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域优势

2024-05-04

民族地域优势(精选九篇)

民族地域优势 篇1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温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间, 自治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汉、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 总人口14.95万, 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 辖5个镇、2个苏木、1个民族乡, 共有44个嘎查。但作为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自治旗鄂温克旗的发展一直是处于同行的前列的, 拥有着广袤的地域, 丰富的资源和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那么如何将这些优势化为快速发展的优势呢?

发展旗域经济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旗域内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 旗域经济实力的提高和资源有效配置, 应该遵从产业关联度和资源互补性等内在联系, 重视跨区域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旗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鄂温克旗旗域经济现状与未来

2010年鄂温克旗GDP达65.1418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75.61亿元、工业增加值36.79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00.59亿元、财政总收入15.52亿元。其中煤炭1550.0698万吨、发电127.5亿度、乳制品6290.97吨, 正在成为全市煤电工业基地、农牧业产业化基地。

“十一五”期间, 鄂温克旗完成60亿元煤炭开发投资, 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4000万吨 (届时全市达1亿吨) , 约占全市的40%。“十一五”期间, 鄂温克旗在电力建设方面大约完成150多亿元投资, 到2010年正式投入运行的发电装机达490万千瓦, 约占全市规划装机1500万千瓦的33%。煤化工业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税金1亿元。随着旗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鄂温克旗有望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 提前实现旗委、旗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

三、加快旗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1、充分发挥旗域优势,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 要用足“三项政策”

鄂温克旗享有国家和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一系列特殊及优惠政策, 但最重要的还是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扶持较少民族政策这三大方面政策。

第二, 要用好“三种资源”

简单概述地讲:鄂温克旗有政治资源、人文资源、物产资源。这里政治资源包括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扶持较少民族政策以及自治区扶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2、提升旗域经济发展水平策略

第一, 产业集聚化发展

所谓产业集聚化发展, 就是要促进产业集中化、特色化, 通过将有限资源集中到几个特色产业, 实现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做强特色产业, 做大优势产业, 从根本上提高旗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 资源集约化利用

资源集约化利用, 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举。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必须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 注重为日后的生存与发展保留更大、更好的空间,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旗域范围作为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的主阵地, 发展旗域经济使用各类资源时, 决不能站在自身角度、眼前利益简单地算帐, 还必须算好大局账、长远账。

第三, 政策集成化推动

所谓政策集成化推动, 就是利用快速发展中的有效机制和各种要素, 通盘考虑并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构成多个政策间的有机联系, 形成“群式互动”的政策体系, 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发展旗域经济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第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首先要改变旗域经济即等于资源经济的错误认识, 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贯彻“节省资源, 适度消费, 注重内涵开发, 实施总体调控, 大力保护环境, 实施生态建设”的总方针。

第二, 发挥自身优势与借助外力的关系

旗域经济并不是资源配置只能局限于旗域内的狭小范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全国范围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 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大, 对外合作也更为广泛。

第三,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发展旗域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必须加大投入。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旗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规模的投入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产出。在加大投入方面除了瞄准市场需求, 抓住机遇上一些短平快项目积累资金外, 还要有计划地建设一些涉及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为今后的更大产出创造条件。

第四, 加快发展与量力而行的关系

旗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过程, 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 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充分利用好, 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特别是在引进项目上, 更要有冷静的审视, 要符合客观规律, 避免不切实际的大干快上和重复建设。否则, 不但不能促进旗域经济快速发展, 反而会造成新的浪费, 形成新的负担, 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

加快发展旗域经济, 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力,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特别是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 更要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城镇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而且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桥头堡, 它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影响和带动包括牧区在内的各族群众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等。

参考文献

[1]《鄂温克族自治旗志》, 中国城市出版社。

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构建圣城儒雅学园 篇2

曲阜杏坛中学

曲阜市杏坛中学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多年来,学校以传统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为引导,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新的办学道路和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曲阜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将杏坛中学改制为初中的重大决策。学校审时度势,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地处文化圣地曲阜,并且以杏坛为名的优势,提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圣城儒雅校园”这一发展愿景,依托曲阜深厚的传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思路,顺利克服了转型难题,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文化立校,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坐落在人文资源丰富的名城曲阜,继承并发扬儒家传统文化精髓,是学校实现科学、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为此,学校依据《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以“杏坛”为名,并确立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校训和“博学、明辨、慎思、笃行”校风。先进的办学理念、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基础。

学校着力发展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教师研究校本,学生探讨学习校本,在学校内形成了传统文化学习热潮,进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制定了《杏坛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努力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参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9年5月举行全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上,我校王德军老师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本学期开始,已经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了《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同时,语文组开发了《<论语>解读》校本课程,在全校范围开展学《论语》、诵经典活动,让儒家经典深入学生。地理组结合曲阜地方特色编写、开设了《地理乐园》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曲阜城乡,深入了解曲阜,从中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学校非常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内通过宣传栏、展牌、横幅、广播和校园网传播传统文化,向学生传达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真正将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

二、课题引领,利用丰富遗产资源开展文化教育

曲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如能发挥遗产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民族未来,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为此,学校参加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策略研

究》,并利用地域优势,积极申报了子课题《利用曲阜遗产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之研究》。学校以此课题为主线,结合中央教科所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建设儒雅校园文化。

学校积极与当地遗产、文物部门联系,编印了《你好,我身边的世界遗产》校本教材,开展各类论语诵读活动,举办了孔子“六艺”活动展示、“导游之星”大赛和儒家文化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每年世界遗产日前后,学校还举办“我与世界遗产”征文、“爱我曲阜”书画征集、保护世界遗产,万人签名等活动,目前,学校世界遗产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也在进行之中。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了曲阜乃至世界文化遗产,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今年6月,学校成为第一所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学校,开启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篇章。

三、因材施教,打造新型高效教学文化

“因材施教”是先师孔子留给我们后世教育工作者的宝贵教育财富。杏坛中学遵循这一教育原则,结合曲阜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因学施教,三三达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积极探索 “因学定教”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蓝本,以学案为向导,以精讲点拨为手段,以典型练习为辅助,最终实现落实、巩固和提高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三种课型的创新,即复习课课型(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讲评课课型(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新授课课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因学定教”教学模式的推广,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逐渐学会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自主管理,建设民主科学的学生管理文化

学校积极提倡“自理、自律、自觉、自主、自信”的“五自”育人规范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班级干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策划、构思、组织、实施班级、学校管理和育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三线”自主管理模式:一是行为规范的自主管理。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建立了学生值周制度,由学生会及学生自律委员会每天负责对学生的考勤、纪律、卫生等常规检查,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每班班干部负责维持周末、晚自习等自主学习时间本班的卫生、纪律。二是住校学生的自主管理。由学生会成员和青年志愿者管理宿舍内务,监管食堂三餐的价格、质量与卫生,协调各班级宿舍关系等。三是精神文化的自主管理。学生会宣传部负责校广播台、宣传栏工作;文学社负责文学期刊、报纸的撰、编、排、印、发等工作;小记者团负责学校各项活动的采访、搜集、上报及广播站等工作;学生会宣传部和各班级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班级文化园地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的宣传、组织、实施工作。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学生主动参与,自己主持开幕式、闭幕式仪式,自己制订精神文明班级评比办法,自己检查评比,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六艺”育人,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文化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孔子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校坚持“六艺”教育思想,确保所有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重视艺体教学,坚持发展艺体课堂,充分发现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坚持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体课程,并针对学生爱好需求,成立了艺体特长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教师进行义务辅导。同时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为广大艺体特长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多次组织学生多次参加各级文艺汇演和经典诵读活动,组建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相继开设了音乐、美术、生物、体育等系列兴趣小组。并且倡导支持学生组建各种社团,如彼岸文学社、“三人行”论语读书社、话剧社、诗社、演讲协会、棋社、志愿者协会等。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每年一度的校园艺体节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陶冶了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生活,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2008年4月,我校大型师生文艺节目《论语》吟诵暨《孔子赞歌》获得山东地方文艺电视大赛“最佳原创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及10公里远足活动,锻炼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性格。利用节假日参观三孔、六艺城、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国际会展中心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加社区服务和家务劳动。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学学会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教学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济宁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

