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业水利

2024-05-04

小型农业水利(精选十篇)

小型农业水利 篇1

发展农村水利事业是稳定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 在稳定和巩固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所限, 投入不足成为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瓶颈”。在不断的实践中, “民办公助”是解决投入不足、提高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投资和管理小型水利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用水者协会”就是一种农民自发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各级各部门应对这种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扶持, 提高农民投资办水利、管水利的积极性, 以减轻财政资金缺口压力和农业行政管理成本。

发展小型水利, 扶持“用水者协会”合作组织的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 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 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 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 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 按照民办公助, 民主决策,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和体制创新的原则, 逐步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整合资金资源, 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关键在切实增加投入。把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 使“增加投入”的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扬民主, 利用农村“一事一议”的灵活决策制度, 确定因地制宜的筹资筹劳政策, 合理引导投资资金比例, 调动农民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 强化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支持农民成立用水协会, 提高农民用水协会在“民办公助”项目的主导地位, 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合理利用水资源。

三是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全面总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经验,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监管措施, 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 把好项目申报、计划审批、资金兑付和管理、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和关口, 专款专用, 切实管好项目和资金。

四是科学规划, 讲求实效。各分管部门要在实地勘测和调研基础上, 立足本地实际, 科学编制各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 对单一项目要科学遴选, 使之既适合实际, 又经济实惠, 建立起完备的各类型项目库, 作为今后项目安排共同遵守的依据。

小型水利工程 篇2

质量监督建档材料清单

一、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单位)单位应报送的材料

(一)质量监督申报材料(开工前)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书》。

2、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文件(包括资金文件)。

3、工程设计方案、图纸(局属工程可由承担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队站股室自行保管备查)。

4、设计、监理、施工合同及所有因工程建设产生的合同协议(副本)。

5、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基本 情况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情况等材料。

(1)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机构人员组成文件或工程领导小组文件。(2)计设单位项目设计人员组成文件。(3)监理单位项目部机构及人员组成文件。(4)施工单位项目部机构及人员组成文件。

(5)对于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饮水安全工程中达不 到招投标的,但投资额在80万元以上的项目),还应报送《贵州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报审表》及《毕节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情况核查表》。(6)主要设备制造单位相关材料。

6、工程招投标评标备案资料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主

要设备制造单位等的优选备案材料。

(二)工程项目划分材料

1、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划分表

2、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初审意见材料及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划分申报材料。

3、质监机构对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划分的批复文件。

二、工程完工形成并报送质量监督机构的存档材料(竣工验收前)

(一)建设单位应提交报送的质量监督材料

1、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自查报告。

2、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混凝土(砂浆)试件质量资料;主要金属设备构及启闭机制造、机电产品出厂合格质量资料;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法人验收鉴定书(饮水安全工程除外)。

3、对于局属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负责工程现场质量监督的人员,还应拟定并上报所承担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二)县局质监站自身应提交归档的材料

1、《黔西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现场检查表》。

2、由县质监站发出所有文件资料。包括发出的项目划分批复文件、项目站成立文件、质量监督书、现场抽样送检成果资料、《质量监督大纲(或计划)》、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编制内容等。

三、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编制提纲

1、工程概况;

2、质量监督工作;

3、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3、工程项目划分确认;

4、工程质量检测;

5、工程质量核备与核定;

6、工程质量事故和缺陷处理;

7、工程质量结论意见;

8、附件。

以上要求具体可按《贵州省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要点(试行)》和《毕节地区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黔西县水利局质监站 二0一三年六月六日

以上《小型水利工程(含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监督建档材料清单》系县水利局质监站黔县水质监[2013]1号通知所列附件,参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要点》及原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节地区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毕节地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毕节地区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质量项目划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县级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撰写。

但由于在其后的实际操作中,特别是饮水安全工程,由于其工程规模小、点多面广,施工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其中一部分工程,如水窖工程又无监理参与监管等诸多因素,在参照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规章及规范中仍存在不易操作的现象。对此,2014年8月27日上午,分管饮水安全工程的县水利局副局长王开迅、县水保办

副主任刘黔灵,在县水利局质监站办公室,与县水利局质监站站长王进校等,共同商讨如何结合实际参照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规章及规范,按照质量监督程序,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手续,正常开展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最后经大家一致决定,针对县级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监督资料等的作如下调整和补充:

1、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施工承包队伍或建安合同总额在80万元以上的饮水安全工程,按单个工程提交所有按规定应提交的质量监督资料。包括工程项目划分等。

2、不属于上述范围内的饮水安全工程,其质量监督书可分、依片区、按施工人员所负责工程打捆提交,对于质量监督书中应填写的内容,应以表格形式,将打捆的工程逐一填写,以附表形式一并上报。但质量评定仍需逐个工程进行并按规定提交相关质量评定表格。

3、对于不属于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施工承包队伍或建安合同总额在80万元以下的饮水安全工程,其工程项目划分按水窖工程、自流引水工程、机电提水工程分类,依据毕节地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毕节地区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质量项目划分〉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分,操作中,各施工人员按照自已所承担的单个工程类别,分别对应进行相关的质量评定工作,质量评定表格参照国家规范结合自身工程实际进行完成。

4、对于不属于通过招投标程序确定施工承包队伍或建安合同总额在80万元以下的饮水安全工程,只填写提交《毕节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情况核查表》。

5、对于原附件中二—

(一)中 的1、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自查报告条款,适用于所有不同规模的饮水安全工程并均应提交,可在施工单位自查报告的基础上分别由设计单位、监理机构、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单位代表签署各自的质量自查评定意见,各单位负责人员及现场人员必须签名。

