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质量管理模式

2024-05-11

PDCA质量管理模式(精选十篇)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1

电网调度管理是电网调度机构为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和电力市场的规范运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依据有关规定对电网运行、电网调度系统及其人员职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1]。“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实践证明,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符合电网发展趋势和调度管理要求,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2]。虽然,我国电网整体上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但具体到省级电网这一级,这种电网调度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深化和完善。 同时,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3],湖南电网的形态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要求,湖南电网调度应建立更加紧密的工作协同机制,发挥整体合力。通过应用PDCA循环原理,构建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实行一体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形成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提升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的协同力、执行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岗位的执行力、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2 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现状分析

2.1 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现存问题

2.1.1 计划制订问题。

(1)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重点突出了计划任务和工作项目,但没有提出落实执行计划的具体措施。

(2) 在下达工作计划时,重点突出了计划完成时间,而没有明确完成工作计划的关键环节和质量要求。

(3) 无论是在制订电网运行计划时,还是在制订调度管理计划时,上下级之间相对独立,上级的要求不能在下级的工作计划中贯彻落实,下级的问题也不能在上级的工作计划中进行统一协调解决。

2.1.2 计划落实问题。

(1) 重视计划的制订,轻视计划的落实,尤其是上级单位只重视下发文件和下达任务,而下级单位则把重点放在传达和学习文件上。

(2) 在时效性上,管理计划的落实情况比运行计划的落实情况差,下级单位的计划落实情况比上级单位的计划落实情况差。

(3) 还没有建立工作计划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因此,上级调度机构不能及时督促下级调度机构逐级、逐阶段的分解落实各项工作计划。

2.1.3 检查考核问题。

(1) 大部分检查考核在事前没有制定具体的方案,或者即使制定了检查方案,也没有突出重点,没有明确考核的具体细则。

(2)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按标准来检查工作,事前没有全面掌握检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因此,也就不能保证检查的质量。

(3) 一般只有月末、年末和活动形式的检查,而没有实际过程和日常工作等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因而不能进行及时的督导和纠错。

(4) 上级单位只对下级单位的少数工作项目进行检查,更没有考核,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缺乏约束力,没有从制度上保证整个调度系统的执行力。

2.1.4 总结提高问题

(1) 重视完成任务,轻视工作总结。不重视从完善提高的角度,对所做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并提炼典型经验,形成典型案例。

(2) 在电网运行的分析中,情况叙述和数据统计居多,分析内容较少较浅,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现象描述的层面,提出的措施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3) 没有建立通过不断总结从而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工作流程的机制,因而专业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4) 没有建立工作总结点评机制,上级单位基本上没有对下级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系统的点评和指导。

2.2 调度管理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2.2.1 管理体制方面

(1) 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是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缺乏监控和考核手段,因此统一调度的原则和要求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 没有建立统一的电网运行方式协调机制,因此,湖南电网的规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3) 没有明确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的管理职责,即省调对地调的管理责任,地调对县调的管理责任。

2.2.2 组织结构方面

(1) 在行政管理上相互独立,即上级调度机构对下级调度机构只是提供技术指导,相互之间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力,工作联系也比较松散。

(2) 专业管理模式不统一,专业管理的界面、职责和流程也不一致,各调度机构及其岗位设置各不相同,因此,地调与地调之间以及县调与县调之间工作的同质化水平较低。

(3) 在实际工作中,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电力通信等专业的归口管理职能没有落实到位,因此,还没有形成省、地、县三级电网二次系统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2.2.3 制度建设方面

(1) 严格按标准开展工作的意识有待加强。

凭感觉或经验开展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标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事事有标准、人人守标准以及按标准进行工作和管理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2) 标准执行的约束力不强。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的有效执行,需要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和修订完善,实现标准执行的闭环管理,提高各项标准的实施效果。

2.2.4 技术支持方面

(1) 部分地、县调的技术支持系统投运时间较长,系统功能落后,并缺少辅助设施支持;基础自动化设施薄弱,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没有实现统一对时制度,地区电网还没有建设数据网;厂站自动化设备的标准不一致,运行维护模式也不统一。

(2) 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调度管理技术支持平台,各级调度机构内部以及省调与地调、地调与县调之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上还没有实现工作计划及其要求的自动分解,工作计划执行进度情况的自动监控。

3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设计

3.1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设计要求

3.1.1 各级调度的职责定位。

省调的职责是负责主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对湖南电网调度系统进行归口管理。地调的职责是负责中压电网的安全供电,并对地区电网调度系统进行管理。县调的职责是负责配网的可靠供电。

3.1.2 调度管理的基本原则。

特高压是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基础,不仅要求各级电网网架结构统一规划和协调建设,而且要求电网的管理、运行与控制及各项核心业务高度协调一致。因此,适应电网发展新要求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统一调度、集约化管理、一体化建设、智能化控制”的基本原则。

3.1.3 调度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适应电网发展新要求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模式,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从而提高省、地、县三级调度管理的协同运作水平:

(1) 规范调度机构组织体系。省调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网省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的意见》确定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地调统一按“综合办公室+大班组”的模式设置机构和岗位;县调原则上实行调度监控业务一体化的机构设置模式。

(2) 建立工作计划协同机制。由省调组织制定湖南电网调度系统年度、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导考评。

(3) 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建立省、地、县三级调度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及时请示、汇报工作,通报情况,并研究解决问题。

(4) 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立完善湖南电网调度系统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加强上级调度机构对下级调度机构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指导。

(5) 建立调度工作考核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考核的原则,制定湖南电网调度工作评价考核办法。

3.2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的流程构架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Edwards Deming博士(1950)在PDS循环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并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型[4],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根据统一调度、集约化管理、一体化建设、智能化控制的原则以及湖南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要求,可以构建如图3.1所示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

