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4-04-28

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共8篇)

篇1: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抓好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好力保中心学校 张德恩

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校本教研的的培训,制定相应的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自学、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产生造血功能,加强校本培训,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形成,所以,建立“校本教研”机制,立足“校本教研”,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实体,是加快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坚持以校为本,重心下移到学校,强化对话、交流、互动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对于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否则就像鱼刺卡在喉咙里,不吐不快。这样教师自然而然,需要通过自己的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达到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我们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会去搜寻资料、打开电脑网上进行交流、对话,有时会与教师争得面红耳赤,通过一番的争执与探讨,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这正是校本教研这种基于学校、贴近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而体现出来一种优势。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捷径,作为教师怎样加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去,它需要我们怎样去面对,凭借怎样的热情投入到其中。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与研讨,组织教师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学习《人民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杂志,利用运程教育视频栏目观看教育专家、名师教学实录,做好读书笔记。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际教研,走出去听、评、课,了解教学动态和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功案例,借鉴名师教学方法,撰写心得体会,设计教学方案,大胆尝试,认真总结。

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计划》和《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构建了以校为本的学习体系、培训体系、科研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机制,制定了相关的分步实施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校本教研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为主体,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网络,拟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校本教研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校作为研究的阵地,构建学习化的教研文化。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化的教研氛围。依托中心教研组,开展新教材培训或业务学习。主要形式:

1、组织集体备课,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2、举办教学理论学习讲座,开展学科交流、讨论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3、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计算机模块等级培训与考试等继续教育,努力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专业成长袋建档。教师要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每年进行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不断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让成长袋伴随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5、同伴互助,在互动、互学、反思中共同提高。

6、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自觉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课改中自我反思,并且给他们一个发表观点、交流体会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会到自己是参与校本教研的一员。教研组经常为教师组织微型讲座,把时间留给教师,让教师唱主角。同时开辟教改论坛,课改之窗,交流教师在校本教研和课改中的观点和心得体会。对教师的评价也由过去的单一性评价变为立体性评价,有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等形式,大大地调动了教师自觉发展的积极性。

其次,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必须从四个方面达到落实与实施。

一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搞研讨。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首先从转变教研组长的角色做起,营造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反思,与教师平等对话,与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我们提出了“教研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口号,创造性地开展了“分片联研”活动,采用“集中与分片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研讨的积极性,教师敢说了,思想活跃了,教研氛围浓厚了。学校也是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现实的、有价值的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因此,我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深入调查校情、教情、学情,与广大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从指导教师上 “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过程研讨,最后拿出该学科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示范课”为止。充分展现“谈—听—议—思—行”校本教研的全过程,使得学科个性教研活动富有成效,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典型示范,整体推进。㈠、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和课改工作的生力军,如何发掘教师的教研潜能,让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和课改当中,并有所成就,这就需要一个符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面对专家,接近学者,带着问题向专家探究求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㈡、拓宽校本教研渠道,丰富教研形式。校本教研,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参与课改研究的热情。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校在校本教研的途径上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如学校针对老年教师观念滞后、难进入角色的实际,开展了中老年教师课程理念学习活动,激发了中老年教师投入校本教研的热情;还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子同伴互助教研,打破不同学科、年级的界限,实施“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种形式”。目前,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教师之间有计划的交流与分享经验,切实提升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水平。㈢、积极倡导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用好教科书,完成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开设了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充实了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了义务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㈣、理性反思,自我创新。教师的个人反思是基础和前提。许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理性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地实施校本教研,就要求教师要有突破自己,能够做到教学前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的荡涤下,通过校本教学研究,将吹生出一大批专业型、专家型的教师,在这个广阔的教改的舞台上,将培养出一批新世纪的人才。所有的这些都是得益于课改,虽然我们为之付出了许多,但是我们得到却更多。这就是课改的迷人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抓好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好力保中心学校 张德恩 2010年5月29日

篇2: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根本目的,而教师的发展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得好,学校的发展就水到渠成。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立足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简捷途径。

在农村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把上几次公开课,搞几次讲座或编辑论文集代替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是有着学校特色和个体性格的,“以校为本”限定了它的基础范围,它关注的是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困难及问题。外校的先进经验都是它山之石,只供借鉴学习,而不能代替本校的校本教研。农村小学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以下几点:

一、理解校本教研的意义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校本教研关注的是学校发展,凸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特色,讲究鲜明个体。学校与学校不同,当然形成的问题也就有了差异性。师资的水平,能力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一致。

