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

2023-06-03

第一篇: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

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第一:压疮管理现状分析

第二:PDCA循环管理步骤

第三:PDCA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第四:心得体会分享

第一:压疮管理现状: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突出,住院病人中老年人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压疮发生率:美国一般医院2.5%-11.6%,护理之家3%-24%,昏迷或者截瘫24%-48%,住院病人中老年人10%-25%,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则达到70%,在国外的护理观点认为 部分压疮是可以预防的, 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 24 有不可逆损伤, ~ 48 h 就可能发生压疮。护理不当确能发 生压疮, 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国内的观点 则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提出院内压疮发生的标准为 零, 尚有说明: 除不许翻身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 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等。而我科平均住院年龄在72.3岁,于今年1-7月有压疮4例,科内2例,院外带入2例,我科现根据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特点,于今年7月启动PDCA循环管理专项活动,利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分析原因,拟定计划,重在执行落实,做好压疮的各项防范措施,使压疮的发生率从

第二: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提出,反映了在全面质 量管理中的一般规律,是反馈原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间断的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的动态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改进,永无止境。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是需要方法与策略的,否则必将杂乱无章,思路混乱。

事实证明PDC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DCA循环呈阶级段不断运行,最终结果品质持续改善提高 第一:计划阶段 1.原始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病人总数:3078人次,新收293人次 压疮高危患者例数:38例,2014年7月-11月2590人次,新收244人次,压疮高危例数:20例。

1.2 详细资料:2014年1月~2014年7月,我科共有压疮患者4例,院外带入2例,科内发生两例,平均年龄(71.25.0±6)岁;生活均不能完全自理。临床诊断:AECOPD1例,胰腺恶性肿瘤1例,宫颈内膜恶性肿瘤1例,肺癌1例。

方法采用鱼骨图,他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lshikawa”或者“因果图”。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压疮的细节因素采用人、机、法、料、环的方法,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详见图1。 2 针对科室现状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原因

2.1 人员因素:护士:风险预见性差,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清楚,管理者:重视不够,组长监管督促不够,薄弱时段(周末)管理薄弱,病人及家属:压疮知识匮乏,配合较差,四例压疮患者中只有1例同意使用气垫床,其他3例均拒绝使用,原因为自费及舒适度降低。

2.2 病情因素:老年病人体型消瘦或者水肿肥胖,血管硬化,营养不良,Brand评分≤10分,强迫体位,肌肉萎缩和反应迟钝对压疮的形成和预后有直接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在4例压疮中,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其中有1例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无法移动肢体,2例患者因病情采取强迫体位。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此次统计的4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低蛋白血症。

2.4 环境因素:部分压疮气垫床存在设计缺陷,骶尾部设计了一个气圈,结果这个部位因接触不良导致充气漏气,导致患者皮肤受力不均,到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护士评估后未及时使用气垫床,嫌操作气垫床麻烦,增加工作量。健康宣教未落实到位,家属对防压疮处于空白地段。护患沟通效果欠佳,未能取得家属理解与配合。

2.4 制度因素:科室没有形成配套的护理压疮管理组织体系,特别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 无规范的压疮层级报告制度及压疮管理培训制度,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掌握不足,不了解上报程序,对压疮护理新进展不了解,甚至对新型敷料使用处于真空状态,对压疮隐患缺乏预见性,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高危压疮患者,未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案保护措施。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生活护理依赖家属,护士过度依赖陪护人员和家属。此次统计的4例压疮患者,2例发生在病房,均留有陪护人员。 3 制定详细计划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预防压疮的四级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A.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伤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的四级安全监管体制(时间:2014年7月31之前)

B.成立科室伤口护理小组,并制定其相应职责,定期开展科室自查与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8月10日之前)C.在医院压疮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我科特点制定我科压疮管理制度并建立翻身卡。(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7月15日,对压疮风险的评估设定四个危险度,并逐级上报。) D,每月由伤口护理小组牵头按标准进行自查,查找问题,责任到人头,并按照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时间:2014年7月执行)

E.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正确、严谨评估,把好首诊关及评估关。(时间:2014年7月执行)

3.2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理念。(时间:2014年7月-2014年11月)

3.3重抓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时间:2014年7月-11月) 3.4加强护士安全风险意识培训。(时间:2014年8月-10月)

3.4切实有效落实健康宣教,并责任到人头,班次。(时间:2014年7月-11月。

3.5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时间:2014年11月)

3.6加强科室护理管理,护士长把压疮护理管理列为科室重点环节进行管理。(时间:2014年7月-11月) 3.7完善科室护理设备.(时间:2014年9月之前完成) 第二:执行阶段:

1.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伤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的四级监护网络,科室完善压疮上报制度,通过“四危上报及四化管理,一做一强”,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实现0%目标。四危报告:15-18分报告临床护理组长,13-14分报告科室伤口组长,10-12分报告科室护士长,≤9分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护理部。四化管理:实施压疮评估率100%常规化化,难免压疮发生报告制度化,科室管理小组预防指导化及自查指标真实客观化,一做:把规范当成习惯来做,一强: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B.成立科室伤口护理小组,并制定其相应职责,定期开展科室自查与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完善压疮相关制度,抓好压疮护理分层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管理制度挂钩,并及时将科室压疮管理情况向护理部汇报,对三期及以上压疮及时请专科护士会诊。

2.建立压疮高危患者翻身记录及压疮预防及护理流程,评估流程及压疮换药流程。按层级管理督促每名每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做到六勤。

3.责任护士的评估:A不漏掉病人的任何一个细节:如腹股沟,肩胛处及头枕部,甚至细化到鼻孔皮肤。B不是只评躺起来的病人,对坐轮椅及走来的病人也要仔细评估,坚决执行评估率100%,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个案护理,做好床旁交接班;C积极听取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主动想了解,想认识压疮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到压疮安全管理中来。对听不清的患者采取纸笔,图片交流减少沟通屏障。 4.培训执行:科室组织全科护士开展常态化培训,每月1-2次设立专题讲座,更新压疮护理理念,走出压疮护理八大误区,并要求全科护士参加全院伤口小组组织的讲课。2.定期进行压疮知识考核,利用科室现成病例现场提问了解护士对压疮知识的欠缺点,有目的制定培训计划,按层级管理进行分层培训,注重培训针对点与侧重点,

3、制定压疮预防与护理操作规程,伤口换药操作规程及浸渍护理操作规程,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4.护士长鼓励护士积极查找资料,运用PDCA理论运用到压疮护理中,使压疮的护理从经验防治过渡到科学规范防治护理。

5:核心制度落实: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执行,做到无缝隙交接,要求每班交接必须双人巡视病房,交清看清接情,对科室压疮高危患者班班交接皮肤并做好翻身记录。

6.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防疮意识,划出警戒线,加强护士责任心,以近期热点医疗不良事件:(最近北京许峰事件)组织学习,以及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从中找到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措施,要求参会率达到100%,科室形成良好的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7. 健康教育的落实:对压疮高危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执行首次宣教-责任护士宣教-临床组长宣教-伤口组长宣教-护士长随机检查模式宣教。让病员及家属真正认识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具体应用工具:宣传册,文字,图片,真实案例。

8. 让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中来。建立沟通失败后预警机制,针对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方案。

9.护士长一要对科室每日压疮高危患者现场检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对薄弱时段(周末及节假日)指定具体负责人,加强病房质量管理。二要长重点加强科室各班次护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好各班次的人员配备,特别是薄弱时间段,抓好压疮制度落实。三可利用跟班作业及早晚间查房对患者压疮的安全预防状况进行检查及督导。每日晨间交班对高危患者的压疮状况进行讲评,做好三抓:抓落实,抓现场,抓薄弱(时间及人群)。 护理组长及伤口组长加强督促检查,对压疮管理做好二次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挥好科室骨干作用。 10.报告申请购买新型无骶尾部气圈设计气垫床,尽快投入使用。 三:检查阶段:

1. 护士:每班交接皮肤情况,床边交接皮肤情况,床单元整洁度。评估患者压疮情况,对压疮知识掌握情况通过随机提问及考核。皮肤护理记录书写情况。

2. 伤口组长:每天检查皮肤管理情况,每月自查分析数据,每月季度分析情况,压疮专业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情况。

3. 护士长:每日护理查房发现情况,对科室高危压疮患者分析情况, 压疮护理持续追踪情况,病房现场管理情况,薄弱时段(周末及节假日)管理情况,薄弱人群(新进护士,试用期,低年资护士)管理情况。 4. 护理部及全院伤口护理小组监管检查情况。 5. 护理设备到位情况。

四:处理阶段:PDCA关键环节,两步骤:(巩固措施,制定标准)根据多层面,多维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巩固,形成标准,并补充到有关的标准及制度中。对执行效果较差的措施加以总结,进行分析,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

第二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自己学习生活方面不足进行改进。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1.P阶段

步骤一:选择方向

在即将到来的实习和毕业,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能力的锻炼。

步骤二:设定目标

拿到四级英语证书、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最好是报检员证)、学习成绩乐观。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① 自学相关知识,多做题,认真学习 ② 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重点突击 ③ 融合以上两种

最终定位:在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辅导班。

2.D阶段

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周一至周五进行以下训练:

(1)概览: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周六进行课外重点性辅导训练

周日做一周总结,对一周进行查漏补缺

3.C检查效果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A阶段处置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第三篇: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对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品质,强化了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满意度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1]。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监测,治疗护理,康复训练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治疗计划[2]。我科自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到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组织,选取我科血液透析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3~81岁,平均52岁;透析时间均从起始开始,透析计划均为每周3次规律透析,4h/次;均意识清醒,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成立品管圈组织并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组织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圈员7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其中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开展圈内的活动,如组织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2名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记录员1名为护士,担任圈内工作记录。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查阅资料,共同制定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表。

1.2.3活动步骤 (1)P―计划拟订:确立并制定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

(2)D―执行阶段:确认患者病情需要透析,即进行健康教育,并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放入病人病历中,当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表的作用及意义,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为该病人制定的透析方案,认真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指导病人,每次执行后已执行的用笔打勾,并签上执行者姓名,未执行的不做标记,但必须记录未执行原因,并严格交接班。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宣教时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并就前一次透析时的问题进行反问式提问以评估效果,如果回答不出或不完整,就进行再教育,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排班要新老搭配,保证每班有圈员上班,以保证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3)C―检查阶段:圈长和圈内辅导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每天检查并在相应的栏目上打分,进行督促、跟进,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再教育,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

(4)A―巩固阶段:圈长坚持每周2-3次组织圈内成员学习临床路径表和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必要时请科室医生培训,更深入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做好质量持续改进。

1.3评价方法 利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达标率即患者及家属掌握宣教的血液透析知识程度,全部为选择题,不能书写的病人由护士组长提问题,病人进行回答的方式完成,采用百分制,得分≥85分为达标,<85分为不达标。满意度调查由护士长发放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科室环境,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居家护理指导4个方面,每题的选择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表审核后结果分类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属于居家透析,每周来院透析3次,4h/次,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受疾病的折磨加上透析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疾病对社会家庭的影响,易产生负性心理。常规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比较差。我科导入临床护理路径后,简便快捷的记录方式,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时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遵医行为大有改善。

4小结

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经过每个圈员的参与、讨论、实施和完善,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血透患者健康教育中,该方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发挥其管理潜能,加强上下级沟通[3],同时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4],有利于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护理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逐项落实,责任到人,减少漏项[5],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2]李萍,赖红梅,程薇,应用护理路径对顾客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2-833.

[3]谢文,周凤婵,郑志惠,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15216.

[4]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4(22):1103-1104.

[5]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

第四篇:病案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350000福州市福建省人民医院质控科施婉玲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程序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制定一系列工作计划和活动措施,并且按照计划措施认真执行,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最后根据结果进行总结,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结果 通过PDCA循环方法对病案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后,病案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结论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思路和程序,能显著提高病案质量。

[关键词]病案质量管理PDCA循环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理论是一种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深入,该循环在质量管理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病案质量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病案质量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我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以病案质量管理为切入点,采用PDCA循环方法对病案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

1计划(PLAN)

制定病案质量管理的目标、计划、相关的制度、规范、标准和技术文件,体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1 健全院科两级病案质量管理体系 成立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兼任;副主任由职能科室即医务部主任兼任;委员由各临床科室主任及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组成;下设医疗质量监控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其主要职责为:制定、修改和补充有关的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对病案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适时组织病案质量检查工作,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对各科室的病案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反馈监督、改进。科室成立病案质控小组负责对科内病案各环节质量的自查、分析与评价。

1.2参照主要的医疗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参照《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福建省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通过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一系列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它是临床医师书写病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性规定,也是评价病案质量的根本依据。如:《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病历质量管 1

理与奖惩规定》、《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论制度》等。

2实施(DO)

在实施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将PLAN的精神下发到各相关科室,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它体现了有章必循、有法必依。

2.1规章制度的下达各项制度经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后,即由医务部以部门发文的形式下发到各临床科室,科室负责人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同时,院质控科专职人员经常下指导临床一线人员贯彻执行。

2.2计划执行前相关人员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病历书写规范及各项核心制度,掌握病历书写方法与内涵,将病历书写规范纳入新进临床医师、实习医师上岗前培训内容。

2.3严格按着制度的要求执行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各项病案质量管理制度,领会其内容,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着制度的要求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每月的科室质控自查表中提出,供下一循环参考,但先以医院制度为标准。 3检查(CHECK)

检查实施的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在病案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病案形成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将质控方式从传统的终末质控为主转移到环节控制为主上来,重点是在院病人的病案管理,起到预防的作用,确保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3.1 环节质量检查包括科室自查及院级质控,先由书写病历的临床医生参照标准进行自查,各医疗组的主治医师负责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在病案归档前由科室负责人把关,对每份出院病案都必须进行审阅签字,保证病历书写的质量。每月由以科主任为组长的病案质控小组进行科室自查,并将科室自查情况上报质控科。此过程不作为病历奖惩的内容,但各科室应作为内部人员综合考核的参考项目。院级质控由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及质控科进行,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一次运行病历质控,重点检查病历的内涵质量。质控科每周均下病房抽查运行病历,重点是查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及时性。此过程与病历奖惩相挂钩,对存在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相关科室,并要求其及时整改将整改情况书面反馈质控科,每周在全院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病历质量通报,并按规定予扣医疗质控分,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医生职称聘任挂钩。

