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卫生装备

2024-05-11

军队卫生装备(精选七篇)

军队卫生装备 篇1

1 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特点及目标

军队医院的任务是为军服务,在现有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医疗市场条件下,以市场保战场作为军队医院发展方向[3],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和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能力成为发展目标。目前,由于部队精简整编和军队医院床位限制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相对落后的基本卫生装备与卫生防病(防护)任务加重之间、有限的人力资源与抽组编配人员之间、医疗保障单位人员的扩大与有限的医疗保障人员及经费之间、搞好卫勤保障训练与开展临床医疗服务之间的矛盾,为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现阶段,针对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军事变革,三军联勤保障体制实现了卫勤保障工作的历史性跨越。为应对未来军事斗争的卫勤准备,适应卫勤保障对象向隐形化及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军队医院应不断转化卫勤保障观念,开发提高军队伤病员健康水平的新技术、新项目,建立以信息化为中心、平战结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卫勤保障体系,实现求快、求变、高质量和灵活机动的战时医疗救护保障[4]。

2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特点

卫生装备具有军民通用性强、品种繁多、人机交互性要求高等特点[5],且基本卫生装备主要是通过民用市场选型,选出适合平战时期卫勤保障需要的发展品种[6]。军队医院在充分运用现有卫生装备基础上,以解决部队卫勤保障和伤病员急需科技问题为主要环节,将卫勤保障的综合化、协同化、集约化与临床医疗的学科化、个体化、多样化间进行结构关系优化,通过卫生装备研究去适应卫勤保障的机动性以及临床医疗的安全性、学科性是军队医院重要的科研课题。

卫生装备研究作为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医学基础理论、成果以工程技术手段运用到卫勤保障实践中,解决伤病防治问题[5]。卫生装备作业功能上与地方医疗器械设备基本相同,借助于医疗器械设备等民品的选型、设计、改造等可逐步实现卫生装备的系列化和通用化,促进医疗设备层次及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适应军队医院特点及发展需要的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到基本卫生装备选型及应用间转化机制及体系形成,为军队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卫生装备研究费用较大等难题[5]。

3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目的

现阶段,军队医院科研资源的配置应面向部队和战场[2],突出军事医学应用技术研究是其科研发展方向。卫生装备研究作为科研成果向卫勤保障装备转化的过程,应根据外军野战卫生装备发展特点与趋势[7],结合部队卫生装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8],研究卫生装备工程技术并开发适应军队医院特点及发展需要的伤病防治新装备,以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和实物装备部队为目标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其中的战伤急救及复苏器材、手术器械设备、诊疗仪器设备等是重点品种[5]。

目前,医疗设备已成为体现医院医疗活动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研究开发适合军队医院特点的医疗器械设备,并通过选型实现向基本卫生装备的转化,既是对医疗设备进行有益补充,成为提高医疗设备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符合抢救器材小型化、诊疗设备集装化、品种规格标准化等卫生装备发展方向[5],并应用于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领域,为平战时期卫勤保障及医疗救治提供安全、科学、高效的运转方式。

4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对策

军队医院根据卫勤保障任务多、发生突然且准备时间少等实际[9],在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装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疗工作特点,充分考虑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卫生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0],不断进行科研思路转化和科研方式调整,拓宽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思路,在应急训练、人员调配、环境建设、物资设备等多方面完善标准化配置。选择通用化及组合化等卫生装备研究原则,研究具有功能齐全、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并适合卫勤保障需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实现向基本卫生装备转化,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增强卫生装备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11],符合野战卫生装备的发展趋势[12]。

4.1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方向

根据现阶段卫勤保障的发展及变化要求,军队医院以机动卫勤分队抽组为中心,对基本卫生装备的研究方向、人员、设施、理论与技术等进行相应调整,并通过研究加强医院应急机制建设,适应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需要。

4.1.1 研究方向要突出“两个转换”

一是实现由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到军事斗争条件下应用技术研究的转换。根据现阶段军事医学研究发展及变化要求,结合卫勤保障现状及相关经验,立足于军队医院的任务、特点、发展等需要进行研究。

二是实现由“小而散”到“大而全”发展模式的转换。军队医院卫勤保障是多门类、多体系等综合性内容,卫生装备研究更是如此,技术复杂且难度高,应在院前急救、医学救援保障、器械设备配套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4.1.2 研究内容要突出“三个为主”

一是以军事医学研究为主,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紧密结合军事医学研究特点和技术创新方向,以解决部队卫勤保障和伤病员急需的科技问题为重点。

二是以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研究为主,提高平战时期医学保障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医学高科技发展所更新的预防、诊治等新技术手段,侧重于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相关研究。

三是以临床特殊及重大疾病的研究为主,提高新型诊疗技术水平以及发展实力。通过高层次、高水平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等的研究,满足军队医院医疗服务需要,提高“为部队服务、为伤病员服务”的技术及整体实力。

4.2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目标

4.2.1 符合野战特点

根据野战卫勤保障和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需求,结合无电源、温度低、易污染、机动性强等实际,进行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携带、信息化程度高、抗冲击等特点的卫生装备研究。

4.2.2 与现有装备配套

充分利用现有野战手术车、野战采血车等卫生装备以及野战急救包等器材,为卫勤保障救治提供良好的手术器械及输血装备等,完善野战便携式急救器材的组成及功能。

4.2.3 适应机动特点

适合野战医疗所、野战医院等使用,操作方便、展收迅速、安全,为部队官兵野战、野外训练及长途机动中的卫勤保障提供便携式操作平台,符合野战卫生装备发展方向。

4.2.4 发挥作用强大

适合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需要,满足不同领域的保障需求,保证卫勤保障救治中快速、安全、有效的各种诊疗工作,达到功能多样、方便、安全、快速、可靠等目标。

4.2.5 高度信息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关系型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及数据共享,以信息化方式充分体现操作性强的专业特点,为现阶段伤员身份快速确认及治疗方式建立等拓展信息平台。

4.3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选题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应注重战场与市场需求,既有利于卫勤保障工作,又促进医院优势技术及特色服务的发展。研究项目来源上突出高层次,以立项的计划课题为主。研究经费来源上突出科学性,以医院科研经费支持为主。研究项目创新上突出先进性,以国内领先课题为主。研究项目难易上突出合理性,以学科领域广、技术难点多为主。研究项目产出上突出效益性,以经济和社会效益大为主。研究项目时间选择上,以近期课题为主。研究项目构成上,以中型课题为主。

