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杂交注意事项

2024-05-04

种猪杂交注意事项(精选8篇)

篇1:种猪杂交注意事项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对于种猪的饲养和管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饲养种公猪的过程中,一般饲养的种公猪的数量比较少,远远少于阉猪或者是母猪的数量,但是种公猪的作用的确非常重要。基于此,总结种猪饲养的相关资料及实践经验,介绍种公猪的科学饲养及饲养管理方法,并提出种公猪饲养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种猪的饲养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种猪;饲养;管理

可以说种公猪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养猪场的生产力,养猪场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此。因此,积极地探索种公猪的养殖与管理技术对于养猪场至关重要。就像民间所传说的,母猪质量好一窝,种公猪质量好一坡。种公猪的质量好坏对于其后代生长及发育速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一般选择身体机能较好、身体健康且生长速度较快的公猪作为种公猪,这样由其繁殖的后代生长速度就会快,缩短养殖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种公猪科学饲养的现状

目前,所养殖的种公猪大致可以分为纯种种公猪和杂种种公猪。在选择种公猪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养殖的用途来合理选择种公猪。如果用以培养种公猪或者是养殖商品肉质猪,则一般采用纯种的种公猪进行交配繁殖;如果用于商业性质的肉猪生产,就必须采用杂交种公猪。通过杂交养殖实践来看,杂交猪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并且也具有较为旺盛的性欲望,因而杂交猪的生长速度及猪肉的品质要好于纯种公猪所产下的后代。因而,种公猪的获得需要科学的管理及饲养技术,在公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种公猪的生长情况及精液质量等。

二、种公猪的科学饲养

(一)合理配制饲料

由于种公猪的养殖与一般猪的养殖方法不同,特别是在种公猪的营养搭配上,种公猪的营养水平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标准上,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种公猪的个体情况来确定每日的喂食次数、喂食种类及喂食量,来配置合理的膳食食谱。合理的营养水平及喂食习惯是种猪保持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种公猪的发育情况来合理地选择饲料的种类,要防止在喂食种公猪的过程中喂食一些变质损坏的食物;要给种公猪提供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及时补充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要注意控制种公猪喂食量,保证种公猪的生长质量。

(二)科学布设生长环境

在种公猪的饲养过程中,要为种公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通过多年的实践及研究表明,19 ℃是种公猪较为适宜的生长温度。温度对于种公猪性欲及精液质量的影响在夏季表现十分明显,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种公猪的食欲,较为严重的后果就是种公猪不配种或者是配种失败,因而在夏季需要为猪居住的环境进行遮光处理,并且每天都要尽量给种公猪洗一次澡,还可以采取喷雾或者其他降温方式等;在冬季的时候,需要对种公猪的猪舍进行保温处理,同时要控制猪的饮食以保障种公猪的体温。另外,还要关注猪舍内部的湿度,在控制猪舍环境的过程中要避免猪舍高温过湿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种公猪运动

种公猪的养殖一定要注意种公猪养殖的目的以及种公猪养殖过程中的原则,种公猪养殖的目的是为了配种,因而保障其各项生理机能的健康是最为主要的原则。精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配种的质量,促进种公猪的运动对于保持种公猪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种公猪缺乏适当的运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公猪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影响到精液的质量,使得其生殖的机能大大下降。因而在种公猪的养殖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种公猪的运动。

(四)定期刷拭和修蹄

种公猪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蹄开裂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活动,甚至可能在交配过程中伤到母猪。因而作为种公猪的养殖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选用合适的工具来为种公猪修蹄及刷拭猪体,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猪身上所生寄生虫,对于种公猪的健康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三、种公猪的科学管理

(一)做好科学防疫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防疫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尤其是作为养猪场集中养殖的地方。根据有关调查发现,这种集中式的养猪方式一旦发生传染病,传染率和死亡率都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由于资金、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因素,防疫工作的效果十分有限。所以,在种猪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种疾病发病的高峰期以及群体的健康情况来科学合理地制定防疫的计划,做好科学疫苗的猪舍,定期对猪体内抗体的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大规模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关注前期调教和初配

大约在210~240 d的时候来培养种公猪的交配技巧,此时的体质量大约控制在120 kg左右。在这个时期可以以人工采集精液的形式进行训练,调教训练将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超过了这个时期,则调教的成功率就会很低。

