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专业教材

2024-05-09

校本专业教材(精选十篇)

校本专业教材 篇1

1 开发校本教材的目的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同时, 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更为灵活。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 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和课程研究总结。在课程研究、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 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形成学校的品牌, 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现阶段, 国家对发展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加大力度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型人才, 弥补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所需的空缺, 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发展。

2 开发校本教材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校本教材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教材, 在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 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 这样才能让学生很容易的吸收到知识的养分并健康成长, 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国家职业能力的人才。而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主要反应社会对人才质量标准的共性要求, 忽略了职能的培养。

2.2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根据就业需求进行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 及时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作出反应, 调整、更新教材内容始终沿着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前进, 这样我们的教材内容才不会滞后于市场变化, 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2.3 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结合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队伍, 兼顾市场需要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要体现校企合作, 把课程内容按模块的方式重新组织、细化、归类。同时, 引进企业知名人士和专家来指导教材的开发和技术支持, 这样教材内容才不会脱离方向, 更具系统性和实用性。也可以实行专业或者班级的定向培养, 这样就要开设定向单位要求的课程, 开发与定向单位的设备与条件相一致的校本专业教材。

2.4 坚持“够用为度、理实一体”的原则

传统的教材将理论与实践教材分离开, 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到实际的效果就很差, 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现在中职教学的目标, 所以说, 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校本教材应该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实训操作步骤的叙述, 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机地组织教学活动, 这样才能成为教科书与学案、教案的同一体, 使理论和实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当然,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 我们设置的知识点不需太多更不需太难, 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很薄弱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不是很强, 如果知识点太多或太难反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适当减少课程内容的量降低知识点的难度, 让学生循序渐进更为妥当。

3 开发校本教材的方法

3.1 组建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必须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 团队由一个主要负责人和若干名成员组成。主要负责人可以是专业负责人, 也可以是学科带头人, 最好是具有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 成员由专业骨干教师 (包括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等)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教材编制技术人员等组成, 这样开发出的教材才能体现出理实一体化、校企多元化的精髓所在。同时, 各类人员要各负其责。

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启引领作用。一是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 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人共享, 带领大家共同提高;二是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诊断评估系统和反馈系统, 组织教材开发。

专业课教研人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出中肯的意见。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要确保教材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及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产品标准等编进教材, 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懂得教材的编写格式、内容的结构安排、专业用语和语言叙述的准确性等。这样我们写出的教材才符合标准, 具有通用性。

3.2 理清校本专业教材体系的开发思路

1) 对职业工作进行分析, 以划分职业领域边界来确定专业教材的内容。

2)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以确定职业能力来定位学生的技能要求。

3) 制定开发校本专业教材的方案, 将职业能力转换为课程;制定项目课程标准, 将职业实践转化为课程项目;开发项目课程教材, 将企业工作提炼为课程的工作任务;

4) 跟踪教材使用全过程, 关注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

5) 对项目教材进行评价与完善, 建立课程教材的滚动开发机制。

3.3 校本教材的设计和编写

包括教材目标设计、教材内容筛选、教材结构设计、教材编写程序四个步骤。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目标设计分为总体目标的设计和章节目标的设计,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的职业活动分析表;教材内容的筛选, 应根据对职业教育职业活动课程教材的定位和目标进行;职业活动课程校本教材结构设计应遵循活动导向原则、动机发展原则和能力本位原则, 分别设计过程导向、情景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教材。编写教材、编写提纲, 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教材名称, 编写意图, 教材设计, 预计字数, 编写分工与编写进度。教材的质量是经过教材的定位、教材的规划、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形成的, 最后还要经过多次的审定来完成。

3.4 校本教材的分析评价

校本教材的分析评价是对教材的价值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无论是对教材的管理与选用, 还是对教材的设计和改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职业教育校本专业教材的价值判断, 可根据它的属性、功能和特征, 从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工具性、艺术性五个维度进行。教材评价过程一般包括: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参考系、获取价值主体的信息、获取价值客体的信息和作出价值判断等五个环节。

校本教材的开发给学生提供了比传统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境, 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校本教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提高学生技能方面做出了有力的保证。

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在培养学生技能的时候, 校本专业教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出发, 强调学生的特殊性,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编写, 它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是适应现代中职生需求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平, 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静、王昭–.怎样开发校本教材.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

校本专业教材 篇2

【摘要】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形式较多,内容繁杂,各地院校基本都在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但是在编写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知识偏多,没有结合当前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编写等。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的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来编写,把教学过程融入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关键词】教材编写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打乱原有的按知识学习组织授课的章节顺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该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国内公认中职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传统教材存在的缺点

1、传统教材特色不明显,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的问题。

2、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发展形势。

3、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不能真正地将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点转化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4、教材呈现形式单一,很少包括工艺流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安全须知、工学结合指导等内容,因而,大多数都适用于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应用到现场进行指导操作。

二、一体化教材编写思路

1、坚持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从企业岗位需求入手,强调一体化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紧密结合现在大中专职业院校在校生的实际水平,课程安排有潜入深,循序渐进,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况。