二、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

学校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具体实际,研究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研究本校教学的结构状况,研究家长、学生的愿望,编制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

三、形成校本教研的合力

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把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作为目标,相互合作,人人发展,发展人人,齐心协力,先进带动后进,集体帮助个体,充分发挥团队的聪明才智。

我校专业引领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本校,结合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彰显教学风格。基本模式是“领导引领+学科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对于普通教师来说,通过引领、反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对于整个教师队伍,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在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同时也向教师个体和群体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

农村教师往往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于教研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因此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研究氛围”,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即以新理念为向导,以网络平台作载体,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究活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专业引领,指引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定期进行教师集中学习,除了学习专业文献,还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名师精彩课堂,在业务会上做主题研究,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素质提升”例会,内容有专题论坛,随笔交流,课堂教学经历故事讲述,书斋细语等。每位教师都能把教学中的感受、困惑、收获、喜悦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科带头人都要精心准备两节示范观摩课,并且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要讲一节推门课,同科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点与缺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写自学笔记,进行探索实践。我校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中学习,有固定地点,有主持人,有具体内容,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校把教学反思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写出真实有用的反思。既有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还要有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反思出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反思出学生的不同见解,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教学设计如何行之有效。学校对反思材料检查记录,对反思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形成综合材料。反思使教师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第四,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我校定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教师间进行业务交流,教研组有同伴互助帮扶计划与实施记录。教师自由结合,结对帮扶,交流互助。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成立听课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听课小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指导。每次听课后,及时进行课后总结,评课研讨,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供大家分享,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借鉴帮扶作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五、行动研究,实施课题。

为了保证各学科校内教研活动均衡发展,每学期初根据市教研室工作精神,适时规化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把“提高小语实践”作为课题,有专人负责实施,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晨读”和“习作”两个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晨读,让学生每天晨诵,主要诵读的内容是古典经典的名篇;习作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难中之难,我校在汲取以往的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下措施:1、强化练笔训练,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练笔兴趣为前提出练笔题目。2、开展“其实作文很简单”口头三分钟说话练习的校本课。3、利用班报、手抄报等提高师生练笔的欲望和练笔的自信心;4、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同时规定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读有所悟;5、提高教师的课堂指导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并结合农村作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在平淡真实的生活,在质朴纯真的乡村中,切切实实地提高农村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积极开展以教学为中心,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本教研活动,以此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快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步伐,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

篇3: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扎要明确学习的动机是校本教研的着眼, 点。把个人与教师的每位一线教师实成本校的特色, 群体发展与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一的发展联系起来, 所形开于这一点名副其实, 的学习型和研究型群体我们认为要推行校本教。研鉴, 展队, 构建培植教师学习型、的学习研究型、、研究、合作型合作和教师团校创新意识, 等等。为此, 于2006年秋本教育书籍季学期初、, 建书香校园在全校教师、促专业发中掀起了展“读”教县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主题的教师征文重活视动, 得和大力到支了持市、。研●在深入学习新课改专业理论的同时,

丁我们先后举办了教师论坛, 这些活动海对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育人理念, 促兴动作用。优化学校我们具体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方式方面都起到了推

进的工作。

教一、以教育工作中“热点”为子课题, 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在

师新课程标准中理念中都包含, 有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合作交流这一要求。专强调同样,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 也就是说也要特别业要打破教师之间沉默、保守的壁垒, 成互相学习, 倡导教师间彼此支持开展交流, 互共同助, 分享成功引导教师长的经验流的心。理为了彻藩篱, 底消除教师间课堂交打破教师彼此孤立、

自我封闭的现状, 我们开展了“教师

论坛”活动, 让教师真正做到“听—说—交流—提升”, 为了使教师在论坛初能够充分活跃起来, 我们就选择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 让老师自己畅所欲言。所以在论坛初始, 我们要求主讲教师每人可以讲1分钟, 然后剩余的时间由其他教师进行共同交流, 时间虽短, 但一定要保证它的质量。这样教师通过共同交流, 认识到问题的可行性, 如学校下午放学比较晚, 学生的安全成了一个重大问题, 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呢?就这个敏感的话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论坛, 通过论坛教师都献计献策, 并分别说明解决此问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有位教师就“学生安全问题”在论坛中这样写到: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老少两代只看护一个孩子, 因此, 孩子就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 说一不二, 蛮横无理;再加上个别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的溺爱心理, 更是要太阳不敢给星星, 唯恐委屈了“小祖宗”、“小心肝”, 在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在外也是占点便宜就沾沾自喜, 吃点亏就恼羞成怒, 观战助威;久而久之, 就因一点小事便结伙成群, 打架斗殴, 有恃无恐;成了“天下老子第一谁敢惹”的问题学生, 致使最后惹下是非官司, 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就这个问题让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问题论坛的积极性, 这种的论坛形式不但提高教师论坛的水平, 而且还从侧面解决了学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论坛过程中就是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 通过教师的论坛使他们接触到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做到“融百人之长为吾所用”,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二、专业引领为突破点, 促进教师互动成长。在开