篇2:种猪杂交注意事项

核心提示:繁殖是猪场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繁殖效率主要取决于配种分娩率、胎均产活仔猪数和空怀天数。而这些都受母猪管理、营养、遗传、疾病、公猪生育力、精子质量、环境和人员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生产问题如饲养策略、应激、季节问题、胎龄结构和卫生状况也会影响受精率;母猪的适当体型(体重和背膘)及妊娠、哺乳各期的营养方案都会对母猪的繁育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纵观种猪繁殖的方方面面,影响种猪繁殖成绩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理顺以下几方面与种猪繁殖成绩的关系非常重要:精液品质、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配种操作、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种猪淘汰、疾病控制等。以下是本人对这些关系的一些理解,不当之处希望同行多多指教。

一、精液品质对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精液品质可以说是种猪繁殖中最重要的一环。至今还在使用自然交配的大型猪场,笔者建议应尽快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因为自然交配无法保证每次配种的精液质量都是合格的,如果说配种用的精液质量都得不到保证,要想有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繁殖成绩是不可能的,而人工授精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它要求每份精液必须经实验室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当然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说,大大降低了种公猪的饲养成本,因为采精一次可以同时配种10~20头母猪,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种公猪的优良基因;正确输精可以减少生殖道传播的疾病等等。对于技术过关的大型猪场可以考虑自建场内公猪站,成本低、效果好,小规模猪场或散养户可以向专业化精液站购买。

通过在南方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在没搞人工授精以前,每年6、7、8、9月份配种时,母猪的繁殖成绩会大幅度地下跌,配种分娩率大多在80%以下,后来因为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使得每次配种所用的精液质量得到了保证,配种分娩率一直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可以达到85%的最低标准)。

二、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

正确地判断母猪的发情状况,是做到适时配种的前提。母猪的发情鉴定,地方猪种最容易,培育种猪或外引种猪则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难于鉴定,长白母猪比大约克、杜洛克母猪等难于鉴定。

母猪发情时外阴部的变化明显,故发情鉴定主要采用外阴观察法。再就是,母猪处于发情期对公猪的接触、气味和声音都异常敏感,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试情公猪的作用,尽可能地做到最适时配种。日常工作中,大家用得最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母猪的“静立反射”来判定,即在有公猪在场的情况下,对母猪施以压背或骑背,根据母猪的呆立程度来判断其发情期的早晚,若母猪呆立,一动也不动则表明其发情已至高潮。

如何检测发情:原则是不使用公猪,但要接近公猪。

检查母猪行为变化:检查阴户变化(包括色泽、膨胀、粘液等);检查“静立反射”。

能否做到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关键,经产母猪判断适时配种的标志是看配完最后一次种之后静立时间的长短,一般情况配完最后一次之后可稳定8~24小时,在此范围之外则可能有问题;后备母猪一般在外阴颜色、肿胀有所消褪,粘液浓稠,结合静立反射(作为参考)为基本适时。

三、繁殖性能与输精操作的关系

人工授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输精操作,如果这个环节做得不好则前功尽弃。而大型猪场生产线的输精工作一般由多人操作,人员的素质及操作的熟练度差异较大,是影响人工授精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工授精操作熟练之后,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严格的操作是很重要的,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有些老员工在技能更为熟练时会偷工减料:消毒不严、刺激不力、对于精液的流速和输精时间控制不好(有的甚至低于2分钟)导致精液倒流增加。这种满足感和不认真往往会降低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所以生产成绩的下降,往往不是人工授精技术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人的因素。还有,对于新场新人的情况或刚上人工授精项目的猪场,在首配前通过颈部肌注20单位缩宫素,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

四、环境控制对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由于外种母猪的背膘因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少,因此对于寒冷季节的保温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大猪怕热”这个道理养猪的人都知道,每年的高温季节如果母猪遭受热应激的影响无法排除,那么母猪的生产成绩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南方的气候特点是持续高温的时间很长、且昼夜温差小,防暑降温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在高温季节没有采取一些特别的、有效的措施,种猪的生产成绩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有二:

(1)配种在高温季节,母猪因为受热应激的影响,配种期3天内受精卵的死亡数定会或多或少地有所增加。

(2)妊娠在高温季节,降温措施稍有疏忽,妊娠前期的胚胎损失要增加,妊娠后期的胎儿死亡会增加,这是无效仔明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现有一个非常有效的防暑降温的措施推荐给大家,主要措施为:通过屋顶喷水的方法来降低大环境的温度,通过在妊娠母猪的头部上方引一条水网管,在水网管上穿孔接细管的方法来给每一头妊娠母猪的颈部进行持续滴水降温,效果非常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妊娠期胚胎或胎儿的死亡总数。某个猪场在高温季节使用这一招后,不论是总仔还是活仔均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情况。

在环境控制方面,关键时期的卫生状况十分重要,比如说,产前产后、后备母猪的发情期、母猪的配种输精期,如果此时的卫生搞不好,必然将导致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增加,配种分娩率降低在所难免。

