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成就

2024-05-24

我国航天成就(精选6篇)

篇1:我国航天成就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二十一小时十一分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 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四月一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201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发射升空。“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5时38分,神舟六号航天员出舱。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时间: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搭载人数:2男1女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具有深远影响。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篇2:我国航天成就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载人航天器。空间站既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独特平台,也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已有40 多年历史。1971 年4 月19 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 号,至今人类已把10 座空间站送上太空,其中包括正在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这些空间站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试验性空间站,也称空间实验室,包括前苏联的“礼炮”1 ~ 5 号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 第二代是简易空间站,包括“礼炮”6 号和7号,在结构与功能上有较大改进,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具备了空间站的基本特征,设置两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两艘飞船,可以实现乘组轮替和货运飞船补给物资,工作寿命增至4 ~ 9 年; 第三代是永久性空间站,包括“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舱段和对接口更多,规模庞大,寿命更长,能够支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经过早期“礼炮”号和“天空实验室”的尝试和试验,“礼炮”7 号长期载人飞行中突破了建造和运营大型复杂空间站的几乎所有基本技术,并在“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上走向成熟。

建设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 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完成了5 次无人飞船飞行和4 次载人飞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突破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年9 月,中央批准启动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分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在突破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发射“天宫”2 号( TG-2) 空间实验室,验证和考核空间站建设所需的部份关键技术; 第二阶段是建设空间站,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 和实验舱II,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轨对接组装成空间站组合体。我国空间站建设,不仅将为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提供平台,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桥梁,而且有望承担延续人类探索空间、研究地球和自身的任务。

1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早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就制订了发展载人飞船的计划,准备在1973 年底将第一艘“曙光”号飞船发射升空。然而,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低等原因,“曙光”号飞船工程中途下马了。但其研制成果为后来载人航天工程立项论证奠定了技术基础。

1986 年,载人航天技术被列入国家863 计划。许多科研院所开展了载人航天发展技术方案比较研究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对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条件、目标和技术路线有了较清晰和一致的看法,认为宜从载人飞船起步,再逐步向空间站和载人登月方向发展。

1992 年9 月21 日,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提出工程分三步走。即第一步发展载人飞船,突破并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第二步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技术试验和应用。

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计划的提出,开辟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新纪元,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2 载人飞船任务的实施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 年启动实施,至 年9 月,先后完成了工程方案设计、初样研制和正样研制和飞行试验阶段的工作,并成功实施了4 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和3 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

2. 1 四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

“神舟”1 号至“神舟”4 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为实施载人航天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神舟”1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神舟”1 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及一个附加段构成,重约8 t,长约9. 2 m,最大直径约2. 8 m。

年11 月20 日至21 日,“神舟”1 号无人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飞行了21 h 时后顺利返回主着陆场,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在内的整个工程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2) “神舟”2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

年1 月10 日至16 日,“神舟”2 号无人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 d。“神舟”2 号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取得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3) “神舟”3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

年3 月25 日至4 月1 日,“神舟”3 号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飞行了6 d 18 h 返回地面。“神舟”3 号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配置了逃逸和应急救生装置、形体假人、人体代谢模拟装置和拟人生理信号设备,考核了飞船环控生保系统和医学监测设备,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试验,获取了大量飞行试验数据。

4) “神舟”4 号飞船无人飞行试验

2002 年12 月30 日至 年1 月5 日,“神舟”4 号飞船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 d 18 h 后顺利返回地面。“神舟”4 号飞船的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 2 三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

2. 2. 1 “神舟”5 号载人飞行任务

2003 年10 月15 日至16 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 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21 h 23 min,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神舟”5 号飞船实现了一人一天飞行,考核392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第25 卷了飞船载人环境,获取了航天员空间生活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了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神舟”5 号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首次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 2. 2 “神舟”6 号载人飞行任务

年10 月12 日至17 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6 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15 h 33 min,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并安全返回地面。全面考核了飞船环控生保系统、航天员医监医保系统,积累了人在太空较长时间飞行的经验,为后续任务实施奠定了基础。

“神舟”6 号轨道舱留轨运行了707 d,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为长寿命空间飞行器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神舟”6 号的成功,实现了多人乘组和多日轨道飞行的目标,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第一步任务胜利完成。