2、教材要打破传统编写模式,坚持按模块编写,每个模块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针对性比较强,突出训练重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学者一般容易接受。该系统化的教材能够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3、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力求使教材覆盖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应会内容,为学者技能鉴定打下基础。

三、一体化教学编写过程

1、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很重要,首先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在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来安排,课题内容要涵盖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从简单到复杂一个完整的过程,建议课题内容可以从企业生产任务中进行挑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体现出以生产任务为引领的特点,每个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5-8个课题。其次就是课题导入,一个课题导入成功与否,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次课题实施的效果,所以一体化的课题导入要求有情节有故事,与企业生产相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去吸引学生,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最后要根据课题的内容提出本次训练的重点在什么地方,训练的课题中包括了那些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工艺分析

工艺分析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很关键,工艺安排的是否合理、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加工的结果,有些复杂典型零件如果工艺安排不合理后面工序将无法正常完成。传统的教材不注重工艺分析,内容过于简单,突出不了工艺分析的重要性,甚至没有工艺分析这一项目,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来完成教学,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一体化教学必须要包括工艺分析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完成,且制作要新颖,全面,简单易懂,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例如:

3、知识链接

传统教材将《数控机床编程》、《公差》、《制图》等科目单独讲授,学生学习的内容得不到检验,很难将几门功课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学习的过程特别枯燥,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一体化教材要求在每个课题中必须包括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知识链接中主要围绕课题中提出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来讲解,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重复,讲授内容针对性比较强,节约了教师的授课时间,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训练外螺纹加工课题中要讲授到的知识点有:外螺纹的画法、公差等级、编程指令等内容,技能点包括了螺纹刀具的安装、刃磨、对刀方法以及螺纹刀具的相关知识等内容,讲授的内容不要求太深奥,能够满足课题需要就好,在讲授方法上可以采用图片、PPT、视频都手段来配套完成教学。

4、仿真加工

仿真教学是辅助完成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传统教学中一般将仿真教学作为单独教学课程,但是仿真软件一般操作难度不大,前期通过基础练习均可以完成使用,后期使用完全根据教师讲授内容来练习,比较枯燥乏味。一体化教材打破传统方式将仿真软件完全融入到课题训练中来,通过前面工艺的分析、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将学习的结果得到检验,利用宇龙仿真等软件可以使学生反复练习加工过程,完善加工程序,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撞’机床的现象,使软件和课题紧密的链接起来,最后制定详细的加工程序单。

5、实训加工

完成以上任务以后就可以进行实训加工了,首先在实训加工中要根据前面的工艺分析来制定详细的加工步骤,其次根据实训需要制定工、量、刀具清单,最后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清单来完成零件的实训加工。

6、课题评价

课题完成以后要给出课题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反映出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反应出来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循序渐进,逐步改善课题实施的结果。在制定评价分析时可以分为加工过程和加工结果两部分,加工过程以学生的表现为主,加工结果以零件的完成情况为主。

6、课题练习

在每个课题结束后给出课题练习题目,制定与课题内容相近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围绕该课题的重点和难点给出练习要求,完善在课题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起到加强练习的作用。

四、一体化教材编写需要注意的事项、把握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原则和方向,教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统筹规划,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注重参编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要想编写好理实一体化教材,需要一大批双师素质的教师参加。教师在编写教材前,就要既能适用于校内教学,又具有企业的现场经验和操作技能。从编写教材的人员队伍上要求编写者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管理理念和操作规范。

3、在进行教材编写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现状,如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设备条件、教学大纲等实际,进行周密研讨,综合考虑教学方式、设备数量、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选择地将课题任务融入到一体化教材中,逐步积累,最后形成“一体化”特色教材。

校本专业教材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 校本教材 专业发展

新民市职业教育中心作为一所融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终身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在教学改革方面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课,更在文化基础课方面狠下工夫。笔者作为一名中职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数学教学的实践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编写校本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服务。

一、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觉得能够学会数学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应该遵循适度和够用的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明确教学目标,认清专业课与数学课的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现有中职数学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基本一致。在内容方面,过于繁琐复杂,逻辑性和抽象性过强,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教材体系方面,比较空旷,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成长不相适应,对于想升入高职的学生来说可以接受,而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来说就不适合了。课堂上教师难教,学生听不进去,考试则是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以笔者学校为例,目前开设计算机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学前教育、畜牧兽医、数控技术等9个专业、18个教学班,在籍生900余名。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较差,如果还是学习现有的教材,恐怕真是“对牛弹琴”了。因此,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成为当务之急。

二、靠近学生专业,让学生觉得学好数学有用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中职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进行专业课及专业技能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材,特别是数学教材要与普通高中的教材有所区别。现有的中职数学教材的内容设置与学生的需求不相符,存在着学生学的内容基本用不上,学生需要的内容课本上没有的现象,这说明中职数学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宗旨。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数学教学一定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因此,笔者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时,本着降低难度、吸引学生、贴近专业的理念,无论知识内容、学法指导,还是拓展空间、兴趣吸引等都体现了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在编写教材时,编写组将专业课教师吸纳进编写组,共同探讨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增加专业特色,让学生觉得学好数学对专业成长有用。