2、„„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法人验收鉴定书(饮水安全工程除外)条款,按现行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定要求,删除“饮水安全工程除外”这部分文字,同样需要提交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法人验收鉴定书。

6、鉴于有关质量检测机构即将开展饮水安全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若提交质量监督资料时该工作业已完成,并已形成相应报告的饮水安全工程,务必同时担提交检测报告或资料。

7、对于最终形成的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和饮水安全中心片区负责人员及中心领导必须签署明确意见和名字后报质监站核定。

8、所有提交的质量监督资料务必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完成后上报。

小型农业水利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40

1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特点

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求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源,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和完成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今时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是极其重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和以前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在国民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上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大部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集中修建时间,但是80年代之后,农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加之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支持力度不大、管理不够完善、维护维修得不到重视、资金投入较少等问题,对农业的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其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完善健全施工制度,投入足够的资金,只有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灌溉和排水质量,才能保证农村农业的发展。此外,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大多数农村都缺乏相应的水利建设意识,即便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水平也不高。所以,为了保证农村水利建设,必须提高相应地区的水利建设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重视了水利建设工作,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水利建设工作中。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投资,更需要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水利工程的维修、淤泥清理以及日常维护都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自觉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才能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长久运行。除了群众配合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大方向上做好工作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不会出错。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和粮食产量,还能够衍生出其他产业,如水产养殖、牲畜圈养等。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税费机制的改革,农户个体及多户共同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数目也日益增长。但是却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堪忧。

2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混乱、进度缓慢

工程管理混乱、进度缓慢、随意垦荒和捕鱼现象增加,尤其是私自在堤坝沿线建设鱼塘的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此外,各区进度不统一,用户为了生产私截河流,添堵沟坝,出现跑水、冒水和漏水的现象,致使很多明渠和暗渠无法区分,逐渐无法供水,农民只好打水井来种稻。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影响城市供水。地下水的开采,是对水资源的极度浪费,致使生产滞后,环境破坏,影响水体植物的生长,水土流失,水底淤泥积攒,承包者又无清淤能力,存在安全隐患。

2.2 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前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集中建设时期,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不够先进,建设投入的资金不充足,工程建设标准不够高,配套率较低,加之维护维修跟不上,所以水利工程设施运行了几十年后,已经严重老化,主要体现在其在工程蓄水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泵站排涝能力日益衰减等。最终无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加剧了旱涝灾害的危害,甚至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2.3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人员专业素质评定困难

税费改革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和突出,大部分由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职权不明、产权不清;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足够高的综合素质,管理技能不够高,使得最终的管理效果极其有限。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足、责任心不够,做事浮躁,不仅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还有可能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3 解决措施

安全生产是每个工程项目施工都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水利工程建设更需要重视安全生产。水利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来刺激农民投入小型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地区设置监督管理站,分派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最后,要对农民和水利建设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对一些安全常识不太了解。

机械设备是维持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正常开展的关键,要提高对其监管和控制的力度,常用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票和三制,前者指的是工作票和操作票,三制主要有设备维护制度、巡回监管制度、交接班制度。上述的管理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利用这两种管理方式,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机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进行维护处理,而且能够对施工人员的机械操作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可以及时制止。为了更好地进行机械管理,还要建立评估制度,这种评估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的,通过监控数据对其运行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开设培训班,对在职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以及安全知识和工程施工知识教育;其次,建立健全施工人员考核制度,对其施工水平和施工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最后,要提高施工人员的雇佣门槛,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相关证书进行检查,而且要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帮助其熟悉施工操作。

水利建设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必须条件,而且可以为农村人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提升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洪防涝、提供饮用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必须重视农村水利的建设。

4 结语

小型农业水利 篇4

一、小型水利设施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不断推进, 尽管各地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 但总的来说,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实施集体产权的小型水利设施仍占有很大比例, 而集体产权的制度安排却存在以下缺陷:

1.产权主体不明晰

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应该按照“谁投入, 谁所有;谁创造, 谁收益”的原则来进行。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型水利设施是在计划经济即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体制下兴建的, 在建设的过程中, 各级政府的物资投入以及农民的人力投入都无明确记载, 投入的主体不明确, 造成产权界定困难。近阶段,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源很多, 有从中央政府到乡镇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 包含水利、建设等专业部门的财政补助, 也有村集体积累投入、贷款投入, 还有农民个人集资、民间资本投入, 等等。在通常情况下, 许多水利设施都是上述一系列的投入建成, 产权主体也应该是上述投入主体的组合, 但由于产权主体界定不清, 建成后的水利设施往往由政府水利部门或村集体进行管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取消了人民公社及从属的生产大队及生产队, 失去了集体经济实体依托的“集体”到底是谁? 应该由什么组织形式体现?“集体”的虚设, 自然导致所有者主体“缺位”和投资主体“缺位”, 农业水利设施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都由基层政府组织行使, 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了本该由集体办的事, 造成政府“越位”。政府与农民在小型农业水利中的角色“错位”, 结果造成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脱节, 导致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管、有人用无人修”, 水利设施老化、病险严重、效益衰减, 出现了小水库、小塘坝跑水 (漏水) 无人珍惜, 水利设施被盗、被毁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水资源浪费巨大。