2. 2. 3 “神舟”7 号载人飞行任务

2008 年9 月25 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7 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9 月27 日16 时41 分,翟志刚身穿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在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出舱,完成了舱外通话、国旗展示、有效载荷回收、舱外行走后回到轨道舱内,顺利完成了出舱活动试验。9 月28 日,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科学试验,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2. 3 载人飞船任务的主要成就

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 年9 月启动,至9 月完成“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工程实施了16 年,共完成了7 次飞行试验,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再到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3. 1 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基本技术

“神舟”5 号、6 号和7 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实施,表明我国突破并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基本技术,主要包括: 1) 掌握了载人飞船技术,如飞船环控生保技术、热控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返回着陆技术、轨道舱留轨利用技术、安全可靠性技术等; 2) 掌握了高可靠性载人运载火箭技术,CZ - 2F 运载火箭可靠性指标0. 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0. 997,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 攻克了载人航天逃逸与应急救生技术,包括逃逸固体发动机技术、运载火箭故障检测与处理技术、航天员自主应急返回技术、飞船升力控制返回技术; 4)掌握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和医监医保技术; 5)掌握了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整体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技术; 6) 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技术等,为我国载人航天后续任务实施奠定了基础。

2. 3. 2 突破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在“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施中,突破并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研制、气闸舱研制、出舱活动地面试验与验证、出舱活动程序、航天员训练等出舱活动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为空间站建设打下技术基础。

2. 3. 3 建成了一个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

经过近20 年的研发、建设和实践,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了载人航天器设计、生产、试验平台; 2) 具备研发高可靠载人运载火箭的能力; 3) 拥有较为完备的航天员选拔训练与健康保障设备设施; 4) 建成了配套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和着陆场; 5) 逐步形成陆海基与天基相结合的航天测控网,增强和拓宽了其整体功能;6)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运转高效的载人航天工程专项组织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 7) 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可有效保证工程研制质量; 8) 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航天工程标准; 9) 培养造就了一支以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主的`载人航天人才队伍。

2. 3. 4 取得了多项研究结果

利用飞船及其轨道舱留轨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物理等领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积累大量实验数据。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不仅为交会对接任务实施和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创造了条件,而且推动了航天技术发展。

3 交会对接任务的实施

突破交会对接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下一个目标。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在交会对接任务中,计划将于 年前后首先发射一个“天宫”1号( TG-1) 目标飞行器,之后再分别发射3 艘“神舟”号飞船作为追踪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

TG-1 目标飞行器重约8 t,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长度约10. 5 m,舱体最大直径约3. 4 m,设计在轨寿命2 年。实验舱是密封舱,可供3 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居住大约15 d,实验舱前端安装有对接机构,可实现与追踪飞行器对接。资源舱非密封舱。在“神舟”号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异体同构周边式( 导向器内翻) 的交会对接机构,作为追踪飞行器。可由飞船自动控制或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交会对接。对接完成后能够在两个航天器之间建立密封的对接通道,供人员和货物通行。对接后目标飞行器和飞船组合体实现电源、信息并网,并由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

4 中国空间站建设规划

4. 1 建设空间站的目的

我国建设空间站主要有4 个目的,一是验证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建造、管理和运营技术; 二是验证人在空间长期生活、工作的能力和健康保障技术; 三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应用研究; 四是适当进行一定规模的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4. 2 空间实验室

根据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我国将于 年前后发射“天宫”2 号( TG-2) 空间实验室、“神舟”11 号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TG-2 空间实验室将在TG-1 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重约8 吨,可容纳3 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 d 以上,设计在轨寿命2 年。TG-2 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航天员在轨驻留能力,验证航天器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并开展适当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

5 空间站应用与国际合作展望

5. 1 空间站应用

充分发挥空间站的能力和有人照料的特点,面向国际空间科学前沿,安排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空间天文、空间物理、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的科学与应用研究,争取获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推动空间科学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

5. 1. 1 微重力科学

重点开展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和基础物理的前沿研究。在获得对自然现象新认识的同时,积极开拓多方面的应用。

5. 1. 2 空间生命科学

主要开展航天医学、蛋白质科学、重力生物学、辐射生物学研究,探索空间及地面的重要生命过程及其本质,为人类在空间长期活动和生存提供依据和支持; 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生物技术等。