龙洲股份:地域优势为业绩提供保障 篇3

1、公司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2、货运业务将成未来利润增长点;

3、地域优势为公司

龙洲股份(002682)主要从事汽车客运、货运、客运站经营及与之相关的汽车销售与维修、成品油销售、交通职业教育与培训等业务。公司是国家一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国家二级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是福建省规模较大的道路运输企业。

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龙洲股份的汽车客运业务包括班车客运、旅游客运、出租汽车客运及城市公交。其中,班车客运是公司经营的核心业务,包括省际、市际、县际、县内班线旅客运输服务。公司区域竞争优势明显,客运业务主要集中在龙岩、南平两大核心区域。在龙岩地区,公司客运班线数、车辆数市场占有率超过85%、日发班次数占有率超过80%;在南平地区,客运班线占用率超过70%、车辆数占有率超过65%、日发班次数占有率超过55%。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班线客运车辆1690辆、旅游车129辆、出租车663辆、公交车379辆;拥有客运班线854条,日发班次3451班,班线覆盖闽西、闽北城乡和省内各主要城市,并向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辐射。

公司现有36个客运站,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公路交通较为发达的龙岩市、南平市,在当地汽车运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公司的货运业务覆盖了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货运代理、报刊配送等领域。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从事货运业务的各类货运车辆合计96辆,均为公营车辆,目前主要为龙麟水泥有限公司、华润水泥(龙岩曹溪)有限公司等多家水泥生产企业及闽西日报社提供运输配送服务,在龙岩市散装水泥运输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公司将持续增加货运业务的投入,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利润增长点,在龙岩市场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的同时,逐渐扩大省内外货运市场占有率。

地域优势为业绩提供保障

公司主要经营地龙岩市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处、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之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海西经济区“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主体格局的形成,龙岩与南平逐渐成为连接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作为区域经济中道路运输的核心节点,龙岩与南平充分发挥了三省边区交通要冲的地理优势,对内辐射内陆核心地带,对外承接沿海开放地区,逐渐成为海西经济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之一。地域优势为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一直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伴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公路营运车辆持续增长。

本次登陆中小板,公司拟发行4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拟投向客运车辆投放项目、龙岩公路主枢纽改造建设项目、货运车辆投放项目和武平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分别拟使用募集资金10505万元、9811万元、5100万元和5156万元。

微电影传播地域文化的优势探析 篇4

一、地域文化与微电影

地域文化的概念因为文化概念的模糊与多样性而同样难于把握。张凤琦在梳理了地域文化的多方概念及其与文化概念的关系之后,得出地域文化的定义: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地域文化与文化的区别在于其研究对象是特定人群文化而不是整个人类文明。地域文化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其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哲学层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深化。比如一件民族服装既是区别于不同民族身份的重要符号,也是这个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体现。[2]可以说, 地域文化以地域为基础,但又不是以地理界限为划分依据, 其主线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以自然的、人为的景和物为载体, 以现实生活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3]地域文化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表象的呈现,在对景与物的观赏中引发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的思考。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4]被普遍承认的第一部微电影是凯迪拉克的广告短片《一触即发》,接着便是筷子兄弟一战成名的《老男孩》,随后在国内互联网上便刮起了持久的“微电影”风潮。据业内人士统计,只2011年就有不下于2000部微电影问世,并且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时长一般从两三分钟到三十五分钟左右的微电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往往被用于商业广告的宣传上,比如《床上关系》虽是以夫妻间的一场争吵为故事情节,但目的却是为某品牌床垫做广告。随着微电影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也出现了很多公益性的微电影,以及公益性与商业性结合的微电影,比如根据中国达人秀选手刘寅真人真事改编的《希望树》是以其在乡村支教的故事为主线,表现感恩和关注山区儿童的主题。另有一些表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微电影逐渐问世,比如2013年开拍的系列微电影《云居寺传奇》以展示佛教传统文化,弘扬石经精神来树立北京地域文化新名片。可见故事巧借微电影这一媒介,已经从单纯的产品营销转变成情感营销,甚至文化营销。微电影虽然时间有限容量较小,但是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往往能够奏出大乐章。

二、微电影传播地域文化的优势

微电影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媒介有着很多的优势:

(一)生产成本低 操作性强

微电影和普通影视剧在制作手段、艺术元素、策划体系等方面具有同样的要求,微电影的优势之一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上的“微”,即微时长、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这三个方面的特征,使得微电影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降低了制作门槛, 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影视的民间化表达成为常态。宽松的时长区间给创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短时的制作周期则允许选择题材紧贴现实,以艺术的形式反映时代的声音。由于以上两点优势,其投资规模也具有非常大的弹性,比如李宇春的音乐微电影《序幕》,用千万投资打造出15分钟的豪华视听盛宴,而表现天津南市风情的《爱在南市》则花费不到3000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微电影不仅是精英影视表达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吸纳草根力量的潜力平台。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观众对微电影的画面品质和内容水平持宽容态度,只要“有意思”就不会吝啬那几分钟的空隙。

对于地域文化的微电影表达来说这样的宽容好像更为大度。一是因为地域文化的非普遍性,可接受的观众潜力小, 迫于收视率的压力普通的相关影视剧数量较少。但微电影的低成本和低回报期望值消除了投资者对表现地域文化影视剧低收视率的担忧;对陌生文化有着天然的好奇心的观众为在微电影这个平台看到丰富、新奇、多彩的文化表达、感受别样文化的同时,往往会不计较电影的画面高清度、故事自身的张力。这鼓励了大量的民间影视爱好者投身相关微电影的创作中来。二是本地域的政府机构和群众普遍以支持的姿态予以配合。从早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如今的文化软实力,各级政府早已磨拳擦掌积极开发文化资源。根据目前的众多表现文化类的影视剧拍摄现状来看,不管是从资金、人力还是文献、沟通方面,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往往会事半功倍。群众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微电影的荧屏传播上,受文化自豪感驱使,他们总是微电影传播最热情的力量。

(二)线上多屏传播 线下参赛提高知名度

微电影的生命在于网络。只有少量的微电影有在院线播放的机会,大部分还是在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平台上播映,借助多个终端可以轻松实现多屏传播、跨区域传播,达到传播快且广的效果。全国最大的微电影分享交流平台“V电影”以“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钟”为口号,推出Android、i OS客户端以扩大观众数量,拓宽观影渠道,充分整合利用碎片时间。并可及时得到观众反馈,根据反馈建议来调整创作模式,或者风格,能够及时做出最接近观众内心想要的东西,引起观众的注意。