4.4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方法

卫生装备研究涉及工程、勤务、医学、管理等诸多学科,以工程学科为基础,大量应用通用技术、组合技术、移植技术等[5]。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可通过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选择军队卫生勤务学研究方法,提出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的研究目标、环节管理等;采用军队医学科研管理学的相关方法,提出研究的科研配置思路、项目设计方式、研究方法等。采用现代统计学等方法,完成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究成果评价等。采用卫生装备研究的通用化和组合化原则,结合现代外科学及手术学等方法,设计开发多功能野战手术器械箱等器械设备。采用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等。

4.5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环节

卫生装备研究是科研成果向卫勤保障装备转化的关键,军队医院以适应卫勤保障、有利于军民共用、符合建设发展标准化、满足医院临床医疗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卫生装备水平及诊疗效果为基础,结合最核心的创新活动,加强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以良好的运行环境对项目研究进行保障。

4.5.1 组织管理

政策因素是影响科研效益的主要因素[13]。军队医院应根据建设及发展需要,注重战场与市场需求,立足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实际,采用指导性与指令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部队官兵身心健康和防病治病技术水平为目标,以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加强研究项目的支撑条件建设,不断开发符合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发展要求的高新技术产品。

4.5.2 人员管理

卫生装备研究大多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重大课题项目,对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提出很高要求。应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科研工作特点,经过院校培训及临床实践的具有较高科研及实验能力的人员为技术骨干,并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指导作用。

4.5.3 资源管理

卫生装备研究是将医学基础理论、成果以工程技术手段运用到卫勤保障实践中,硬件环境及设备要求复杂。军队医院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以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及管理为主导,合理规划科研环境布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在布局、结构、功能等方面相对独立的硬件环境设施,促进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等支撑环境建设及发展,科学规划仪器设备引进与使用,促进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环境的科学化发展。

卫生装备研究的费用较高,且往往随项目、实验设备、耗材等要求不断增加,而课题资助范围和额度有限。军队医院应根据研究方向、领域、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急需,充分考虑实际水平和适应能力,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突出经费使用的方向性、规范性、科学性,注重优化投向投量。同时,积极申请军队科研课题等,最大限度地匹配科研经费。

4.5.4 医疗管理

军队医院科研管理的特点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临床医疗可为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病例及相关诊疗信息。卫勤保障实践中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治信息,可为基本卫生装备研究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病例资源,对推动卫生装备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5.5 科研管理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应选择系列化、信息化管理等多种科研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量化指标体系。在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上,以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为中心,注重科研投入与产出相一致;在相应的配备人员、实验环境、仪器设备、支持经费、时间周期上,注重研究的连续性。同时,在实验设备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对工作流程各环节进行评价。

4.5.6 信息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工作重要的管理形式,充分体现在野战医疗队的信息化应用等方面[14]。在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的项目选题、整体设计、实验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国内外医学信息资源,完善立项查新等信息检索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直观的信息资料、情报及其他科研支持。

4.5.7 社会管理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以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加强医院多学科协作,面向军内外,突出重点,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选择院院联合、院所联合等方式,注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联合,通过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

4.6 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器械设备(装备)的研究评价

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器械设备(装备)等研究要适应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服务中的安全服务标准,在项目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方面,充分体现研究思路的独创性和技术的独到性,选择有效利用和创新成果去具体体现,并以立项查新为重点表达手段,以科研成果申报为表达方式。研究成果申报的数据资料要完整可靠,技术资料要系统齐全,设计开发实物应尽快完成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并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实用性好、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军队卫生装备 篇2

近年来,我军野战卫生装备无论从质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和丰富,但野战卫生装备的管理模式却处于滞后状态。这一方面表现为基层部队野战卫生装备使用与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1,2,3],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于野战卫生装备实力这一概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长期以来,我军对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的评估都是以每年一次数据上报、相关部门会审的方式进行, 这样的做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战争尤其是高科技战争的发展变化,军队对于机动卫勤力量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野战卫生装备实力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野战卫生装备实力会审及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观念上更加深入地认识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的内涵,并且需要寻找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和平台去管理野战卫生装备,评估野战卫生装备实力。

可以设想,一旦战时拉动,那些在野战卫生装备实力会审数据中显示是完好无损的、但实际却长期处于仓储闲置(又或是参与训练但却没有开机运行) 的野战卫生装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我们的实力数据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可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野战卫生装备实力应当包括基本信息与质量信息2个方面内容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开发了军队野战卫生装备实力动态管理系统,期望能够提供一个快速便捷、准确可靠的管理平台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传统的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管理是由团、旅等基层部队向师、军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野战卫生装备实力数据,再由战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师、军级等单位的卫生行政部门一同会审统计,最终形成野战卫生装备的实力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这种实力管理是静态的。此外,传统的实力数据仅包括野战卫生装备最基本的台账信息和最简单的质量信息(如完好率等)。上级部门对辖区部队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的监管和掌控是存在一定盲区的,所会审的数据最终也仅能基本反映特定时间段的野战卫生装备实力大体情况。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管理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年年审核,年年统计,而得到的结果却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出野战卫生装备的实力情况。

经分析,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2个原因:(1)缺乏实时便捷的野战卫生装备实力数据更新渠道;(2)对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对于第一点,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如果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开发野战卫生装备实力动态管理系统,在军队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部署,完全可以建立实时便捷、安全可靠的野战卫生装备实力数据更新通道,从而摆脱传统工作方式中装备实力数据无法及时更新、不能动态管理的困境。

对于第二点,现有野战卫生装备实力数据主要体现在装备种类与数量方面,对装备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够重视,仅有简单的装备完好率等质量信息。但事实上,野战卫生装备实力不仅体现在装备种类配置的科学合理以及数量方面,也体现在野战卫生装备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方面,这就需要更加完善的装备质量信息。因此,我们认为野战卫生装备实力数据应当包括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与野战卫生装备质量信息2个方面。其中,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涵盖了装备种类、数量及状态、仓储信息,而野战卫生装备质量信息则包含计量/质控记录、全寿命周期的维护保养记录。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可靠地掌握野战卫生装备的实力情况。

