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排水

2024-05-01

城市道路排水(精选十篇)

城市道路排水 篇1

道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而城市道路是城区内的道路,分为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支路,主要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公路和城市道路因功能、特点的不同,其排水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1.1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

公路的排水设计一般称为路基路面排水,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 cm厚的稳定层等。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1)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2)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3)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4)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1.2 城市道路市政管线排水

城市道路的排水设计一般指雨水管线设计和污水管线设计,统称为市政排水设计。因公路排水主要指排除雨水,因此本文城市道路排水主要指雨水排放系统,不包括污水排放系统。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主要是通过在道路下敷设管渠,并沿道路按一定间距设置预留支管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污水,设置雨水口收集道路路面雨水,雨水管渠形成雨水排水系统,最终将雨水排入永久性的出处,如雨水排入排洪渠、江河、湖海,不能随意排入道路两侧的鱼塘、低洼地等。

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的主要排水设施有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出水口等。

2 公路排水与城市道路排水的区别

2.1 对象不同

路基路面排水的主要对象是公路路面的雨水、地下水及农田灌溉水等;市政管线排水的主要对象是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及道路路面雨水。

2.2 目的不同

路基路面排水的主要目的是迅速地将路基路面的雨水排出公路范围之外,或防止地下水等侵入路基路面,从而保护路基路面;市政管线排水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后排出道路两侧地块的污水,在降雨来临时,迅速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及道路路面雨水进入雨水系统,然后尽快排入就近的排洪渠、江河、湖海等,避免城市及道路洪涝灾害。

2.3 方式不同

路基路面排水主要是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市政管线雨水系统主要是通过雨水口收集道路路面水,预留支管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然后通过敷设在道路下的雨水管道或雨水箱涵将雨水排入江河湖海等出处。

2.4 出处不同

路基路面排水中,雨水的出处可以是道路沿线的江河湖泊,也可以是池塘、低洼地,还可以是横穿道路的涵洞,只要将路基路面水排出道路范围即可;市政管线排水有很强的系统性,其出处必须是永久性的出处,一般按规划排入一定的出处。如雨水排入下游道路的雨水系统或道路沿线的排洪渠、江河等,但最终出处必须是永久性的,不能随意排入道路两侧的鱼塘、低洼地,也不能排入规划中没有的现状沟渠。

3 公路排水与城市道路排水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城乡差距正在缩小,道路的功能逐渐复杂和多元化,很多情况下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区分不再明显。尤其是一些发展迅速的城市,以深圳为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大多数公路两侧均已不同程度城市化,迫切需要对穿越城市路段的公路进行市政化改造,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两种排水方式结合的情况。

3.1 穿越山区的城市道路排水

这类道路在规划中化为城市道路,但部分路段穿越山区或林区,带有公路的功能,常见于快速路。处理这类道路的排水时,首先根据规划、道路纵坡、地形等资料对道路的排水进行分段,明确城市路段和公路性质路段,然后明确雨水的出处。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一种方式是城市路段在道路下按照规划铺设雨水管渠,收集道路路面及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并排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公路性质的路段不需要收集道路两侧地块的雨水,但在挖方路段,必须根据地形确认两侧地块的汇水面积,通过截水沟、急流槽等收集道路两侧山林地的坡面水,通过边沟收集道路路面水,然后就近排入道路沿线的排洪渠、江河等。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排入下游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那么必须对雨水流量进行核算,从而放大下游管渠的尺寸,并且该方式收集到的雨水需进行沉沙处理后才能排入雨水管渠。

另外一种方式是对道路全线的雨水流量进行核算后,全线布置雨水管渠,公路性质路段通过截水沟、急流槽等收集道路两侧山林地的坡面水,进行沉沙后直接排入雨水管渠。然后采取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道路沿线的排洪渠、江河,或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3.2 穿越城区的公路排水

该种情况一般是公路穿越村庄或乡镇,其排水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穿越城区的路段改为市政管道排水,然后纳入城区的排水系统;另一种是将公路排水的设施进行改造,以适应城区的特点。通常的做法是将排水边沟加盖板,即将开放的排水设施封闭,避免垃圾杂物进入堵塞边沟,也防止车辆、行人等不慎掉入边沟发生危险;另外在有需求的地方设置预留口,将道路两侧用户的雨水收集进入边沟。

3.3 穿越特殊地块的公路排水

一些公路穿越特殊用地性质的地块,如城市一级保护水源范围,军事管理区等,道路雨水不允许沿道路沿线随意就近排放,一般会采用市政管道的排水方式,甚至在必要时设置雨水提升泵房,将路面水排出特殊区域。根据特殊地块的性质,排水方式必须灵活采用,不能千篇一律,例如穿越保护水源范围的道路,管道排水的对象是道路路面的雨水,而道路两侧干净的坡面水应该作为雨水资源收集并排入雨水涵洞,进而进入保护水源。如果统一排入雨水管道系统,不仅增加了雨水系统的负担,从而也大大增加了造价,也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因此,必须设置独立的双排水系统,即路基路面排水和市政管线排水同时设置。

4 结语

在城乡差距不断缩小,道路的性质多元化、复杂化的今天,在进行道路排水设计时,必须充分分析道路的性质,道路两侧地块的地形地貌、用地性质,道路纵坡等实际情况,结合两种排水方式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排水方式,或将两种排水方式有机结合,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灵活运用、因地制宜,才能设计出最合理的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排水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 道路改造施工

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主要施工方法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了雨水井、过街排水管、沉泥井、排水检查井、地下排水主干线,其中地下排水井主干线以及排水检查井两项分工程由于自身工程量都比较大,所以往往由排水公司进行施工作业,而过街排水管、雨水井以及沉泥井则常常是由道路主体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作业,下面就针对过街排水管、雨水井以及沉泥井三项分工程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过街排水管

1.通常情况下,过街排水管是36cm外径、3cm壁厚、1m或者2m长的混凝土管,其主要作用是将沉泥井或者是雨水井里面的水引入排水检查井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铺设三灰碎石之前、二灰土作业完成的时候进行安装过街排水管作业,只有此时开挖的沟槽才更容易成型,也更容易进行开挖作业。

2.主要的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作业

相关测量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面所标注的雨水井桩号,在施工现场的实地上放出准确的雨水井位置,A点应该位于边石线上,再从A点往人行道方向量51cm的位置处获得B点,排水检查井盖得中心为C点,然后连接B点和C点的线就是过街排水管的中心线,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在其两侧用白灰线各返28cm,以此得来的白灰线内56cm宽的区域内就是进行开挖过街沟槽的范围。

(2)开挖沟槽作业

如果是人工进行沟槽的开挖作业,那么测量员就务必应该谨慎地控制好B点的高程,在安装过街排水管的时候,应该由低到高一节一节地下管,第一节管要保证插入排水检查井的孔内,每一节管之间的接缝处应该选用1:2的水泥砂浆将其封堵密实,以免发生漏水现象,然后再选用三灰碎石将沟槽的剩下地方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工作。

(3)安装过街排水管的注意事项

第一,插入排水检查井的管头应该适中,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最佳长度是应该和检查井的内壁保持水平,另外,还应该选用1:2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将其抹平;

