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养殖技术分析

2024-05-07

种猪养殖技术分析(精选十篇)

种猪养殖技术分析 篇1

关键词:种猪,养殖,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何养殖出优质的种猪, 对于提高我国肉猪养殖水平, 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品种选择、猪舍选择及设计

对于种猪来说, 优良的品种是前提要求, 只有品种优良的种猪, 才能养育出高质量的猪仔。从形体上来说, 要具有典型的本品种特征, 体格健壮、高大、腰身长、健康、未生病, 四肢粗壮、开阔, 精力充沛、活泼有力, 采食量大、进食快。乳头排列整齐, 数量适中, 公猪6对以上, 母猪7对以上。

在选择猪场及建造猪舍之前, 要根据种猪的生活习性, 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要选择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光照合理的猪舍。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在猪舍内安装自动化喂食及供水设备。在保育猪舍内, 必须要有保温设备, 需要人工及时清理猪粪, 条件允许的话, 也可安装自动清粪器, 为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

2 建立健康的养殖体系

为了减少各类疫病的发生, 必须注重消毒, 减少病毒传播。在种猪入舍之前, 需要对猪舍进行消毒。种猪入舍后, 最少每周消毒1次, 并每天记录种猪生长状况, 如有异常, 要及时进行处理。在人进入猪舍之前, 需要穿戴防护鞋、帽、衣服等, 并进行消毒。对种猪的系谱、配种情况、免疫记录、饲料食用情况、用药情况等要进行详细记录, 并建立档案。

3 饲料配置及投喂

种猪饲料可采取外购与自配相结合的方式, 但是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的任务阶段, 种猪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会有所区别, 在选择饲料时要多加注意。无论是购买的饲料, 还是自配饲料, 在存放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防晒、防潮。可在阴凉处离地保存, 夏季饲料不宜存放10d以上, 其它季节也以2周内为宜。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发生变质, 种猪食用后发生疫病。

日投喂量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定, 公猪可按照体重的2%~3%进行投喂。一般来说, 后备公猪可按照体重的2%来投喂, 投产公猪按照体重的3%来投喂, 将其分为2份, 早晚各1次。母猪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1.5%~3%, 妊娠初期 (3周以内) , 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5%~1.8%;妊娠中期 (3~12周) , 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8%~2.2%;妊娠后期 (12~16周) 时为体重的2.2%~3%。也是将按照日投喂量分成2份, 早晚各投喂1次。

需要注意的是, 种猪的膘必须控制在7%~8%, 不可过肥或者过瘦。如果出现过肥或者过瘦的情况, 可通过调整饲料投喂量来控制。在母猪产后直至断奶前3d, 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菜籽油来催乳。一般本地良种母猪菜籽油用量为80~120m L/头, 土洋杂交母猪菜籽油用量为140~160m L/头。

4 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 除了投喂饲料以外, 主要是通风、饮水、光照、卫生等几个方面。在通风方面, 必须保证空气的正常流通, 一般夏季风速为0.6~1m/s为宜, 春、冬季节0.2~0.3m/s为宜, 秋季0.4~0.6m/s为宜。饮水需要24h不间断供给, 需要保障饮水的新鲜、干净、优质, 在深秋到初春的这段时间, 可将饮用水略微加热至30~40℃。光照一般保持正常光照即可, 在光照时间过长的夏季可略微控制, 一般在10~12h以内最佳。猪舍内的卫生条件极为重要, 如不及时清理, 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一般每天需要清理1~2次, 如湿垫料、食物残渣、粪便等。另外, 需要每周进行消毒1次。

5 疫病防控

一般情况下, 种猪进入猪场之前会经历一系列的防疫病措施。日常投喂饲料时, 可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来提高种猪对疫病的抵抗力, 常用的增强种猪抵抗力的中草药组成及配比为何首乌2.5、白芍2.5、陈皮2、神曲1.5、是吕浦1、山楂0.5。此方经验证确有实效。另外, 保持猪舍的内卫生、干燥、整洁,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疫病的发生。每天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做到发生疫病时早发现、早处理, 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种猪养殖过程中, 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 使用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 保证猪肉的质量, 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乳房数量, 制定种猪繁育指标。除此之外, 在种猪养殖过程中, 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 提高种猪的免疫力, 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种猪的选择及选配技术 篇2

工厂化养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种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在这里我重点讲种猪的选择(包括选购、选留)及选配技术。

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两种。众所周知,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

[后备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150-200)ml,成年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200-300)ml,有的高达(700-800)ml。]

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配种能力强;母猪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工厂化养猪把种猪视为生产和哺育仔猪的机器,饲料是原料,产品就是活猪。可见,种猪是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掌握科学的选配技术,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种猪。

一、种猪的淘汰原则

1.公猪的淘汰原则: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左右,种公猪年淘汰率在50%左右。1)凡性欲低下,经调教及药物处理仍无改善的后备公猪应及时淘汰。2)凡睾丸器质性病变(肿大、萎缩)的公猪应及时淘汰。

3)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与配母猪产仔少的公猪应予淘汰。4)患过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等疾病的公猪应予淘汰。5)肢蹄疾病严重,影响配种使用的公猪应予淘汰。6)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应淘汰。

7)三周岁以上的老年公猪一般应予淘汰。

2.种母猪淘汰原则:

1)正常淘汰:对年龄较大、生产性能下降的种母猪予以淘汰。①传统栏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7-8胎,年更新比例为25%。

②工厂化限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6-7胎,年更新比例为30-35%。2)异常淘汰

①后备母猪长期不发情,经药物处理后无效者淘汰。

②后备母猪虽有发情,但正常公猪连配两期未能受孕者淘汰(屡配不孕或连续2次以上返情,经药物处理无效者)。

③能正常发情、配种,但生产情能低下,一般头三胎累计产仔低于24头;第2-4胎累计产仔低于26头;第三胎后连续3胎累计产仔低于27头者均应淘汰。④出现肢体疾病,久治未愈,严重影响生产者淘汰。

⑤母性特差,哺乳能力弱,易压死仔猪,或具有咬、吃仔猪之恶癖者应淘汰。

⑥患过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等繁殖障碍疾病,患乳房炎、子宫炎、阴道炎等经治疗无效的种母猪应予淘汰。

⑦连续2次流产的母猪可考虑淘汰,遗传性、习惯性流产的母猪宜及早淘汰。

正因为有淘汰才会有更新,因此种猪的选择选配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未来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二、选择种猪的几个误区

选择种猪存在一些误区,往往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引进疾病,造成全军覆没。现将选种误区总结如下:

1.忽视所选种猪的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是选种时应该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是确定能否引种的前提。我们有些朋友在选种时只考虑价格是否低,体形是否好,而忽略了健康这个关键要素,导致引进种猪时同时也把疾病引了回来,可谓引狼入室,因小失大。我们在引种应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充分了解供种场家所在地区是否为无疫区,所处的环境位置是否有利于防疫。注意供种场的综合防制措施、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充分了解该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它具体措施,清楚供种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可抽血化验,取得供种场当地兽医监测权威机构的检疫证明,最好选购没有疾病的种猪,或者健康状况与你场的情况相似的种猪;对于健康水平不如本场的种猪,要权衡利弊,最好不要引进,以免出现意外的麻烦。2.过分强调体型

许多养殖户在选种时过分强调体型。只要是后臀大的种猪,不管它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如产仔数、料肉比、日增重、瘦肉率等各种指标如何就盲目引进,这将埋下隐患。在此,忠告引种的朋友“不要以衡量商品猪的眼光去衡量种猪”。经验告诉我们,后臀大的种猪,多多少少都未去除氟烷基因,易产生PSE肉,且较难饲养,必须有良好的饲料和饲养条件。如果你的饲料和饲养条件跟不上,引进这类猪就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甚至带来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后臀大的种猪除了具有瘦肉率高的优势外,大多有很多局限性,如泌乳力差、产仔较少、难产率高、增重慢等。所以选择种猪时,公猪要侧重瘦肉率、胴体品质、肢蹄健康度、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性欲是否旺盛等;母猪应侧重于相关的母性特征,如产仔数、泌乳力、母性等。

3.体重

在引进种猪时,很多养殖户朋友都喜欢选择体重大的种猪,这是一个误区。殊不知引进种猪并非体重越大越好,一般在45—80公斤较为理想,而且,要做到全年均衡产仔,必须把体重距离拉开,以便分批配种。体重太小,种猪的生长发育未完全,不好确定性成熟时体型到底好不好,也有一些缺陷尚未表露出来,尤其是公猪,最少也要买70公斤以上的,体重太大,不利于后备种猪的调教驯化,长途运输易出麻烦,稍有拥挤、挤压就会造成肢蹄损伤、脱肛甚至死亡。

4.从多家种猪场引种 认为种源多、血源广有利于本场的猪群生产性能的改善,殊不知从多家引种易把不同疫病引进本场。因为各个种猪场的细菌、病毒环境差异较大,而且某些疾病多呈隐性感染,一旦不同种猪场的猪混群后暴发疫病机率大大提高,有可能造不必要的麻烦,忠告引种的朋友: “在引种时尽量从一家种猪场引进。”

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购种猪工作呢? 1.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

