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程体系

2024-05-04

摄影课程体系(精选四篇)

摄影课程体系 篇1

关键词:艺术摄影,知识体系,支撑

摄影自从诞生后, 以它独特的姿态一路走来。我国摄影教育三十年的历史是艰辛探索的过程, 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的摄影专业教学不够科学合理, 存在把某些“摄影规则”强加给不适合它的摄影种类的现象。由此可见, 摄影分类的科学化与不同摄影类别的知识体系支撑的建立和清晰化在我们的摄影教育中尤为重要。

目前摄影界对摄影的分类方式众多, 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分类是:一是记录类摄影, 其中包含新闻、纪实摄影;二是艺术摄影, 其中包含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思想和流派, 例如画意摄影、观念摄影等。本文就艺术摄影的知识体系支撑谈及一二心得。

艺术摄影作为艺术世界灿烂的新兴花朵, 离不开肥沃的艺术土壤。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 不同的只是其中的表现形式。艺术本身也非孤立存在, 它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和哲学、文学等关系密切。我们很难说从那个具体的点来支撑起自己艺术摄影之路, 但明确的是, 艺术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学习是培养我们艺术感觉和敏感性的最重要的途径。

一、艺术理论修养

艺术理论是在多种艺术实践基础上高度概括的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 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 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由的普遍规律, 所有的艺术样式都是它的研究对象, 当然包括很年轻的摄影艺术。

学习艺术理论, 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觉悟以及感受生活的能力, 对艺术的敏感性都有极高的帮助。艺术理论不仅指导我们怎么进行艺术摄影创作, 还能提供创作灵感的源泉, 更能提高我们对摄影艺术的评判水平。

具有艺术理论修养的人, 评判艺术摄影作品, 能够从形式到内容, 从艺术家的时代国度、生活环境、艺术思想等层面思考分析, 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去体验艺术家的画面感受, 以完成作品精神层面的交流。同时, 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 会自然而然提高自身素养, 在创作中提升摄影作品的品味。

中国历来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之审美境界。所谓“诗中有画”就是诗中有画般的优美鲜明的形象, “画中有诗”则是画中富有诗意, 韵味无穷。当我们知道了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会有意识的受到启发。好莱坞电影《阿凡达》里的形象很像旅美摄影家李小镜里人物形象, 有人就猜测:阿凡达的形象特征是从李小镜影像作品里借鉴来的。其实当今很多摄影作品就是从其它艺术形式借鉴而来的, 有的甚至只是“翻译”成一种艺术样式。缪晓春的《虚拟的最后的审判》就是用3D影像诠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桔多淇用各种蔬菜制作了《自由引导蔬菜》的摄影版本。

艺术理论作为艺术摄影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它尽管不能告诉摄影师具体的拍摄方案, 但它会为你指明方向, 为你导航。

二、美术史的纵横视野

所谓美术史的纵横视野, 包含世界各国美术的纵向历史发展和当代各国美术的横向发展样态。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命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甚至一段时期的美术发展都足够我们慢慢品味, 更不要提纵横交错的世界美术史发展脉络。但是, 只有吸取了足够的艺术学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创作冲动, 才能够创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美术史是审美思想的历史, 是全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了美术史不仅能验证艺术理论的正确与否, 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各个流派相互关系以及诞生原因。不仅丰富我们的艺术视野, 为我们创作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更使我们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膀之上, 看得更高, 走得更远。

当今的信息时代, 艺术形式异常多样化, 同时各种艺术之间高度快速的融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虚拟艺术、数字动画、声音艺术、架上绘画、多媒体艺术等, 为每种艺术样式提供了新的血液和营养。摄影和行为艺术的结合, 使得艺术家的观念更加充分地发挥。摄影与装置艺术的结合产生了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常去美术馆、艺术区, 体验当代艺术, 思考影像表达的方式, 思考我们要表达的生活体验。