5. 2 国际合作展望

和平利用太空资源,推动人类的进步发展,是我们发展载人航天的根本目的。在空间科学实验研究中开展国际合作,符合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基本政策和原则,体现了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神七任务中,与俄罗斯进行了舱外航天服技术方面的合作; 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已安排了中德合作的空间细胞实验项目; 在空间实验室任务中,拟安排中法合作的失重心血管实验研究项目; 在俄罗斯组织的、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火星-500”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人员王跃被选为志愿者,而且有三个研究项目入选参试。

篇3:我国航天成就

1 世界航天产业概述

航天科技与航天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培育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象征,而且航天科技和航天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航天科技和航天产业的发展,对航天产业的投资也不断增长。新一轮的军事质量竞争比过去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军事机构,发展新的武器装备,凝聚自己的实力。航天产业成为各国发展军事力量的主要载体,并且扩展到商业领域。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欧洲和美国为主的竞争体系,各自在国防、商业和民用航空领域保持相当的市场份额。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目前仍保持着航天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在政府、人力资源和产业的主要范围处于绝对优势。欧洲依靠改善政策和空间探索项目,政府方面得到改进,继续保持竞争力。全欧洲的航天制度 ( 包括民用和军用航天) 已经法制化,而且欧洲会继续加强其联合政策、多国 ( 跨国) 公司以及其他市场结构。俄罗斯人力资源和产业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低,但一直是航天发射活动最多的国家,并通过在发射平台和基础结构方面的战略投资强化了俄罗斯的复苏。日本由于在航天战略上的实质性变化和新的空间法,航天竞争力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2 世界航天产业的发展特点

2. 1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在世界航天产业发展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融合。市场机制具体运用到航天产业,体现为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合同承包机制。利用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促进了航天产品的研制和采购。但航天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慢等特性,重大的基础创新型科技研发不可能单纯依靠企业,在这方面政府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各国均明确制定了航天长远发展规划,持续加大航天领域的投入,以重大工程的实施带动空间技术和相关高技术领域快速发展。商业市场是驱动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仍然是当前航天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

2. 2 航天企业趋向大型集团化

世界主要国家的航天企业表现出集团化倾向,通过并购和重组不断扩大航天企业的规模和竞争能力。一系列航天公司合并与兼并的结果,使得当今航天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世界航天科研生产形成越来越集中的局面。航天企业的集团化使资金集聚、产品结构互补、技术互补、市场互补,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依靠整体的优势而立于不败之地。

2. 3 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持续融合

冷战结束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各军事大国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均提出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实际调整改革围绕的中心和总体的目标就是实现军民一体化,形成富有弹性和市场化的航天产业基础。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使各国对军事装备的总需求量减少,对军事装备的性能要求和战略力量却越来越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强。作为以高科技为特征的航天产业,一定要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带动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我国航天企业市场化转型

航天企业具有专业性极强的生产体系,它在航天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国内具有不可动摇的垄断性。另外,航天企业航天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水平,人才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在产品和技术开发上有较大的突破。在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航天企业必须进行市场化转型,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航天企业的市场化首先要有市场化的观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一切改革与创新的“总开关”。进行市场化的转型,必须树立市场化的观念。所谓“市场”就是权利对等的买卖双方的自由交易。其中,既有供给方的供给竞争,也有需求方的需求竞争。而市场化改革就是打破对市场的各种限制,恢复这样一种自由交易。而这种“自由交易”的市场经济的理念,正是长期以来按照政府指令进行生产和供给的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

实现航天企业转型,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转型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另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保障企业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体制保障。

实现航天企业转型,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创新管控体系。新型管控体系的建设就是要以市场化观念为指导,挑战行业或本企业内普遍接受的成规定式,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寻找新的 方式方法,突破“不可 能”“行不通”的思维约束,改变企业的管控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组织形式,促进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进行战略管控,解决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风险管控,逐步搭建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从根源上规避战略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组织风险等多种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效率管控,以信息化的传输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航天企业转型,要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随着市场化的转型逐步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由传统的资产、规模等资源的竞争,转移到人才的竞争上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被提升到企业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自由选择的原则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同样适用,实现人才市场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一是有计划地引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断改善企业人才结构。二是实现关键岗位、紧缺人才必须面向市场配置,为企业带来创新和活力。三是建立留住、使用、培养人才的机制,使有能力的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达到最大的效益。航天企业进行市场化转型,任重而道远,必须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总结提高,不断地增强驾驭市场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壮大。

4 结 论

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出了一条立足自主创新、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目前已进入重点跨越的新时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航天”概念基本形成。航天企业要紧紧把握国际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促进航天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提升中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通过分析世界航天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以及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航天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思路。