学初, 学校会同教导处, 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研室的指导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确立了“教师课前论坛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我们把这一课题细化, 分解到一些学科或若干个子课题, 教师的选题范围可以针对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安全、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上级部门下发的材料、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影响教师积极向上的因素、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探究、课程综合化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探究、新课程中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探究、你对学校的建议, 等等。选题的方法也应该多样, 论坛初始应该固定一些问题, 然后让教师再按照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三个层面有序地选择子课题, 学校对论坛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有新课程的理念, 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个案分析, 要有细节并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这种建议, 等等。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除父母之外最早的老师, 他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心灵烛燃是深刻久远的, 他不仅对学生在校时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 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人生的道路。我认为社会的日益发展, 人民所需求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学生的所见所闻使教师单纯依靠书本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 为此, 在老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而一改过去那种单纯培养知识“塞囊”的教育, 它是将读写算、实验、学习、测量以及音乐、美术、科学、社会、劳动实践的素质成果, 通过教学途径, 系统地传授知识, 让学生扎实地全面地把知识学到手, 把素质技能提高。

篇4:立足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一、创建环境氛围条件,激励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一)领导重视、思路清晰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由党政、后勤、教导处各线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确立了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构建了“一线、二化”的校本教研方式。

1、“一线”即一条工作线,依托四级教研网络,即“区——校——教研组——教师”为一线,形成不同层次的教研网络。

2、“二化”即校本教研的活动化、制度化。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实践,建立和健全、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持续发展态势。

(二)建立机制、加强调控

通过目标引领、机制规范,促进教师发展。为使“工程”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秘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五年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实施策略,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保障制度、培训学习制度、奖惩制度和考评制度等激励机制。

(三)创造条件、加大投入

几年来,学校克服经费紧张困难,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建设了完备的校园网、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年级组配备微机,班级配备实物展台,购入大量音像图书资料,特别是教育理论及学科专业类书刊,更换了办公设施,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学习的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平台

(一)强化校本研训,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1、以考促培,加大培训力度。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制度化、实效化、系统化。所谓“制度化”,即教师每周学一篇理论文章,记好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要“吃透”一本专著。“实效化”是指学习内容必须是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的理论。“系统化”是指学习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通话水平、市民外语工程等进行系统培训,集体组织考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2、以研促培,教研结合,促进教师成长。

①开展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十五”期间参与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研究》、《探索高效作文模式的研究》现已结题。在此期间科研成果获奖42项,教师论文获奖达65篇,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参加市课件制作大赛获奖25人。“十一五”期间又参与了两项市级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同伴合作与师生互动的研究》和《脑功能开发课题的研究》的实验,现正在实验中。

②建立教学研究机制,根据教育局“千人千节优质课”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要求,在“双百”活动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开展人人竞上“达标课”、争创“优质课”、展示“精品课”教研活动,搭建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机会。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探讨,评价反思,在互动中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完善了课堂模式。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1、抓师德建设,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抓学习,搞活动、细评价,努力提高师德水平。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宣誓活动、“爱心在成长”、代理妈妈活动、师德典型报告会、“我眼中的好老师”座谈会以及“做一名快乐教师”师德演讲赛等活动,目前学校教师已形成了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省、市、区级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达20余人。