此外,系统还应针对技术部门(如军区药品仪器检验所及区域性维修站)面临的片区单位多、装备种类庞杂、巡检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4,5],实现计量/质控到期提醒、装备报修等实用功能[6],以方便技术部门医学工程人员随时掌握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2系统设计

2.1系统基本组织结构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的系统主要功能和需求,设计系统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2.2系统应用

由于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这样就方便了系统使用和升级维护,各单位可以像访问网站一样使用系统。大量数据录入、整理以及更新、修改工作都可以在任意时段由各单位自行完成,大大减少了战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并能够建立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数据交换的快速通道,达到野战卫生装备实力的动态管理和掌控。系统应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

2.3系统关键数据表说明

列装野战卫生装备字典表(见表1)是为了实现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现有的大多数野战卫生装备或医学装备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由于各种信息的非标准化或是录入人员的手误导致软件信息混乱,长期使用问题越来越多。对于军队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管理更需要准确可靠。由于列装野战卫生装备比较统一,更有必要设置列装野战卫生装备字典表,不仅规范了野战卫生装备的基本信息,而且大大方便了基层部队的野战卫生装备信息录入工作。由技术部门在字典中统一录入标准的列装野战卫生装备信息,装备使用单位在录入信息时只需要检索选择相应的装备名称,系统就能自动将规范化的装备基本信息填入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表(见表2)的相应字段中。

在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表中,除了自动填入的字典信息外,还包括条形码、生产厂家编号、状态、 仓储情况等特异性信息,这需要装备使用单位核查后手动录入。详细说明见表2。

计量记录数据表(见表3)包含了装备进行计量检定时的工作记录内容,其中被检设备索引号 (MMINDEX)作为外键与野战卫生装备基本信息表中的条形码(BARCODE)字段相关,作为检索装备全寿命周期计量记录的字段。这样就可以显示某一台装备的全部计量检定记录。有效日期(MMDATE2)字段能够作为到期提醒的检索字段,通过与系统日期的比较确定是否到期,可以通过系统设定提醒时限 (如设定为距有效日期还剩1个月时进行到期提醒)。检定结果(MMSTATUS)与检定类型(MMTYPE) 字段可以通过查询与统计分析模块进行计量工作的数据分析。电子档案存档路径(MMFILEPATH)则可以通过上传原始记录或检定证书扫描件在系统中浏览。质控记录数据表与计量记录数据表相似。

维护保养记录数据表(见表4)可以记录野战卫生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维护保养记录,也可以统计分析维护保养工作数据。

2.4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分为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由于系统部署在军队互联网,外部安全由服务器所在军网保障。因此我们设计开发系统时只需考虑内部安全。内部安全由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及操作日志保障。其中权限管理是为了限制用户登录系统后能够进行的操作。例如,除了战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最高浏览权限外,其他单位仅能查阅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或所负责的单位)的野战卫生装备数据,不能浏览其他单位的数据。具体来说:团、旅卫生行政部门仅能浏览本单位的野战卫生装备数据;师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能够浏览本单位及其下属团、旅的野战卫生装备数据;区域性维修站能够浏览所负责保障的各团、旅野战卫生装备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查阅操作日志明确和追溯责任。系统管理者能够查询所有用户的操作情况。

3系统技术路线

为了实现野战卫生装备实力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基于B/S模式,以My Eclipse6.5GA为开发平台,Oracle10g为后台数据库,采用了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主流Web应用的3层体系架构: Struts+Spring+Hibernate(SSH)框架组合[7,8]。Struts、 Spring和Hibernate这3个框架功能各不相同,根据Web应用的功能层次,可以将这3个框架应用到不同的层次上,最终实现各层的功能,完成集成[9]。基于SSH整合框架的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10]。

4结语

军队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浅析 篇3

关键词:后勤装备,逆向物流,质量管理

1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分类

逆向物流, 是指与传统供应链反向, 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是逆向物流的一个分支, 是逆向物流在后勤装备领域的应用, 结合逆向物流含义和后勤装备特点可以将其定义为:为补救后勤装备缺陷、恢复战斗力或使其得到正确处置, 对损坏、退役或者报废的后勤装备从使用或存储地点返回维修或生产地点的流动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根据这一定义, 可将后勤装备逆向物流分为后勤装备回收物流和后勤装备废弃物物流两大类。后勤装备回收物流, 是指不合格后勤装备的返修、退货, 以及装备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部队或仓库返回到生产地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后勤装备废弃物物流, 是指回收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后勤装备,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类、拆解、加工、再利用、废弃处理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2 实施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的意义

2.1 提高保障效率, 缓解后勤保障压力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能够从后勤装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 对后勤退回装备和后勤装备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使部队使用后的一部分装备物资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后, 能够以原有的使用形式 (如损坏装备的维修和包装容器的回收) 或者以原材料的形式 (如报废装备中的金属和其他材料) 重新投入到对部队的物资保障中去, 可以提高后勤装备的维修效率, 加快军用物资的保障速度, 减少后勤装备的库存量,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方物资供应压力。

2.2 降低装备成本, 提升军事经济效益

为适应建设现代后勤的需要, 后勤建设必须坚持质量建设的方针, 走出一条投入较少, 效益较高的路子。对于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来说, 可以对退役、报废等后勤装备进行有效处理和再利用, 能够大量节约原材料, 减少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降低后勤保障的成本, 更充分的利用军费, 提升军事经济效益。

2.3 加强质量管理, 促进装备设计创新

在后勤装备逆向物流中, 因维修和退回而反映出来的装备质量问题和性能问题, 都可以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或装备设计部门, 促进设计部门对装备结构、性能设计的创新;也有利于管理部门更好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装备质量, 增强后勤装备保障力。

2.4 减少废弃物量,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加强后勤装备逆向物流可以控制物料的消耗, 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边角余料及副产品进行内部循环利用, 使最终排放到自然环境的废弃物量最小化, 既减少了军工产品资源的消耗, 又降低了环境的污染程度, 保护了环境。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的发展使得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而最终废物焚化量和填埋会越来越少。

3 有效运行后勤装备逆向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缺少相关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

促进后勤装备逆向物流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法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由于后勤装备逆向物流回收物资的价值往往不高, 而回收物资的处理、运输、仓储费用却相对高昂, 不能依靠经济效益手段来推行军事逆向物流, 因此不仅需要政策法规的强制实施, 还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 我国还没有对产品包装、不合格产品和废弃产品回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法律法规, 部队内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措施运行机制,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研究更是起步晚, 资金投入少, 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难以调动研究机构和业务部门进行研究论证、推广试点的积极性。缺少全面监管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的机构和机制, 这是制约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3.2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信息不确定和信息系统缺乏

