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理的目标能使人产生达到目标的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但当代大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行为上,抑或语言方面,都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其自我表现、自我管理的意识较强,这对辅导员的班级目标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PDCA循环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PDCA循环班级管理论文 篇1:

中职护理班班级管理探索之一二三四五

[摘 要] 面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目标、发展道路和能力培养,运用“PDCA”四阶段循环法,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有效性,发挥班级管理的最大作用,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阶段继续深造或实现就业。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班级管理

学校对护理专业实施“中高职4+2分段培养”。“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指护理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与护理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两个不同的教育层次之间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师培训等方面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分工的办学模式。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笔者对中职护理班班级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同一个背景,同一个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的护理专业“中高职4+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始于2012年,由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我校联办,试点项目学制为六年,中职学段四年,高职学段二年,中职学生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四年中职学段学习,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通过注册入学的方式进入高职学校学习。

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我校护理专业中职班,是因为我校中职护理专业有机会直接升入高职学校,可以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对刚到校的87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其中78人是因为有机会进入高职护理而就读,而且有80后学生非常希望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其余7人为比较希望。可见,中职学生都有一个鲜明并且一致的目标。

二、两条发展道路

我校的护理专业“中高职4+2分段培养”有严格的选拔条件和名额限制,只有具备进入高职阶段入学条件的学生才能选拔就读高职护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两条发展道路:升学和就业。

刚入学时学生目标明确,但经过一年的中职护理专业学习和考核,部分学生的目标有所调整。一年级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时有36人的目标发生改变。原因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就业与升学之间犹豫。观察到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也有所调整:一是对成绩好、就读高职护理意志坚定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适应高职阶段教育的各方面能力;二是对成绩中等,又想争取就读高职护理的学生,通过班级管理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与积极性,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就读高职护理;三是对成绩一般的,对就读高职护理已经有所懈怠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护理职业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一)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行动能力

众所周知,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意识,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自觉行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入校两个月的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纪律、行为规范、宿舍卫生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养成好习惯,依赖于班委的管理和约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运用班委负责和全班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一学年结束,班级每个月都有流动红旗,连续两个学期获得文明班级。护理专业有自身特殊性,今后的工作需要眼快、手快、腿快、心快,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和懈怠,所以行动力、执行力要强,学生在参与管理实现在自我管理、相互督促、全面考核中踏实行动。

(二)护理基本技能

护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尽快适应高职护理教学和就业有很大帮助。主要应该学会:(1)细心呵护,学会关心他人。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在于直接与宝贵的生命打交道,学生必须树立用爱和知识守护生命的信念。为了转变“90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班级每天安排一人负责卫生,学生互相帮助完成,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的习惯。(2)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治病救人是团队工作,通过组织素质拓展活动比赛,以团队合作主题的班会、学习互助小组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护理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学习充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班主任运用微信公众号、QQ群发送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就能随时接触到护理专业文化的熏陶,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三)护理操作技能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职业技能的衔接。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是继续深造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关键。学生二年级开始接触护理技术课程,为培养学生练习操作技能的热情和兴趣,在学生学习初期,邀请我校参加护理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现场分享参赛经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接受;在班级里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激励学生多练习。在学生实习前期,邀请优秀实习生讲解实习感悟,并分享实习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端正实习态度,充分利用实习机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四、“PDCA”四阶段循环工作法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着眼于班级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运用“PDCA”循环控制法于班级建设,探索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途径。

(一)班级管理的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中职护理班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但是他们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和课业压力。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职业学校生活,顺利进入高职护理院校深造,针对这种情状,运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首先制订班级管理的一系列措施:班干部管理及考核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班级文化制度、班级活动制度、心理调适等,作为班级管理开展的前提。

(二)班级管理的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班级管理实施应以计划阶段制订的班级管理相关制度为依据。运用班干部负责和全班参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和考核,召集全班学生组织体育等各类班级活动,邀请毕业班学生分享实习、高职考试及执护考试经验等,依据班级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班主任定期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体荣誉感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班级管理的检验阶段