篇4:航天科学 成就辉煌

2.神舟二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飞船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

3.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一个模拟宇航员,该装置可以模拟人体代谢,可以模拟人体生理信号,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一万零七圈后,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着陆场。

4.神舟四号飞船是中国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完全按照载人航天的要求设计制造,飞船的返回舱内增加了座椅,坐着模拟航天员,宇航员工作、生活、医护所需物品,以及着陆后遇到意外情况所需的救生物品一应俱全。

5.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首次完成载人飞行。承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电:“太空之旅没有国界,神舟五号飞船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

6.神舟六号飞船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二万零四十三次太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飞船作出了四个方面的技术改进: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持续性改进。

8.2011年11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五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八号飞船是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的无人目标飞行器。它于11月3日及11月14日两次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低地轨道“空间实验室”。

10.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飞船升空后将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进行短期的有人照管实验。

7.神舟七号飞船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9.神舟九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和两名男宇航员景海鹏、刘旺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选自《连环画报》)

篇5:世界航天成就简介(PPT讲稿)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10硕

Wang Sai,Zhang Jingwei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从踩着风火轮满天飞行的的哪吒三太子,到莱特兄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几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飞天的尝试和探索„„

世界航天成就部分

1883年 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1926年3月16日 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1934年 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1942年10月3日 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1957年6月 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 时间车轮行驶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声巨响,前苏联的伴侣号卫星的发射 升空,宣布了人类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时代的到来,人类航天的序幕由此真正拉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伴侣1号”于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它近地轨道上运行了92个昼夜,绕地球飞行1400圈,总航程6000万公里。

 仅仅不到4年之后,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便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

服太空的壮举, 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功去遨游太空,在围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为了纪念着历史的一刻,从1969年起,人们把每年的4月12日称为“世界航天日。 在加加林进入太空前数周,“东方3KA-2”号太空舱搭载这只名叫“莱卡” 的俄罗斯猎犬成功进入地球轨道,“莱卡”成为世界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遗憾的是,由于氧气耗尽,“莱卡”在太空存活了7天时间后窒息而亡。美国也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幸运的是,1961年1月31日,“哈姆”进入太空。返回地球时,太空舱坠入大西洋。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出舱后的“哈姆”获得一个苹果和半个桔子,以示奖励。此次太空之旅让“哈姆”毫发未损,后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共在这里生活了17年。“哈姆”最后在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去世,享年25岁。这些为人类首次载人航天任务铺平道路的动物们将永远的被人类记住!

 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不能近仅仅限制在航天器中,更多的科学活动 要在舱外进行。人类首次太空行走是由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的。1965年3月18日,由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他靠一根15米长的“缆绳”与飞船相连,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进行了24分钟的太空行走。这时距加加林第一次飞入太空仅三年。

航天员在舱外行走有两种方式:地球的外太空环境中,温度非常低,而且充满了辐射,另外也没有供人类呼吸用的氧气。一种是脐带式的生命保障系统与乘员舱连接,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讯等都是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的。

另一种是后期发明的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它保证人的周围有适合的压力,有通风供氧,有温湿度调节,使航天员在服装内正常生存,并能进行太空作业。

 在征服了地球的外太空之后,人类并没有满足,而是将目光放到了 更远的月球。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经过4天多的飞行,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阿波罗十一号接近了月球表面。

„„„„„„„„„„„„„„

对于一个人来讲,这确实是一小步,但它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一步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此后阿波罗成功执行了4次登月任务,将另外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 以上介绍的这些太空探索活动,受限于生命物质保障系统,航天员只能在太 空短暂的停留几天。要对太空进行长时间连续的研究和探索,人们需要在太空建一个家。

怎么能建呢?就是如图的空间站。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从此人类太空飞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此后,美国也尽力了自己的空间站。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97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79年坠毁。

这是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空间站。后于2001年3月19日退役坠入太平洋。十五年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共出色完成93次成功对接,78次太空行走,1.65万次科学实验,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和平”号空间站在人类宇宙史上永不坠落的辉煌!