另外不管是学术型的还是地方政府或是企业主办的微电影节越来越多,且渐趋成熟,成为微电影“美名远播”的渠道之一。在我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大环境下,承载着传统地域文化的微电影尤其受到关注和鼓励。比如影响较大的《图腾之旗 -- 佤族篇》以佤族人的司岗里传说为故事蓝本, 让人们在物质文明急速迈进的时代看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率真、奔放,以及他们对天地神明心存敬畏,身上有着难以言说的生命力,向都市人传递了另一种饱满有力的人文景观,被称为大陆版的《赛德克巴莱》。[5]该片继临沧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上获优秀导演奖、最佳摄影奖后,在第三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上又获“评委会大奖”。

(三)声画结合 文化形象活态化传承

微电影是新媒介对地域文化的一种新的阐释方式。地域文化形象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通过地域的文化符号、城市精神、礼仪风尚甚至是地理风貌、建筑风格、生活画卷等有形物质因素构成的视觉识别系统来体现的,[6]其传播也是如此。但大部分地域文化的传播途径十分有限而且被动,像旅游观光、摄影画展、博物馆展示、历史书籍等是常用的方式,但这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具有普遍接触的机会。微电影是用摄像机将那些有形的物质记录下来,按照影视制作规律编排进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当中。微电影的创作离不开视听语言艺术的运用,相较于文字、方言来说,它能够突破文化的边界,成为一种形象的、感性的人类共通的语言。《图腾之旗 -- 佤族篇》在颁奖典礼上受到的高度评价就表现了这一点:“充满原始野性美的画面,现代和奔放的打击配乐,雄伟壮丽的东南亚奇观丛林,少数民族的狂欢群舞,全片无对白,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却完整讲述了一个英雄的励志故事。”[7]

知名广告导演李蔚然曾表示:“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触动人心灵的故事。”微电影有故事主线,有主要人物,在表象技术化传达的同时,也能够将人文景观镶嵌其中,避免在光怪陆离的画面中迷失文化的精神本质。正如“土风计划”的创始人陈哲所说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的基础,人是文化的依附一样,《花样云南》、《黄衣爱》等微电影以其自然风光为实景,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为主线,将当地的自然风情、人文精神透过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表达出来,具有文化穿透力,非常鲜明的建构了其文化生态。

微电影以视听的艺术来承载地域文化,不仅丰富了地域文化的传播路径,而且还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承的工作,让那些无法用文字记录而只能口耳相传的歌谣、繁杂的祭祀仪式、复杂的手工技艺成为立体、动态的画面和声音,可供重复的观看和永久的留存。

2006年红遍网络的羌族女孩“天仙妹妹”,通过参演《尔玛的婚礼》、《香巴拉信使》等以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和文化的无奈为背景的影片而成为一名职业演员,并在2014年主演了首部羌族母语微电影《莫朵格依》,叙述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故事。该片将羌族的语言、服饰、乐器、音乐、人文关系以及自然环境都以羌族少女面对传统和现代、质朴和华丽、平实和名利时的迷茫和选择的故事展现了出来,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全面、立体、鲜活的羌族文化形象。加上“天仙妹妹”尔玛依娜的影响力和当地政府的推介以及“四川微电影网———微电影区域化传播的首创者”的展播,让更多的的观众通过短短的20多分钟了解到了羌族丰富的文化遗产,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微电影承载地域文化的空间是非常具有开发前景的。

三、提高微电影地域文化传播能力的两点建议

(一)讲好故事

由于自身时长限制,微电影在叙事上往往会“掐头去尾”,重点展开戏剧性的高潮部分,否则难以以剧情吸引观众。这就要求微电影制作时野心要小,面对多样的文化线索需分清主次,在风光片式的全面展示和故事化的重点突出之间后者往往利于引起情感共鸣,利于观众理解、接受其承载的文化。

讲好故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故事内核要优秀。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有千秋, 相对应的故事资源亦非常丰富。选取一些好的故事、好的题材来讲述,往往能够经得起考验,历练成为时代的经典,成为一个地域的传播名片。二是注重策略把故事讲好。不管是剧情上的紧凑合理还是制作手法上的专业精彩,都能够使得内容突破地域、文化边界供人认知。莫言关于文学在世界与民族的关系上有个不同于众的观点:文学首先应该是人类的, 然后把民族的特色融合进去。只有首先被全人类接受的,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借鉴于此,微电影应在了解声画形象利于被世界理解和接受的规则之余,结合好的故事内核进行创作。

(二)着重特色

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无需赘言。微电影讲好故事的同时还要融进特色,结合一些地域元素来表现差异。将想象力植根于地域本土,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能够更好地引发“想象共同体”的关注与共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影视剧中的特色元素不一定有文化意义,仅是为了差异而特色化,无法为故事的叙事和文化传播提供动力。“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是流传至今的一首描绘惠安女服饰特征的打油诗,这种奇特的服饰与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之间的差别是直白的,而且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内涵。微电影《望海的灯》就是以惠安崇武传说为蓝本,借助一个惠安小女孩为父担心的故事将这种奇特的服饰文化及其所处环境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四、结语

微电影由于操作性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形式灵活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的青睐,这其中也不乏地域文化传播者。而且微电影的视听艺术表达形式使得地域文化从博物馆、书籍、历史文物和古迹景物等静态载体中解放出来, 变成了一种鲜活的呈现。不管是促进地域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还是做好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微电影这一媒介将会是一个有力的途径。

注释

1[1][2]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5,66.

2[3]李建平.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EB/OL].人民网,(2003-03-14)[2014-12-01].

3[4]王霞.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电影评介,2012(8).

4[5][7]杨莲莲,赵淑芳.微电影<图腾之旗--佤族篇>广受欢迎[N].香港文汇报,2013-08-28.

民族地域优势 篇5

近年来, 威海市城乡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的总体目标, 主动适应宏观环境, 积极应对困难挑战, 凝心聚力谋发展, 同心同德促和谐, 开创了城乡建设事业新局面。现在的威海, 已是花满街、树成荫、空气清新、市容整洁的花园式城市, 成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在政府主管部门和省散办的领导下, 威海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发展散装水泥的规章办法, 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 从使用环节入手, 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的推广力度。”全市上下散装水泥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 认真履行职责, 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重重困难, 团结奋斗、迎难而上。先后向财政局、行政审批中心、建委、规划局、房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相关领导进行汇报, 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 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使散装水泥这项绿色的产业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2009年底, 全市拥有散装水泥发放库26个, 固定接收库39个, 移动仓256个, 散装水泥专用汽车19辆。有预拌混凝土企业17家, 配有搅拌运输车76辆, 混凝土泵车21辆, 总能力1140万立方米/年。全市原有的11家立窑小水泥企业全部关停, 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7家水泥粉磨站, 年产量都在60万吨以上, 最大的可达200万吨, 散装水泥的发放能力达100%。