2.经营权制度缺失

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一般将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统称为经营权。目前,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权一般由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代为行使。但村委会行使经营权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村委会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不高。虽然1998年出台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不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 即与乡镇政府不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在现实中, 乡镇政府仍然对乡村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1]村委会虽然不是行政单位, 但受乡镇政府的指导与考核, 而且承担了部分乡镇政府的职能, 比如强制性粮棉收购、计划生育等。村委会向乡镇政府负责的倾向非常明显, 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等公共服务提供的积极性反而不高。二是村委会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的效果较差。农村税费改革后, 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村委会的运转资金严重短缺, [2]水费的收取也不象原来一样主要以公积金和公益金的方式筹措。再加上小型水利设施产生的局部、外部效益没有内部化, 用水农户缴纳水费的动力不足, 导致村委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进行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土地经营权的下放, 土地经营主体也由原来的公社或生产队转变为分散的农户,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至少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权应该向农民用水户转移, 但这一进程明显滞后于现实农业生产的需要, 导致小型水利设施的既有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水利设施运行的低效率

在集体产权制度安排下, 小型水利设施的归属主体、财产交易的受益主体及财产支配和处置的主体均属当时的人民公社或生产队。由于集体产权的排他性较弱, 经济利益边界模糊, 致使小型农业水利设施运行低效。

首先, 产权主体不明晰, 造成“免费搭便车”现象盛行。由于各级政府进行水利投资, 农民无偿或低偿使用, 每个农户都有“尽可能多地分享他人努力成果和尽可能多地让他人分摊自己成本与损失”的机会主义倾向, 人人都想“免费搭便车”, [3]农户关心的只是从水利设施使用中直接获得的利益, 而不顾及给集体带来的“延期成本”, 水利设施资源陷入“公地悲剧”之中, 每个农户都最大限度的占用水资源, 大水漫灌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在出资出工维护水利设施时, 由于个人出力带来的效益大部分为集体内其它成员所共享, 所以每个农户都是能少出就少出, 最好不出。长此以往, 造成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缩短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年限, 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

其次, 代理人侵害集体委托人利益的“败德行为”常常发生。作为集体水利设施的代理人, 负责水利设施运行与维护的水管人员也是有限理性经济人, 他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选择取决于他如何考察并权衡各种不同行为的收益、成本以及它们的可能结果。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 代理维护现有设施的工作是没有多少职业发展机会和工资外福利的, 为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水管人员经常侵害委托人——集体的利益, 如出工不出力、管理粗放、服务不及时, 甚至可能花费过多的精力从潜在的受益者处获得外快收入, 给相应农户浇“人情水”, 而不是努力改善水利设施系统效能以惠及所有农户。种种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投资回报率和维护资金的回收, 降低了水利设施的投资激励, 出现了旧的工程管理和维护跟不上、新的工程建设又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改革蓬勃发展, 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了管理效率, 盘活了水利资产, 确保了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随着各种产权形式在水利灌溉领域的形成, 水利市场得到了发展, 大量城镇及农村富余资金向水利领域转移, 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促进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蓬勃发展。[4]截至2004年5月, 我国已有724万处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其中, 采取股份合作形式的较少, 只有141万处, 只占水利设施总数的19.5%;承包、租赁方式的改革共有422万处, 高达改革的水利设施总数的58%。[5]但小型水利设施承包、租赁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承包、租赁制下的承包租赁人没有获得独立的产权

水利设施承包租赁后, 设施的使用权、管理权及经营权在承包期内转移给了承包租赁人或组织 (如用水者协会或用水合作社) , 与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相比, 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承包租赁人或组织对农业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内在激励。但改革的实践证明, 在承包租赁制的安排下, 由于承包租赁人或组织并不具有设施的所有权或永久使用权, 无权在承包租赁期内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来拍卖和处置小型农业水利设施, 也无权独立处置财产收益, 如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投资获得的收益到底归谁所有?如果归承包租赁或组织所有, 当然可以激发其建设维护设施的积极性, 但与承包租赁制的宗旨相悖;如果归乡镇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村集体所有, 则难以激发承包人或承包组织的投资积极性, 水利资产难以实现保值增值。[6]此外, 小型水利设施的所有权由基层政府或基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承包租赁人或组织在经营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行政干扰, 结果必然是双方矛盾和纠纷不断。

2.承包、租赁制下双方目标函数不一致导致的道德风险

小型水利设施实行承包、租赁的制度安排后, 承包租赁人或组织并不拥有水利设施的完整产权, 所有权由乡镇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村集体代表实施, 承包租赁者获得的仅仅是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 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必然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和承包租赁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 即基层政府或基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 所追求的目标是水利设施增值和水利资本收益最大化, 最终表现为对运营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而作为理性的承包租赁人, 也要追求在承包期内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因此, 委托人与承包人之间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导致“道德风险”很难避免。如包盈不包亏、承包租赁者谋求承包租赁期内利润最大化而产生经营上的短期行为、承包租赁者在承包租赁期即将期满时的掠夺性经营行为等。这样, 水利资产保值增强难以落实, 导致水利设施过早的衰退。

3.承包、租赁制下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高额代理成本

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后, 承包租赁人或组织也是代理人, 对承包租赁的水利设施实际运营情况非常了解, 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村集体作为委托人, 由于小型水利设施规模小, 数量多, 分布面广, 很难掌握水利设施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承包租赁人或组织经营努力程度的详细信息, 因而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决策与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 又导致高额的代理成本。为降低代理成本,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村集体只好通过承包租赁合同的签订和对承包租赁人或组织行为的监督来约束代理人的那些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为了有效地通过签订合同和监督承包租赁人的经营行为, 承租双方都需要掌握水利设施的足够信息, 以预见外部环境复杂性和各种不确定性, 然而, 搜集、整理、储存、传输这些相关信息则需要高额费用。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 若要获得大量小型水利设施的真实和充分信息, 不仅是困难的, 而且代价非常高昂, 这就导致了承包租赁目标难以实现, 使得承包租赁制流于形式。