五、饲养管理与种猪的喂料技术

现在有很多猪场对这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其实饲养管理对种猪的繁殖成绩影响很大,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显得更加重要,因其影响的不仅仅是一胎的生产成绩,其延续效应很长,直至影响其一生的生产力,笔者曾就该方面专文阐述。而生产线的现状是:有很多员工不十分清楚各个阶段的喂料量,不清楚一料勺铲下去大概有多少料(这个精确度至少应该达到90%以上),卫生状况糟糕,随便踢打母猪的现象时有发生。

妊娠期的喂料与管理对母猪的繁殖成绩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比如,某猪场因为妊娠母猪总体膘情太瘦而需要进行调膘,他们认为到了28或30天以后再进行调整膘情难以调整过来,遂于配种后第10天开始便将喂料量提高到3.0kg/天以上,殊不知配种后的9~13天是胚胎着床期,此时如果子宫内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将抑制胚泡的附植率,这么高的喂料量因食后产热增加将导致部分胚胎着床失败或死亡,直接影响胎均产仔数。再比如,随便踢打母猪必然会导致流产增加或胎儿死亡,分娩率下降、胎均产仔数下降。

妊娠母猪的喂料技术非常关键,喂得不好有可能导致产仔数低下、初生重不均匀、哺乳期奶水不好、不发情母猪增加、母猪的年淘汰率升高等问题发生。生产中妊娠母猪的喂料标准五花八门,妊娠全期每头母猪的平均日喂料量应为2.5~2.7kg,而实际情况是:有的猪场2.7 kg,有的2.9 kg,有的3.2 kg,个别生产线甚至达到3.5kg以上,把要求适当体况的母猪喂成了肥猪。如果在妊娠前中期喂了太多料,导致85天或90天基本达到临产母猪的膘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供料方式,也将导致产仔不均匀,哺乳母猪难掉膘或基本不掉膘,母猪奶水不好,奶粉和葡萄糖用量增加等问题;另一种情况就是妊娠期喂料不足,体脂贮备不够,导致初生重偏小,仔猪难养,哺乳母猪掉膘严重,产后不发情增加,母猪淘汰率升高。

六、繁殖性能与种猪淘汰标准的关系

严格按照种母猪的淘汰标准要求来淘汰母猪也是提高母猪繁殖成绩的关键之一,《种猪淘汰更新标准》不是随便定出来的,是众多猪场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然而通过实践调查走访的实际情况是:很多猪场并没有严格地按标准去执行,连续两次返情的母猪在继续配种,严重子宫炎经治疗无效仍舍不得淘汰,商品猪场可以发现超过9胎、甚至10胎的母猪,哺乳能力差的母猪比比皆是,超过9月龄从不发情的后备母猪仍在饲养,断奶后不发情的母猪有的猪场甚至养到2个月以上等,某猪场1000多头母猪,符合淘汰标准的母猪竟达到100多头,超过了10%。这些母猪不淘汰,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绩,等到发现大势不好了再来集中淘汰已经晚了,只有持之以恒地执行好淘汰更新标准,才能保持种猪群有一个良好的胎龄结构,才可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生产成绩。

举例来讲,笔者在售后服务时曾在某私营猪场发现这样一头母猪,5月龄进场,饲养天数为640天,共经历过2次返情2次空怀,没有产过仔猪,最后在本人的建议下淘汰,期间共投入饲养成本:6元/天×640天=3840元,配种成本:4次×3×20元=240元,两项合计为4080元,引种费用1100元,淘汰猪收入800元,一共亏损4380元。

关于《种猪淘汰更新标准》,猪场的技术主管应该加大力度培训,使得每一位跟种猪饲养有关的组长都能将种猪淘汰更新的标准熟记于心,并能够充分理解、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样执行标准才会更彻底、更到位。

七、繁殖性能与种猪健康状况的关系

这两年国内种猪的疾病变得越来越复杂,伪狂犬病发病率增加,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流行,圆环病毒(PCV-Ⅱ)与蓝耳病(PRRS)混合感染等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有影响。

影响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原因不仅仅是与生殖有关的各种疾病,很多疾病对母猪的繁殖成绩都有影响。母猪群的健康状况既是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母猪良好繁殖性能的基础。只有母猪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才可能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母猪繁殖成绩的疾病有:PRRS、伪狂犬、细小病毒、子宫内膜炎、PCV-Ⅱ等等。所以,作为猪场应该认认真真地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平时严禁员工应差式消毒,应该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扎扎实实地打好各种疫苗,定期地针对种猪群的具体情况拟定详细的保健方案,对于兽医的治疗方案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周边有传染病疫情时应该及时对猪场加以封锁„„