第二,和沉泥井连接的那段过街排水管不能过短,如果过短则可以和沉泥井连接不上,那么还得再次进行接管作业,最佳长度是距离B点约30cm长;

第三,务必重视排水的方向,万万不能出现倒坡现象。

(二)雨水井

1.雨水井往往也被称为收水井,雨水井最为常见的两种是八六式雨水井和带沉泥井的双篦雨水井。两者相比,八六式雨水井沉积淤泥的能力比较小,但是安装比较便捷,而双篦雨水井则刚刚相反,它沉积淤泥的能力比较高,但是安装起来就比较繁杂。

2.主要的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作业

相关测量员正确地定位出边石线以及雨水井的桩号(比如K0+495),并用白灰线在该处画出坑槽边线,尺寸为1.73x0.83m,在K0+505,K0+495处的边石线上挑选出两点,订上相应的铁杆,放样出两点的路面高程,最后挂上白线绳。

(2)开挖坑槽作业

若是人工进行开挖坑槽作业,那么测量员则务必应该控制好坑槽的开挖深度,利用尺测量一下雨水井框的实际具体高度h,而槽底高程应该比该处的路面高程低h+12cm,槽底应该保持平整密实的状态。

(3)安装并加固雨水井平蓖槽

首先在槽底铺上一层10cm后的灌浆碎石,其高度应该比路面高程低2cm,方向要正确,要和线绳保持平行,与边石线保持3~5cm的距离。在安装完成平蓖槽之后,应该再次检查其高程,确认无误之后,尚可进行加固作业。

(三)沉泥井

(1)测量放样作业

相关测量员应该准确无误地定出雨水井在边石上面的桩号,A点(KO+500),然后在A点往人行道方向量出51cm的地方便是B点,该点也就是沉泥井的中心。

(2)开挖坑槽作业

若是人工进行开挖坑槽作业,其深度应该从边石顶面下返约2.19m.

(3)安装沉泥井作业

首先在坑槽的底部浇筑相应的灌浆碎石,然后完成平整作业后下方井框,务必要保证井框的安装保持平、正、温的状态,各节之间选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严作业,在下放沉泥井框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与之相连的排水管紧密结合在一起,多余管头进行钻平处理,也要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平作业,避免发生渗漏现象。

二、市政道路排水改造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一)排水工程

1.原排水管网接入

道路施工遵循由下而上,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在沟槽开挖埋设管道的同时,还需考虑原有管道的临时排水及永久接入等问题。大道原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排水沟涵。在施工街巷及单位出入口通道前,将新埋设的雨、污支管接入到两邊人行道上,以便排水收集管的驳接,避免重复开挖。两侧单位出入口低于人行道标高的,在接口处增设水沟或雨水进水口。为保证新增设雨、污水管端头与支路原有排水管顺畅驳接,新接管径不小于原有排管管径。

2.公用地下管线避让

在管线施工遇到矛盾时,遵循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小管线避让大管线、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的原则。管线穿越时对公用管线做好支撑维护、黄砂填埋及对接口进行混凝土包裹等保护措施。

(二)道路工程

1.新老路基搭接

为避免新老路基不连续整体搭接,产生不均匀沉降,易造成路面断层、裂缝现象,特在新老路基衔接处设置土工布。土工布为阶梯状摆设,有效避免纵向裂缝的产生。

2.新老路面搭接

对搭接处施工范围外原有水泥混凝土老路面板块进行破碎后重浇混凝土梯形渐变段,沥青加罩覆盖连接。在部分混凝土铣刨沥青加罩路呵与老混凝土路面搭接时,在老路接口处刨深凹槽,既能保证搭接处沥青有足够加罩厚度。又能防止新加罩沥青接口处受损。

3.各街坊台阶坡道搭接修复

人行道施工范围外原街坊与人行道设计标高无法完全一致,造成设计施工范围外人行道与店铺及周边建筑无法顺接,参差不齐。店铺标高高者,设置上台阶,超过的分层设置;店铺标高比室外标高低的,设置下台阶、挡墙或采取改换人行道横坡坡度接顺。利用纵坡排水方式或花岗岩人行道板留缝设置暗地沟连接至支路雨水进水口。

参考文献:

【1】王燕滨.苗云龙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构成及其施工质量浅探[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2】. 章玉全.ZHANG Yu-quan 路网改造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6)

城市道路排水技术探索 篇3

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要求及原则

1.1 路基路面排水的目的与要求

降落到地面上的大气降水, 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 另一部分渗入地层形成地下水 (上层滞水、潜水或承压水等) 。它们从路面两侧流经路基基身, 然后流向路基的下侧, 归入各种沟渠或河道内。在此过程中, 地面水浸湿和冲刷路基的各个组成部分, 削弱其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而地下水则使地基或坡体的岩 (土) 层受到软化、潜蚀、管涌等破坏作用。我们设计路基排水能力的最终目地, 是将落在路基上的各种水进行有效的拦截, 并迅速收集路基内部的各种水, 使其汇聚成流进入排水通道, 并通过桥涵等将其渲泄到路基的下方。而排引有困难时, 也可将地面水拦蓄在坡顶。降落在路基基身范围内的水, 则应将其迅速汇集, 并引导和渲泄至路基下方, 以免停滞在基身范围内浸湿基身而降低基身强度和稳定性。对于下方路基, 使用必要的措施妥善处理路基上方渲泄下来的水流或者路基下方水道内的水流, 防止它们冲刷路基坡脚, 危及路基稳定性。工程地点的周围环境, 比如地形起伏和地表植是会影响降水入渗的。一般来说, 地形起伏大, 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不利于降水入渗, 只有在岩溶山区例外。城市道路的建设, 显然是造成了利于降水的入渗情形。路面排水的最终目地是以一种不明显的隐性的方式将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收集、汇流,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排出路面范围。同时将有可能进入路面范围的地表水拦截住, 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地, 以使地表水对路基、路面和行车的危害降到最低。通过实际观察, 我们将排水分为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坡面排水三部分。坡面排水包括地形本身和工程原因导致的路堤坡面、路堑坡面和自然原因倾向路界坡面的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 包括自然的和工程原因导致的.可以包括中央分隔带和左侧边缘带, 或者仅为中央分隔带.而在设超高路段, 它还包括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

