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小学教材

2024-05-25

校本课程小学教材(共6篇)

篇1:校本课程小学教材

小学剪纸教材校本课程

篇一:剪纸校本课程

剪纸校本课程

? 作者: 王伟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回族剪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我校确立了《回族民间剪纸与校本特色教学的研究》课题,完成了剪纸由原来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课程的改造。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是属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在校外理论专家指导下开发的。

一、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回族民间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回族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剪纸中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地域的、民族的特点的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回民中学,地处吴忠市红寺堡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汇集着宁南山区八县回汉兄弟姐妹,有着良好的的民俗风情!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特别是每逢回族传统节日、乔迁新居、举行婚礼、给孩子贺满月、抓周等喜庆活动时,便剪出寄托她们理想的作品,以增加生活的新鲜气息和欢快的气氛。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因此,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学校的实际。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剪纸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编排。再次,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也难以得到课时上的充分保证。中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

二、中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设计剪纸课程活动目标:

中学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二)、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师资配备上:安排四位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的实验工作。其次,时间安排上:由教导处专门将4——6年级每周的一节兴趣课开设为小学剪纸活动课,保证剪纸校本

课程的实践研究。再次,对象和组织上:打破原有班级制,完成由同年级的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修中学剪纸活动课,在7-8年级段中形成固定的五个剪纸班。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显然有着显著的优点。

(三)、建立“三维一体”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中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

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小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篇二:剪纸校本教材

激 发 审 美 情 趣

提 高 技 能 技巧锻 炼 心 灵 双 手

剪 纸

——校本课程

用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

教材说明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有趣的是,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低年级学生喜欢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剪,花边、花卉、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这本>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兴趣而研制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它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1

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之中。

>意在通过动脑动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实现学习与游戏、想象与表现、实践与认识的结合,创造性地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小学生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仅能正确地使用剪刀,剪出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和灵敏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

目录

第一课 剪纸欣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 对折剪纸-苹果..............2

第三课 对折剪纸-小亭子............3

第四课 剪纸的发展.................4

第五课 对折剪纸-椰子树............5

第六课 对折剪纸-小熊猫............6

第七课 对折剪纸欣赏...............7

第八课 剪纸的史籍记载.............8

第九课平行剪纸..................10

第十课 花朵剪纸-栀子花、报春花....11

第十二课 花朵剪纸欣赏............13

第十三课课 有趣的六角剪纸.........14

第十四课 剪纸的象征意义...........15

第十五课 剪纸作品欣赏............17

第十六课 福字窗花剪纸欣赏.........19第十一课 花朵剪纸-菊花、睡莲花1错误!未定义书2

篇三: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儿童剪纸》

儿童剪纸

——校本课

教材说明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启迪儿童智力,开发儿童思维活动能力,即发儿童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有趣的是,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还子们喜欢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剪,团花、花边、蝴蝶、蜜蜂、花卉、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这本>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兴趣而研制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它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中。教材中较完整地归纳了剪纸的历史发展、技法的介绍、符号的识别以及余种纹样的折剪方法,以儿童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为主,造型概括、幽默、稚拙,特别适合家长辅导以及教师教学之用。

>意在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实现学习与游戏、想象与表现、实践与认识的结合,起到科学地开发儿童智力,创造性地深化儿童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孩子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仅能正确地使用剪刀,剪出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还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灵敏性,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目录

1.剪纸欣赏-----------------------------(4--5)

2.剪纸的工具及技法介绍-----------------(6--7)

3.剪纸符号的识别-----------------------(8--8)

4.对称折叠剪纸-------------------------(9-10)

5.团花折叠剪纸-----------------------(11—15)

6.剪纸福字---------------------------(16--17)

7.剪窗花-----------------------------(18—19)

8.剪纸热带鱼-----------------------—(20--21)

9.植物剪纸-------------——----------(22--23)10戏剧人物的剪纸方法-----------------(24--25)

11.剪菠萝----------------------------(26--26)12个人创作---------------------------(27--29)

