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怎样高效预习

2024-05-15

高中怎样高效预习(精选10篇)

篇1:高中怎样高效预习

预,就是准备,是努力,是奋斗,是实践,是付出;立,则是成功。预是成功的基础,不预则是失败的根源。预习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成为信心,从而超越其他学生。

暑假,初高中生如何高效预习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小升初、初升高过渡阶段,需要结合不同阶段学习的特点来进行灵活的调整,利用暑假的时间查漏补缺,或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参加必要的暑假辅导。而在所有学习环节中,预习是至关重要的,高效的预习可以保证后续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等环节朝着极为有利的方向前进。

一、预习的三个阶段

有些同学可能到高中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预习”。预习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很多同学都停留在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能够查阅和补习相关旧知识;

第三阶段:在阅读新教材的过程中,能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加以注明,带着问题去听课。我们常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自己通过预习所得到的疑惑和问题,是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能做到第三阶段的同学,才算真正有效地完成了预习工作。

二、有侧重预习,别贪多

部分同学求知欲很强,希望通过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尽可能多地提前预习新课程的内容。“急于求成”是预习的大忌,漫无目的的预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实际起到的效果也非常弱。

对于不少同学而言,要想快速抓住学科重点,难度会偏大。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各门学科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来切入预习。暑假辅导预习新课以各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精编讲义,精选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常规解题思维和常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三、在预习中培养联想的习惯

要在预习中学会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并不容易,这需要同学们对旧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

尤其是进入中学之后,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往往以前学习的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预习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开始看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而要先看看新内容能让你想到什么,尽可能去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例如:如初中数学中,看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可以先思考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同时,结合一些常识和推理性思维,思考运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的可能性。暑假辅导应在新知识点讲解基础上,根据学生接受水平,不同程度地融入衔接拓展的知识,自然而然培养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思维习惯。在这个例子中,你完全可以想象,如何把一元二次方程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表示,然后让知识进入你学过的体系中去。这样,当你再去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等知识时就会很喜悦,很有成就感,同时,知识也会变得很亲切。

另外在预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需要巩固的旧知识点、自己无法理解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等。飞越暑假班通过预习新课内容,结合例题讲解,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年级各学科重点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总结一点,预习这项工作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篇2:高中怎样高效预习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去预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预习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帮助同学们能做到更好的学习的!下面我就将这个预习方法分享给大家!

1、最好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学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

2、预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因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预习时,请把本章节的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和下面的备注最好都不要疏漏。

4、预习是为上课听讲做准备,因为老师没有讲过这部分内容,所以有疑惑是在所难免的。

5、预习时,力求做到独立思考、解决困惑,对于无法理解的内容,请用记号笔标注,提醒自己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这一点。

6、自己实在想不通,又等不及想搞明白,可以找同学讨论。通过和同学的互助把问题搞明白,也是很好的手段。

7、各个科目预习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默看一两遍就行。英语最好按照单词——课文——生词——听力的步骤走一遍。理科的话,可以自己推导一下每个知识点。预习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费时间。

8、这样进行预习吧: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然后标记处自己不懂的,并进行一定思考。预习如果只看书本,走马观花看一遍,并没有什么效果。

9、预习之后,对知识体系和知识本身有一个大体了解,对知识应用方法也有一个初步的感觉,才叫有效的预习。

10、不预习就听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仅会影响后面的听课进度,而且在课后也得花好大一部分时间进行理解。就算如此,往往也不能熟练地掌握,总有一种“夹生饭”的感觉。

11、高中比初中更需要预习,高中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而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预习将要学习的功课。

12、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的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听课时头脑更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

13、课前预习的程度和花费的时间要因人而异:基础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加仔细和深入,最好头一天就进行,如果能做预习笔记更好。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这样效率更高。

14、寒暑假都是预习的好时机,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不用顾虑作业和考试。

篇3:怎样备好高中数学“预习”课

我备“预习”课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编排《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编排主要是以一系列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基本设计思想:

《预习报告》大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具体内容可根据所要上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改)

二、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实践表明,采用这种《预习报告》的方式来备“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自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关键问题。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分析问题能力、推理能力,甚至记忆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对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类学科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显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一切有意义学习必须包括学习迁移。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所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将新知识与以往的内容进行关联,不仅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得以复习巩固,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有利于增强问题意识

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是引导人类学习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问题更是数学的“心脏”,因而数学课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预习报告》中不难看出在完成预习报告的整个过程中是以问题为线索,一方面,通过问题进行学习,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让学习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的过程。

(四)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预习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其中一部分问题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预习过程通过自己努力思考积极探索,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而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就要鼓励他们寻求合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共同研究处理。而这些恰恰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提出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在编排预习报告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用有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再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提出新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自己也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看待身边的实际问题,也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预习报告》我们尽可能地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解决他们发现的问题的机会;尽可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功感,即使问题尚未真正解决。简言之:重在参与,“做”者使其有所获。完成了预习报告,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样即使他以前学习不怎么样也会使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当然也会使他有了更高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这又预示着今后会更努力,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从而使得数学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七)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个别差异等。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考察、了解和把握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如果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完成预习报告,从报告中洞察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过程,这样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从中找出“共性”可以为上课提供明确的目标,从中找出“个性”以便于对个别学生因材施教。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大力强调要“教会学生思考”,他认为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自发现而获得知识,才会真正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知识。他主张,必须尽量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亲自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要给学生创造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独立探索的体验,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而让学生预习就是给他们提供了自己发现事物的机会,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环境———精心编排好预习报告,以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摘要: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解放思想, 敢于让学生去探索新知, 用自己的思维找到答案。对于高中学生来讲, 大部分已具备在他们熟悉的知识领域自觉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而且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教师则是在学生认为需要时, 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为了贯彻这一理念, 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 其中之一便是备“预习”课,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预习报告》,阅读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高中怎样高效预习

[关键词]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 学习效果

2010年我省全面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但是,近几年随着农村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素质教育对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提升,学困生在农村学校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多农村教师从课堂人手,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科学的教学预案,努力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质量。但做足了这一切,仍发现部分学生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由此可见,想要转变学困生,实现课堂高效,光凭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课外有效的预习能增强学困生课堂上的接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前预习的积极作用

1.理清知识难易点,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课前预习能提前了解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发现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找出教材的疑难点,提高注意力,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思路,对比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进行纠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高度集中,课堂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2.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学习成效

高中化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如果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全面,就会出现知识网断链、知识体系不完善、化学学习成效低的状况。而课前预习能复习、巩固和补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点,有效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断链,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这对基础薄弱、课堂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尤其对农村学困生的转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改变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线教师都熟知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成绩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督促一旦相对减少,成绩又会快速下滑,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自觉性的表现。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前预习,改变学生学习上无目的、无意识的不良习惯,让其知道怎么学、如何学,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理清实验目的。顺利开展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必经之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能否在实验的基础上有所启示和飞跃,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非常的清楚。实验课都有时间限制,若不提前对实验操作原理进行预习,在实验课上再去慢慢理解,因时间匆忙,会影响后面对实验的探究。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收获,顺利开展实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在实验前进行预习。

二、预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预习过虚,敷衍了事

平日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虽然布置了预习内容,但许多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有部分学生抄参考书或者教学资料上的现成答案,以应付预习检查,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抽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将预习视为提高化学学习成效的必要环节来抓。学生的预习切记不能虚而不实。

2.预习过散。耗时过长

高中科目较多,学生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有些学生预习内容过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耗时过长,不仅收效甚微,还对其他科目的复习和巩固造成影响。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预习内容,明确预习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带着问题预习,这样才能确保预习效果。

3.预习过偏,脱离教材

高中化学教本经过专家反复实践后才普及应用,其内容难易适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一般依据教学大纲,以教本或校本教材为主。学生的预习也应以教本为主,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媒体资料丰富预习内容,但忌专注于课本内容之外过难过偏的内容,或者旁枝末节的资料查询及补充,这样的预习与教材偏离,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偏离,预习的效果反而不佳。

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成效。学生一般能够坚持一两节的预习,但要长期坚持往往则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应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预习呢?