三、谋划教材体例,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

数学校本教材建设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同专业对数学需求的差异性要在教材内容设置上有所体现。例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要体现数学的趣味性;针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要体现知识的逻辑性等。教材内容要体现专业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的第一篇是回顾篇,复习初中数学知识点,例如,平面几何、函数等,目的是建立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的联系,让初中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能迅速提高,从而为学好中职数学课程奠定基础。

教材的第二篇是知识篇,具体安排了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8章,既丰富又实用。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例如,计算机专业的重点是复数及三角函数,数控技术专业的重点是立体几何、抛物线、双曲线等。

教材的第三篇是拓展篇,针对各个专业编写了具体例题、案例等。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安排了两节教学案例课,一节是数学知识,一节是专业知识。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计算机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教学,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可以以电子信息知识为重点,应用数学原理进行推理和计算。事实上,这样安排能明显地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专业空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坚定学习目标,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使学生实现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理想。

总之,中职教育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中职数学教师既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数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既要面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又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因此,编写一本好的数学校本教材,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为学好专业课服务。

中职汽修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探讨 篇4

关键词:汽修专业,校本教材,事项要求

开发校本教材对于凸显中职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均有明显的益处, 但由于对此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不少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尝试并不成功, 其中普遍存在生搬硬套、东拼西凑的现象, 致使教材与教育要求匹配度不高。出于改善上述状况的考虑, 中职学校有必要在明确校本教材意义的基础上, 对开发策略加以调整。

一、中职汽修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要求

简单来讲, 中职汽修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一般需满足两项基本要求:

首先, 与学生个性相适应。传统教材的不足在于理论庞杂、晦涩难懂的内容较多、部分知识实用性不强, 在依据此种教材授课时, 不仅教师讲解非常困难, 学生也同时面临着听不懂、学不会的难题。所以, 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规避上述问题, 对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或替换。教材开发的目的是服务教学, 而教学的目的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基于这个视角来讲, 教材开发的首要原则就是贴合学生需求, 确保相关内容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益。

其次, 与学校特点相吻合。此项要求可理解为教材开发需立足实际, 做到以学校特点为根据。中职学校在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汽修车间、学生就业方向等方面均有差异, 所以, 要想保证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实际开发时就必须要立足学校特点做到因地制宜, 确保教材与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这样做既能够避免教学脱离实际, 又可以突出学校特色。

二、中职汽修专业校本教材内容确定原则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 确定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教材内容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 建议实践中遵照以下原则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其一, 就业导向。传统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 涉及实践的部分非常少, 这种特点使得车间实习脱离企业实际, 对学生就业有着极大的影响。校本教材开发中应吸取教训, 尽可能缩小实训与企业实际的差距。为此, 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中需参照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内容, 并据此对课程设置、具体项目进行优化设计, 做到“学生所学即企业所需”。也就是说, 教材内容的确定需围绕就业目标, 做到于学生就业有益。

其二,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汽修专业教学中, 理论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受重视的部分。但是, 理论的价值就体现在指导实践上, 如果缺乏实践, 理论只能沦为空谈, 这一点在汽修教学中非常明显。所以, 中职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确保二者实现一体化。为此, 现实中应确保核心课程包括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两个部分, 且二者联系较为紧密。这种做法除了能够提高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之外, 还有助于教学方法及评价模式的优化, 对教学改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举例来讲,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校本教材的情况下, 对学生的评价就可以通过理论测试与实训考核两种途径实施, 在此基础上, 按照科学权重得出的最终成绩就会更为全面和真实。

其三, 课程综合。单科独进是传统教材最显著的弊端之一, 与中职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紧密相关。考虑到这一点, 中职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时就必须在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这就要求教材编写时注重横向穿插, 以模糊学科界限,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要求侧重于职业能力强化, 所以, 教材编写必须以此为中心, 凸显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只有按照此种思路来确定内容, 校本教材才可能真正符合中职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中职汽修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注意事项

开发校本教材是一项对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改善均有积极意义的重要举措, 但在实践中却有不少学校的做法不够恰当, 影响了教材的实效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中职学校就必须依据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慎重确定开发策略, 做到有效开发、合理开发。本文立足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总结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注意事项, 以供中职学校参考。

首先, 校本教材必须有针对性。校本教材本质上也属于中职教育资源, 理应与课标要求相符且能够突出中职学生的特点。所以, 要想保证校本教材具有适用性与实用性, 实际开发时就必须杜绝生搬硬套、东拼西凑等情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将其他现有教材、资料作为参照, 通过整合与调整, 编写出符合自身实际、适应汽修专业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这种做法可以照顾到学校及学生的特殊性, 也是教材开发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

