ω,接收器的输入阻抗为950Ω,点对点单网络信号的典型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可知源端和负载端的反射系数分别为:

在源端和负载端的反射波形反弹图如下:

在电路系统中,信号反射导致波形产生振铃噪声的典型波形如图4所示:

1.2 同步开关串扰噪声原理

如果返回路径不是均匀平面,或介质材料非常不均匀时,增加的感性耦合比容性耦合高很多,这时噪声就主要由回路互感决定。这通常发生在互连线的很小区域里,例如封装、接插件以及电路板上返回路径被间隔隔断的区域。

当回路互感占主导地位,并且发生在很小的区域时,可以用单个集总互感来模拟耦合。静态线上由互感产生的噪声,仅在动态线上出现di/dt时才会上升,即边沿切换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互感占主导地位时产生的噪声称之为开关噪声。地弹在公共引线的局部互感在回路互感中占主导地位的特殊情况下,是开关噪声的一种形式,只要有公共的返回路径就会发生地弹。

同步开关串扰噪声示意公式:

导致数字系统的开关噪声增大的三个主要因素为:

1)重叠回流路径的等效寄生电感L;

2)瞬态开关电流的斜率

3)同时开关信号的数量。

2 时钟信号匹配与滤波设计方法

2.1 降低反射振铃噪声的匹配方案

点对点信号一般选择源端串联端接匹配,即在源端加串联匹配电阻,使得源端输出阻抗Rs和源端串联匹配电阻RT之和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Z0。这样信号在源端感受到的阻抗就连续了,不会在源端产生二次反射,匹配方法如图5所示,匹配电阻的位置应尽可能地靠近信号的输出端。

端接电阻取值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CMOS工艺的特点,源端输出阻抗Rs一般小于50Ω,PCB板级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一般设计为50Ω,因此源端串联匹配电阻RT一般不大于50Ω。

2.2 降低同步开关串扰噪声的滤波方案

降低噪声的根本方法是要降低重叠回流路径的等效寄生电感L、降低瞬态开关电流的斜率di/dt、减少同时开关信号的数量。但是一旦硬件系统方案已经选定,上述三个方面可优化的程度有界,余下的手段就是进行滤波设计,选择RC低通滤波方案。

典型接收器简化示意模型如图6所示:

输出电阻和器件IO等效电容构成了一个RC低通滤波器,可以通过在末端增加一个串联电阻,或者在末端并联一个电容来调整滤波器的传递函数,电阻和电容不宜太大,否则有效信号的高频分量衰减过大,边沿过缓,会对硬件时序有影响。

2.3 匹配和滤波方案效果的验证

针对文章开头提到的某产品的时钟信号问题,通过仿真和测试微调,最后选定源端串联匹配电阻为33欧姆,末端并联滤波电容为68p F,实测波形如图7所示,产品总线采数恢复正常,问题得到解决。

3 结束语

航天产品的爆炸冲击环境技术综述 篇2

航天产品的爆炸冲击环境技术综述

对航天产品的`爆炸冲击环境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成果进行了概述,简要归纳了爆炸冲击的环境特点、破坏机理及其防护措施、环境测量技术及模拟试验技术、环境预示技术及试验条件的制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技术现状.还结合我国航天工程的发展要求和技术现状,为相关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作 者:张建华 Zhang Jianhua  作者单位:北京航天强度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76 刊 名: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 年,卷(期): “”(3) 分类号:V416.5 TJ450.6 关键词:爆炸冲击   火工装置   冲击响应谱  

航天电子托举神箭神舟 篇3

“点火!”酒泉发射控制大厅中,随着指挥员一声起飞指令,操作员迅速按下一个醒目的红色按钮,神箭腾飞而起,喷射出耀眼的火焰。

这个红色按钮以及控制台,就是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为载人航天工程制造的千千万万个电子产品之一,它所在的发射控制台和其他地面设备共同组成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

在神舟六号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以其完整的电子设备和系统研制基础能力,为航天员系统主要提供了监测主机、医监设备等设备;为载人飞船系统提供了惯性组合、遥测遥控、环境监测等设备;为运载火箭系统提供了控制、遥测、故检、附加、利用、地面等系统的设备;为发射场系统提供了发射机、接收机、磁记录器、天线等设备;为测控通信系统提供了监测地面站等设备;为着陆场系统提供了飞船着陆过程的无线电信息等设备;为飞船应用系统提供了计算机主板、环境控制数据处理仪器等设备。共计为工程配套产品设备近200项、900台(套、件),配套的电子元器件近600种、3万多只。这些仪器设备在火箭发射和飞船飞行过程中,可靠稳定地工作,准确发出各种指令,完成各种规定动作。

从火箭到飞船,从地面到太空,从沙漠到海洋,从起飞到着陆,在神舟六号完美表现的背后,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用特有的方式,诠释出中国航天新的精彩。

千钧一发箭在弦上点火之前的“瞄准”

其实,早在火箭静静地矗立在发射架上等待点火升空的时候,惯性系统就已经开始了工作,它通过火箭垂直度调整和瞄准点的测量,建立火箭起飞点的惯性坐标,为火箭整个飞行弹道提供基准。

垂直度调整设备由各类测量仪组成,可以通过光学测量,查看火箭发动机架是否水平,监测箭体是否垂直。

在火箭点火之前,遍布于火箭各个部位的传感器不停地测量箭体内部大量的性能参数和系统状态参数,并将这些参数及时反馈,指挥员才能判断出火箭是否具备良好的起飞状态,火箭是否可以进行点火发射。

电力能源的交接

火箭电气系统地面测试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为地面电源;飞行中使用的能源为箭上电池。

火箭临发射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动作就是安全、可靠地将电气系统能源从地面电源转换到箭上电池。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能源转换装置就是配电器。同时,在火箭飞行的各个阶段,配电器还保证着各电气设备正确、无间断的供电。

火箭飞行中显身手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火箭起飞后,惯性系统成为运载火箭和神舟飞船控制系统的核心。惯性系统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能够自主地测量火箭和飞船飞行的姿态、加速度、速度,并将其数据信息提供给计算机,从而实现对飞船和火箭的姿态控制,确保火箭成功发射、准确入轨以及飞船的在轨运行和安全着陆。如果惯性系统工作稍有异常,将导致飞行失败,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把火箭和飞船比喻为人,高精度的惯性系统就是人的耳聪目明的五官。

指挥火箭飞行的“大脑”

在火箭的飞行过程中,箭载计算机负责对火箭进行全过程的飞行控制,实时录取火箭飞行参数,向相关设备发出姿态控制指令和时序指令,控制火箭稳定并按预定轨道飞行。可以说,箭载计算机是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大脑”。