三、培养学生自主有效预习的渠道和方法

1.从序言课的引导着手,形成自主预习习惯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由此可见,自觉能动下的预习才能使课堂学习高效。教师如何让学生形成自主预习意识,把预习当成上课前的必要环节,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笔者认为应该从高一第一节序言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意义及重要性,灌输预习在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意识,以此让学生从一上高中就能够开展课前预习,从一开始就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为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2.借教师有效的督查落实,提高自主预习成效

虽然教师在课后都给学生安排了预习任务,部分学生,特别是比较懒惰的学生,如果教师督查力度和检查方法不当,即使教师课前安排了预习内容,他们也不会特别重视,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因此,学生能不能在课前有效预习,能不能形成自主预习习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督促、督查的力度和态度。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平台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同时预习反馈要及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助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自主预习基础上的课堂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实现学习的共赢。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有效的预习督查,要以学生的预习为核心,课堂教学伊始,主要落实和检查基础预习的内容。在教学进程中,可针对预习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展开教学,并随机调整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手段,或小组讨论或自主探寻,或针对性讲解,并对预习质量高的学生予以肯定,以此让学生重视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篇5:怎样有效预习

一、指导预习的方法

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预习要求,下面我就分别说一说低、中、高年级的预习:

(一)低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1、 要“确立预习任务,指导学生预习方法”。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本不会预习,因此就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依据第一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确立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拼读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我在教一年级时,是这样做的:我把这些预习任务打成小纸条,每生一份,要求孩子们贴到语文书的第一页,每次预习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要想帮助孩子们理清预习的步骤和达到的要求,我还专门利用2—3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比如:预习要求中的“联想记忆字形的方法”,首先,就要带领同学们整理我们学过了哪些记忆字形的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

部件、比一比、组词法、猜谜语等,再来观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识记,有的孩子在预习时就记下了好几种识字方法。然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在自主预习几次后,学生就可以脱离预习提示进行预习了。

2、提高预习效率,测评学生预习效果。我根据每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相对应的学习指南,分为基础展示(字词)、能力拓展(阅读)、积累运用(综合实践)三个板块,用基础展示部分的习题测评方式学生自己检测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再依据能力拓展部分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而且也使一直困扰大家的预习检查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3、教会学生看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预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会读书、会学习。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二年级开始,指导学生看书后习题中的问题,有的是对字义的理解,有的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思考问题,有的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等,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读书。一段时间之后,在预习时,抓住课文中的课后习题提出的问题来帮助自己预习,就已经成为孩子们的预习习惯。

(二)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我觉得我们中年级应该分这几步来进行: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简要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2、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想。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4、细读课文。先细读每个自然段,再想想段写段之间的内存联系,同时还要全盘考虑全篇课文既可理出每小段的主要内容也可能基本了解全文的梗概。在这一步的预习中要做到预习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5、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三)高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高段语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才能保证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般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

(1)读课文,关注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做上记号;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分段并概括段意。

另一种则是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预习。由于是高年级的学生了,所以应该让学生们人手有一本预习本。学生可以将他们的预习成果记在预习本上,有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有分段和段意。课堂上,学生的预习本都打开着,他们将老师的讲解,板书也记录在本子上。这样,课后复习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二、检查预习的做法

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是预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一句话”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检查必须认真。"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检查预习。检查预习情况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时是课前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教学进程,有时是课中检查,也就是课堂上围绕解决预习提纲的问题而展开教学,具体采用以下方式:

1、让各小组长在课前检查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了解动手情况。

2、教师可以提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理解情况。

3、让学生提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了解思维情况。

4、听写字词,了解生字学习情况等等。

5、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检查的。比如:在学习某课时,我一改以往前做法不出示预习提纲,而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但我明确告诉学生,明天新课之前,要进行测试,测试的题目跟书上课后习题中的问题类似。从学生的测试情况我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有预习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查预习,我觉得这样做有一定的导向性也就是一定要把课后题弄明白,也可以减轻教师一些负担。

篇6:小学语文怎样预习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二: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三:摘抄词句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四:圈画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五: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六:目标检测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篇7:怎样预习初一语文

预习分课时预习和单元预习。课时预习,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这样做印象较深。如果新课的难度较大,预习时间应空的多一点,如难度较小,则可以少用点时间。单元预习一般在假期完成,要根据科目特点和内容难易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一般持续一段时间。

二、 要有明确的目标

预习总的目标是预先感知教材,对教材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加工,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而具体的目标,则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复习旧概念,准确理解新概念,对于理解不透的,将它记下来,留待听课时解决。

2、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前跨越了多少。

3、找出新课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甚理解的地方,并将它们标画出来,这一部分是你听课的重点。

4、把课后的练习试着做一做,不会做的可以再次预习相关知识。

三、力求快、准、通

快,就是阅读速度要快,接受新信息要快。预习时不要拖泥带水,磨磨蹭蹭,而要集中时间,神情专一,这样可以培养你思维的敏捷性,对所学知识能够迅速加以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快速预习,既是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更是为了适应升学考试对“速度”的要求。

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在预习中培养你思维的深刻性,善于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住内容的关键和实质。

通,就是要全面打通你理解的障碍,能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你的新旧知识能够前后贯通;全面培养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既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又能从不同角度灵活地理解知识。

四、预习要读、划、写结合

读,预习时至少需将课文读两遍。第一遍粗读,了解内容大意及结构,对全文有一个大体、全局的概括,有助于你对细节的理解。第二遍精读,注重领会内容的主旨和要点。

划,就是在书上划出重点、难点及不懂之处。因为在预习时你的理解未必正确,所以在划的时候尽量用铅笔轻划,以便涂改。划的标记要尽量规范、统一、简明,不可杂乱,繁琐。

写,就是要做好预习笔记。你可以写下在阅读中发现的要点、疑点、评注、心得等。预习笔记尽量简洁,重在记下你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以便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和印证。

篇8:高中怎样高效预习

一、课前预习的积极作用

1.理清知识难易点,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课前预习能提前了解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发现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找出教材的疑难点,提高注意力,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思路,对比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进行纠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高度集中,课堂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2.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学习成效

高中化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如果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全面,就会出现知识网断链、知识体系不完善、化学学习成效低的状况。而课前预习能复习、巩固和补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点,有效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断链,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这对基础薄弱、课堂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尤其对农村学困生的转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改变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线教师都熟知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成绩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督促一旦相对减少,成绩又会快速下滑,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自觉性的表现。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前预习,改变学生学习上无目的、无意识的不良习惯,让其知道怎么学、如何学,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理清实验目的,顺利开展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必经之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能否在实验的基础上有所启示和飞跃,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非常的清楚。实验课都有时间限制,若不提前对实验操作原理进行预习,在实验课上再去慢慢理解,因时间匆忙,会影响后面对实验的探究。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收获,顺利开展实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在实验前进行预习。

二、预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预习过虚,敷衍了事

平日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虽然布置了预习内容,但许多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有部分学生抄参考书或者教学资料上的现成答案,以应付预习检查,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抽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将预习视为提高化学学习成效的必要环节来抓。学生的预习切记不能虚而不实。

2.预习过散,耗时过长

高中科目较多,学生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有些学生预习内容过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耗时过长,不仅收效甚微,还对其他科目的复习和巩固造成影响。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预习内容,明确预习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带着问题预习,这样才能确保预习效果。