由于逆向物流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在实施时, 有关装备回收的信息和再处理的信息也是不确定的。在后勤装备逆向物流回收的物资中, 种类非常繁多, 包括装备、器材、机械、电子产品、包装容器等物资。而且这些物资的产生是根据寿命周期和使用情况, 有可能一次只产生一件或几件, 也有可能一次产生一批。这样就造成了逆向物流产生的时间、回收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的不确定, 使逆向物流的管理和控制变得非常困难。

3.3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流程与正向物流流程之间冲突

对后勤装备的逆向物流流程也包括了运输、库存、加工等过程, 这些业务有时会同常规的装备正向业务流程重叠, 尤其是在库存、运输等环节可能相互冲突。一般来说, 为了确保常规正向物流业务的正常运作, 不得不放弃逆向物流业务。这种冲突会在战时等紧急情况下, 表现得更加明显,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逆向物流的正常运行。

4 发展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的对策

4.1 加快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管理机构和机制建设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的管理机构和机制建设目前在我军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分散的使用单位废旧军用物资及回收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是当前军用物资保障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必须建立和完善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管理机构和机制, 才能对我军逆向军事物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 为我军逆向军事物流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确保军事回收物资器材资源合理利用, 发挥出更高的军事、经济效益。

4.2 构建军队后勤装备逆向物流管理体系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还涉及加工、库存和配送等环节, 不能作为一个简单孤立的过程来考虑, 必须构建一体化的、与供应物流相适应相统一的军队后勤装备逆向物流体系。在此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供应保障单位的职能, 力争使供应与返回过程处于同一供应链上, 既形成速度优势, 又实现经济效益。

4.3 构建高效的后勤装备逆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军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应针对逆向物流的回收、分类、处理、再加工各个环节特点, 构建一个通用的军事逆向物流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的核心, 是面向整个逆向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基于EDI (电子数据交换) 的军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加强各回收、处理网点与地区军事逆向物流处理中心之间以及网点之间的信息链接。系统对每次返回、退货原因及最后处置编订代码, 通过射频与自动识别等技术来跟踪退役、报废军用物资的逆向物流情况, 实时掌握逆向物流的处理状况并进行有效评估, 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逆向物流运行效益。

4.4 适当引进第三方逆向物流

后勤装备逆向物流活动的复杂性, 使得有些时候相关后勤装备单位在处理逆向物流时力不从心。为此, 对于军事逆向物流涉及的低价值物料以及可直接再利用产品, 可考虑利用第三方物流来协助完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提供物流设施、设备以及专业人员, 为部队提供专业化服务。对部队而言, 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不仅能降低装备库存成本和后勤装备物资流通管理成本等物流综合成本, 还能使部队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精力去进行高价值后勤装备物流保障活动。

4.5 建立统一的后勤装备逆向物流回收产品集中处理中心

论军队装备物资的库存控制 篇4

一、装备物资库存控制的作用

(一) 维持装备物资的稳定。

装备物资是保障部队需求、恢复和保持装备性能、提高作战能力的物质基础。装备物资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 这样, 才能有效应对装备保障形势的变化和日常保障需求。这种方式下, 装备保障部门并不能真正准确的了解部队的真正需要, 只是按计划和对保障形势的需求预测进行储备和保障, 因而产生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必需的。

(二) 维持装备物资保障体系的稳定。

各级装备保障部门按保障计划安排, 制订采购计划, 下达采购订单。由于采购或调拨的物资需要一定的提前期, 这个提前期是根据统计数据或者是在供应商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制订的;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有可能会拖后而延迟交货, 最终影响装备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 造成保障的不稳定。为了降低这种风险, 装备保障部门就会增加装备物资的库存量。

(三) 平衡装备物资的流动。

装备保障部门在采购物资、生产物资、配送物资的物流环节中, 库存起着重要的平衡和缓冲作用。采购的物资会根据库存能力, 协调物资收取入库, 同时对部队需求实体领取物资也应考虑库存能力和装备使用情况, 根据物资的消耗平衡物资发放, 并协调在制品的库存管理。另外, 对配送的物资库存也要视情况进行协调。

二、装备物资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装备物资过多的储备, 容易形成浪费, 过少的储备, 影响作战和训练, 更要不得。当前装备物资库存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占用军队的大量资金。库存占用各级部门的流通资金, 资金短缺有可能影响正常的保障, 尤其在特殊的情况下, 严重时甚至会使保障体系流转困难;二是增加部队物资的生产与管理成本。库存的存在需要人员设备进行维护保管, 增加了装备保障的管理负担和生产成本;三是掩盖了装备物资保障的众多管理问题。库存作为一种缓冲, 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 但其负向作用也不可忽视。如采购不力、保障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计划不周、配送和运输不力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综合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协调合作理念, 没有供需链的整体思维。供需链是一个整体, 需要协调各方活动, 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协调的目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无缝地、流畅地在供需链中传递, 从而使整个供需链能够根据保障对象的要求步调一致, 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 适应复杂多变的保障环境。如果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 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保障能力下降, 同时库存效率也由此而下降。供需链的各个保障节点为了应付不确定性, 都设有一定的安全库存, 设置安全库存是各级装备保障机构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问题在于, 多级装备保障机构特别是全要素的供需链中, 组织协调涉及到更多的节点群体, 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 各级装备保障库存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 为此付出了较高的效率代价。

(二) 信息传递系统效率低。在供需链中, 各个供需链保障节点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保障计划等都是供需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需链组织之间, 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保障对象需求, 必须实时地传递。但是目前许多装备保障相关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 当供应商和各级装备保障部门需要了解保障对象的需求信息时, 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信息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 短期生产计划和保障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例如为了制定一个装备物资保障计划, 需要获得关于需求预测、当前库存状态、订货的运输能力、生产能力等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从供需链的不同节点企业数据库存获得, 数据调用的工作量很大。这样一个过程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时间越长, 预测误差越大, 供应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也就越小, 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造成过高的库存也就不奇怪了。