三、绘画技能

谈及绘画技能, 或许有人怀疑它对摄影的作用和意义, 但它确实对艺术摄影助益匪浅。通过绘画训练, 对线条的理解、色彩的感悟就会比较深刻。对于诸如梵高的《星空》《自画像》《向日葵》等名作, 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其色彩怎样热烈和情感如何飞扬。

拍摄作品时, 构图控制、形象把握、色彩的敏感程度、线条的性格都是从绘画借鉴而来。绘画有天赋, 拍照差不了。摄影史上第一批摄影师基本都是绘画出身, 他们的片子都有很好的画面控制能力, 对他们来说, 只是换了作画的工具而已, 画面布局、人物形态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目前国内美术院校的摄影专业, 第一年基本都是接受基本的绘画训练, 并非开始就学摄影技术, 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有道理的。

四、艺术市场意识

笔者认为, 艺术类专业特别是学习艺术摄影的学生应该懂得艺术市场知识, 提升艺术市场意识。

学习艺术市场学是我们所处的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市场, 更别说艺术品。美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画家;也不是每个摄影师都是艺术摄影家。如果成不了画家、摄影师, 我们可以成为艺术品经纪人, 即使你从来没有想当过艺术经纪人, 一个懂得经济的艺术家在市场里取得成功的几率要比一个不懂得市场的艺术家要大得多。历史中有不少的画家生前穷困潦倒, 死后名声远扬, 这种情况难免有时代的因素, 但也不是和自己的经济意识没有一点关系。虽然我们不主张“炒作”, 但我们应该会懂得正当的“运作”。

其次, 有了艺术市场知识, 摄影师就懂得自己的作品怎么定位, 拍了作品之后, 会知道怎么去找属于自己的市场, 找什么样的画廊合作、怎么和画廊合作、价格怎么定位等, 这些都是带有一定商业气息的艺术摄影家所要考虑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艺术家不纯粹, 摄影家不单纯。其实这完全取决于摄影师怎么给自己“定位”, 取决于摄影家是否可以在艺术上的成功和市场上的成功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

除此之外, 更不可或缺的是摄影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以及摄影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 这些都是进行思考和创作的源泉。当然有些体验我们无法从书本里学到, 只能在社会这个“大学”领悟到。

总而言之, 艺术摄影有属于它自己的知识结构支撑, 我们应该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来学习与创作,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汤天明著.《摄影艺术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基于客户价值的摄影设计体系研究 篇2

关键词:摄影设计;客户价值;系统化设计

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它更多的是一种创新性活动,是一种智力型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设计就是试图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途径。”我们无论属于哪个专业领域,都应该站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角度上理解、认识“设计”。

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的学子,我将努力在“摄影设计”这个大的学科背景下,圍绕“系统化摄影设计”与“客户价值”展开本篇论文的论述。摄影术自1839年发明以来,经过历代摄影家的不懈努力,摄影逐渐脱离绘画门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记录方式,摄影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的表达方式、审美的接受方式、影像的传播方式,摄影也逐渐成为人们传达个人情感与相关信息的一种表达手段。具体的讲,摄影设计,是对设计活动、设计过程、设计性质、摄影师的知识以及摄影器材以及光学知识的研究和概括。系统化的摄影设计是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线索,完成从要素分析到过程整合、从知识搜索到理论构建、从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到形成一般设计方法的过程。

设计是一个社会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设计的过程是纷繁复杂的,闭门造车式的做设计是不现实的,它需要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即使再好的设计师,也要懂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只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体才能更好的胜任设计工作。大家都知道,拍摄婚纱照,对每一位新人来说都很重要,每一位新人都想留借此留下一生的回忆,此处,我将以以婚纱摄影为例,简单介绍在婚纱摄影设计活动中,设计工作的主要流程:市场调研的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拍摄风格的确立,前期服务与后期服务的开展,拍摄后再评价的活动等等。