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计划包括品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种猪级别(原种、祖代、父母代)、数量(关系到核心群的组建,如果是新建种猪场,选购种母猪头数要比最大母猪容量多15%,因为种猪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淘汰,如果不多引种15%会造成产房等设施不能满负荷生产,降低设施利用率。一般猪场采用本交时,公、母猪的比例为1:20—25,但往往引进公猪时相对要多于此比例,以便个别公猪不能用,耽误母猪配种,增加母猪的无效饲养日。采用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例为1:100~500。)、体重(大、中、小搭配,各占一定比例)。建议选择能够提供健康无病、性能优良种猪且服务一流、信誉佳的大型种猪公司。2.选购种猪前的准备

引种场应设有隔离舍,要求至少距离生产区300米以上的距离,在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舍彻底清洗、消毒,消毒不能马虎,可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消毒剂,如双氯制剂,进行多次严格消毒。一定要有装猪台,运输猪人员不用进场院即可把猪卸入场内,这样既方便,又可防止疫病导入。3.挑选种公猪的要点 1)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雄性特征。

2)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中等下垂,左右对称,大小匀称,轮廓明显,没有单睾、隐睾或赫尔尼亚,包皮适中,包皮无积尿。

3)四肢强健有力,步伐开阔,行走自如,无内外八字形,无卧系、蹄裂现象。

4)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且位置和发育良好,无瞎乳头或内翻乳头。5)三代系谱清楚,性能指标优良,选择EBV值大的(EBV指数至少要在100以上),说明该猪综合性能较好。如果体重较大,一定选择活泼好动、口有白沫、性欲表现良好的,最好是花高价钱购买采过精液、检查过精液品质的优秀公猪。

6)与配的母猪产仔数多,后代活力强、生长快、体型好、无遗传缺陷的同胞、半同胞或其后代。

种公猪的留种分三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有各自的选择重点,根据猪只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和市场需求等信息,综合确定是否留种。

1)断奶时进行初选:从大窝中选留长势好,身体健壮的仔猪,初选时尽量多留。另外还有一个选种诀窍,那就是数量判断法,例如一头母猪产10个仔,公八母二,则公猪可做良种留下,母猪即在淘汰之列,相反则淘公留母。

2)5-6月龄时进行二选:根据每头测定猪的育种值,综合体型外貌评分,由高到低进行挑选,选留公猪的育种值和外型评分应高于群体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选留的数量可比预计留的数量多20%左右。

3)8-10月龄进行终选:淘汰爬跨能力弱、精液品质差的公猪,使最终选留的数量达到规模要求。种公猪的留种比例,最好能实现10—20选1,至少不能低于5选1;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10头后备公猪,那么你应该测定100—200头公猪,至少也得测50头,然后,从中选取EBV值排前10名的留种。4.选择种母猪的要点

1)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毛色、头型、耳型等),无凸凹背,体质结实。

2)外阴发育良好,应选择外阴较大且松驰下垂的个体,阴户不能过小或上翘,且无异形。3)有效乳头6对以上,分布均匀对称,发育正常,无瞎奶头、翻转奶头和其它畸形奶头。4)身体匀称,眼睛亮而有神,腹宽大而不下垂,骨骼结实,四肢要求结构合理、强健有力、蹄系结实。

5)个体各项性能指标在平均数以上,育种值或选择指数较高,且先代和同胞的性能优良。6)该品种的母猪产仔较多、泌乳力强、带仔能力强、母性好、性情温顺,忌暴烈。7)所生仔猪生长快、发育好、均匀整齐、无遗传缺陷的母猪的同胞、半同胞或其后代。种母猪的选留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有各自选择的要点,根据猪只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是否留种。

1)断奶时进行初选:从大窝中选留长势好、身体健壮的仔猪,初选时尽量多留。2)5-6月龄时进行二选:根据每头测定猪的育种值、结合外貌评分,由高到低进行挑选,选留的数量可比预计留的数量多20%左右。

3)8-10月龄进行终选:淘汰不发情、容易流产的不合格母猪,使最终选留的数量达到规模要求。

种母猪的留种比例最好能实现5选1,最少不能低于3选1;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10头后备母猪,那么你应该测定50头母猪,至少也得测30头,然后从中选取最优秀的10头留种。5.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般购买种猪都是汽车运输,使用火车、飞机、轮船运输的较少,因为后者有诸多不便,如果引种头数多的话,运输费用就非常可观。避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最好用本场专用或供种猪场专用的车辆,检查车况是否良好,千万别带病上路。在运载种猪前24小时开始,应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消毒前要彻底冲洗车辆和用具。可以用2-3%的火碱溶液彻底消毒,再用清水冲净(否则会烧伤猪只皮肤和肢蹄),空置一天后再装猪,在装猪前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双链季胺盐络合碘)彻底消毒一次,并开具消毒证。

在运输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减少种猪应激和损伤。特别注意保护好猪的肢蹄,并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要求供种场提前2-3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饲喂饲料,否则再休息两小时再装车启运,以免造成种猪脱肛现象。赶猪上车时不能赶得太急,装猪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防止路途中丢失种猪。

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麦秸、锯末,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超载,装得太密会引起拥挤、挤压而导致损伤、休克,甚至死亡。运载种猪的车厢面积应为猪只纵向表面积的1.5倍,若拉种猪较多,最好能将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以每栏6-

10头左右为宜,且种猪能自如站立、活动,但也不要过于宽松。隔栏最好用光滑的水管制成,避免刮伤种猪。装车时尽可能同类别猪只混于一栏,且体重不宜相差太大,以免强欺弱、大欺小。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并喷洒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水(如复合酚),以免公猪间相互打架。

长途运输的种猪,根据种猪的体重大小,给每头种猪注射5-8ml 长效得米先(美国辉瑞产),以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减少由于运输及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应激。对于特别不安的猪,可注射适量镇静剂(如氯丙嗪等)。长途运输每辆车应由两名驾驶员交替开车,不要疲劳驾驶,尽可能走高速路或路况较好的路,起步要稳,尽量避免急刹车。过3-4小时用长木棍把每一头猪赶起来,检查一下猪群情况,遇有异常猪只需及时处理。如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得延误,必要时可注射抗生素和镇痛退热针剂,并用温度较低的清水冲洗猪耳降温。途中应注意选择没有停放其它运载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丝、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镇静剂、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并保证充足的饮水。如行程超过4天,最好带上一些颗粒饲料。另外,还可事先配制一些电解质溶液,用时加上奶粉,供种猪路上饮用。装车前需办齐一切手续,包括货款。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免疫卡、免疫程序、系谱、发票等都要带齐,以备查验。

冬季要注意防寒,夏季要重视防暑,一般场都会选择在气候较适宜的春秋季引种。但在夏、冬季引种也有一些有利的方面,因为季节对种猪的价格有所影响,在冬季

12月至次年2月份或夏季6月下旬—8月份这段时间种猪价格最优惠,种猪可选余地大,往往能选购到质优价廉的种猪。夏季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酷暑装运种猪,特别要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装猪,可在早晨和傍晚装运。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饮水,防止种猪中暑,并定时寻找可靠水源为种猪淋水降温,一般日淋水3-6次。冬季应上午11点至下午2点之间装猪。运猪车辆应备有汽车帆布,若遇到烈日直射和暴风雨时,应将帆布遮于车顶上面,防止烈日直射和暴风雨袭击种猪,车厢两侧的篷布应挂起,以便通风散热;冬季帆布应挂在车厢前上方以便挡风保暖,以防猪只感冒。

6.种猪到场后注意事项

新引进的种猪,应先在隔离舍饲养,不要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因为引种极可能带来新的疫病。

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装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要求密度不高于1头/1.5m2,种公猪若体重达到50公斤以上,则应单栏饲喂,以免咬架而受损;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种猪分栏入位后,首先仅给予饮水,每次少量供给,待饮完10-20分钟再饮,防止暴饮,水中可加少量抗生素和维生素,休息6-12小时后再供给少量饲料。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3-5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种猪到场后的前二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可用泰妙菌素50mg/Kg+150

mg/Kg金霉素)和多种维生素,连喂两周,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种猪到场后,要做好猪群调教,训练定点排粪尿。根据供种场疫苗注射情况及本场猪群健康状况,确定是否补注疫苗。经隔离观察一个月后,若无疾病表现,可选择少量本场健康猪只调入合养,经接触观察一个月无异常表现,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后,再转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注意,新调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可使用通灭、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按1ml/33Kg皮下注射进行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四、制定合理的选配计划

在严格选种的基础上,还要认真组织选配计划,有意识地组合下一代的遗传基础,使下一代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高于现有群体的水平。我们知道各类种猪的遗传组成是多样化的,任何交配后代都有来自双亲的不同基因型,他们的性能有的超过亲本,有的不如亲本。我们应当认真仔细地做好公、母猪的选配工作,以期获得优于亲本的后代,使本场的猪群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要固定某个优异性状,通常采用同质选配方式;如果要改良某个性状,或者使不同的优异性状集合,通常采用杂交或者异质选配方式。(雨凝)

大型种猪场种猪的选择和选配技术

工厂化养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分为4个主要阶段,在这里重点讲苏太种猪的选择及选配技术。

