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企业民品管理论文

2022-04-19

航天企业民品管理论文 篇1:

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大军工集团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航天企业“军转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家政策要求、国内外军民融合成功案例,提出了航天企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模式和建议,为后续军民融合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1、引言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连续出台强有力的方针政策,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从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确立到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军民融合战略在国家各个领域不断向纵深处推动,各级政府、军工集团公司的军民融合政策和要求陆续出台,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层面来讲,军民融合主要包含“军转民”和“民参军”两方面的内容,“军转民”主要是指军用技术经过一定的转化被民用市场所用,同时也是航天企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

经过持续的探索和实践,航天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清晰,形式更加丰富,与民用市场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但由于长期军民分立的局面,在具体推动军民融合工作实施过程中,“军转民”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也愈发凸显,已经制约了军民融合工作的开展。一是现有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不高;二是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军用技术转化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企业对军民融合领域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因此,深入剖析“军转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和借鉴国内外相关企业成功经验,从理论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对航天企业后续快速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技术孵化与民用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航天企业主要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工程和从事高精尖的前沿性科学与技术研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上级领导机关以及军队客户,企业订单也主要来自上级计划批复或国防装备建设发展需求,同時肩负着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和义务,与民用市场的距离较远、联系较少并且企业信息相对封闭,其技术孵化过程很少与民用市场使用需求发生联系。另外,由于航天领域涉及到国家安全,相关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受限于国际技术封锁,只能进行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所以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很少顾及资金、人员和设备投入,其研发过程与民品研制的思路和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产品开发理念和长期的技术应用壁垒进一步加大了航天企业技术孵化与民用市场应用的距离。所以说,服务对象的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以及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的理念差异,最终导致了航天企业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不高,以及航天企业参与民用市场竞争的意识较为淡薄和缺乏快速敏锐的民用市场反应能力。

2.2技术成果转化与项目人员利益关系小

军品技术与民用市场的结合需要依靠科技成果技术转化,目前主要有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技术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成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实现方式,开展成果转化的主体是技术成果持有者,也就是航天企业,项目人员在技术转化过程的收益没有保障,最终导致技术成果转化有没有一个样、转化多与少一个样,技术管理人员从事技术转化的积极性差。另外,由于技术成果转化存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上级机关对下级管理部门也没有硬性的转化指标要求,技术成果持有单位没有上级压力和转化动力不足,多数技术成果在成功申请或者完成认定后便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所以说,要做好技术转化工作,必须调动众多项目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潜力,寻找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为单位带来效益的同时为广大员工增加经济收入。

2.3军民融合资源投入与发展目标不匹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军民融合成为各军工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具体表现就是企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并提出了具体的经济目标和产业规模发展目标,甚至有赶超传统军品市场经济收入的趋势,但是与军品任务研制相比企业对军民融合领域的人员、资金和设备投入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军民融合领域工作没有固定的人员队伍,以兼职人员为主,所以说军民融合领域在资源投入与发展目标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匹配性。另外,在军品为主业的发展环境中,各级决策机构和单位主要领导的精力主要投放在军品研制和技术开发上,对军民融合领域的关注和支持相对较少,对军民融合领域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以及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厘清军民融合技术转化过程中各级单位和各部门的责、权、利,也没有建立起军品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的有效机制。

3.政策法规及案例分析

3.1政策与法规

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2016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发挥市场作用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要求是“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积极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成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对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进行了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时限;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未规定、也未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和数量,如果将{亥项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从该项技术成果转让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利用该项住屋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比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加强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天科研【2016】1208号第二十六条提出:“鼓励企业采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进行转化;鼓励科研院所将可转化的技术进入产业化公司孵化,核心技术骨干可选择跟随进入产业化公司。”