图中大循环是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循环;对称的两个小循环表示P、D、C、A工作的每一步也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PDCA循环。由图可见,在电网调度管理进行整体PDCA循环时,也同时进行着具体的工作PDCA循环。整体PDCA循环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而工作PDCA循环具有操作性和支撑性。

3.2.1 整体PDCA流程。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湖南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循环可以分解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等4个步骤,如图1所示。

3.2.2 横向PDCA流程。

电网调度管理的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协调电网运行,通过对电网运行方式的科学安排、组织实施、跟踪监视、分析反馈,从而优化利用电网资源,实现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各级电网的调度管理则通过电网运行方式这一核心业务流程,形成完整的横向PDCA循环,如图2所示。

3.2.3 纵向PDCA流程。

电网调度管理的纵向PDCA流程是以电网为载体,向发电厂或其它电网购买电能,通过电网运行方式在各级电网调度机构之间的统一协调,保证向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力的循环过程。 根据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循环特点,以及考虑各级电网调度机构的职责范围,实现电网调度管理纵向PDCA流程的有序运转,其循环如图3所示。

3.3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的体系制订

3.3.1 调度管理的责任体系。

省调的责任是保证主干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负责湖南电网调度的归口管理,对地调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事故负有连带责任;地调的责任是保证中压电网的安全供电,负责所辖县级调度的管理,对县调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事故负有连带责任;县调的责任是保证配网的可靠供电。三级调度责任体系界面清晰,同时,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3.3.2 调度管理的保障体系。

省公司应组织制定电网调度管理发展规划,明确电网调度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项目,从而引领电网调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组织制定调度机构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发展规划,制定电网调度年度资金预算和技术改造计划,保障合理的资金投入。

地区电业局和县电力局应认真组织实施电网调度管理发展规划及年度资金预算和技术改造计划,组织落实调度机构人员配置标准。

3.3.3 调度管理的监控体系。

建立有效的监控网络,实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督导相结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和部门都要按照举一反三的原则,进行严格和扩大的分析,并进一步完善或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各级监控网络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和整改问题,重点跟踪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或部门,要进行严厉的问责和考核。3.3.4 调度管理的应急体系。县调主要负责县级电网安全运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地调负责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快速协调所辖县级电网之间的相互配合,防止电网事故范围及其影响扩大;省调负责湖南电网安全运行应急事件的处理,快速协调地区电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将事故影响范围减少到最小程度。各级调度机构应建立电网事故的快速启动机制及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并在事故处理完毕后,深入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或补充事故应急预案。

4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实施措施

4.1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实施步骤

4.1.1 模式变革的方案准备。

进行调度机构本部化改革,落实电网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从而使各级调度集中精力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

为了加强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的监督和管理,保持省、地、县三级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协调一致,地级调度机构主要负责人应由电业局副总工程师兼任。

4.1.2 变革方案的组织实施。

电网调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需要在电网调度机构建立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安全控制、生产管理体系,并统一开发使用核心业务流程。

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设施,规范培训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5]。

4.1.3 模式实施的完善提高。

贯彻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制订电网调度管理发展规划,确定电网调度每个阶段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计划,以及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方向,不断加强调度系统的能力建设。

建立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机构应急防控体系。建立省、地、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领导日常值班制度,负责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定期进行联动协调实战演练;完善信息有序快速发布制度[6]。

坚持不懈地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以军队管理要求强化每周站队点评规范、会议会务管理、上班值班管理和工作检查指导规范。

4.2 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保障措施

4.2.1 模式实施的监督机制。

建立和健全各级调度机构工作计划、管理措施及规章制度的监督机制,重点监督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完善相关制度标准。

4.2.2 模式实施的评价机制。

省公司制定发布电网调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省调负责组织开展地级电网调度工作绩效评价;地调负责组织开展县级电网调度工作绩效评价。每季度定期进行绩效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根据季度评价结果,形成年度绩效评价;年度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考核电业局(电力局)企业负责人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4.2.3 模式实施的竞争机制。

引入和完善“比安全生产、比优质服务、比管理水平”的劳动竞赛机制。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培养各单位创先争优的意识,增强调度系统持续发展的活力,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岗位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质量。

4.2.4 模式实施的考核机制。

在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机构内部建立工作计划和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每月单位对部门、部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数据和资料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OMS)中提取,实行定量评价,并建立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机制。

5 结束语

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形势的发展,湖南电网的形态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保证各级电网的安全协调运行,实现能源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迫切需要深化和完善目前“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调度模式。基于PDCA循环的湖南电网调度管理模式符合电网“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要求,可以实现电网调度工作的闭环管理,不断提高省、地、县三级电网调度的专业水平,有助于加强各级电网调度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驾驭现代大电网的能力,确保湖南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摘要: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湖南电网调度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从工作计划、任务落实、检查考核和总结提高等方面,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电网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调度管理的工作主线,明确各级电网调度管理的职责定位,构建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提出电网调度管理的整体PDCA流程、横向PDCA流程和纵向PDCA流程等框架体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保证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实施的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监控体系和应急体系,以及持续提高执行力和工作质量的过程监督、工作评价、劳动竞赛及绩效考核等机制。

关键词:湖南电网,调度管理,PDCA

参考文献

[1]李西泉,等.湖南电力调度规程[Z].湖南省电力公司,2007

[2]郭国川.统一调度是我国电网调度模式的理性选择[J].电网技术,2002,26(4):1-8

[3]刘振亚.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推动公司科学发展[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4]刘霞.公共管理的模块化治理方法研究——PDCA循环视角[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5]方应杰.谈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37-238

[6]楼良明.供电危机管理及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

PDCA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 篇2

(1)计划(P)阶段

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该方针和目标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计划阶段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针对找出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并明确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措施(Why)?2)制定这些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What)?3)这些措施在何处即哪个工序、哪个环节或在哪个部门执行(Where)?4)什么时候执行(When)?5)由谁负责执行(Who)?6)用什么方法完成(How)?以上六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原因、目的、地点、时间、执行人和方法,亦称5W1H问题。