苏太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两种。众所周知,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配种能力强;母猪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工厂化养猪把苏太种猪视为生产和哺育仔猪的机器,饲料是原料,产品就是活猪。可见,苏太种猪是基础,养好苏太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苏太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苏太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苏太种猪。

1苏太种猪的淘汰原则

1.1公猪的淘汰原则

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左右,种公猪年淘汰率在50%左右。有下列情况的种公猪应被淘汰:性欲低下,经调教及药物处理仍无改善的后备公猪;睾丸器质性病变(肿大、萎缩)的公猪;精液品质差,配种受胎率低,与配母猪产仔少的公猪;患过细小病毒、乙脑、伪狂井等疾病的公猪;肢蹄疾病严重,影响配种使用的公猪;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3周岁以上的老年公猪。

1.2种母猪淘汰原则

1.2.l正常淘汰 对年龄较大、生产性能下降的种母猪予以淘汰。传统栏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7-8胎,年更新比例为25%。工厂化限位饲养,母猪一般利用6-7胎,年更新比例为30%-35%。

1.22异常淘汰 生产性能低下、不发情、患过繁殖障碍疾病等的后备母猪应淘汰。

2如何选购苏太种猪

2.1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

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计划包括品种、级别、数量、体重。建议选择能够提供健康无病、性能优良苏太种猪且服务一流、信誉佳的大型苏太种猪公司。

2.2选购苏太种猪前的准备

引种场应设有隔离舍,在苏太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舍彻底清洗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一定要有装猪台,运输猪人员不用进场院即可把猪卸入场内。

2.3挑选种公猪的要点

2.3.l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雄性特征。

2.3.2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睾丸中等下垂,左右对称,大小匀称,轮廓明显,没有单睾、隐睾或赫尔尼亚,包皮适中,包皮无积尿。

2.3.3四肢强健有力,步伐开阔,行走自如,无内外八字形,无卧系、蹄裂现象。

2.3.4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且位置和发育良好,无瞎乳头或内翻乳头。

2.3.5三代系谱清楚,性能指标优良,选择EBV值大的(EBV指数至少要在100以上,说明该猪综合性能较好)。如果体重较大,一定选择活泼好动、口有白沫、性欲表现良好的,最好是花高价钱购买采过精液、检查过精液品质的优秀公猪。

2.3.6与配的母猪产仔数多,后代活力强、生长快、体型好、无遗传缺陷。

2.4苏太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股购买苏太种猪都是用汽车运输,使用火车、飞机、轮船运输的较少。避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苏太种猪,最好用本场专用或供苏太种猪场专用的车辆,检查车况是否良好,千万别带病上路。在运载苏太种猪前24小时内,应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消毒前要彻底冲洗车辆和用具,空置1天后再装猪。在装猪前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双链季胺盐络合碘)彻底消毒1次,并开具消毒证。

在运输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减少苏太种猪应激和损伤。特别注意保护好猪的肢蹄,并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要求供种场提前2-3小时对准备运输的苏太种猪停止饲喂饲料,以免造成苏太种猪脱肛现象。赶猪上车时不能赶得太急,装猪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防止路途中丢失苏太种猪。

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麦秸、锯末,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苏太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避免导致损伤甚至死亡。装车时尽可能同类别猪只装于一栏,且体重不直相差太大,以免强欺弱、大欺小。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并喷洒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水(如复合酚),以免公猪间相互打架。

对长途运输的苏太种猪,要根据苏太种猪的体重大小,给每头苏太种猪注射5-8ml长效得米先,以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减少应激。对于特别不安的猪,可注射适量镇静剂。

长途运输装车前需办齐一切手续,包括货款、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免疫卡、免疫程序、系谱、发票等,以备查验。

一般猪场都会选择在气候较适宜的春秋季引种。但在夏、冬季引种也有一些有利的方面。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或夏季6月下旬-8月这段时间苏太种猪价格最优惠,苏太种猪可选余地大,往往能选购到质优价廉的苏太种猪。夏季可在早晨和傍晚装运。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饮水,防止苏太种猪中暑。冬季应在上午11点至下午2点之间装猪。运猪车辆应备有汽车帆布以便挡风保暖,以防猪只感冒。

2.5苏太种猪到场后注意事项

新引进的苏太种猪,应先在隔离舍饲养。

苏太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装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要求密度不高于1头/1.5m2。种公猪若体重达到50千克以上,则应单栏饲喂,以免咬架而受损。有损伤、脱胆等情况的苏太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苏太种猪分栏八位后,首先仅给予饮水,每次少量供给,待饮完10-20分钟再饮,防止暴饮。水中可加少量抗生素和维生素,休息6-12小时后再供给少量饲料。第2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3-5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苏太种猪到场后的前2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连喂两周,使苏太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苏太种猪到场后,根据供种场疫苗注射情况及本场猪群健康状况,确定是否补注疫苗。经隔离观察1个月后,若无疾病表现,可选择少量本场健康猪只调入合养。经接触观察1个月无异常表现,对该批苏太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后,再转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新调苏太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一次全面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3制定合理的选配计划

在严格选种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制定选配计划。如果要固定某个优异性状,通常采用同质选配方式;如果要改良某个性状,或者使不同的优异性状集合,通常采用杂交或者异质选配方式。

4选择苏太种猪的几个误区。

选择苏太种猪存在一些误区,往往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引进疾病,造成全军覆没。

4.1忽视所选苏太种猪的健康状况;

4.2过分强调体型;

4.3要求体重过大或过小;

4.4从多家苏太种猪场引种。

香猪的选择和选配

作者:宰帽村 日期:2011-09-29 09:51:10.0

香猪的选择和选配 1 .香猪的选择

香猪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要根据养殖的目的和饲养环境的不同,来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香猪品种。(1)种香猪的条件

① 符合品种标准。香猪的体质、外形、体重、繁殖力、抗病力要符合品种的标准。

② 外表。不论饲养什么品种的香猪,都要体态端正,体形流畅,膝距适中,发育良好,肩臀丰满,口齿整齐,毛被顺畅。

③ 公香猪。要选择性欲强,生殖器官无缺陷,精力充沛,性情温顺的个体。

④ 母香猪。要选择母性好,产仔多,泌乳能力强的个体。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一般母香猪每年发清两次或两年发情3 次。(2)种香猪的选择内容

① 精神状况。健康状况是选择香猪的主要内容,如果有病或有某些缺陷,其品种再好也不能选。健康状况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精神状态:健康的香猪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对于精神沉郁、呆头呆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的,有病或有生理缺陷的香猪不能选为种用。

二是皮肤:选择种香猪的皮肤要柔软而有弹性,毛被松散而有光泽。皮肤干燥,弹性差,被毛粗乱,杂硬或有寄生虫、癣斑、溃烂等不宜选作种香猪使用。

三是肛门:选择种香猪的肛门紧缩,周围清洁无异物。对于肛门松弛,周围污秽有可能患有疾病的,要慎重选择。

② 选优去劣。当从幼仔中选择种香猪时,首先,应查看幼仔父母的健康状况,有无不良的遗传因素;其次,在同一窝中,要选择遗传基因较好的、身体健壮、精神活跃的幼香猪;最后向饲养员了解情况,如性能力、产仔数、有无恶癖等隋况。

(3)香猪的选种方法选种是指人为地从香猪群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香猪留作种子,而把不符合要求的香猪淘汰或留作进一步改良用。选种的方法很多,可根据选种目的选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个体选择。个体选择又叫单体表现选择。是根据香猪本身某一性状或若干性状的优劣来确定留种或淘汰的方法。如加工烤全猪的就应该选择生长快、瘦肉率高、个体小巧的作为选种标准。香猪个体性状遗传力越高,则选择的准确性就越高。

② 后裔选择。后裔选择是根据香猪所生后代的优劣确定是否继续留种的方法。人工养殖种香猪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良并且性状稳定的后代,所以,根据其后裔的表现来确定育种的价值,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选种方法。

③ 家系选择。家系选择是根据香猪祖先的外形鉴定成绩、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情况的记录资料进行选种的方法。这种选种方法要求资料全面,因此,操作起来比较困难。(4)香猪的选种步骤

① 初选。选择符合条件的良种香猪第二至第五胎的后代,离乳后转入育种群。为了避免近亲交配,初选后要公、母分栏饲养,并且对每个育种香猪编号记录。

② 再选。将选出的育种群内的香猪,过一段时间要复选1 次。淘汰有生理缺陷的,进入商品群中饲养。保留身体健壮、生长发育良好的香猪继续按种香猪的标准饲养。

③ 定种。香猪产仔后,看其受孕率、产仔数及仔香猪成活率等情况,再做进一步选择。对受胎率低、产仔数少以及仔香猪成活率低的也要转向商品群中饲养。将生产性能好的留下作种用。.香猪的选配原则及方法

(1)选配的原则选配就是选择适合的公香猪给母香猪配种,也就是为公香猪选择合适的配偶,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选择有共同优点的公、母香猪进行交配,其目的是使公、母香猪双方的优点在后代身上得到保持、巩固和发展。从而使优点的基因更加稳定。② 对于公、母香猪双方有共同缺点的不能进行交配,防止双方的缺点在后代身上表现出来,从而使香猪的品质下降。