因此, 在传统公有产权构架不变的前提下, 承包租赁制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 其虽然能在一定条件下调动承包租赁人或组织的积极性,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三、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

1.明晰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主体

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有一种组织来扮演产权主体的角色, 承担工程建设“业主”的责任, 使建成的水利设施维护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促使其良性运行。

(1) 构建私人产权制度, 由联合农户行使产权主体职责。

对于受益农户较多, 特别是跨村或跨乡镇的小型水利设施, 可以按水系、渠系范围, 组建以水利设施服务区域内用水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如农民用水者协会) 。将原集体经济组织和水利主管部门管理的设施产权移交合作经济组织, 由这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组织作为水利设施产权主体的载体, 取代长期以来模糊不清的“集体建设、集体所有、集体管理”体制, 行使产权主体职责。通过联合农户行使产权主体职责, 从而实现小型水利设施服务对象与农户需求之间的有机整合, 进而形成农户建、农户管、农户用的局面, 实现降低水利设施运行管理中的激励成本和信息成本;特别是由联合农户行使产权主体职责, 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 可以避免私人承包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 较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由不按乡、村行政区划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行使“集体”职责, 还可以避开行政权力的各种不合理干涉, 防止以收水费名义“乱搭车”收费以及截留挪用;由联合农户行使产权主体职责, 农户在平等谈判、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可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对小型农业水利设施进行联合投资, 通过资源互利、自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金的联合和劳动的联合, 体现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 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直接要求农民出工以及集资难的问题;由联合农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行使产权主体职责, 还可以带动农户有组织的参与水市场, 内部化部分市场关系, 减少水权交易的中间环节, 降低个体农户家庭经营的风险和高额的交易成本, 为组织中的农户合理分享经济活动的收益提供可能。

(2) 构建法人产权制度, 由企业法人行使产权主体职责。

以向乡镇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供水为主和兼具农户生活供水任务的经营性小型水利设施, 可以参照“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办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 由企业法人行使产权主体职责。在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践中, 单个用水农户投资办水利的情形较多, 形成的水利企业多为规模较小的水利个体户, 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的农田水利企业则相对较少。在这种状况下, 农业水利设施的经营企业大都难以获得内部的规模效益, 整个小型水利产业的交易费用也因此变得更高, 由此, 水利设施的经营效益必然较低。况且, 单个农户投资形成的企业筹资能力也非常有限, 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来扩大农业水利的经营规模。所以, 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规模和辐射灌溉面积较大的小型农业水利设施, 只要能够实现排他供水和供水收费, 从一开始就应该创造条件, 发展能够容纳高水平生产力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组织制度, 建立现代水利企业, 以便筹集更多的水利建设资金, 促进农田水利产业的更快发展。

2.规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操作程序

(1) 严格履行资产评估程序。

资产评估是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资产评估以现行市价为依据, 能够比较准确的对水利资产的实际价值作出比较客观的评定。然而, 目前农村有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在转让之前, 没有进行科学地评估以确定底价, 在转让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履行程序,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或集体水利资产的流失。导致资产评估走过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资产评估主体不能适应评估的需要。产权转让前的水利资产评估应由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具有评估资格的机构按照规定的评估范围,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进行评定。同时, 还应该由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村集体出面组织会计、审计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 评估结果应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村集体验证、确认后才能生效。

(2) 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

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产权转让应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产权向合作经济组织或企业法人的转让不仅是一项交易, 更是一项正式的制度变迁。不论作为一项交易或是一项正式制度的变迁, 只有保证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对称, 才能降低交易或制度变迁的成本。为此, 集体经济组织或水利主管部门就需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对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产权转让活动进行宣传, 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同时, 在界定产权、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结合水利设施规模、现状和效益等情况, 合理确定转让底价。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 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竞价出售, 以确定新的产权主体, 此外, 还应进行公示。水利资产产权转让双方还应认真签订协议, 明确双方责任并进行司法公证。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水利设施, 也应广泛征求现有设施覆盖区域内用水农户的意见, 公开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 以规范运作。

(3) 建立农村水利补偿基金。

近年来,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利建设资金的筹集受到严峻挑战。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办法, 但基金的设立目标和筹资规模决定了无法覆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这一范畴。小型农业水利设施长期缺乏资金的状况, 将严重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因此, 可考虑将产权转让收入建立农村水利补偿基金, 以促进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建立后的农村水利补偿基金应由专门部门进行专项管理, 用于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损失进行补贴, 以维护经营者的利益, 降低其经营风险;还可对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 以提高用水农户的投资能力, 鼓励和激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的积极性。

(4) 转变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政府作用的收缩与市场作用的强化, 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趋势。政府通过不断放松管制, 赋予各个市场主体创新的自主权, 使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放松管制并不是放任自流, 来自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规范与推广, 恰恰是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持续创新的外部环境条件。政府在制度供给中具有的规模效应以及在权利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 都决定了只有政府才能承担起来明晰和保护排它性产权的职责。针对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 政府还应对广大用水农户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培训, 同时, 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 保障遵章守法者的利益, 约束违规者的行为, 规范各个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促进联合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及供水企业等微观经济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尊重广大用水农户自主制度选择的前提下,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化和优化必将不断促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创新的深入。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开发实际, 从产权理论视角, 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 探索了我国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产权改制的情况, 分析了小型水利设施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的一系列不足, 剖析了承包、租赁制度安排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并提出构建小型水利设施的私人产权和法人产权制度以明晰产权主体、规范产权制度改制的操作程序等创新思路。

关键词: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

参考文献

〔1〕章奇.政府管制、法律软约束与农村基层民主[J].经济研究, 2004, (06) .