(三) 轻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供需链运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如订货提前期、物资运输状况、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为减少不确定性对供需链的影响, 首先应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各级装备保障机构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其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 对供需链中物资的流动时间 (提前期) 估计不足, 造成有的物资库存增加、而有的物资库存不足的现象。供需链的库存与供需链的不确定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供需链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供应者不确定性、生产者不确定性、保障对象需求不确定性。不同的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供应商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订货量的不确定性等。生产者不确定性主要缘于制造商本身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机器的故障、计划执行的偏差等。保障对象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的偏差、库存标准的波动、从众心理和个性特征等。

(四) 库存控制策略过于简单。多数装备保障库所对物资的存储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 物资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 多数是面向单一受保障单位, 采用的信息基本上来自装备保障体系内部, 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需链管理的思想。因此, 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并能体现全流程管理的思想, 是库存控制的重要内容。

(五) 装备物资库存控制效果评价机制不完善。装备物资库存控制绩效好坏应该由保障对象和第三方来评价。但是, 对保障对象的服务的理解与定义各不相同, 导致对保障对象服务水平的差异。可以用物资满足率来评估保障对象的服务水平,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评价指标。但是保障对象的满足率本身并不保证运作问题, 传统的满足率评价指标也不能评价保障的延迟水平。有些其他的保障指标也常常被忽视了, 如总订货周转时间、平均回头订货、平均延迟时间、提前或延迟交货时间等。

(六) 忽视物资保障流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与库存波动。“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在供需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需链的各保障节点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保障需求信息进行采购或供应决策时, 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需链逆流而上, 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的供应商时, 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保障对象中的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 上游保障库存往往维持比下游保障更高的库存水平。

三、装备物资的库存控制策略

装备物资库存控制可以应用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ABC库存控制法、EOQ (Economic Order Quality) 控制法、“零库存”控制法等。对于这些控制方法, 还要采取一定的库存控制策略才能提高库存控制效率。

(一)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 装备保障资源计划库存控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能实现适合物资的最优控制。若采用信息管理系统, 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业务准确进行;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库存控制方法的科学有效应用, 最终实现装备物资库存的最优控制。

(二) 现代化物流设备的引进。

目前, 我军在仓储设备上还处于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状态, 各级装备保障库存控制机构相关部门所拥有的设备状况不一, 有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 而有的却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众多实践证明, 在现代物流中, 机械化操作与传统的手工化操作相比, 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利润。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主要有自动牵引车、自动化高架仓库、自动分拣设备、各式货架、条形码设备等。当前, 射频技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采用射频技术的相关设备也会在装备物资仓库中广泛应用。

(三) 重视装备物资人才的培养

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强现有人员培训或者引进物流专业人员来负责装备库存控制的相关物流工作, 提高装备物资的库存控制水平。如果仓储业务人员素质低下, 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服务质量就不能满足保障对象的需求, 装备物资保障能力就无法适应打赢现代战争的需求。

(四) 军地联合, 物流共享

为了在满足装备保障对物资和信息等的需求, 保证服务和保障质量的同时, 使库存成本降低、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可以将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军地物资中心和库所联合起来, 实现仓库共享, 共同投资建立共享的物流配送系统。同时, 也可以实现设备共享, 例如叉车等各类贵重设备, 可以与联合企业共同置办、共同使用。这样有利于各级装备保障机构和部门克服自身的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减轻军队保障的负担, 提高市场效力。另外, 也可以将一些装备物资的非核心业务完全外包给其他物流企业, 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够致力于核心保障业务和能力更好的发展。

军队卫生装备 篇5

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维修任务工作的不断发展, 对武器装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军队现有的维修任务尚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由此导致基础信息重复录入、业务信息共享困难、系统使用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加强装备维修工作的目标管理与质量管控, 推进维修管理和制度机制的创新, 需分阶段分模块建设, 最终形成一个集管理、维修和资源于一体的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把军队装备维修管理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功能分析

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a) 应能够对装备维修任务、方案、计划、合同、经费等信息进行统计;b) 对装备维修组织机构、设备、材料、文件资料、协作配套单位等信息进行记录;c) 能够对产品维修各型号装备的基本信息、使用信息、维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处理、储存、检索和传递。

2.2 系统目标

软件应满足几个目标:a) 维修人员能够从下达装备维修任务、接收装备、实施维修、验收交付和售后服务等维修过程重要数据的记录、统计汇总和审批进行全过程跟踪, 实时了解维修任务的动态;b) 技术人员可以对维修信息的基本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及统计等管理;c) 系统需预留扩展接口, 支持分类项目功能扩展。

3 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本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平台开发, 可支持单机运行和网络运行两种模式。

3.1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编码与优化

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最主要、最频繁的操作就是不断地和数据库交互, 动态地处理各种业务数据并实时返回结果。为了实现交互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并提高代码扩展性、重用性以及编码的高效性, 设计开发了数据访问层, 该层包含了完整的数据访问方法, 紧密结合.net框架DataSet数据的RowState (行状态) 和Version (版本) 控制, 用户只需要编写一个Select语句, 接下来数据框架的构建和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等更新操作将由数据访问层中的方法自动完成, 用户不再关心数据的保存过程, 极大地提高了开发的敏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3.2 FileOperator用户自定义控件的设计开发

本系统开发中有三十多个模块涉及到对文档的操作, 主要针对模块附件的管理。为了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根据需求分析, 采用文件操作自定义控件FileOperator的设计和编码。该控件主要实现的功能有文件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删除。考虑到良好的用户体验, 设计编写上传 / 下载窗体, 通过进度条、百分比、实时上传大小显示文件上传进度, 使用了大量的递归操作实现了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档无限级分类的功能, 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在开发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使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的原理与方法, 并利用.NET平台提供的框架类WebClient编写了二进制数据传输的客户端代码和IIS服务器端的接收及存储代码。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架构设计

通过对当下流行的两大开发模式C/S与B/S的比较, 认真分析各自的优势、弊端以及适用范围, 结合工厂具体环境, 有效地结合了二者, 开发模式方面采用响应速度快、数据操作效率高、用户体验良好的C/S三层架构, 层次设计方面简化了B/S模式中主要用于Web开发的MVC (Model-View-Controler) 设计模式, 提出更适合本系统的BV (Business-View) 模式, 最终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为BLL—Form结构, 其中BLL (Business LogicLayout) 表示业务逻辑层 , 其功能是完成每个模块的数据处理, 核心内容是BM (Business Module) 业务模块, 每个BM对应于一个实际业务功能, 并进行专门处理。Form (窗体) 作为UI (用户接口) 层, 其功能是实现人机交互, 是直接和用户打交道的界面, 每个业务功能模块对应至少一个Form窗体。