③ 在优良种香猪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某一优点的香猪与另一头具有相对缺点的香猪进行交配,用优点去克服缺点。

④ 在选配年龄上,最好选用壮年期的公香猪。对初配的母香猪,要注意选择性情温顺、有耐性、有经验的公香猪进行交配,从而提高交配的成功率。

(2)选配的方法香猪的选配方法,按其在交配时的亲缘关系不同,可分为纯种选配和杂交选配两种,它们都可以作为生产性选配或育种陕选配。

① 纯种选配。用同一品种内的公、母香猪进行交配繁殖,称为纯种选配。同一品种的公、母种香猪,它们生殖细胞染色体内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它们交配繁殖后,一般可以保持与亲本相同或相似的遗传性状。在纯种选配的范围内,有近亲选配、远亲选配和品系选配等几种方法。

一是近亲选配:用来交配的种香猪,它们的直系血缘关系在4 代以内.旁系血缘关系在3 代以内的,都属于近亲选配。近亲选配有利于使公、母香猪优良遗传性状在后代较迅速地固定下来,也能使公、母香猪的不良遗传比状在后代中最迅速地暴露出来。因此,在大群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应用近亲选配。在育种生产中可以适当应用近亲选配,但要注意对种香猪进行严格的挑选,防止性状不良,身体有缺陷的进行选配,结果造成近亲选配失败。近亲选配的目的就是使品种得到进一步纯化和进化。二是远亲选配:用来交配的种香猪,它们的直系血缘关系为5-7 代,旁系血缘关系为4-5 代的,都属于远亲选配。进行远亲选配时,由于选用的公、母香猪生殖细胞染色体的基因基本相同,它的后代一般能保持该品种的遗传性状。同时远亲选配后,出生的后代适应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不易引起退化。因此,一般在商品和良种选配上广泛采用。

三是品系选配:品系选配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一个品种内建立不同的品系,使不同品系的公、母香猪进行交配繁殖。用品系的办法是将有特别优良性能的种公香猪为祖先,经过严格的选配,选出性能优良的近亲母香猪与其进行交配繁殖;以后各代所繁殖的香猪,它们的血缘关系都尽可能保持和接近这个祖先,并对所繁殖的各代香猪进行严格的选择和良好的培育,从而形成具有大量香猪的品系群。

② 杂交选配。杂交选配是将不同品种的公、母种香猪进行杂交。在杂交选配时,由于公、母种香猪生殖细胞染色体内的基因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丰富和扩大了杂种后代的遗传基础,它们不仅可以在优良的表现型性状方面兼有父母亲本的特征,而且还可以兼有父母亲本的非表现型性状。

在杂交选配的范围内,有改良杂交、育成杂交、经济杂交等。

一是改良杂交:某一品种借助于另一个品种来改良,目的在保持原有品种特性基础上再吸收另一个品种的优点。

关于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探析 篇3

【摘 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养殖业的需求逐渐提高。各种牲畜的繁殖生产能力是养殖产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于牲畜的饲养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猪养殖是较为普遍的,且经济价值较高。为了保障种公猪及种母猪的生产繁殖能力,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对其科学的饲养及管理技术,包括种公猪的精细饲养、管理措施,种母猪在空怀阶段的饲养及管理技术、妊娠阶段的饲养及管理技术、临产阶段、哺乳阶段的相关饲养及管理措施,为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分析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类的需求也一再提高,因此也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养猪是养殖中较为常见的,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对于养猪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种猪的精细饲养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公猪的体质、免疫力,使之体格强壮,产生大量质量优良的精子,大幅度提高繁殖能力。该类精细饲养及管理措施也能够提高母猪自身的免疫力,产仔率及幼崽的存活率,避免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情况,降低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率[1]。另外还需要做好种猪的疫病防控及适时配种,从而提高种群的繁殖能力,也能够有效的扩大产业,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1精细饲养

对于公猪的饲养,其营养应保持均衡,食物科学配比。日常饲养时应以精细饲料为主要食物,并含消化能 12.52MJ/kg、粗蛋白质 15%左右、磷 0.6%、钙质1.0%左右、赖氨酸 0.75%左右、食盐 0.5%左右。其中维生素的摄入与公猪的体制及其精子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摄入的维生素A不足,则会引起性欲不佳,精子质量差或少精无精等现象;如果维生素D不足,则会出现钙质及磷元素的吸收不佳,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精子质量,但也会有所影响;如果公猪的食物中缺乏维生素E,则会导致公猪睾丸发育情况不佳,精子活力不足,受精能力下降。因此在日常的饲养中,应保证其能量摄入的合理、均衡,每天每只公猪的食物摄入量也挺保持在2.6kg左右,该食量对于保持公猪的体制健康结实是较为合理的量,如果饲料过于单一、能量饲料比例较大,而维生素不足,公猪过肥或者过瘦都会影响到繁殖能力[2]。过肥则会出现性欲减退或者丧失性欲,无法顺利完成配重任务;如果能量不足,营养不良,过瘦则精子质量差,活力不足,母猪的受胎率低,因此需要把握能量的供给量及营养的均衡配比。

1.2管理措施

公猪的管理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分圈饲养 对于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公猪应分圈饲养,如果群养,则会出现公猪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如互相爬跨、自淫等现象;②保持卫生 为了避免公猪出现各类寄生虫疾病,应定保持圈内卫生,每天洗刷公猪身体至少一次,控制体外寄生虫的情况,也可以预防皮肤病,促进其身体的血液循环,保持活力;③适量活动 除了在营养供给方面需要注意,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其运动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食欲;④定期检查 对于公猪的精子质量应定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营养供给及管理方式,并适当配种,不可过度使用,否则会造成公猪身体亏虚,影响繁殖能力。

2.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2.1日常饲养

母猪在空怀时期需要为配种做好准备。母猪经历过生产及哺乳后,体制及抵抗力不如以前,体重也会急剧下降25%左右,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饲养,活肤体制及精力,为下一次配种做好准备,因此需要在母猪生产后开始调养。在小猪断奶时母猪身体保持8 成膘较为合适,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供给及食物配比。一般较为科学的配比为消化能超过12MJ/kg、食盐含量0.5%左右、钙质1%左右、赖氨酸0.55%、粗蛋白质含量13%左右,并配合一定的矿物质及维生素供给,每天供给饲料的总量约为2.3kg左右。一般经过10天左右的调理,即可正常配种。饲养人员也应根据各项因素适当调整管理计划,如母猪的品种、生产的季节、本身体质等[3]。

2.2妊娠期母猪

2.2.1妊娠期饲养

母猪在妊娠的初期需要的能量及营养需求较低,一般每天混合饲料的供给量为1.8kg,而到妊娠后期,对于各项营养及能量的需求均有所提高,需要增加饲料供给量,约为每天3kg左右。如果母猪为初产,自身处于生长阶段,还需要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需要适当增加营养及能量的供给。在保持母猪膘情适中的的前提下,不同季节也需要有多调整,如夏季可适当减少10%左右的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以保持食欲;冬季则可以增加10%左右。

2.2.2妊娠期管理

母猪妊娠期的管理应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配种前的准备 在母猪配种前一周内,需要调整混合饲料的供给量,保证胚胎着床率及存活率,提高产仔数量;②妊娠过程 母猪处于妊娠期时,应保持环境较为安静,可降低胚胎的早其死亡率;平时适当运动,保持体制及活力,且需要避免造成机械性流产的情况,如拥挤、撕咬、摔跤或受惊;③临产前 临产前应停止运动,安静待产[4]。

2.3临产期

2.3.1临产期饲养

母猪的妊娠时间达到110天时,需要你将混合饲料改为哺乳期母猪料,供给量为每天1.8kg左右,供给过量会导致死胎情况增加;供给不足,则会引起胎儿营养不良,造成后期小猪的存活率低。在产前3天即开始减少饲料的供给量,生产当天应更加注意,避免母猪出现乳房炎症或粪便对产床的污染,并在该饲料中添加麸皮,防止便秘。

2.3.2临产期管理

对母猪的临产期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清洁 在母猪分娩前一周应对其身体进行清洁消毒,并在分娩前对产床、保温、底板、固定架、引水管等产舍进行的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②分娩用具 准备好分娩时需要使用到的工具,便于在发现假死小猪及母猪难产等情况后及时进行处理;③产后处理 在母猪生产以后,需要注射30的单位左右的缩宫素,使其子宫内的内容物尽快拍出来,也可以促进子宫恢复。

2.4哺乳期母猪

2.4.1哺乳期饲养

母猪在生产后10小时内不能进食,只需要保证饮水量充足,冬季时应供给温水。保持母猪乳房清洁,并在小猪出生后2小时左右的小猪即足量哺乳。生产后4天左右,母猪的饲料供给量也需要及时调整,每天供应量应为2.5kg左右,到第十天开始逐渐增加,持续15~20天后停止增加饲料量,既可以开始对小猪添加饲料保证其快速生长。且此时应该增加母猪每天喂养的次数,适当提高蛋白质含量。

2.4.2哺乳期管理

在母猪处于哺乳期时,应保持环境明亮、温暖、舒适,尽量减少噪音,夏天注意防暑降温,冬天注意保暖,尽量让母猪及小猪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并做好母猪的检查工作,如包括乳房情况、躺卧姿势等,使其学会交换方向的躺卧,有利于哺乳。小猪应早诱食,确保在24天左右低断奶,给予小猪饲料,并在原圈进行饲养。

3.总结

上文仅仅简单阐述了对于种猪在各个阶段的饲养及管理措施,该项工作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管理,如疾病防疫工作,有效的疾病防疫工作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种猪进行计划的免疫。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对种猪进行免疫接种,注意操作规范,足量注射,并保证针头质量合格密切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利用而出现交叉感染,接种以后做好相关记录并跟踪调查后期情况。由于各种疫苗的保存条件有所不同,其保存及运输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保障疫苗的质量。对于种猪的精细饲养、科学的管理、系统的防疫是提高种猪繁殖能力,扩大产业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其经济价值和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啟俊.浅谈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02):55-56.