3.2相关案例分析

(1)深度发掘军民两用应用需求抢得市场先机

波音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企业,其始终坚持军民一体化发展,统筹考虑军品与民品的研制和市场销售。以飞机设计为例,波音公司从一开始就将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捆绑在一起统一考虑,在研制民用飞机时充分考虑其在军用领域的发展,在研制军用飞机时充分考虑其在民用领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兼并重组,波音公司已成为集航空、航天、金融、共用服务和技术服务等领域业务于一体的超大型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波音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方位开拓军、民两个市场,实现军、民用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的有机融合,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2)商业化运营模式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将新研发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技术授权给一家专门开发压电复合材料元件的公司,通过商业化产品线扩展了MFC产品的功能和商业运用范围。5年时间内,MFC产品就成功拥有了120多个企业用户,除了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以及美国空军和美国陆军之外,还包括了大众汽车,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宝马汽车和通用电气等工业巨头,同时相关专利申请达到了100多个。通过专业化公司的商业化运营,NASA不仅成功实现了MFC技术快速应用与转化,同时扩展了技术的应用领域,为各参与者带来了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

(3)多样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军民产业互动发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电子系统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科技研发单位,主要涉及雷达及系统装备、预警探测、现代物流、轨道交通、汽车电子、微波与通信软件及核心芯片、能源电子等业务领域。多年来,该研究所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成立所级实体公司,以及技术成果转化、资本运作、引进专业管理团队等手段,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该研究所统筹考虑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及市场运营,由所级研发中心负责技术源头及攻关,下属公司负责产业化研发及运营,实现了军民产业互动发展。

4.对策与建议

对于航天企业而言,军民融合的本质在于将民用市场的优质要素与自身的优质要素进行融合,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贡献力量。对于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主要可以从与市场建立有效的需求对接机制、构建合理的人财物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协调项目孵化过程与员工激励过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1构建基于研究中心的市场需求对接机制

构建有效的市场需求对接机制是军民融合持续推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才能实现军用技术与民用市场的真正融合,才能确保军民融合的投入与产出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需求对接机制,才能解决航天企业技术孵化与市场脱节的问题。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航天企业以军品研制为首责,订单和用户直接自国家计划或者军方固定客户,对民用市场的研究较少以及反应速度较慢。为了有效对接市场需求,航天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建专业化的市场分析团队,对内资源整合、梳理已有的核心技术、研究已有军用技术转化方式和转化途径,对外整理分析市场需求,研究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为航天企业成功对接市场提供第一手信息和智力支持,打通市场需求与技术优势的结合通道。

4.2构建以发展目标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

以军品为立身之本的航天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的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投入都相对较少,具体表现就是军民融合队伍人数少、人员不稳定,并且兼职人员占据多数,所以能否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以及市场拓展上对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航天企业需要构建一套以发展目标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项目核心目标上,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组建由管理、经营以及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评价委员会,科学合理的评价孵化项目的发展目标、技术方案以及必备的保障资源,提出与发展目标配套的资源配给方案,明确资源保障途径及责任单位,通过院、厂所两级单位调配相关资源,必要时考虑引入外部投资方进行项目合作。

4.3构建以人员激励为核心的项目孵化机制

在项目孵化过程中,航天企业一方面需要推动内部要素与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需要在实现各方共赢的基础上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分配,特别需要突出对核心人才的激励,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核心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最大限度的形成企业与项目人员的双赢格局。以人员激励为核心的项目孵化机制,就是将整个项目孵化过程分为技术孵化和技术转化兩个阶段,技术孵化阶段是从项目论证到技术专利形成的过程,技术转化阶段是技术专利到市场创造价值的过程。其中,技术孵化阶段主要依托国家和航天企业投入资金,通过广泛开展市场前期调研,确定项目技术研究内容,组建项目开发团队,在企业内按照项目制模式进行管理,形成面向市场的职务科技成果(以发明专利为主),明确知识产权分配关系,为技术转化阶段做好技术储备和团队储备。技术转化阶段依托技术孵化阶段形成的职务技术成果(主要是发明专利)和技术开发团队,与市场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要素进行配置,建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在公司平台完成技术面向市场的转化,实现收益并完成分配。

在混合所有制公司成立之初,即对技术股权按照市场评估的价值明确份额,进而对接技术孵化阶段知识产权分配比例关系,可以明确单位、个人在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股权(分红权)比例,这样就形成了清晰的产权关系。在科技成果和项目团队参与市场资源配置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科技成果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价值评估,在评估价值的基础上与社会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混合,明确我院投入的科技成果在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股权比例;其次,享有分红权的团队人员自愿选择是否加入混合所有制公司进行技术转化工作,对于选择留在航天企业的人员,其所持有的分红权需要流转,流转按照单位、团队内部人员、市场等优先级顺序开展;对于选择加入公司的人员,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保留与单位的聘用关系(三年为限),继续享有分红权;另一种情况是脱离与单位的聘用关系,所享有的分红权可以转为所有权。