一、摄影设计规划阶段

对于一家好的婚纱影楼的设计,根本首先是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大量的资料的搜索、归纳、整理,并要从中寻找欠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思考,原本模糊不清的设计原点会慢慢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线,最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的面。举一个婚纱影楼的设计,首先应了解其经营的层次,确定设计的方向,不同性格的顾客喜爱什么风格的婚纱摄影,是可爱型还是端庄型,是梦幻系还是复古系,民族风情、平实清新。例如港澳台地区的婚纱风格就与大陆截然不同,香港澳门地区的婚纱摄影具有异国风情的味道,台湾地区的婚纱摄影则既时尚又独特,颇受年轻一代的欢迎,“台湾旅人行馆”的婚纱清新自然而又脱俗,一边拍摄一边享受旅游的快乐。

二、摄影设计分析阶段

这一步完成后应提出一个完善的和理想化的婚纱影楼分析方案,也可以说是抛弃了纸上谈兵,进而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当婚纱影楼的调研等基础完成时,便进入了实质的设计分析阶段,我们要对影楼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考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象和实际永远会存在着差距,通过横向的比较并调研其他婚纱影楼的优缺点,并且明确了影楼所在位置的优劣状况,交通情况,公共设施情况等,有助与于我们缩小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这时如何将我们对于婚纱摄影的理想设计结合入实际的生存发展之中是这个阶段所要做的重中之重。婚纱摄影设计应从人以及人的活动着手,围绕着系统设计的方法寻找与之联系的种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围绕婚纱摄影设计任务创造"适合"的解决方案。婚纱摄影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只有最合适的设计而没有最完美的设计,因为每一对新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感经历、个性爱好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进行婚纱摄影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通过设计缩小不利条件对我们的影响。

三、摄影设计发展阶段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也在发生急速变化,复古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报道称,人类的服装经过50年便会循环流行。对于婚纱摄影设计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将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以进行考察分析与研究。

设计不是游离于商业价值之外的“创新”,是一个需要被系统管理的创新流程,实际上,设计活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种摄影工作室,可是如何经营摄影工作室、如何提高摄影工作室的知名度?陈曼,二十一世纪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时尚人像摄影师,她的作品登上了国际时尚周刊杂志的封面,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拍摄出许多被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艺术作品。她得成功源自她对艺术的高度敏锐以及对自己艺术素养的极高要求,或者说她坚持用艺术的手段做设计。陈曼非常注重“创作意识” “拍摄观念”,陈曼在完成一幅摄影作品之前,会根据人物自身的特点构想出完成后的画面,她对于系统化摄影设计的构想值得我们学习,她注重创作者的“观念”不仅仅运用于摄影中,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受用。

对于不同的设计问题,我们需要摄影家运用常识以及知识的经验或是对生活的感悟去解决。

系统化的设计大约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由感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性的阶段,第二阶段: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的感性经验,形成交叉式的设计论与方法,第三阶段:在交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人文与环境等因素,形成多元综合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以我的传统摄影作品《我的每一次无助都有你的陪伴-08,班委》(光刻胶工艺)为例,它是在我理解摄影的本质,了解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结合数字摄影、传统摄影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以三种艺术形式为载体进行创作。将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相结合,摄影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视觉语言,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体现了一种双赢的创作理念。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我们不应该一味考虑设计的结果而忽视了设计过程的重要性。例如,我的传统摄影作品《我的每一次无助都有你的陪伴-08,班委》(光刻胶工艺),共有三种表现形式,这三种表现形式只有根据一定的过程创作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借鉴马克·吐温的一句话结尾:“… … 如果缺乏想象,纵使技巧超群也是徒劳。”

一个成功的设计项目应很好的解决两个问题:我们的设计可以帮助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设计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这是我们作为设计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需求善于激励需求。