除此之外,1993年,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现在还在服役。

 刚才介绍的所有载人航天方式,都是通过火箭把飞船送上太空,宇航员在太 空飞船里返回地球表面,无动力,像石头从天空落下,自由落体穿过大气层,回来就报废了,不能重复使用。于是人们就想研制一种能够重复利用的航天工具。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像飞机一样降落在地球表面。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不幸的是,2003年2月1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执行完任务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剩下3架航天飞机今年将全部退役。

“开拓者号”(也称“企业号”,“进取号”)只用于测试,一直未进入轨道飞行和执行太空任务。

“哥伦比亚”号(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

“挑战者”号(重量约7.88万千克,首航时间:1983年4月4日)

“发现”号(重量约7.7万千克,首航时间:1984年8月30日)

“亚特兰蒂斯”号(重量约7.7万千克,首航时间:1985年10月3日)

“奋进”号(重量大约7.74万千克,首航时间:1992年5月7日,接替“挑战者”号)

中国航天成就部分

从1956年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开始,新中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追赶世界先进航天国家的脚步,在这50多年里,中国航天发展先后经历了青铜,白银,黄金和探月时代,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 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世界“太空俱乐部”。

 2003年10月15日上午,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片安静,上午9时整,随着一阵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顿时间神州四处大江南北一片欢腾,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天得以实现了!在轨运行21小时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神州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

“神舟”5号载人飞船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 2年之后的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直刺苍

穹,成功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两名航天员在飞船轨道舱中生活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5昼夜的太空之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10月17日返回地球。

 在这之后的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搭载着三 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9月27日16点30分翟志刚身着舱外航天服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的国家。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古老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一直对月 球这颗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2007年10月24日,中华民族的这一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成功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 顺利升空。“嫦娥二号”是为了实现我国 的探月工程的第二期,即落月探测这一步,而进行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我国的探月工程分为三期: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采样返回探测。嫦娥一号就是完成了绕月探测的一期任务。

 试验卫星一号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 星。卫星用途包括:科学实验、资源普查、灾害预报、测绘勘探、环境和农业的监测等领域。这标志着中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篇6:我国航天人感人故事

1中国航天英雄费俊龙的感人故事

金秋时节闸蟹肥,销往外埠的阳澄湖闸蟹已经配上了激光防伪商标并辅以锁具相扣,倒也颇为壮观。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的家乡就位于阳澄湖湖畔的江苏省昆山。

巴城,这里的大闸蟹文化节尤显热闹。不知蜂拥此间的食客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是否知道这个平日宁静的鱼米之乡走出了另一位中国航天员的优秀代表费俊龙。

费俊龙依旧无暇返乡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因为他先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封闭训练,后又到达酒泉,为神六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其实,即使没有神六的发射任务,费俊龙从军廿三载,探家也只不过六次。而且不知是否和其从事的工作有关,除了费俊龙的家人,其老家邻居几乎都从未见过他返家。

费俊龙1964年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三,因为前面已经有两位姐姐,所以当费俊龙出生时,费爸爸给他起了一个女性化的小名“三囡囡”。小俊龙自小乖巧,且爱吃家乡特产大闸蟹,所以每年闸蟹最肥的时候,费老妈妈就格外思念自己爱吃大闸蟹的儿子。费老妈妈也在期待着自己的“三囡囡”可以登上神六,问鼎太空。

费家的房子在富裕的昆山地区并不显眼,而且略显老旧。当地居民大部分并不知道当年的“三囡囡”已经成为中国的航天英雄。甚至费俊龙中学就读的巴城中学,在神五发射前不少师生都不知道他们的学长也有希望登上太空。

费俊龙的姐姐开着一间专卖闸蟹的铺子,门匾上书“童叟无欺,诚信为本”,她向记者介绍费俊龙十来岁就经常下田干农活挣工分了,一天下来不过才挣3个工分。田间劳动辛苦繁重,费俊龙却胆大心细,体力活再繁重,他也没摔伤碰伤过。如果那时费俊龙背河泥时一步不慎摔倒,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航天员费俊龙了。因为招考飞行员全身要求不能有一条疤痕。

1982年,费俊龙17岁,空军赴当地招考飞行员,费俊龙经过严格选拔顺利选飞成功。当年苏州地区总共向空军部队输送了6名飞行员,后来驾机上天的只有3人,至今留在部队的只有费俊龙一人。

1986年,从长春某部航校毕业的费俊龙分配到武汉某部航校担任教官,费俊龙第一次回家探了次亲,那时费俊龙离家入伍已有4年之久。

1991年费俊龙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喜结连理,费俊龙的妻子如今也是一位杰出的航天人,在中国航天工业医学研究所任职。20世纪90年代,费俊龙先后调往甘肃、北京等地空军部队任职。期间的1996年,费俊龙曾荣立二等功。