捕捉微弱信号的放大器

火箭在飞行轨道中不同时间段里,要保持不同姿态,但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会造成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偏离预定路线。

为克服作用在箭体上的这些干扰,使火箭姿态稳定在允许范围内,确保火箭在预定轨道上稳定飞行,火箭在设计上采用了姿态控制系统,负责应对各种干扰,尤其是那些十分微弱,但是影响却十分巨大的干扰,要及时捕捉,并加以区分。

遍布全身的“血管”

运载火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连接各个系统的箭上电缆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电缆网。

电缆网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遍布火箭“全身”,是传输各种控制和检测信号的主要载体,电缆网联接着火箭的各个分系统部分,确保工作正常,以及时、准确地传输控制中心的各种指令数据,保证各系统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接触不良、发生短路或断路,它所连接的电子设备就会“瘫痪”,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感应火箭每一个状态

火箭点火后,遍布于火箭的每一个部位的各类传感器、变换器要测量过载、压力、热流等参数,为设计人员提供各类数据。各分系统的工作状态及环境参数的测量,也要通过其他的敏感器官—— 各类传感器和变换器来完成。

这些数据是判定火箭的飞行状态是否正常、是否需要逃逸的最基础数据和最重要的判据,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参数,判断出火箭飞行状态是否正常。

飞船上的电子世界不能有“出轨”的行为

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是怎么飞行的?如何控制飞行方向?如何实现安全返回?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不用担心,安装在飞船返回舱中的高可靠性、高精度的惯性系统将发挥它独有的特殊作用,保证飞船在轨飞行和安全着陆。

惯性系统的核心器件 —— 陀螺和加速度计,将飞船飞行的方向趋势,提供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告诉飞船上的发动机来控制飞行方向。总之,要让飞船在太空中完全按“预定目标”飞行,不能有任何“出轨”的行为。

为保证神舟六号飞船在轨运行和安全返回,惯性系统采用多套设备同时使用,相互备保,提高系统可靠性。无论哪套系统出现问题,都仍然能够保证飞船准确入轨并安全返回地面,使航天员安然无恙。

信息管家

飞船数据管理计算机,承担着返回舱和轨道舱数据管理的重担。在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飞行期间,它负责收集飞船所有的飞行参数,包括相关设备的工作信号、供电状况、压力、温度和其他的一些参数。

计算机接收到这些参数后,一边对其进行计算处理,一边接收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发来的指令,并将指令分配给执行设备。

飞船里的恒温器

宇宙空间的高真空、太阳和行星热辐射、低温背景等,使飞船在宇宙空间经受剧烈的高低温变化,载人飞船上安装的一些科学仪器对温度变化范围的要求很严,对这些仪器设备采用一般的被动热控,不能满足其对温度的苛刻要求,而自动控温的电加热系统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为了保证载人飞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中各安装了一台控温仪,这犹如我们家里安装的空调器,使家人始终处于冷暖舒适的环境当中。这三台控温仪能够对三舱中需控制温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温度自动控制,使仪器设备工作在严格的温度范围内,保证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神经中枢我来造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按计划胜利返回,落点准确无误。那么,地面控制中心是如何控制飞船工作状态的呢?

遥控,就是远距离控制。遥控系统,能相隔一定距离对被测对象进行控制,它由控制信号产生机构、传输设备、执行机构组成。通俗地说,遥控系统不仅能产生指令,而且还能接收和发送数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遥控系统对数据先进行校验,错误的数据将被丢弃,然后,在指令的作用下将接收到的正确的数据分发给数管分系统的各用户。

飞船遥控系统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传输系统。地面飞船控制中心要求飞船做的每一个动作,都由遥控系统参与完成。它可以将自身的工作状况信息汇集到遥测系统,这样地面控制中心就可以完全了解遥控系统在整个运行中的执行情况。

密封舱门如何开启

当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空间飞行过程中,轻松地打开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在失重状态下轻松地游弋在两个舱段之间时,不少人不禁想问:飞船两个舱段之间的舱门是如何确保顺利开启和关闭的?“舱门压点开关”就在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舱门压点开关是确认飞船轨道舱门和返回舱门开闭状态的产品。当舱门开、闭时,只有安装在舱门门框上的压点开关全部动作,才发出开、关指示信号,确认舱门开关状态正常。

开关设计在两个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一是充分考虑到机构系统控制的可靠性,确保开关的有效、可靠转换;二是防外力的自我保护能力,航天员或搜救人员只有通过特定的区域和手段,才能打开舱门。

返回过程中的精彩火箭和飞船的“黑匣子”

2005年10月12日上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几小时后,新华社报道: “火箭残骸中最重要的磁记录仪在内蒙古鄂托克旗找到。”这个火箭上的“黑匣子” —— 磁记录仪记录着火箭运行过程中各种重要的数据,科技人员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火箭的飞行情况、故障情况。

同样,在神舟六号飞船上还装载着应急数据记录器,负责记录飞船在运行全过程的重要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以便记录器随飞船返回后,根据记录的信息分析飞船飞行情况。它既能够承受长时间的高温烧烤,也能够承受重度压力挤压,还可以经受强烈的冲击加速度、钢钎撞击和长时间的海水浸泡。

飞船搜寻的“顺风耳”

航天载人飞行安全第一。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必须保证迅速找到返回舱。在空旷的原野上,返回舱暴露无遗,直升机上的人靠肉眼或通过望远镜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它,即使在漆黑的夜晚,返回舱上的闪光灯闪烁着美丽的灯光,也非常醒目。然而在浩瀚的大海或茫茫的林海中呢?不用担心,返回舱上还有多种仪器设备在发挥作用,让搜寻人员知道它在何处。

安装于返回舱上用于着陆后发射高频信号的产品—— 返回舱伸展天线,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集机械、电气、电子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返回舱着陆后,返回舱伸展天线接到指令,迅速将天线解锁伸展到位并发射信号,搜寻人员随着信号传来的方向,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它。伸出的天线能经受大风、沙尘暴和海浪的袭击。

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监护航天员生存环境

飞船环控生保系统计算机,实际上就是监测和控制保证航天员生存环境的专设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在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中不断调节航天员所必须获得的氧气、温度、压力,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航天员能够获得和地面基本相同的生存环境。

为航天员绑上健康检查的“腰带”

在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直播时,我们常常能听到“航天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健康状况良好”的报告,而对航天员飞行过程中的心跳、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是通过舱载医监设备来完成的。