1.2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原则

1.2.1 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

路基的施工和养护, 都需要一定的水分, 但是浸入路基的水分过多, 则会危害路基, 引起路基土质松软, 强度降低, 边坡坍塌, 基身沉降或滑动, 使路面受到损害而影响交通。侵害路基的水主要分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主要是降雨或降雪形成的地面径流, 地下水又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层间水 (承压水) 。路基排水必须根据充分的调查研究, 在弄清水源、流量的基础上, 按照地质和地形等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a.排水设计要考虑自然地地形、地貌, 要因势利导, 不能逆势而为, 要考虑前期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后期的主要应用。正常情况下显露在地面和暗藏在地下的排水沟渠, 尽量短些不要过长, 以使水流不要集中, 做到及时疏散, 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b.设置路基排水沟渠时, 要注意保护农田水利的建设, 民以食为天, 过以农为本, 道路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决不能牺牲农田水利的建设, 要尽量有利于春耕秋收, 与其相辅相成互利互赢。c.地下排水主要有暗沟、渗井和渗沟等。暗沟是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 渗井是地面水通过竖井渗入地下排除;渗沟是在地面以下汇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将其排至路基范围以外, 保持路基干燥。1.2.2路面排水设计的原则。a.设置拦水带收集路面表面水时, 拦水带所集中的表面水的水面, 不得超过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的右侧车道的外缘, 同样也不得超过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右侧车道的中心线。b.在路线纵坡起伏比较平缓, 水量集中不大, 路堤上限较低以及边坡坡面不会受到水流冲流刷过的情况, 应该使用在路堤边坡横断冲流的方式排出表面水。c.有时我们会遇到边坡未作防护而路堤又较多的情况, 如果这时遭到路面水流的冲刷, 或者虽然采取措施保护坡面, 但仍然会遭到冲刷时, 我们可以采取在路肩边缘外侧安装拦水装置, 将表面水收集后, 通过事先建设好的泄水口和激流槽排出。

2 路面排水设计

2.1 当路基横断面为路堑时, 横向排流的表面水汇集于边沟内

当路基横断面为路堤时, 可采用两种方式排除路面表面水:一种是让路面表面以横向漫流形式向堤坡面分散排放;另一种方式是在路肩外侧边缘放置拦水带, 将路面表面水汇集在拦水带同路肩铺面, 或者路肩和部分路面铺面组成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内, 然后通过相隔一定间距设置的泄水日和急流梢集中排放到路堤坡脚外。两种排水方式的选择, 主要依据表面水不可能对路堤坡面造成的冲刷危害。在汇水量不大, 路堤不高, 路线纵坡不同, 坡面耐冲剧能力强的情况下, 应优先采用横向漫流分散排放的方式。而在表面水有可能冲刷路堤坡面的情况下, 则采用将路面表面水汇集在拦水带内, 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集中排放的方式。由于修筑拦水带和急流梢需增加工程投资, 因而, 须对投资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采用有效的坡面防护措施而不设拦水带和急流梢经济.还是修筑拦水带和急流梢而降低对坡面防护工程的要求合算。

2.2 人行道排水设计

a.在设计施工时要注意将人行道的坡度倾向于行车道, 这样可以使人行道上的水流进入车行道的路面, 在通过设计好的车行道排水坡度进入雨水口, 从而排出。b.在挖方时, 有人行道位于施工段时, 应设置有效的挡土墙, 并加工出截水沟, 达到将水流拦截的目地, 使之无法进入人行道。

2.3 注意事项

在设计时要注意施工后的路面面层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孔眼, 这样会在大量的地表水按照道路坡度设计由雨水口排出以外, 还有部分的水流入地面的孔眼、裂缝等进入结构层内, 这样会降低强度, 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采取措施排出可能进入结构层的水流。

2.3.1 在道路各层结构层施工, 每一层均应按照排水设计的纵横

度、坡度进行施工, 达到使每一结构层都有一个合适的坡度排水, 从而可以将每一层的水沿设计好的坡度进入前期设置的排水盲沟内, 在顺利的排入下水道。2.3.2将乳化沥青下封层设置在路面层和路基层之间, 使得由于出现裂缝而渗入的水沿设置好的封层排向道路两侧, 从而保持道路的干燥。2.3.3加强检查。a.经常检查.管理单位应对道路各部位、水道和地下沟渠、管理范围内的下水井、水流形态等, 都要指定专人进行经常的检查观测。b.定期检查。每年雨季前、雨季后及用水期、冰冻期前后.管理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对路基、路面的全面检查。雨季前着重道路工程完成情况、渡讯存在的问题、防雨季组织和物料准备等;雨季后应着重检查道路结构变化和损坏情况, 并据以编制检修计划。c.特别检查。当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和重大工程事故时, 管理单位应及时组织全面检查。

3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备, 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辅道, 应有自身的地表排水设施。这些排水设备, 分别在路基的不同部位, 各自的主要功能、布置要求或构造形成, 均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公路工程施工放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城市道路排水 篇4

精确计算各项目用水和排水指标;预算城市的总用水和排水量;了解评估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城市给排水平衡评估;水源的合理规划设计;确定取水和排水方式;确定给水和排水系统构造;供水能力的设计;给/排水工艺分析和确立;管道布线;干径确定;规划水资源保护计划。

2.2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 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管网设计

在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市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生产能力不断上升,相应的产生的污水也更多,加强了对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的要求。如果排水系统性能不能满足城市建设排污水需求,很有可能会在降雨天气产生较多的积水,会渗入到道路结构中,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严重的话甚至会路基沉降问题。为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正常使用,需要结合排水系统特点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一、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特点

对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将城市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等产生的污水、自然降水以及废水等排除干净,避免积水对道路工程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从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来看,其主要由排水管系统、废水处理厂以及最终废水处理设施构成,而其中排谁管网主要起到收集与输送各类污水废水的作用,将相应类别的污水废水分流到相应的管道体系中。按照排水产生的原因以及成分等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污水、废水以及雨水,在排除过程中需要由不同的分流管道体系完成,例如雨水系统主要负责收集雨水以及冷却水,因为其污染程度比较低,不需要进行处理即可以直接排出到工业废水中;污水系统则主要来负责收集生活与生产污水,污染程度比较高,需要通过专业设施处理后才可将其排放到水体工业废水中[1]。通过对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及时将市区内存在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及自然降水排除,避免积水过多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所存问题分析

1.整体规划不合理

在对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时,经常会出现整体规划不合理的情况,这样往往就会使得一部分城市区域排水管网性能得不到发挥。在一般设计中,设计人员基本上都会选择用重力流与短管压力流方式进行设计,自管段起点到最不利点以及从最不利点到出水口在安全的潮位,来提高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基于此种设计方法来看,想要有效实现排水管网具有的功能,还需要设置排涝雨水泵站来处理暴雨问题,而这样就会导致其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不合理。另外,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求,道路工程的建设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相应的排水管网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几条或者十几条管线相互交叉的情况,使得污水提升泵位置设计不合理,对规划区内污水管网竖向高程合理性造成不良影响[2]。

2.设计方法落后

从城市建设效果来看,很多市政道路工程与排水系统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在汛期部分城区路段会出现积水,或者是污水管道淤积污水溢出。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因为设计方法落后,在没有对城市周围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就进行设计,将道路排水系统直接与城市周围河流连接,并且不设置闸门,这样导致雨水系统下游河水回灌段无法清淤,再加上市政道路排水管网中的污水系统中存有纤维、杂质以及废弃物等,影响整个道路系统循环运行效果。

3.施工工艺选择不当

受排水工程施工特点影响,在进行施工时受城市建筑、公路以及管线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对于交通繁忙、地面建筑物秘籍以及管线复杂的路段,施工过程以及管理工作难度都比较大,最终会影响到排水系统的建设效果。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建设效果来看,施工工艺是影响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选择的工艺不当,不但会加大施工難度、增加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三、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优化措施分析