检验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发挥作用的促进环节,同时也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保证。结合班级定期总结和学校每月量化考核制度,各项制度的检验要认真落实并留存备份,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考核。设定好的班级阶段性目标与班级建设成果进行对比,对学生上一阶段工作进行细致分析和认真总结,才能找准问题并加以分析,作出科学的评价,也为“PDCA”循环控制方法下一阶段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班级管理的改进阶段

改进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促进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环节。班级管理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后,既促进了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又能检查出班级管理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个阶段分成三步走。首先,通过一系列班级管理措施,班级连续两年获得校市级文明班级;其次,养成建立班级管理长效机制和评价机制,保证活动的效果。

笔者所带中职护理班,运用“PDCA”循环控制法测评日常班级管理质量,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以下好处:(1)有利于发挥班级隐性教育优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素质。班级活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等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并且具有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和潜隐性等特点。(2)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消极厌学、敏感、焦虑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及时跟进学生心理状况,心理教师不断加以引导和调整。(3)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升学率及就业率。具备护理基本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是高职护理院校和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能力普遍提高可提高升学和就业的机会。(4)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护理实习和高职护理教学。邀请护理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毕业班学生、护理资深教师等为学生开讲座,实现护理实习和高职护理教学知识早知道。(5)有利于准确把握班级管理质量和及时改进班级管理措施。“PDCA”循环控制法测评日常班级管理质量,可发现班级管理问题,并作出及时改进。

参考文献:

[1]齐学红.班级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李迪.打造中职卓越班级的41个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75-83.

[3]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49-51.

[4]刘育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5]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作者:杨梁玮

PDCA循环班级管理论文 篇2:

浅谈PDCA理论在班级目标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理的目标能使人产生达到目标的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但当代大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行为上,抑或语言方面,都注入了全新的元素,其自我表现、自我管理的意识较强,这对辅导员的班级目标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已成为辅导员探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以PDCA法则为理论支撑,以班级为平台,探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PDCA理论;管理目标;热炉法则;南风法则

新生刚刚迈入大学的殿堂,他们热情似火,蓬勃向上,诗意、浪漫、幻想是他们基本的思想特征,但对于未来的目标,缺乏具体的认识。做事仅仅依靠热情高涨的青春活力、单纯寄托于浪漫虚幻的我行我素,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对目标的切实追求。总之,他们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但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理性和目标虽不能为班级目标的实现提供绝对担保,但除却理性的筹划和对目标的追求,一个班级在众多集体中脱颖而出,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必须理性地制定管理目标,并科学引导新生的积极性,确保目标的实施。

PDCA理论由管理专家休哈特于1930年提出,其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该理论起初应用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随着实践的加强,该理论内容日益完善,并被拓展到多个领域,且收效显著。本文拟借用此理论,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最佳路径。

图1 PDCA理论框架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计划阶段

PDCA法则中的“plan”即制定管理目标阶段。此阶段目的在于使班级有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具体地,plan阶段应该在校纪校规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管理目标。如考勤目标、班级选举目标、评优评先目标、集体活动目标、学业成绩目标等。只有完善的管理目标,才有可能打造优秀班集体。然而目标的制定,绝非海市蜃楼,横空出世,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合理性原则。大学班级管理目标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大学教书育人的职责,做到合情合理。所谓情,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在考勤制度中,如果有同学缺勤,不能一概以旷课而论,而是因缺勤的缘由区别对待。作为辅导员,应及时全面了解情况,避免信息不完整导致决策失误;所谓理,就是坚持理性。理性的班规既能够充分调动个体心理需要的自觉动力,又可以避免班级规章成为凭空的精神幻想,可望而不可及,有名无实。

第二,可行性原则。班级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要力戒繁文缛节的文牍主义规章,以化繁为简为目标,确保班规的可操作性。此外,班规既不能疏于防范,也不能失之偏颇。如果是脱离实际的天方夜谭,再完美的辞藻和规章,也如同一纸空文。因此目标的确立,既不超出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更应得到班级成员的共识。只有得到大家认可才能行之有效。

第三,认同性原则。目标管理的精髓和最关键的一环在于实现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请全班同学参与目标的制定,并且认可这个目标,否则目标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下齐心。其利断金。经过班级同学充分讨论酝酿,群策群力,既疏通了内部意见,也起到了宣传班级目标的效果,两者都可为班级目标提供认同的思想基础。