在飞船上采集人体心电、血压、体温、呼吸等生理信号与地面上并无不同,但是太空医监设备与一般地面医用监测仪器相比,在功能、体积、重量、环境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功能上要求更加安全可靠,在体积上要求更加精致小巧,在重量上要求更加轻便,而其所处的太空环境决定了对它在结构上的特殊要求。

医监设备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航天员各种生理指标记录下来,然后通过遥测系统传到地面,这样,航天医学专家对航天员的生理数据情况就能“一切尽在掌握中”,并对航天员健康状况及时做出判断。

航天员飞行安全我保证

作为集多种高可靠性技术于一身的庞然大物——运载火箭,也存在着出现故障的可能。那么,对载人航天飞行来说,如何在火箭发生故障的时候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呢?具有故障检测处理能力的故检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是给航天员又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险。

而在这个系统中,航天员安全保障设备是其中的关键设备。

就在人们紧张地看着火箭升空前倒计时的时候,航天员安全保障设备已悄悄开始工作。它像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从发射前到箭船分离,实时监测着通过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获取的火箭每个环节的信息。一旦火箭发生故障,它会及时察觉并发出警报信息,并把故障信息发送到相关部件,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离出危险区域。

天地信息对话飞行过程的跟踪和监测

车载遥测站主要承担着运载火箭从发射至箭船分离全过程中的测量任务。分别负责捕获、跟踪、测量运载火箭在不同飞行时段的遥测信息,完成火箭各类参数的接收解调和处理。它们就像接力运动员一样,活动贯穿于火箭飞行的全过程。这些数据可以使地面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火箭的运行状态,实时对火箭进行监视,并实时报出“飞行正常”的口令。

飞船与地面的信息高速公路

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做了近5天的太空遨游,在这段时间内,九霄云外的飞船与地面的联系,是由测控通信系统来实现的。而测控通信系统中的遥测、数传设备就像在天地之间搭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为天上与地面的数据交互提供了快捷通畅的道路。我们听到、看到的飞船的工况参数和飞船上电视图像,以及航天员语音信号就是遥测数传设备完成的。它将地面与遥远的太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揭开了航天员在飞船内生活、工作的神秘面纱。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火箭和飞船总体的可靠性依赖于分系统的可靠性,分系统的可靠性依赖于单机的可靠性,而单机的可靠性则要依赖于元器件的可靠性。 没有元器件的可靠性作为基础,整个火箭的可靠性是无法保证的,这就是所谓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神经系统的“规定动作”

数以万计的航天电连接器遍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各个系统和部位,与各种电路组成了神舟载人航天工程的“神经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体积不大,却各司其职,把成千上万的各种指令传输到指定部位,完成各种“规定动作”,维持着飞船、火箭这个机体的正常运行。

航天电连接器最关键的是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在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中,必须要做到每一个电连接器百分之百可靠,所有的电连接器万无一失,与人体中的 “神经元”一样,任何一个电连接器的接触失灵均会影响到各类电控信号的传输,导致仪器设备失效,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完成。

火箭和飞船的“神经末梢”

在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就是听到“点火”、“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箭船分离”、“太阳能帆板打开”等一系列表明各个动作正常的指令声。

其实,从火箭点火的那一刻起,神舟六号飞船的整个发射、返回过程就一个接一个按照预先规定好的程序动作来完成,而这些动作的完成,离不开一种关键的元器件发挥作用,这种元器件就是继电器。

如果将计算机比作火箭和飞船的“大脑”,各个分系统是火箭和飞船的“神经系统”,那么继电器就是整个神经系统的“神经末梢”,起到执行“大脑”指令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发射过程中各个动作的具体执行是由继电器来完成控制的。继电器在火箭和飞船上起到配电、控制和传递信号等重要作用。

严防死守

载人航天工程不同于其他项目,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对元器件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严格。为了保证元器件的可靠性,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严防死守”,对使用的所有元器件都要经过“三道关” 的严格筛选:一是出厂关,即除正常的功能筛选之外,还要经过高温、冲击、高低温循环、振动等筛选;二是元器件二次筛选和复验关;三是整机关,即待制作成整机后,这些元器件还要进行高温、高低温等试验,保证没有任何问题才能出厂。

“几十万”无一失

整个控制系统设备上有几十万个焊点,焊点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飞船试验的成败。

为保证焊接的可靠性,焊接时对焊接工艺设备、焊接材料、温度和时间等等细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控制系统使用的元器件品种多、数量大,它们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航天产品静电防护管理研究 篇4

静电危害一直是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的难点之一, 不仅因为静电损伤或损坏不易被发现与鉴别, 还因电子产品静电防护本身难度也较大, 往往局部的防护措施或技术手段很难从根本上杜绝静电危害必须要对电子产品从设计到使用全过程进行防护。因此, 还需保证防护产品的有效性, 才可能实现静电防护效果, 另外还有人的静电防护意识, 如果相关人员不按照要求参与静电防护, 每个操作或动作都将成为产品质量管理的漏洞。综上, 有效地静电防护是提高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静电防护管理也是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对产品质量管理的局部强化。

1 ESD简介及对电子元器件危害

静电放电 (ESD) 是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 因介质产生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静电放电是高电位、强电场、瞬时大电流的过程, 于此同时, 静电放电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形成电磁脉冲。

静电放电的危害, 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 静电尘埃吸附在芯片上, 使得器件电性能下降。静电荷在物体上积累使得物体对地具有很高的电位, 在附近产生强电场。该强静电场会导致MOS管等场效应管栅源氧化层被击穿, 使得元器件失效。除上述可见, 明显的元器件损伤外, 很强的静电场使得电子元器件存在潜在电性能损伤, 影响产品的可靠性。电磁辐射效应还能英气微电子电路的错误翻转或致命失效。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具体描述如下:

1)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电子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存储、运输、取放、使用、操作、维修、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处于静电威胁之中;电子元器件的静电敏感电压越来越低。

2)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静电放电产生电磁干扰。静电放电多数是高电位、强电场瞬间大电流的过程放电电流脉冲宽度一般是ns或us量级达几安培到上百安培, 产生强烈电磁辐射;

静电放电引起的电磁辐射干扰, 对信息化设备造成电噪声、电磁干扰, 使其产生误动作, 误码或功能失效。

强电磁脉冲及其浪涌效应对电子设备可以造成硬损伤, 即可以造成器件或电路的性能参数劣化, 或完全失效, 也可以形成累积效应, 埋下潜在的危害, 使电路或设备的可靠性降低。