其次, 教材开发应灵活多变。教材开发的初衷是服务教学, 所以, 实践中理应以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为依据, 做到灵活多变。以某中职学校为例, 鉴于汽修专业教学采用的是项目教学, 该校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就要考虑项目教学需求, 确保校本教材与此相适应。这就要求开发实践中将教学实况纳入考虑,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 校本教材才能够适应汽修专业增强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需求。

最后, 教材知识必须进行合理安排。汽修涵盖的内容十分复杂, 教学涉及面广, 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比较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课程整合, 并对内容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比如, 对于较为基础的知识, 在编写教材时应尽量靠前, 而较为复杂、难度较大的知识则需适当靠后;对于相互之间关联紧密的知识,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应尽量整合到一起,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对于相对较为枯燥的知识, 编写教材时可视情况穿插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中。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立足学生角度进行考虑, 切实以学生需求为本。此外, 考虑到校本教材开发非一人之力可及, 实践中还需加强团队合作, 通过互相配合与不断改进, 来提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校本专业教材 篇5

【关键词】中职数学;校本教材;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中职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改革与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中职数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的改革,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学校正在实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着重论述中职学校中数控专业的数学校本教材的改革。笔者的观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编写现状

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各地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如火如荼。目前,针对中职学校数学校本教材的改革做了许多有效地尝试。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改革,有利于缩短课程目标与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距,但是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改革在可选择性、时间性和整体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与初中数学缺少相衔接的内容

随着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职业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招生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高中的录取总分一般在500多分,而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分数大部分在300分以下。其中,数学成绩在总成绩中偏低,中职学生一开始学数学就暴露了数学底子薄、兴趣弱等问题,同时,中职数学教材仅靠低难度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二)中职数学所占课时多,教学内容也多

数学是中职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改革与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各个学校通过降低中职数学理论的难度、简化数学计算公式、增加数学课时比例等方式来弥补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掌握知识慢等方面的不足。数学课时比例的加大,导致了专业课程比例的减少,违背了中职教育注重专业化教育特点,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三)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对数学的要求存在差距

中等职业学校与职业技术培训不同,它要求必须开设文化基础课,数学知识是中职教育知识中统一要求的必修内容,它不分专业,也不分学生基础的高低。但是,在中职教育中,每个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相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例如让初中就厌烦数学的艺术专业和烹饪专业的学生再学两年数学,他们会感到枯燥无味和不可思议,因为这些专业不同于数控专业,它们在实践中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非常少,没有必要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数学教学上,耽误专业技术的学习。

(四)中职数学教材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思维缺乏联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弱,虽然中职数学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做了很多次的改革,但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在初中三年都没有学好的数学,中职阶段还要学习两年,实在是勉为其难。数学知识没学好,严重打击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厌学的情绪。

二、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编写内容的调整

(一)调整中职数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合理的中职数学教学理念应该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顺利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就业的双重任务。从中职数学的教学理念出发,我们应该立足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专业需要的视角,精选学生在专业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中职数学内容做重新的增删和整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调整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

中职数学的教学应该分为升学模块、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和衔接模块。升学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和专业模块的基础上专为升学学生服务的;专业模块是一种选修模块,它是按照专业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知识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选择进位制及换算、逻辑初步等,机械专业选择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等知识内容;基础模块是中职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是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教学时间放在第一学期,内容包括数列、集合、二次函数等等;衔接模块既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又是初中已经学过的重要知识,这一模块在中职第一学期开学初学习。

(三)调整中职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调整中职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打破传统的仅凭学生学习成绩的学业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能很好地反映和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相比,学分制的学生评价模式是教学评价的最好标准,也有很多优势。学分制遵循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激励性与制约性相结合、全面性与全体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综合评定成绩和多方位考察的方法,把教学和考试结合起来,不仅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还考查了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中职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结合数控专业的实际和特点,开展数学校本教材的研究

自中职数学教学实行模块化以来,数控专业的数学教材是在以数控专业为背景的基础之上来组织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其他老师合作,通过教材实例,努力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数控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去,促进“工学结合”。此外,老师在教学中,要把生活的实例导入数控专业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突出数学在数控专业应用中的背景和特点。这种方法,有利于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放映信息时代数学在数控专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一个实际背景。

(二)实现数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

学校要结合数控专业的专业特点,鼓励老师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指的是教师把数控专业知识分成几大模块,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要针对数控专业的不同模块来选择教学的内容,突出数控专业不同模块的特点,整合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教学内容。同时,教材的编写人员可以根据数控专业不同的年级以及知识模块,整理和编制一套适合数控专业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数控专业模块化的数学教材内容有:计算机基础模块、数列模块、平面几何模块、向量与几何模块和函数模块等,并根据数控专业的教学进度来安排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

(三)减轻学生负担,分层的评价和考核学生

在中职数控专业的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用知识”的思想来指导教学,重视基础、狠抓核心,重新整合教材,淘汰一些过时的、无用的知识,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在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时候,要注重分层的方法,分层的评价和考核学生可以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使其能够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专业岗位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平时的学习表现要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考试分为笔试和小组合作实践,在实践表现突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增加实践成绩所占的比重。

