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的娱乐化报道

2024-05-13

社会新闻的娱乐化报道(精选八篇)

社会新闻的娱乐化报道 篇1

一、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表现

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 就是报道内容不是体育赛事本身, 而是与体育赛事相关的有趣味的人或事物, 在报道形式上, 轻松休闲、风格各异、笔法灵活。由此可知, 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报道形式两个方面。

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方面, 娱乐性倾向明显。如2010年“欧冠”1/8决赛, 腾讯体育在报道这一新闻的时候, 着重描写了梅西伸舌头搞怪的动作, 使梅西的可爱形象跃然版面。但是, 娱乐化的不良倾向是较多的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和八卦新闻, 低俗化和色情化倾向比较严重。例如, 《武汉晨报》的一篇报道《郭晶晶又红了红外线的》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 起因是网上疯传一段名为“红外线盗撮郭晶晶”的短片。诸如此类的报道充斥着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

在体育新闻的报道形式上, 娱乐化倾向也比较明显。在标题的制作上, 言语犀利、轻松幽默, 通常采用大字标题。在语言上, 更加的通俗易懂, 给人轻松的感觉。在图片的使用上, 图文声像并茂, 通常使用比较煽情性大幅图片。在形式上, 尤其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 经常将比赛中一些精彩的瞬间剪辑在一起或者将某位运动员的竞猜赛程剪辑在一起, 使报道更具冲击力, 为受众所津津乐道。

二、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原因探析

1、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是体育自身娱乐价值的回归。

就体育自身而言,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心情, 强身健体的运动, 具有娱乐的属性。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 人们也开始关注体育比赛。但是在我国, 体育比赛长期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但是, 受众观看体育比赛可能是很单纯的, 或者仅仅是关注自己喜爱的选手, 或者是放松心情、娱乐自我, 或者是从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因此, 体育新闻从高尚地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荣誉感到更加注重体育本身, 更加注重受众的娱乐需求, 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受众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说是体育自身娱乐价值的回归。

2、市场经济下媒体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媒体的产业化属性逐渐确立起来。体育新闻也在不断探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渠道, 其路径抉择也就转向了社会大众的追逐和需求。商业门户网站自不用说, 大多数电视台、报社等也是自负盈亏。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谁能赢得受众, 谁就能赢得市场。因此, 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是媒体的头等大事, 也是生存之道。而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 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调整, 使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 使报道形式易于受众接受。相对于传统的生硬的报道, 轻松的幽默的文字、大幅的煽情性的图片、体育明星的八卦绯闻、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滑稽有趣的事情当然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于是, 不少体育新闻报道开始走上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 着力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变得越来越软, 越来越“娱众”。

3、消费主义文化影响的结果。

消费主义文化于20世纪20、30年代在美国兴起, 50、60年代又扩散到西欧之后蔓延全球, 主张消费的新奇性、刺激性, 追求享乐主义和个人消遣, 以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 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体育新闻本身的娱乐化属性加上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蚀自然会注重娱乐化的内容和娱乐化的表达。我们看到, 无论是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娱乐化的“康庄大道”, 将其视为制胜的法宝。比如用“美女主持”、“女神”、“梅开二度”、“绝杀”等词语来吸引受众的眼球。

4、传媒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 每一次传媒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新闻事业的进步。印刷机的发明、打印机的出现、广播电视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更新, 这都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 也使新闻报道更加的多样化。例如新浪体育、搜狐体育、腾讯体育等网络媒体集中了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多种优势, 可以以图文声像并存, 把各种传播手段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受众可以在浏览新闻之后面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些网友甚至说:“看评论比看新闻本身更有乐”, 这句话充分了说明了互动性的优势。

三、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通过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的原因探析, 我们知道, 娱乐化倾向是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 也是传受双方共同的追求。但是, 凡事过犹不及。我们遗憾地看到, 一些媒体的娱乐化倾向确实过了头, 导致泛娱乐化、色情化的倾向, 背离了新闻的基本原则, 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 也是值得反思的。

1、色情化导致低级庸俗, 不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

体育新闻本身的娱乐化属性是健康的体育文化的体现, 是受众高雅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是, 一些新闻媒体将娱乐化异化, 走向了色情化的道路。诸如“郭晶晶透视装”、“金妍儿不雅视频”、“莎拉波娃胸前现凸点”等等, 已经脱离了体育新闻报道的本来意义, 这是媒体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下, 急功近利的行为。以消费体育明星的色相、胸部等为噱头和卖点, 肆意渲染, 低级庸俗。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也降低了媒体自身的格调, 最终会因公信力降低而伤及媒体自身。因此, 要“娱乐化”不要“色情化”必然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一个底线。

2、泛娱乐化导致新闻基本原则的丧失。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 必须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是新闻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 一些体育新闻枉顾基本事实, 肆意渲染夸大, 导致失实现象。但是, 失实报道虽然可以赢得一时的影响力, 但是这对媒体公信力的损伤很大, 不利于媒体的健康发展。同时, 对于体育新闻的报道, 媒体也应客观公正, 如实地报道事实的本来面目, 同时注意多元求证, 没有核实的报道坚决不予报道, 这也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底线。

3、把目光聚焦在胜利者身上, 忽视了对失败者的人文关怀。

体育明星、奥运冠军、比赛胜利者等等都是受众关注的重点, 媒体对其的报道也是合情合理, 通过报道胜利者的艰辛历程、他们的辛苦训练, 表达一种向上的、不屈不饶的体育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 在报道胜利者的同时, 媒体不能忽视对失败者的人文关怀。体育重在参与, 优秀的运动员可能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导致比赛失利, 这个时候媒体对失败者应有人文关怀, 体谅运动员的无奈, 给其鼓励和掌声, 而不是对失利者表达不满, 甚至冷嘲热讽。

4、一些媒体热衷于娱乐, 未能履行弘扬体育精神的媒体责任。

体育新闻不仅仅是传递轻松的信息, 报道比赛的情况, 给受众带来精神的愉悦, 还应该注重弘扬体育精神, 传承体育文化。如奥林匹克格言为“更快、更高、更强”, 媒体在报道奥运会的时候, 不能将目光全部聚焦在金牌上, 也应反映运动员拼搏进取的精神, 反映运动员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这一奥林匹克精神的执着追求。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 它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媒体应注重传承体育文化, 传扬高雅的体育文化, 引导公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四、结语

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绝非偶然, 体育自身的娱乐属性, 再加上市场经济、消费主义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必然会走向娱乐化的道路。娱乐化倾向也是媒体吸引受众, 赢得竞争的法宝。但是, 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 娱乐化的目的本应是单纯的, 应该着力于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给受众精神的愉悦, 而不是通过迎合受众的需求, 通过娱乐化的内容将其牢牢套住作为自己赚钱的手段;其次, 娱乐化的手段本应是为了起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人情味、故事性, 但是体育新闻也是新闻, 也不能背离新闻的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也必须强调事实, 报道真相, 客观公正, 不能哗众取宠、添油加醋, 甚至炮制假新闻;再次, 体育新闻的色情化倾向会导致低俗、庸俗, 由于喜爱体育新闻的受众中也有一部分未成年人, 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而且媒体热衷于八卦新闻, 有的媒体甚至采取偷拍的方式揭露体育明星的隐私, 这以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最后, 为了尽量避免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倾向带来的不良影响, 体育新闻记者自身应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 加强职业伦理的修养, 追求高雅, 注重人文关怀, 强调弘扬体育精神, 使体育文化得到本位的回归。

摘要:近年来, 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 娱乐化倾向要适度, 不能过度娱乐、泛娱乐化, 不能背离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应注重弘扬体育精神, 使体育文化得到本位的回归。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闻报道,娱乐化

参考文献

[1]郭萍.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反思中[J].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 (6) .