3)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静电损伤元器件的两种情况:a.立即失效, 立即失效是功能性丧失, 或明显的性能下降使电子产品不能完成任务或不能达到设计的指标, 这种立即失效是明显的, 易于发现和检测的, 在电子产品出厂检验时, 能发现并控制危害的扩散。b.潜在失效, 潜在失效是不能立即发现的性能下降, 常规手段不能检测到, 电子产品的功能没有被破坏, 但是将会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 出现寿命下降、频响特性、绝缘特性、环境适应性下降, 功耗增加等问题, 有些潜在失效有积累效应。最后一次静电损伤导致的失效。与之前多次静电损伤的积累有关, 只不过前几次静电损伤时潜在实效, 没有表现出来, 据估计潜在失效占电子产品失效总数的90%, 由于电子产品出厂之前不能发现这些静电损伤, 潜在问题带给用户, 将危害扩散, 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 EPA的控制

2.1 人员培训

对处置或可能接触ESDS电子产品的所有人员应进行有关静电放电及其防护知识的上岗培训和周期性培训, 工作人员从事ESDS电子产品处置工作之前, 必须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上岗证资格;对从事静电防护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可能接触ESDS产品的人员进行必要的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教育。

2.2 防静电工作区

根据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以规定防静电工作区的划分、配置、接地要求和管理要求。

1) 防静电工作区划分:应识别所处置的电子产品的静电敏感度级别, 以及有静电防护要求的过程;应对客户的静电防护需求进行识别并加以满足;根据程序文件, 以确保组织的静电防护需求得到持续有效识别。根据识别的结果明确划分EPA, 用于处置ESDS电子产品。

2) 防静电工作区配置:为EPA配置必要的静电防护设备、设施和器材等, 对所有与静电防护要求相关的设施、设备、产品、防静电材料、服装、用品、用具及包装等, 均应按标准Q/W1300~1303-2010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按标准要求进行周期检测,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 接地/等电位连接系统:采用适宜的接地/等电位系统实现EPA内ESD接地, 使ESDS的电子产品、人员和其它静电导体处于相同的电位, 同时满足电网使用和人身安全的相关要求。

4) 人员接地:在处置ESDS电子产品时, 应通过腕带系统、地板、鞋束系统, 使所用操作人员电气连接到接地/等电位连接系统。

5) 工具和设备接地:EPA内使用交流电的工具应采取接地措施, EPA内利用公用电源供电的设备、应通过电源保护地线接地。

2.3 防静电工作区的管理

处置任何ESDS电子产品, 均应在EPA内进行;在EPA入口处应贴挂规定的警示标识, 保证工作人员进入EPA时能清楚看到;对进入EPA的人员实行控制, 应规定绝缘物品的处置要求减少因电场感应导致的电子产品损坏;规定EPA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范围, 确保产品万无一失。

3 从设计师角度进行静电防护控制

作为航天产品的设计主体, 设计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防静电意识, 从设计之初就严格把关, 严格执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标准Q/W1300~1303-2010。

对所研制产品所用到的电子元器件电气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确保电子元器件安全合理利用。对静电敏感元器件进行静电防护管理, 提高电路设计合理性和可实现性。例如静电敏感MOS器件, 栅源极间容易被栅源电容积累静电电压击穿, 导致静电失效。为防止此类静电失效产生, 需要在设计之初将栅源泄放电阻进行焊接, 确保静电电压有泄放回路, 保证元器件静电防护设计满足要求。对于用到的集成芯片等静电敏感器件在电路设计、印制板绘制、电路板焊接、电路调试以及整机装联等过程中严格执行静电敏感器件防护控制, 确保电子元器件的可靠安全性。具体操作例如, 进入实验间必须进行静电泄放操作,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静电工作区。在调试等电路操作过程中, 接触电子元件及电路板之前先佩戴静电手环, 保证防静电手环与身体接触良好, 并保证接入防静电接地系统。防止电路调试过程中的静电损伤。

鉴于此, 对设计师进行入职静电防护教育和培训, 未经培训和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不允许从事接触电子元件的岗位工作。建立有序静电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 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和普及避免静电危害事件的再次发生。

4 生产环境的防静电控制

除执行静电防护的人力防护外, 还要进行生产环境的静电防护。具体实施情况如下:在实验区外配备防静电设施和器材。确保进入工作区的工作人员静电检查合格;在工作区设立防静电工作区域, 防静电区域悬挂防静电标识;所有电子元件及组件在其存储、转运过程中均必须采取合适的静电防护措施, 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和容器、周转箱、周转车必须可靠接地。拒绝接收不符合防静电包装要求的电子元件及组件;确保工作区域桌面和烙铁等生产必须设备的可靠接地, 并对防静电接地系统定期检查, 确保各系统可靠接地。

5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 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和其他管理方法, 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 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 通过提高静电防护 (管理) 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现管理方针和目标, 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 而顾客要求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不断增强顾客满意度, 就必须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6 结论

通过对开关电源电子元器件的静电防护管理控制, 确保装机元器件的电气性能, 确保航天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本文从静电放电 (ESD) 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原理出发, 保障航天产品的质量和可靠、安全性。在航天产品设计、制造、贮存、包装等各环节全面规划防静电管理。提高设计师防静电设计水平, 建立符合静电标准的航天产品制造生产环境, 规范防静电体系, 严格执行静电防护知识培训机制等。进行EPA控制, 此外还进行持续改进措施。

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 篇5

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

对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阐述了以单机和系统级试验相结合,初样和试样阶段试验相结合,可靠性增长试验和预鉴定试验相结合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实践证明,以上述三结合方式进行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在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可靠性增长试验的门槛,使可靠性增长试验易于开展,对促进航天产品可靠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 者:朱曦全 Zhu Xiquan 作者单位:北京航天强度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76刊 名: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年,卷(期):“”(1)分类号:V416关键词:航天产品 可靠性增长试验 试验方法

2008珠海航展上的航天产品 篇6

航天科技集团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已经在国内多次展出,大家比较熟悉,然而轨道舱实物却是第一次对公众展示。不但普通观众对它很有兴趣,很多其他展商的代表也围着轨道舱反复观看,不少外国观众还与之合影留念。作为航天人,记者一直对神舟飞船没有什么神秘感,没想到它的出场会引来这么多关注。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制造载人飞船的国家只有3个,如何叫观众不激动呢。

本次展览上还有很多难得见到的空间探测器模型。因为国力有限,中国在嫦娥一号以前从来没有发射过空间探测器。但是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空间科技界终于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探测器了。本次展览上展出的空间探测器有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空间太阳望远镜和月球着陆探测器三种。其中月球着陆探测器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有着强烈的向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的成功激发了国人对月球新的热情。月球着陆探测器作为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的第二步,将为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探索事业开辟新的篇章。