第四,制度保证。在班级达成共同奋斗目标以后,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制度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目标而展开。为确保执行力,制度的制定还应采取全员参与的方法。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实行阶段

PDCA法则中的“do”即实行阶段。此阶段目的在于使班级活动有规必循。在班级管理目标的实行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五个具体的法则进行:

第一,热炉法则。该法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警告性。炉火炙手可烫,让班级成员知道,不用手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能灼伤人。班规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起到警示作用,并让班级成员能够耳熟能详,心存规矩;其次,一致性。当有人碰到炉火时,肯定会被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人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制裁”;再次,即时性。当有人碰到炉火时,立即就被灼伤。“制裁”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以儆效尤,决不能拖泥带水;最后,平等性。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做到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南风法则。法国著名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此则寓言运用在班级管理中,就是以情感人,经常关心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三,授权法则。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班干部带领全体同学朝着目标奋斗。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首先要确保班干部的积极参与,因此对班干部要一方面要充分授权,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授权时要选择好对象,杜绝任人唯亲,避免用人不淑。授权的对象要能胜任工作,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并发挥自身的影响带动班级同学。控制时注意方式技巧,辅导员不需要事必躬亲,只是就原则性问题提出引导,通过命令追踪、信息反馈、监督进程等方式统御全局。

第四,信任法则。信任是建立工作关系的基石。只有与班级成员建立信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信任是力量和激励,辅导员对班级的信任是对全体成员的肯定;信任是尊重的衡量标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信任,才能让其体验到尊重的分量。

第五,分工法则。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为确保目标的完成,必须有合理科学的分工。对于辅导员来说,可以按照20%法则实行分工,即根据班干部设置和班级管理目标,制定岗位说明书,让班干部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朝着目标奋斗。辅导员只要掌控20%的精英,就可以实现管理目标。

第六,团队法则。班级是由充满个性的社会人组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目标引导,班级同学有了共同奋斗的方向。在班级目标实施过程中,首先班干部组成一个团队,并合理分工,在他们的带领下,吸收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班级。在班级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意见,班干部能够及时予以解释或吸纳。因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前提是集体尊重个人。只有一个开放民主活力的团队,才是一个高效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发起者提供方向,拥护者实施完成,反对者进行纠正,旁观者提出全面看法。

热炉法则和南风法则,看似矛盾,水火不容,实则二者并行不悖,刚柔相济。热炉法则可以确保制度的执行,但惩罚只是手段;南风法则,可以体现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但缺乏制度保障。两种法则双管齐下,互为表里,在班级管理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任法则和授权法则,则从关怀学生的深层需要出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分工法则,可以确保各尽其职;团队法则在集体尊重个人的基础上,获得个体对集体的认可,确保集体的力量得到科学的利用,进而培养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班级管理目标的检查阶段

PDCA法则中的“check”即检查阶段。检查的内容主要涉及班级管理目标的实施情况。此阶段目的在于,依据上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查找管理漏洞,分析、评价管理效果,并为下一阶段,提供材料借鉴。检查阶段依据的原则如下:

第一,有据可查。在前两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分工安排,对各项目标的进展做好记录,例如出勤、获奖、活动记录等。通过分析,可以有效检测制度的活力和存在的不足。

第二,公开公正。分阶段公布学期初制定的目标实施情况,让班级所有同学了解班级目标的实施现状,并为纠正阶段提供材料依据。

第三,认知反馈。包括班干部对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认知反馈,也包括普通同学对目标实施情况的认知反馈。认知反馈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而反思可以为纠正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班级管理目标的纠正阶段

PDCA法则中的“act”阶段即纠正阶段。此阶段既是PDCA法则的终点,又是新一轮的起点。在该阶段主要根据前三个阶段的情况,纠正并制定新的目标。具体遵循的原则如下:

第一,有的放矢。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之上,针对目标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精益求精。犹如电脑软件需要不断下载补丁,弥补漏洞。目标的完善,也需要修正。