[2]马志, 勇云鑫.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成因的分析及战略抉择[J].编辑之友, 2012 (3) .

[3]刘静, 肖焕禹.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后现代倾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2) .

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篇2

——兼谈《南方体育》的停刊

湖南日报时事体育部 禹振华

2005年9月1日,生存了592期的《南方体育》停刊。这是一个匆匆的告别,在全国传媒界扔下了一个很大的石头,掀起了不算小的波澜。

2000年3月17日,中国足协对“渝沈之战”正式做出处罚决定,将其定性为“消 极比赛”。高举体育报道娱乐化、生活化大旗的《南方体育》也于同一天正式诞生:有点娱乐,有点体育,有点无厘头,也有点趣味。这份堪称中国第一份雅皮风格 的体育报纸就此迈向了毁誉参半的历程。一群体育媒体罕见的诗人、摇滚青年和乐评人,将愤青融合小资情调泼墨体育报纸,在血统很正的媒体怀疑的目光中,这帮 个性张扬的狂人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自我标榜的体育娱乐化路线,一度被诸多都市报媒体效仿。

雁过留声,《南方体育》虽然倒下,但其张扬的文采和办报理念,至今却还影响着很多 报纸。一直以“有趣对抗无趣”自居的龚晓跃,这个曾经在中国体育传媒业掀起波澜的《南体》掌门人,这样定义《南体》体育--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南体》 的目标在于传播体育文明,倡导健康生活。于是,我们提出了“泛体育”的概念,倡导体育生活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我们更关注人性的东西,同时我们更善于做秀 些。

这个“做秀”,实际上就是争议颇大的体育报道娱乐化的通俗说法。

体育报道娱乐化的本质含义

可以说,在中国,体育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种娱乐的符号,而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符号。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容国团,以自己的实力体现“敢笑珠峰不高”的登山健儿,以“小个可以打败大个”为信条的与外国选手比赛的篮球健儿等等,无一不是 民族精神的体现者。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体育在社会化、科学化乃至国际化方面取得很大发展,但从未放弃“提高项目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这一基本立场。原因 很简单,以中国足球为例,早期的足球职业化也曾经吸引了狂热的球迷,娱乐了许多观众。但现在,这种娱乐也因为其核心竞争力--竞技水平不高而丧失殆尽。由 此可以看出,老百姓之所以喜欢体育和从体育中获得娱乐,主要是看中体育能够带给他们直观的快感和心理冲击。

体育无疑也是具备娱乐功能的,但那是体育本身运行到最佳状态之后自然产生的附加功 能。刘翔的娱乐功能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他在比赛中第一个冲过终点,是他情不自禁地跃上领奖台。他在当时一定没想过要娱乐观众,但观众从中得到了最大的娱 乐。所以说,体育是体育,娱乐是娱乐,尽管他们在功能上有相通之处,但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有天壤之别。你说刘璇唱首歌演部电影就是体育娱乐化,那施 瓦辛格当选美国加州州长是否意味着娱乐政治化?

但正因为体育具备娱乐功能,体育报道的娱乐化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但是这种娱 乐化决不能是一种低级趣味的演绎。过于强调娱乐化的体育报道,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 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这事实上已经与真正的体育新闻背道而弛了。

以《南方体育》为例:《南体》诞生时,《体坛周报》、《足球报》主导了国内受众的 阅读习惯,传统市场已趋饱和。《南方体育》另辟蹊径,尝试以一种娱乐化、轻松的手段来做体育新闻,受众目标定位在东部沿海地区,年龄层次是大学毕业一两 年,收入相对稳定的白领阶层。一方面强调报道的文化娱乐含量,一方面缩减足球版面,转向报道国际上新兴的主流项目,如F1、网球、高尔夫等等。这个决策是 英明果断的,《南方体育》的发行量也一度稳定在40万份。但经历了三番五次的改版后,《南方体育》似乎走进了一个边缘化死角,彻底地把体育娱乐化、时尚化 了,报道内容上的直接体现就是“美女路线”+“搞笑路线”+“人文路线”+“前卫路线”。“美女路线”主要是球星女友及库尔尼科娃等明星的艳情故事与性感 照片;“搞笑路线”主要是专栏文章和漫画,篇篇文章都体现了食色性也这一古朴的道理,一个出人意料的开头往往引出一个更出人意料的内容;“人文路线”介绍 的是像慕尼黑啤酒节、足球狂欢节与臀尖上的巴西等内容;“前卫路线”则是“美女路线”和“搞笑路线”的拓展。

这些内容乍一看都非常有趣!5年来,《南方体育》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如果,你去访问10个《南方体育》的读者,10个人之中有8个人会告诉你:有趣。但一份有趣的报纸就是死了!原因是什么?《南方体育》自己总结的最大的失 误是让机会溜走了!机会为什么会溜走?根本原因还在于《南方体育》曾经的得意之笔--改变了体育媒体黑板报式的板式,改变了体育媒体只关注赛场赛事和运动 员赛场上表现的报道模式,改变了谈起体育就是三大球三小球的尴尬……《南方体育》改变了很多,就是忘记了一点,体育就是竞技,体育报道娱乐化的本质含义还 是竞技--读者和观众不傻,他们想看赵本山和二人转,大可以去看电视剧和小品表演,绝对犯不着去现场看赵本山入主的辽宁队踢一场乏味的足球赛。

体育报道娱乐化的价值取向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基本心理需 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交往、娱乐、爱与归属的需要。实际生活中,这种需要最容易得到实现的一种方式,莫过于在休闲时人与人之间,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 种竞赛游戏。恩格斯曾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时胞族间互相球戏,每一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其余的人旁立观看,并以本胞族球 员的胜负打赌。这说明远在原始社会,竞赛就是以带有休闲娱乐的特征出现的。

体育新闻以报道体育活动为主体,传播的内容自然免不了娱乐特质。娱乐是体育的天 性,现在来讲体育报道娱乐化倾向,并非是对体育精神的背叛,而是还原体育的娱乐功能。不过,我们应该追求的体育报道娱乐化,是体育与娱乐的水乳交融,而不 是将所谓的娱乐手段机械而僵硬地贴在体育身上。对于目前的体育传媒界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体育娱乐化功能的存在并不能掩盖体育报道娱乐化理念和操 作上的畸形。当前我们所看到的所谓体育娱乐新闻多数集中在几个方面:运动场上的走光或者色情报道;运动员的业余生活尤其是恋爱传闻;运动员接拍广告,运动 员和娱乐圈的接触等等。

也就是说,当前许多所谓的娱乐化体育新闻,根本不是体育新闻,而是以“娱乐”手法 做体育新闻,有些甚至根本不是“娱乐”,是以色情来代替新闻。在“亮晶晶”的背后,有谁亲眼看到田亮加盟英皇的合同?有谁理解当事人的痛苦?对龚睿那出演 电视剧的报道,又夹杂了多少畸形的窥视欲?