去年, 全市使用散装水泥160多万吨。可节约包装塑编袋3200万只, 折合现金2080万元;减少水泥损耗72 000吨, 节省标煤37 865.6吨。减排粉尘排放7584吨、二氧化碳排放149 753.6吨、二氧化硫排放2886.4吨。可节省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78 720吨。综合经济效益达到7200万元。为威海市的节能减排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本市散装水泥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距上级的要求还差的很远, 与先进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与威海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进展缓慢。城市发展散装水泥, 关键是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砂浆,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实践证明那里“禁现”禁得好, 那里的散装率就高。本市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起先进的地、市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预拌砂浆工作, 才刚刚起步,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也只是出台了文件, 管理还没有跟上去,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是农村原有的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基本上名存实亡。在广大的农村, 原有的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多数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是关系到本市农村推散和扩大散装水泥使用领域的关键所在。

2010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打造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 本着内涵提升、外延控制的思路, 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续建、新建、规划论证六大城建系列、23个城建重点项目和若干分项工程, 总投资约1146亿元, 当年计划投资130亿元。一是围绕城市空间拓展, 实施“两城两区”开发项目建设。二是围绕快速交通建设, 实施“一环一桥”工程。三是围绕商贸旅游基地建设, 实施“一轴三带三中心”工程。四是围绕生态绿化建设, 实施“两园两场五河”工程。五是围绕容貌治理, 实施“三路两环”工程。六是围绕惠民利民, 实施“三改三迁一文一体”工程。加快市区城中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平改坡三大改造项目。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 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 (第219号政府令) , 进一步加快本市散装水泥的发展, 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更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更丰富、更完善的文体活动场所。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发展散装水泥的宣传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对发展散装水泥的意义要有新的更高的认识, 要把发展散装水泥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平安威海”结合起来。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 分层次、有重点地向社会、向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进行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和政策的宣传, 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发展散装水泥的认识, 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 从工作中支持这项事业。二是要充分利用好报刊、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导向作用,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及时反映本市散装水泥的发展情况和我们散装队伍的精神风貌。要结合新出台“省政府令”的时机, 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把国家、省、市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 宣传到群众中去。三是积极扩大宣传覆盖面, 在乡镇、农村利用集会的时机, 出动宣传车, 张贴标语, 发放传单等, 大张旗鼓进行散装水泥政策、法规的宣传。使国家的政策深入人心, 为散装水泥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⒉积极争取政策,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部署和散装水泥及应用所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 加大政策措施力度, 推进立法进程, 既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落实节能减排、加强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精神, 又为我们尽快推行散装水泥及应用方面的法律文件或行政法规出台形成了理论依据。为此,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贯彻落实好现有的散装水泥政策;另一方面努力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兴办预拌砂浆企业和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的优惠政策, 促进依法兴散和节能减排, 推动县级城市的“禁现”进程, 促进本市的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

⒊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一项政府性基金, 国家在历次大量取消行政收费项目后仍旧保留, 其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鲁财综[2003]24号) 的要求:“各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当地政务大厅 (行政审批服务或建筑工程报建中心) 设立收费窗口, 在建设单位领取规划、施工许可证前, 按工程建设的建筑面积或概算水泥用量预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本市的老市区范围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在市政府的行政审批大厅设立了窗口, 由财政部门代收, 几年来征收效果很好, 起到了良好的推散作用。但包括环翠区在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工业园区四区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工作, 还都没有纳入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进行预收, 而是由工作人员一家一家地到建筑工地上去征收。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 少缴、漏交情况较多。这样既给人造成了一个收费不规范、不透明和乱收费的印象, 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 使工作很被动, 市政府法制办对此已经提出意见, 要求我们整改。为此, 今年我们向经信委打了报告, 建议请市政府领导召集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法制办及环翠区、高区、经区、工业园区分管行政审批工作的有关领导召开工作协调会, 具体研究解决本市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问题, 并请市政府将会议决定形成正式文件或会议纪要。目前, 会议已经召开,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落实会议通过的决议, 把全市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纳入到行政审批大厅进行预征。

征好、管好、用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经济政策。其中用好专项资金是重要的环节和落脚点。因为只有用好专项资金才能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文件的规定, 把使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全部用于鼓励扶持预拌砂浆企业和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建设, 用于鼓励购置散装水泥的设施设备发展上, 以此来拉动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的配套升级, 拉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设施设备的发展, 从而达到迅速提高散装水泥使用量的目的。

⒋积极发展预拌砂浆, 使城市用散再上新台阶。根据商务部等四部委有关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要求, 从2003年开始, 对全国124个城市城区限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2007年, 商务部等六部局又发布了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 对全国127个城市先后分三批列入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名单。威海市按照国家要求是第二批,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威海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已于2008年10月下发了文件, 规定了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区域。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协助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现场的督导检查, 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执法检查。我们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来发展预拌砂浆企业。走出去虚心学习先进地、市的“禁现”经验,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不断扩大“禁现”区域, 用我们辛勤工作的汗水促进散装水泥使用量的提高。

⒌开拓农村市场, 促进散装水泥全面发展。威海市现有50个乡镇18个办事处, 农村发展散装水泥有着广阔的市场。近年来,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农民普遍富裕起来, 改变居住条件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的要求, 今年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 搞好园区和小城镇建设, 推进精品城市建设, 搞好城中村改造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了响应市政府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号召, 规划部门编制了村镇布局规划, 启动了农村居住工程。新建农村住房4.8万套, 改造危房9723户, 市区66个城中村完成整体拆迁, 新建回迁房317.8万平方米, 回迁安置1.4万户。这就给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们要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在农村推散工作中,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尽量少花钱, 多办事, 减轻农民负担。根据现有条件, 在文登市以西、乳山市等粉磨站较多的乡镇, 我们要积极扶持企业和个人发展灵活多样的流动水泥“小散罐”, 投放到建筑工地和预制件厂。在文登以东、荣成等沿海的乡镇, 我们则对当地原有的建筑施工队自备的流动混凝土搅拌站加以改造和引导, 使它们常态化、规范化。充分利用“建材下乡”优惠政策, 扶持他们购买小型混凝土搅拌车, 向农村供应预拌混凝土, 使搅拌站形成配送中心向周边农村辐射。我们今年先选部分企业作为示范单位, 取得成熟经验后全面推广。力争在二三年内, 把农村的散装水泥普及起来。

为保证推散工作的落实, 散办一班人首先要更新观念, 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变工作方式。要以用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散装水泥市场上来。要强化服务意识, 以服务促管理, 真正做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充分发挥散办联系面广的优势, 经常向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了解企业在推广散装水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尽力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通过一系列的服务, 为企业办实事, 办好事, 增强与企业的感情, 密切关系, 从根本上调动起企业推散的积极性。

民族地域优势 篇6

1 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经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多年努力, 彰武县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畜牧业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产业正在崛起。随着东六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的建立, 已经逐渐形成了该县一大产业集群, 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6户, 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链条。在省、市、县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 规模化养殖占全县养殖业的55%以上。农民养殖观念和科技饲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迅速发展, 市场经营理念和品牌效应观念在农民养殖户中发生改变, 农业产业化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2 发展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 畜产品地方品牌匮乏