第二,全班参与。管理目标的制定在于完善集体,其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提出个人见解。虽然在班级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求班级达成共识,但这不等于忽视个性和个体的能力特征。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多样性,即通过和而不同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体现自我创新力。

第三,接受反馈。每一个目标和制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讨论中可能意见相左。作为班级管理者,不应该厚此薄彼,而应该积极听取多方面意见并予以反馈,接受倾诉,努力保护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能营造开明活泼的班风。

以上四个阶段,环环相套,层层递进。在班级目标管理中,确立、实施、检查、纠正管理目标四个步骤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单独的PDCA循环法则的运用。可以说,运用PDCA法则的过程,既是不断完善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尝试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循环往复的修正,达到班级目标的完美实现。

作者:宋立峰 张迎春 朱 秀

PDCA循环班级管理论文 篇3:

应用PDCA循环理论构建班干部任用体系

摘 要

PDCA是一种管理学的工具、思路和方法。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对于班干部的任用也是管理的一种。本文结合班干部管理的特点,利用管理学中的PDCA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实践和设想,试图构建高效、科学、灵活的班干部任用体系。

关键词

高中班干部任用 管理 PDCA循环理论

一、PDCA循环简介

PDCA循环是一种管理工具,是由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四个程序构成的一个循环,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直到达成目标为止的科学程序,它又被称为戴明管理循环图或PDCA循环[1]。PDCA循环名称的由来是由构成一个PDCA循环的四个程序的首字母组成的,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修正)。

PDCA循环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当代质量保证之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P(plan)计划,主要进行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主要进行计划的具体运作;C(check)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结果和方针或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行动积累有效资源;A(action)修正,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图1 螺旋式上升的PDCA循环示意图(改自张帅奇[2])

二、班干部任用体系的构建

班干部任用体系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备选班干部考察、班干部竞选、班干部培训、班干部试用、班干部评价、班干部工作反馈调整、班干部换届等阶段。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运用PDCA循环理论,试图构建合理高效的班干部任用体系并制度化,希望在学生熟悉和掌握该体系和其中的行事方法后,对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有一定贡献。

1.前期准备阶段

班级一般是由来自各种背景的学生组成,很多学生互不相识,对于班干部的各种职位不一定有清晰而一致的认识。所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老师负责。

(1)P(plan)计划。根据班级类别和学校对该类别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班干部选拔前期准备工作方案。制订班干部职位(初稿)说明表(包括班干部的纪律要求和任免标准)、学生个人情况说明表、班干部职位意向申报表。

(2)D(do)执行。下发班干部职位(初稿)说明表、学生个人情况说明表、班级职位意向申报表,并把班干部职位说明表在班级宣传栏张贴公布。

(3)C(check)检查。把学生的表格收集之后,进行统一整理,把每个职务的候选人分类。

(4)A(action)修正。分析和总结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反馈资料,尤其是阅读学生的“建议设置职务”,选取合理的部分,修正班干部职位(初稿)说明表,形成最终的班干部职位说明表。

然后继续此循环,主要是张贴公布班干部职位说明表,统一学生对于班级职务的认识。如新的班干部职位说明表公布后,还有学生提出建议,班主任可以在综合考虑后,再次进入此循环,直到全班同学对于未来班干部的设置没有异议为止。

这一循环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应该对学生逐渐熟悉,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备选班干部考察阶段

(1)P(plan)计划。让学生根据班干部设置,选择自己的意向,制订班干部申报表。把班级建设的所有工作按照性质、工作难度和与同学接触的广泛程度分类。

(2)D(do)执行。下发班干部职位申报表,填写并收集班干部申报表。

(3)C(check)检查。在把学生的表格收集之后,进行统一整理,把每个职务的候选人分类。按照每个有意向学生的意向,把分好类的任务均分给每个候选人。班主任记录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于备选班干部的反馈。

(4)A(action)修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有意向更改或意向放弃,这时需要把他们的任务重新分配给其他候选人。可能会出现某一职位无人申报或申报人数过多,这时可以在说明哪些职务空缺和申报人数过多的基础上,重新进入此循环。直到收集所有有意向学生的班干部职位申报表。