中国古代娱乐文化研究者认为,中国人崇尚理性的欢娱,讲究“乐而有节”,整体上以 心智的娱乐作为最高境界。对此认识不足,也许就是当前那些庸俗的体育娱乐手法风光一时却最终被人所抛弃的文化原因。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揭私运动”发生在今 年7月的南京,退居中甲的前国门安琦因一起嫖娼事件,瞬间重返曝光率的巅峰。安琦在当地派出所、夜总会一夜成名以后,出于“窥阴癖”的需要,国内某家发行 量数十万的专业媒体,用相当大的篇幅身临其境地描绘了安琦与小姐X之间的身体接触状况,抹去报头几与街头贩卖的黄色小报无异。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取向,肯定 是应该被抛弃的。

《南方体育》原总编辑龚晓跃这样举例说明体育报道应该如何娱乐化:中国足球不仅是 足球,从广义上讲中国足球就是中国,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中国社会问题的一种体现。所以如果你用这种观点这种意识来看待足球的话,你的文章和生命力 是强大的,这种思考跟中国社会是非常吻合的。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南方体育》的“以有趣对抗无趣”运动中,我们看 到的是:中国足球是无趣的,收集阎世铎的语录才是有趣的;倒“米”保“米”是无趣的,对倒“米”保“米”煽风点火才是有趣的;比赛是无趣的,统计绿茵场上 有多少亿美金在奔跑才是有趣的;体育新闻报道是无趣的,述评文字中沾染飘逸仙气才是有趣的……《南方体育》像王小波一样,不遗余力地在自认为无趣的世界 中,寻找和构建着一个有趣的平面世界。可惜体育本身在社会化问题上的先天不足,也注定了《南方体育》不可能像王小波作品那样深邃,那样永远--库尔尼科娃 确实迷人,可用不着成篇成版的一次次证明;想知道莎娜波娃双腿长度的人数,怎么也比不上想知道巴西队能否明年世界杯夺冠的球迷人数。《南方体育》不是第一 个倒下的专业体育传媒,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南方体育》更有理由让人唏嘘,因为它在中国体育娱乐化道路上溅起过片片水花。不过,绝不会像部分人想象 的那样,“体育娱乐化”是它的墓志铭,过度迷信“娱乐改变命运”才是它真正的死穴。

一位好莱坞著名导演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奖影片所制造的悬念能与一场足球比赛相 媲美。在运动场上任何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竞赛对手之间实力越接近,双方的竞赛水平越高,其悬念性越强。”正是这种悬念性的存在,使体育新闻具有较强的新 闻性--新闻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该新闻是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越是受众想知道而又无法预料的事实,越能吸引受众,越具有新闻性。至于娱乐化倾 向,只应该是一种包装手段,新闻价值才是体育新闻娱乐

浅析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篇3

娱乐新闻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以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大众通俗文化的风靡一时是一种必然。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新闻的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获取各类信息外,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可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媒介产品。受众想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施拉姆说过一句话: “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娱乐化局限于特定的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 (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靠新闻炒作的夫妇二人迅速窜红。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参考资料:

[1]杜荣进等《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 1990

[2]刘宏 《娱乐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 中华传媒网 2002

[3]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

[4]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吴飞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 浙江大学学报 2002

规避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 篇4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大众传媒在报道体育新闻时,充分挖掘和强化新闻自身所包含的娱乐因素,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报道空间留给运动员及与赛事有关的其他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场外私生活的现象。体育新闻娱乐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从报道方式上看,善用娱乐手法报道新闻,报道语言走新闻文学化、新闻故事化道路,追求语言的新奇、怪诞,乐于制造悬念;从报道内容上看,专注于体育界的名人趣事及花边消息,并极力挖掘体育明星的私人生活。

2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具体表现

2.1 体育新闻报道语言走文学化和故事化道路,善于运用想象、联想、夸张等手法,追求新奇、怪诞,制造悬念

2012年北京奥运会,在林丹成功卫冕羽毛球男单冠军后,主教练李永波冲进场内和林丹倒地庆祝,这本是一个令人激动的瞬间,却被一些纸媒娱乐化了。例如,某晚报记者就以《林丹夺金脱衣狂奔,李永波跪地强吻爱徒基情无限》为题进行了报道,文中这样描述到:“林丹夺冠后,李永波的激动一点也不比林丹少,只见他飞速冲进场地,与林丹紧紧拥抱,随后林丹在后退的过程中激动倒地双手捂脸,李永波顺势跪在地上猛亲了爱徒一口,并把林丹抱了起来,师徒在场地中间基情无限的表演也让全场观众惊呼不已。”[1]这段描写极具主观性,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性的要求,另外,描述也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强吻”“紧紧拥抱”“猛亲”“基情无限”等这样极具暗示和暧昧性词语的使用其实也是一种博眼球的伎俩。

这样的新闻报道看似极富有现场感和戏剧性,其实是在用夸大其词的方式来描写体育赛事中的片段。这样的报道虽能迎合部分以猎奇为目的的受众口味,却无法满足大多数以获取真实体育信息为目的的受众需要。

2.2 失实报道屡见不鲜

为了在媒体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引起受众注意,部分媒体不惜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良心,在炮制假新闻的路上乐此不疲。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孙杨和朴泰桓之间的对决颇受瞩目。为了制造噱头,比赛之前,就有媒体开始造势,故意夸大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部分中国媒体甚至刊登《朴泰桓:孙杨来伦敦只为给我衬托》的假新闻。后经证实,朴泰桓从未接受过中国媒体的采访,这条稿子只是一篇翻译稿件,因为作者翻译水平不佳,文章标题又故意曲解而制造的假新闻。

再如,2010年世界杯期间,国内某些媒体报道了澳大利亚足球名将科威尔身患绝症的消息,“身患绝症”“最多活两年”“死在战场上”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关键词。报道一出,众多球迷黯然神伤,以至于他在与加纳的比赛中被红牌罚下时,媒体一片哀鸣。大家纷纷认为,这种判决对于一个将不久于人世的球员来说太过于残酷。但事后证明,这只是某国内媒体对澳大利亚一报纸新闻的误读。在这则报道中,媒体在没有经过调查取证和核实的情况下,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盲目追求新闻的“快”和“新”,却忽略了最本质的“真”,导致媒体充当了科威尔“死神判官”的角色。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也是新闻价值五要素之一,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一定要严守新闻报道的底线,坚决杜绝假新闻,少一点媒体审判,多一点客观真实。