本次展览上展出的SAR卫星值得关注。SAR卫星可以昼夜工作,还可以穿透云层和浅地表进行观察,因此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获取地面情况的信息,这对灾害期间的对地观测非常有利。我国的环境监测卫星体系中已经列入了SAR卫星的计划,而模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SAR卫星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即将服役。今后如果再遭遇冰雪灾之类的情况,SAR卫星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本次展出的SAR卫星采用了珩架式天线,它在发射前可以收缩到很小的体积,到空间再展开为大尺寸天线,这项技术的难度极高,美国掌握它的时间也并不长。中国能迅速跟踪并突破大尺寸天线展开技术,为今后多种类型先进航天器的研制创造了条件。

本次展览上还展出了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模型,虽然使用东方红四号平台的两颗卫星现都发生了故障,但任何卫星平台在刚刚投入使用时都会出大大小小的问题。本次展览上东方红四号的出现,表明航天科技集团对它还是充满信心的,相信经过修改设计和工艺,东方红四号一定能成为航天乃至中国的拳头产品。

人类航天发展至今,如何把航天器和航天员送入太空一直是个大问题。如今的航天器向两个极端发展,大卫星和飞船越来越大,而小卫星却越来越小。而且小卫星中有很多是不发达国家和高校采购的,他们也负担不起很高的发射费用。在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针对这些需求推出了多个火箭产品,尤其长征五号火箭引人注目。虽然长征五号的模型此前也出现在国内外的一些展会上,但在2007年长征五号的发动机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它配套的海南文昌的新航天发射场也在2008年开工建设,长征五号首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以往人们对航天科技集团的认识只是火箭、卫星、飞船,实际上航天科技集团在武器研制上也有相当多的建树,此次航天科技集团展出了FT系列制导炸弹、彩虹-3等多型无人机、AR-1精确攻击导弹和多型火箭炮武器系统。

俄罗斯展团这次也带来了大量航天器模型,还慷慨地散发资料。特别是对GLONASS系统的介绍空前详细。

本次俄罗斯方面展出的卫星和火箭模型,与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俄罗斯国家年”展览非常相似,但是展商的身份却发生了变化。2006年俄罗斯国家年期间,是俄罗斯航天局出面布展。而本次珠海航展是各航天企业自行布展。

本次俄罗斯展出的具体型号有“光子”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地球资源-P对地观测卫星、“快讯”系列通信卫星,当然还有俄罗斯工业出口的拳头产品“联盟”火箭。

比较有意思的是,俄罗斯航天界如今也在追赶小卫星的潮流。俄罗斯方面散发了不少小卫星星座的资料,包括减灾星座、海洋观测星座、太阳物理观测星座、雷达星座等。不过多数星座都只是计划,而且卫星的小型化程度不高,比西方国家差得远,部分指标甚至不如中国的卫星。

而俄罗斯最新推出的快讯-AM通信卫星,其各项指标也比当今的国际水平落后不少。

另外俄罗斯方面对载人航天没有做什么宣传,连2006年曾经在京展出的“快船”新型飞船也消失了。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

以上这些情况,可能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无力在航天事业上投入充足资金,导致长期“吃老本”。而这10多年是国际航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从西方到中国在卫星技术和卫星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俄罗斯在这方面已经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想要追赶相当艰难。

航天产品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 篇7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可以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目前,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马鹏举等[1]提出了一种基于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的盟员选择算法;美国Tennessee大学的Aamer和Sawhney[2]提出了一种用矩阵描述外包过程中供应商对制造商车间生产率、资产利用、库存和加工时间响的供应商选择模式;丹麦奥尔堡大学的Momm[3]分析了企业外协过程对成本、效率、资源等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控制的外协加工过程组织策略。按照供应链上的生产组织结构,供应链可细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从企业组织外部来看,物料加工转移过程中各个生产企业与与其协同生产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共同组成的节点网络即为外部供应链;从企业组织内部来看,单个企业内部在物料生产和流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上、下游生产部门(生产车间、物料仓库)等节点组成的网络即为内部供应链。据此,相对于某个组织范畴,可以灵活地划分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例如,在敏捷制造模式下,企业原来的外部供应链可以作为整个虚拟企业的内部供应链[4]。

航天事业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事业,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航天科技的开发和突破不仅对于航天事业本身的发展非常关键,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因此,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各个单位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相互配合的关系,之间亦存在承揽任务的竞争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为了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按时安全的完成任务,不能简单地把现代市场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照搬过来,而是要根据航天事业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创建适合的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式。

综上所述,航天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制特征及与航天系统内协作单位、系统外社会企业联系的特点,创建高效合理的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结构模型及配套的管理模式是当前经济形式的必然,对航天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航天产品实际的生产制造活动为基础数据,仔细分析研究当前生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航天企业自身特点的产品外包的外部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管理方案。

1产品外包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防力量的提高, 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产品制造向着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航天企业为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服务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不再由企业内部完成全部产品加工制造,初步将设计、一些关键零部件和大部分装配作业在企业内部完成,其他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生产和小部分装配作业外协给其他企业。 该生产模式处在刚刚形成的初级阶段,产品外包合作伙伴的选择管理、控制管理产品外包过程及外包管理信息化研究相对薄弱,大部分外协生产都没实现通过高效的信息化方式系统的管理。 现阶段外包产品外包生产主要存在:①外包伙伴选择盲目,合作关系不稳定,为外包过程的顺利进行埋下危机;②外包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阻碍生产进度;③外包跟踪情况不明确,到货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跟踪统计,信息反馈滞后;④外包承担企业的供货信息、价格信息等未能得到及时记录,并进行汇总统计等问题。

本文以航天科技集团产品实际加工制造为应用背景, 根据AHP理论, 以影响实际生产因素的重要程度的排序建立层次模型,选择航天产品外包伙伴。灵活应用供应链结构模型理论,建立外部供应链结构模型及配套管理方案,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外包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航天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增强航天企业生产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航天产品外包管理方案

航天产品的外包过程可以作为整体航天产业供应链的外部供应链结构,以外包产品生产过程为供应链主链,各个功能模块相连相通,使企业间的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共享。 通过对外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流转业务活动按批次、状态、质量等信息实施及时追踪、监控与信息管理,从而为合理化外包品库存、均衡生产提供支持,提高外包过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建立快速扩散制造系统。

2.1 外包任务计划模块

依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从现有技术能力、型号技术发展、型号所处阶段、市场资源情况、风险控制等方面对外协产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确定核心与非核心技术能力、暂时不具备但未来要发展的技术能力,建立型号产品外包指导目录,作为型号产品外包的控制依据,图1 为制定年度外包产品指导目录审批流程图。 以外包产品指导目录为依据制订月份外包计划,利用合格供应商模块选择外包企业,完成合同和技术协议的签订。