1998年,费俊龙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后,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期间费俊龙曾经回过两次家,但家里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出国。直到2003年2月,费俊龙和其他航天员一样被“强制”要求回家探亲时,他的双亲才隐约感觉费俊龙正在从事一项重大使命。同年10月15日,杨利伟冲天成功,费爸爸自豪中透着几许失望,不过却说:“谁第一个被选中都是一样的!中国人飞太空的事业,这才是第一步。”

妻子王洁,有一个13岁的儿子费迪。

2、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感人故事

载赋着13亿中国人的飞天梦,杨利伟已将中国人的文明足迹,首次送上浩瀚的宇宙太空。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家。瞬间,杨利伟成为中国仍至世界各国关注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最令他不能忘记与割舍的是他跟父亲浓郁如黛的深情。在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宇宙飞船从太空飞回地球、飞回“家”的不久,记者来到关外

第一镇---绥中县绥中镇,对杨利伟的父母及亲人进行专访。独家了解到杨利伟成长中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并深深地被杨利伟与父亲的父子深情所打动。

不敢爬梯子的孩子能飞天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

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年过年,节衣缩食的爸爸花了20多块钱买回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没到一个月,就被爱琢磨“声音是从那里传出的”小利伟给弄坏了。他吓坏了,认为爸爸一定要恨恨揍自己一顿。可是爸爸非旦没有打骂他,反倒又从旧物市场上买回一大堆电子废件及废旧半导体零件和相关书籍让他琢磨。使他从中掌握了许多无线电方面的知识,并弄通了半导体为何能说话的道理。后来,小利伟不仅将弄坏的半导体收音机修好了,还为别人家组装了许多台半导体收音机听。每当大家叫他“电路通”的时候,美滋滋的小利伟就说:“这都是爸爸的功劳”。

父亲交给他“做人12字守则”

杨利伟兄妹三人,他为长子。爸爸对长子的要求比较严格,除要求他功课要好、要有勇敢精神外,还培养他必须要做个好人,有公心、爱心的人。父母认为,只有做个无私正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并送给他“做人12字守则”:“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

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每天放学后小利伟常带弟弟上山捡柴烧火。当他发现山里有个孤独老人没人照顾后,每次去山上打柴,都必须给这个老人送一捆柴烧;读6年级时,同班一名农村同学不慎将一个月的饭票丢掉了,他就将平时大人给的、舍不得花积攒一起的钱,买来一个月的饭票,悄悄送给这个贫困同学;14岁这年,他独自在路上拾到一块崭新的上海手表,马上返回学校交公,并很快找到失主;同学陈绥新不慎溺水,他闻讯赶到现场钻入河中,将陈绥新救上岸;一日他看见同学小林到工厂拿废铁去卖,他就主动告诉小林私拿公物是不对的,并带他去工厂认错,小林从此改变了自己的错误„„。

《嫦娥奔月》令他从小向往宇宙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

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

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受古老的飞天传说故事的启蒙教育,以及他超常的刻苦学习与勤奋训练,加上国家航天强大的科技力量做保障,使他今天终于带着古老民族的梦想,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记者在采访时,杨利伟的妈妈不无感慨地这样概括说道。

杨利伟完成飞天梦想之后,又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紧张的训练之中,记者通过电话对他采访时,他也平静地告诉记者:“应该说家乡那些神奇的飞天传说故事,从小对我理想与兴趣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感谢父母及亲人给我这些美好的启蒙教育。”

父母说:“利伟这孩子是个大孝子”

小利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品学兼优生。1983年夏季,杨利伟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不久,他回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同绥中县的恋人张玉梅结婚,一年后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1998年1月,通过严格挑选,安全飞行超过1000小时的杨利伟,从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并与妻儿一起迁至北京。带着童年的梦想与追求,他来到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开始接受飞天艰苦的特殊训练。