(2)实施(D)阶段

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第五步

第五步,执行计划或措施。

(3)检查(C)阶段

这个阶段也只包括一个步骤,即第六步。

第六步,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通过做好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查等方式,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

(4)处理(A)阶段

包括两个具体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加以肯定,总结成文,制定标准。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检查,对效果还不显着,或者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不要回避,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其列为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以上特点。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3)形象化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 PDCA 绩效 实习管理 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符合我国教育方针中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以及教育“三个方向”的要求。通过实习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其专业技能、环境适应力及综合素质,在验证理教学效果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对实习企业(酒店)而言,则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培养后备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对学校而言,则有利于专业建设,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

一、传统实习管理模式现状

随着旅游教育的发展,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激增,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注重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学毕业就业难,用人单位求贤难”的两难困境。传统的“粗放式”的实习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习管理的指导思想及观念亟待更新与整合。传统实习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习主体间关系松散

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都属于实习主体范畴,如何合理的、卓有成效的完成实习应是三者的共同目标。但在传统实习管理模式下,学校安排实习、学生参加实习,企业接受实习,三者的被动多于主动,未能形成“三赢”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实习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学校、学生、企业三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即“实习产品”是由三者共同生产的,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其投入、产出与三者都有紧密联系,实习主体之间的松散关系势必会影响实习绩效。

2.实习管理过于集中

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强调集中管理,一般由院(校)、系(部)、教研室统一负责组织管理,指导教师未能得到合理授权,未能实质性的参与到实习管理中去,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事无大小均需院(校)、系(部)、教研室处理,导致信息反馈迟缓,处理不及时,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3.实习管理体系不完备

传统的实习管理模式仅仅把实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忽视实习教学规律,不注重总结反馈,使得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未能标准化、局部需要不断调整的项目缺少指导原则,造成实习管理既无标准可循,又无应变机制不利局面。

二、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

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系指引入PDCA循环后的实习管理模式。在实习管理中引入PDCA闭环系统,旨在持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提高办学质量及效益。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全面质量管理(TQM)中推广应用,它揭示了质量持续改进的原理,表明任何一项成功的管理都必须经历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或改进(ACTION)四个阶段,且四个阶段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利用PDCA循环可以将实习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具体化、过程化、标准化、原则化,为高绩效的实习创造条件。

绩效高低是实习活动质量的关键标志。绩效可以理解为业绩和效率,高绩效的实习管理模式是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获得业绩和效率的一种过程。基于PDCA循环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基本包括(P)、过程实施(D)、检查评定(C)、结果处理及应用(A)四个环节构成的PDCA闭环系统并不断循环并达到持续提高。

1.目标设定(P)

目标设定阶段主要是根据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具体要求,为高绩效的实习结果建立目标和过程。该阶段的关键工作是确认影响绩效的要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是PDCA循环的启动阶段。其中实习企业选择、管理体系构建、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是关键要因。

(1)明确实习企业选择标准

选择恰当的实习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习企业是实习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故实习绩效的高低与实习企业关联度极高。学生是实习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实习企业的选择必须以是否满足实习教学为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合理的实习酒店应具备下列要件:第一,星级标准。星级标准要高,五星级是最佳选择。虽然星級标准的高低不能完全取代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酒店企业的服务水准与管理能力,是影响实习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二,涉外水平。涉外水平高的实习企业从客源对象角度考虑,对实习学生的外语水平有较高要求,有利于学生突破语言关。第三,管理规范化程度。管理规范的实习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同时,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又为合理的实习大环境提供必要保障。第四,集团连锁程度。集团连锁往往是国际知名酒店的竞争举措,有利于创造国际化的氛围,提高学生对国际酒店行业竞争方面的整体认识。第五,企业文化。拥有独特、成熟企业文化的实习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提供各种正规的培训,使学生在其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逐步提高综合素质。第六,地理区域。地理区域能够反映一个酒店选址的独到性,反映出其管理文化的积淀和战略的深层思考,便于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同时能很好照顾到企业所在地生源的就业。

(2)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完备的实习管理体系使得过程实施(D)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包括实习组织体系、文档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总结反馈体系四方面,同时也明确了实习组织的方针和目标。从PDCA循环来看,“全面部署、分层组织、分步实施、整体优化、突出特色”是实习管理的方针和目标,也是实习管理的重要承诺。实习组织与文档管理、质量监控、总结反馈分别与D、C、A相对应,从而确定与实习有关的各种要求,与ISO9000标准条款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

(3)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

实习协议明确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责任和义务,是保障实习顺利开展并获得高绩效的契约性文件。同时,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应另签协议作为实习的补充协议,加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学校的《学生手册》、企业的《员工手册》应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定实习学生的特殊身份。

2.过程实施(D)

过程实施阶段主要涉及实习组织、文档管理等与实习有关的过程。

(1)实习组织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三段式”实习组织。主要包括实习准备阶段、在岗实习阶段、实习结束阶段。

实习准备阶段(见图1)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学生生源所在地调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提供完善的个人信息,尤其是家庭所在地详细信息,通过这一举措掌握学生的集中分布趋势,从而为选择实习企业提供较好的参照,一般而言,主要选择生源所在地较为集中的城市,在此地理区域内选择实习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创造实习后即就业的可能性。第二,实习联系洽谈。在符合实习企业的选择标准前提下,联系核实实习企业,就实习期限及实习待遇等关键问题进行蹉商,形成实习协议草案。第三,填写实习志愿表。在实习企业基本确定以后,下一步则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志愿表,该志愿表既有学生的个人信息,也有本次接受实习的所有实习企业,要求学生按序填写表中志愿,然后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进行汇总,作为分批面试的依据。第四,实习面试。实习面试环节要求学生准备个人简历按第一志愿优先,然后依次类推的原则参加实习前面试。此环节包含实习企业专人介绍企业情况并回答学生问询的过程,在实习企业总体介绍完毕后,进入逐个面试过程,由实习企业来人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经过双向选择来确定实习企业及人选。第五,实习准备。在实习准备阶段主要由教研室负责印刷已成文的各项实习材料(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等),学生则相应准备实习事宜。第六,实习动员。该阶段包括教师动员和学生动员两部分。教师动员主要召集所有参与实习指导的教师进行动员,强调实习管理各个环节的细节及注意事项。学生动员包括全体学生动员及实习点小组动员两部分,其中全体学生动员主要由教研室安排,强调实习纪律等共性问题,明确实习目的(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自己);实习点小组动员主要由各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点具体情况加以安排,做好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初步沟通。