2.2 合格供应商模块

广泛调研国内外与生产任务相关的企业,建立合格供应商数据库,在选择供应商时:①优先选择那些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军工产品生产许可或与本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且长期供货质量比较稳定的单位。重要产品需选择具有保密资格的单位或企业进行合作。②优先选择人员素质、质量意识较高的企业。③优先选择加工能力较强,检验测量手段较全的企业。 根据外协件的经济价值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对评定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为合格供应商后,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录入合格供应商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经济实力等详细信息。根据外协零部件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定期对供应商的工作进行评审。 外协件的质量、总成本、交货期、质量保证体系是评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利用AHP算法评价确定合格供应商,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及时调整合格供应商的名册,建立动态的“合格供应商”档案。

2.3 外包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模块

产品外包过程中, 根据年度外包计划中对外包产品的分类,按照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是否关键件或重要件等方面因素进行Patero分析法,对影响成本比例高的外协品实行重点管理并跟踪到位。 目前常采用的控制方法有:派常驻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到供应商进行监督检查;设监督点对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进行监督检查;成品联合检验,可以是供应商或供应商与需方一起到供应商的工厂实施联合终检;要求供应商及时报告生产条件的重大变更情况(如转包给其他企业加工等);组织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帮促,使其提高质量水平,满足质量要求;进货筛选或检验。

利用外包产品统计模块, 详细记录外包产品相关任务的信息,建立外包任务信息传递和信息通报制度,对外协任务实施定期月报制度,短线项目实施周报制度,紧急或重大项目实施日报制度,及时记录并通报:产品保证的重要活动,产品技术状态更改,过程中发现的超差和偏离、异常现象、不合格品审理,质量问题归零及举一反三情况,计划进展及短线项目情况,重要人员调整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对于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必要时可将其纳入本单位信息化网络,作为本单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延伸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4 外协产品情况统计模块

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包括节点外协品台账、总体外协品台账、节点生产日(月)报以及外协品分布情况年统计。 利用节点外协品台账可以统计本节点在固定时间段内的加工工时、加工数量、交付的合格外协品、产生的废次品等情况;总体外协品台账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组合对外协品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统计;节点生产进度报告实现对外协品的节点入库、节点出库、库存量及其资金占用情况的统计;外协品分布情况统计针对各节点管理层,统计外协品的整体波动、变化趋势,为做出下一步的生产调整提供参照依据。

2.5 外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外部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应解决供应链中各模块之间如何快速传递信息资源共享。 因此,供应链管理系统应保障各企业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处理,负责系统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共享,具备高效的任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型号管理、价格管理等功能,同时需有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到军工产品外包外协管理系统,根据自己的角色权限,来处理相应的业务流程,获取系统提供的各类相关功能,包括: Excel表格的上传/ 下载、二维三维图纸的上传/ 下载、文档的上传/ 下载等。

3结束语

航天电子产品 篇8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的归档, 作为型号积累研制成果的必要手段, 历来是航天产品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归档文件及其数据制备是否完整、系统、准确、有效, 直接影响到型号成果积累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 是衡量航天产品档案管理及归档质量的关键。

一、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规范的建立

(一) 归档规范建立的基本思路及实现方法。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规范的研究与实践, 是以设计文件与航天型号技术状态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归档设计文件完整、系统、准确、有效为目的, 根据归档工作的要求, 通过产品工程研制阶段设计文件档案化控制、梳理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素、制定设计文件归档质量控制要求、确定设计文件归档检查要点、制定设计文件归档说明及归档目录模板等方法, 一方面便于档案业务人员正确把握设计文件技术状态与产品技术基线的关系, 另一方面使归档项目负责人正确理解航天产品归档工作的各项要求, 便于对设计文件归档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质量管控, 从而进一步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系统、准确。

为了更好地积累研制成果, 归档过程必须通过有效的质量管控以确保文件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近十年不同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要求及上级档案馆对型号归档验收情况的梳理和研究, 可以针对设计文件制定归档质量管控的规范并付诸实践。

(二) 产品设计文件档案化控制。

设计部门在产品的各阶段应该编制的有关产品设计、制造、调试、试验、验收、使用等等的整套设计文件, 构成设计文件的完整性。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完整性的实施, 需要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生产特点及所处研制阶段的不同区别对待。因此,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质量控制, 应首先从设计文件完整性的确定着手, 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 提出对各研制阶段设计文件完整性的具体要求。这也是产品设计文件在归档前进行档案化控制的关键。

产品设计文件完整性的具体要求, 是将系统级总体各专业、各分系统、各设备 (装置) 等等不同级别的产品, 按照研制阶段, 分别编制具体的文件输出清单。工程研制阶段的产品根据清单, 结合产品实际情况, 确定设计文件编制计划。

(三) 梳理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质量控制要素。

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质量控制要素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产品归档节点的把握, 也就是说, 产品所有关键或典型技术状态是否都能够通过归档工作记录并固定下来, 这关系到产品归档的系统性;另一个是针对每一个技术状态的归档, 归档文件是否齐全完整, 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产品状态, 这关系到产品归档的完整性。

产品归档节点应根据产品研制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 产品转研制阶段、提高成熟度、改型等等涉及技术状态变化的节点, 都应进行相应的设计文件归档。相同产品的设计文件归档应该形成纵向完整的链条, 固化研制成果。

“设计文件汇总表”是型号设计文件阶段归档依据。设计文件归档是否完整, 取决于该文件的编制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型号归档技术状态及产品配套情况。梳理设计文件归档要素, 就是将“设计文件汇总表”编制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一梳理出来, 并对这些因素与设计文件归档完整性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以此固化和总结“设计文件汇总表”的编制经验和编制依据, 为提升归档设计文件完整性奠定基础。

以型号全部设计文件目录为基础, 根据归档技术状态要求及产品配套情况, 结合各专业各系统设计文件完整性的具体要求、以归档技术状态所用产品配套表及靶场资料配套表为设计输入文件。“设计文件汇总表”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型号设计文件归档要求、型号标准化大纲、产品代号或图号的标准化规定、图号表、飞行试验大纲、产品技术状态表以及该归档状态各系统各类产品配套表。

(四) 制定设计文件归档质量控制要求。

根据梳理出来的归档质量控制要素, 逐一制定并细化设计文件归档质量控制要求。

归档质量控制要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作为业务规范, 明确规定归档工作中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 提出归档质量的一般要求, 明确归档前、归档过程中及归档审查的质量控制要求;另一个作为作业指导书, 从操作细节着手, 针对归档过程中设计文件的归档准备、电子及纸质文件实体整理、档案目录整理等, 根据不同型号的归档要求及文件形成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根据这套操作方法不仅能够规范归档操作各流程中的细节, 也使得归档在操作层面变得可视化和可记录化, 为归档质量提供保障。