5.结束语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国家和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市场规律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的是做好军民融合工作的必须条件,国家也鼓励通过股权和分红权等一系列手段来激发广发技术管理人员的创业活力,在借鉴其它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瞄准发展目标配置优质资源和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孵化机制才能支撑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作者:王涛 杨鑑 高祥武 董伟

航天企业民品管理论文 篇2: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摘  要:文章在分析航天企业特点和合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规范供方准入、加强资质审查”、“建立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建立价格信息网、奠定谈判基础”、“建立四位一体,加强监督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合同网络共享”、“规范合同变更管理,防止出现合同争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法律素质”7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有助于加强航天企业合同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采购;合同;风险

 

Key words: procurement; contract; risk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作为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其作用日显突出。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源头,是企业大额资金的出口,采购合同签订的好坏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份好的合同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反之,一份有瑕疵的合同将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麻烦和困扰。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军民品产值连创新高。众所周知,航天企业的型号产品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有机结合的大规模系统工程。它投资巨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协作面广,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高,风险大,管理难度大,如“神舟”载人航天飞船涉及的供应商就达3 000家之多,供应商所属行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生物、材料等众多专业技术领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采购网络体系,而采购合同是规范双方在交易活动中履行各自权利和义务最主要的形式。

1  采购合同的相关概念

1.1  采购及采购合同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采购合同是指供需双方在执行物资采购活动中,通过自愿协商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企业之间签订采购合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2)采购合同是落实货源的主要形式;(3)采购合同可以加强经济责任制,促进经济核算;(4)采购合同是供需双方紧密联系的纽带。

1.2  采购合同的主要内容

签订采购合同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平等互利、互相协商,并且要内容具体、责任分明、文字简练、便于执行。一般合同需要包括产品名称、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计量单位、技术标准、包装、交货、运输、价格、结算方式、经济责任等。

2  航天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现状

(1)航天企业采购合同的乙方范围非常广,包括航天系统内外、军工系统内外、国内外的供应商,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数量非常大,有些却数量极少,供应商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

(2)航天企业采购产品种类非常多,合同类别多样化。所属行业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生物、材料等众多专业技术领域,合同形式存在买卖合同、委托设计合同、进口委托代理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多种情况。

 (3)航天产品定型周期一般比较长,需要通过研制多个阶段的验证,对质量及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定型,需求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使稳定的、更换的可能性也不大。通常在采购合同中,对质量及可靠性要求最多、也最细,进度、成本、服务等相关要求随后。

(4)航天企业的军品配套,受指令性计划因素的影响较多,经济往来以系统单位居多,在签订合同时,基本采用对方的合同文本,条款格式书写不一,条款内容参差不齐,缺项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体现出合同的严肃和规范。一旦双方发生争议,则自保能力较差,因此非常有必要增强规范合同文本内容。

 (5)由于航天企业经济往来的供方以系统单位居多,系统单位多数都是国有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般很少在签订合同前对供方的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审查,也使得采购人员在此方面的风险意识不足。若进入完全竞争的民品市场,就会面临着风险。

(6)航天企业采购系统的老同志较多,老同志大部分都是在航天科研生产体系下成长起来的,耳濡目染的也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法,而大部分新来的学生是工科院校毕业的,有较强的技术知识,但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的采购、物流、经济、法律等知识的相关学习,更没有市场经验,不熟悉市场操作,合同风险意识也相对较弱。采购人员的经济法律素养有待提高。

3  加强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的做法

3.1  规范供方的准入制度,加强供方的资质审核

由于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有一个庞大的采购网络。因此加强采购供方的管理,建立供方名录,规范供方的准入,从源头控制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规范供方准入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供方资质审查。

 审查供方资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查清供方的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和真实存在;二是要查清供方的履约能力,现有的、实际的、真实的经营情况;三是要审查合同公章与签字人的身份,确保合同是有效的。