2.3 体育报道明星化、绯闻化

2009年,一则名为“陈忠和携神秘女观看全运”的新闻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该新闻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女排前主教练陈忠和和一位“容貌俏丽”的女子观看全运的过程—“这名女子不时和陈忠和有说有笑,说到兴奋之处,陈忠和还挥舞着自己的双手,不过这名神秘女子并未在主席台停留太久,仅仅看了一局比赛之后,陈忠和就和这名女子一起离开了主席台。”[2]这是全运会期间搜狐体育采写的一篇网络新闻。表面上看,文章报道的新闻事件并没有涉及当事人的隐私,也没有杜撰和捏造,完全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场景,看似客观描述,读后却给人一种暧昧的感觉,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

其实,后经证实所谓的“神秘女”姓徐,为福建电视台记者,当时她正在对陈忠和进行采访。然而,报道刻意回避了神秘女子的身份,模糊了两人的关系,用含糊其辞的语言引导着受众的判断,从而对事实产生了误读。

2013年,游泳冠军孙杨无证驾驶事件也在部分媒体的“精心”酿造下持续发酵,从孙杨无证驾驶事件本身到孙杨师徒矛盾,再到孙杨姐弟恋等极端私人的事件都被媒体挖掘出来并无限放大,诚然,作为公众人物,违反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理应受到社会谴责,这无可厚非,但如此大费周折,挖空心思长篇累牍进行报道难道不是少数媒体无视新闻规范和新闻价值,片面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的有力佐证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竞技赛场上每一刻的精彩表现,都凝结了运动员无数的泪水与汗水,他们不畏艰苦,顽强拼搏和努力付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而体育报道也应当将报道重点放在弘扬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上,放在促进全体人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体育精神的传承上,而不是费尽心机挖掘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甚至不遗余力的制造明星绯闻和噱头以博取受众眼球。

3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3.1 积极意义:娱乐功能的回归

提供娱乐本来就是大众传播的一项基本功能。赖特早在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就将提供娱乐作为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之一。另外,体育本身具有娱乐的自然属性。体育从产生之初,就与娱乐紧密相连,娱乐是体育的基本功能[3],体育从本质而言是一场游戏,最初的体育实际上就是一场用来愉悦身心的活动。在体育报道中适当增加娱乐因素,可以拓宽报道领域,活跃报道方式,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可以使体育新闻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受欢迎和可观赏性。体育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出现,正是对体育的娱乐功能的回归。

3.2 消极影响;警惕“庸俗化”、“恶俗化”

娱乐化是一个中性词,在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娱乐元素,以更加贴近大众的方式走向大众,是值得提倡的。但过度追逐和挖掘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或者采用负面、暴力和色情的方法吸引受众,就会使体育新闻出现庸俗化、恶俗化倾向。更为严重的是假新闻的出现不仅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

4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建议

体育新闻娱乐化要把握好“度”和“量”。体育新闻娱乐化要适度,防止低俗之风、虚假报道;体育新闻娱乐化要适量,倡导专业、深度与娱乐并重,娱乐中坚守真实。“度”和“量”把握的好,可以优化体育新闻传播方式,增强贴近性,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把握不好,便会丧失基本的信息传递的作用,违背服务体育事业这个中心,甚至严重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4.1 坚持新闻真实,加强媒介素养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媒介素养。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媒体,必然要追求经济利益,这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媒体天生就不只是为经济利益而生,它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和业务素质,能为大众提供“格调高、品味好”的好新闻,还要时刻绷紧职业道德这根神经不放松,在任何情况下,以客观真实报道新闻为底线,相信只有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新闻媒体行业才会健康发展。

4.2 强化监管机制

体育新闻报道出现庸俗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与“把关”机制的缺失有关。除了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加强自律外,还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严格的他律机制。首先,政府应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应该根据新闻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可行性措施,对虚假新闻、低俗新闻进行规范与追责,严厉制裁体育新闻行业的不良行为,净化体育传媒市场。其次,各类体育组织及新闻组织应发挥自身职能,强化对新闻媒体的监管责任,处理好新闻媒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新闻媒体机构的正常利益获取,维持其正常发展和壮大需求,又要避免其过度商业化,确保其社会效益的实现[4]。

4.3 弘扬体育魅力,传播体育精神体育项目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内核是

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最精辟总结。体育运动中包含的团结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竞技体育中所包含的运动员的那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不被看好时默默坚守,成功后再接再厉,巅峰时超越自我的精神也是非常能鼓舞人心的。体育报道应该通过传播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人、鼓舞人,从而使大众受到鼓舞,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随永不放弃,超越自我的精神。这既是体育传播自身的优势,也是体育传播独特的价值。只有抓住了体育的精神内核,体育传播才会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我们的体育新闻传播目前出现了一些过度娱乐化的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并及时修正,而不是在娱乐的路上越走越远。适当丰富体育新闻的报道手段,活跃报道方式,以一种更加贴近大众的方式走向大众,这是可取的。但一定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与基本的新闻伦理道德,坚持让体育新闻为体育服务,为大众服务,这样的体育才会好看,体育新闻才会被看好,体育新闻事业也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在新闻娱乐化浪潮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报道语言走文学化、故事化道路,假新闻的出现及体育报道的明星化、绯闻化。适度娱乐可以丰富报道内容,活跃报道方式;过度娱乐则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和低俗化。为了保证体育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除了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自律,提升媒介素养外,政府还要强化监管机制。另外,要将传播重点放在体育的精神内核上。

关键词:体育新闻娱乐化,假新闻,体育魅力

参考文献

[1]林丹夺金脱衣狂奔李永波跪地强吻爱徒基情无限[EB/OL].(2012-08-06)[2016-07-03]http://2012.sohu.com/20120806/n349917223.shtml

[2]陈忠和携神秘女观看全运球迷不识国家男排主帅[EB/OL].(2009-09-20)[2016-07-03]http://sports.ifeng.com/zonghe/detail_2009_10/20/1386243_0.shtml

[3]谭秀湖.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反思[J].青年记者,2014(7).