1.路基排水优化设计

在对路基结构进行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结合工程结构特点确定施工要点,即掌握各个排水设施施工相应的条件,并按照设计要求将其设置到相应位置。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在施工前全面收集水文地质资料以及降雨气候数据等,提高排水管网建设与其他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性,降低各因素对排水管网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一,湿路基施工。如果路基土含水量过大,不能对其进行碾压施工,应选择换填土的方式来施工,如颗粒土质。对于潮湿路基来说,可以在正式施工前开挖纵向排水沟,对路基水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水泵将水排走,达到疏干路基的目的[3]。第二,加强对立交桥路段排水管网施工的管理,与其他路段相比,此路段路面标高比较低,路基在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是对于我国部分南方降水量高的城市,积水对道路路基结构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导致积水增多,地基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会增加路基湿度,降低结构的强度,甚至会对路基结构的整体性产生影响,在设计规划时需要设置排水泵站将聚积在低位置地面积水排干净。

2.路面排水优化设计

对于道路周围聚集以及自然降水最先影响到的是路面结构,如果排除不及时,会之间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部,降低路面与路基的粘结性,再受到车辆荷载影响后,会导致路面出现错台、裂缝以及沉降等问题。并且路面积水过多,会降低车辆行车的摩擦力,埋下了安全隐患,必须要做好对路面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第一,路面表面排水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最快的将路面以及路肩表面的水排除干净,避免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常见的设计方法有双坡排水与单坡排水。对于路面比较宽的到来工程,可以选择用双坡排水的设计方法,在道路两侧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雨水口,并将其与雨水系统连接,将收集的雨水汇集到雨水管网中。第二,路面边缘排水。即通过设计将路面结构层中空隙横向流入到纵向排水管中,在通过横向出水管将水排出路基,常用语基层透水性较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3绿化带排水的优化设计

绿化带在城市中可以体现出城市景观美,同时还能让行人在视觉上感到放松。然而绿化带中容易产生积水,大部分的雨水会随着绿化带深入到土壤中并渗入到地表下层,由于城市道路下部会埋设各种管道,雨水会随着管道渗透到路基深部,日积月累下会对路基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通常情况下会利用碎石膏来解决绿化带的排水问题,利用其良好的分水性,将绿化带与道路进行分割,并在绿化带内土壤中设计纵坡,使水分流向附近下水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排水,提高了城市路面以及绿化带具有的径流系数。

结束语

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进行优化,需要明确其设计要点,然后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设计,争取降低其余因素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素艳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要点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6:220-221.

[2] 樊昆.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4,19:140.

[3] 周敏.施工组织设计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 篇6

一、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目标

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作为一个高度系统性的工作, 其工作内容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但包括城市道路的排水范围, 还包括具体的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具体布局、排水量的具体范围以及对污水污泥的具体处理方案等等环节。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也相当复杂, 包括排水管系、排水沟渠、污水的处理部门和污水处理的终端设备等等。之所以要建设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 是因为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不但可以有效地排除降雨、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同时还能有效地排除各种道路的积水问题。因此, 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给排水系统的每个小系统都有着自己的作用的职责, 之所以要设计排水管, 就是为了使得道路积水的收集和输送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和完成。排水管系统具体分为两个系统, 一是分流管系统, 一是合流管系统。其中, 合流管系统有两个小系统, 其中一个是实现排水的排水系统, 主要是完成雨水和污水的输送工作和任务, 而分流管系统中的一个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对雨水和污染系数较低的工业废水进行直接地排放, 将其通过雨水管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合流管系统的另外一个排水系统, 它的作用主要是将人们生活中的废水和污染系数较高的一些工业废水, 将其通过污水管道的输送, 使其进入到相应的污水处理部门, 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工序, 如沉沙、过滤、澄清等环节, 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悬浮物有效处理掉, 进而使得污水的不好的性能有效地降低, 进一步再利用。

二、我国城市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不足

目前, 虽然我国很多城市已经陆续建设了给排水工程, 但是就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而言, 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的不足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没能从环境的角度对路面的性能进行考量, 在具体的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 不能有效地运用施工技术和适当的施工材料, 进而提高城市道路路面的排水性能。二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硬化路面的建设面积在逐渐扩大, 使得路面的渗水量在逐步低减少, 从而加重了路面积水的排水任务。三是由于我国目前建设最广泛的就是硬化路面, 而硬化地面很容易造成城市降水量减少的问题, 进而使得城市的气候陷入了无限恶循环的状态, 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我国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主要的问题

目前, 引起我国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人行道的排水性能逐渐降低、路面出现硬化现象、降雨量的逐年减少。详细来说, 主要是以下原因:

1. 人行道的排水性能逐渐降低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的城市, 在建设道路的时候, 更加注重道路外观的美化, 而往往会忽略道路的实用性能。尤其是城市的一些人行道路, 由于其自身的渗水性能较差, 使得在下雨天的时候, 常常会出现道路淤积雨水的现象。在冬季下雪天的时候, 很容易出现路面湿滑的情况, 这样对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影响。城市道路本应该是一项服务性高和公益性高的基础性设施, 但是却没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既不能为行人的出行带来方便, 也不能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使得城市道路的存在意义基本上丧失了。除此之外, 在一些城市建设人行道的时候, 常常会采用花岗岩和混凝土作为其建设的材料, 这些材料对自然水的渗入来说都有着阻碍作用, 由于人行道不能得到区域内地下水的及时补给, 使得区域内的降水量也随之减少了。不但如此, 渗透途径也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地表蓄水的形成。在发生大雨的时候, 就会使得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随之增加, 进而很容易造成内涝问题, 在立交桥的地段就很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的问题。再加上人行道自身无法有效地补给地下水, 使得人们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 很容易造成地面沉降问题。

2. 道路硬化现象

目前, 在我国很多的城市道路上常常会铺设一层沥青或者水泥, 而在一些人行道和广场地段, 则常常会铺设一些混凝土和花岗岩等一些渗水性能较差、甚至完全不渗水的材料。这就使得城市道路排水工作的压力随之增加, 路面积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此外, 还使得绿地面积缩减了。久而久之, 使得城市道路的排洪能力逐渐地降低, 一旦遭遇大雨天气, 不但加重了给排水系统的排水负担, 也使得政府进行市政建设的开支加重了。

3. 降水量逐年减少

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使得地表水在逐年大量地流失, 正是由于地下水补给在逐年减少, 使得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严峻, 也使得降雨量减少了。另外, 加上城市建设占据了相当大的地表面积, 使得硬化地面由于比热小的缘故, 在遇到受热或者高温的情况的时候, 其硬化路面的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很大程度地提高, 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除此之外, 由于硬化地面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含水量相对比较低, 加上水分大量蒸发的缘故, 使得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强, 城市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降低了, 进而使得一些悬浮物长期悬浮在空气中, 对于人们的呼吸来说有着一定的危害。再加上降水量的逐年减少, 地下水的渗透量也随之减少了, 使得城市地面的绿色植被和绿化情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这不但使得城市的气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同时还使得城市常常出现热岛效应, 从而陷入了无限的恶性循环之中,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四、如何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措施