3.2终末质量检查即在病案归档后,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员通过对病历书写质量的检查评定病历的等级,计算甲级病案率。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抽查一次归档病案,按评价标准进行病历的评级,对不合格病历按规定进行严惩。

3.3每月汇总病历检查结果,以《医疗质量通报》的形式下发到各临科室,分析病历缺陷情况。

4处理(ACTION)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改进的措施,同时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用标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进入下一个循环。

4.1 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前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存在缺陷及其原因,应采取的整改措施,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可行性意见。如对制度的内容有修改和补充,可随时组织召开会议,予以决策并下发到各科室。

4.2 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将每月医疗质控扣分情况上报财务科,直接从科室奖金中扣款。

目前PDCA循环已被公认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思路和程序,我院病案质量管理采用PDCA循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从而形成医院病案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参考文献:

1.夏志宏.PDCA循环法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与体会.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 4:209-210

2.刘慧清.PDCA循环的方法管理病案质量.中国病案,2005,6(1):16-17

3.林丽.PDCA法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病案,2006,7(7):21-22

第五篇:PDCA循环管理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提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水平。

方法 汇总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

结果 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高位药品数量不符、标识不清或不全、药品混放、贮存不当较管理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 PDCA;高危药品;作用

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特点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1]。PDCA循环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2]。美国安全医疗协会(ISMP)将高危药品定义为当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几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危险[3]。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医院为了保证患者及时用药,病区常备一些高位药品,由于护理人员对高位药品重视不够,病区管理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护理用药安全,探讨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效果,该院于2012年10月运用PDCA循环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共16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护理部每月对各个科室高危药品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回顾实施前3个月护理部检查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有高危药品标识不清或不全、未按要求放置、药品基数不符、贮存不当、药品过期。分析其原因有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重视不够、缺乏药学知识、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计划(Plan) ①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邀请药剂科、医务科参加,根据检查中的问题共同分析原因,针对问题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②制定对临床护理人员药物知识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以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③制定对高危药品的检查标准,使护士的工作有据可依。④制定该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目录、药品种类。

1.2.2 实施(DO)

①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及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参考ISMP对高危药品的定义,结合该院实际用药共同制度本院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的目录及药品种类。确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丙泊芬、高渗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等10大类46种药品为该院高危药品。

②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PDCA循环,在全院护理人员中普及PDCA循环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的将PDCA循环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③加强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录、种类,收集高危药品药物说明书,制定成册,重点组织学习高危药品常用计量、极量、用法、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潜在风险,提高护理人员药物知识,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真正把好临床用药的最后一关。

④药品管理环节: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本科室高危药品的基数,并上报护理部备案;科室有专人负责高危药品管理;设置专区或专柜放置,保证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区放置,并在放置区或药盒上以白底红色惊叹号做为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医务人员此为高危药品;建立高危药品交接本,每天清点,做到帐目相符,避免药品过期,使用后及时记录;高危药品领取后及时做好标识后放置;按照要求贮存,需20 ℃以下保存的高危药品放置冷藏柜中,如抢救车中的肾上腺素注射液需20 ℃以下保存,放置到冷藏柜中,在抢救车中清楚标识药品存放地点,便于抢救时及时取到;

⑤高危药品使用环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双人核对;对正在使用过程中的高危药品做好床头交接班;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汇总,及时反馈。

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案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1.2.3 检查(check)护理部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组成的三级监控网络体系,采取科室质控员每天检查,护士长每周督查,护理部每月抽查的原则,重点检查高危药品的数量、标识、贮存、有效期以及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检查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持续跟踪问题改进情况,护理部不定期的督查。同时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中。

1.2.4 处理(action)护理部汇总各级监控体系检查的情况,在护士长大会上反馈,对于管理中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增加护理工作的信心,调动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做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管理重点。

2 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频次较管理前明显减少,见表1。表1 管理前后3个月高危药品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频次比较(n=72)

3 讨论 PDCA循环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也不是同一水平上的循环,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会使质量提高,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4]。高危药品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的重要内容。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发生给药错误,从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5-6]。该院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完善了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规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工作积极性,强化了环节管理与监控,有效规避了风险,使高危药品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有效减少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问题。表1显示 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问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 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1-132.

[2] 潘韶山. 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3] 夏同霞,罗晓兰,王玉和,等.风险管理在该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0,20(17):1552. [4]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 [5] 陈丽芳,彭幕莲,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39-40 [6] 吴如容,张福志.PDCA循环在护士临床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3):169-170.

上一篇:工会2019年工作计划下一篇:soho中国直销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