第1课 剪纸欣赏

剪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早

在汉、唐时期就有了剪纸。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图案已被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书籍、邮票、商业广告、壁画以及舞台背景等方面,深受人们喜爱,2003年,剪纸艺术已被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的主要产地: 扬州、广东、陕西等。请同学们查阅有关产地的作品,并交流不同与特点。

剪纸的形式:阴刻和阳刻两种。剪纸的分类:单色和套色。

扬州剪纸

现代剪纸

广东剪纸

《小学剪纸教材校本课程》出自:百味书屋

篇2:校本课程小学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合唱》主要解决学生合唱声音训练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力争“自然”,试图通过可靠的声音训练来重建自然的“产品”,从自然界原始的形态中提炼训练声音的手段。自然赋予了我们有效的声音机理:婴儿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呼吸和说话。我们同样也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从人类的各种表情动作中,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体育运动和日常现象中找到声音训练的方法,通过开发歌手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使复杂难懂的声音训练变得容易理解和能够做到。业余歌手处理歌唱的方式和专业歌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对技术性术语表达的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做出反应,对于歌手来说,关于声乐技巧的专业术语常常不易理解:同时,他们又常常希望所接受的声音训练要有新鲜感,他们排斥对其个人自由所限制的任何人工声音训练手段。第一章: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没有正确的姿势也就谈不到合唱训练的各项要求。因此训练一开始首先强调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1坐姿:

坐着排练时规定坐椅子的前半部不靠背、上身垂直、双脚平放地上,两肩下垂、眼睛正视、双颊微笑向上、提眉。头略向后,面部肌肉生动自然、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振奋。

2站姿:

站立时与上述要求完全相同,双脚略分开、身体重心要落在一虚一实的双腿上、脚跟虚而脚尖实。他认为这样一种姿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最好的合唱发声状态。

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发声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时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音。他希望用扩大器官来吸气,而不是用吸气来扩大器官,即在吸气时先将口腔内部稍稍打开,提眉,下肋扩大,空气自然吸入,提醒成员:“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是合唱队员始终不可忘怀的守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培养这种专业习惯。

第二章:统一发声

只有当所有参与发声的有关器官具有正确而灵活的协调配合动作时,才能产生有一定音质、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声音。为了统一合唱的发声,他极为重视“起声”和“共鸣”的训练。

歌唱时要求合唱队员随着指挥的手势扩大器官吸气(不要太饱满),横隔膜下降,肋骨扩张,声带并

喉结稳定,然后利用横隔膜收缩的弹力以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发出一个中声区的音量不太强的“a”韵母,该音发出后便保持住,要求发得整齐,收得干净,断截分明,韵母音质必须明亮、圆润、富有单性,不能有任何晦暗,沙哑、僵硬、尖直或有声母“h”的声音。下面是他训练起声时常用的两条练习:

在短音发得比较正确时就可接着发一个长音,发长音前 不可重新吸气,一切都保持发短音的状态,每次长音之后,可依指挥的手势使合唱队员暂时屏住气息,保持不吸也不呼的状态,但注意不可放松和改变发长音时有关器官的一切状态,稍停之后,吸气练习,这对锻炼气息的控制和声带并拢,获得弹性的声音是很有益处的。他认为好的“起声”必须从所发音的具体音高,音量、韵母、情绪四个方面作好准备,忽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过长期摸索得出两个字:“收”与“钩”,他称这是训练合唱声音的“二字诀”。所谓“钩”就是当音发出以后,整个发声器官要有一种四面八方都钩住的感觉,保持这种感觉可以使发声位臵得到控制而不会垮下来,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人为的用力把肌肉绷紧造成僵硬。“收”是针对“放”而言,他认为发声如果是“放”的思想指导,那么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就将松掉,上部共鸣腔会软塌,得不到气息的有力支持,发声支点也将落到喉部,增加嗓子的负担,演唱起来很费力。如果“收”着唱,精神状态就会兴奋积极,上部共鸣腔将积极地打开,两肋饱满的支持,声音必将是生气勃勃的,尤其是在演唱速度较快的作品时就可使声音既灵活富有弹性,又能保证吐字清晰和速度的准确。把它生动地比喻为好似机器传送带那样不停地有节制地向前运动,而不是象失掉控制的物品从高处跌落下来。又好象是锣锤一击立刻收回,而锣音则缭绕迂回。“收”的另一作用是较有利于歌声的“波动”统一的控制,波动的统一是合唱音响取得均衡的必要条件。