要想提高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 主要的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做好工程的前期调研工作

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最关键和最基础的就是要做好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前期调研工作。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情况, 制定出适当的施工方案, 有机地结合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和防洪抗灾等不同的给排水工程, 使得这些工程之间相辅相成。另外,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还要考虑到给排水工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要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合理运用, 这样制定出来的施工技术方案才是更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的。

2. 有效地改善路面的性能

为了使得路面渗水性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和改善, 需要不断地提高积水排放的速度和排放的效果。要对地下水进行补给, 这样城市的热岛效应才能得到有效地改善和缓解。因此, 城市道路的路面施工材料需要高度重视和慎重选择。选择透气性能和渗水性能好的施工材料, 对于人行道的施工来说, 要选用透气好的施工材料, 可以铺设鹅卵石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渗水性能。此外, 还要重视材料的防滑性能, 在冬季的时候由于冰雪天气很容易出现滑倒的情况, 所以要选用一些防滑性能好的材料作为人行道的施工材料。

3. 不断完善排水方案

科学的排水方案不但能实现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排水效果和质量, 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 在设计排水方案的时候, 要对面积和道路排水设备、排水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在铺设人行道的时候, 要选用透水性能好的材料, 这样才可以实现钻孔等方式排送地下水的目的。

五、结语

城市立交道路排水设计初探 篇7

关键词:城市,立交桥,道路,排水设计,重要性,排水方式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立交道路建设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其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立交桥属城市道路的主体, 而立交道路的排水又是该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立交道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投资的经济合理性。由于立交桥具有交通地位重要、设计标准高、区域集中等特点, 在排水设计中也和其他的道路排水设计不同。对此, 立交排水设计应着重于与地形地物相结合, 根据立交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设计, 使立交纳入城市排水系统中, 解决各部分的排水问题, 使立交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行, 确保交通枢纽的畅通。

1. 道路立交的分类及立交排水的重要性

城市的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的拥挤和不畅, 就需要疏导, 避免或减少各种交通工具的交叉, 设置道路立交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道路立交分道路与道路立交及道路与铁路立交两大类。按交叉的结构形式分上跨式和下挖式立交两种。下挖式立交桥的下层路面最低点标高, 一般低于附近地面高程3-8m。

道路立交是一项包括有各种专业的综合性工程, 它不仅包括道路及桥梁主体工程, 还包括有关的配合专业工程, 如立交雨水、给水、消防、电力、照明、通信等各种市政管线的综合埋设。

道路立交排水是与立交道路密切相关的工程, 解决好立交排水问题, 关系到交通的正常运行,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立交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立交工程中, 必须同时解决好立交的排水问题, 应当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排水方案, 这也是近年来在排水工程设计中, 新发展起来的设计课题。

2. 立交排水的两个任务。

道路立交是把各种车道、人行道修建在不同的高程上, 形成多层次的交叉, 在下挖式立交中, 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8m, 形成盆地地形, 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 造成路面积水, 甚至会引起交通中断, 造成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 因此, 带来了立交排水的第一个任务, 即排除大气降水。立交排水的第二个任务是经常排除地下水, 当地下水位高于或接近设计路基时, 为确保路基经常处于干燥状态, 保证路面强度及稳定性, 必须排除地下水。

3. 立交排水方式

立交道路排水可分为自流、调蓄、泵站抽升三种方式, 也可以采用几种方式的组合, 在进行设计时, 应根据工程特点综合考虑, 适当选择。

3.1. 自流排水的概念

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市政排水管渠或其它排水出路时, 即可采用直接排水方式, 即自流排水。由于道路立交一般都设在交通流量大的交叉路口处, 这些地区大都建有市政排水管渠。因此, 在考虑立交排水方式时, 应尽可能选择自流排水。自流排水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排水措施, 它不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程设施, 也不需要消耗能源。

3.2. 调蓄排水的概念及反具备的条件

当洪峰时, 如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立交桥路面最低点, 可将不能自流排除之流量暂时引人蓄水池贮存, 错开历时较短的洪峰, 待水体或干管水位回落, 再自流排出。调蓄排水需要具备的条件:

(1) 立交附近有排水干管或河道, 只要修建较短的出水管, 即可在洪峰过后将蓄水池放空。

(2) 汇水面积较小, 蓄水量不大, 一场雨产生的全部水量最多不超过1000m3

(3) 在立交用地范围内有布置蓄水池的合适位置与其它市政管道无较大的交叉矛盾, 立交内雨水管道能自流接入蓄水池蓄水, 蓄水池也能自流接入干管或河道泄空。

3.3. 泵站抽升排水

当下游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立交道路最低设计路面, 又不具备修建贮水池的条件时, 需设置泵站, 抽升排除立交范围内的雨水。

4. 立交雨水量的计算方法

立交内雨水量计算, 特指下挖式立交的雨水量, 上跨式立交雨水量则按常规方法计算。

雨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为设计雨水量, 为逸流系数, 根据地面铺装种类确定, 一般为暴雨强度, 为汇水面积, hm2。

q值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由设计重现期P (a) 及集水时间t (min) 两个参数确定。p与t值的选定与一般雨水量计算有所不同。p值选择高于一般道路排水标准,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道路等级以及地形特点而定。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 "设计重现期不小于3年, 重要区域标准可适当提高, 同一立体交叉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现期。"以成都市市区范围为例, 立交排水p值一般选用5年, 特别重要关键节点可以取10年。t值系指自立交汇水面积的最远端, 流至道路最低点的时间, 不计管内流行时间, 根据规范t值选用5-10min。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由于立交雨水量计算公式中及q均为常数值, 立交雨水量随着汇水面积的大小而变化, 与F成正比。因而在设计中要控制雨水量, 使其达到最小值, 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汇水面积, 有防止高水进入低水的可靠措施,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积水的威胁, 同时可减小泵站规模, 达到节省投资、安全运行、经济合理的效果。

由于立交交通量大, 排水管道检修困难, 一般将计算断面适当加大。起点最小断面不小于400mm, 以下各段设计断面均应比计算加大一级。

5. 雨水口在立交雨水设计中的布置。

在立交雨水设计中, 雨水口的布置是重要环节。立交低点处雨水口的数量, 应根据汇集到低点处的雨水量 (Q) 及每个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计算, 考虑初期雨水中杂物堵塞的影响, 实际布置的数量应增加1/5-1/4。雨水口布设的位置一般沿道路纵坡方向布置于道路的低点处。当低点两侧的坡道纵坡较缓时 (2%以下) , 可适当布置雨水口, 以减轻大量通流雨水汇集到低点, 但不扣减低点处雨水口的数量, 以保证排水安全。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 则不必设置雨水口。在实际工程中, 低点雨水口采用多蓖式雨水口型式, 每组雨水口的数量约在8-10个。

面积较大的立交, 除坡道外, 在引道、匝道、绿地中的适当距离和位置, 也应布置雨水口。处于最高位置的跨线桥, 为了不使雨水逸流过长的距离, 往往采用泻水孔排水, 通过立管引入下层的雨水口或检查井中。