3.预习过偏,脱离教材

高中化学教本经过专家反复实践后才普及应用,其内容难易适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一般依据教学大纲,以教本或校本教材为主。学生的预习也应以教本为主,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媒体资料丰富预习内容,但忌专注于课本内容之外过难过偏的内容,或者旁枝末节的资料查询及补充,这样的预习与教材偏离,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偏离,预习的效果反而不佳。

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成效。学生一般能够坚持一两节的预习,但要长期坚持往往则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应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预习呢?

三、培养学生自主有效预习的渠道和方法

1.从序言课的引导着手,形成自主预习习惯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由此可见,自觉能动下的预习才能使课堂学习高效。教师如何让学生形成自主预习意识,把预习当成上课前的必要环节,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笔者认为应该从高一第一节序言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意义及重要性,灌输预习在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意识,以此让学生从一上高中就能够开展课前预习,从一开始就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为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2.借教师有效的督查落实,提高自主预习成效

虽然教师在课后都给学生安排了预习任务,部分学生,特别是比较懒惰的学生,如果教师督查力度和检查方法不当,即使教师课前安排了预习内容,他们也不会特别重视,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因此,学生能不能在课前有效预习,能不能形成自主预习习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督促、督查的力度和态度。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平台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同时预习反馈要及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助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自主预习基础上的课堂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实现学习的共赢。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有效的预习督查,要以学生的预习为核心,课堂教学伊始,主要落实和检查基础预习的内容。在教学进程中,可针对预习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展开教学,并随机调整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手段,或小组讨论或自主探寻,或针对性讲解,并对预习质量高的学生予以肯定,以此让学生重视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总之,有效自主的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高效课堂,对转变课堂接受能力差、学习困难的农村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只要教师重视预习的督促力度、手段和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转变农村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

摘要:在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成效低,化学学困生比例大,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困生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接受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课前预习能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成效,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效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9:高中怎样高效预习

【关 键 词】 学生;物理;预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列入课程实施的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法宝,而学生预习具有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科学预习教材,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期达到对所学内容知已知彼,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进而实现高效课堂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目前,有的物理教师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学生预习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预习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学生预习好了会冲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即使有的教师有意要求学生预习也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预习目的不明确,笼统地要求学生翻翻课本,教师对学生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预习没有检查,使预习流于形式等等。因学生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对学新知识做前期准备,自然就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改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探究学习,课后及时的巩固知识与向课外知识延伸等,还应在课前抓好预习,让预习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知识前的合理“抢跑”。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如下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预习,可以使物理课堂更高效。

一、引导学生认识预习课文的重要性

从进入高一后,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原有预习能力、习惯做一全面的了解,请有预习经验的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预习的好处。教师应在制定学科预习制度的同时,开展“花15分钟的预习,改变我们的学习被动局面”的主题讨论,强调预习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自学,通过自己对课本和相关资料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接受新知识,独立将未知知识带入课堂学习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预习课本的意义明确了,预习自觉性和能力提高了,形成了班级良好的学习导向。

二、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使其提高预习效率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对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教师在示范不同类型课文(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预习方法的同时,教给必要的预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效率。如懂得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扫清预习路上的障碍;预习新教材应初读教材,读懂课文中的主要概念,把重要的结论、主要观点找准;细读教材,把握主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精读教材,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疑难点经过思考后分别用(…)(----)、(~~~)等符号标注出来,对疑点虽经过独立思考(包括查资料)仍得不到解决的可与其他同学讨论,必要时将其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预习效果要通过适当练习检验,预习后试做教材课后练习,以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等等。另外,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将预习中获得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自己独特见解写在课本空白处或笔记本里,让学生逐步养成读、圈、查、划、抄的习惯。总之,学习方法对了,预习成效也就提高了。