浅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象 篇5

关键词: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对策

一、前言

如今,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娱乐化时代, 国民无娱不欢。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中, 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也沾染上娱乐化的味道。一开始, 这种做法吸引了那些原本对体育新闻不感兴趣的人群, 使他们以新视角看待体育运动。然而我们不能忽视, 一些体育新闻报道为了博人眼球, 开始跨越道德底线, 变得庸俗不堪。本文先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象, 接着提出一套纠正对策,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我国体育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的具体体现

受到部分因素的驱使, 我国部分体育新闻报道走上了“歪路”, 没有将报道重点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 而是聚焦于运动员的个人隐私, 这直接违背了基本的体育新闻精神。不难发现, 如今的体育新闻报道已经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体育新闻报道日趋色情化

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 目前不少体育新闻报道的标题大胆使用色情词汇, 在内容方面大肆挖掘体育明星的场外生活甚至是个人隐私和花边新闻。比如几年前我国“九球天后” 潘晓婷在“安利杯”世界女子花式撞球公开赛中由于胸部压球导致犯规, 现场一直反复播放潘晓婷胸部压球的片段。《东方体育日报》更是以“输了比赛、赢了CUP”作为标题渲染噱头。由于犯规部位比较敏感, 加上媒体的大肆渲染, 这个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小事情竟然成了新闻头条。

(二) 体育新闻报道日趋暴力化

纵览当下的体育新闻报道, 为了创造出紧张刺激的感觉, 对受众予以最猛烈的感官和精神刺激, 一些媒体往往会对一些体育事件进行夸张化报道, 甚至有暴力血腥之嫌。一些体育新闻报道的标题直接使用“屠杀”、“手撕”、“血洗”等词汇, 比如凤凰体育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疯狂屠杀夜!恒大国安领衔血洗4球队共进21球》的报道, 标题之血腥, 令人不寒而栗。

(三) 体育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21世纪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 体育运动员日渐商品化, 这就导致体育媒体也开始猛力追击商业价值。当刘翔夺冠时, 有谁会关心史冬鹏的成长?甚至有媒体记者在史冬鹏参加比赛前访问他有没有信心夺取第二名, 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问题。可以看到, 目前的体育新闻报道沾染着一股浓郁的“铜臭味”, 拜金主义情愫非常明显, 直接以成败论英雄的报道实在令人生厌。

三、改进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对策

体育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直接违背了体育精神与新闻原则, 这种倾向不能纵容,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坚持真实客观性原则

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体育新闻报道适当娱乐化本是无可厚非, 但是不能盲目娱乐。体育新闻报道只有坚持真实性、客观性, 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才能走上康庄大道。如果单纯为了娱乐而娱乐, 最终只能是穷途末路。首先, 体育新闻报道要保证体育新闻的来源是真实的, 不能胡编乱造, 不能凭空说谎。正所谓“纸包不住火”, 等到谎言被拆穿, 尴尬的只有体育媒体。其次, 体育新闻报道不能掺杂个人的主观情感, 要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保证基本的新闻品位。再次, 体育新闻报道在适当娱乐化的同时要追求较高的文化品位, 凸显体育新闻的深度与厚度。比如体育新闻工作者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报道体育新闻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 要将新闻从片面追求事件刺激性方面转向强调新闻事件的内在社会影响力方面, 以此真正发挥体育新闻报道的价值与功能。

(二) 提高媒体人的专业素养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体育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必须从源头抓起, 就是要提高体育新闻媒体人的专业素养, 促使他们加强媒介自律。在新时期, 体育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能力。首先, 体育记者要自觉遵守采访报道的底线。作为“红尘中的第三只眼”, 体育新闻记者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信息是本职所在。但是必须坚守采访底线, 尽量少曝光运动员的私生活或绯闻, 要多关注他们的运动成就和运动历程等, 为观众呈现运动员真实的世界, 而不是假借报道之名追求蝇头小利。体育新闻记者还要深入把握和了解体育本质, 正确理解体育赛事的各种规则, 具备敏锐的新闻观察力, 能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其次, 体育编辑要严格把好第二道关。有关潜规则、隐私、打人、丑闻等体育新闻, 编辑必须考察这些材料的真实性, 验证是否有炒作之嫌, 得到权威部门证实后再发稿。只有不断加强体育新闻媒体人队伍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的不良现象。

(三) 健全体育新闻报道的相关法规

如今, 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新闻媒体日渐发达, 政府更应该加快立法步伐, 建立健全体育新闻报道的相关法规, 对其加强监管。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体育新闻报道才有可能在安全框架内为社会大众服务, 在报道内容方面做到更加理性和规范。与此同时, 政府还要加强对大众媒介的引导和监督, 采取以法律手段为主、媒体自律为辅的监管机制, 层层落实, 不断提升大众媒介的自身素质, 逐渐将其引导至正常发展的轨道上。

四、结语

如今, 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体育新闻报道应该谨记自己的职责, 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 真心实意为大众服务。出现娱乐化倾向无可厚非, 但要把握好度, 体现人文关怀, 这样的新闻才能得到大众的信任与认可。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 (美) .娱乐至死[M].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3.

[2]俞林.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对策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 (5) :10-12.

[3]门阑, 范帆, 许今刚.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23-25.

[4]胡军, 关玲香.新形势下体育新闻娱乐化、色情化的理性审视[J].贵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20-22.

[5]许传宝.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与受众需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25-28.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篇6

一、娱乐新闻

近些年, 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 “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 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 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 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从学术角度来看, 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 现如今, 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 人情味较浓, 趣味性较强的新闻, 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 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 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 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 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 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 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 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 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 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 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二、新闻的娱乐化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 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 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故事性、情节性, 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 加强贴近性, 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三、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在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 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 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 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 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 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 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 但更多的, 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 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 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 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 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 (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 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 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 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 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 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 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 , 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 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

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 大做文章, 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 引起了全球轰动, 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 获得巨大收益, 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 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 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 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 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 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 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 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 有明星气质, 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 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 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 更是娱乐新闻, 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四、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

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 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 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 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 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 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 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 有的近乎私塾讲古, 有的好像编顺口溜, 有的竟如调侃玩笑, 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 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新闻节目, 各有各的形态, 各有各的性质, 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 是南辕北辙的, 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 不问高低深浅, 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 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 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 可感可信, 回味无穷。所以, 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 无论是做娱乐新闻, 还是别的新闻, 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 否则, 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 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祸害无穷.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 在那里, 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 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稍有不慎, 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或被遗忘, 或被淘汰, 很难”东山再起”, 重振雄风。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 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 尽力放开目光, 加快步伐, 遵循新闻的规律, 勇敢地、坚定地向前走去, 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杜荣进等.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1990

[2]刘宏娱乐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中华传媒网2002

[3]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

[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吴飞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浙江大学学报2002

社会新闻的娱乐化报道 篇7

其实,稍加留意就可发现,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好友圈,自9月20日以来都被“锋菲旧情复燃”这条信息占据着重要位置 ,成为各方媒体津津乐道的新闻。华夏时报甚至认为谢霆锋、王菲复合是娱乐圈的一次ST重组。从“锋芝婚变”到“董洁潘粤明婚战”再到“王菲李亚鹏离婚”,以及“文马案”、高晓松离婚,再到锋菲复合等等,近年来娱乐圈闹出的离婚事件真的不在少数, 每个事件都是闹得满城风雨。在其发生的过程中,应该说媒体充当了重要的推手作用。娱乐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内容之一,正常的报道和传播是必要的,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使得娱乐新闻变为低俗化、媚俗化的东西,与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密切相关。

一、娱乐新闻及其新闻价值

(一)娱乐新闻的定义

娱乐新闻, 是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休闲娱乐需要而采编的新闻报道,属于软新闻,在内容上强调日常性和娱乐性,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凸显煽情、刺激的方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娱乐新闻却只关注那些明星的各种生活动态,例如明星的绯闻、言论、服饰、婚变等等所谓的“八卦”消息。[1]