在具体实施操作中,查清供方的经营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可以审查签约对象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身份证、授权委托权限、企业年检证明等,必要时可通过信函、电报、电话或直接派人上门了解等方式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切实掌握与了解对方的资质和履约能力。如有条件,在合同签订时进行公证或律师见证,从而减少企业风险。

 审查对方合同公章与签字人身份,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对方公章为法人的分支机构公章或内设机构,应要求其提供所属法人机构的授权书。对方在合同上签公章,并不能保证合同是有效的,还必须保证合同的签字人是对方的法定代表人或经法人授权的经办人。如对方签字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那么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要求对方提供法人代表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如对方仅系企业的业务人员,则还应让其提供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合同书、业务人员自身的身份证明以及财产担保书等相关证明文件,切忌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合同专用章等不全面、不规范的文件就与其签订合同。同时也应该从根本上杜绝那种仅凭老关系、熟面孔或熟人的介绍就与对方签订合同的做法。

3.2  加强采购合同谈判控制,建立健全采购产品价格信息库

价格是采购合同的关键要素。要控制好价格,做到不被商家和市场蒙蔽,就需要建立健全采购产品价格信息库。有了价格信息库,才能找准降低采购成本的项目,在采购成本控制上事半功倍;才能在合同谈判中掌握主动,增强谈判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航天企业实际情况,集中精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采集有关商品采购信息,比如互联网、信函咨询、市场调查、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式。互联网上有一些很专业的价格信息网络,比如中国价格信息网、物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金属网等,这些网站能够提供丰富的价格信息,有些甚至是非常权威的官方信息,虽然网上价格信息有不足之处,比如覆盖不全、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考究,但也能带来方便快捷的帮助。同时目前市场有一些市场调查公司,也可以提供价格服务,在开发新产品确定目标价格时候,有时候对手成本和价格信息难以获得,此时可以通过调查公司提供帮助,但耗时较长,费用较高,可以与互联网查询,互为补充。

通过上述方法,积少成多,扩充增大信息量,企业建立起适应企业需求的价格信息网,为领导决策和合同的谈判、签定及履行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也依此确定合同签定方的资信、履行能力、价格等重要事项。

3.3  建立采购合同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确保条款齐全,在合同签订中把握主动权

制定采购合同“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确保条款齐全,并加大合同条款的法律审核力度。目前航天企业相对处于买方市场有利的情况,应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标准合同文本,在签定合同中把握主动权,降低合同的风险。

航天企业的采购合同目前主要包括买卖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进口委托代理合同、技术开发(委托、合作)合同等常用文本。虽然每一份合同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条款,这些条款包括:合同的标的、标的物的数量、质量要求及验收、产品质量提出的异议期、价款或者报酬及支付方式、标的物交付的期限及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其他特别约定条款,等等。

在编制好标准文本以后,结合不同类别合同文本的要求,有些条款则应作为格式条款直接固定下来,比如质量保证期、交货地点、支付方式、交付中的风险,合同签订地点、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等等。有些条款可以协商,可以留出空白,待协商后填写。

3.4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同管理,实现合同信息共享,达到监督与制约双层次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行网上合同管理,在网上实现合同信息的共享,达到监督和制约的双层次管理。

在有关合同的信息系统中,提供各种类型的标准文本,从源头直接规范合同的格式和条款;实现网上合同登记,包括合同标号、标的物、价格、数量、需求日期、主要内容等相关信息;实行网上合同审批,合同条款内容的变动必须由法律审核部门同意后才能进行;实行网上合同盖章,确保合同完成审批后执行;实行网上合同执行情况汇报,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合同的执行情况。同时该网络也可直接连接到领导和部门办公室,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不但可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达到监督与制约双层次管理。

3.5  建立“四位一体”的合同管理模式,有效监督和控制合同的有效履行

要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合同管理模式,法律审核部门负责合同条款,财务部门负责合同价格,技术部门负责标的物技术验收标准,业务部门负责签约和执行。合同控制、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要形成制度,程序上、实体上相互牵制要进一步加强。