篇3:种猪场引种需注意的事项

1 种猪场的选择

(1)选择种猪场应尽量选规模大,信誉度好,有管理部门批准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且种猪场公母猪比例恰当、生产性能高且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健康良种猪场。

(2)选择种猪场,应考虑价值、附加值如种猪场售猪前、售猪中、售猪后的一系列服务和培训等情况,切勿盲目引入种源。

(3)选择种猪场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好是对种猪场的种猪进行血清抗体监测等化验,合格后方可引种,一般新场疾病比较少。

(4)尽量选择同一家猪场引种,以免引入不同猪场的疾病。

(5)种猪场必须有完善的种猪系谱。

2 引种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引种计划:根据设计规模、市场行情确定相关品种和数量。

(2)选择适当的时机:根据市场预测来决定。

(3)引种前应先了解和咨询种猪场的具体情况,再到实地进行具体考察。

(4)调查种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信誉度高低、跟踪服务能否到位等。

(5)隔离舍的准备:引种前一个月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和相关物质的准备工作。

(6)交通工具等的准备:根据引种数量选择交通工具(单、双层和大小)同时准备雨布、细沙、水管、钳子和铁丝等。

3 种猪的选择

(1)对场家的要求:要求引种前不喂料、最好到猪栏中选种。

(2)对种猪要求:种猪必须符合本品种特征,无任何遗传疾病,种猪活泼、肢体、体尺、发育良好。体况中等,不肥不瘦。

(3)种公猪要求有良好的性欲,旺盛的配种力,睾丸左右对称,包皮无积尿,无疝气等。成年公猪口腔分泌大量白沫,性欲旺盛(见母猪就爬跨),四肢粗壮。

(4)种母猪要求:外阴、腹线、乳头评分良好,种母猪要求乳头排列整齐、在6对以上,无瞎乳头、凹乳头等,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不选,阴户上翘者也不选择。

4 种猪的个体档案

(1)猪场的免疫程序及所购猪只的免疫资料。

(2)种猪的三代系谱。

(3)检疫合格证明。

5 种猪的运输

(1)如果用种猪场介绍的专用运输车,在运输的前一天清洗消毒是必须的。等干燥以后装3cm厚的新鲜细沙。同时检查车厢是否有突出的铁丝头和破裂的铁管。如有一定要处理好,以防刺伤种猪。

(2)装猪时以减少种猪应激为原则。不能驱打种猪,保护猪的肢蹄,公母分栏装。

(3)运输要选择高速公路,一来经济,二来减少运输时间。途中尽量避免急刹车,要用帆布或雨布把车厢前、左、右围起来,如果有余,顶部也围起来,后面不用围,以防车速过快引起应激感冒。

(4)选择服务区休息时,要看是否停有运输猪的车辆,如有可考虑下一个服务区休息。如果错不开,二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气温、时间考虑给种猪供水次数。

(5)猪群的观察,休息时观察猪群,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果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可先采用耳尖放血疗法。

6 接种猪

(1)车辆到达隔离区后先对车辆和猪只消毒后才能卸猪,卸猪时检查是否有刺伤、损伤等情况。

(2)卸完后首要任务是供给饮水,水中必须添加高质量的电解多维。绝对不能喂料,一定在12小时后再少量喂料一次,再过12小时开始喂料,但一定要逐渐加料,绝对不能一次加入过量饲料。

(3)饲料中可加入抗生素如金霉素或泰乐菌素。

(4)到场一周内千万不要进行免疫注射,一周后根据免疫程序再进行。

篇4:养猪场引进种猪应注意的事项

一、引种准备

1.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

养猪场在引种前,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应充分考虑到引种猪的日龄,要做到有层次,以便于猪场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

2.做好技术咨询

通过向畜牧部门及养猪协会进行咨询,调查引种地区的动物疫病发生及与疫病发生有影响的自然条件等,引种猪场所在地区应是国家畜牧兽医部门划定的非疫区,要尽量选择新建种猪场,建场时间最好不超过5年以上;供应种猪的场必须具有国家畜牧兽医等职能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许可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法定销售种源资格证照。对猪群来源应要清晰、有档案可查,要做到心中有底。

3.准备种猪隔离舍

隔离舍要单独设立,使之远离已有猪群,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若为封闭式隔离猪舍,最好采用熏蒸消毒的办法,消毒后杜绝人员进入,空舍7d后方可进猪。同时做好种猪运输前后人员、资金、物质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4.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

引种前应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将引种地点、品种、数量等向本地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部门进行申报,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