(二)娱乐新闻的新闻价值

娱乐新闻具有以下几点新闻价值:(1)提供娱乐。传播并不都是单纯的以报道客观事实为目的的,它还要满足受众的精神娱乐需求。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众化和通俗化, 受众渴望更多刺激和消遣的内容。娱乐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恰恰满足了受众的这种心理需求。(2)市场化背景下的消费逻辑。媒体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与变革的基础之上的,经济的全球化和商业化使得媒体不可避免地进行商业化操作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 而娱乐新闻则具有很强的经济效应,能够提高媒体的收视率或发行量。 (3)满足大众对明星人物的好奇心理。在这个缺少英雄的大众文化时代,明星注定是全社会关注的对象。对于出现在大屏幕上光彩亮丽的明星,大众总是希望看到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希望了解他们光环背后的故事。娱乐新闻的诞生正是基于对这种心理的满足。

二、当前娱乐新闻内容的庸俗化

(一)娱乐新闻庸俗化的表现

娱乐新闻强调的是故事性、情节性,在报道的过程中适度加入了人情味因素,强调事件煽情、刺激的方面,表现出消遣、通俗的品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必然结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单单满足于追求温饱问题,而是更多地需要休闲文化。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了它成为众多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娱乐新闻已然成为新闻领域中别具一格的内容,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茶余饭后拿几件娱乐圈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目前的娱乐新闻所体现出的庸俗化和媚俗化, 使得受众在听到娱乐新闻的字眼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娱乐圈各个明星的绯闻,看到娱乐记者就会冠之以“狗仔队”,娱乐新闻在观众观念中不再具备新闻的本来属性, 媒介人的形象也大打折扣,[2]媒介公信力在逐渐降低。

娱乐新闻庸俗化主要表现在:

1.娱乐新闻变明星新闻

娱乐圈始终是娱乐新闻的中坚力量, 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作为娱乐圈中心的明星们自然而然也就成为娱乐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 只要是和明星能沾上边的任何细节都会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娱乐新闻不再是报道一些能够供百姓消遣娱乐的内容,而是专注于明星的新闻,更可以说是专注于明星隐私和丑闻的新闻。拿“王菲李亚鹏离婚”事件来说,本身只是二人缘分已尽的离婚, 但是娱乐媒体在报道事件的同时更是挖出二人各自的恋爱史, 还将其曾经的男女朋友做成关系图来博取受众的眼球。这些大肆的宣扬俨然已经偏离了娱乐新闻原本的意义,纯粹是明星新闻专用。

2.假新闻大行其道

世界上自从有了新闻后, 假新闻就像是幽灵般无处不在,而娱乐圈更是假新闻的重灾区。今天哪些明星被传出婚变、明天哪个明星又成了小三等等,这些假新闻在娱乐圈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几乎每几天就会有一条假新闻爆出。比如被“文马案”牵涉的明星就不在少数,孙俪邓超、白百合陈羽凡等等“被离婚”,都是媒体为了找些看点和噱头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媒体的捕风捉影无疑为假新闻的肆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窥探个人隐私

娱乐新闻中最夸张的报道内容就是关于明星各种绯闻的报道, 这样在报道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 即过分地对绯闻的追求会不可避免地侵犯到明星的隐私。如对“锋菲旧情复燃”的报道就是记者利用4天时间跟踪拍摄的结果。这些“娱记”无处不在的跟踪行为应该说是侵犯了明星的隐私。

4.情色新闻泛滥

2004年宁波市一都市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布莱尼与男女上演“春色秀”》的报道,公然使用了一幅男女相叠于地上的猥亵照片。自此之后,类似的新闻蜂拥不断,以性和色相为卖点,大肆刊登偷拍、裸照等照片,以此来吸引受众。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有关明星的“走光照”或“裸照艳照”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这类带有颜色的不良新闻,无疑会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庸俗化产生的原因

1.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促成变相娱乐新闻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等都会造成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面对巨大的压力,人们需要一个突破口去宣泄和释放, 渴求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来缓解压力。那些轻松幽默、耸人听闻的离奇事件和刺激情节正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自己的契机和场所。随着这种需求的不断增加,过去普通的娱乐新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当大家都持有这种心理状态时, 整个社会环境就演变成一个为变相的娱乐新闻提供发展和生存的场所。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下, 娱乐新闻渐渐脱离了原本提供娱乐和消遣的目的, 成为迎合社会环境需求的低俗化和媚俗化的东西。

2.迎合现代社会部分受众的需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心理负担加重,普通新闻的娱乐功能已经不能帮助人们排解烦闷, 这也就加剧了人们渴望通过娱乐新闻来宣泄情感和缓解心理压力的迫切性。与其他新闻相比,娱乐新闻的报道形式与手段更加通俗,更能被受众所接受, 因为它只需要受众享受消遣的过程, 而不用像其他新闻一样需要消耗体力和脑力去消化。轻松活泼的语言和有趣幽默的报道风格所营造出的轻松的氛围, 为受众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 使受众缓解了心理压力。受众对娱乐的这种需求,成了娱乐新闻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3.经济利益的不断驱动

自从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实现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作后,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多数传媒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市场决定了谁能赢得更多的受众,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拥有较大的市场,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过去的运作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媒体谋求利益。因此,一些媒体就将目光盯向了那些“擦边球”,只要能抓住市场,什么道义、责任都统统抛向一边。受众喜欢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受众想看明星的隐私,他们就费尽心思去挖别人的隐私。舍弃了媒体本身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专注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绯闻, 使得低俗化和媚俗化浸染了整个娱乐新闻。媒体这么做,归根结底皆为“名利”二字。

三、娱乐新闻报道中媒介人素养问题探讨

随着娱乐新闻不断充斥着绯闻、暴力、色情等内容,娱乐记者在受众心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娱乐记者本身素养的缺失。

(一)娱乐新闻报道中媒介人素养缺失的表现

1.热衷于娱乐炒作,缺乏有效信息

娱乐新闻虽然为受众提供了娱乐, 但它仍然是具有新闻属性的, 在报道过程中应该先新闻, 后娱乐。但是当前很多娱乐新闻的定义却遭到了质疑,有的甚至已经成了“炒作”“绯闻”的代名词。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圈的新闻”,媒介人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都是关于娱乐圈明星的婚恋、情变、绯闻、丑闻等能够吸引受众眼球, 成为受众茶余饭后谈资的内容。媒介人在对娱乐事件的报道上,将重心全都放在了这些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的内容上, 最终造成受众只是对这件事情的表面现象好奇和关注, 而对其他重要信息则不感兴趣。

2.报道内容庸俗,侵蚀主流文化

现在的娱乐新闻报道许多都是“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在媒介人的笔下,受众眼中光鲜亮丽的明星们成了“奢侈、炫富、小三、情感生活混乱等”的形象,娱乐圈已然是大染缸,一提起娱乐圈大家纷纷想到的是“一夜成名、一脱成名、潜规则”等。这些都使得娱乐新闻原本应该存在的正面功能已经不复存在,反而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方向。娱乐记者在报道过程中, 善于运用各种醒目的大标题和大图片来吸引受众,引导受众去关注流行文化,他们颠倒是非、模糊荣辱的做法也正在排挤着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媒体对明星丑闻、绯闻的炒作和过度关注, 在无形中向受众传达着一些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负面信息,再加上明星本身的高关注度,很容易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3.偏离舆论导向,误导受众观念