(五) 确立设计文件归档检查要点。

设计文件归档检查要点是对设计文件归档流程的约束, 主要包括“设计文件汇总表”审查要点、设计文件档案数据库审查要点和归档文件审查要点。通过详尽的描述归档审查要点, 首次建立归档汇总表完整性、归档文件准确性、归档目录数据规范性“三位一体”的审查制度与审查规范。

“设计文件汇总表”审查要点是对该文件编写以后的校对、会签、审核和批准等人员责任和关注点进行明确和细化, 确保归档设计文件完整性。

设计文件档案数据库审查要点是根据归档要求和归档目录数据制备相关标准, 对目录和表单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并保证目录数据与文件实体属性信息一致性的方法。

归档文件审查要点是根据型号归档状态要求, 逐一检查归档文件实体与归档状态的匹配性的方法, 确保设计文件准确记录型号历史状态。

(六) 确定设计文件归档说明及归档目录模板。

设计文件归档说明是记录归档技术状态并对归档设计文件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进行说明和解释的文件, 是设计文件归档工作的档案化记录。对该文件进行模板化设计, 约束文件的涉及内容、编写格式等, 从形式上固化设计文件归档说明的方法, 有利于记录型号历次设计文件归档情况, 使归档的设计文件更加全面而立体的反映型号研制成果, 提高了设计文件归档的系统性。

归档目录模板包括“设计文件汇总表”模板及电子目录数据制备要求。“设计文件汇总表”正文包括设计文件归档说明、各专业分类目录要素等。电子目录数据制备要求通过档案目录著录规范的编制实现。

二、归档规范的创新点与实施效果

将设计文件归档工作质量管控方法进行标准化提炼, 从而形成归档操作规范, 便于归档项目负责人掌握归档要求, 便于档案业务人员掌握型号技术状态与设计文件的关系, 便于设计文件归档验收与检查。不仅有效提高了设计文件归档效率、缩短归档时间, 而且使设计文件归档完整率、准确率达到100%。这一项目的推广实施, 可以使档案业务人员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有的放矢的主动进行设计文件基线管理, 为今后型号设计文件基线归档奠定基础。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质量管控方法研究与实践以设计文件归档为中心, 以设计文件归档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为目的, 包含航天产品产品设计文件归档完整性要素、归档工作操作规范、归档检查要点、归档说明及归档目录模板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对设计文件归档工作提供统一的规范性支撑。

三、结束语

这套操作规范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了档案管理与产品研制管理的业务融合。对档案业务人员和型号归档项目负责人进行设计文件质量管控方法的培训, 一方面使档案业务人员能够正确把握设计文件技术状态与产品技术基线的关系, 另一方面使型号归档项目负责人能够正确理解航天产品归档工作的各项要求, 便于对设计文件归档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质量管控。

摘要:本文在研究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及其技术状态关系的基础上, 通过梳理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素, 分析这些要素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从而确立一套完整的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规范。

关键词:航天产品,设计文件,归档规范

参考文献

[1]马林楠.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的几个问题[J].兰台内外, 2014 (2) .

[2]石金瑞.加强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工作[J].兰台内外, 2013 (1) .

航天电子产品 篇9

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APPI (Aerospace Products Price Index) 可以反映不同时期航天型号产品物资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

2011年, 航天一院在“十二五”精益成本工程建设论证中提出建立一院经济要素综合价格指数体系的战略举措。经济要素价格指数体系将逐步建立各类与成本费用相关的经济要素价格指数测算模型与方法, 通过价格指数监控各类经济要素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化趋势, 以直接或间接地分析各类经济要素对企业科研、生产及经营成本的影响程度。其中, 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APPI测算项目是率先开展并取得初步应用成果的价格指数体系构建项目。

为科学合理地测算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APPI, 对APPI指数测算过程的相关问题进行标准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APPI指数测算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需要解决以下标准化问题: (1) 由于物资种类、规格较多, 需要进行代表品种采样,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采样原则; (2) 如何选择物资价格指数测算公式, 构建符合一院实际应用背景的指数测算模型; (3) 如何确定更为合理的指数权重 (以及权重的时期) ; (4) 统计期内采购与销售的物资品种规格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 如何在指数计算中提供相应的标准化调整方案; (5) 如何利用测算的物资价格指数进行应用分析, 如在与PPI的比较分析、内部价格监测、成本预算等工作中应用, 以及如何制定标准化的指数发布机制。

鉴于以上分析, 本文对指数测算的系列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针对测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标准化解决方案。

2 物资编码标准化

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APPI测算的基础是数据, 数据的载体是ERP系统内各种物资代码。因此, 物资代码所携带的物资类别、时间、价格、数量等数据信息是指数测算体系科学合理的决定性因素。

现阶段, 由于一院物流中心ERP系统为原三大系统合并后的系统, 其物资代码暂时无法通用, 不具有替代性, 因此, 在今后的物资价格指数测算应用过程中, 将实施信息化物资编码, 规范物资价格数据源格式, 为物资价格指数的测算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源。每一层次的物资对应相应的物资编码。确保物资分类分层清晰、准确, 通过分类代码和物资编码能够准确测算同种物资价格变化趋势, 逐层计算, 量纲统一。

航天型号产品原材料种类繁多, 不同的大类航天型号产品原材料又分为不同的中类、小类、代表规格品等层次。根据2007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的Q/QJA 39—2007《航天型号物资编码规则》和Q/QJA 40—2007《航天型号配套物资分类与代码》系列标准以及2011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的Q/QJA 68—2011《航天型号物资基础数据内容及填写规范》等物资管理标准与规范, 并根据基于WBS的航天型号产品原材料结构层次分解结果, 航天型号产品的原材料APPI指数分为物资价格总指数、大类物资价格指数、中类物资价格指数、小类物资价格指数和代表规格品物资价格指数5个层次。其中物资价格总指数为综合价格指数, 大类物资价格指数、中类物资价格指数为加权价格指数, 小类物资价格指数和代表规格品价格指数为基础价格指数 (参见图1) 。

3 样本数据采集标准化

在物资编码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 确定样本数据采集标准化的规范方法。样本数据采集标准化主要包括样本数据采集渠道来源标准化与样本数据抽样方法标准化。