结语:

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好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数学作为教育学习中的一门必修课和基础课,肩负着传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伟大使命,同时也应该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作用。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希望达到让每位学生“热爱数学,会学数学,体会数学价值,自觉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寿玲敏.中职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2]叶家兴,施国亮.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9(45)

谈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篇6

近年来, 开发校本教材越来越受各职业学校的重视。因为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生, 学校才有好声誉和好生源, 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顺应这一潮流, 我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现从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理念出发, 注重校本教材中的“技”和“能”, 突出了校本教材的“新”和“用”。

一、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技”和“能”

1. 技, 是指技术。

为确保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较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 我校首先开发的是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 根据专业理论、技能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开设课程, 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 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目前已开发的关于会计就业方向的专业校本课程有:专业基础课 (基础会计) 、专业基础技能课 (基础会计实务) 、专业课 (财务会计) 、专业技能课 (财务会计实务、电算化) 、就业课程 (会计证、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税收基础) 。此课程体系在我校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2. 能, 是指能力。

只有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才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所以光有一个课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 根据其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确定最终考核标准。我校对会计校本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最后达标要求规定, 不仅重视最后的结果, 更注重过程考核。我校将每一门课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 第1次月考、期中考, 第2次月考和期终考, 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

二、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新”和“用”

1. 新, 是指创新和更新。

(1) 创新。我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在编写时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 将内容划分成教学模块, 每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 以灵活的形式来编排内容, 在每个具体的活动中渗透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 (2) 更新。每年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都有所更新和变动, 所以在开发会计专业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和相关行业规定及时更新和调整内容。

2. 用, 是指适用和实用。

(1) 适用。教材是为学生开发的, 要努力使教材更适用需要就业的职高学生, 一方面, 内容安排上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 要考虑职高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 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的资料, 少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流程, 少一些理论教学。 (2) 实用。在考虑学生的同时, 校本教材的开发还要考虑企业的需求。开发团队应深入企业, 了解企业的作业流程, 或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开发团队, 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专业化、实用化。

三、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 目前中职学校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 各职校专业教师的带课任务都比较多, 加上专业教师少, 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还有一定的困难。 (2) 专业技能欠缺。要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 参与人员需要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 而现有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 技能、经验比较欠缺。 (3) 知识更新较慢。职校教师大多在基层工作。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不如高校教师, 要确保校本教材赶上专业知识的更新步伐是比较困难的。

2. 我校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努力合作:

模具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篇7

关键词:校本教材,模具专业,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如何通过教材的开发和引进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逐渐成为社会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模具专业校本教材发展前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实施, 为中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探索, 通过引厂入校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形成了与企业“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资源共享”的“四共”模式。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方向, 广泛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自1994年建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以来, 紧跟模具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现已建立了模具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模具拆装实训室、模具CAD/CAM模拟实验室等,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514人,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366人,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9.85%。模具专业作为学校的潜质专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深感教学明显滞后于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一套适合当前行业发展的模具专业校本教材便提上日程。

开发模具专业校本教材能够有效实现模块式模具专业校本课程目标, 突出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鲜明特色,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知识体系落后于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弊端, 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积极推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具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模式

1. 产教结合项目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根据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院模具专业教师团队研发设计了玩具叉车, 并以该叉车的8个主要零件设计制造了3副典型冲压模具和5典型注塑模具, 如图1所示。以8副典型零件为依托, 分别开发了《冲压模具的结构与仿真》、《注塑模具的结构与仿真》、《模具钳工技能实战》、《模具机械加工技能实战》、《模具数控加工技能实战》、《模具电加工技能实战》六本校本教材。模具专业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项目教学法为指南, 以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编排。在开发对应教材的时候, 按照知识点衔接循序, 以模块形式将课程进行划分, 在各个模块里面再进行项目确定, 各模块由多个项目组合而成, 再将项目拆分成任务进行练习, 以注塑模具的结构与仿真教材为例, 教材编排如图2所示。

一般一个项目以4学时为宜, 过大的项目可分成分项目进行处理。项目内容既体现了模具专业知识的衔接和系统技能的有限目标的实现, 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参与兴趣, 以保证教材的可操作性。在项目中体现出知识综合和能力齐备的特点, 而项目以下的任务则凸显技能操作和能够及时总结知识的特点。

2.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开发

学院在进行了校企合作探索的同时又提出了“五个衔接”的标准, 即专业和产业衔接, 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衔接,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衔接,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衔接。“五个衔接”标准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育理念等五个方面对整体教学改革提供了检验与评价标准。在此目标下,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开发以企业产品作为模型, 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编排与形式。在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编写中可以采取讲义形式。讲义形式灵活可变, 内容可根据当前企业的生产情况适时进行调整。针对某一企业产品编排教学内容。

(1) 分析产品图形, 在此环节中将模具基础课程机械制图的知识融合其中, 做到学以致用;

(2) 工艺安排, 在这一环节中将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进行编排, 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环境和相关标准。

(3) 产品检验, 通过引入企业的质量检测标准,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掌握相关的质量检测技能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以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与生产实际的对接, 如图3所示。

(2)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实施。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的实施安排在顶岗实习之前, 教学安排以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在此教学安排环节中, 让学生在教学生产环境中逐渐感受实际生产模式, 达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奠定技能基础。

模具专业校企结合型校本教材与模具专业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落到实处, 对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世全, 论模具专业建设[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9) .