人体的喉腔、咽腔、鼻腔、口腔、胸腔和前额及两颊都起着共鸣作用,发声时由声带所产生的基音通过上面的器官的反响得到共鸣。他认为声母“m”是练习共鸣最好的声母,训练时可依照前面起声的练习进行,只是把“a”改为“m”,开始音量不宜过强,舌头平放,舌尖轻抵下齿龈,牙齿微张,咀唇轻轻合拢,面带微笑,双颊上提,下巴和颈部放松,口腔内保持一定的空隙,使气流通过鼻腔直向头腔,以获得最好的共鸣位臵。他常用以下练习训练共鸣:

以上练习和“起声”的要求一样,只是在发短音的“m”时很快地调节口腔与咽腔,找出最有利于共鸣的位臵,然后便半哼半唱地过渡到开口唱“o” 或“a”,这时要特别注意张口唱时不要改变“m”的共鸣位臵,始终保持上下部共鸣适当的比例。当张口唱与“m”的共鸣情况已完全结合时,就可换其它母音,并用半音逐渐升高来练习,如效果不好可以从“m”重新开始,直至理想为止。当短音练习比较巩固时,可以取消短音而只发长音,并且结合训练音量的变化,如平均音量、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突然收束、急缓吸气、混合音量(< >)(> <)以及循环呼吸等。在上述的训练中,他很重视锻炼合唱队员对指挥的要求和手势的灵敏反应。培养他们的内在听觉能力和歌唱表现上的主动积极性,善于倾听邻近各成员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

第三章:协调——均衡与谐和

如何使组成合唱的各个声部产生的效果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便是协调的要求。从物质条件来看协调包含音量、音色和音准三个因索,音量和音色关系密切,他们的形成是由物体振动时的振幅和共鸣泛音所产生。而音准(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所形成。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音准(音高)的相互关系叫做谐和。

均衡不是各声部在音量音色上的绝对平衡,而是随着作品内容有所变化。

常提醒男低和女低声部要保持灵活性,他把这两个声部生动地比喻为好象老大爷、老大娘,但他们不是臃肿、笨拙的老年入,而是健康壮实的老年人,不能满足特有的胸腔共鸣,一定要有头腔共鸣,以便能给整个合唱不论在和弦的明确性和节奏的灵活以及旋律的流畅性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这里要提出的是他讲的均衡指的是音量、音色,一般人理解所用的平衡包括音高的要求,这样的平衡和他提的协调相类似。

在合唱音最方面很重视积极而有控制的轻声训练,唱轻比唱响难,唱好轻声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在音色上他指出合唱有别于独唱,不能各唱各的,鉴于各成员的发声概念有前有后,水平不齐,他要求一般统一在发“he”字音的部位上,让气息沿着上颚垂直向上,不前不后,不过份暗也不过份亮。

音准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要依据和弦中各音振动频率上比例的 关系而产生谐和,又要照顾某些特性音的倾向性和转调时的明确性,同时也要照顾和弦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唱指挥对声乐应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比如气息支持不足容易偏高;共鸣位臵不高容易偏低;换声点及提位没有及早准备或换气的地方安排不当都会造成音准上的困难;又比如指挥的手势过高容易引起偏高;指挥的头部过低或锁眉容易引起偏低等等。指挥的情绪消沉或过分紧张都会破坏谐和,尤其在演出时影响更大。在训练或演出前如果发现合唱队员情绪不佳,总是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语调使大家精神振奋起来,以保证训练和演出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色调处理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仅重视各声部相互纵的关系所造成的协调,同时也非常重视声部进行时横的关系所需要的起伏色调。色调即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每一瞬间的声音相互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的蛤个起伏局面。音乐既是时间艺术,就要有色调起伏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色调来表现,没有思想内容的色调是没有生命的;有思想内容的色调才赋予作品以生命活力并给人们深刻的感染力。