2、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为抓实、抓好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扩大校本培训潜力,学校坚持培训、学习、研究一起抓,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为骨干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级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并分批分期把骨干教师送到一实验小学听课学习,拜名师,结对子,使他们成为教学的“排头兵”、教师的“领头雁”。通过“潜下去”研究,让教师“走进”新课改。先后有60多人已通过了省、市、区新课改教材的通识培训,40多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实验课堂,并通过听、看课堂教学实录的录像带、光碟等,使教师直接从中汲取经验,以此扩大教师视野、为教师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几年来学校注重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氛围,以读书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了一系列师生读书实践活动。1、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每月分组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沙龙等活动,产生智慧碰撞,记录成长轨迹。2、定期举办读书知识竞赛,在提高全校教师读书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全校教师读书活动质量的提高。3、组织读书演讲比赛,在教师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成长经历,撰写演讲稿,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4、定期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并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同时倡导师生同读,以教师的读书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我校读书活动的又一亮点。各班坚持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活动,学校还把师生的优秀作品编辑成“个人文集”、“班级文集”,使师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打造优秀年轻骨干教师群体。针对我校35岁以下年轻教师较多的现状,把打造优秀年轻骨干教师群体作为重点主攻方向,加强学习引领,帮助年轻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一带两讲三课”活动,即每位骨干教师要带好2~3名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业务讲座,一次案例点评,讲一次示范课,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每月完成一次“讲、听、研”引路课。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互助结对”活动,先后带出了11名青年教师,目前他们已经成为教学一线的骨干。同时通过开展活动,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课题先进实验工作者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科研骨干7人,市优秀课教师4人;区骨干、教学新秀、优秀课教师14人。

四是开展教师专业论坛活动。根据区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方案要求,几年来坚持开展了骨干教师专业论坛活动,今年4月份全体骨干教师紧紧围绕“研究新理念,反思新课程”这个主题进行论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论述深

刻,有理论升华,有实际做法。参加听评的老师择优评选出每个学科一等奖的教师,参加区组织的骨干教师论坛。语文教师杨冬梅,刘丽艳、数学教师姜海波、英语教师白波、信息教师韩晓晶分别获一、二、三奖,同叫‘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骨干教师论坛活动,使骨干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是加强自学,进行综合性的网上交流活动。网络已逐步成为现代教师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据网络的综合性、随时性、隐身性等优势,及时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媒体,开展综合性的网上交流与学习。我们建立了“宁静天空、快乐飞扬”博客群,学校统一规定了我的自转、教师叙事等十几个栏目,教师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内容。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崭新的教研平台,建立“个人博客”。积极主动参与写博客、读博客、评博客等活动,随时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对他人观点的看法,呈现在“博客”上。至今,已有千余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文章发布在博客里,并编成了教师叙事文集、骨干教师论坛文集,教师反思文集等,形成了浓厚、活跃的网络教研氛围,实现了资源共享、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抓机制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证。

校本培训的宗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评价中我们关注评价过程,关注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1)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如:考评制度、学习制度等。

(2)制定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进行过程考核。

(3)对师德状况进行学校、同行、家氏、学生多元评价的考核制度。

(4)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加强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

4、抓特色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创特色,把艺术教育、传统文化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学年组为单位,开发了一、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四年级的《中国结艺》;五、六年级的《走进少数民族》校本课程,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抖空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现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并把这一特色项目作为艺术校本教材进行系统开发,并准备作为学校的特色课题进行研究。围绕这一特色项目,我们还开展了空竹周冠军、季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年度冠军的评选活动。今年9月末在全校隆重召开了空竹嘉年华活动。《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先后给予多次报道。空竹表演《竹鸣童心》先后在教师节大会、艺术节大会进行表演,2008年11月份还参加了区政协会议演出,受到了极高赞誉。

三、“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建设”成效良好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装备强校,文化扬校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春市花园式学校建设生态校、长春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长春市文明单位、长春市优秀家长学校、长春市课题推动教学改革窗口校、绿园区“课改”示范校、绿园区教育科研显著单位、绿园区文明单位、绿园区优秀党支部、绿园区体育特色校。

教师专业的发展,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连续七年在区教学成果监测中名列前茅。在近几年来的中考中,我校毕业生捷报频传,在今年中考中仅在87中就读的学生中就有9名学生超过560分,其中3名学生超过580分,师生都深受鼓舞。

篇5: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08年9月我校数学教研组申报的课题《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被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批准立项,该课题针对新时期的农村教师 如何适应教育新形势,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一问题,结合我校教师的专业现状,希望从校本教研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之路。如今,我们开展课题实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认真的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既有成功的收获,也有不足的反思。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60%在农村,2亿中小学生中,1.6亿在农村,约4亿农村劳动人口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水平落后,政府投资不够,但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质量偏低是一个主要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使用互联网查资料,无缘接触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