目前该县还没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县共注册商标300余件, 其中农产品注册商标65件, 畜牧业产品注册商标15件, 畜牧业产品注册商标仅占注册商标的5%。著名商标寥寥无几, 没有知名品牌、没有特色畜产品, 畜产品附加值就不高, 势必会影响畜产品的价值和经济效益, 影响该县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2.2 基层畜牧工作者待遇偏低,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由于基层兽医和乡镇防疫人员待遇偏低, 缺乏人才吸引力。目前一个村的猪、牛、羊、鸡、鸭和鹅等饲养量近万头 (只) , 仅靠1~2名防疫人员根本解决不了防病灭病问题, 适应不了建设畜牧业强县的需要。

2.3 畜产品监测设备落后, 制约食品安全生产

打造特色畜牧业强县就必须生产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安全、健康食品, 没有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设备, 就没有安全、符合标准产品的基础。而我县缺乏必要的监测设备, 目前有些项目的检测还需要到国家或省里来完成。

2.4 个别农业产业化链条运转不规范

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是由农户+基地+加工企业+商超来完成的, 产品的价格受市场变化的影响, 个别加工企业在遇到市场低谷时期, 为了自己规避风险, 故意对农户或基地生产的原料压质压价, 或者拒收, 伤害了农户、生产基地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影响了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形成。

2.5 养殖业融资难, 阻碍发展

由于养殖业的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养殖圈舍和饲料上, 大多数养殖户没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证, 不符合金融部门的抵押要求, 解决不了再发展资金, 制约了该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3 建设特色畜牧业强县的几点建议

3.1 制定符合彰武实际的发展规划

政府要充分发挥本县的特点和大市场的需求, 请相关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科学论证, 尊重现实, 制定有可操作性的、至少5~10年的发展规划。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应该充分发挥彰武“皇家养息牧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以猪、牛、羊等为养殖重点, 科学定位饲养品种, 形成特点与特色。用讲文化、说故事的方式, 把彰武的畜牧业特点及优势宣传出去。重点打造沈阳经济圈畜产品供应基地, 然后辐射全国, 同时培育彰武地产品牌, 扩大效应, 影响全国。

3.2 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建立完整规范的畜牧业产业链条

发展特色畜牧业, 必须建立完整、规范的产业链条。政府应该搭建平台, 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扶持政策。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把分散的农民养殖户组织起来, 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检疫和统一销售, 形成合力, 规范管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形成在法律框架之下的合作关系, 互利互惠, 最终建成规范的特色畜牧业产业链条, 使之成为我县支柱产业。改变过去“公司+农户”的做法, 农民不用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 而是让农民做第一生产人加入到产业链当中, 最终在该县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畜产品产业化链条。

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确保畜牧业科学发展

发展畜牧业需要大批人才, 要制定系列优惠政策, 引进和鼓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就业, 经过培训, 深入一线, 积极参与到发展特色畜牧业强县的事业中。同时, 充分利用彰武职专等有培养能力的学校开设专业课程,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3.4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出台公益性环保政策

发展畜牧业, 环境保护是必须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该制定扶持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 支持、鼓励企业自觉、自发地去保护环境。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畜牧业的号召, 支持兴办家庭牧场和规模化养殖场。应给以“三通一绿” (通水、通电、通路和绿化) 的政策扶持。同时, 利用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3.5 建立金融担保机构, 确保养殖企业 (户) 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业, 流动资金肯定是影响发展的瓶颈。目前的金融企业政策, 还无法解决养殖业流动资金的融资问题, 建议在县相关部门成立金融担保机构, 专门解决在发展特色畜牧业中的流动资金难题, 使特色畜牧业有序发展。

3.6 培育地方品牌, 实施资质扶持政策, 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有一定影响力品牌企业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培育地方品牌。发展特色畜牧业必须有彰武自己的品牌, 这样才有后劲。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 鼓励、扶持企业申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资质, 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同时, 在彰武新闻网、彰武电视台和彰武报等宣传机构设立专板、专题, 大力宣传建设特色畜牧业强县的内容, 大力宣传建设特色畜牧业强县的企业及产品, 使之逐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3.7 组建专家服务队伍, 为畜牧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老话讲:“家有万贯, 带毛不算”, 就是因为养殖业有一个不稳定因素, 容易受疫病的困扰。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 就需要有关部门把有一定工作热情和水平的专家、技术人员根据饲养种类组成若干服务小组, 为饲养基地和合作社服务, 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经常组织技术培训和指导, 使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3.8 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经济效益

民族地域优势 篇7

关键词:奥运会,田径,地域,优势,评价

从历届奥运会比赛结果分析,目前世界田径运动仍然以欧美实力为最强,其次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优势项群的地域分布特点明显[1,2,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体育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田径运动成绩的地域优势项群的格局产生变化,值得探究。本研究以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单项运动员的地域优势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与评价,了解和掌握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优势项群格局的新变化,为我国制定田径运动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男子22项,女子21项)比赛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结果见表1。

1 .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依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

(2)人种认证法:依据居维叶和切博克萨夫对人种的分类方法和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运动员图片资料,将运动员分为欧裔、亚裔和非裔。

(3)数理统计法:依据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运动的成绩和不同地域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处理。

(4)比较分析法:依据统计处理结果,比较分析当今不同地域田径运动成绩的优劣势与变化特征。

2结果与分析

2 . 1奥运会不同地域田径运动成绩的优势及变化

依据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运动员的相关资料,对不同地域分布的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

2.1.1不同地域田径运动员总体成绩的优势与变化

依据表2整理得到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运动员的不同地域人数百分比的分布情况(如图1)。

依据表2和图1分析:(1)整体实力:依据其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运动员人数的百分比。男子:欧洲是44.9%-37.5%,美洲是25%- 36.4%,非洲是21%-18.2%,亚洲5.1%-5.7%,大洋洲是4%-2.3%; 女子:欧洲是53.6%-48.8%,美洲是26.8%-26.8%,非洲是12.5%- 14.9%,亚洲6%-8.3%,大洋洲是1.2%-1.2%。因此可认为,田径运动整体实力最强是欧洲,其它依次是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2)变化特征:男子:美洲和亚洲田径运动呈增长态势,其增长幅度分别为11.4%和0.6%,而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有所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7.4%、2.8%和1.7%;女子:非洲和亚洲田径运动呈增长态势,其增长幅度分别为2.4%和2.3%,美洲和大洋洲保持不变,欧洲有所下降,其下降幅度为4.8%。因此可认为,美洲男子、非洲女子和亚洲男女田径运动的发展呈增长态势;美洲女子和大洋洲女子田径运动的发展保持不变;欧洲男女、非洲男子和大洋洲男子田径运动的发展有所下降。

2.1.2不同人类后裔田径运动员整体成绩的优势与变化

依据表2整理得到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运动员不同人类后裔人数百分比分布情况(如图2)。

依据表2和图2分析:(1)整体实力:依据其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不同人类后裔运动员人数的百分比。男子:白种人是50%- 48.9%,黑种人是48.3%-46%,黄种人是1.7%-5.1%;女子:白种人58.9%-57.7%,黑种人是36.3%-36.3%,黄种人是4.8%-6%。因此可认为,田径运动整体实力由强到弱,依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而男子黑种人与白种人的整体实力较接近。(2)变化特征: 男子:黄种人田径运动呈增长态势,其增长幅度为3.4%,白种人和黑种人有所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1%和1.7%;女子:黄种人田径运动呈增长态势,其增长幅度为1.8%,黑种人保持不变,白种人有所下降,其下降幅度为1.3%。因此可认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田径运动的实力虽有所下降,但其变化态势仍然是在高位变化;黄种人田径运动的实力虽呈微弱增长,但其整体实力与白种人和黑种人还存在较大的距离。