业务部门负责合同谈判、签约和执行,整体控制合同的相关过程,责任重大。法律审核部门负责合同条款,因为合同文本只是一种形式要件,是签约的基础,受控方面要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强对合同条款的控制,严把审核关。财务部门负责合同价格审核,价格是合同中的关键要素、核心内容。技术部门负责确定标的物技术验收标准,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要对合同印章的管理形成制度。合同印章与合同管理部门用印应予以分离,实行合同用印审批登记,加大互相制约监督力度。

合同签订后即具有了法律效力,对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要重视采购合同的履行及其风险控制。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时间及权利过户的时间,敦促供方按时交付标的物;注意对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检查,如遇到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及时进行退、换货处理;合同履行完毕后对供货商进行评价,为下次确定供货商积累材料等。如果采购合同存在保密条款,应注意通知合同履行人员,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合同履行情况。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在未取得对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终止合同的履行,避免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财务和合同主管部门也要主动关注合同履行动态,了解相关情况,参与和监督合同的有效履行。

3.6  规范合同变更管理,防止出现合同争议

采购合同的变更是指采购合同订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由合同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原合同内容所进行的修改。采购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影响合同履行情况的发生,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遵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一方当事人就会在情况发生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部分条款。

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地履行以实现合同目的。但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要加强对于合同变更的管理。第一,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以防止出现合同争议。第二,在标准合同文本中规定必须由合同签订人签字确认变更,禁止企业其他相关人与供方随意变更。第三,在企业内部需要对合同变更建立专门的流程管理,建立合同更改流程,编制合同更改单,需要按照原合同审批流程审批后方可执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所以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法律规定采购合同内容的变更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标的物数量的增减;(2)标的物品质的改变;(3)价款的增减;(4)履行期限、地点的改变;(5)结算方式的改变;(6)违约金的变更等。上述内容变更应当具体明确。

3.7  加强采购人员培训,提高经济法律素养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即使连续从事采购多年,也未必比供应商更熟悉供应市场,稍不留意就可能被供应商牵着走。实际上采购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个专业活,充满了技术和技巧。而且政策、市场和技术都在不断变化,加强采购人员培训,提高其整体素养就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一些必备的采购技术,还要包括经济法律知识。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深入掌握的法律知识就是合同法,需要了解包括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规则、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代位权、撤销权、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合同的担保形式、合同的转让和中止等内容。并需要对各特殊类别的合同要求进行了解,包括买卖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委托合同、承揽合同、特种买卖合同,等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民法和商法的知识,比如合同的担保,有物的担保、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就需要物权法的相关知识,比如抵押、质押;比如审查供方资质,需要对公司的性质等情况审查,就需要公司的相关知识,比如公司的类型、注册资金的要求,等等。

4  总  结

采购是航天企业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前提和保障,采购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有效控制关系到经营目标是否如期实现。本文在分析航天企业特点和合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规范供方准入、加强资质审查”、“建立标准文本,统一条款格式”、“建立价格信息网、奠定谈判基础”、“建立四位一体,加强监督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合同网络共享”、“规范合同变更管理,防止出现合同争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法律素质”7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有助于加强航天企业合同管理,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云. 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1-44,80-88,187-252.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3] 赵金毅,张辉. 适应计算机管理的物资供应流程模型设计[J]. 航天工业管理,2010(9):10-13.

[4] 谭玉川. 军工企业采购合同法律风险控制探析[J]. 国防科技工业,2009(8):50.

[5] 陈丽洁. 合同审查的结构与方法:企业合同审查指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68-75.

[6] 鲁照旺. 采购与合同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5-40.

[7] 陈继华. 军事物资采购合同审查[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5):43-46.