组织规定,每个航天员4年只有一次探望父母及老家的机会。平时无论学习如何紧张、训练怎样疲惫,他总要在每天晚间不忘记给远在绥中家乡的父母和岳母打个问安电话。每年秋天或“十.一”,是北京一年四季气候最宜人的季节。每年初秋,杨利伟总要让妻子回绥中县把退休在家的双方父母接到北京家中住一段时间。父母在北京的每个双休日,杨利伟都要带着父母到各公园和诸多的旅游景点及文明古迹来游玩,尽量驱逐晚年父母的孤独感,来报答父母培养教育自己的恩情。周末从外面游玩归来,再累他也要到市场上买回父母喜爱吃的肉和蔬菜,亲手为父母炒上几个可口的好菜品尝,并为好饮的父亲亲自斟上一杯好酒。每天晚上只要是自己在家,他都会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给父母烫脚、揉背,甚至他还要为老人来剪手脚的指甲。航天员训练任务重,十分辛苦,见每晚杨利伟陪自己时间过长,生怕影响他第二天的训练工作,于是在每晚9点钟之前,父母不得不对陪伴自己的孝顺儿子下“逐客令”。每个星期一,杨利伟要起大早从市内家中乘车赶往京郊航天员训练中心。每次离家之前,他都要亲手为熟睡中的父母打好刷牙水、并在牙刷上挤好牙膏等父母睡醒使用。父母说:“我们每次去北京只住十天半月就要回老家绥中,因为利伟孝心太重,一见到父母便要孝敬个不停,多呆在北京生怕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呀。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我们每回去北京不得不早些日子赶回老家。”前年,当知道爱钓鱼的父亲因为没有一只好渔杆而烦恼时,杨利伟马上托人从秦皇岛花300多元购到一套渔具寄给爸爸。每次逢年过节因工作训练忙回不了家同亲人团聚,他就提前为双方父母寄些钱和补养品,以表孝心。

一提起父母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杨利伟便有说不完的话题。一次,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做“肾活检”手术。此时,恰逢杨利伟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封闭训练。杨利伟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马上离开绥中星夜赶赴北京。两位老人每天守候在儿媳的病床前精心护理,并要接送小孙子上学。两周过后,儿媳康复即将出病之时,揭除封闭训练的杨利伟才知道妻子得病入院手术的消息。杨利伟赶到医院接妻子出院时,见父母竟累瘦了一圈。2002年春节,是杨利伟入选首批宇航员训练队集训4年后第一次回家乡绥中县探亲的日子。”深知儿子时刻离不开航天训练的父亲在儿子回来之前,便利用废旧物品,制成一个简易的供练习空中倒立用的“倒立摆动绳索架”,借来一个转动坐椅做成“离心旋转器”,买来一双哑铃和一个拉力器等器械,在自家为儿子建成一个简易的宇航员训练室。使杨利伟回老家探亲的半个月,凭借这些器材,天天都能做些基础性质的宇航员训练项目。在这个探亲假里,母亲专门买来一本介绍宇航员饮食知识的书籍看,按照上面的食谱,每天精心做出既可口又符合科学要求的饭菜给儿子吃。杨利伟高兴地对到家来着望自己的亲属朋友们说:“瞅咱爸咱妈快成了航天员的教练和专业厨师啦!”

做“吉祥饭”,父母为杨利伟飞天壮行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一些有关杨利伟成功飞天幕后鲜为人知故事的纷纷出现,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浓郁的辽西民间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跟这次飞天发射竟生产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儿子长大,因为学习和工作要一次次地离家远去。平时每次送杨利伟,父母都要按照辽西当地人的民间传统习惯,包饺子或做龙须面为儿子饯行。这种古老风俗,被辽西人视为送亲人出行前必吃的“吉祥饭”,当地人认为,吃了饺子和龙须面,外出办大事一定能够顺利。这种说法做法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此种民间风俗却在说明人们对成功与顺利的渴望。

10月14日晚,在北京的父母得知第二天中国首次发射的宇宙飞船最后选定儿子驾驶的消息后,两位老人在激动的同时,忙找到熟人打电话给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后勤部门,父母恳求按照老家辽西的风俗习惯,想为儿子做顿壮行的“吉祥饭”。并补充说道:吃完老家的“吉祥饭”儿子会感到十分亲切的,对心理压力与情绪紧张的减轻和调解会有一定帮助的。训练中心负责后勤的人员,听到杨利伟父母的建议感到有些道理,在征得有关航天员营养师的认可允许后,10月15日凌晨,在驾驶宇宙飞船飞天之前,按照杨利伟父母提供的做法,有关厨师特意为杨利伟包了一盘茴香牛肉馅儿的、具有辽西家乡风味特色的手工饺子并擀制了一碗又宽又长又透的“龙须面”。

上一篇:猜猜她是谁作文300字三年级下一篇: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