新课程改革已开展这么多年,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还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帮助教师在“新理念”与“新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远离教育专家和名师的农村小学来说,立足于学校已有的基础,切实抓好校本教研,走校本发展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提出“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怎样教更好,教师没有更深的思考过,这种教学与研究脱离的现象,造就了成批的教书匠,导致基础教育师资的平庸化,从而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校本教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大的新举措,是教师提高自身素

质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1、通过参与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是具有专业眼光,即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活动,这种专业特征的塑造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才能有教育的敏感,才能独具慧眼。以校本教研为契机,在教师中兴学习之风气,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以此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也使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2、通过校本教研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反思和研究,才能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哪些优点可以继续发扬提升。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反省,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忽略阅读和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我们认为立足校本教研,帮助教师变革学习方式,锻造一支集实践、研究、反思三位一体的专家型教师群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预计突破的难点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设计以下研究内容。

1、引导教师树立理论武装头脑的意识。

2、以即时案例为载体培养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研究。

3、以课例为载体,开展讲、听、评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

4、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

研究的重点:

以课例为载体所进行的讲、听、评为主要形式的课堂行动研究。预计突破的难点: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与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的目标

1、探索如何在加强校本教研的氛围中,形成有助于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培养途径。

2、通过加强校本教研这一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做有信念、有理论、自觉追求、不断创新的学习型、反思型、发展型教师,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使教师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员。

五、研究过程

(一)、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校本教研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以及数学组全体教师学习了校本教研相关理论,以集体观看专家讲座与个体自学相结合。主要学习材料如下:《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以及《新课程说课、听课、评课》、《校本教研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走进新课程》、《怎样观课议课》等等。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课题组成员了解校本教研的多种形式,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2、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录像、全国优秀教学设计与评析以及优质课例等活动,从中吸取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交流并反思。使

全体教师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

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积极组织部分教师外出观摩听课,听专家报告和学术讲座。并且规定外出听课教师回校后要向全体教师作出汇报,让其他教师也能间接地对专家的一些新理念进行学习,以此使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校本研修水平,让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紧跟外界新研究成果,既加深了教师对新教改理论的理解,又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所学习的一些新观念、新方法、新行动,可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使其意识到学习是必须的,也是终身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新课程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植于教师心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也能够自然地贯彻这种理念。

(二)、开展公开课活动,通过讲、听、评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每个学期开展一轮甚至两轮的公开课活动,这在我们学校已经实施了四年的时间,在每次的公开课活动中,老师们刻苦钻研教材,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大量信息学习制作精美的课件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积极上网查找优秀的教学课例,学校规定本学科的老师必须听课,并参与评课,坚持做到上午听课下午及时评课,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说课并进行自我反思,在评课时,要坦诚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共同探讨一些课堂教学问题。经过四年的锻炼,老师们由原来的害怕评课变为现在的喜欢上了评课,由原来的怕得罪人,只对课堂上一些肤浅的问题进行交流,变为现在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为了课堂上的某个环节如何处理,甚至是某一句话该怎样说而争论不休,对于老师们的评价和建议我们都作了认真的记录,评课后,授课教师要上交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稿与教学反思。在讲、听、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都深刻的感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好地进行课题实验和研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要以优质课的标准来准备这节公开课。

对于上课的评价好坏,我们已经建立一种比较科学的打分制度。评课教师要针对授课人的教学情况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确立认识、能力、情感和体验目标;是否面向全体;是否合理的引导师生间、学生间充分的交流、合作、互动;是否合理的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教师的评价语言、板书设计、教具的演示与计算机的使用等方面,逐项进行打分,每轮公开课过后,我们要根据分数的高低,从数学组公开课活动中选出较为优秀的一节课作为校级优质课参加乡、县优质课评比活动,授课教师在首次授课的基础上根据老师们的评课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进行二次授课,争取使自己的课达到较高的水平。每年我们推选的优质课选手都在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数学教师曹亚丽、彭晓会、姚姣玲等三位教师曾参加乡级与县级观摩课的展示。

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不少教师的课上的越来越好,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校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重视教学反思与案例的撰写。

课题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反思与案例的基本写作知识。并让老师们认识到案例与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校内开展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5)记