[2]黄应庆.浅谈种猪饲养管理及要点[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04):93.

[3]陈淑艳,李雨来.不同类型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1(04):4-5.

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技术 篇4

1 做好日常生产记录, 定期总结, 掌握家底

原种猪场的日常档案繁多, 包括种猪系谱卡、公猪配种计划表、采精登记表、配种纪录表, 母猪配种产仔登记卡、仔猪出生与断乳转群记录表、免疫注射记录表等等。为掌握公、母猪繁殖性能, 每次生产变动, 都必须有完整纪录, 并且每周一小结以发现生产问题, 以便下周及时调整;每月一汇总, 报告场级领导掌握动态;每半年及年终都必须进行全面总结, 对公母猪生产性能进行排序, 以便作好下阶段配种、生产计划。

2 建立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

一个规模化的原种猪场, 一般种猪群年更新比例都在30%左右, 通常是在2~5胎的原种群中挑选同窝仔数多且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并生长速度快的留做后备进行补充。但为了加快世代更替, 提高选育进展水平, 一般拟采取头胎留种, 争取一年一个世代。为此, 必须建立育种核心群, 区分种猪扩繁群。

2.1 育种核心群的组建方法

(1) 首先应对现存种猪群的血缘进行分析, 将生产性能相对较低或头数比较少的血缘转入扩繁群;其次对已有的繁殖及生长性能等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生产性能的高低、或选择指数进行排队, 在保证血缘的情况下, 将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体型外貌符合品种要求的种猪选入联合育种核心群。 (2) 育种核心群的数量, 根据本场原种猪的规模, 选择1/3~1/4的猪群 (一般不少于50头) 组成核心群, 以保障猪群的淘汰更新。核心群内公、母比例最好能维持1:5, 以保证公猪数量和质量。 (3) 对测定数据不全的群体, 拟先根据血缘、体型外貌及繁殖纪录等进行组建基础群, 然后按照核心群管理方法进行配种、繁殖记录及后代生长性能测定, 最后再依据测定成绩评估排序, 在保证血缘的情况下按要求组建新一代核心群。

2.2 核心群与扩繁群的管理

核心群选育一般采取一年一世代, 新的核心群组建后, 上一世代的核心群种猪除去淘汰部分性能较差的外, 其余将转入扩繁群, 补充扩繁群的淘汰更新。但目前核心群选育均采用闭锁-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一是允许世代交替, 即对核心群中性能表现特别好的种猪, 允许再留至下一世代, 与后代一起共同组成新的核心群, 一般更叠比例不超过25%;二是允许导入外血, 在核心群近交增量过大或有优秀外血情况下, 可以适当引入外来种猪, 丰富核心群遗传资源。

3 核心群的选育方法

核心群组建后, 原种猪场的育种工作主要在核心群进行。

3.1 制定配种计划

核心群内理论上应采取避免全同胞的随机交配, 但实际操作上, 一般是开始采取血缘分组, 将没有血缘关系的公母猪进行交配, 1~2个世代后, 再随机交叉选配。配备育种软件的情况下, 可以运行软件的“种猪选配计划表制定”, 在设定种公、母猪之间的最大亲缘相关系数的情况下, 由电脑计算并制定最优化的《种猪选配计划表》, 该表按要求列出了符合亲缘相关系数限制条件的现有种公猪号码。根据该选配计划表, 按照预先设定的育种方案, 兼顾各品种猪血缘间、血缘内的配种比例, 再进行种公、母猪的选配。

3.2 实施重复配种

生产中应严格执行配种计划, 如出现短暂性供精问题, 应按计划使用备用公猪。为保证母猪配种受胎, 公猪一次采精后, 应优先保障同一母猪二次配种的备用精液。严禁采用其他公猪精液的双重配种, 以保证后代血统的准确。

3.3 准确记录

母猪繁殖哺乳成绩母猪繁殖性能不只是反映母猪本身生产能力, 更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仔猪出生及哺乳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 因此, 仔猪出生时除按全国统一耳号编制方法进行剪耳号外, 繁殖成绩必须将所有仔猪个体的出生重、乳头数、断乳重等完整记录, 以备进行后代生长测定时的仔猪初选。

3.4 继代猪的选育

3.4.1 断乳初选在仔猪断乳时进行

根据母猪生产情况及仔猪发育表现, 除出现遗传疾患个体全窝放弃外, 最好能对核心群后代实施全群测定, 但限于测定设备、工作强度及后期公猪处置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每窝挑选2♂3♀。挑选的标准为: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 生长发育好, 体重较大, 皮毛光亮, 背部宽长, 四肢结实有力, 乳头数在6对以上。

3.4.2 保育结束阶段二选

保育结束一般仔猪达70日龄。保育猪要经过断乳、换环境、换料等几关的考验, 断乳初选的仔猪经过保育阶段后, 有的适用力不强, 生长发育受阻, 有的生理缺陷逐步显现, 因此, 在保育结束拟对断乳初选的仔猪进行第二次选择, 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副乳头、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转入下阶段测定。一般必须每窝保留至少1♂2♀。

3.4.3 测定结束阶段三选

性能测定一般在5~6月龄、体重达85~105kg结束, 这时个体的重要生长性状 (除繁殖性能外) 都已基本表现出来。因此, 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 应作为主选阶段。 (1) 测定的性状: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要求, 进行性能测定的性状指标共有15项, 其中繁殖性状有总产仔数、活产仔数等, 生长发育性状有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 (厚度) 等, 肥育及胴体性状有饲料利用率、屠宰率、瘦肉率等。而作为原种猪场, 目前选育的主要性能指标一般为总产仔数、达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三大项。总产仔数在选育过程中依据亲代性能选择, 达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则为生长发育阶段个体性能测定的主要指标。 (2) 测定的时间与方法:个体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的时间为各世代留测仔猪出生开始至100kg体重结束。操作上一般在测试猪群达85~105kg体重范围时, 进行个体称重及活体测膘。背膘测定应用B超在猪体左边倒数第3与第4肋间距背中线5cm处测量。肥育性能如企业配有自动饲喂计料设备较为准确, 如未能配备, 则可采取同期同血缘公猪1~2头、母猪4~6头分栏计料测试法, 比较不同血缘猪群的饲料利用率差异。同栏个体间比较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胴体及屠宰性能测定一般在选育过程中只需在组建基础群或一世代核心群和选育结束时测定两次, 期间为掌握各世代选育时该类性状的变化, 也可增加测定次数。方法均采取同胞 (母猪) 测定方法进行, 操作参照相应技术规程。 (3) 测定的结果与应用:测定数据原则上当天必须录入电脑育种软件, 至少每周小结前必须数据档案全部清楚。然后应用软件对本周繁殖及生长发育测定数据进行运算分析, 并依据指数排序结果进行选择。选择的方法为: (1) 严格按综合指数的高低进行个体选择, 该阶段的选留数量应比最终留种数量多20%~25%。 (2) 指数选留后, 再到现场观察, 要求具有该品种特征, 外形结构良好, 体躯长, 后躯丰满, 无遗传缺陷, 公猪睾丸发育良好, 母猪乳头7对以上且排列良好。将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乳头发育不良、外阴部特别小及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再次剔除。 (4) 测定的注意事项: (1) 为保证选留种猪准确性, 供测猪应在尽可能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 时间力求接近。 (2) 测定猪管理:一要按常规程序做好预防注射与驱虫, 一般在60~70日龄内进行。二要尽量减少环境误差。同类供测猪的圈舍、圈养头数、饲料营养、饲喂方法等条件要保持一致。测定舍由固定的饲养人员饲喂, 力求供测猪待遇一致。 (3) 为降低人为误差, 测定技术人员应相对固定, 尤其是应用B超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时更不能轻易变换。

3.4.4 母猪配种和繁殖阶段终选

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3次选择, 对其祖先、本身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所以, 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拟再次淘汰: (1) 至8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 (2) 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次未受胎者; (3) 断乳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 (4) 母性太差者; (5) 产仔数过少者。公猪性欲低、精液品质差, 所配母猪产仔均较少者淘汰。为此, 基础群的组建及后代各阶段的选留时同血统内无论公、母均应多选15%~25%备用, 以保证各世代群体规模及血缘。