三、制定《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就学生对物理知识认知结构而言,每节教材内容包括已知知识、似懂非懂知识和未知知识三类。预习习惯与能力还没有形成的学生在预习物理教材时往所会感到无所适从,预习目标不明确,预习效果差。这就有必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应设计“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路线图”预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由老师“扶”着学生预习后,在掌握足够预习方法后就可以逐步让学生丢掉“预习导学案”这根“拐棍”,使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项目。因此,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一学习物理新知识后,每上一个单元,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课前对所学内容知识的储备情况,需要学习哪些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对预习课文的目标、重点、难点和预习内容等进行必要的备课,从而列出“预习导学案”。

下面是新课标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的《预习导学案》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2.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3.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 体会科学家研究自由落体的方法和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

(三)预习教材

认真阅读教材,相信你能独立回答以下问题。

1. 按你的生活常识判断轻重两物体从同一处下落,谁先落地,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体验证吗?

2. 试着做课本50页图3-26硬币与纸团下落的实验,观察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阅读课本频闪照片图回答: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如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4. 初步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_______,用符号____

_____表示。

(2)根据课本53页的表格内容,体会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条件及规律。

5. 阅读教材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部分,与同学合作交流一起来领略其精妙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6. 对以上有不理解或疑惑的问题,请记录在你的预习笔记上。

以上《预习导学案》是在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从新课中要涉及到的已有知识,应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所要学习的概念、定律以及新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自然、生活现象等方面设计的,避免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进行充分的预习,初步掌握当节课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听课扫除知识障碍,这样听课才能从容自若,跟上老师的进度,对预习时发现自己的未知知识,要求学生应主动将问题带到课堂,如此学有目标,就能主动思考,上课时才能够抓重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

四、监控学生的预习成效

1. 了解学生完成预习导学案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对于预习较好的同学,授课时,教师可适当给予鼓励表扬,请其交流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表扬激励,在班级上树立正确学习榜样。

2. 在上课时留意学生预习成果在课堂上的反馈。教师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帮助学生总结预习的收获和疑惑,若是个别问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而对于面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辅导时间进行专题指导,排除在预习方法上的困难,使预习教材踏踏实实地进行。

3. 鉴于学生预习时间大都在课外进行,教师要善于调动家长指导督促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加以科学地安排,对照教师提供的预习作业辅导或督促学生预习。教师在开家长会时,要有意识地推荐部分家教做得较好的家长在会上介绍,宣传科学辅导孩子预习的做法,使家校对学生预习辅导形成合力,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先学让每个学生拥有课堂参与能力》一文也指出:“教学论告诉我们,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针对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法”。学生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虽然是一段艰巨的历程,但学会预习对学生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开始,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之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的高度,将科学指导学生预习,全面提高预习质量抓紧抓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韩立福. 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N]. 中国教育报,2012-8-7(4).

[3] 余文森. 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N]. 中国教育报,2008-12-12(6).

篇10:怎样教初中孩子预习方法

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要边看书、边想,想想新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如果这些旧知识忘记了,就要去查看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弄懂。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关的参考书,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合上课本,回想一遍,看书上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关的定理、公式试证明、推导一下。还可以试着做一点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还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课堂学习的要求

课堂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既当好观众的角色,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当好演员的角色,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首先,每堂课都要安定学习情绪。在课堂学习中要做好知识上、物质上、思想上和身体上的准备,以保证上课的顺利进行。经过课前预习的中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心中有数,摆好课本和学习用具,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精神饱满的学习状态等都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其次,要带着问题上课。在听课时,还要把自已在预习中找到的重要问题和疑难问题带到课堂上来,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把这些问题逐个解决。具体要做到“五勤”:用耳朵听老师讲课,用眼睛看老师板书,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带启发性的问题,用口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用手记录老师讲课中那些课本中没有的重点内容。

上一篇:大山中学生物实验报观察蛔虫卵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