3.班干部竞选阶段

(1)P(plan)计划。制订班干部评选标准和流程。班主任在竞选前告知学生,竞选成功只是代表成为临时班干部,试运行一个月后,正式任命所有班干部。

(2)D(do)执行。公布班干部评选标准和流程,这一过程分为总说阶段、演讲阶段、自由问答阶段、投票阶段、公开唱票阶段和公布结果阶段。在学生充分理解相应环节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准备,之后开始运行竞选环节的各个阶段,确保整个选举是民主的。

(3)C(check)检查。在运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宏观把握,对于一些环节或内容上的不足,及时发现并保证顺利进行。

(4)A(action)修正。在进行完竞选后,分析这一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后将成功经验形成一定的方案,作为今后班干部任用的依据。

这一循环过程中,会有学生成功,也会有学生失败,此时要做好暂时挫败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4.班干部培养阶段

(1)P(plan)计划。制订班干部培训目标和方案。无论是从班级正常运行角度,还是从班干部个人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对班干部进行一定的培训。

(2)D(do)执行。按照方案对临时班干部进行培养,可以进行青少年领导力培养,主要包括公开表达看法的方法、个人行为习惯约束、协调团队合作方法、规章制度建立、活动组织方法,可以形成写活动计划和总结的制度。班主任用课余时间完成培养。

(3)C(check)检查。在培训过程中,可能有新的问题出现或者学生有独特的需求,班主任要进行收集整理。

(4)A(action)修正。经过学生的反馈重新整合该方案,如果有必要重新进入此循环,直到学生掌握能基本胜任班干部的基础知识。

5.班干部试运行阶段

(1)P(plan)计划。放手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才能,班主任发动各个与学生有交集的老师(主要是科任老师)共同合作,帮助未来的班干部成长。制订临时班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匿名)

(2)D(do)执行。选举成功的学生进入过渡期,该阶段内完全由临时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下发临时班干部工作情况调查表。

(3)C(check)检查。从临时班干部情况调查表及各位临时班干部接触过的老师的意见来了解临时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一阶段可能有学生会修改自己的意愿或放弃职务。

(4)A(action)修正。班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要及时提醒,而大问题,如果突出而有代表性的话可以重新进入班干部培养阶段的循环。之后继续班干部试运行阶段的循环。

6.班干部任用阶段

(1)P(plan)计划。班干部任用班会筹备,主要由临时班干部来完成。

(2)D(do)执行。正式任命班干部,重申职务责任、纪律要求和任免标准。

(3)C(check)检查。经常关注班干部工作情况,及时提醒,定期沟通。

(4)A(action)修正。经过这一阶段,班干部选拔工作基本完成,要总结经验,以期班干部换届和重新接手一个新班级时使用。当然,每当学生重新组成一个班级,班干部培养的具体情况就会有改变。

7.班干部评价和班干部工作反馈调整阶段

(1)P(plan)计划。制订班干部工作评价表。

(2)D(do)执行。下发班干部工作评价表。

(3)C(check)检查。收集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意见。

(4)A(action)修正。针对学生意见进行反馈调整,也可以重新进入培养阶段。

笔者认为反馈分为以下三方面:

信息反馈。定期进行班干部工作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让班干部参与其中。没有必要让班干部回避在班级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应该让班干部看到他人对自己工作质量的评价。

成果反馈。定期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消退反馈。学生的工作热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在工作中则会出现懈怠和消极的负面情绪,以致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质量。因此,对这部分班干部应当及时从其工作状态发现其心理动向,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并使其思想和行为向积极的一方靠拢。

8.班干部轮换阶段

每经过一段时间,进行班干部轮换,重新进入PDCA的大循环过程,重新进行前期准备、备选班干部考察、班干部竞选、班干部培训、班干部试用、班干部评价和班干部工作反馈调整阶段。

学生熟悉这一流程后,可以由学生来主持这一过程的事务性工作,教师来完成评判性工作。

针对班干部任用这一问题,通过PDCA循环理论,可以把该工作系统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一次次循环后,不断完善。最终由尝试变成经验,经验变成制度。

参考文献

[1] 樊耘,李随成,齐捧虎.管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2001.

[2] 张帅奇.PDCA循环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1(3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王欣宇

上一篇: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分析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路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