二、种猪挑选

1.查阅种猪系谱

在引进种猪的始终,均要聘请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参谋指导,以确保自身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选种时,要通过查阅原种猪场的谱系,对该种猪的后代及种猪本身表现做出鉴定,要以本品种的主要性能为挑选依据如了解该品种血统是否近亲,后代表现良好。选择种猪时既要突出重点性状,又要兼顾全面性状。

2.种公猪的选择

种公猪要求体质健康、精神活泼、具备明显的雄性特征,前胸发达,腹部紧凑,体型良好,体质结实,四肢强健有力;睾丸发育良好,大小适宜,轮廓明显,左右对称,大小一致,没有单睾、隐睾,包皮无积尿;性欲旺盛,本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无瞎奶头或翻转奶头等现象。

3.种母猪的选择

种母猪要求体重在50kg以上;具备本品种特征(毛色、头型、耳型等),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一定间距,没有无效乳头(瞎乳头、翻乳头、副乳头等);要选择外阴较大且下垂的个体,不能选阴户发育较小且上翘等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个体等。

三、种猪运输

1.严格消毒

对运输车辆等应充分清洗、彻底消毒。消毒液可用0.05%过氧乙酸溶液及5%石炭酸溶液5%克辽林溶液。若是在到达后转车,应选择没有拉过猪的车,且要经过严格消毒。

2.物资准备

要根据自己运猪数量、大小等确定车辆的大小,要尽量选择带有隔栏的车辆,并适当准备一些锯末、稻草等垫料,以防车厢内打滑;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丝、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以及镇静剂等备用。

3.索要凭证

种猪启运前,要向输出地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合格,凭《动物运输检疫证》及《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还须向输入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证合格,方可入境。种猪在运输途中一旦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要向就近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途中发现的病、死种猪不得随着宰杀出售或沿途抛弃,要在指定地点卸下,连同被污染的设备、粪便、垫料和污物等一道,在动物防疫人员监督下分别按规定处理。

4.应激处理

种猪在汽车长途运输过程中,会经受一系列应激因素的刺激,产生病理变化,如不注意预防死亡率会较高。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锯末,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在装车运输前,可肌注长效广谱抗菌素,以提高种猪的抗病能力。对出现特别不安的种猪,可注射镇静剂。夏季运输时,要准备充足的饮水,利用早晚阴凉时赶路运猪,以防路途炎热猪群出现中暑等。

5.治疗

对出现运输应激综合征的病猪,及时对症治疗。出现全身震颤、高热的用盐酸氯丙嗪2~3m g/kg一次肌注。对重症者同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7~10mg,一次肌注。出现脱水、酸中毒时,及时使用3.5%碳酸氢钠溶液150~200mL,一次静注;在酸中毒现象得到缓解后,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加维生素C一次静注 疗程不得少于2~3d;有并发感染时,配合使用抗菌和解热药物。

四、饲养管理

1.种猪到场管理

对引进种猪到场后,要选用剌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对猪的体表及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送入隔离舍内观察。不要急于给料先让猪群休息,要采用少量多次供给法种猪清洁的饮水;冬季可给予温水,夏季饮水要清凉;长途运输的种猪群,最好给种猪群饮用补液盐水,以补充电解汁,防止脱水。待种猪群充分休息4~8h后,再给少量饲料(给予日常量的30%),由少到多逐步增加。通过2~3d过渡到自由采食状态。

2.隔离饲养期间的管理

由于种猪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等,要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喂养,使其适应当地的饲养环境条件做好种猪舍的温度、湿度的控制,冬季要注意防寒最低温度要保持在10℃上,并注意通风;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开窗通风,温度不高于25℃。种猪在隔离饲养期间,要注意观察猪群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诊治。在种猪无异常情况时,要结合引种场的免疫情况及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在进行抗体监测后,按照当地免疫程序,适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定期进行驱虫。经30d左右的隔离观察无异常,再进行彻底消毒后可转入生产场区。

3.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篇5:种猪场精液保存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1 精液的保存

公猪精液保存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精子的生理特点是17℃左右处于休眠状态。夏季做好的成品精液若长期置于高温 (32℃以上) 环境下, 会大大增加精子的运动、缩短其寿命, 使精液在输精前品质就已经下降。因此, 在生产中, 要将成品精液放在25℃左右的实验室里, 降低精子对营养的消耗;不能任务性地早早把精液从精检室领到配种舍却1~2h后才进行输精, 避免精子受到降温与升温的双重打击。

另外, 不管是冬季的低温还是夏季的空调冷气, 都会使精液温度瞬间剧烈下降, 而精液的温度变化过快, 远远超过了精子对温度的承受能力, 使精子死亡、精液品质下降, 造成生产效益低下。