德国8所摄影院校特色课程 篇3

汉堡众多的美术馆和画廊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汉堡摄影三年展每三年在汉堡举行一次。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贝歇流派”的发源地,尽管其他艺术家并不在学院中任教,但安德列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依然是学校的教授。杜塞尔多夫的“年度展”也拥有悠久的传统,经常会吸引荷兰、比利时和科隆以及本地画廊的目光来寻找年轻艺术家。

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

柏林艺术大学是较早实行新学制的大学,虽然没有专门的摄影专业,但是跨学科的学习和艺术理论都是其强项。

卡塞尔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 Kassel)

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是全球的艺术盛会。卡塞尔艺术学院的主体建筑没有古典建筑的优雅,但可能是德国艺术学院里面最切合实际的工作室结构,普林茨教授有不少亚洲学生的经验,同时学校的风气也非常开放。

莱比锡插画与书籍装帧艺术学院

(Hochschule für Grafik und Buchkunst Leipzig)

莱比锡大学拥有非常悠久的校史,艺术学院的摄影专业教授很多,书籍装帧也是其传统优势。

比勒菲尔德应用科技大学(FH Bielefeld)

德国摄影专业中最好的应用科技大学,拥有完善的设备和超大的专业摄影图书馆。其知名度在德国甚至超越了很多大学和艺术学院,课程非常有实践性。

科隆媒体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 für Medien K·ln)

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在新媒体方面非常有名。科隆有德国很好的艺术品市场,同时也是著名的博览会之城。科隆艺术博览会在欧洲是仅次于巴塞尔的重要艺术博览会,两年一届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器材博览会。

不莱梅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Künste Bremen)

艺术类摄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4

在艺术类摄影课程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许多,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三个环节值得注意。一、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涉猎各类知识讯息的能力。二、摄影技法的不断磨练。技法的提高需要充足的硬件配合教学,需要找到恰当的方法进行练习,还需要对不同专业、不同摄影需求进行课程调整,使摄影技法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三、更加合理的课程作业设计。

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我首先要提出的是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摄影早期的翻译或称谓叫做“摄影术”,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的技术面向。在教学过程中,摄影技术也是重点教授的内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摄影技术后,拍摄前的思考略显乏力,不论是拍摄组照时整体构思的完整度还是拍摄主题的深入程度,都略显不足。所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尤其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在广告摄影中,创意、想象力是使作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环节,而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其实这是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思维中对这些信息的辨识和加工的能力。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逐渐具备更高的认知水平,这对解读他人的作品或个人创作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简单讲就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例如如何看待和理解类似森山大道所拍摄的街头摄影作品,日常生活中很多无意义的场景不断被拍摄呈现。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如果能了解一些城市生活和街头摄影的关系,或者更进一步了解波特莱尔对城市的阐述,或者城市中女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亦或是城市橱窗的展示等信息,具备这些知识背景,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再次面对一张城市的街头摄影作品,其可解读的角度和深度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在个人的创作过程中,作品也会更具独创性和思想深度。具体如何进行思维训练,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在学习摄影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其他类别的知识信息,拓宽视野,这样在构思作品时会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然后配合一些思维方面的练习,例如创意思维训练。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针对的告诉学生思维也是有其流畅度、原创性、灵活度以及详细程度,将“思维”一个抽象的概念分解开来,体会思维的乐趣以及找到各自的思维短板,从而强化练习,提升思维能力。

摄影技法的不断磨练

虽然在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思维能力对摄影作品的重要影响,但不可否认,摄影技术是各种观念得以准确呈现的保证。

在学习摄影技术方面我提倡临摹。这里首先要端正对临摹的态度,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认为临摹不是个人创作,类似抄袭,这样的想法会影响学生掌握摄影技术的速度。临摹其实是对前人摸索、总结出的拍摄经验的学习,掌握一些操作方法和效果,少走弯路。也恰恰是因为临摹,在日常摄影训练中才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一旦某种拍摄效果练习成功也会积累成就感,使得拍摄时更加自信,对摄影更有兴趣。当然,不是片面地、一味地临摹,在掌握了基本的曝光知识、画面构图、色彩调整和布光技巧后可以逐渐的加入自个人的创作,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摄影风格。