在娱乐新闻的受众群中, 很显然青少年是庞大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于逐步形成阶段, 在迅速接收信息的同时并不能及时准确地去甄别这些信息,且很容易产生“跟风心理”,认为流行的就是好的,他们在对娱乐信息的接受上缺少一种正确的辨别能力,更容易被负面信息所浸染。媒介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过度报道一些暴力、色情、虚假的信息来吸引受众,不但偏离了正常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媒介人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娱乐新闻本身的产生和传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媒体在现实中将这些新闻无限放大, 运用各种鲜明的图片或者标题将明星的私生活等提供给受众时,已经在无形中引导了受众的新闻选择。正是在这种风气的促使下,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经常做出一些不顾职业精神、伦理道德的事情。从“沉默的螺旋”理论角度来解释, 当娱乐新闻不再是那些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 整个社会已然让这些负面的报道方式占据主体时,另一方积极正面的呼声就会逐渐减小,从而使得负面的气焰越来越高涨, 正面的气势越来越降低,渐渐的就造成了一种“螺旋状上升”的状态,社会上必然形成低俗化、媚俗化的风气。

1.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

娱乐新闻从通俗化演变成庸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闻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导致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在娱乐媒体的思维定式中,受众就是市场, 谁能抢占更多的受众, 谁就能占据更多的市场,同时也就能够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利益。在不断的竞争过程中,媒体逐渐发现那些刺激、血腥、色情等低俗化的内容更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 炒作这些新闻,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在竞争中获胜,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究其根本,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媒体在行业内部竞争的主要推动力量。要想在层出不穷的媒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想方设法挖掘出一些新鲜劲爆的独家新闻, 这也就形成了现在的媒介人素养低下的一个原因。

2.“受众即市场”的思维定式

在传播学中,把受众看作是大众传播的市场,是一种很普遍的受众观。从麦奎尔的观点来看,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受众就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可以反映出媒体和信息所指向的内容, 同时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的侧面像。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受众即市场”的观点能够反映出传播活动的某些特性, 但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麦奎尔早前提出这个理论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 就是将收视率和发行量作为判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标准放在了次要位置。在媒体不断丰富的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各个媒体为了生存下去,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就会越来越多地注重经济效益, 忽略了他们传播的内容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影响。因此,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以及对“受众即市场”理念的偏激理解,使得现在的媒体逐渐放弃了一个媒介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造成现如今娱乐新闻低俗化的现象。

3.“把关人”责任意识缺失

库尔特·卢因在传播学中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存在一些“把关人”, 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很明显,选取新闻素材就构成了一个取舍的过程,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则扮演着一个“关口”的角色,所有来自于社会的新闻素材都需要经过媒介人的紧密把关才能传播给受众。从根本上来看,把关人其实是一种社会责任。大众媒体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肩负起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但是,现在不少媒体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这正是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体现。

作为一名娱乐记者,采访谁,提出怎样的问题,采用怎样的素材,按理说应该是取决于事实本身,但是现在一些媒介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就算是同一件新闻事实本身,也会被撰写出不同的版本,报道的内容已经完全取决于媒介人的态度, 最后到达受众的自然也就成了那些被他们篡改过的、添油加醋,甚至是胡编乱造的内容。

(三)娱乐新闻报道中媒介人应担负的责任

大众传媒既然是一种社会公器,传播者就必须站在受众的立场 ,为受众作 全面、客观 、公正的报道。[3]虽然娱乐新闻反映的是媒体的娱乐功能,但是媒介在报道过程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1.协调社会的责任

在现实社会中, 传媒充当着人们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娱乐新闻本身在社会新闻中就属于关注度较高的种类, 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或多或少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其上。因此,媒体对娱乐新闻报道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中不同人群的接受程度。[3]例如,经常在娱乐版面可以看到有关炫富、明星奢侈生活的细节描写等报道, 这些很可能会扩大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差距, 甚至会引起社会底层的“仇富”心理,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2.引导舆论的责任

所谓舆论引导, 就是指新闻媒介通过对不同舆论的反映,扩大自己认为正确的舆论的影响,抑制自己认为错误的舆论的影响, 促使舆论朝着新闻媒体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形成比较统一的社会舆论,来引导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虽说娱乐新闻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和消遣的,但它仍然具备舆论导向性。如果在娱乐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一味地去追求娱乐性,将报道的目的放在如何快速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上, 过分地突出内容的刺激感和新鲜感, 久而久之就将受众的思维和视野局限在了这样的定式之下, 使得受众一想到娱乐新闻就会想到“炒作、色情、暴力、炫富”等字眼。在受众群中,特别是青少年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是娱乐新闻的主要接受者, 媒体报道娱乐新闻向他们提供娱乐的同时, 也在无形中向他们灌输和宣扬了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媒体应该肩负起舆论正确导向的社会责任。

3.构建环境的责任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1920)、《舆论学》(1922)等论著中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问题。他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和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及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 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 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了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许许多多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最初并不见得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

应该说, 受众对娱乐事件的知晓基本都是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来传播信息,形成了一个“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媒体的报道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如果媒体提供的新闻都是些肤浅庸俗、无聊媚俗的,那么受众接受的也都是这些内容, 不能够引导受众深层次的思考。例如,自从李天一事件、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案件发生后 ,媒体似乎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这些人群身上,只要出现一些有悖于常理的案件, 媒体报道的重点不是在案件的发生过程、原因、结果、背后的意义等等上,而是大肆宣扬事件主角的身份,引导受众也将关注点放在了那些“富二代”“星二代”身上,渐渐地给受众造成一种思维定式:“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都不是好人,他们的任何行为在受众眼里都会是一种负面的行为,甚至产生“仇富”心理。媒体为了追求自我的利益, 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在了客观发生的事件上, 制约和影响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因此,媒体应该担负起构建良好环境的重任。

四、娱乐新闻报道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如今的娱乐新闻已经不再是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消遣那么单纯,更多地被冠上了庸俗的标签。一些媒介人不顾新闻法规与道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做出一系列有悖于自己身份的事情, 以至于娱乐圈在大众眼中不再光鲜,娱乐媒介人形象也大打折扣。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媒介人自身素养

1.当好内容选择“把关人”

传媒的责任就是要对整个社会负责、对生活在社会中的所有受众负责。这就要求媒介人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严守“把关人”的职责,追求客观公正真实的报道。

媒介人本身要知道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充当着怎样的角色。作为娱乐新闻的“把关人”,媒介人必须树立起准确的定位意识, 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如何形成一个良性的报道环境。

2.坚持传播主流文化

无论娱乐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手段有怎样的变化,其本质都是无法改变的。作为新闻的一种,它的前提必须是以客观真实为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客观公正、积极向上的主流化娱乐新闻才是娱乐媒体对自身发展的更高要求。因此,媒介人在传播信息时要选择健康有益、轻松活泼的文化内容,用先进积极的文化产品满足受众对娱乐的需求,并且能够引领受众正面的思想。