〔2〕刘成玉.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J].农村经济, 2006, (11) .

〔3〕胡继连.产业组织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1, (08) .

〔5〕裴宏志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四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篇5

为明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权属,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按照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的统一部署,现就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确权登记颁证的范围

明确权属是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权属主要包括工程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所有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该工程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使用权是指权利人不改变该所有权权属以及工程用途而依法加以利用以及取得收益的权利。确权登记颁证是指对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进行的权属明确、登记、发放权属证书等活动。本次确权登记颁证的工程范围包括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户联户,以及社会其他法人、自然人(以下统称为权属主体)持有所有权、使用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不含国管工程),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包括控制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以下的灌溉排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量测水设施等配套建筑物;喷灌、微灌、管 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首部枢纽;塘坝、堰闸、机井、装机功率小于1000千瓦的泵站,水池(窖、柜)等微型水利工程;

(二)蓄水池、谷坊、截排水沟等水土保持工程;

(三)日供水规模200立方米(不含)以下的集中和分散式村镇供水工程及设备;

(四)小型水闸,即最大过闸流量20立方米每秒~100立方米每秒(不含)的小(1)型水闸和最大过闸流量小于20立方米每秒的小(2)型水闸。

(五)县级人民政府认定,需要确权给上述产权主体的其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应推行专业化管理,其权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另行确定。

二、确权登记颁证的主要工作

(一)做好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工作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一般以乡镇、行政村为改革单元组织推进,也可以同类型工程为改革单元组织实施。各地应按改革单元,收集或形成以下相关资料,为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提供支撑。

1、水利普查成果资料。

2、建设管理资料。历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的设计、竣工验收、权属移交、运行管护资料。

3、权属证明材料。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权属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调解书、判决、裁定等;能印证原有 工程权属的协议、议事纪要等;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互换、承包、租赁、拍卖合同等。

4、现状调查情况表。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信息影像数据、工作底图等成果资料,复核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特性指标,包括所处地理位置、工程占地面积、工程布局、四址界畔、管护范围、工程用途、受益面积、受益人口等情况。

5、确权申请书。本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权属确认中,所有权、使用权权利主张人提交的确权申请书。权利相关人出具的异议申请书、权属委托书等书证资料。

6、现状情况、确权情况的公示及公示反馈情况等。

(二)依法确定所有权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依法确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农户或农户联户投资兴建的工程,归农户或农户联户共同所有;社会其他法人、自然人投资兴建的工程,归投资者所有,或按投资者意愿确定所有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兴建的工程,归该组织所有。

接受财政补助资金,通过“民办公助”、“一事一议”方式建设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归承接项目补助资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户联户所有。国家投资兴建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其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确保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将所有权交由具体受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三)合理确定使用权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应分开确定。按照“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工程的使用权可由工程所有权人持有,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权人之意愿而转移给他人。

按照“谁受益、谁使用”的原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的工程,该组织内部分成员受益的,可以将使用权确定给具体受益的下一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户联户。

国有但未实行国管,以及国家投资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确保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将使用权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户联户等。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占用及其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土地使用权属的认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四)加快登记颁证工作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明确后,应做好权属登记工作,逐处载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所有权、使用权主体,并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实行全省统一编码管理(登记办法及编码方式另文印发)。县级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本县范围内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的登记、颁证工作。

所有权、使用权登记后,应及时颁发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书。所有权 证书、使用权证书既可按工程逐处颁发,也可按产权主体逐个颁证。证书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格式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订(另文印发)。

所有权、使用权有争议的,应先进行调处,经调处后明确权属的,由权利人申请登记、颁证。争议解决之前,不予以登记、颁证。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确权登记颁证有专门规定的,应从其规定。所有权、使用权发生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及时登记。

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实行全省统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的通知》(川水函[2010]1221号)的要求,原来已颁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仍然有效,法律效力等同使用权证,其明确的使用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三、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以及本意见要求,抓紧制订确权登记颁证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尽快推动实施。要向同级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加强与农工委、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协调,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与农村其他产权“多权同确”,并于2016年底前,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步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靠群众,民主决策。充分动员农民群众,强化农民群众参与,广泛征询农民群众意见,凡确权中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须经农民群众民主讨论或决定。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地一策,对情况特殊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一处一策,不追求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

(三)尊重历史,保持稳定。保持相对稳定的权属关系,权属明确且工程运行正常的,原则上不作调整。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解决纠纷,确保农村稳定。

(四)有利管理、持续利用。应有利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水资源节约使用,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利用。

(五)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要按照“制订方案、情况摸底、初步确权、公示公告、争议调处、权属登记、证书颁发”等步骤,完善制度办法、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六)严格纪律,完善机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确权登记发证之机,侵犯农民群众以及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政策宣讲、政策咨询、争议调处等工作机制,妥善处理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因素 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事关农业的发展,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头等大事。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控制好影响因素就使质量控制得到了保证。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寒冷、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影响。小型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整个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较之大型水利工程而言,投资相对较小,工艺相对简单,正是因为这样,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容易让人产生轻视心理,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下面对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问题作以探讨。