注:短跑类:100m、200m、400m;跨栏:110m栏(男)、100m栏(女)、400m栏;中长跑耐力类:800m、1500m、3000m障碍、5000m、10000m;超长 耐力类:马拉松;竞走:20km、50km(男);投掷类:铅球、铁饼、标枪、链球;跳远类:跳远、三级跳远;跳高类:跳高、撑杆跳高;全能类:十项 全能(男)、七项全能(女)。

2 . 2不同地域田径运动项群的整体优势分析

依据各洲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成绩和田径运动的分类理论,经统计整理得表3。

依据表3中其各项群进入前8名运动员人数的百分比分析:(1)欧洲:①男子运动员在全能、跳高类、竞走、投掷类和跳远类运动项群占优势,除跳远类优势保持不变之外,其各项群的优势均走弱, 下降幅度分别为25%、18.7%、12.5%和9.4%;②女子运动员实力雄厚,除短跑类和跨栏项目逊色于美洲外,其它项群均占优势,跳远类和全能优势走强,提升幅度均为12.5%,马拉松优势保持不变, 竞走、跳高类、投掷类和中长跑类的优势均走弱,下降幅度分别为25%、12.5%、9.3%和2.5%。(2)美洲:①男子运动员在短跑类、跨栏、跳远类和全能占优势,全能和跨栏优势走强,提升幅度分别为25% 和18.8%,跳远类优势保持不变,短跑类优势走弱,下降幅度为25%; ②女子运动员的优势项群仍是短跑类和跨栏,跨栏优势保持不变, 短跑类优势走弱,下降幅度为4.2%。(3)非洲:①男子运动员在马拉松和中长跑类占优势,马拉松的优势明显减弱,下降幅度为37.5%,中长跑类下降2.5%;②女子运动员优势项群仍是长跑类40%-40% 和马拉松25%-37.5%,但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百分比低于欧洲运动员。(4)亚洲:①男子运动员在竞走项目的优势走强12.5%-31.3%,慢慢形成与欧洲56.3%-43.8%对抗的局势;②女子运动员在投掷类15.6%-21.9%和竞走12.5%-37.5%的优势慢慢走强,投掷类项群有超越美洲15.6%-15.6%的实力。(5)大洋洲:男女运动员均没有稳定的优势项群。因此可认为,不同项群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其实力慢慢趋于均衡的格局。

2 . 3不同人类后裔运动员田径各项群运动成绩整体的优势分析

依据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对各项群前8名运动员的人类后裔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4。

依据表4中其各项群进入前8名运动员人数的百分比分析:(1)白种人:①男子运动员优势项群是竞走、投掷类、跳远类、跳高类和全能,跳远类和全能优势走强,提升幅度分别为31.3%和11.%,竞走、跳高类和投掷类优势走弱,下降幅度分别为25%、12.4%和3.1%; ②女子运动员优势项群是跨栏、中长跑类、马拉松、竞走、投掷类、跳远类、跳高类和全能,跨栏和中长跑类优势走强,提升幅度分别为25%和7.5%,马拉松和跳远类优势保持不变,竞走、跳高类、全能和投掷类优势走弱,下降幅度分别为25%、18.7%、12.5%和6.3%。 (2)黑种人:①男子优势项群是短跑、跨栏、中长跑、马拉松和跳远类,马拉松和跨栏优势走强,提升幅度分别为25%和18.8%,跳远类、短跑类和中长跑类优势走弱,下降幅度分别为31.3%、11.5%和2.5%;②女子优势项群是短跑类、跨栏、中长跑类和马拉松,马拉松和短跑类优势走强,提升幅度分别为12.5%和8.4%,跨栏和中长跑类优势走弱,下降幅度分别为25%和7.5%。(3)黄种人:黄种人的优势项群竞走慢慢走强,男子提升19%,女子提升25%,女子运动员在投掷类项群的表现也慢慢突显。因此可认为,竞走、投掷类、跳远类、跳高类和全能均是白种人的优势项群,白人女子的优势项群还包括跨栏、中长跑类、马拉松;黑种人的优势项群是短跑、跨栏、中长跑类和马拉松,黑人男子的优势项群还有跳远类;黄种人的优势项群是竞走和女子投掷类。

2 . 4不同地域运动员田径各项群奖牌分布的优势分析

依据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名单,对各项群奖牌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5、表6。

依据表5、表6中各项群奖牌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1)欧洲:男子运动员30届奥运会获金牌9枚,奖牌总数18枚,与29届北京奥运会的8枚金牌,奖牌总数23枚相比较,在竞走和投掷类项群呈下降的态势,中长跑类项群有所提升;而女子运动员实力雄厚,全面出击,每个项群均有奖牌收入囊中,共获奖牌30枚,其中在投掷类、中长跑类、全能、跳跃类、竞走和跨栏项群共夺金牌11枚,但与29届北京奥运会的9枚金牌,奖牌总数29枚相比较,中长跑类、投掷类和全能项群的优势更加稳固,而跳高类项群有所下降。(2)美洲:男子运动员获金牌8枚,奖牌总数28枚,其中囊刮了短跑类、跨栏和全能的金银铜牌,延续了29届北京奥运会强大的项群优势;而女子运动员在短跑类、跳远类和跳高类项群获金牌5枚,奖牌总数17枚,与29届北京奥运会金牌6枚和奖牌总数19枚相比较,跨栏呈下降态势。(3)非洲:男女运动员的优势项群是中长跑类和马拉松,男子获得金牌4枚,奖牌总数13枚,女子获得金牌3枚,奖牌数10枚,与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5枚金牌、16枚奖牌和女子的5枚金牌和11枚奖牌总数相比, 无论从金牌数还是奖牌数上,均呈现下滑势头。(4)亚洲:男女运动员在中长跑类、竞走、投掷类和跳跃类项群中共获得金牌2枚,奖牌总数11枚(中国队获1金5铜),比29届北京奥运会的1枚金牌和3枚奖牌相比有所提高(中国队获2铜),竞走和投掷类项群的优势走强。 (5)大洋洲:男女运动员共获1枚金牌,奖牌总数4枚,与29届北京奥运会的6枚奖牌和1枚金牌相比,其实力有所下降,也没有体现相对稳定的优势项群。因此可认为,田径运动获金牌和奖牌的实力仍依次是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但各洲优势项群的实力呈新的变化。

2 . 5我国运动员田径各项群成绩优势分析

依据第29届、30届奥运会田径各单项比赛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名单,对中国队进入各项群前8名运动员人数和名次情况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7。

依据表7中国队在第29届、30届奥运田径运动成绩分析:第30届奥运会我国男子在竞走项目上呈现了比较强大的优势,有3名运动员进入20 km竞走前8名,2名运动员进入50 km前8名,取得了1金2铜的好成绩,较第29届1名运动员进入前8名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我国女子竞走项目的优势也走强,有3名运动员进入前8名,获得1枚铜牌,而第29届只有1名运动员进入前8名;投掷类项群全面出击,四个项目均有运动员进入前8名,并获得2枚铜牌(第29届有铅球、铁饼和链球三个项目5名运动员进入前8名,获得1枚铜牌); 但马拉松项目的优势走弱,只有1名运动员进入前8名,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第29届有2名运动员进入前8名,获得1枚铜牌)。因此可认为,男女竞走、女子投掷类项群和女子马拉松是我国田径的优势项群,我国田径要走向世界,在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与奖牌,就必须制定适合我国人种优势项目的发展战略与决策。