作者:刘扬

航天企业民品管理论文 篇3:

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1]。对于作为其重要实施主体的航天军工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航天军工高技术民用化作为主要组成部分[2],其能否得到科学发展,重点在于其组成单元即航天军工高技术民用项目的评价与选择科学与否[3]。而与其他项目相比,航天军工高技术民用项目具有转化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4],现有的项目综合评价理论尚无法给与针对性指导。鉴于此,深入研究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指标与评价对象特点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考虑到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的特点,本文遵循经济性、平衡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技术性能、综合收益、项目风险等三方面将相关评价内容予以展开[5~9]。

(一)技术性能

由于航天军工高技术通常是国防技术攻关项目的产物,在技术创新中考虑了在航天装备或国防装备上的应用性,或者已经在相关装备上得到应用,但这些指标都是相对军用领域而言,要使军用技术在民用二次应用,首先要在民用使用标准上重新评价其技术性能:一方面,应从技术可转化性上予以考虑,如果该技术过于复杂、尚未成熟等原因,导致相关工艺难以民用化、产业化,则其项目实施将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应考虑技术时效性,即军用技术通过保密期或解密降密的滞后性和与同类民用技术相比的技术先进程度,如果不能在有技术优势时投入市场,则将丧失机会,很容易导致民品项目失败。

(二)综合效益

将航天军工高技术进行民用化,不仅将为航天军工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将产生社会效益、科技效益等间接效益。具体而言:经济效益指转化后的航天军工高技术带来的收入增加、成本节约、现金流改善等效益;社会效益指航天军工新技术民品项目对社会的贡献,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贡献、资源利用的贡献、就业贡献等;科技效益指航天军工新技术民品项目对促进地方或行业的科技进步、培养专业科技人才等所能起到的作用。

(三)项目风险

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作为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技术先进、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因此必须将其同步考虑。从风险来源而言,可将项目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产生于航天军工企业本身,主要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外部风险来自于航天军工企业外部,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等。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细化评价内容,并整理出关键指标备选集合,从而构建出一个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各航天军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从表1“关键指标层(备选集合)”列中挑选合适指标来构建针对性指标体系,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三、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方法设计

要取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结果,还必须有一套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与评价问题的特点相适应。考虑到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问题的层次性和模糊性,本文采用基于AHP[10](即“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11]来获取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的综合评价值Uc,以对其形成较为明晰的定量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遴选关键指标并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由航天军工企业邀请若干专家结合实际情况,从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遴选出合适的关键指标,并利用AHP法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来构造比较判断权重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而确定各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W=(W1 W2 … Wn)。

(2)确定指标等级评价集:确定五等级评价集V=(v1 v2 v3 v4 v5),并由航天军工企业根据其特点针对各指标制定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以供评委打分参考。

(3)组织评委进行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指标考评:邀请相关评委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等级评价集,对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进行考评,并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四、实例研究

本文以西部地区某军民融合型航天研究院的某项航天军工高技术民用项目(以下简称“XX项目”)为研究对象,应用上述综合评价体系对其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确定评价因素集

在表1所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考虑到XX项目的自身实际,邀请相关评价专家遴选出合适的关键指标以形成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为简化起见,表2中仅列示关键指标层,其前四层与表1中的指标体系框架保持一致)。

(二)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运用AHP法,邀请相关专家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算得各層指标权重集:

(1)准则层指标权重集:

W=(W1 W2 W3)=( 0.351 0.376 0.273)。

将此值与指标等级评价集相比,分析可得:1)XX项目属于“优”等级,即项目可行;2)如有其它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得分,如90分,则XX航天军工企业排序占先;3)将(五)中各准则层指标对应的评价向量运用公式(3),可分别算得对应评价值分别为91.02、89.47、92,15;对比指标等级评价集,易得XX项目综合效益情况相对较差,因此可优先针对该方面进行强化改进,以提高XX项目实施效果。

五、结语

随着新时期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开展好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工作,已成为各航天军工企业必须尽快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对此,本文通过将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特点与评价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还为其设计了一套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例研究,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本文为航天军工高技术民品项目综合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工具,对各航天军工企业民品项目发展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6-3-17.

[2]姚广宁,吴辉凡.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 (3) :92-97.

[3]顾建一,田甜.關于开展军民融合综合评估的几点思考[J] .军民融合,2018,1:1-3.

[4]张昊,王伟.国防工业院校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2016 (s1) :200-2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技术推广专项奖励性后补助实施细则(试行)[Z]2017-9-14.

[6]元彦梅,余江华.对军民融合发展绩效评估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军转民,2017,6:56-58.

[7]万威武,陈伟忠.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M].西安:西安交大出版社,2002.

[8]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卢有杰 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

作者:王敏

上一篇:我国传统社会政治论文下一篇:汽车企业客户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