一、人的因素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员的因素是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参与施工的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提高施工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的素质。有了过硬的施工队伍,才会有优质的建设工程。提高施工者的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抓好制度的落实,责任到人,形成质量问题人人有责的局面。从项目经理直到具体的施工工人,人人想質量,人人管质量,人人高质量。

二、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有了高质量的材料才能有高质量的工程。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规模小,工程材料用量少,施工方一般是就近购买所用材料,这样就造成材料质量的良莠不齐。

把好材料质量关,就等于把好了工程质量关。因此材料进场后必须严格抽样检查,必要时还要对检测单位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在选购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出厂证、合格证,质检员要做好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水泥取样时要注意不得混有不同品种的水泥,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三、机械设备因素

水利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环境。保证设备的功能先进,兼顾使用的经济合理,还要考虑操作和维护的方便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机械配置重要一点是根据工程实际,根据施工具体环境,在保证性能的先进性后,重点考虑经济性。从而发挥机械配置的最大效率,压缩成本。

四、施工管理因素

施工管理水平高低,直接体现在工程的质量上,加强管理首先要明确施工主体的法人地位。一些小型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对项目法人行为缺少规范。为了政绩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小型水利施工存在行政干预的因素,违背建设规律、违反施工程序,强调工期的短平快,导致出现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轻视小型工程的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够;项目建设受资金困扰,甲方压价,故意拖欠工程款,逼迫施工企业垫付资金,以为如此就是节约了成本;虚假招标、陪标的现象乃至于直接发包的现象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比比皆是,致使施工单位自己及信誉良莠不齐,质量问题难以保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做好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核工作,严格管理发包过程。严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违法违纪建设问题的出现。

五、施工技术的因素

施工的技术管理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施工之前,要编制好职工组织设计,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的指导文件,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可以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对工程的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以备日后查阅。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减少施工中的差错。要有专人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杜绝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抽样检查施工所用的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资料,及时归档,便于使用后的维修及质量验收。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

六、委托监理制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总投资200万元以上且由国家融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建设监理。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具有工程小的特点,个别业主单位往往不委派监理,由业主直接负责工程施工建设。由于业主在施工监督中不专业而使得建设质量难以保证,这样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者施工纠纷,就会造成缺乏监理调解的现象,常常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实行监理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七、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不能因其小而被忽略或者轻视,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注重技术,在控制好各个影响因素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优质。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早日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郑祥乐.刘秀军.孙军梅.浅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09(3).

[2]黄彬.水利工程质量监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8).

[3]倪祥.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0(35).

[4]张明轩.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5).

小型农业水利 篇7

在人类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和管理的过程中, 作为一种对水的唯一人工动力来源的农业水利工程设施, 泵站在促进和推进区域性农业和工业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电力的产生和出现, 人们日常农业农田灌溉等关系到水资源调配的工作, 对泵站的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大。泵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 已经为推动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 泵站的建设和运行及管理, 不同于一般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泵站在修建和运行时, 不需要像发电站那样修建挡水和饮水建筑物, 对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小, 其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使用便捷等特点使得泵站很快就受到农业生产的重用。但是, 由于农业生产对泵站的维护管理不够重视, 使得泵站的运行效率较低、损耗率较高, 一些泵站刚投入使用没多久就报废了。因此, 加强对泵站运行的科学管理, 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是中小型泵站管理工作的主要重点之一。

1 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始建于20世纪6、70年代, 当时正值国家鼓励农业加快发展的“大跃进”时期,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水利灌溉的需要, 许多中小型泵站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然而, 由于泵站建设时期要求和标准都未能达标或者泵站使用10、20年后就出现问题的现象, 到目前许多泵站都存在着运行效率底、能耗大、灌溉能力减低的问题,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灌溉的要求。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设计不规范, 运行可靠性差

设计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历史问题。20世纪6、70年代, 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限制和其他原因, 加上农村人口多、土地少等问题, 大部分泵站的设计都是按照中小型的标准来设计建设的, 而且设计缺乏规范性, 运行可靠性较差, 主要表现在:泵站的功能性不全面、较差, 排灌功能不能有效充分发挥;泵站设计缺乏对进水池的充分考虑, 缺乏规范性;泵站防洪标准设计较低, 其标准仅限于5~10a一遇, 在1998年长江流域的涝灾中, 就有很多泵站被摧毁;泵站泵机虽然台数多, 但设计流量偏小, 加大了对泵机进行管理维护的难度;泵站能源消费较高, 存在一定的经济浪费。

1.2 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在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中, 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 对于中小型泵站的建设和管理来说更是如此。泵站建设容易, 运行管理难度大, 而这主要是原因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水平较低, 造成了泵站较差的经营效率和管理的混乱。

1.3 机器设备陈旧, 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泵站机器设备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 大部分泵站是在20世纪6、70年代后建设的, 在经历30多年后, 由于泵站的经济作用不像电站那样突出, 使得泵站的运行依旧是依靠原来的设备来进行, 而这些设备大多数已经陈旧、老化, 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再加上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等原因, 使得泵站经济运行存在一定难度。

2 解决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目前在泵站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些是历史原因, 一些是人为因素, 针对这种问题, 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具体如下:

2.1 完善设计, 提高标准

针对泵站设计不规范的问题, 应该对一些泵站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完善。虽然当初建站时, 由于技术和其他原因, 使得泵站设计出现了不规范问题, 但目前可以通过考察和多次论证对泵站所出现的不规范问题进行“改造”, 这主要是通过改善泵站内部设置来实现。由于泵站的地理位置是无法变动的, 因此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泵站内部设计进行优化, 对于那些实在是不能再进行优化改造的泵站, 可以考虑适当合理拆除。这样, 才能使得泵站能够长期有效运行。