3结语

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篇8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 利用媒介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播, 不失为拯救即将消失文化的一项有效措施。而怎样利用现代传播载体, 强势推动地域文化传播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 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地域文化的效果, 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播的众多媒介中, 电视作为当前的主流媒介, 自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大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发达时代的今天, 电视已经占据了大众传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人类传播信息的中介系统, 更是当代社会文化消费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以电视传播为平台, 把我国各地区的文化特色融入电视节目之中, 尤其是文艺节目之中, 可以有效实现传播地域文化的目的。比如在众多的大型综艺节目中, 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行》无论是从策划还是节目宗旨方面, 都以其独有的以宣传地域文化为内涵追求的鲜明特征而超越了一般综艺节目的文化意蕴。它着力于展示地域文化和城市魅力, 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尽情展示祖国各地风采, 通过节目的展示, 民族地区的文化底蕴被搬上电视舞台, 并通过电视传媒向全国进行传播, 从而使全国观众了解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另外, 中央电视台的《民歌·中国》与《魅力12》栏目是对各民族各地区原生态民歌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经电视传播对民族地域文化的推广效果也比较好。

电视:民族地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在商业文化大大压制了原生态文化发展的今天, 民族地区地域文化迫切需要得到传播和保护。于是, 各种媒介运用它们不同的方式, 对地域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 并希望借助这种传播, 让人们更加关注地域文化从而使其得到保护。

在众多的媒介中, “电视传媒是一种以电视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 是伴随着人类对于电视的运用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的社会现象, 是传播的二级系统” (1) 。根据电视的特点, “电视传播面对的是整个社会, 其传播内容涉及人类文化各个领域, 它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视听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 , 它视听兼备, 传播迅速, 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电视传播的价值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富有肯定效用意义方面的含义, 它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 发挥本质、传播信息。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3) 的确, 在认真考察人类的媒介发展史中, 各种媒介对信息传播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特别是电视诞生并普及后, 迅速成为如今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电视传播也便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其次, 在电视传播价值关系中, 传播者和受众都是主体, 而电视传媒则是客体, 在电视传播的社会实践中, 人类本身才是电视传播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 因此以人为本, 在传播过程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是电视传播最重要的价值。而以人为本也正符合地域文化传播的基本内涵。

正是由于电视的适用程度与普及率最高, 它才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价值, 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地域文化来说, 全球化背景下的电视传播可以让其传播范围大大提升, 让地域文化以它的繁衍地为基点, 超越地域的局限传播到更为广泛的人群中去, 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传播和保护民族地区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这类节目的出现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各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 更加激起了人们保护地域文化, 特别是保护原生态文化的自觉意识, 让原生态文化能继续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并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因此, 电视传播与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并不是不可融合的, 电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完全可以用来体现与表达民族地区地域文化。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与电视媒体的结合, 是新时代文化生态圈中出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 起到了把原生态文化向更广阔的范围传播的积极作用, 并悄然地改变着电视传播领域的现有格局和文化价值, 其社会传播价值也被赋予了微妙而多层次的意义。

在通过电视传播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纪录片和电视文艺节目在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推广中被运用得较多。通过制作关于地方风情风貌的纪录片, 可以集中展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 这在目前电视节目中是比较常见的, 如凤凰卫视《纵横中国》节目在2006年时曾播出纪录片《走进恩施》, 就把湖北恩施这个全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民族风情展示给全国观众, 介绍了恩施州的哭嫁、跳丧等民俗, 让人们去感受民族地区独有的风情, 进而领略到当地的文化特色。而展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文艺节目就更加多样化了。电视文艺节目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 选择和编排文艺节目, 经过电子技术手段的二度创作, 构成充分电视化的、独立完整的电视艺术作品, 给观众以多样化和整体的审美享受。比如从2006年开始, 央视青歌赛引入原生态唱法, 引起公众和文化界对原生态唱法的追捧, 笔者认为, 原生态唱法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比赛, 而在于展示, 是基于电视媒介对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一种展示。

电视传播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策略建构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以“营销城市”的理念展现地域文化的有效战略, 体会到电视传播对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那么电视在传播民族地区地域文化时应如何建构传播策略呢?

电视传播民族地区地域文化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信息之门, 也把地域文化展现于现代公众的视野中, 并有可能引起极大的关注, 有利于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很多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不被其他民族所知晓或者是认同, 但是经过电视传播后, 在现代传媒的引导作用下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对民族文化特质的认同感, 同时也让当地人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可以促进民族的和谐, 让民族文化从自发的传承转向自觉的保护。我们还以2006年央视青歌赛引入原生态唱法为例, 比赛将各地的原生态文化进行了展示, 这种展示不仅让现代公众得到新的娱乐, 也可以大大提升原生态共同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动力。

对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介在传播时, 会自觉地选择地域文化的一些具有影像特征的要素加以传播, 这是电视媒介自身的要求, 也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特征。在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中, 原生态文化是其重要方面, 原生态文化会借助当代影视的传播载体, 并由此寻求进一步与外界更多的接触, 期冀向外界传播带来价值上的认同和经济上的利益。这种传播就使得本来远离这些文化形态的人群开始关注这种文化形态, 并更多地借助于电视媒介了解原生态文化的特征。 (4) 如2009年《欢乐中国行———魅力恩施》大型晚会, 节目在呈现恩施地域文化时, 还多角度完整地表现出了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魅力所在, 正是通过这种传播激起人们对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保护的意识。

对地域文化中一些存在非议的问题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品牌的专利归属之争可能会愈加激烈。几年前曾经发现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等两家官方网站将《龙船调》列为“湖南民歌”范畴, 造成侵权。《龙船调》其实是湖北恩施利川地区著名的文化名牌, 近年来, 利川市加大了对这一特色名片的宣传和保护力度。2003年, 利川市就斥巨资拍摄大型音乐电视片《龙船调》, 请著名歌星汤灿演唱《龙船调》, 并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 让《龙船调》这一文化品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另外, 在2009年《欢乐中国行———魅力恩施》这期节目中由恩施地区的演员清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 再次向外界表明了《龙船调》的发源地在恩施, 而非湖南民歌。这表明利用电视传播面广的特质可以对地域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较好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特色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电视媒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电视传播的社会效益方面, 还可以体现为一定的市场效益。将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资源给予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 有助于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底蕴丰厚、自然景观优美、民俗传承丰富、民族艺术繁多, 而且大多保存完好, 通过电视传播可以对民族地区地域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 最后把它们浓缩而又精彩地呈现于节目中。在这样的宣传和推介下, 可以带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对于民族地区而言, 为了更好地发展相关产业, 也会不断地完善本土文化, 这样整个地域文化产业建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让民族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道路越走越宽。因此, 保护完好的民族地域文化, 并得到有效的传播, 才能与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 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通过电视传播跟外界的接触中, 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会和其他文化现象进行交流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 民族地区自身文化会有所创新和发展, 这对于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会逐渐受到影响, 并且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不断转变。外来文化在与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接触中, 多数情况下实行的是“软”接触, 这样可使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创新机制不断得到激活, 进而自身的发展会达到新的境界。就拿民族地区的服饰而言, 在与外界的接触和碰撞中, 会逐渐增加一些时尚元素, 这样可使原本已经压进箱底的民族服装在融合新的元素之后, 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