正原种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二) 篇5

正原种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二)

(接上期) 2 种猪营养需要与饲养的方案 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出售的国外优良种猪体型大、生长快、瘦肉多.仔猪初生体重在1.3~1.5 kg;21日龄断奶体重5kg以上,2月龄体重可达20kg以上;4月龄体重50~55kg;6月龄体重90~95kg;1周岁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50 kg和200 kg左右;3周岁公猪体重达400多kg,母猪250~300kg.瘦肉率在62%以上.这样,国外优良种猪在营养上需要相应的.高能量和高蛋白饲料来满足种猪的各个不同生长发育和不同生理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作 者:杨光希 刘荣督 张珏 曾碧涛  作者单位: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四川,611130 刊 名:四川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SICHUAN ANIMAL & VETERINARY SCIENCES 年,卷(期): 36(2) 分类号:S828.4 关键词: 

后备种猪的隔离驯化技术 篇6

1 培育后备种猪的意义

母猪群内年龄结构, 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 一般母猪的繁殖高峰期为3~6胎, 所以, 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4岁。每年更新30%~40%, 对生产力高的母猪可延长利用年限, 对生产力低的母猪可提早淘汰。猪群中, 青壮年猪应占基础母猪群的80%以上, 后备猪每年补充30%~40%, 是净化某些传染病最经济的方法。

2 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4月龄~初配)

2.1 后备猪体重的增长规律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 猪体重的绝对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其相对增长强度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到成年时,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2 各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

骨骼从生后到4月龄生长最快, 4月龄后开始下降;肌肉是在4~6月龄, 体重在30~70 kg时增长最快, 于5月龄, 体重90 kg时生长强度达到最高峰;脂肪生长速度一直在上升, 6~7月龄, 体重90~100 kg时生长强度达到最高峰, 以后下降, 但其绝对增重仍随体重的增加而直线上升, 直至成年。

2.3 各部位的生长规律

仔猪出生后头和四肢发育快速, 尤其是后备猪阶段, 体躯骨骼发育强烈。体躯先是向长度方向发展, 后向粗宽发展。按高、长、深、宽的顺序发育。如果6月龄以前提高营养水平, 可以得到长腰条的猪, 反之, 则是得到较短、较粗的猪。

3 隔离驯化技术措施

3.1 建立独立的后备猪培育舍

要求后备猪培育舍带有保温保育设施, 引进或转入刚断奶的后备猪, 分批进行病毒检测、驯化、测定、免疫, 直至通过诱情发现第一次明显的发情, 才转入母猪群。后备猪培育舍可以与母猪舍相隔不远, 但需要间隔, 独立通风, 需要有保温保育舍和公猪诱情舍。在PRRS的防控没有真正进展之前, 建立科学设计的后备猪培育舍是有效控制后备猪引入疾病的关键措施。

3.2 后备猪的选择

3.2.1 选留后备猪的时间:

一选在断奶、保育期末 (25 kg左右) ;二选在4月 (60 kg左右) ;三选在6月 (100 kg左右) ;四选在配种前。

3.2.2 选种标准:

选留的数量应是计划留种的2倍, 因为25kg左右仔猪生长到60kg期间, 蹄型、乳头、外阴形状有很大变化, 二选时要淘汰一大部分。100kg左右的后备猪诱情有明显反应的大致75%, 因此, 必须留够初选的后备猪数量, 才能达到计划任务。

3.2.3 选留标准:

根据育种值、生长速度等选择后, 外观评分顺序为:外阴>乳头>后蹄>后肢>前蹄>前肢>身宽身平且长, 外阴选大且不明显上翘的;乳头选择6对以上间距合理、突出、发育良好, 避免内陷、过度细小的乳头;肢蹄要求关节有缓冲 (不要太直) , 间距合理便于起卧和行走;同时注意不能选留有遗传缺陷 (畸形、气包等) 的猪。

初选前注意查阅养殖档案, 选留后备的同窝仔猪无畸形仔、母猪无难产、母猪肢蹄乳头发育正常、初产母猪窝活仔≥7头。

3.3 营养与饲养

3.3.1 营养水平:

后备母猪发育时期, 饲喂全价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的饲粮是非常重要的。开始选种时使其自由采食小猪料 (全价浓缩配合料或全价颗粒饲料) , 二选后 (60kg左右) , 日粮CP16%、Lys0.7%、钙0.95%、磷0.8%, 自由采食, 给予丰富的饲养, 使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的发育;为了使后备猪更好发育, 有条件的可饲喂些优质的青绿饲料, 尤其是品质优良的豆科牧草。其生长速度控制在8~9月龄时体重达到110~130kg (国外引进良种猪) , 地方猪种沉积脂肪早, 需限制饲养, 以防配种时过肥。

3.3.2 饲喂方法:

前期自由采食, 90kg开始饲喂饱量的85%, 配种前10~14 d增加饲料 (短期优饲) , 这样饲喂可以控制发情期和体重, 提高排卵数, 提高合格率。

3.3.3 饲养管理:

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 篇7

1.1 种猪良种繁育核心群的育种指标

为使种猪核心群的母猪繁殖率、仔猪育成率、杂交肥育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和肉品质都得到提高。同时关注种猪外形、乳头数、肢蹄性状和抗逆性改良等外观性状, 制定育种指标见表1和表2。

1.2 组建种猪纯系核心群

按照制定的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种猪育种、选育, 并做好生产记录和结果测定, 认真选好血统和个体来组成核心群。项目的示范实验基地莒县恒胜种猪场, 多年来一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泉、江苏天兆等国家核心育种场引进种猪, 目前已形成了杜洛克11个血统、长白8个血统、大约克9个血统的核心种猪群。核心育种群的选育是各个品种的种猪进行纯繁, 按照不高于40%的比例进行选留。从仔猪出生开始, 记录仔猪出生数、出生重、断奶日龄和断奶体重、30kg日龄、60kg日龄、100kg日龄、各个阶段的料肉比等, 并测定体长、体高等外观性状。通过二代、三代的纯繁选育, 确定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 选择最佳杂交组合, 生产三元育肥猪

2.1 二元杂交猪

二元杂交母猪的特点是排卵多、产仔多、仔猪初生重大、泌乳力好等杂交优势。为此, 课题组通过试验, 选择长白公猪和约克母猪、约克公猪和长白母猪、杜洛克公猪和本地品种母猪杂交四个组合生产二元杂交母猪。

2.2 三元育肥猪

在组建好核心猪群的基础上, 技术人员通过大量试验选择最佳杂交组合, 进行本地猪、二元杂交猪, 三元杂交猪不同组合育肥猪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猪优于二元杂交猪和本地猪。选择杜洛克种猪作为杂交组合的终端父本, 根据长白和大白种猪的个体性状和遗传特性, 作为父本或者母本杂交生产二元母猪, 筛选出具有最佳生产性能杜长大和杜大长杂交组合, 生产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三元育肥猪。为了提高生猪的产仔性能和适应性, 利用本地种猪太湖猪和沂蒙黑猪作为母本, 选择大白和长白父系性能好的公猪为父本杂交生产二元母猪, 然后再通过杜洛克终端父本杂交生产三元育肥猪。

项目组技术人员在推广生猪良种改良技术的过程中, 采取了提供种猪和种猪精液产品的方式进行,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成熟应用节省了因大量饲养种公猪带来的养殖成本的增加。

3 健康养猪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1 猪场选址和圈舍设计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特点, 研究设计建造圈舍, 采用先进技术建造内外环境清洁, 光照、通风效果好, 保温 (降温) 措施到位的后备母猪舍、怀孕母猪舍、产床、保育舍、育肥猪舍、种公猪舍。并配备自动化供料、供水系统。保育舍采用恒温发酵床、全自动清粪机等, 给生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猪舍内设有电子饲喂站和自动供水系统。猪场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 以防止渗漏、溢流。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如产仔栏、仔猪保育栏、怀孕母猪限位栏, 环保猪圈、喷雾器、清洗机、火焰消毒器、煮沸消毒器、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负压轴流风机、无动力风机;精液密度仪、B超及背膘仪;自动清粪机, 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及其它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3.2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项目实施时依托莒县畜牧兽医局的精简高效实验室, 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设场内转群专用车和场内外车辆转运拨猪站;执行多次更衣换鞋, 洗澡消毒;执行人流、物流、猪流单向制;保持核心猪群蓝耳病 (PRRS) 、伪狂犬病 (PR) 阴性;做好日常生产记录, 做到每日1次检查例会, 每周1次工作计划会, 每月1次总结会, 掌握原种猪场繁多的日常档案, 包括种猪系谱卡、种猪性能测定记录表、公猪配种计划表、采精登记表、配种记录表、母猪转群记录表、母猪配种产仔登记卡、仔猪出生记录表与断奶转群记录表、免疫注射记录表、饲料消耗表、资料记录表、用药记录表、消毒记录表、病死猪处理记录表等。