4.2 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按功能拟划分为十个模块:系统管理、规范文件、技术文件、维修信息、维修管理、工时定额、统计系统、物料管理、维修实力和售后服务。其中维修管理模块是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装备维修信息管理树状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4.3 系统数据安全及保密设计

系统计划运行在工厂内部局域网或单机中, 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 故不考虑来自互联网的网络攻击。系统安全保密需求基于局域网防范级别, 重点从用户管理、权限设置、角色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各模块在软件中以表单的形式呈现, 表单一般均要求实现新建、编辑、删除、查询、查看审批信息、提交审批、打印等基本功能, 挂接文档的模块要求实现文档的上传、下载、删除、查询等功能;每个模块至少包含一个数据表, 用于存储数据, 采用GUID对每个记录进行唯一性标识, 模块作为表单时一般还会包括一些通用系统字段, 包括ID、编制人、编制时间、表单状态等。

5 系统实现

5.1 维修管理模块的实现

根据维修管理工作需要, 维修管理模块的每个子模块下挂接着各种文档及表格。带绿标志的代表挂接是文档, 反之挂接的是电子表格。维修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5.4 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实现

本系统采用ADO.NET数据库接口技术, 实现数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稳定传输。对于数据库的数据处理, 可以通过DataSet类隔离数据源, 也可以通过DataReader类以数据 流的形式 从数据源 读取。DataReader类适用于获取一些记录并显示在网页上的简单操作;DataSet类可以用于操作断连接的数据库记录, 提高系统程序的效率。

本系统主要使用.NET框架下命名空间System.Data和System.Data.SqlClient中的类进行数据库操作, 并在Web.config文件中配置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装备维修信息系统由多个页面构成, 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 需要配置用户验证级别, 用于禁止访问者不通过登录页面就强行进入其它页面。在Web.config文件中指定mode属性, 该属性有四个参数值:Windows (Windows验证) 、Forms (ASP.NET基于窗体的身份验证) 、PassPort (Microsoft的集中身份验证) 、None (不指定任何身份验证) 。本系统设置通过Windows验证用户身份, 即 <authentication mode="Windows"/>。

6 系统测试

本系统主要采用软件测试方法中的黑盒测试。经测试, 该系统在性能上很好地满足了装备维修管理的需要。

7 结束语

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软件工程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开发, 实现了对维修信息的基本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及统计等主要功能;达到了用户可按照工作职责和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角色分类, 针对不同角色进行不同的权限设置, 以确保系统数据的保密性;根据维修任务的调整、能够对维修产品的型号和维修信息管理的变化进行扩展;通过使用一些关键技术, 该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数据操作效率高、用户体验良好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秦婧等.精通C#与.NET4.0数据库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刘增杰.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 (C#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军队卫生装备 篇6

军队医院开展等级评审,是全面深化医院内涵质量、大力提升医院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和重大举措,是监督和评定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1],为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我院全面准备等级评审工作近1 a,顺利、高分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等级复评。在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医学工程科作为医院的职能科室,既要完成自身整改,同时还要督促检查科室医学装备使用管理的整改[2]。医学装备计量质控工作是医学装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的基础保障,也是等级评审考核的核心检查项目之一。笔者结合医学工程科的实际情况,参照《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医学装备计量与质控这个分支在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以明确计量质控工作今后的努力方向。

1 医学装备计量质控管理的评审项目及要点

等级评审检查《细则》中明确规定,医学装备管理项目分值共计20分,评审项目共9大项,31小项;核心项目2大项,9小项。关于医学装备计量与质控的项目有2大项:第5大项和第7大项,其中第7大项为核心检查项目。检查的具体内容为: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计量检定工作符合要求,以及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的医学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核心检查项目如果失分,等级评审一票否决。

主要评审项目和评审要点:抽查规定年度内大型诊断治疗设备、直线加速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周期检定计划及落实情况;抽查临床科室病房用小型仪器、设备检测合格标志;检查规定年度内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记录;检查2个科室急救、生命支持系统的设备完好情况以及模拟应急状态检查设备紧急调配情况。

2 医院医学装备计量质控管理现状及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医学计量质控工作的重要性[3],评审专家对医院的医学装备计量质控管理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全面逐一检查,仔细检查核对了大型医疗设备(如CT机、磁共振、彩超、X线机等)的配置申请、配置许可证、应用许可证以及应用质量检测报告,现场抽查了一些临床科室部分小型设备(血压计、体重秤、心电图机、麻醉机、除颤仪等)的使用管理情况。通过等级评审检查,医学装备计量质控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2.1 计量质控设备缺乏明确的分类

等级评审专家在检查中指出,医院所有的计量质控设备,含二级计量站检定的设备、三级计量站检定的设备以及地方计量局检定的设备,计量质控人员应该能明确加以区分。三级计量站检定的设备,是医院计量质控人员的主要工作,也应分为3个类别:现有计量质控设备的周期性检定、新到设备的首次检定及计量质控设备维修后的检定。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设备的检定工作都做了,但相应的计量质控设备的原始记录却是统一存放,并未按此分类分开存放,无法达到对结果目标的可追溯、可计量、可计划的管理。

2.2 设备检测个别漏检,无检测流水号,导致查询不便

等级评审专家在检查中指出,计量质控设备存在个别漏检的情况,没有达到计量质控设备的100%受检率。计量质控设备在周期性检定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临床工作,有时会出现有部分设备因患者长期使用等情况无法按照原定工作计划进行检测,导致少数设备存在漏检情况。例如心电监护仪,全院有220台件,若漏检了其中的个别台件,因没有统一制定检测流水号,导致查询非常不便。

2.3 检定原始记录书写不规范

等级评审专家指出,计量质控设备的原始记录书写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在年度工作总结中未能体现首检合格率,禁用设备未说明处理方法。由于医学工程科计量质控人员数量偏少,部分计量质控设备检定工作都由设备维修人员兼任,工作繁杂,检测人员检测工作完成后,会出现未及时登记工作记录的情况,导致原始记录不准确、不完整,给后期的统计分析工作造成不便。