但是在大众传媒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中, 目前存在一种悖论。一方面, 电视传播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保留与延续起到良好的宣传介绍作用, 另一方面也进行着潜在的加工和改造, 使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传播出现模式化趋同化倾向, 可能失去一定的原生性和传承性。因此对电视传播者而言, 必须抱着对人类文化做传承性记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传播, 展示民族地域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及随经济发展的文化变迁, 只有这样, 电视传播才能真实地展示民族地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底蕴。 (本文为2009~2010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土家族原生态艺术的电视传播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9HB09)

摘要: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媒技术手段, 完全可以作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 而二者的结合, 是大众文化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电视将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向更广阔的范围有效传播, 并悄然地改变着电视传播实践的现有格局和文化价值观, 其社会传播价值也被赋予了微妙而多层次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电视传播,原生态,策略

参考文献

[1][2]宋振文:《电视传播价值论》, 《新闻界》, 2009 (2) 。

[3]丁宇鸿:《媒介形式的力量——读〈理解媒介〉》, 《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8 (10) 。

民族地域优势 篇9

“富矿”造就品牌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 地域文化资源显然是“富矿”, 但《洛阳晚报》在一段时间内身在矿中不去发掘, 偶尔刊载一些历代遗存、历代人物、历史事件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给人印象不深, 形不成气候。此时, 省级都市报《大河报》发展势头迅猛, 其品牌之一《厚重河南》专版称“用新闻的眼光打捞河南远逝的历史之作”, 十分受人追捧。受《厚重河南》启发, 《洛阳晚报》办起《经典洛阳》。

灵宝曾是全国著名的黄金产地, 如今成了“资源枯竭”城市。《洛阳晚报》以此为鉴认识到, 洛阳虽然是历史文化的富矿, 但乱挖滥采, 也终有枯竭之时。经过充分调查论证, 《经典洛阳》制订出近远期报道规划, 共分历史遗存、历代名人、佛寺文化、河洛文化等八大系列, 每个系列又包含多个分系列, 如历代名人, 包括“建安七子”、“金谷二十四友”、盛唐诗人等。纵线反映即从时间跨度上写, 如“三皇五帝”, 从伏羲、炎帝、黄帝写到尧、舜;如“河洛文化”, 从“河图”、“洛书”写到“仰韶”、“二里头”。横线反映即并列写, 如“佛寺文化”中推出不同朝代的寺庙永宁寺、白马寺、香山寺、灵山寺等。武则天是在洛阳登基的中国唯一女皇帝, 其功过是非褒贬不一, 《经典洛阳》推出《武家有女初长成》等9篇文章, 浓墨重彩地记述了她的一生, 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经典洛阳》是历史, 但不板着面孔说“子乎者也”, 而尽可能以生动活泼甚至诙谐的笔调, 让读者感兴趣。如“竹林七贤”, 说刘伶:是“酒海里的一条船”;说嵇康, 是“拄着一根傲骨上路”;说阮咸, 是“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说山涛, 是“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这些形象的比喻恰恰是人物的典型特点, 大受读者认同。《经典洛阳》专版开辟后, 不少读者先睹为快, 再把专版收藏。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 《经典洛阳》由每周的1个版扩为3个版。很快, 《经典洛阳》成为《洛阳晚报》的一个品牌。

品牌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的优势能造就报纸品牌, 反过来, 报纸品牌又会传播、影响地域文化, 放大优势, 形成良性循环。《经典洛阳》就是这种反作用力的成功范例。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这是西安长期的旅游宣传名片之一。2006年8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会明确, 丝绸之路中国段源于汉代东西两京 (洛阳、长安) , 也就是说,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之一。据此, 《经典洛阳》刊发了《大漠黄沙说缘起》、《抛向西域的红丝带》等多篇文章, 特别论证东周 (都城洛阳) 的“北方草原之路”即是丝绸之路的雏形, 东汉 (都城洛阳) 班超出使西域, 不仅留下“投笔从戎”、“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等著名典故, 更使丝绸之路拓展到欧洲。文章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 并一度引发市民到洛阳邙山拜谒班 (超) 墓热。

中国大运河申遗也是这样。过去, 许多人包括许多洛阳人只知大运河北至北京, 南至杭州, 并不知道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经典洛阳》发表《洛河:中国大运河的中枢》等文章, 详细叙述了隋炀帝从洛阳至杭州开凿南运河, 又从洛阳至北京开凿北运河, 最后形成中国大运河的过程, 并一一介绍了洛阳运河遗存、名胜, 如洛河大码头、洛口仓、孝义堡、“洛浦秋风”、“天津晓月”等。

洛阳近年的一些考古新发现澄清了历史的谜团, 《经典洛阳》都积极参与报道, 引起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强烈反响。如唐代“三绝”大师郑虔的墓地过去被认为是在浙江台州, 当地建有墓园, 还年年举办祭典活动。但是, 2007年, 郑虔在洛阳李屯安葬的墓志铭被发现, 纠正了历史的讹传。目前, 郑虔墓志铭被存放在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墓志铭也是近年在洛阳邙山发现的, 至此, 他与孟郊、李虚中、狄仁杰、李承休等一同组成北邙唐代名人圈。

品牌的拓展

品牌是内涵, 品牌是文化, 品牌是竞争力, 品牌又是一个新的平台, 如果运筹得当, 品牌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洛阳晚报》十分注重《经典洛阳》品牌的拓展, 2008年5月以后, 又陆续增添4个栏目, 赋予《经典洛阳》新的内容, 使版面始终保持生机盎然。

《匾额背后的故事》。洛阳匾额众多, 它们饱含历代沧桑, 反映世风民俗,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清康熙皇帝御笔“学达性天”匾额, 是赐予二程祠的。二程, 即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据说, 康熙当年书写同样匾额共12块, 分送岳麓书院等全国12个地方, 洛阳除二程祠外, 邵雍祠也得到了1块, 可见洛阳文化底蕴之深厚。《经典洛阳》将此写出, 当然引人关注。

《洛阳地名探源》。洛阳为十三朝古都, 其周边地名许多与大人物、大事件有关。如偃师, 是周武王灭商归来“偃戎息师”之意;又如陆浑, 是春秋战国之时一个小民族“陆浑戎”之迁居地。

《洛阳成语典故》。中国成语约1万多条, 源于洛阳或与洛阳有关的成语至少有数百条。《经典洛阳》已发100多条, 如“洛阳纸贵”、“乐不思蜀”、“自惭形秽”、“车载斗量”、“河东狮吼”、“请君入瓮”、“口若悬河”、“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等。

《经典洛阳》品牌拓展的另一种形式是出书。2007年4月, 洛阳晚报编辑部精编的《经典洛阳 (第一卷) 》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目前, 《经典洛阳》出书已达三卷。

上一篇:整体教学观念下一篇:微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