在岗实习阶段(见图2)是实习的核心阶段。在本阶段学生真正进入实习环节,开始以准员工身份参与酒店企业的日常运营,要求学生按期完成实习小结、实习日记并服从企业的统一安排,同时也要求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撰写实习指导记录,及时与学生、酒店进行沟通,反馈并处理相关事宜。

实习结束阶段(见图3)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自实习点返校事宜,实习生返校后应参加实习报告会进行自我总结并听取后续安排,指导教师则整理学生上交的实习材料、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材料归档及填写实习汇报表。

(2)文档管理

实习文档主要包括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实习企业、顾客五个方面所提供的实习文档资料。对于学校而言主要是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来往函电,既体现了实习管理的规范性,又提供了实习的一手资料;对指导教师而言主要是按期完成实习指导记录和实习总结,记录实习期间发生的涉及学生、酒店企业之间的各项实习事宜,为今后的实习积累经验;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主要是提供实习日记、实习小结等材料,明确实习期间的各项得失,为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素材,同时为理论教学提供现实案例;对于实习企业而言主要是提供学生的实习鉴定及学生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如优秀实习生等)、实习期间重大接待事宜的合影等,作为对此后实习生的宣传激励材料;对于顾客而言,主要是由实习生提供在企业实习期间各种顾客表扬信或意见书等,以期发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要优势与劣势,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加以改进或注意。文档管理贯穿于实施阶段(D)的全过程,为学校、学生、企业提供各项绩效控制参数。

3.检查评定(C)

检查评定阶段主要是根据方针、目标和实习要求,对实习过程和实习作为“产品”本身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1)实习质量监控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所在系部、主管院(校)长共同组成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见图4)并制定应急处理机制。该体系具有鲜明的层级关系和明确的职责权限,指导教师作为与学生、企业接触的“一线人员”,享有最大限度的授权,既利于提高实习管理的针对性,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劳动,因为各个层级都能按照既定的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只有在事情头绪较多的情况下才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棘手的问题。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相关人员均到实习企业进行检查并与学生、实习企业充分接洽,听取汇报及意见、建议并由指导教师写出书面小结,既回顾此前的成绩与失误,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又对后期实习提出新要求及新目标,为学生顺利的、高绩效的完成实习提供参照。

(2)成绩评价体系

实习成绩主要由平时表现、实習日记、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总成绩中所占合理比例应分别为10%、30%、40%、20%,以百分制记分后,再以五级分制评定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为保证成绩的公平合理性,成绩评价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教研室三方加以评判。但在平时表现及实习鉴定方面主要着重于实习企业给出的详细意见,平时表现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教师对该学生的实习情况认知程度进行评分;实习鉴定则主要由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给予评判。实习成绩各等级的分布比例是实习绩效的直观体现,为处置阶段(A)提供原始依据。

4.结果处理及应用(A)

结果处理及应用阶段主要是对有效的结果标准化,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持续改进业绩。该阶段强调实习的总结反馈。

实习总结反馈既有助于学生相互交流实习体会,将零散的信息分类整理,形成实习经验与技巧,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又有利于发现学校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起到促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实习企业的日常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促进其管理水平的再提高。在总结反馈过程中,不同实习企业、不同部门实习的同学将所在企业的管理文化及管理模式、部门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相互间进行交流,既达到了与部门轮岗异曲同工的作用,又将不同企业的管理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并拓宽认知范围。通过实习总结反馈,有利于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巩固已获得的绩效,检视存在的问题,确认要因并制定对策,以便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并持续改进。

PDCA循环的引入使得实习管理综合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双重因素,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对持续改进实习教学质量,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绩效管理中的PDCA循环.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月(中旬刊)总第485期

[2]韩敏:对高校运用PDCA原理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探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张润钢:透视中国饭店业.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4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由著名质量管理学者W.E.Deming (美国) 在1951年提出, 故也称为“戴明循环”、“管理循环”。PDCA循环是指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质量, 而开展的处理 (Action) 、检查 (Check) 、实施 (Do) 、计划 (Plan) 等工作的循环过程。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处理 (Action)

包括对现在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巩固, 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则交到下一个循环去解决。

2.2 检查 (Check)

对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 对现有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同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3 实施 (Do)

按实施方案和计划对策来切实有效地组织实施。

2.4 计划 (Plan)

认真收集资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提出实施方案和计划对策。这4个阶段紧密衔接、周而复始、不得中断、务必做到环环相扣。

3 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是

3.1 P计划阶段

第一, 对病房在质量管理上所存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对改进目标进一步明确;第二, 组织建设务必要做到完善, 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最后还要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指标和管理量化标准。

3.2 D实施阶段

采取护士长-组长、组长-责任护士的一环套一环、大环套小环的定项循环管理。

3.3 C检查阶段

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

3.4 A处理阶段

在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在处理阶段中护士长定期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 将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 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 形成由下向上, 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病房自查每次20元, 片区抽查每次50元, 护理部抽查每次100元。每月总结1次, 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

4 体会

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 完分发挥各人所能, 满足患者的需要, 使患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工作进行不断完善, 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 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 增加护理管理途径,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应用PDCA循环, 持续、有效改进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分析, 并制定整改措施既效果评价。结果 既提高了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 又提高了病房护理管理质量。结论 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 完分发挥各人所能, 满足患者的需要, 使患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叶政书, 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56.