音乐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乐汇”,它也是安排色调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乐汇中起伏的最高点称之为“逻辑重音”,它是依据作品的节奏,旋律音型利歌词而决定的,一般确定了逻辑重音之后演唱时的感情就要往那里推上去,速度趋向逻辑重音前情绪稍快,离开逻辑重音后情绪放慢。如:

例中的逻辑重音在“到”字上,很明显在色调从.“辽”字起渐强的要求下,还伴随着音色的加厚加浓,当离开逻辑重音后又在渐弱的要求下音色从浓厚渐渐地趋向原来的清淡,自然表达了对总理敬仰之情。但有时也可用相反的手段在逻辑重音前面以延碍的手段来获得更急迫,达到高点的热烈情绪。

每个乐汇一般只许有一个逻辑重音,如果有两个以上就必须服从一个主要的。如:

上例一个乐汇中有两个逻辑重音,第二个“没”是主要的逻辑重音,第一 个“没”为次要逻辑重音,它从属于第二个“没”。当我们将几个乐汇组合在一起成为乐句时,所有的逻辑重音之中也应该只有一个为主,而其它逻辑重音都是从属它的。

在排练作品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色调将一个音、一个和弦推向另一个音另一个和弦;将一个乐汇,乐句、乐段推向另一个乐句、乐汇、乐段,使整个作品产生推动,即便是断音和休止,也通过色调使之连贯产生有机联系,这样的艺术再现会使听众与演唱者一起投入再创造的过程中去。

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强与弱,快与慢、紧与松、浓与淡,高与低的矛盾,而色调则是表现这些矛盾的现象,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找到色调并相应地给予声乐技术上的配合。

指挥对于作品的色调安排是否恰当,是依靠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和他对业务刻苦钻研去获得的。

第五章:咬、吐字规律

世界上所有的声乐学派都和本国的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他长时期地研究和探讨合唱发声与我国语言文字结合的问题。他认为在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发声是一致的。训练初期他要求每个成员弄清楚“五音”和“四呼”的概念,发音时是通过“喉、舌,齿、牙、唇”这五个部位的正确的声母形态用“开、齐、撮、合”四呼的着力把字的韵母吐出来,所以咬字是指字的声母形成,而吐字是指韵母送出来的着力处,但二者联系极为密切。

根据发声的要求,把二十一个声母分为音前声母和音上声母。其中b、d、g、z、zh、j六个声母是音上声母,它们不送气,在拍点上发出,其余的声母都送气,在音的前面产生,声母必须按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发得有力而敏捷。韵母有三十五个,按音素之间的结合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三合韵母三大类。此外还有空韵母,即在zh、ch、shr、z、c、s后面以“i”作它们的韵母。以及字尾的卷舌音“er”(做字尾时只写“r”)。

声母只有一个音素,而韵母却是一个、两个及三个音素的不同结合,在歌唱的时值上每个音素应如何分配,音索与音素之间如何结合,这些就产生了各 种不同的安排与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要求严格地将韵母各个音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口形,尤其是一个字唱几个音时,一直保持到该音的韵母到最后的瞬间。对有韵尾的字,要求必须在音符时值的最后才“收声”,这种收声越晚越好,越短越好,否则将影响发声的位臵和气息的支持。

一般韵母的发音基本上是“开口呼”,着力于喉;通过介母“i”或“i”本身的韵母便是“齐齿呼”,着力于齿;通过介母“ü”或“ü”本身的韵母便是“撮口呼”着力于唇;通过介母“ü”或“ü”本身的韵母便是“合口呼”着力于满口。他认为四呼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合口呼”的字,合唱成员由于发声概念上的原故,往往误将“合口呼”着力于喉,结果字唱不响,唱不清楚,影响音色、音准,所以在合唱中,凡是遇到“合口呼’的字,他都要求着力于满口。

非常强调的是当一个字吐出来以后,口形的大小一定要保持到底,不可中途改变(这并不影响色调上的变化),因为稍稍松动,字就会模糊走样,尤其有韵尾需要收声的字也不过稍稍一带即可,另外吐字时嘴的动作不可过分夸张,要自然灵活、敏捷利索,否则吐字会感到笨拙累赘,他主张每乐句的韵母必须相互衔接成为一条完整的旋律线条,不能因咬吐字的变换而破坏了这完整的线条。