雨水口排水管管径根据雨水量选定, 由于受雨水口结构尺寸所限, 雨水口排水管的最大管径为D500, 当一条管不能满足泄水要求时, 可在一组雨水口中设2根或2根以上雨水口排水管。

6. 管道布置与断面选择的分析

立交排水管道的布置, 还应与其它市政管道综合考虑, 要避开立交桥的基础和其它市政设施的矛盾。如不能避开时, 应从结构上考虑加固、或加设柔性接口、或改用铸铁管和其它刚度较高的管材。以解决承载力和不均匀下沉问题。

7. 水泵的选择与安装

立交排水泵站多数选择的是潜水排污泵。近几年, 国内泵业厂家制造工艺已有相当快的进步, 性能和质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经过多年的使用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 一座泵站的水泵总计设备费用不过几十或一百余万元, 在动则上亿投资的立交项目中所占比例极小, 容易被忽视。往往在立交主体和泵站土建基本完工后才对水泵设备进行招标, 以至于中标厂家的设备与已建成部分的不兼容, 导致后期维护管养困难。因此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及时与甲方沟通, 提请重视, 尽早确定设备并相应调整设计图纸。

总结

立交道路排水在整个立交工程设计中, 所占比重较小, 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它对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安全都至关重要, 必须引起设计和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 同时应选择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的排水方案

参考文献

[1]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城市道路的生态排水措施分析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城市道路排水逐渐成为城市雨水管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 但是往往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复杂、道路功能复杂, 对于城市建设道路排水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由于道路排水具有污染物多、污染性强、排污复杂以及可降解性比较差, 所以传统的排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生态排水, 需要在保障安全排水的基础上, 解决污水处理, 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措施分类

一般情况下, 可以把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方式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2.1 按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措施主要具有净化、拦截、收集利用、过滤、滞留、调蓄、渗透、蒸发等主要功能。生态水窖主要是利用排水系统的收集利用功能;生态土壤过滤池、生态渗水路面、生态渗透管以及生态植草沟主要是利用排水系统的渗透、过滤功能;生态沉泥井以及生态雨水口主要是利用排水系统的拦截功能;生态植草沟、生态滞留池、生态雨水蓄水池、雨水花坛等主要是利用排水系统的滞留、调蓄功能。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所具备的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 生态植草沟不仅仅可以利用内部植物对污染物自导阻碍呼吸和拦截的作用, 也能够起到滞留、调蓄的作用, 并且有多种过滤层做成沟的结构, 同时还可以达到渗透、过滤以及净化功能。因此, 一般而言,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的主要排水方式就是由很多种不同功能组合而成。

2.2 按处理污染的方式分类

依据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处理污染物的不同方式, 可以把排水措施分为就地处理污染物的城市道路生态排水和转移后处理污染物的城市道路生态排水两种方式。就地处理污染物城市道路生态系统排水主要表现为在以往的排水模式上进行设计创新, 也就是说, 在可以保障安全排水的情况下, 合理利用渗透、过滤以及拦截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城市道路排水措施, 从而降低城市污染的负担, 最终达到就地处理城市排水污染物的目的。一般而言, 对于就地处理城市道路排水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有生态植草沟、生态渗透管、生态透水路面、生态滞留池以及生态土壤滤池等措施。转移后处理城市污染物的排水方式主要表现在不断优化传统的排水方案,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变水工工艺, 以便于达到先转移后处理的目的, 这种方式下的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措施可以减少污染物, 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全面实现降低环境污染的生态观念。

2.3 按生态排水的布局分类

从空间布局上来说, 不论是采用何种的排水方式, 都要进行道路设计, 因此, 主要可以分成点、线、面3种排水方式。

1) 点式生态排水

一般情况下的点式生态排水方式主要表现出分散、点状的布局, 而且基本都是对于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中的某个位置或节点进行收集、拦截以及处理等措施。一般而言的末端处理以及源头控制排水的方案基本都是以点式排水措施为依据来完成的。现阶段, 使用比较多而且使用范围广泛的措施主要有雨水花坛、生态雨水口以及多功能调蓄池等。

2) 线式生态排水

在城市道路的布局过程中基本都是以线型、网络的方式来进行的, 而且一般的路面径流方式也都是由点逐渐汇集成面的方式形成的。为了更好地解决雨水利用以及处理污染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控制过程, 控制排水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线式城市道路生态排水。一般来说, 都是结合线型和城市道路断面设计的方式进行布局, 主要包含生态过滤池、生态绿化缓冲带以及生态植草沟等。

3) 面式生态排水

从降雨到逐渐形成道路径流实际上就是一个雨水汇集的过程, 所以, 利用面式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径流, 主要方式为生态透水路面。

3 城市道路的生态排水措施以及案例

3.1 雨水口垃圾拦截

雨水口实际上是排水收集过程中的开始位置, 对于排水起到很大作用, 一旦出现淤积堵塞的情况, 就会导致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以及内涝。在对北京300个不同地点进行调查, 依据实践数据表明, 我们可以看出垃圾与雨水井比例在40%~50%的大约为21%, 比例在20%~30%的约占一半, 如果发生大面积降雨。这些雨水井口就会被垃圾等堵塞, 从而影响雨水口的排水效果和水体体质,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上海就开始进行雨水口拦截垃圾的设计, 并不断改进技术, 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全区域的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的改进, 逐渐地把雨水口拦截垃圾的方式进行大面积推广。雨水口垃圾拦截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在排水设计中安装网篮从而拦截垃圾等污染物。

3.2 雨水初期截流

雨水初期截流实际上就是在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模式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方式, 一般把截流位置设计在受纳水体前或者管网末端。把截流之后的雨水和污水进行混合从而进入到城市污水处理中。在早期的垃圾截流排水工程中, 基本上都是以污水截流为主, 顺便考虑初期雨水截流倍数。例如, 上海的污水综合处理工程、两港截流工程以及苏州河治理工程等。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排水工程都是为了雨水初期截流。

3.3 雨水调蓄

现阶段,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以雨水调蓄为主的调蓄方案, 非常适合用在合流制城市道路排水。在雨水调蓄的地区, 如果发生大面积降雨, 虽然在雨水初期截流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截流倍数, 但是还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污水进入到排水系统, 因此, 采用这种雨水调蓄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一般把雨水调蓄池建设在绿地、广场以及停车场等下方, 主要使用在存储高峰流量时期, 从而达到出现雨水洪峰现象, 提高雨水再利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的作用。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污水处理控制, 并且在苏州河周围建立了雨水调蓄池, 这也是目前国内首先出现的大型雨水利用设施。

3.4 生态雨水花坛

城市道路雨水花坛实际上就是收集路面径流雨水的, 也可以称为雨水收集池。一是利用级配过滤材料来对生态排水过滤和下渗对水源进行补充, 二是利用花坛自身空间的调蓄和存储来收集路面径流雨水, 以此还可以适当对花坛中绿色植物生长提高条件, 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但是由于受到用地标准和路面横断的影响, 使得花坛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目前我国建设的还不是很常见, 一般都是在发达国家。例如, 美国的12大道的绿色街道就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