2.4 设备紧急替代工作开展不力,设备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评审过程中专家指出,对于医院只有单台的大型医疗检查设备,如果出现紧急故障或需更换核心零配件(如CT管球),若不能及时启动医疗设备紧急替代制度和流程,就会出现患者流失的情况,导致临床收容量减少。如等级评审前,我院放射科仅有一台16排CT可以进行相关检查工作,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维修往往会耽误时间不能为患者做相关检查,而医院也未启用PET-CT中的CT检查功能进行相关替代使用,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3 检查组指出的工作亮点及后续优化推进

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也指出了我们评审工作中的亮点:战备器材的计量质控检定工作开展及时有效,起到了很好的卫勤保障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医学工程科要优化推进以下工作:制订年度野战卫勤分队设备计量质控清单,除周期性检定外,还要开展卫勤医疗设备出动前检定,并严格做好相关记录,进一步保证野战条件下医疗设备功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 改进措施

4.1 制订计量质控设备周期性检定计划,并严格落实

计量质控工作不单单是医学工程科一个科室的工作,更需要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院领导应着眼医院的长远发展,明确计量质控工作对医院医疗质量的推动和监督功能[4],要充分发挥全体医护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在制订年度计量与质控的工作计划时,要尽量完善,应包含周期性设备检定时间及主要负责人、人员培训计划、标准器溯源时间的计划、制度法规宣传等内容。

要持续更新医院计量质控医疗设备清单,加强设备的验收检定和修复后检定,明确上级部门检定、院内检定和外送检定(如压力容器)范围,保证设备受检率,避免出现设备漏检的情况。主要负责人对该设备检测项目的工作执行力、完成情况及工作规范性负责,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但完成时间不得迟于截止时间。对于科室提出的其他需检定的设备(如新生儿保暖箱等温控类设备),由医学工程科汇总后上报医务处联系相关检定单位执行。

4.2 全院所有计量质控设备统一编号,严格落实制度流程

全院所有计量质控设备需统一编号,以保证原始记录份额的完整性,杜绝少检、漏检等问题出现。建议按以下方式和顺序为设备统一编流水号:设备类型、科室、检定年份、数量排序及检定方式。比如2015年医学工程科监护仪周期性检定的编号为:JHY-YGK-2015-180,首次检定在末尾加-S,维修检定在末尾加-W,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利用原始记录的不同颜色单加以区分。

计量质控检定工作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执行:接收被检设备→检测设备(记录原始数据)→粘贴检测标志→登记检测工作记录→台账记录勾选已检设备→通知科室领取已检设备。

4.3 加强原始记录书写规范,细化工作职责

加强对检定人员的培训,规范原始记录的书写,检定人员应持黑色中性笔书写,不能用圆珠笔书写,原始记录中不能有缺项,需计算得出结论的应在检定完成后,计算出示值误差。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工作,尤其注意登记各种原始数据,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第一时间登记的工作记录,应在当日下班前补充好相关记录。

要根据计量质控人员资质情况,细化工作职责。医疗设备的维修后检定可以由具体维修人员负责,并做好相关记录,维修后检定的原始记录需和设备维修单归类存放,医学计量与设备维修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5]。新到设备的首次检定由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分开存放;周期性设备检定由科室所有持证人员共同负责检定。在以后的计量质控工作总结中,要统计相关受检设备首检合格率,即(合格+准用设备)/检定总数,并要在后面的分析总结中说明原因,体现准用和禁用设备的后续处理方法。

4.4 加强设备紧急替代和调配管理,实现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

等级评审以前,我院绝大多数大型诊疗设备往往都只有一台,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容易对临床医疗工作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设备替代和调配制度,建立以医务处为总协调,医学工程科和相关设备使用科室积极配合的运行机制,实现医学装备部分功能的替代使用。若医院无相关替代设备,则可以与邻近的友邻医院签署医疗设备突发应急事件院际支援合作协议,以确保患者利益。此外,除设立急救设备调配仓库外,医学工程科还要积极组织开展急救设备的科间调配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以我院为例,等级评审以前,我院未开设医疗设备紧急调配仓库,设备的紧急调配仅限于科室间的借用。而根据等级评审要求,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的医学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为此,医院开设了40 m2左右的医疗设备紧急调配仓库,依托医学工程科开展了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6类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的专管共用管理,保证了医学装备的完好率,实现了资源共享。

5 评审过程中的主要经验体会

5.1 对照评审《细则》,反复自查整改

评审《细则》是参评医院的黄金法则,同时也涵盖了医学装备计量质控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因此,对照评审细则,反复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持续改进,是迎评工作的关键环节。逐条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分为工作未开展和开展不完善2个层次;接着进行存在问题初步解决方案,主要是对评审有具体要求,而医院未开展的工作部分进行硬件准备和软件框架的建设;在保证所有工作均已开展的情况下,不断完善相关资料准备,并在后期的日常工作严格按照评审《细则》进行,保持工作的持续性,踏实、有效地推动医院设备的医学计量管理。

5.2 注重持续改进,不断深化评审成果

通过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清醒认识到计量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总结和分析,可以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共举、重在内涵”的目的[6]。而评审《细则》中,部分的内容为日常监测指标,例如医院三级计量站检定临床高风险设备就是一项年度检测的周期性工作,是需要在医学装备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一以贯之。因此,要把等级评审的成果真正落实到医院医学装备管理中去,保证医院装备管理全面、持续、安全、快速发展,实现评审要求常态化[7],防止一些等级评审中已经纠改的问题发生反弹,是非常有必要的。

6 结语

医院等级评审最终的目的是关注医疗质量,服务患者[8]。而对于现代化医院而言,医学装备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体现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计量质控是否到位、使用状态是否得到保障,密切关系着医疗安全。因此,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管理流程、实现各部门的相互监管和配合,不仅可以促使医院更加正确对待等级评审、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而且更能提高临床诊治效率,确保医疗安全,实现医院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亓新政,徐海峰.医院等级评审中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8):126-127.

[2]吴向阳,杭建金,周龙甫,等.从等级评审看医院设备质量安全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3):131-132.

[3]王陈海,李威,李慧,等.医疗设备计量质控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3):57-60,72.

[4]苏澎,姜涛,孙金海.军队医院三级医学计量站建设问题分析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6):145-146,158.