[2]朱敖荣, 戴志澄, 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479.

[3]赵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 1998, 11 (4) :487-488.

[4]徐秀月.导入PDCA循环, 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J].齐鲁护理志, 2001, 7 (2) :155-156.

[5]Riegel B, Carlson, Kopp Z.Effect of a standardized nurse case-management telephone intervention on resource u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2.

[6]钟丽萍.人性化服务在医院护士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S1)

[7]孙宁.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24) .

[8]谭小莹, 李冬玲.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 2012 (04) .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5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也逐渐的适应了新市场形势的需求。在现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行业,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确保各个环节体制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时期这一大的背景下,PDCA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如何发展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PDCA管理模式;电力工程管理;应用

现如今的电力工程行业体制越来越适应新时期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要想使电力工程更好的进行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针对现如今的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针对PDCA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1]。

1.PDCA管理模式的概述

PDCA管理模式就是针对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施工管理的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合理的、符合实际要求的管理措施,并且能够严格的按照目标和措施进行执行,确保项目的整体目标实现。对于PDCA管理模式来说,其实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根据实际的电力工程要求,进行管理手段的`转换,并且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加以辅助,最终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使电力工程工作效率和问题处理的准确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电力工程管理的计划阶段

电力工程管理的计划阶段,就是对于每个环节进行整体的规划,采用PDCA管理模式就能够从安全、投资、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例如在科学预算方面,PDCA管理能够利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协调好各个部门进行工前方案计划,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自身需求和施工要求参与,完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规划施工进度。对于一些相对于独立的环节,要根据实际签订的合同进行处理,根据实际各工种需求和合同要求进行科学的编制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前期预算的规划统筹。利用PDCA管理模式,还能够预防电力工程问题的出现,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如果土建施工人员利用PDCA管理发现环节出现了漏洞或者问题,要及时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和技术人员一起积极的解决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的状态。对于有关部门来说,利用PDCA管理的数据统筹管理认真分析电力工程现场上传的问题、现象,并根据PDCA管理提供的方案积极的调遣人员、专家、技术顾问等进行现场解决,细化每个环节的要求,预防问题的出现。

2.2电力工程管理的执行阶段

对于PDCA管理模式来说,电力工程执行就是其中的核心阶段。在实际的执行阶段,电力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前期的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管理,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开展和高质量的项目要求,以及高效率的项目运作速率。在这一阶段,电力操作人员要完善数据库,对于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体的规划处理,再运用到实际的作业指导当中。后续利用数据网络的手段,细致的规划每一个方案和操作步骤,实时的记录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加密储存。目前,对于我国的电力工程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员工工作不细化、工作流程不完善、工作任务不明确、工作风险认识不全面、工作进程不能实时追踪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事业的发展,而PDCA管理模式就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并且强化了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优化了管理模式,从“管理”到“目标”,再到“责任”每个环节环环连扣,充分的挖掘每位电力工作者的潜能,保障电力工作的稳定运行。

2.3电力工程管理的检查、处理阶段

在PDCA管理模式的最后阶段,就是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探究。在电力工程竣工后,首先就是要对工程质量和各个部分进行整体的检查检测,在其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的联系电力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这整个PDCA管理模式的后续阶段,都是整体的进行把握问题和处理问题,最终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应用。PDCA管理模式的检查阶段有着很好的工程优势,在这个阶段,能够根据前期计划或者是合同进行项目整体情况实时把握,然后由技术人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处理电力工程出现的问题。利用远程无人监控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现场监测,方便对于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同时对于现场的人员到位情况和物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利用PDCA管理模式的远程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处理,也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调配,从“发现隐患――实时报警――现场处理”角度出发,形成一个监管闭环,保障电力工程安全质量以及管理效率的高效运作[2]。

3.结语

电力工程管理要想在新的时期下稳步发展,就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统筹分析和管理,与其他的工程管理进行密切的配合。在市场经济多样化需求和工艺作序日益复杂的今天,不断的进行电力工程管理项目的完善和维护,已经成为电力企业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如此急迫的形式之下,PDCA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种管理模式结合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工艺、新技术的特点,融合新型的管理理念,逐步的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目前电力工程管理的各个项目环节进行细化处理,解决其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将各个环节应用落实到实处。总而言之,PDCA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电力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电力工程管理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建.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财经与管理,(20).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6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能力,本文运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理论,结合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课程质量控制模式,以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程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41-2

1 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强调理论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该着眼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理论课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2 服务质量观下的人力资源实验课程质量

在高校教学服务性的观念下,教学质量即为服务质量。而课程作为教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及载体,是实施教学、承载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培养模式的基本功能单元,也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课程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基本构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

借鉴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的课程质量可以描述为是在符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课程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目标或相关潜在需要的特征的总和。这个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要符合人力资源理论的需要;二是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三是要符合社会的需要。这三个符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程的质量要求就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途径,获得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 基于PDCA循环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程质量控制模式

3.1 PDCA循环简介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和统计学专家戴明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P表示计划(Plan),即质量预控,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D表示执行(Do),即过程控制,致力于达到、满足用户的质量需求所采取的行动;C表示检查(Check),即质量检验,致力于考查前面的行为是否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A表示处理(Action),即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持续的质量改进。

3.2 基于PDCA循环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程质量控制模式的构建

3.2.1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的质量预控

计划是一种质量预控,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质量控制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好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的教学计划,建立实验课的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据规定其实现的路径和需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实验课,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关键技能,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在完善实验课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还必须在课程质量预控阶段做好三项准备:

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准备。各个模块的理论教学是学生接触和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也是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在培养目标指导下,授课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将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授予学生,为学生开展实验课奠定理论基础。