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教后记,每月底,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每学期期末要开展教师发展论坛,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组织教师观看校本光盘中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阅读优秀案例学习案例的写作,通过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尽快缩短与优秀教师的距离,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鼓励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使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撰写案例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四)、组织教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教师们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然后与所有的数学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已经进行了四个专题的探讨:(1)、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2)、如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实施;(3)、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4)、如何正确对待课堂中的讲不完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数学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交流,并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表现在理念的更新方面:课题研究促使我校校本教研走出了“空洞”的窘境,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旧有观念,确立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做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等新观念,适应了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2、表现在课堂教学水平方面: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参加县优质课评比,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对他们的业务成长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我校彭晓会老师、曹亚丽老师、王勇华老师等在县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其中彭晓会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我校教师中有近四分之一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并有三名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有一名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3、表现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方面:通过校本教研使学生也得到了健康、主

动、充分的发展。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不仅关注新课程标准带来的内容变化,更重要的是关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变化;不仅关注教师自身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校本研究,研究者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共同解决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问题,这也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的养成,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连续几年的乡质量评估中,我校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正是由于课题组教师与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的如火如荼,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从去年到今年我校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比赛在全乡奖项最高、人员最多。老师们正由原来的“教书匠”向“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转变。

七、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题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依然感觉缺少高层次的理论与专家指导,对于专家的指导我们热切期望。作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缺少经费和设施等,教师想学习但条件不允许。另外,教师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领会,但实实在在的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却并非易事,不少教师还不能很好的将新课改的理念有效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中,课堂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八、下一步的计划:

在今后的课题实验和探索中,将努力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教师要逐渐的把学到的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在日常的每一节课中。

2、引导教师要养成自主反思的日常行为习惯,要把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作为教学生活的基本方式,要不断反思、善于反思,并逐渐提高反思能力。

3、引导教师加大互通信息、交流体会、相互切磋、分享经验的频率,要建立合作攻关的同伴互助小组,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和团队精神,在分工协作、互动中共同成长进步。

4、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谢丽娜老师与我县省级教育专家付永桥老师到我校

指导教学与教研工作。

十里铺乡四里营小学

彭晓会

篇6: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泔溪镇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

泔溪镇中心校:杨顺富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体系建构要不断优化,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健康发展,不仅在与学校管理的优化,更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创新和课堂教学的高效。要达到课堂的实效、高效,就要求有一支乐于教育科研、善于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下面我将从目前我镇的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如何开展学校教育科研,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我镇小学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结构失衡。在人员充实、更新方面,已经有多年没有分配新教师,近几年也只是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了人数较少的特岗教师。全镇教师将逐步趋向老龄化,据统计,全镇一共68位教师(小学,不含幼儿园),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1位,不足20℅,而五十岁以上的教师达到位,大多数教师在四十岁以上。而且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向县城、其它乡镇流动、外调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学校师资缺乏、教师专业不对口等矛盾日益突出。如泡木小学目前两名公办老师,其余全为代课老师,泉孔、太吉校点也因为师资的缺乏,不得不请代课老师。最为突出的是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对于英语、科学、综合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乃至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的配备不足,造成课程计划的学科设置形同虚设,这些课程的落实存在随意性较大的现象。

2.专业水平不高。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惯性教学”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水平制约着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不善协调师生、家校关系;在现代教学条件下,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电化设备;骨干教师少、缺乏专业引领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年轻教师虽然是高学历,但是教学实践的经验相对来说不高,加之一些年轻教师在校的专业和现在任教的学科不衔接,专业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

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由于学校经费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教师培训工作未能全面开展;老师培训条件欠缺;依赖于学校自身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层次性较低,校本教研活动处在低水平重复的徘徊状态; 虽然近几年县教委、继教中心也利用假期组织了语文、数学、村小教师的全员培训以及品社、科学部分教师的培训,但是整个过程参培教师也不是特别重视,在思想认识上不是很高,没有把它当成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路径来对待,大多当做一个任务,何况,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凭借几天或者短期的培训,是难以到达很高的期望值。

4.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积极性不高。这可能源于教师自身的认识问题,也可能源于本身在教育科研方面能力的局限,也可能源于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性措施缺失等。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校创新工作的要求却不断拔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于教师队伍结构失横的问题,学校自身无能为力。我们只有思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依据校情,把工作开展得更好。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挥的一个舞台,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素养展现的一个阵地。为此,依托学校自身,以校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尤为突出,日显重要。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校本教研的目的在于把研究的成果直接运用于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校应该立足学校实际,以校为本,加大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再指导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迷惘与困惑。

2、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因而,教师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

3、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可见,校本教研的活动内容比较贴近普通教师的需要。活动中探讨的话题往往都是教师平常比较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教师愿意接受这些比较实用的教研活动。活动往往是在同行学习的基础上稍加提高与引领,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对接近。教师们在对同行交流中容易激发思考,产生共同语言,形成模仿学习与迁移学习。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比较主动和自由。在教研活动中拥有的话语权的机会要比培训活动中多得多。