[2]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3]张麦秋, 周哲民.高职项目课程教材开发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4) .

校本专业教材 篇8

1 食品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1.1 现行《食品化学》教材的特点

作为以食品专业为重点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但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 面面俱到, 有整体性, 但没针对性;与专业课的内容衔接较差, 存在内容重复或内容脱节等现象, 不能很好的为专业课服务;教材的编写形式老套, 不适合现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吸引不了现在的中职学生。导致目前食品化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成了摆设, 没有实际的阅读参考价值。

1.2 目前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特点

由于普通高中不断扩大招生, 职校招生的门槛很低, 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化学基础不扎实, 学习方法落后, 自学能力差, 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之对化学的认识不足, 导致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 化学成绩不理想。但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严重影响了后续食品课程的学习。只有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 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 以国家、地方课程为蓝本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化学校本教材, 才能有效发挥食品化学教学的功能,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食品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思路

2.1 调查为先, 明确需求

2.1.1 立足学情, 了解学生需求

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立足于学情。由于食品化学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 在新生入校的第一次食品化学课堂上, 通过预先设计的食品化学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化学的学习情况, 学生对化学学科、食品学科的认识, 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知识, 学生希望在化学课堂上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对化学教学方式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期待等。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 在专业选择时也是以为食品专业不用学习化学才选择的, 觉得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理论性的知识比较难, 希望化学课堂上能有更多的实验操作, 多讲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等。同时通过在课余时间随时同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谈话, 及时掌握学生对化学课堂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动态, 基本掌握了所教班级的化学学科学情。这样在编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关注学生使用教材时的感受,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撰写, 编出的教材才能让学生愿意看、看得懂。避免内容过于生涩枯燥,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缺乏学习兴趣, 甚至厌学的情况。

2.1.2 加强沟通, 领会后续专业课需求

食品化学课是后续专业课打基础的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后续专业课的教师非常苦恼的是, 学生本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食品化学知识学生不懂, 而专业课课堂上教师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再去重复, 导致教师在教授后面的知识时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有些知识学了没用。有些知识学了不够用, 造成了供需不平衡。而还有些知识是基础课中学了, 专业课上也安排了同样的内容,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加强与后续专业课教师的沟通, 使得基础课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

2.1.3 实地调研, 明确岗位需求

来自企业的声音能更确切地反应企业对技工人才在基础科目培养方面的需求, 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 要编写好的教材, 需要进行实地的企业调研, 通过走访食品行业相关的企业, 了解食品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 (群) 要求设置课程内容, 并根据本地区企业要求工人必须了解哪些知识, 掌握技术要求, 具备哪些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3 根据需求、构建教材内容

3.1 增加与初中相衔接内容

与初中相衔接内容是指是初中已学过的内容, 但中职阶段又必须用到的化学知识, 这样有利于初中化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 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2 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针对学生年龄特征, 在教材编写上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把生活中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 例如为什么用自来水养金鱼需要先把自来水晒一晒, 洗衣粉为什么不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75%的酒精为何有杀菌消毒的效果, 重金属中毒喝牛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等等。同时我们食品化学教材中增设了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 学生可以自行在课后或是家里完成的, 例如, “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叶脉书签”、“消字灵的配制和使用”等等。这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和趣味实验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合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3 校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并举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理解能力不强, 教材内容知识点过于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极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应根据学生实际, 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就业需求, 合理掌握教材内容的深度, 降低教材内容难度, 多一些图片说明、少一些文字叙述;多设置一些动手操作, 少设置一些理论研究;内容不追求全和多, 在不影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的前提下, 简化繁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过程, 重在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了会用, 学了有用;力求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岗位。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 使用通俗的语言, 使教材易教、易学, 力求中职化。

3.4 加强教材内容针对性

校本教材针对的是本校学生群体, 满足的应是本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 体现本校的专业特色。我校是以食品专业为重点专业的学校, 在专业方向上有食品检验方向和食品加工方向。为了更好的为后续专业学习服务, 因此, 在编写教材时, 不同的专业方向, 食品化学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糖类化合物”这节内容, 作为食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只需了解糖的分类和各类糖的简单物理性质和用途;但是食品检验方向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糖的化学性质, 并会通过实验验证糖的性质。

又如,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 作为食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熟练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 只需要了解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但是食品检验方向的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而且应该学会一般精确度浓度溶液配制与精确浓度溶液配制在操作和仪器使用上的区别。