3.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

娱乐新闻记者,应该具有过硬的职业操守。在新闻选择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 在报道过程中要追求客观公正。一名优秀的娱乐新闻记者,要为明星和受众提供一个能够及时、真实交流的平台,在为受众提供消遣阅读的同时策划出一些有深度有意义的新闻来奉献给受众。[4]

面对纷繁复杂的娱乐圈, 记者要始终保持理智,不忘自己的身份,不忘自己应承担的责任。面对一些明星的炒作行为,要有专业的辨别能力,坚决予以抵制,坚决不做传播。同时,娱乐记者除了要明确知道与娱乐传播有关的法规政策之外, 还要对其他的法律常识和知识有所了解,以防在新闻报道中越过法律的界限。

(二)建立严格的娱乐媒体行业规范

1.确立正确的娱乐新闻传播方向

有的学者提出, 在娱乐新闻的传播报道方向上,应该注意题材的选择和对报道内容的组织, 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在娱乐新闻中体现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的内容,找准品位和趣味的结合点。[5]因此,在传播意识上,娱乐新闻报道要集中体现为受众服务,为受众提供理性的、积极正面的信息评价; 在报道内容上,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报道明星新闻时应该以拉近明星与受众距离为己任, 而不是专注于明星的私生活和绯闻等负面消息。

2.建立标准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

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要求每位新闻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好传播度,形成良好的传播风气。对那些热衷于报道明星八卦新闻的记者轻者予以批评教育, 重者给予处分,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调离新闻行业。

(三)发挥外界机构的监管作用

1.国家机构的法制化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媒体的行业规范并不能够约束媒介人的时候, 就需要法律来发挥强制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娱乐事业的迅猛发展,娱乐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受到国家新闻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娱乐新闻中出现的一系列失当行为, 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对应的惩处法律,做出有效的整治。

2.建立相关约束机制

娱乐新闻在其传播过程中, 受害者除了受众之外,有的被报道者(多为明星)也深受其害。因此,他们可以联合起来, 成立自己行业内部的正当保护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既可以防止明星被外界谣言所伤害, 也可以抵制内部明星进行自我炒作而制造假新闻的一系列行为。这种组织的存在,不仅可以形成自我保护,还可以对娱乐媒体形成监督。

3.加强公众的监督作用

对体育报道娱乐化趋向对策的研究 篇8

1. 现代传媒竞争的必然产物

在开放化的市场竞争中, 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类传统与现代媒体激增, 娱乐大有市场, 体育报道迎合了这一受众兴趣, 将注意力不单单放在某场体育赛场赛事和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上, 更注重赛场外明星选手的生活、恋爱、家庭等娱乐要素, 而不仅仅是看到比赛结果即使是一些中央级的媒体, 有时候也会详细报道一些体育明星赛场外的生活, 使得各种媒体在纷杂的体育报道中能第一时间吸引到更多的受众。

2. 体育运动本身娱乐特性的要求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竞技性、不确定性、参与性等特征, 这就决定了体育活动自身的娱乐性。参与或者观赏一种体育运动, 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和体质的增强, 更是一种身心的愉悦, 而从传播学角度来说, 娱乐功能也是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 体育表现的不仅仅是力量、技巧和意志力的表现, 更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方式, 这使得娱乐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越来越专业化和职业化。在各类大型比赛中, 各类赛事跌宕起伏、变幻莫测, 使得体育的娱乐性得到更加充分的表现, 而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刚好是体育运动本身娱乐性的自然回归。

3.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和兴趣

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的要求比较苛刻, 他们除了对赛事关注外, 更追求一种观赏或者是阅读快感, 而机械地对体育赛事的事实进行描述、理性分析或者口头和画面的表述, 显然无法进一步满足受众需求, 为了力求体育新闻报道的冲击力, 让体育新闻报道出现了幕后新闻, 性感的体育明显图片、混乱的竞技赛场、不为人知的赛场黑幕、各类秘史艳闻片……这些吸引受众眼球的报道, 让许多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受众也对体育多了些关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 适应了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毋庸置疑, 适度的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有着积极作用, 无论是在报道广度和传播方式上, 都让体育新闻报道更加活跃和丰富多彩,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 体育新闻娱乐化后, 一味地热衷于娱乐的轰动性, 让体育新闻陷入低俗化、浅层化, 甚至编造假新闻的境地, 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因此, 在正常的体育新闻报道中, 应正确理解与对待体育新闻娱乐化。

1.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要适度适量,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文化性

菲尔普斯、林丹、刘翔、李宗伟……在世界竞技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 在各类世界级和国家级的各类赛事上, 国内外体育明星如同影视明星一样, 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竞相报道和关注的热点, 也成为人民追崇的偶像, 一些媒体片面热衷于这些明星的个人隐私或者情感纠葛, 不断挖掘和制造绯闻, 哗众取宠地炒作, 刊发一些绯闻方面的内容, 做毫无意义的肤浅报道, 而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却被搁置。此时, 我们应该在坚持体育新闻事实的情况下, 从新闻的可读性和文化性上多下功夫, 挖掘体育明星奋发向上、极富感染力的感人故事, 这样才能打动人和吸引人, 更能体现体育精神。

2. 充实体育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体育新闻的品位

任何新闻都不能丧失其应有的新闻价值, 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不能单纯追求人物事件的轰动效应和爆炸性效果, 而要努力提升其价值情感, 符合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影响力, 追求一种高品位的深度娱乐。如在去年的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 央视体育频道播出的五集纪录片《体育的力量》, 通过紧扣奥运主题, 从普通人、运动员和国家不同角度描述了从2008年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期间, 体育在中国人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播出即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究其原因, 是该部纪录片突破体育娱乐化的报道, 将体育报道的视角从民间马拉松爱好者瞄向清华赛艇队, 从篮球城市东莞到云南深山的彝族篮球村, 从姚明、李娜等职业体育明星到在美职业棒球队奋斗的中国球员王伟, 以及伦敦奥运会赛场老将新人, 真实记录了体育明星和普通体育爱好者的人生故事, 诠释了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梦。

3. 创新体育新闻报道形式, 丰富体育新闻内容

体育新闻报道的形式多样, 受众追求的品质和鉴赏能力也千差万别, 但体育所体现的人类顽强、超越的精神仍旧是体育精神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对待体育新闻内容的报道上, 尽量多方位多角度地回放赛事、分析赛事, 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还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互动性, 邀请一些体育爱好者、明星、专家座谈, 或者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搭建体育信息共享与思想交流的平台, 进行自由交流与沟通。还应特别注重体育新闻报道的策划和包装, 根据各类赛事和体育活动, 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比如某媒体在报道曼联与阿森纳赛后的一场纠纷, 用“谁动了我的奶酪”作为题目, 还加上一些披萨图片, 使报道十分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文贤孟国正探析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4) 1.杨文贤孟国正探析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4)

上一篇:有效预习促进高效课堂下一篇:城市园林绿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