三、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为提高学校校本教研水平,我们立足农村实际,立足校情,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重点,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健全教研制度,制度才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根本保障。

1、实施随堂课、推门课。我们是要求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要抽时间深入课堂听随堂课、推门课,了解教师的常态课是什么现状。特别是要了解年轻教师的常态课,以便发现他们的亮点,诊断他们的不足,同时要了解学校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以便在学校进行推广。听课后不能置之一边,还应跟任教老师一起交流分析,总结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2、学校应该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教导处、教科室应该具体安排,教研组具体实施,制定教研专题,创新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形式,严格按教研流程操作,做好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总结、反思等。

3、建立教学理论研讨制度。学校应该制定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安排集中的业务学习活动,采用集中交流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教研成果。只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让全体教师有章可循。完善了机制,就能保障教研常规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强化理论学习,学习是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前提。

1、抓课标学习。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只有认真学习课标,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它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向标。学校应该严格要求并组织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多形式如开展了讲座、学习交流、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的学习。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更应关注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2、校本培训要落实到位。可以从教育科研、今日教育以及相关的教育杂志上选择一些好的理论文章,与教师分享,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学校定期检查,也可形成奖励评比制度,促进教师参与的热情。

(三)严格监督教师常规工作的管理。

1、抓好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流程的常规管理,助推教师在教学上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2、抓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制定好每一次专项教研内容,提前通知上课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没上课的老师都参加听课、评课。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严格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延伸—运用”的教研流程运作。作课教师精心准备,听课老师有备而来,共同营造愉悦的教研氛围,一同共享教研的宝贵资源。

教研组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 “四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

教研组要积极开发校本教研资源,利用形式多样的教研方式确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形成月月有活动,人人是主角,事事皆收获。

3、多元拓展教研平台,拓展教研活动途径。

⑴闲聊式教研。为使教研活动更广泛地渗透于学校活动,使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实现短、平、快,我们积极倡导尝试一种新的教研形式——闲聊式教研。上完课,放下书本,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就是我们的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具有:自发性涌现、主题性突出、实效性强、互补性明显等优势。

⑵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我校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参加先进学校的教研活动,学习兄弟校教师的教学艺术,借鉴兄弟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感受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教学氛围。教师人人乐于参加,视野渐宽,能力提升,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县级、市级组织的学科教师培训,按时指派参培教师参与,参培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学校应该邀请有丰富经验,有深入研究的老师、专家到学校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培训等,多反面促进教师的发展。

(3)组织联合教研活动。前几年我们也做过了多校的联合教研活动,但大多数时间是在中心校举行的。以后多校联合教研活动可以继续开展下去,希望各校积极地支持与配合。

总的说来,我们在校本教研方面的探索做出了一些事情,也取得过一定成效的,但那毕竟是过眼云烟,我在反思我们的工作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努力改进、提高的地方。如:

1、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认识问题上、个人积极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篇7: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绿春县大兴小学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大兴小学是绿春县唯一的县属小学,是绿春县小学教育的窗口,是辐射全县小学基础教育的示范性小学。与所有的学校一样,学校的管理者在努力争取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如何更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做的工作不胜枚举:走出去学习、培训、观摩;请进来进行示范指导。但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学校基础设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收效甚微。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校逐渐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为此,我们做了许多尝试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与评价,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分级负责管理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及《绿春县大兴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及奖惩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质量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进、评骨干、评职称挂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驱动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增强教师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将理论学习与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问题式的理论学习‛:针对‚教学问题‛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专题讲座;构建‚一定(定课题)‛、‚二学(学理论)‛、‚三上(上探究课)‛、‚四论(写体会)‛的教研模式,开展小课题研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将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工作融会到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教师撰写论文硕果累累,2007至2008年教师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篇;州级一等奖10篇;州级二等奖13篇;州级三等奖4篇。使得校本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在近两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先后被评选为县级先进集体和省级先进单位。