储存精液的箱子 (如泡沫箱) 或是相关用具 (如盖精液用的毛巾) 应定时清洗、暴晒消毒, 减少病原微生物, 以免对精液造成不良影响。

2 精液的使用

首先, 输精时选用的器具要完好无损, 操作要规范到位、达到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早晚输精时, 决不能让强冷空气直吹精液, 使其温度迅速下降;也不能让阳光直接晒到精液, 或使精液受到阳光的热辐射, 以免精子被杀死。

其次, 为母猪输精时, 要用手指轻轻挤压输精瓶, 使精液流入输精管的同时输精管中的空气能排入输精瓶。需要反复挤压, 将输精管内的空气排出输精管;切记不能一次性的把空气和精液挤压到母猪的生殖道内, 否则输精后生殖道里的空气排出时会带出大量的精子。

篇6:杂交早稻种子浸种催芽注意事项

1.浸种前不宜晒种。常规稻种子浸种前,常常要求晒种1~2天。而杂交稻晒种后接着浸种,发芽率一般要降低5%~10%,对于那些生活力弱的种子,晒种的负面影响更大。而且杂交稻忌冷水浸种,因冷水浸种会使种子受冻,导致发芽率下降,且恶苗病发生严重。用温水浸种时,水温不能太高,以36℃左右为宜。

2.要选种分级。杂交早稻种子,一般在种子收获季节会因天气影响而芽口较多,种子的整齐程度与常规早稻会有不同,因此,对杂交早稻种子中的芽谷、半壮谷一定要单独选出,与饱满种子分别浸种、催芽及育秧,有利于利用稻种和培育壮秧。选种分级的方法是:每50公斤种子用黄泥15公斤,兑水50公斤,也可加入硫酸铵1~2公斤,搅拌均匀后将种子倒入溶液中,再将浮在上面的种谷捞出另装,分别洗净即可。

3.忌用高浓度强氯精液浸种。高浓度的强氯精会强烈抑制种子发芽。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一般用10克强氯精兑水5公斤,浸种3.5公斤,浸泡8小时左右;或者用80%抗菌剂“402”5克兑水5公斤,浸种3.5公斤,浸泡10小时。上述两种药剂在浸泡种谷之后,均要用清水洗净种谷后再催芽。

4.忌浸种时间过长。杂交早稻种子若浸种时间过长,会造成种子缺氧,妨碍种子的正常呼吸,使种子胚部细胞遭受损害,降低生活力,不能长成壮苗;浸种时间过长,还会破坏细胞膜结构,当水分大量涌进细胞时,使细胞内部水溶物加速外渗,给微生物的活动造成有利条件,导致杂交早稻种子糖发酵而丧失发芽能力。因此,杂交早稻种子采用温水浸种不能超过12小时,应采用一浸多洗法。即先用30~35℃的温水保温浸种12小时,然后上堆催芽(注意保温),以后每天洗种3~4次,每隔5~8小时用温水洗1次。注意装种子催芽的器具要能漏水。

篇7:新建养猪场引进种猪应注意的事项

但是, 大宁县养猪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尚不具备现代工厂化集约化养猪业的管理经验, 势必影响到这个主导产业的顺利实施。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基层为养猪户服务的经验, 仅从种猪的引进方面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在种猪场建好以后, 生产的第一步就是引进种猪。种猪的引进主要应当着重于品种和疾病预防。

引进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屠宰率高的优良种猪, 是保证养猪数量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大可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

引进种猪还要注意疾病预防。目前猪的传染病种类繁多, 各地疫病情况不一。如果不按照防疫规定盲目从外地引进种猪, 很可能导致外源性疫病侵入, 引发传染, 造成猪群发病、死亡、直至整个猪场毁灭, 甚至扩散, 造成邻近猪场和本地范围大规模流行, 对本厂和全境内的养猪业来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

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应当严格按照科学的步骤进行种猪引进。

1. 咨询

在引进种猪前, 首先应当向本地畜牧兽医服务部门专家或养猪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咨询的内容包括:

(1) 目前国内外各种优良猪的品种、生产性能、饲养适宜条件;

(2) 引进地猪的流行病学资料, 特别要注意是否猪重大疫病流行地;

(3) 引进种猪和程序。

2. 制定引进计划

根据所掌握的有关种猪的品种、生产性能、产地流行病学情况及引进注意事项等信息,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引进计划, 内容包括:

(1) 计划引进的品种;

(2) 计划引进的数量及公、母比例;

(3) 引进地;

(4) 引进时间;

(5) 引进时应当准备的材料和应当办理的手续。

3. 引进

当上述工作准备妥当后, 就可以开始实施引进种猪了。这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要聘请1名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

