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分析

2022-09-10

1 我国淡水养殖的现状及特点

1.1 淡水养殖的现状

1.1.1 淡水养殖的产量

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几乎保持直线上升。1978年, 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仅有76.2万t, 到2011年, 淡水养殖产量已经增加到2471.9万t。2000年, 我国淡水养殖的产量超过了海水捕搜的产量, 成为我国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1]。2000年以后, 我国海水捕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产量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 而淡水养殖的产量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且远远超过了其他3种水产品生产方式。

1.1.2 淡水养殖面积的地区分布

淡水养殖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 选择淡水养殖产量位居前18的省份作为研宄对象。其中, 湖北省淡水养殖的产量最大, 达到335.6万t, 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13.58%。其次, 是广东省和江苏省, 占比分别为13.41%和12.16%, 前3个省份的累计占比达到了39.14%, 说明我国淡水养殖的区域优势比较明显。前18个省份的淡水养殖累计占比达到了96.59%, 表明选取这18个省份的作为研宄对象, 能够较好地说明我国整个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平[2]。

1.2 淡水养殖的特点

1.2.1 淡水养殖的规模

人均淡水养殖面积年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2007年, 由于淡水养殖面积减少;同时, 养殖人员的增加, 导致人均养殖面积大幅度下降, 之后淡水养殖面积开始慢慢增加, 而淡水养殖人员的数量几乎维持不变, 所以我国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也开始慢慢增加[3]。

1.2.2 淡水水产品加工

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有所增强。2004年, 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率仅有6.4%, 2007年增加到12.5%, 2011年我国淡水产品加工率已经增加到17.0%。并且我国淡水产品的加工能力不同省份差异较大。淡水产品加工率最大的省份是海南省, 达到了62%, 其次是湖北省, 36%。天津市和四川的省淡水产品加工率最低, 不足1%。

1.2.3 渔民的人均纯收入

2004-2011年, 我国渔民人均纯收入都是稳定增加的。但是渔民人均纯收入在不同的省份差异较大。2011年, 渔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天津市, 达到了15 070元人, 其次是浙江省和广西, 渔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省份是云南省和湖南省, 分别为4 804元/人和5 829元/人, 远远低于2011年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

2 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分析

2.1 技术效率的测算值

2004-2011年, 18个淡水养殖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952, 说明我国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4]。但是考虑到, 我国淡水养殖实际产出的基数大, 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提高0.001, 对我国淡水水产品实际产出的增加也是相当大的。以2011年为例, 全国淡水养殖的产量为1 892万t, 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提高0.001, 那么淡水养殖的实际产量将增加2万t左右。所以, 尽管18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了0.952, 但是仍存在提高的空间, 且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提高, 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给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

18个省份2004-2011年的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均在90%以上, 但是技术效率波动较大。2007年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低, 为0.939;2009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高, 为0.963, 波动幅度为0.024。并且波动趋势难以预计, 2004-2006年, 技术效率是上升, 2007年跌至8 a中最低点, 2008年和2009年增长迅速, 2009年达到了8 a中的最高点, 然而2010年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又下降到0.951, 2011年技术效率略有增加。说明, 年际之间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

2.3 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

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在18个省份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勾的。云南省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低, 仅有0.855, 其次是天津市;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最高是广西省, 达到了0.987, 其次是福建。

2.4 区域技术效率的时间分布

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6个区域中, 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高的是东北, 达到了0.972, 其次是华南, 0.971;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最低的是西南, 仅有0.904, 其次是华北, 0.932;华东和华中的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维持在中间水平, 分别为0.959和0.951。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 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 但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波动幅度较大。

(2) 尽管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上升空间有限, 但由于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基数较大, 技术效率的微小提高, 都会带来较大的产量增加, 所以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 在影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因素中, 淡水产品加工率和机动渔船所占比例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正面的, 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而人均养殖面积、受灾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是负面影响。

(4) 近年来, 我国淡水养殖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并且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5) 不同地区淡水养殖的投入要素弹性存在较大差异, 应因地制宜, 对不同要素的投入做出适当地调整措施, 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政策建议

水产品是城乡居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在我国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地位。水产品需求增长迅速且增长趋势强劲, 而淡水养殖作为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 对保障和提高我国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文研究, 为了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高效、高质地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淡水加工产业;二是提高淡水养殖的机械化水平;三是养殖方式转变, 由散养到精养, 四是做好淡水养殖的防灾、救灾工作;五是因地制宜, 调整淡水养殖的要素投入比例。

摘要: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 但技术效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波动幅度较大。在影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因素中, 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起促进作用, 养殖规模和受灾情况对淡水养殖的技术效率也存在影响。我国淡水养殖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且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水产品产量的贡献高于扩大养殖面积的贡献。

关键词:淡水养殖,技术效率,水产品加工

参考文献

[1] 陈洁, 朱玉春, 罗丹, 等.中国淡水养殖业的科技瓶颈与突破[J].管理世界, 2010 (11) :61-67.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60-63.

[3] 代云云, 袁永明, 袁媛, 等.罗非鱼生产技术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 (4) :336-341.

[4] 董双林.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分类[J].中国水产科学, 2011 (l805) :1202-1209.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新思考下一篇:发挥高校电视台育人作用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