3.5 改进路面材料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的好坏与建设路面时使用的材料具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 传统的城市道路生态排水路面具有很大的不透水范围, 从而导致提前出现降雨峰值, 只要出现很小的降雨就会出现地表径流, 可以很彻底地冲洗地面污染物, 从而导致雨水初期出现严重污染, 因此, 为了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道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们在设计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的时候对路面使用材料进行改进, 形成全透式或者半透水的路面结构, 由于孔隙率比较大, 可以保障雨水可以更好地深入到路面, 从而减少地表蒸发降温、地表径流, 促进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的发展。

3.6 优化道路断面

以往的城市道路断面基本上都是由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诸多分离带共同构成, 或者是添加一些绿化带, 从而提出了道路生态排水系统的设计理念, 也逐渐把道路断面应用到城市道路生态排水中。例如, 武汉市的花山大道以及昆明市东花园等都是依据本市独有的特点来优化道路断面设计。昆明市的江东花园主要是利用生态排水中的线式方式来汇聚雨水断面的过滤, 也就是说是顺着机动车道路的雨水路径进行断面优化, 利用U型泄水槽来设置道路纵向槽, 并且以槽内碎石过滤充分进入到路边绿化带, 保障土壤可以充分吸收雨水资源, 不断地进入到城市管道中。

3.7 沿线土地的利用

一般情况下, 城市道路排水沿线出现水塘、绿地、池塘以及低洼地区的时候, 可以充分利用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开发利用, 并且充分使用生态滞留池塘、滞留系统、前置库以及人工湿地等对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这几种生态排水利用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使用自然中的生物、化学以及物理方式来调动雨水, 利用植物截流、砂石过滤等调蓄方式, 不断优化雨水资源,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化城市、改善环境的目的, 尽可能发挥生态排水系统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主要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来保护资源的生存环境, 并且把生态理念落实到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的每个过程, 为了充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生态排水建设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随着大量城市道路的建设, 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 生态化排水方式逐渐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最主要的解决环境污染的手段, 其促进了城市道路排水方式的发展。目前, 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已经存在的城市道路排水工程, 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论文简述了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生态排水,措施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彤.城市道路下的生态排水措施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 (16) :5-8.

[2]李彤.城市道路排水措施生态化分析及案例介绍[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 (12) :98-100.

[3]郑玢.城市道路雨水生态排水系统规划的几点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23) :448.

[4]李俊奇, 王文亮, 边静, 等.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处置技术及其案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 2010, 26 (16) :60-64.

[5]车伍, 申丽勤, 李俊奇, 等.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J].公路, 2010 (11) :30-35.

[6]吴大群, 任清凤.论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010, 14 (2) :432-433.

[7]刘佳.低冲击道路生态化改造模式研究——自然排水机制的优势及在我国之应用前景[D].天津:天津大学, 2010.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篇9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一般以下两类:第一类给排水设计主要考虑地下水、农田排灌对于路基的影响;采用提高路基或者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层等方法, 第一类给排水设计需要在施工前开挖给排水沟, 为了快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在软土质的地区需要在路段铺设50cm左右的砂石实现快速排水[1]。第二类给排水设计主要考虑路表水的排放, 减少雨水对路基、路表的破坏。第二类给排水设计主要针对路面水和下渗水设计, 采用横坡、边沟来快速排路面水, 加快排水速度[2]。针对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可通过设置盲沟纵向收集, 在横向上设置集水井和辅助给排水管。而针对路肩下渗水主要采用纵向渗沟结构, 快速收集两种下渗水。通过分类的设计方法, 实现了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和城市设计规划的相融合。

2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原则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融合, 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综合考虑道路的整体情况和周边环境, 做到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应注重以下设计原则:首先, 在设计中必须进行现场考查与分析, 通过综合考虑周边情况, 充分分析城市道路给排水对周围建筑、居民、经济的影响[3]。居民区的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应该侧重避免下雨积水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商业区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 应考虑到排水沟过长会导致积水疏散不易。因此, 一般地讲排水沟都不宜过长, 短小的排水沟能够将水就近分流, 注重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其次, 对于城市立交桥的排水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般立交桥排水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 但当这种方式不成立时则需要利用水泵来排水, 加快排水效率, 确保交通顺畅。最后,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中, 应该尽量防止水进入路面结构, 注意排水设施的维修, 遇到洪涝灾害时能尽快排除路面结构的积水, 防止城市道路受到长期积水而导致其承载负荷的下降[4]。

3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不统一

有些城市的道路给排水设计存在和市政城市规划不够协调和统一。市政给排水工作作为市政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施工过程需要和多个部门协调沟通, 避免不同市政设施之间互相干扰。因此, 需要对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和其他城市城市规划全局统筹管理, 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例如, 在南方城市的道路给排水设计中, 应该把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和城市防洪工程统筹安排, 避免在雨季影响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5]。

3.2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未考虑道路两侧用地指标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给排水施工设计没有考虑道路两侧用地内的用户需要, 没有针对道路两侧用地性质、用地指标情况综合规划,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有局限性。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的预留管布置不合理, 这不但影响了给水覆盖率、排水收集率, 也导致了城市道路给排水施工的反复开挖、重复建设。

3.3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的雨水管道设计不合理

在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中雨水管道的设计十分重要, 很多城市道路两边设置的雨水管口较小, 影响了雨水排出的效果, 导致城市道路出现大量的雨水堆积, 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 而且影响城市的公共交通, 长时间积水还会破坏路面, 降低城市道路的承载负荷。

3.4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缺少对管线综合设计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缺少对管线综合设计, 这使得城市的各不同管线在道路下难免发生交叉处碰撞。部分城市道路设计只包括雨水部分, 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等管线很难同期实施, 整个城市的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缺少对管线综合设计, 造成了市政施工反复开挖道路路面的情况。

4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优化

4.1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系统方案

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作为整个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 道路施工都是分期、分步实施。因此, 城市道路给排水的设计单位应在整条道路施工设计前, 对整个道路系统进行梳理, 分专业编制系统图, 保证城市道路沿线交叉口、排水管道高程、给排水管道的预埋等有机的衔接, 分路实施, 分片成型, 避免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重复建设及系统衔接不畅。同时在设计前与甲方沟通, 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设时序, 如先期建设主排水通道、先期建设园区进场道路, 等使得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和原有道路系统无缝衔接。

4.2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指标取用应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指标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给排水施工设计, 管内流量计算时, 除考虑本路段设计负荷要求, 还需考虑道路两侧用地内的用户需要, 同时如果是干道或排水主通道, 还需考虑承担的转输流量。道路沿线地块内水量计算时, 要参照上一层次规划确定的两侧用地性质、用地指标综合确定, 排水还需考虑两侧街坊排水面积的划分情况。道路施工设计中, 给水排水工程干管确定后, 沿线需预留街坊内部接入接出口。预留管布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给水覆盖率、排水收集率, 同时也会避免反复开挖、重复建设。除支路结合高程需预留外, 一般直线段按100~200m间距预留。工业区和城市新区的预埋管间距可适当放大, 居住生活区和老城区的预埋管间距需适当减少。

4.3 管线综合应贯穿整个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

管线综合在道路施工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管线综合设计一方面理清各种不同管线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 避免管线乱穿;另一方面分层次将各不同管线在道路下按不同高程范围协调布置, 尽量避免交叉处碰撞。前期施工方案阶段, 管线综合应确定不同干管的廊道宽度、各干管中心的间距、各干管垂直分布的范围, 提出大的控制原则;施工设计进行中应根据各不同干管管径、断面尺寸、道路交叉口布置形式统一协调局部调整位置。管线综合中应特别注意, 部分城市道路设计只包括雨水部分, 其他市政设施的管线很难同期实施, 因此, 应按综合原则在设计中预留, 应把不同期实施的管线放至车行道以外, 避免对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

5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给水排水设计应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衔接, 保证城市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城市道路给水排水设计应在设计中对各个管渠设计负荷、各不同管线的预留做出统一安排, 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敏.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相关研究[J].河南科技, 2014 (06) :156-157.