(2) 查阅计划引进种猪场的资料, 主要是种猪的谱系, 并对照计划引进的品种的性能特点对种猪场存栏猪进行比对鉴定, 确定所要引进的猪符合该品种的各种主要生物学特点, 血统纯正, 无近亲表征。

4. 种猪挑选

挑选种猪应注意的要点:

(1) 猪龄 根据需要选择断奶期仔猪或4月龄、6月龄仔猪做为预选种猪。

(2) 健康状况 预选的种猪要生长发育正常, 活泼, 无疾病, 特别是无遗传病, 如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应选择选择体格强壮、四肢无明显疾患强健有力、无内翻乳头、体型发育典型、外阴正常、同窝无遗传缺陷者。

(3) 外表 预选种猪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主要看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是否符合本品种特点, 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 生长发育好, 体重较大, 皮毛光亮, 背部宽长, 四肢结实有力, 有效乳头数在14只以上。例如长白猪要求毛色纯白, 耳大且前倾, 头小嘴长, 体躯细长, 后躯丰满, 四肢细高, 身体呈清秀的流线型。

(4) 生产性能 预选种猪要求生产性能高, 应选自那些产仔数多、哺乳能力强、断奶仔猪体重大、后代生长速度快, 饲料利用率高等高产母猪所产的仔猪。

(5) 外生殖器官 预选种猪就具备发育良好的外生殖器。

种公猪要具备明显的雄性特征, 前胸发达, 腹部紧凑, 体型良好, 体格壮实, 四肢强健有力, 睾丸发育良好、大小适宜、轮廓明显、左右对称、大小一致、没有单睾、隐睾, 包皮无积尿, 性欲旺盛, 交配能力强, 精液品质好。

母猪要面目清秀, 头颈较轻, 有正常的发情周期, 发情征状明显, 还需要注意外阴部和乳房的选择, 应选乳头在7对以上, 排列整齐, 乳头排列整齐均匀, 有一定间距, 没有无效乳头 (瞎乳头、翻乳头、副乳头等) ;要选择外阴较大且下垂的个体, 不能选外阴发育较小且上翘等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个体。

5. 确定数量

根据计划年出栏量确定引种数量, 及公母比例。如计划年出栏10 000头, 则应备选母猪500头, 公猪按1∶20的比例应备选25头。

6. 种猪运输

在选好种猪确定数量后, 接下来就应当及时运回来。

(1) 申办调运种猪所需要的手续 在确定种猪启运日期后, 应当提前15 d向输出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取得《动物运输检疫证》和《无疫区证明》。跨省引进种猪还需要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并取得《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2) 运输工具 (1) 运输种猪的车辆应当根据所运种猪数量确定车辆大小和车辆数量; (2) 启运前还需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充分清洗, 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用质量分数为0.05%过氧乙酸溶液及5%石炭酸溶液或5%克辽林溶液彻底消毒, 并取得《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3) 车辆应设置隔栏, 并且准备足量的垫草、细沙、饮水等物资; (4) 购买适量消炎抗生药、退热药及镇静剂, 以备用。

(3) 运输途中的疾病预防 种猪在运输过程中, 会因为气温、气候等环境变化及车辆颠簸等一系列因素的刺激, 产生应激反应, 如不注意会引发疾病或者死亡,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 长途运输的车辆, 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 冬天可铺上细软的稻草、均匀的锯末, 夏天铺上细沙, 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 (2) 在装车运输前, 可肌注长效广谱抗菌素, 以提高种猪的抗病能力。对出现特别不安的种猪, 可注射镇静剂; (3) 夏季运输时, 要准备充足的饮水, 利用早晚阴凉时段赶路运输, 以防路途炎热猪群出现中暑。

(4) 运输途中的应激处理 对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应激状态的病猪, 应及时对症治疗。如发现全身震颤、高热时用盐酸氯丙嗪2~3m g/kg体质量一次肌注;如果症状较重, 应同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7~10 mg, 一次肌注;如果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应及时使用3.5%碳酸氢钠溶液150~200m L, 一次静注;在酸中毒现象得到缓解后, 应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 L, 加维生素C一次静注, 一般治疗不少于2~3 d;如果出现并发感染时, 应对症使用消炎解热药物进行治疗。

(5) 运输途中出现传染病或死亡时的处理 种猪在运输途中一旦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 应当向就近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途中发现的病、死种猪不得随意宰杀出售或沿途抛弃, 要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地点卸载, 连同被污染的设备、粪便、垫料和污物等一道, 在动物防疫人员监督下分别按规定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