2.2 加强管理培训, 提高管理素质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 努力开展岗位练兵, 多层次、多渠道组织泵站工程全体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讲座, 加强泵站运行工与维修工的机械基础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 提高管理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鼓励进行学历教育。严格运行人员上岗证制度, 通过培训考核,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持证上岗率达100%。

2.3 依靠科技技术, 推进泵站现代化

在条件允许下,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加强对泵站监测设施、生产生活设施、通信调度设施等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采用信息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 提高泵站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水平。逐步实现泵站信息监控自动化、信息传输与处理网络化、管理调度自动化,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泵站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 要对中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3 结语

泵站的运行及管理, 不同于一般的农业水利工程, 中小型泵站承载着区域性农业的防洪、灌溉、调供水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当前泵站所存在的问题, 并最后指出了完善这些问题相关的对策, 但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 不能提出更有效的措施, 望和同行探讨学习。

参考文献

[1]孟广清, 杨晓久, 李迪平.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苏水利, 2007 (5) :33-37.

[2]洪艳.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治淮, 2006 (02) :20-24.

[3]朱红云.中小型泵站的运行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4) :76.

[4]徐继玥.中小型泵站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35) :87-88.

小型农业水利 篇8

一、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问题

综观全国, 凡是农田水利设施好或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地方, 农田灌水基本无忧, 人畜饮水也不存在问题, 而农田水利设施差的地方农田常常受旱比较严重。以农为本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多元化, 农业的地位逐步下降, 轻农现象十分突出, 一方面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 对地区经济贡献的比重不够突出, 使得地方政府往往不够重视,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甘肃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各级政府的投入重点往往都是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汛保安和农田水利的大型工程, 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微乎其微[2]。总体来说, 甘肃省大型农田水利设施通常都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但量大面广、遍布乡间的小型农田水利形势却不容乐观。设施陈旧、机制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依旧是甘肃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 不少地方几乎没有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很多设施年久失修, 多数渠道淤塞严重, 大部分涵闸损耗较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带病运行现象普遍。需要除险加固的小山塘、需要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小型灌区, 需要 (重) 建或技改增容 (扩建) 的小型机电排灌工程、需要建设和改造维修的小水陂、需要进行综合治理的小河流等很多都无法得到有效维护、管理和建设。一些地方作为水源和田间连接的灌区干渠长期失治, 淤积严重, 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也只有40%左右, 成为“卡脖子”工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 渠道渗漏、淤积, 导致一些高岗田和水尾田严重受旱。遍布村组的泵站、沟渠、塘堰等中小型水利设施, 长期无人过问, 遭受人为破坏。

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对策

㈠多元投入充分发挥上级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既要充分利用中央、省级等上级部门每年的财政补助资金, 又要加强和直管政府的财政投入, 还要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 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同时, 按照“谁投入、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通过“一事一议”、租赁、承包或股份合作等方式, 调动农户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㈡因地制宜甘肃省地势狭长, 东西各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各异, 对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有重大影响, 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照猫画虎, 生搬硬套,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建设满足功用的农田水利工程[3]。针对不同的土壤性质实施不同的灌溉策略。如在种植果树容易板结的沙质土壤地区采用“涌泉灌”, 每棵果树下的土壤中布设滴管, 采用滴灌方式, 不仅能提高水的使用率, 还能实现增产。

㈢统筹标准要本着“系统化规划、高标准建设、规模化推进、新技术支撑”的原则, 按照“旱能灌, 涝能排, 水、田、林、路综合性整治”的思路, 对每一个项目区内的灌溉渠系、排涝沟系、田间路网和林网都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彻底打通干渠与支渠、支渠与斗渠、斗渠与农渠地的连接, 将水从源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同时, 坚持高起点定位, 推进农田水利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公开竞标选择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 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施工时, 各施工单位都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及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进行建设, 监理单位从投资、工期、质量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 并成立两个督导组, 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㈣即建即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立足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实施, 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达到即建即用的成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同于大工程, 其主要价值就是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要确保工程达到即定功能要求, 缩短建设周期, 保证建设质量, 尽快投入使用。

㈤建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有专门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在市一级政府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全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 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专门的工作班子, 构建起强有力的指挥领导体系, 切实形成“任务有人抓、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工程建成后的管护运行是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关键。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着重用水管护体制改革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的确立, 全面推进农民用水自治, 促进工程的可持续利用[4]。加强农民节水宣传, 借鉴国内、省内先进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 如兰州皋兰灌区用水户成立协会, 通过农民免费入会和协会自负盈亏的方式, 使用水户直接参与到灌区水利设施取水用水、水量分配、水费收支、工程维护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降低了农民灌巩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本, 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利用。

㈥信息水利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型技术, 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营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采集监测雨情、水情、土壤墒情、灌区流量等信息, 并能自动传输到数据中心站, 实现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并为抗旱防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构建一体化的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将各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并纳入该系统, 实施协同管理、集成管理和高效管理。

㈦生态水利水生态是生态环境最核心的要素。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在规划和施工的过程中, 要始终以水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作为刚性约束, 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将渠系、塘坝整治与新农村田间风光建设相结合, 打造农村环境新亮点。

三、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益补充, 同时也是甘肃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甘肃省新农村的建设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夯实了甘肃省农业发展基础, 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二是有效地改善了灌溉条件, 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便利的水利条件, 促进了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四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节约了劳力投入, 提高了项目区土地的产出, 促进了农业提速、农产品提质和农民增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构建甘肃省实效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各级政府必须持续重视,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童洁, 魏奇锋, 李宏伟, 等.农田水利:从路径依赖走向路径创造[J].财经问题研究, 2011, (10) .