样本数据采集标准化来源渠道包括:内部系统数据采集、供应商数据采集及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采集。内部数据主要分布在内网、相关采购文件、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载体中, 由于可获性好、收集成本低, 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测算和预测相关数据收集应优先考虑内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和信息往往是和其他数据混合在一起, 本部分重点根据1765号文件和108号文件, 综合考虑采购价格, 采购、存储和检测等费用分摊等, 制定一套数据分类、清洗、整理的规则, 建立一套数据收集、传递和汇总制度, 以保证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测算和预测的需要;考虑到目前航天型号研制, 发动机、控制系统、原材料都需外部采购。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数据也是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测算的重要数据基础, 本部分采用灰色聚类, 根据拟采购系统的特性, 对其进行合理分类, 依据1765号文件和108号文件对每一类物资设计一套供应商价格和成本数据表单, 并构建一套供应商价格和成本数据报送制度;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密切相关, 航天型号价格指数和很多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价格指数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 本部分重点收集以下指数:政府部门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CPI) , 生产者物价指数 (PPI) ,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企业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发布的电子信息产品价格指数、钢材价格指数等。并采用序列相关、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 研究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和这些价格指数的相关关系。

航天型号产品物资种类、规格繁多, 测算物资价格指数时, 要按照标准化的抽样方法, 抽取一个样本代表全部统计资料进行研究。不同种类的航天型号产品物资对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充分分析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变动对航天型号产品成本变动趋势的影响, 需要建立不同种类的航天型号产品物资价格指数以及总指数。考虑到物资编码的层次结构性, 以及上述对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层次结构的划分, 将分层抽样方法定为抽样方法具有科学的现实基础。先将航天型号物资总体分成各大类, 比如金属、元器件等;然后对各大类物资继续分成各中类, 比如将金属大类分成稀贵金属、一般金属等;接着把各中类物资分成各小类, 比如将稀贵金属分为钨、钼等。得到各小类物资后, 对各小类物资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抽取各小类物资的代表规格品。对各层内小类物资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也称为分层随机抽样。所有小类的代表规格品就组成了该分层抽样的样本。

4 样本数据处理标准化

在航天型号产品原材料价格指数APPI测算前, 需要对采集的原材料数据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 一般需要数据处理的两种情况是数据筛选和空缺数据填补。

数据筛选主要是指从采集的数据样本中筛选符合指数测算基本要求的数据样本, 筛选类别的样本数据价值量应当在该类别中达到一定的比例。

空缺数据填补主要是指需要对初步筛选的数据样本中存在的空缺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数据补缺。航天型号产品原材料数据缺失主要分为结构性缺少和操作性缺失。结构性缺失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设计制造方法改进等原因, 某些类别的原材料会终止使用或者选用某些新型类别的替代材料。操作性缺失是指由于人工数据录入、系统转换等导致的数据缺失。对于结构性数据缺失, 若原先使用的原材料终止使用, 则对于后续的空缺数据不作处理并将该类数据从数据样本中全部删除, 不再计算该类物资价格指数;若因新材料全部替代或部分替代功能相似及功能一致的原有材料导致的数据空缺, 则以新材料的数据替代原有材料的数据以反映材料结构变化导致的价格指数变动。对于操作性缺失数据, 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选用功能相似性材料数据或相关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替代, 或者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满足样本数要求的样本进行空缺数据补全。

5 APPI指数测算过程标准化

航天型号产品物资价格指数按所反映现象的特征属于质量指标指数;按所反映现象的范围属于综合指数, 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涉及个体指数;按所反映现象的对比性质属于动态指数, 包括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了解了航天型号产品物资价格指数具体的所属类别之后, 根据国内外统计指数编制实践, 在建立该航天型号产品物资价格指数的模型时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 (1) 加权指数公式应该为基本形式, 同时辅以简单指数法; (2) 以航天型号产品物资的统计资料为基础; (3) 应该使最终计算出来的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具有充分的经济意义; (4) 应使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在确定了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测算的构建原则、基期以及权重以后, 应确定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标准化测算过程, 建立自下而上的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模型, 首先以简单几何平均法求解小类物资的价格指数, 然后由小类物资的价格指数进行层层加权, 分别得到中类、大类物资的采购价格指数以及总指数。

6 发布机制标准化

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测算的目的是为了对一院航天型号物资价格变动进行监测与管理, 为型号产品成本变动趋势分析提供定量化分析工具, 为型号产品对外报价提供决策支撑。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利益相关者诸如价格管理部门、物流中心、设计制造部门、相关客户等发布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

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标准化发布机制主要为: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测算与发布单位为一院物流中心;主要发布对象为:院财务部等价格主管部门、物流中心、一院下属厂所、个别客户等相关指定单位;发布的价格指数样品价值量占原始数据的比例需要达到或超过90%;发布周期暂定每半年发布一次, 待条件成熟后, 力争每季度测算并发布一次;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发布应遵循“成熟一个, 发布一个”的原则。

摘要:航天型号产品价格指数APPI是航天型号产品价格监测与管理的重要工具, 而价格指数测算过程中的相关标准化研究是决定价格指数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物资编码标准化、样本数据采集标准化、样本数据处理标准化、指数测算过程标准化、发布机制标准化等方面阐述了APPI指数测算的相关标准化管理, 为APPI的测算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航天型号物资,标准化管理,价格指数,APPI指数

参考文献

[1]华国强, 张珊.浅谈型号标准化物资信息分类编码[J].航天标准化, 2011 (4) :17-20.

[2]李德武, 李雁冰, 孙育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J].航天标准化, 2012 (1) :17-23.

航天电子产品 篇10

2015 年初, 在航天科工集团和神华集团战略合作大背景下, 航天重工和神东集团成功研制防爆电动无轨胶轮材料运输车, 标志着国内该领域新能源车辆驶入了“快车道”。2015 年7 月18 日, 该产品进入大柳塔煤矿开始试运行。由于产品可以满足煤炭工业4.0 的需求, 且因其动力充足、单班运行续航里程充足、噪声低、零排放、驾驶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驾驶员出车前加油、加水, 清洗防爆栅栏等工作, 成为了大柳塔煤矿的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由于无轨道限制, 该产品具有牵引力大、适应性强、机动灵活性好、安全高效、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与传统轨道运输系统相比, 参与辅助运输的人员可减少70%, 效率可提高5 倍以上,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该产品的成功研制, 有效解决井下传统辅助运输设备高污染、高油耗、高噪音、低寿命等问题, 为井下员工提供更加清洁的环境, 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将成为国家在井工矿领域推行的安全、节能、环保新标准, 并将逐步代替目前主流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航天电子产品】相关文章:

航天电子发票开票系统04-09

我与航天05-17

航天基地05-10

军事航天教案05-24

我国航天成就05-24

长春航天妇05-27

航天传统精神04-08

载人航天前景04-11

航天安全小品05-16

航天商业模式05-17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下一篇:ACS800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