[5]郭召平,曲海燕,张祖进.军队中心医院医学计量与设备维修相结合道路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20-121.

[6]王玉珍,赵正军.以等级评审为契机推进医院信息化全面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35-136,140.

[7]谢晓玲.我院参加地方医院等级评审的做法与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97-98.

军队卫生装备 篇7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医学装备对临床工作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越发明显。如何提升医学装备管理水平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医院等级评审是全方位地衡量医院综合实力、整体水平及文化底蕴的有效手段, 它通过科学、客观、准确地评审, 可以促进医院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2,3]。同时, 医院等级评审对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建设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1 医学装备管理现状和等级评审要求

目前,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主要存在着学科职能定位相对滞后、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与承担的任务矛盾日益突出、缺乏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学科建设的推动力不足、临床工程师培养有待加强、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4,5]。

按照等级评审的理念和要求, 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路必须顺应医院全面发展的需要, 应当遵循“一切以临床需求为中心、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医学工程科应该从单纯的医疗设备购置、维修、耗材供应的职能定位转变到全面的资产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 再到应用技术、科研管理、卫勤保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拓展医学工程科的内涵, 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6,7]。

2 如何发挥医学装备管理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的作用, 实现“管理出生产力, 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医学工程科应当从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上下功夫。 (1) 应该明确学科定位, 不断完善自身职能。 (2)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 推行医学装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3) 加强学科建设, 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4) 完善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体系, 积极培养临床工程师。 (5) 依托临床医学工程研究室, 开展科研教学等工作。 (6) 依托学会等学术团体, 加强交流, 扩大学科影响力。

3 等级评审中装备管理部门的实践

医学工程科要将医院等级评审作为科室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加速构建医学装备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切实提高科室内涵质量, 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 积极加强学科建设, 真正做到全面发展。2011年底, 我院正式启动军队医院等级评审准备工作, 并把2012年确立为“创百优医院”主题建设年。2012年10月, 我院迎接了总部专家组的综合评审。医学工程科迎检团队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配合, 顺利完成所有评审内容,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主要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院部领导高度重视, 各级专家督导有力。一直以来, 院部领导高度重视医学工程科的建设和发展。在评审前, 院部及机关领导均多次率督导专家亲临医学工程科指导工作。

(2) 迎评工作组织严密, 全员思想集中统一。医学工程科设有“创百优”工作小组, 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联络员1名, 品质管理员1名, 其他成员9名。科室全员思想统一, 组织严密, 目标和分工明确, 各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3) 强化标准学习, 注重对外交流。先后开展等级医院国标、军标学习和讨论30余次, 外出交流培训20余人次, 与各兄弟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习到了各单位在医学装备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4) 修订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科室制定、修订各类规章制度、流程50余项, 其中新增制度近10项, 如《大坪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等。制定和修订的规章制度从实际工作出发, 力争做到切实可行, 在医学装备管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 建立14项品质指标, 加强各关键环节质量的把控, 不断提升内涵质量。科室按照JCI标准要求, 逐步建立了14项品质指标, 加强了过程监督和管理, 各项指标得到稳步提升。

(6) 积极实施医用高值耗材条码管理, 实现准确溯源。自2011年1月启动以来, 历经近2 a, 分步进行实施, 最终在重庆率先实现高值耗材条码管理, 大大提高了溯源准确性。

(7) 全员参与迎评创优, 沟通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形式有: (1) 每周科务会汇报“创百优”工作进展, 并由专职人员进行点评,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每周组织相关标准学习, 尽量做到全员参与学习和讨论。 (3) 科室定期开展“高精尖大型设备系列讲座”, 每周开展“医疗设备专题知识讲座”1次, 定期组织岗位练兵和学习交流活动,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4) 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运用PDCA方法初步建立了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 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将通过板报形式进行展示, 以激励全科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5) 积极进行宣传报道, 对科室各项工作起到了激励、示范作用。

(8) 建立医学装备信息网, 实现全院所资源共享。医学装备信息网内容丰富, 在实现全院所资源共享的同时, 加强了全院所的内部沟通。

(9) 加强与各临床科室沟通交流, 获得科室认可。 (1) 定期召开设备管理员联络会, 传达相关要求并听取反馈意见。 (2) 多次邀请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座谈, 共同出谋划策, 提高临床保障水平。 (3) 建立仪器设备月巡查制度, 每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和反馈, 对新进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10) 实施医院设备风险管理以及基于风险分级的预防性维护。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全院临床科室互联共享, 加强了各科室设备账务一致性管理, 并实现了网上报修等服务。

(11) 强化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 建立仪器设备三级培训制度。主要包括年度通用设备培训、新进设备和新进人员操作培训、按需专项培训等。

(12) 充分利用院内模拟评审, 狠抓整改落实。通过模拟评审, 积累了迎检经验, 发现了各个薄弱环节的问题并及时整改。

(13) 建立健全奖励制度, 实现长效管理。科室自2012年初以来, 对各项工作进行了任务布置, 建立了奖励机制, 激发了科室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通过医院等级评审, 各级领导对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对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军队医院评审工作已经结束, 但是医学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质量与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科室将始终把军队医院评审标准作为日常工作指南, 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下去, 不断持续改进, 真正做到规章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机制长效化[8]。总之, 逐步建立健全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才是保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核心和关键。

摘要:分析了医学装备管理现状以及等级评审对设备管理部门的作用要求, 指出了如何发挥医院装备管理的作用, 从院部领导高度重视、迎评工作组织严密、强化标准学习、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重点阐述了等级医院评审中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以期为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等级评审,医学装备管理,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牛巧灵, 王凤, 张恩科.从应对医院等级评审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 (9) :39-41.

[2]岑跃进, 董贵安, 王继伟, 等.军队医院等级评审需重视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 19 (4) :319-320.

[3]何琼, 余昌胤, 王飞, 等.医院等级评审资料体系分层构建模式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 :319-320.

[4]何金圣, 徐立平, 蒋丽丽.医院等级评审与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1) :104-105, 118.

[5]郑蕴欣, 陈颖, 李斌.医院维修人员配置与设备维修费用关系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8) :13-14, 21.

[6]陆庆生, 李怡勇, 吴多奇.浅析军队新编制体制下医学工程科的建设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5) :28-29.

[7]李怡勇, 郑小溪.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再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1) :81-82.

上一篇: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下一篇:网络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