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平台准备。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教学涉及的是人机对话以及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人人对话,需要良好的教学场所与环境。所以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能够有效地进行,必须准备好相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包括实验室、计算机、投影设备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软件。

③实验教学环节的师资准备。要想提高实验课程质量,不仅需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和各种软硬件支持,更需要有一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专长的实验课指导教师,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课的实训教学工作。

3.2.2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的过程控制

在质量预控阶段完成后,就进入到质量过程控制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中就是实践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对实验课程质量直接发挥作用,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试验课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点:

①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的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的实践教学过程就是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的过程。指导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实现实验课目标,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取得满意的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必须采用权变的观点,根据学生情况、实验内容的不同,在教学型指导者和学习型指导者之间进行角色转换,以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教学型指导者可以通过指导,将教师自身的经验向学生传授完成实验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而学习型指导者不是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多的提问和倾听,并且为学生提供开发潜力,施展能力以及学习的机会。

②师生在实验课中沟通的有效性。指导教师的指导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因此,师生之间在实验过程中沟通的有效性决定了最终的课程质量。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分享各类有关实验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有关实验进展情况的信息、试验中的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信息等。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双向沟通,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指导,学生可以对知识和技能有更深的理解,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技能。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成本管理,PDCA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项目管理开始逐步与世界接轨,项目管理理论不断成熟与完善,项目的目标控制效果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看来,项目进度滞后、成本超支和质量达不到既定标准的现象仍旧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较而言,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成本管理失控现象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中忽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特别是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另一方面,忽视成本管理中的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成为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领域的两个主要问题[1、2]。

1 PDCA模式基本原理及特点

PDCA模式又称戴明环,是由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wards.Deming博士最早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目前已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3、4]。PDCA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四个循环阶段,一个循环结束后又进入下一个循环,同时大循环的每个循环过程中又可以形成若干小循环,从而形成大环带小环,环环相扣,逐步上升,周而复始的有机循环过程。PDCA循环强调项目实施之前的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检查和偏差分析,通过有效的主动控制和动态跟踪,从而保证项目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

基于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PDCA模式的基本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到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建立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不但可以形成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动态循环控制体系,而且可以针对项目各个阶段的形成具体的PDCA流程图,加强各阶段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控制依据,解决目前成本管理中控制依据缺乏、主动控制不足等问题。

2.1 基于PDCA的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包括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验收五大阶段。将PDCA模式应用到项目全过程,如图1所示。这种基于PDCA模式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中,前一阶段的经济文件作为后一阶段的控制目标,环环相扣,逐步上升,贯穿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形成一个由始至终的动态循环控制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成本管理中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的现状。

2.2 基于PDCA的建设项目各阶段内成本管理

由图1可见,基于PDCA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不仅形成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动态循环,而且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内部形成若干小循环,有效保证阶段性的成本控制效果。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应通过详尽科学的成本计划(Plan),为后续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Do),通过动态的成本检查和偏差分析(Check),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Action),保证成本计划不被突破。基于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当前现状,以设计阶段为例说明建设项目各阶段基于PDCA模式的成本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其它阶段原理类似,但采用的成本计划方法和成本控制措施有所不同。

2.3 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实施要点

基于PDCA模式的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形成了面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和面向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流程和具体方法,但要保证成本控制的良好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尚需注意解决好如下问题:(1)人员落实。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将各阶段成本控制的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到人。(2)计划到位。计划(Plan)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实现,因此应该通过全面的数据收集、合理的方法选用等手段确保各阶段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充分利用WBS。采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进行工作计划和成本计划的合理分解,不仅方便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偏差分析,而且有利于人员职责分工,将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3 结语

本文将PDCA循环应用到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不仅形成面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动态循环体系,而且可以在建设项目各阶段内,通过若干小循环进行有效的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有效地克服了目前成本管理中过程控制和主动控制不足等弊端。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何伯森.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毕星.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天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6.

[4]李春杰.浅议PDCA循环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制造业自动化,2009.9.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8

所谓PDCA管理模式, 就是对企业的具体管理工作和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然后利用图表等形式将分析结果系统有效的表现出来,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中, 人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PDCA管理中, P代表的是计划, 是对目标、方针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的制定;D代表的是执行, 是在计划制定之后对各项目标的落实;C代表的是检查, 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通过总结相关经验, 对相关制度和规格进行制定。在PDCA动态管理模式中, 采取的是不断变化的管理措施, 这就要求对管理思维进行充分的调整, 这也对整个管理的工作量提成了很高的要求。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通过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 PDCA管理模式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在当下的PDCA管理模式中, 已经开始独立的运用数据库来进行数据信息处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 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从电力工程的发展周期来看, 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工程的各个阶段之中, 从项目工程的计划阶段到执行阶段, 最后到工程的检查处理阶段, PDCA管理都发挥着自己的优势, 本文从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 对PDCA管理模式的运用进行相关分析。

2.1 电力工程计划阶段

2.1.1 安全管理工作

在PDCA管理模式下的电力工程管理中, 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指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对工程中预计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虑, 例如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确定、技术规范的确定、设备的完备状态、资金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等。

2.1.2 质量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计划阶段, 运用PDCA管理模式, 对电力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即进行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 建立各项同管理网络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最终通过一整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例如, 在计划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中, 进行工程决策、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等细节划分, 然后对每个环节中预计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 最终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预警方案, 从而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关注, 对应急措施进行严格执行。

2.2 电力工程执行阶段

2.2.1 安全管理工作

从电力工程的执行阶段来看, 该阶段中的PDCA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 通过工程项目执行阶段的有效管理, 能够决定整个管理工作的成效。在该阶段的PDCA安全管理中, 首先要进行数据库构建, 在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来进行工程的运行和管理。通过信息数据库, 借助数字化模式来记录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具体执行情况, 同时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记录, 然后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在这里一般采用的是网络存储和本地存储的双向存储模式, 通过这种存储方式, 以后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就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提取, 更好的实施安全管理工作。