[2]王亮.广东省农田水利供给制度研究[D].武汉:华南农业大学, 2010.

[3]罗兴佐.论新中国农田水利政策的变迁[J].探索与争鸣, 2011, (8) .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篇9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议

由于县级以下的水利工程建设部门的建设资金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在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 选用的施工单位基本都是当地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 主要是当地一些农民工组成的, 专业素质也不是很高, 这就使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工程建设的关注。

当前, 所谓的水利工程质量指的不仅仅是安全方面, 还有工程的适用性、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符合经济最优原则等等, 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强调质量, 应该从综合方面考虑, 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

1 国家的有关规定

1.1 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一个工程建设是需要很多部门协同合作完成的, 工程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政府部门负责对整个工程的全局。其中工程法人应该对施工设计到结束的所有工作负有责任, 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1.2 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应该积极地相互配合, 保证工程质量的全面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也应该加以改进, 积极地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施工设备, 创造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

1.3 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虽然县级以下的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相对比较小, 但是也应该根据我国规定的水利工程招标规定进行公开招标, 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资质比较雄厚的施工单位, 并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

2 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2.1 技术力量单薄, 业务水平偏低

县级以下的水利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总是依靠上级部门, 对于设计与管理水平方面的提高不是很重视, 甚至还出现了下滑现象;作为这种基层水利人员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 基本都是上传下达的工作, 而且单位也不会组织人员进行深造, 导致当地的水利建设速度相对较慢, 实践经验也不充足, 也能担负起难度很高的建设工作。

2.2 技术资质不具备, 多种职能融一身

由于县级以下地区的工程建设水平毕竟是有限的, 工程相关建设人员基本都是身兼数职。所以作为工程监督单位应该尽量的安排设计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需要分配任务。在基层地区, 当地居民的素质都不是很高, 这就为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职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政府的职能也是多方面的, 设计、施工、监理等等, 但是基本都不是很专业。

2.3 设计施工不规范, 因陋就简意识浓

县级以下的水利工程建设因为当地经济状况的影响, 资金比较紧张。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为了节省资金也不会进行方案上的可行性的论证, 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经常会发现一些缺点。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很少按照这些规定实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也存在着能省就省的观念。这些基层的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因为自身专业素质有限, 所以只是单纯的强调施工质量, 和忽视了建筑上的美观和艺术效果, 这也就造成小型水利工程总是给人们笨拙的印象。

2.4 监控措施不完善, 检测手段太落后

县级以下的水利工程部门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也就谈不上具有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监控措施, 甚至有些人员根本不注重工程质量, 只是关注完成的进度及资金的使用问题, 这也就为工程建设质量埋下了隐患。这些地区的水利工程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 基本就是停留在目测阶段, 缺乏一定的监测设备及专业的检测人才, 也就使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 几点建议

3.1 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人才去深造, 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 (区) 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 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 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并能统揽全局, 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 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 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3.2 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 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议论, 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俗话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 虽然一次投入较少, 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 使用寿命短, 结果并不节省投资, 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县 (区) 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 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 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 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3 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 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 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 该孬就孬, 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 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 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 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 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 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 加强施工质量检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 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4 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 注重向管理要效益, 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 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 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 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4 结束语

如何管好小型水利工程施工 篇10

水利工程施工, 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 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 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抓好组织落实

在确定要建设的工程项目后, 领导要充分予以重视, 要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单独行使工程建设管理职能, 在这个管理机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 使责、权、利明确, 以保证管理队伍的有效和有序的运作。

2认真抓好工程招标

再好的设计要靠人去实现, 一砖一瓦要靠施工人员去砌筑。所以说施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选好施工单位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前提。为此, 必须认真抓好工程项目的招标、承包工作, 选择那些素质好的施工单位参加工程建设。应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1) 人员构成。

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工种工人的来源、数量, 业务技术类别和水平, 以及政治素质如何。从业人员的素质审查, 应看其是否具有完成该项工程的条件。

(2) 施工设备。

看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

(3) 施工经验。

了解施工单位是否有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以及业绩如何。

(4) 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

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 在同等条件下, 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 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无论工程量或投资多小, 施工单位选出后, 都要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书。这一环节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完成。那种工程建完了, 施工承包合同还未签订的做法是根本违背施工程序的。协议书中应体现双方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等。签订有效的承包工程协议书, 明确甲乙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可以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有章可循, 有利于有条不紊地开展工程施工。同时, 协议书也具有法律保障作用。

3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 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 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创出优质水利工程。具体说来, 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环节。

(1) 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制定施工技术规程。

建设、监理、设计, 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 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规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执行。

(2) 实行工程监理制。

监理是代表国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 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 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

(3) 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 由建设单位负总责。

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专职质检员, 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 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各阶段都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 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4) 施工过程中, 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要主动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严把质量关。

4不放松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指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安全施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生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安全施工是对施工单位活动全过程管理重要的一环。

(1) 从制度和组织上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各施工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程、制度、条例, 并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情况拟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建立各级、各部门、各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经常对全体员工, 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特殊工种的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 (下转第191页)

摘要:目前, 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 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不注意施工队伍的选择、质量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 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产生重大事故, 或出现“豆腐渣”工程, 使工程不能正常运用, 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如期发挥。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上一篇:高校科研人才下一篇:LNG燃料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