6. 回到本地后应做的事项

(1) 申报查验入境 种猪运输到饲养地后, 须向输入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 递交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无疫区证明》及《运输车辆消毒证明》, 经查验合格, 方可入境。如为跨省引进的种猪, 回到本地后还应该在本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场所并且在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督下隔离观察30 d以上, 确定没有重大疫情隐患和其他无异常后, 再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才能转入饲养地。

(2) 到场管理 由于种猪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诸多因素如气候、饮水、饲料甚至饲养人员尚不适应, 如果管理不当, 极易发生各种疾病, 所以必须加以注意。

种猪到场后, 应先在隔离舍进行为期1月左右的饲养观察, 无异常情况后再转入生产圈舍。隔离期间, (1) 要选用剌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对猪的体表及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送入隔离舍内进行观察; (2) 不要急于给料喂养, 应当先让猪群充分休息, 同时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法给种猪饮用清洁的饮水, 冬季可给予温水, 夏季饮水要清凉。长途运输的种猪群, 最好给饮用生理盐水, 以补充电解质, 防止脱水。待种猪群充分休息4~8 h后, 首次给予饲喂少量饲料 (日常量的30%) , 由少到多逐步增加, 2~3 d后再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2)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科学喂养, 让刚引回的种猪适应本地的饲养环境和条件。要做好种猪舍的温湿度的控制, 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 并注意通风;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 开窗通风, 温度控制在25℃以下。

种猪在隔离饲养期间, 要仔细观察猪群的状态,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在经过一周左右的观察确认无异常后, 应参考引种场的免疫记录及建议的免疫程序, 结合本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规定的免疫种类和程序, 适时进行免疫接种, 确保免疫效果。

(3) 建立防疫制度、养殖档案 根据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的意见, 制定猪场防疫制度并认真落实;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以备之后本场自繁自养及防疫打出基础。

7. 小结

篇8:引进种猪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种猪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患 (如脐疝、瞎乳头等) , 营养状况良好, 发育正常, 四肢要求结合合理、强健有力, 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 耳号清晰, 纯种猪应打上耳标。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 睾丸发育匀称, 包皮没有较多积液, 成年公猪最好选择见到母猪能主动爬跨、猪嘴含有大量白沫、性欲旺盛的公猪。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 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 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 分布均匀地称, 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

(2) 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的种猪免疫接种情况, 并注明各种疫苗注射的日期。种公猪最好能经测定后出售, 并附测定资料和种猪三代系谱。

(3) 销售的种猪必须有兽医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

2 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 在运载种猪前24小时开始, 应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 最好能空置一天后装猪, 在装猪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 并开具消毒证。

(2) 减少种猪应激:在运输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减少种猪应激和肢蹄损伤, 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要求供养种场提前2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饲料。赶猪上车时不能赶得太急, 注意保护种猪的肢蹄, 装猪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

(3) 运输车辆的布置, 长途运输的车辆, 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 冬天可铺上稻草、稻壳、木屑, 夏天铺上细沙, 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 装得太密会引起挤压而导致种猪死亡;运载种猪的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 安排4~6头猪为一个隔栏, 隔栏最好用光滑的水管制成, 避免刮伤种猪, 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 并喷洒带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 (如复合酚) , 以免公猪间相互打架。

(4) 注射长效抗生素:长途运输的种猪, 应对每头种猪按1ml/10kg注射长效抗生素 (如“得米先”或腾骏“爱畜达”) , 以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轻声临床表现特别兴奋的种猪, 可注射适量氯丙嗪等镇静针剂。

(5) 行车要求:长途运输的运猪车应尽量行驶高速公路, 避免堵车, 行驶过程应尽量避免急刹车;途中应注意选择没有停放其它运载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 绝不能与其它装运猪只的车辆一起停放;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 如绳子、铁线、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以及镇静剂等。

(6) 冬季要注意保暧, 夏天要重视防暑, 尽量避免在酷暑期装运种猪, 夏天运种猪应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装猪, 可在早晨和傍晚装运;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饮水, 有条件时可准备西瓜供种猪采食, 防止种猪中暑, 并寻找可靠水源为种猪淋水降温, 一般日淋水3~6次。

(7) 运猪车辆应备有汽车帆布, 若遇到烈日或暴风雨时, 应将帆布遮于车顶上面, 防止烈日直射和暴风雨袭击种猪, 车厢两边的篷布应挂起, 以便通风散热;冬季帆布应挂在车厢前上方以便挡风保暖。

(8) 长途运输可先配制一些电解质溶液, 用时加上奶粉, 在路上供种猪饮用。运输途中要适时停歇, 检查有无病猪只, 大量运输时最好能准备一辆备用车, 以免运猪车出现故障, 停留时间太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上一篇:县教育局总支部党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初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