2.2.2 质量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执行阶段的质量管理中, 一些电力企业目前采取的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岗位描述制度。在这种制度下, 员工以个人为中心, 在对某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描述时, 往往容易产生比较模糊的描述和定义, 甚至出现描述重合等问题, 这些都给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带来了阻碍。因此, 在PDCA管理模式下, 对传统的岗位描述制度进行了改革, 采用的是智能表制度, 该制度以整个管理目标的实现为目标, 并根据这个中心目标, 对相关目标进行细分, 从而将各个分散的管理点同各自的责任人进行一一对应, 解决了岗位描述制度中的弊端, 让员工以质量管理为己任, 保证了工程质量。

2.2.3 进度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执行阶段, 要想做好工程进度管理工作, 就需要对工程执行人员、工作岗位以及集体责任三个重要要素进行确定。PDCA管理模式很好的遵循了这一原则, 对整个电力工程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着持续跟进, 保证了工程进度。

2.3 电力工程的检查和处理阶段

2.3.1 安全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PDCA管理模式中, 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该阶段中, 重点工作就是对工程执行阶段中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对电力工程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信息进行搜集, 最终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终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2.3.2 质量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的检查阶段, 通过对管理措施执行状况相关数据的整合, 就能够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通过智能表制度的有效利用, 就能够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执行力度不足以及执行错误等问题进行处理, 并且追究一定的责任。这样才能对工程执行阶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 总结和积累相关经验, 不断的对管理措施进行完善。此外, 在电力工程的检查处理阶段中, 还需要对整个PDCA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监测, 对系统中的漏洞和问题进行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的远程控制中心利用主机系统来进行控制, 实现同机房控制台之间的连接, 通过这种远程管理和控制, 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 保证电力工程质量。

2.3.3进度管理工作

在检查和处理阶段中的进度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参考“三定原则”, 通过管理智能表制度, 对工程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对执行力度不足以及执行错误等问题进行解决, 从而实现保障工程进度的目的。

3结论

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管理模式, 该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需要对该管理模式进行利用和发展, 将我们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西泉, 邓岭.湖南电网PDCA调度管理模式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9) .

[2]祁海坤.PDCA循环在施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 2011 (21) .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施工质量控制,PDCA循环

1 施工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施工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通过对施工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 我们得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未作详细的风险规划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2) 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不到位; (3) 专业劳务分包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 (4) 施工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够; (5) 缺少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6) 现场材料堆放混乱, 管理不到位; (7) 公司检查力度不够, 缺乏更有效的手段对项目部进行管理。

PDCA循环是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 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PDCA循环管理介绍

PDCA循环管理特点:PDCA具有大环套小环、互相衔接、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等特点。

施工管理中, 大环与小环的关系, 主要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 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 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发展和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 推动下一级循环以及整个大循环的转动。

3 施工质量控制中的PDCA循环应用

结合PDCA循环的定义、特点及现场的施工经验, 下面详细介绍PDCA循环在实际施工质量控制活动中如何开展的问题。

3.1 制订计划 (Plan) , 包括制订质量目标 (如是

合格工程还是创钱江杯、鲁班奖优质工程或省部级文明标化工地等) 、措施和活动计划 (如办农民工学校, 进行每星期至少3h的教育) 等内容。

3.2 执行 (Do) , 公司及项目部管理人员以身作

则, 组织人员开展计划的执行, 并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保证施工质量计划的实施。

3.3 检查 (Check) , 主要是以公司或项目部为

主要执行人, 以质量总目标及阶段性施工质量目标为准则,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自检、互检、公司检查、监理业主检查和质量监督单位检查。各类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施工工作是否按照计划执行及未及时执行的原因, 以及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否满足设计、有关规范要求, 是否满足质量控制目标的要求。

3.4 总结处理 (Action) , 主要是总结经验和清理遗留问题。

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质量问题, 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必要的措施, 予以纠正。处理纠偏和预防, 前者以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为主, 后者是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更深入一步, 结合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活动, 在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 其内容又可以分为问题现状、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计划实施、检查实施结果、总结经验、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等八个方面。

3.4.1 分析现状, 找出可能发生或已经存在的

问题 (如钢筋制作错误, 模板尺寸偏差, 混凝土浇筑时炸模、露筋、蜂窝等现象) 。可采取头脑风暴法尽量全面的找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 并进行归类整理。

3.4.2 分析原因和各种影响因素。可从人、机、料、方法和环境等五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1) 人的因素。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a.人的素质、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b.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c.人的生理缺陷, 如有高血压、恐高症、癫痫病、心脏病的人不得从事高空作业等;d.人的心理行为, 如疑虑、畏惧、抑郁等很容易使人的注意力转移, 由此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公司项目部制定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采取培训、考核、现场指导等措施。如开办民工学校进行各项施工的教育培训,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方面则对各工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经考核通过后才能持证上岗, 相关资料存档。

项目部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 平时多开展有益的活动, 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员融成一个团队, 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益。

(2) 机械的因素。分以下几个方面:a.机具的型号、主要性能应满足现场需要;b.除了作好防护工作外, 还需要定期的检查、维护, 确保机具的正常安全使用;c.实行专人分配看管制度, 以确保机具的正常运行。

(3) 材料的因素。施工材料的选购, 必须是经过考查后合格的、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场前必须检查进场实物, 检查质保书, 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部分材料 (如钢筋、水泥、砌块等) 须抽样检验, 并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 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 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

进场材料需做好材料防护措施, 保证材料的使用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领料时, 采用限额领料制度, 由现场总管签发限额料单, 保管员接单发货, 从而既能保证质量, 又能节约成本。