[2]严瑞玲, 董卫华.关于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企业导报, 2011, 12:277-278

[3]郭鹏.试述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J].山西建筑, 2015, 15:143-144.

[4]王军.浅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 2014 (09) :215.

关于市政道路工程排水设计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排水设计

0.引言

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而城市的交通条件是以市政道路为依托的,因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进度和规模都在扩大。而市政道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因雨水侵蚀的影响而出现如坑槽、裂缝等病害。市政道路一般分为沥青材质道路和混凝土材质的道路。沥青道路会因长期遭受水的浸泡,水分侵入道路面层而降低沥青的粘附性,从而破坏了集料与沥青见的粘结,导致道路结构失去整体性。混凝土道路也会因水分在接缝位置的作用而引起路面基层的松软。这样会导致路面结构的强度降低,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道板也将会出现不均匀沉陷,从而破坏道路的平顺性,如若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不仅能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同时,还能增加市政道路的舒适性和使用年限。

1.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

要想了解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就要先熟悉其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排水系统主要由雨水井、沉泥井和过街排水管等组成。

1.1雨水井

雨水井,即我们常说的收水口,它是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井的主要作用是排出道路上的大量积水,它将雨水补充到地下水,与雨水井连接的排水管道将多余的雨水排走。雨水井的施工一般在石灰材质的碎石和黑色路面之间进行。

1.2沉泥井

沉泥井即带沉泥槽的检查井。沉泥井的主要功能是聚集雨水冲刷路面而产生的淤泥和垃圾。这些淤泥和垃圾在沉泥井中沉淀,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清理,从而避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被堵塞的问题。沉泥井一般在边石处进行施工。

1.3过街排水管

过街排水管即雨水井和沉泥井中的管道。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雨水井和沉泥井中的积水进入检查井中。过街排水管道是混凝土管,它的规格一般是壁厚3~3.5cm,长1~2m。过街排水管道一般在灰土施工和铺设石灰碎石之间进行安装。

2.市政道路工程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的排水设计一般包括路基、路面、行车道、绿化带等的排水设计,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的排水设计

2.1.1道路路基的处理

市政道路设计路基的含水量和潮湿度不能太大,若不符合要求,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可以在路基的两边布置排水沟。两侧排水沟的布置方式为两侧各一条纵向排水沟,相隔一定距离布置多条横行排水沟。这样的布置可以将路基内部的水导向排水沟,并用吸水泵排出水分。而对于含水量相对较大的路基,则要采取换填的方法治理了。施工中一般用干燥的土体或者透水性较好的颗粒材料进行换填。

2.1.2 地下水位的降低

在市政道路路基的排水设计过程中,对于立交处的路基排水问题要给予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布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出路面相对较低的地方的水分。对于立交处的路基,由于其路基高度一般都比地下水位低一点。如若不加处理,立交处的路基将会长期受到雨水的侵蚀,从而导致路基的强度降低,甚至会引起路基变形、湿软等现象,这些都会破坏路基的结构,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在路基地下水位的一定范围内可以布置暗沟、盲沟等排水设施以导出水分或降低地下水位。

2.2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排水设计

2.2.1 人行道的排水设计

城市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在设计时,应合理设置路面的坡度,将较低的一侧靠向行车道,这样就可以将人行道上的积水引入行车道边上的雨水口内,从而避免人行道长期遭受雨水浸泡。在挖方路段,要在人行道外侧设置挡土墙,同时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以拦截流向人行道的水分。少量地下水先通过挡土墙泄水孔然后再流过人行道,最后由于人行道坡度而流向行车道边的雨水口。

2.2.2行车道的排水设计

我国当前的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设计主要采用单坡排水或双坡排水。双坡排水设计一般适用于行车道较宽的道路。因为行车道较宽,路面积水较多,采用双坡排水设计可以加大路面的排水效率。双坡排水设计一般是在道路的两侧布置雨水口,雨水流入与之相连的雨水管道内,然后顺着管道流入河流中。单坡排水设计一般适用与降水量较低的区域或者非机动车道。单坡排水设计的施工难度较低,且其工程量不大。

2.2.3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

在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过程中,可以在道路系统的基层和面层之间增设乳化沥青下封层。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将很快的将路面的水分沿下封层的表面排出,从而保证道路的基层的干燥。在降水量较大,地表水相对丰富的地方,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经常会在道路基层上方和路面结构的内部增设排水层。这样可以及时的排出路面结构的水分,从而保证路基的干燥。当然,也可以在排水层下方布置土工布,从而将水分挡在排水层中。

对于排水层的设计,要考虑路面的纵横向坡度。为提高排水效率,防止地下水上升,可以采用透水性强的粒状材料。另外,在道路两侧设置盲沟,而雨水井与盲沟连接的位置,在其内壁布设孔洞,使雨水流入井内。

2.3 市政道路工程绿化带区域的排水设计

在以往的排水设计中,绿化带区域的排水设计往往被忽视。但是随着城市绿化观念的发展,城市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面积也在逐渐增加,城市绿化带的排水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绿化带一般种植各种植物,为满足其生长要求,绿化带一般采用的是透水性强以及密度相对疏松的粘壤土。由于要经常要对绿化带洒水,部分未被吸收的水分将会渗入到路面结构,这样会导致路面结构强度的降低。因此,在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过程中,应在绿化带与路面结构两侧的衔接位置铺设土工布,以形成隔水层。另外,可以将排水沟布置在绿化带下方,并按一定间距布置横向排水通道,这样可以将绿化带内的水分及时导入雨水井中。

3.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市政道路的整修对城市交通出行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尽量避免道路的整修,这就要求保证市政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所以,作为影响城市道路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要科学、合理。我相信,随着国内市政道路工程排水设计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会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排水设计体系。 [科]

【参考文献】

[1]李杰.关于市政道路工程排水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23):151-152.

[2]付晓娟.现代城市道路工程排水设计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09,7:241-243.

[3]岑雪飞,赵艳茹,张淑娟.浅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中的问题[J].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4]温震宁.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120-120.

上一篇:合成方法及应用下一篇:新文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