3.3 饲养环境控制

试验中使用机械通风和空气过滤装置。公猪舍采用全封闭负压通风, 亚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其它猪舍用初效过滤装置, 并按不同季节、不同猪群需求设立自动温湿度、通风量调节装置。通过营养途径调控减少猪群粪尿中氮、磷的排出量, 降低H2S、NH3和粪臭素等物质的排放量, 减少养殖业对环境污染。

3.4 精准营养设计与精准饲喂

项目实施过程中, 根据生猪的不同用途和需要设计营养配方;散装车送料和自动喂料系统饲喂;科学使用无公害高效添加剂, 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寡糖、酸制剂、植物性制剂、生物活性肽;在母猪料中添加3%苜蓿草、中草药、天然免疫增强剂等, 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消化率、生猪机体的免疫力

3.5 生猪疫病防控净化技术

本项目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时, 根据猪群的特点、季节性、疫病流行特点进行猪病净化, 隔离→清洁→消毒→药物保健→疫苗接种→淘汰无种用价值、非健康和阳性猪只→建立健康猪群。项目充分利用传统的中草药配方和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 利用中草药对生物机体的保健和对疾病的独特治疗作用, 提高猪机体的免疫力、净化猪病;保证了生产猪群的低耐药性和出栏商品猪抗生素零残留。项目筛选中药配方及加工饲喂方法和使用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促进增肥的肥猪散:何首乌30%、白芍25%、陈皮15%、神曲15%、石菖蒲10%、山楂5%, 混合研成粉末, 按日粮的1.5%比例拌料喂猪。平均日增重提高26.4%, 饲料报酬16.6%, 出栏提早12.6天。

促进生猪免疫力的仔猪宝:王不留行、三棱、通草、川芎、麦冬、地榆、猪苓、黄芪、党参、蒲公英、茜草、甘草、大青叶、花粉各25g, 将药煎汁, 拌入饲料于母猪产后2d开始喂哺乳的母猪。初期每天2次, 每天1剂, 以后每隔10~15天喂1剂。

正原种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二) 篇8

2种猪营养需要与饲养的方案

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出售的国外优良种猪体型大、生长快、瘦肉多。仔猪初生体重在1.3~1.5 kg;21日龄断奶体重5 kg以上, 2月龄体重可达20 kg以上;4月龄体重50~55 kg;6月龄体重90~95 kg;1周岁公、母猪体重分别为250 kg和200 kg左右;3周岁公猪体重达400多kg, 母猪250~300 kg。瘦肉率在62%以上。这样, 国外优良种猪在营养上需要相应的高能量和高蛋白饲料来满足种猪的各个不同生长发育和不同生理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我公司种猪营养需要是参照美国NRC的水平制定的。现将公司使用的种猪营养水平和饲料配方列表如下。

2.1正原种猪营养水平 (见表1)

2.2正原种猪典型饲料配方 (见表2)

附:正原种猪饲养方案 (见表3)

2.3饲料用量参考 (见表4)

2.4各阶段最佳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各阶段最佳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 (见表5)

耗料表。 (见表6)

2.5饲料配方软件PigMAC操作指南

2.5.1 PigMAC简介。PigMAC为应用线性规划优化猪全价饲料配方软件, 同时可用于猪添加剂配方、优化猪浓缩饲料配方及猪添加剂配方与猪全价饲料配方的审核。在编制系统时充分考虑到软件的广泛适用性, 一方面它的WINDOWS窗口标准界面的“傻瓜化”操作, 使大部分用户更加容易使用;另一方面系统在数据结构和计算功能上实现了公开化和可维护性, 满足了高级用户的特殊要求。

2.5.2系统运行环境。本软件只能在Windows 95以上已安装Microsoftoffice97/2000/XP的Excel系统下运行。

2.5.3系统安装。将pigMAC应用程序从软盘 (或光盘) 上复制到用户计算机。为方便操作, 在桌面上建立pigMAC快捷方式和用户喜爱的图标。

2.5.4系统登录。首次用户密码为6个小写字母pigmac, 用户密码可按Excel操作执行任意修改。为避免每次启动pigMAC程序时出现“宏”提示, 可作如下修改:在pigMAC程序菜单中用鼠标点击“工具”, “宏”, “安全性”, 鼠标点击“安全性”后弹出安全性选择画面, 从中选择“低”后按确定。

备注:要分季节制定饲料配方:夏季由于采食量低, 营养浓度要高;要根据市场制定饲料配方, 要考虑成本核算;制定饲料配方要保证营养全价性;要制定一个科学的适合于本场的饲料添加剂保健方案;小猪用颗粒饲料, 大中猪用粉料最经济;小中猪料添加3%~5%脂肪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同时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夏天在哺乳母猪料添加3%~5%脂肪可减少因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 增加乳汁分泌, 提高仔猪断奶重, 减少母猪失重, 缩短发情间隔。哺乳母猪每天维持需要2 kg, 另外每头小猪加0.3 kg;母猪哺乳期平均采食量5 kg。

2.5.5退出系统。欲退出pigMAC程序, 单击关闭按钮。

2.5.6数据操作。pigMAC程序由“微量元素”、“维生素类”、“药物营养”、“优化配方”4张工作表及1张供打印的“核心配方”构成。工作表中黄色部分含有计算公式和数据关系, 禁止修改;绿色部分为营养参考, 可修改, 但为方便配方建议用户不作修改;红色部分为提示, 建议不作修改。“核心配方”表不能修改, 由系统自动生成。数据操作按如下顺序进行:“微量元素”→“维生素类”→“药物营养”→“优化配方”。

2.6“微量元素”工作表操作步骤

从A1单元格中选择饲料配方名称, 如仔猪料。填写原材料中微量元素含量, 即表中B2、C3、D4、E5、F6、G7、H8单元格数据。填写原材料单价。根据所配饲料种类, 参考营养方案中相关数据确定约束条件数据, 即表中H15:H22单元格数据。如不考虑钴参与配方, 则设其约束值=0, 其他类推。

2.6.1“维生素类”工作表操作步骤。

2.6.1.1将所选猪用多维产品含量、价格、产品建议每吨添加量填入单元格中, 即表中B2:B18单元格数据。

正原种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五) 篇9

4.2.4.1饲养原则。

提供所需的营养以使精液的品质最佳, 数量最多;为了交配方便, 延长使用年限, 公猪不应太大, 这就要求限制饲养。公猪日喂2次, 每头每天喂2.5~3.0 kg。配种期每天补喂一枚鸡蛋。每餐不要喂得过饱, 以免猪饱食贪睡, 不愿运动造成过肥。喂鸡蛋在喂料前进行。

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出售的长白、大白、杜洛克及长大二元母猪均系大型晚熟品种。开配期一般青年公猪体重达到120 kg左右, 青年母猪体重达110 kg左右, 年龄达到8月龄时可开始配种 (见表4) 。不宜为了急于使用, 盲目提早配种, 造成母猪不受胎, 耽误发情而受损失。有的单位或业主购的小公猪才几十斤重, 饲料条件等又不很理想, 小公猪养了1~2个月, 也不实际称重, 大致估计体重已到200来斤, 便急于使用, 结果一些母猪都没有配上种而造成损失。所以小公猪的开配期需要正确掌握实际体重和月龄,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长白、大约克发情日龄, 经我场观察大致为:6月龄发情占15%~20%, 7月龄发情占48%~50%, 8月龄占10%~20%, 9月龄发情占15%~20%。杜洛克、长大杂交母猪发情日龄与长白、大约克大致相同的规律。发情周期平均为21 d。

青年母猪6月龄前后开始第一次发情, 到达8月龄时配种已是第三次发情, 这时配种最适宜。青年公母猪的配种要掌握好, 对提高产仔数关系密切。

4.2.4.2公猪的管理与利用。

要求单栏饲养, 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 合理运动, 有条件时每周安排2~3次驱赶运动。

调教公猪:后备公猪达8月龄, 体重达120 kg, 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将后备公猪放在配种能力较强的老公猪附近隔栏观摩、学习配种方法;第一次配种时, 公母大小比例要合理, 母猪发情状态要好, 不让母猪爬跨新公猪, 以免影响公猪配种的主动性, 正在交配时不能推公猪, 更不能打公猪。

注意工作安全:工作时保持与公猪的距离, 不要背对公猪, 用公猪试情时, 需要将正在爬跨的公猪从母猪背上拉下来, 这时要小心, 不要推其肩、头部以防遭受攻击。严禁粗暴对待公猪。

公猪使用方法:后备公猪9月龄开始使用, 使用前先进行配种调教和精液质量检查, 开配体重应达到130 kg以上。9~12月龄公猪每周配种1~2次, 13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配种3~4次。健康公猪休息时间不得超过两周, 以免发生配种障碍。若公猪患病, 一个月内不准使用。

本交公猪每月须检查精液品质一次, 夏季每月两次, 若连续三次精检不合格或连续二次精检不合格且伴有睾丸肿大、萎缩、性欲低下、跛行等疾病时, 必须淘汰。各生产线应根据精检结果, 合理安排好公猪的使用强度。

防止公猪热应激,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天气炎热时应选择在早晚较凉爽时配种, 并适当减少使用次数。