同时, 由于我校食品专业后续专业课《常规检验技术》《焙烤原料制作技术》校级精品课程《食品理化检验检测技术》市级精品课程都在建设中, 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特色, 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疏漏, 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 让学生更好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我校食品专业科教师进行的两次头脑风暴对本专业所有科目进行了很好的梳理, 有助于教材内容的确定。

3.5 教材内容与考证技能一体化

中职生毕业前都需要考职业技能证书,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根据大纲排出教材中各章节的教学的理想教学目标后, 适当增加相应的与职业技能证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使考证与常规教学结合, 这样就减轻了学生考前死记硬背, 考完忘光光的现象, 真正实现双证融通, 提高证书含金量。例如, 在“脂类”这节内容后增加与考证相关油脂的提取方法, 评价油脂质量好坏的指标等内容。并在课后习题中强化考证的理论知识。

3.6 创新教材呈现方式

近几年, 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在全面推动, 但传统的以“章节体”形式编写的传统教材内容与现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配套。因此, 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 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真正做到了理论融于实践, 动脑融于动手, 做人融于做事, 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

3.7 灵活性和时效性相结合

传统统编教材开发周期长, 内容及教材体系缺乏一定的时代性和超前性, 很少反映某一领域的先进成果及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现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的编写也应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适时的增加一些最新的与食品和化学有关的新知识、新理念, 使学生能接触现代的、新的观念, 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 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及时进行内容更新;根据学生反馈的校本教材使用情况, 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 增加校本教材的灵活性, 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学生。

总之,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教材内容要来源于实际, 并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校本教材应根据最新的规定及时进行内容更新。此外, 还应根据学生反馈的校本教材使用情况, 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 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学生。还要让学生爱上教材, 爱上学习, 学得会, 知识和技能要实用、够用, 形式要与教学方法相适应, 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适应, 虽任重道远, 但势在必行, 希望校本教材开发这一好的想法早能够让学生受益, 教师受益, 企业受益, 社会收益, 推动我校食品特色专业的蓬勃发展, 推动食品企业的快速进步。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很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校本教材开发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此, 从《食品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进而阐述《食品化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校本教材,食品化学,教材开发

参考文献

[1]许海霞.中职卫校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33-134.

[2]邢月英, 刘俊萍, 王杰.石宝珏对中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32-133.

[3]周湘泳.开发中职数学校本教材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2, (82) :11-12.

校本专业教材 篇9

一、以开发校本教材为依托,实现教师观念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的各种教材都采用订购形式,其教材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发行,开发编写者是相关方面的权威学者,内容都是固定而且规范的,教师要做的是自己吃透教材的内容,然后讲解给学生听。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被当作是一种教材解读的“工具”,只是如何将教材的内容完全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校本教材的开发赋予教师教材开发的权利,不再仅仅是解读教材被动的实施者,而是教材的设计者和主动的生产者,这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固有的观念。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去认识教学的目标内容,理顺校本教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预测开发所产生的效果,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要不断重塑自己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使自己从资源的无意识状态向全面认识和积极开发转变。

二、以开发校本教材为依托,促进教师学习能力

要想开发一本合格的校本教材,相关专业教师必须熟悉开发的一般流程,明确开发的方式方法,收集所需的资源并进行重新整合,预测开发要达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在资源构成的教学环境中成长,那么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要求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操作和运用能力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凭借已有的经验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使教师失去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而且,校本教材选择的广泛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其接触到的许多问题超出了教材、教学参考书、课堂教学的范围。校本教材的开发拓宽了知识传播的途径、渠道,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将迫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推动自己进行专业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以开发校本教材为依托,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由于校本教材不同于书本教材,其具有多样性,开发的校本教材没有可操作的范本,教学没有人们所熟悉的套路模式,这就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可以说,教师开发校本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创造性科研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起“研究者”的任务,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开发的切入点、课程实施模式、开发推行步骤、开发结果等,还要通过转变个人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变指导学生的方式和思路,培养和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研究在没有“范本”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四、以开发校本教材为依托,增强教师团队意识

“专业个人主义”是教师职业的最大特性,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研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是很多方面的,这需要教师增强同伴互助的意识,加强和同事、学生、学生家长沟通与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在编写过程中共同参与,形成新的共识。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教师们虚心学习,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在校本教材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合作指导。教师既要与同伴建立联系,又要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军奋战到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以开发校本教材为依托来加强教师间的凝聚力和合作,增强同事间的团队意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以开发校本教材为依托,重建教师职业幸福感

将教师引导至教育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来,使其获得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并在研究探索中找到工作的乐趣,从而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开发校本教材,教师能够重新认识自己,为实现专业发展超越自我,把学习当做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用积极的心态、深刻的反思、扎实的学习、密切的合作,实现着新的自我价值,诠释着教师的职业精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地凸显着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并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到职业的幸福,在幸福中体验着专业发展。

摘要:校本教材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料。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尝试,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校本教材的开发赋予了教师更大的决策权和选择权,教师可以凭借其特有的教育优势,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而教师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实践中,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校本专业教材 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49-03