三、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一是改革教研活动的组织内涵与形式。我校着力改革教研活动的组织内涵,实现教研、培训一体化。每学期期末,进行教师个人‚教学问题诊断‛,充分挖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建立学校问题资源库,以‚问题‛为先导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将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下放到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使教研立足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开展研究课、汇报课、公开课‚三课‛教学研究。每学期,结合实际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三课‛教学研究活动:上学期主要针对新教师和一年级起始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新教师汇报课‛、‚一年级教师汇报课‛;下学期,以学科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培养为中心,开展备课组课例研究课、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培养示范课和汇报课。对‚示范课‛的组织,更关注学校自身的需求。如:根据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处理应用教材,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融入‘课文’的学习中‛难以把握,打破常规来安排语文示范课,将语文示范课用常态课的形式展现给教师。

三是实行‚月听课‛制。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组长有针对性的不定人、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对上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的布臵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促使其改进提高。

四是开展‚观课‛活动。每学期以‚常态课‛的形式,在各备课组开展相互听课、议课活动,让组内同学科教师在‚观课‛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五是规范完善备课。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改变教师平时备课或照抄现成教案,或不备课就上课的不良习惯,对备课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尝试。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行‚五固定‛、‚四研究‛、‚三统一‛,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备课常规管理。这种备课常规管理不仅为教师创建了学习共同体,营造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氛围,也杜绝了不备课或照抄现成教案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六是规范一年级基础起始教育工作。将一年级基础起始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中,每学年上学期,将其列为一项中心工作,开展‚一年级入学教育周‛活动。首先从学生学习、品行训练方法、汉语拼音读音规范、写规范字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培训‛,强化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再通过一周的学生养成教育训练和召开家长会,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一体化,为顺利进行起始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七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了《绿春县大兴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每学年,依照计划实施对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近两年,我校派出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学习培训共计54人次;2008年,我校许静老师取得州级骨干教师资格,填补了我校州级骨干教师的空白。

八是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的教师结构总是在不断变化,每年总会有新教师充实到学校。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作,每学年上学期,我校又将对新教师的培训列入中心工作之一。通过集中培训和结队帮扶的形式,加快对新教师的培养。

由于我校立足校本教研,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近年来,我校在全县期末统测中,一至五年级各学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在近三年的毕业检测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家长的认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引,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教研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努力促进教学教研工作的两个转变,即从‚经验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从‚被动型‛教研向‚自主型‛教研转变。为办好绿春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8:立足校本教研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校本教研要因地制宜

校本教研要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 带着如何改变教师教的观念、如何跟上新的教学形势、如何改变学生的学法等问题, 进行看课、评课、做课、研讨, 主动积极,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铁家堡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使教研氛围日渐浓厚。在课间、课外活动以及中午、下午放学, 教师不拘一格、不讲形式, 茶余饭后、路途行走谈教学、谈教育, 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能充分表达个人对教学和学校的看法和建议, 从而提高学校的教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大好机会。

二、以校为本建立校本教研的制度

以校为本建立教研制度必须立足学校。一是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学校与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选择学校与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经常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学校自身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 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 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及适时邀请专家参与, 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 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校本教研中, 校长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 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因此, 学校必须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等力量, 保证校本教研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在教学管理中, 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 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设校本教研的氛围

(1) 校外专家、教师的纵向引领。聘请教研专家、教研员对我校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指导, 邀请名师、名家来校送教, 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每周一次教师业务学习, 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各教研组利用电教设备, 观看电教录像, 了解新课改动态及课堂教学走向。要求教师互相交流, 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教研服务教学的有机结合。

(2) 倡导教师自学理论。课程改革有丰富的理论背景, 弄清这些理论背景有助于教师理解课改, 从而增强改进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欲望。校长应鼓励教师坚持写学习摘记, 每学期需交一篇以上专业论文, 每月需交一篇自学心得,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自我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反省, 其目的在于修整教学行为, 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因此,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有力措施, 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 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 质问自己的教学思想,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

四、拓展校本教研的途径

(1)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 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 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 防止和克服教师孤军作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学校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 教室即研究室, 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 充分挖掘教师的集体智慧, 并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校本教研制度,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校本教研要从课堂教学入手, 剖析教学案例, 促进反思与提高, 其实效最终也服务于课堂教学,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切忌搞形式主义。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从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层次、理论层次三方面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 它的重要职责是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 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 其在组织形式和时间上有很大的随机性。校本教研使教研组的活动由被动到主动, 由他觉到自觉, 充分显示了主力军的作用。

(3) 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研究。通过精心设计课题, 注重过程研究, 加强反思研究。学校要求年轻教师人人有课题, 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题实验。在教研组活动时就以教科研为载体, 用课题带动课改, 可以围绕相应的课题进行教研。这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 感恩父母 孝敬父母下一篇:小学生写事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