经常刷拭冲洗猪体, 及时驱除体外寄生虫, 注意保护公猪肢蹄。性欲低下的, 每天补喂辛辣性添加剂或注射丙酸睾丸素。有病及时治疗。

4.2.4.3公猪性欲低下的原因。

公猪性冲动不全, 不愿和不渴望追逐、爬跨母猪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环境高温 (29℃以上) ;过去的饲养环境太差;被别的公猪或较大的母猪欺压;营养不良;跛行;激素分泌不足;在配种区注意力分散;第一次配种时的不良体验;利用过度;无经验和不成熟;疾病;体况过肥;年龄大;在长期关闭的地方性刺激不足。

4.2.4.4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母猪的膘情至关重要, 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 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 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 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确定淘汰猪最好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 d开始发情, 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 不要强配。

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 日喂2.5~3 kg, 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 日喂3~4 kg。

4.2.4.5返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的饲养管理。

配种后21 d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 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妊检空怀猪放在观察区, 及时复配。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

每头每日喂料3 kg左右, 日喂2次。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 膘情恢复正常再配。

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 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 min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 观察发情情况。

体况健康、正常的不发情母猪, 先采取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见诱情方法) , 然后再选用激素治疗。

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母猪可对症使用PG600、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排卵素、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性激素。

长期病弱或空怀2个情期以上的, 应及时淘汰。

4.2.4.6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所有母猪配种后按配种时间 (周次) 在妊娠定位栏编组排列。怀孕料分三阶段按标准饲喂。

每次投放饲料要准、快, 以减少应激。要给每头猪足够的时间吃料, 不要过早放水进食槽, 以免造成浪费。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投料量。

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防止中毒。

减少应激, 防流保胎。

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 配种后21 d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做好配种后18~65 d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

对妊娠母猪定期进行评估, 按妊娠阶段分三段区进行饲喂和管理。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 kg/d/头, 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 kg/d/头, 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 kg/d/头, 产前一周开始喂哺乳料, 并适当减料。

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中暑, 防止机械性流产。

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妊娠母猪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 转入前冲洗消毒, 并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这种控制母猪体重和体况的方法, 称之为“最大限度保持体况策略”, 其目的就是在母猪怀孕期认真控制和限制体重增长和在泌乳期最大限度的保持体重和体况。

4.3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猪的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 经过检查, 处理和保存, 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

4.3.1采精公猪的调教

4.3.1.1先调教性欲旺盛的公猪, 下一头隔栏观察、学习。

正原种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八) 篇10

5猪病防制

猪场大门必须设立宽于大门,长于大型载货汽车车轮一周半的水泥结构的消毒池,并装有喷洒消毒设施。人员进场时应从人员消毒通道通过,严禁闲人进场,外来人员来访必须在值班室登记,这是防疫第一关,必须把好。

生产区最好有围墙和防疫沟,并且在围墙外种植荆棘类植物,形成防疫带,只留人员出口,饲料入口和出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接触。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每幢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盆,生产人员经过消毒盆再次消毒工作鞋后进入猪舍,生产人员不得互相“窜舍”,各猪舍用具不得混用。

外来车辆必须在场外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生活管理区并靠近出猪台,严禁任何外来车辆和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区。

加强装猪台的卫生消毒工作。装猪台平时应关闭,严防外人和动物进入;禁止外人,特别是猪贩进入出猪台,卖猪时饲养员不得接触运猪车;任何猪只一经赶至出猪台,不得再返回原猪舍;装猪后对出猪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如果是种猪场应设立种猪选购室,选购室最好和生产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介于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以隔墙(留密封玻璃观察窗)或栅栏隔开,外来人员进入种猪选购室之前必须先更衣换鞋,消毒,方可在选购室进行种猪选购。

饲料应由本场生产区外的饲料车运到饲料周转仓库,再由生产区内的车辆转运到每幢猪舍,严禁将饲料直接运到生产区内。生产区内的任何物品,工具(包括车辆)除特殊情况下不得离开生产区,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经严格的消毒,饲料袋应先熏蒸消毒后才能装饲料进入生产区。有条件的猪场最好使用饲料塔,以避免已污染的饲料袋带入疫病病菌。

场内生活管理区禁止饲养畜禽。尽量避免猪、猫、狗、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的肉食品要由场内供应,严禁从场外带偶蹄兽的肉类及其制品。

休假返场的生产人员必须在生活管理区隔离3~4 d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猪场后勤工作人员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区的次数。

全场工作人员禁止兼任其它畜牧场的任何工作(包括饲养,技术工作,屠宰贩卖等)。保证生产区和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猪病防制原则: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必须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预防保健是最经济的措施,因为预防是主动的,治疗是被动的,一旦猪感染疾病既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增加饲养成本,又造成猪只生长停滞,影响生产性能,所以要想养好猪,预防保健是关键。

猪场疫病控制主要内容: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生物安全。

猪病预防措施:加强环境控制,严格防疫制度;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自繁自养,引进猪严格检疫及隔离;适时进行合理的免疫接种;制定并执行科学的药物保健方案;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及驱虫。

发生疫情紧急措施:紧急封锁;紧急消毒;病猪及时隔离;紧急免疫接种;处理病猪;对周围猪群进行检疫及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认真地对待引种工作,引种不慎往往是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搞好种猪群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

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限制人员车辆出入,彻底消毒,控制病原带进猪场。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管理、市场、品种、营养、疫病等,其中管理应在第一位;在猪病防制上,管理也是第一位!

猪场兽医必须懂得饲养管理。事实上,管理较正规的猪场是不设专职兽医的,因为搞生产的都要懂兽医,兽医也离不开饲养管理。

猪场生产场长,技术必须全面;只懂饲养管理不懂兽医或只懂兽医不懂饲养管理的场长不是称职的正规化猪场场长。

猪场管理混乱,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猪病就无法控制,也谈不上防,就只好“治”啦!

猪场管理水平越高,其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就越重视保健预防,兽医临床治疗就越被忽视,这是大势所趋!

猪病防制要兼顾成本控制与保本分析。健康场:饲料成本占总成本70%~80%;每头出栏猪全摊药费15元左右;疫苗>消毒药>预防药>治疗药。

观察猪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猪睡觉安静时观察呼吸道病;搞卫生时观察消化道病;喂料后观察食欲。

能饮水用药就不饲料用药;能饲料用药就不注射用药。一周龄内仔猪完全有办法可以禁用或少用注射用药以减少应激。

准确判断病因,对因下药,否则既花钱又无效。

轮换用药,避免同一猪群长期使用一种药,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

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剂量,除首次加倍外,不能任意加大使用量。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要随意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一定的用药疗程,不能随意减少用药时间及次数。

病毒性病与细菌性病混合感染,是目前猪病的特点,使得猪病变得更加复杂。要充分利用好转移因子产品如新必妥,配合免疫注射;充分利用好干扰素产品如珠康,配合治疗;同时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5.1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猪场正常生产,更有效地降低猪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不断促进猪场疫病防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逐步提高兽医临床操作技术水平,特制定本规程细则,请猪场生产线员工参照执行。

5.1.1认真做好防疫工作,严格执行《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5.1.2认真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5.1.3认真做好免疫工作,严格执行《猪场免疫程序》。

5.1.4认真做好驱虫工作,严格执行《驱虫程序》。

5.1.5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细则》进行日常工作。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5.1.6注意了解、调查本地区疫情,掌握流行病的发生发展等有关信息,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出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5.1.7定期检疫,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工作。

5.1.8一旦发生疫情或受到周围疫情威胁,猪场要及时采取紧急封锁等自卫措施,全体职工要绝对服从猪场发布的封锁令。

5.1.9建立健康猪群,引入种猪要检疫并隔离饲养观察至少45 d。尽量自繁自养。

5.1.10及时隔离病猪、处理死猪,污染过的栏舍、场地彻底消毒。各舍要设1~2个病猪专用栏。

5.1.11病死猪用专车运到腐尸池处理;解剖病猪在腐尸池解剖台进行,操作人员要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线;每次剖检写出报告存档,临床检查、剖检不能确诊要采取病料化验。

5.1.12及时将猪群疫病情况反映给猪场生产技术部,以便有计划地进行药物控制与预防。

5.1.13对病猪必须做必要的临床检查如体温、食欲、精神、粪便、呼吸、心率等全身症状的检查,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

5.1.14诊断后及时对因对症用药,有并发症、继发症的要采取综合措施。

5.1.15残次、淘汰、病猪要经兽医鉴定后才能决定是否出售。

5.1.16预防中毒、应激等急性病,发现时及时抢救治疗。

5.1.17及时治疗僵猪,配方采用肌苷+VB1+血康,各2 mL,每天1次,连用7 d,治疗前驱虫、健胃。

5.1.18对仔猪黄白痢等常见病要有目的地进行对照治疗,定期做药敏试验,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5.1.19久治不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及时淘汰。

5.1.20饲养员要熟练掌握肌注、静注、腹腔补液、去势手术、难产等简单的兽医操作技术。大猪治疗时采取相应保定措施。

5.1.21勤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严重疫情,及时上报。

5.1.22做好病猪病志、剖检、死亡记录,总结临床经验、教训。

5.1.23技术人员要根据猪群情况提出防治方案,并监督执行。

上一篇:成本会计教材下一篇:安全认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