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 SBCD )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定的民主化。它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一、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和英语教材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高中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只是被动地去学习,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放弃英语;还有些学生想学好英语,但因底子太差,不知从何学起及如何去学。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重视不够,认为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学科,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就可以,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教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无论是数控专业、电子专业、汽车维修专业,还是幼儿教育专业,都使用一样的教材,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没有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设计教学内容。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没能跟学生所学专业衔接,学生感觉学英语对专业没什么用处,学习就无兴趣可言了。其实,中职英语教学完全可以根据职业需要的不同而细分为计算机英语、幼儿教育英语、旅游英语等,从而满足学生在不同场合用英语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为此,降低教材难度,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编写出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教材,更有利于缓解教学中的重重困惑,使中职英语教学得以正常开展。

二、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

(一)形成学校特色,服务专业课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有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还应为其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

中职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为其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满足他们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对英语的基本需求,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开发实用英语的校本教材后,可通过日常教学的实施和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教材,使英语教材、英语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同时,实用性英语教学可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为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广大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并能够掌握多种评价形式,正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有学者曾经这样说:“教室就是最好的实验室,教师就是最直接的研究者。”通过对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

对外开放的深入,使各行各业都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岗位要求,英语校本教材内容应更注重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日常实用知识和初步的专业英语知识,能初步了解、形成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并能养成英语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和能力。

三、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与专业结合的思考

(一)创新性、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统一

相对于统编教材而言,校本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编排顺序灵活多样,可以突破统编教材以知识能力的螺旋递进为经线进行编排的体例,构建全新的教材结构,让各模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创新教材结构要注意两“化”:

关于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与专业结合的思考

其一是知识个体化。任何一所学校,其学生的知识技能总是参差不齐的,校本教材应区别对待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处理统一知识应带有个性色彩。对一般学生要平白如话,通俗易懂;对中等学生要增强练习,加深印象;对优等学生要拓展思维,巩固提高。

其二是知识网络立体化。校本教材应该是一个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材料等组成的有机知识网络,各知识点除自成体系外,又和其他知识点盘根错节。编撰者要有意识地进行或纵或横的联系,以弥补学生知识链条上的缺陷和脱节,使之系统完善,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又有利于他们方便快捷地迁移运用,从而为素质的提高夯实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本教材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是一套成功的教材。校本教材开发要注意选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形式新颖活泼,操作方便快捷,例如,教材要采用日常用语( Every day English )、对话形式( Dialogues )、 谚语( Proverbs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Introduction on cultural back-ground )等几个部分组成,并且为了照顾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最好采用英汉对照的教材。选材上要紧扣热点,也就是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接近生活,较多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图片和小提示展示内容,多方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注意设计问题的难度,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情感。

另外,可利用乡情资源,拓展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感悟和体验本土文化,有助于克服统编教材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英语课程资源,编撰者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飞速发展的建设成就,把它们整合成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行业职业特点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内容上要贴近生活,体现专业特色,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的特点。教材开发要贴近专业知识,体现实用型英语教学要求,也就是说将来用到什么现在就学什么,因为现在很多的大型企业,引进了先进的国外设备,很多设备都要用英语专业知识来操作,提倡实用的原则,学生就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发展地方经济,也提高了学校学生的就业率。

中职英语教学应注重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以辅助专业学习、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中职英语教学可把教学分成两个模块,即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教学重点是日常用语对话、句型练习,为他们今后的日常对话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专业模块教学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指导英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巩固本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三)依托教师的“双师”能力或素质,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研发

教师是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中职教师的“双师”能力或素质。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一名专业教师要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或素质。对中职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教师“双师”的能力和素质既能提供不断深化的英语专业技能的支持,又能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增加课程所需的一些实践信息和资料。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语境中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总结,从而使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能在实践和反思中上一个台阶。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要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该《意见》还提倡发挥行业在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需要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努力研发英语校本教材。一方面,教师更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基础以及英语实际面貌;另一方面,企业专家更为知晓现实职场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校方与企业方的充分接触与沟通,才能达到学生培养预期目标与岗位要求的最佳切合点,以实现校内学生与校外企业的有效对接。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将来的职场岗位培养人才,随着岗位要求的变动,校本教材的内容也应做出适时调整,所以其信息内容也应具有时效性,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表达方式,为学生就业上岗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职业学校的英语校本教材既要重视职业学校办学的专业特点,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开发英语校本教材,需要围绕学校、学生这一主体,将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要求编写者首先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使自身开发的校本教材具有不同于统编教材的创新性,并为使用者留有再创作和发展的空间。英语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根据学生所选的专业,教授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体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成姝姝.关于构建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06).

[2]戴尧芳.小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教师的作用及发展[J].学生之友,2011(11).

[3]丁云霞.中职校本教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1(24).

[4]梁裔斌,白景永.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28-31.

[5]张惠敏.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9).

[6]周玲玲.如何使高职高专英语公共课服务于专业课教学[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01):20-21.

上一篇:植物的寓意下一篇:基于可用性的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