(4) 方法的因素。指对施工工艺的控制。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必须做好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重要的施工方案 (如脚手架、井架搭设和施工电梯、塔吊等施工方案) 须经公司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深基坑支护和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等方案还须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5) 环境的因素。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 如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复杂多变, 如气象条件:湿度、温度、大风、暴雨、光线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 前一分部、分项工程就是后一分部分项工程的环境。因此, 根据工程特点, 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严加控制。

3.4.3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就产生质量问题的

各种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对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和最关键因素。

3.4.4 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3.4.5 计划实施。

落实到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员, 按照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进度等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 并进行考核。

3.4.6 检查实施结果。公司应做好计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评价工作, 并作好文字记录。

3.4.7 总结经验。

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把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标准化、制度化, 并归档。必要时, 召开有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代表参加的现场协调会。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协调改进措施的落实。

3.4.8 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或有待改进的问题, 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即将本次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不完善之处列出来, 作为下一次循环应处理的内容。这样, 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 推动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也推动施工质量的提高。

4 应用意义及相关建议

PDCA循环管理法, 作为一种保证施工质量的管理模式, 具有其现实意义。在应用中可以逐层落实, 各分项工程、各专业班组也采用这种质量控制工作模式, 使得整个工程施工作业层层有质量控制, 每一次循环质量就可以上一个台阶。尽管PDCA循环管理方法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应用与推广, 但由于工程建设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太多, 尤其在工程项目部, 管理上还是以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为主, 真正、科学地开展PDCA循环质量管理仍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公司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的同时, 也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 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目的, 继而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土生.浅析PDCA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 2006, 27 (2) :48-50.

[2]文勇.论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 2007 (4) :29-32.

[3]马成刚.PDCA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8) :34-352.

PDCA质量管理模式 篇10

PDCA管理模式属于一种动态模式, 最初应用在生产领域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电力工程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确保人们日常生活活动能够有序的进行, 电力工程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PDCA管理模式的概述

从字面上来理解PDCA管理模式的话, 则P为计划、D为执行、C为检查、A为处理, 基于这一理解, 可将PDCA管理模式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以及处理阶段。在计划阶段, 按照实际情况, 通过对PDCA管理模式相关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这一计划来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在执行阶段, 则是按照所制定的计划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来进行工作, 并严格控制这一实施过程。在检查阶段, 则是基于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 定期检测具体实施情况, 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处理阶段则是按照检查结果, 根据计划实施的具体情况, 来对实施过程进行科学且合理地调整, 从而便于计划更好地实施, 同时在该基础上, 还进行经验以及教训的总结, 继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 PDCA管理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 其具备开放性与动态性等特征, 在应用过程中, 可基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在实际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灵活地进行地调整。在管理过程中, 可针对管理的具体内容, 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措施, 并实时收集和监控相关数据, 跟踪调查管理机制与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 并针对在跟踪调查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 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对于PDCA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 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结合电力工程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整个管理计划, 同时并在此基础上将具体管理方案制定出来, 明确具体管理措施。在管理计划中, 必须要涉及到电力工程全部因素, 这样才可确保其计划的切实可行性以及全面性。在制定之前, 应该仔细调查电力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 结合调查的相关内容, 预测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 并基于这些内容制定出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方案, 其中对于在管理过程中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应该制定出相对应的计划方案, 从而确保所制定的计划方案的条理性以及严谨性。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 所涉及到的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人员、外部环境等内容。在设备上, 首先应该对设备内部运行情况制定出具体管理方案与监测方案, 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确保电力设备的运行始终处于稳定、可靠以及安全的状态下;其次, 对电力设备本身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在该计划中应该包含电力工程的所有设备, 同时对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故障, 应事先制定出相关的故障管理计划;最后, 对于设备的应用信息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并加强设备的监测。在人员上, 应根据不同专业来进行各部门人员的划分, 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具体工作范围以及要求, 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 同时还应加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在外部环境上, 基于对电力工程外部环境的仔细调查与研究, 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方案, 对于外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故, 应加强防范, 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 执行阶段

第一, 在该阶段中, 除了要确保管理计划方案的落实以外, 同时还要注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针对这些变化及时对其管理工作进行调整, 确保其管理工作满足电力工程实际管理情况。此外, 还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从而为电力工程的后续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第二,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注重数据块信息的构建以及使用, 确保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可对基本信息实现共享。借助于数字化模式对管理计划具体实施情况与所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存储, 要注意的是在存储时, 应该采取网络及本地双向存储方式, 以此加强其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第三, 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 并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不断提高其责任意识, 继而使其工作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最终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成效与水平。此外, 还应加强进度管理, 确保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

第一, 检查阶段, 随时检测电力工程管理实施的情况, 特别是工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对工程现场中所需的检测设备, 应该加强日常的检查, 定期实施抽查, 以免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同时对于在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必须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并对管理实施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此外, 对于新制定的这些计划方案, 还应该实施相应的检查跟踪工作, 从而确保其满足电力工程管理的需求。

第二, 处理阶段。该阶段为一个较为灵活的阶段, 即针对检查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该阶段, 除了要注意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与手段, 同时还应和执行阶段所采用管理措施进行比较, 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使制定的新计划更为清晰且有效。在此笔者要强调一点的是该阶段并非结束阶段, 由于PDCA管理模式为动态式、循环式管理, 事实上, 该阶段所总结的这些理论又为下一个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对此, 必须要确保该阶段所总结的这些经验的合理化以及科学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在相应地加快, 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电力事业企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质量与水平, PDCA这种管理模式也逐渐被引入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 下面文章就该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PDCA,电力工程,管理,动态,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洪涛, 袁森, 邱夕兆等.遵循PDCA循环的山东电网黑启动试验[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30 (2) :145-149.

[2]林建.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0) :231-232.

[3]刘彬.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科学与财富, 2010, (7) :219-220.

[4]胡林.解析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 2012, 21 (23) :34-35.

上一篇:检验项目下一篇:设计资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