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广告摄影,涉及到的相机、灯光设备、场地和其他辅助设备相对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务必保证一定数量的硬件投入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产生的维护费用,这些是摄影教学的物质保障。学生只有在学习摄影技巧中充分熟悉运用各种摄影设备,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迅速掌握不同型号设备的使用,不至于面对陌生器材无从下手。对设备的熟练运用也是摄影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高校中不同专业对摄影技巧的需求各有侧重。比如摄影专业的同学需要掌握摄影史,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摄影知识体系,了解各种摄影风格流派;还需要熟悉传统影像的制作工艺,体会摄影的本源,丰富个人的摄影表达方式;在数码时代,还需要学会数码照片的色彩管理,保证最终图像展现的效果等。而结合广告专业出现的广告摄影则需要侧重创意、灯光的布置、后期修图的精细程度、色彩还原等,此外还要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统筹、协调资源的能力,保证拍摄过程顺利进行。面对工业设计专业摄影技巧自然会集中在如何更好的表现产品的形态、功能、材料质感等方面。而更多非艺术、非设计类的学生,则集中在单反相机的操作、构图的方法、拍摄的选取角度等基础摄影技巧。因此,对他们而言,摄影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注重摄影感受,把一个根本不懂摄影的门外汉,培养成为懂技术、会欣赏的应用型人才。由此看出,这样不同专业对摄影技巧的不同需求,在某些师资相对充足的院校,不同的教师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即可,而在师资不足的院校,教师在授课时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更加合理的课程作业设计

在日常的摄影教学活动中,最终的课程作业设计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如果说课堂中教授的摄影观念和摄影技法是血肉的话,那么摄影作业的具体要求就是课堂的整体骨架,教师希望传达给学生的知识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等等都贯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的设定。需要循序渐进,同时在每个阶段都应给出相对具体的要求和较高的评判标准,学生在完成不同阶段的作业时,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前一阶段完成的程度,以及接下来需要弥补哪些不足。当然在摄影创作课程中,教师还需要对不同学生的前期构思、拍摄初始、中期调整以及后期修饰各阶段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找到调整方向。

至此摄影课程改革就涉及到作业的点评环节,这是学生了解自己摄影能力的最佳机会。有些院校往往因为课程安排,教师收到学生作业时课程已结束,很难面对面给每个学生点评作业。这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绝佳机会。所以建议教师调整课程安排,争取实现当面点评作品。在点评时,可以适当的将学生的作品互相比较,刺激学生的好胜心,让其更主动的学习。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弥补自己的不足。帮助促进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具体到布置何种作业,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自行安排的,给学生一些虚拟的拍摄要求。比如:校园风光、同学的肖像、社会中某一群体的生活状态或者为某产品拍摄广告等。第二类是实际摄影项目。这些项目会给出十分具体的拍摄要求和完成时间,学生在做这样的作业时很大程度的与企业或者客户有深入交流沟通,提前感受摄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更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难点是这些实际的拍摄项目来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付出额外的努力与客户沟通,保证双方合作的顺畅和质量,既满足客户对拍摄的要求同时满足教学活动。比如:政府部门的环保项目、企业画册的拍摄项目、城市的象形宣传项目等。

通过摄影思维的训练,摄影技术的打磨以及摄影作业的完成,学生在教学中一定能够提升其拍摄水平。而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教师才是掌舵人,教师的管理能力,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程度,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讲授过程中使用何种技巧等等,这些都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每位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提醒教师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总之,艺术类摄影课程教学既有它自身的特点、任务和要求,又存在诸多困难。如何推进摄影教学的改革,把高校的摄影艺术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摆在每个摄影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

上一篇:朝鲜战争下一篇:作文讲评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