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借以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孤立地脱离内容地讲咬吐字规律是没有生命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为了达到咬字吐字和演唱表现的统一,他要求合唱成员平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他认为音响上需要应有的协调和色调,同时在咬字吐字上需要清晰准确,加上正确的发声能力这就为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所有的上述训练方法都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任何基本训练都是为演出、排练作准备的。

合唱既是一种集体歌唱的音乐形式,它就要求发展“共性”和“统一”,而这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方能获得,凡是妨碍发展这种共性与统一的都应加以 限制。

训练过程是逐步深入、有重点、有阶段地进行,但却要尽可能把各个方面的要求都结合于每一个练习和排练之中,尽量少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在稍后的训练中应当突出重点并照顾一般,力求把已训练过的内容尽量结合进去。

衡量合唱训练的成果最终看它在技术上是否建立起统一正确的发声、合唱成员对指挥反应是否灵敏、具有适应多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作品的艺术表现的主动性。效果主要看它是否赋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第六章: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第七章: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积极的微笑状态等。在实际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尽量把牙关张大,提倡“夸张”训练。口形轻微的“竖立”感,适当的调整口形,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将失去脆嫩的、甜美的声音,导致成人化。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太靠前,又会发出不悦耳的“白声”(散声)。

2.呼吸: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臵。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当中包括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当然最重要的是循环呼吸,它只有在合唱艺术中存在。目的是以避免把换气、偷气和其它换气方法暴露,以影响整体效果。

3.发声: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臵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如初小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臵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特别强调一点从小学到高一的上半学期之前,尽量减少胸声训练,主要集中在头声区的训练,在真假声结合的方面气息要深,增大口腔容积,多用共鸣。教会学生在演唱时口腔里有一种“空含感”,坚持声音高位臵,在高声区加入适当的假声,上口盖要打开抬高,音越高越保持高位臵,增强气息的深度,收下颚,微低头。并注重内外感觉的统一,寻找“微提面颊、打哈欠的口腔动作、唱给远方的人听”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微声唱法”,它有助于放松下巴,面部肌肉,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调节发声器官处于松弛状态,克服紧张情绪。有助于集中精力培养听觉能力,形成相互配合,调节音量、音色的内在感觉。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即唱歌要有“喷字头、延字腹、收字尾”的习惯,也就是“说声母、唱韵母”的方法。在民族声乐中,对这一要求有特殊的规范。所以说好普通话,用好“十三辙”,对唱歌有很大的好处。

第八章: 和声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第九章:培养学生歌唱中的“生命状态”

在歌唱中全身心的投入,演员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演唱撼动人的心灵的感染力,在瞬间形成人的发生体与艺术表现的颠峰状态以及最佳的艺术创造力与文学作品的“灵感”有相似之处。其实也就是演唱作品的“神”,唱出神韵,唱出内涵。

给演唱灌注灵气的生命气息,做到“融情、歌情、唱心”。即意生情、以情带声、以字传情、声情并茂。所谓“唱心”就是唱意、唱情,表达中心,吐露内心情感。要将“死音”唱成“活音”,使生命力增强,让人们体味生活,是自然声音与生命力的展示。用音乐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活生命,升华生命。要想有“生命状态”,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文学修养,处理作品的能力。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学生一听就懂,能做到。教师也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富有激情。学生爱学,希望能参加 合唱队,盼望合唱训练。

第十章:合唱训练应注意的一般事项:

1.尽量先闭口哼唱(M),后练唱开口音。2.努力扩大头声区,努力充实高声区的假声成分。3.先练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4.音量上先弱后强,也就是以柔声唱微声练习,适当的调节音量。

5.在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其次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练低声区。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实际上,合唱训练可以总结出八个字即“松”,解放全身的每个部位。“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主动的“我要唱”。“竖”,口形的“竖立感”,微微含着似的歌唱。“上”,声音的提位,气息的增强,口腔容积增大,声音关闭,唱高音时的加强气息,适当加入假声成分。“下”,气息深,合理利用气息(不同风格要求)。“拢”,声音美,集中,不散,不咧。“变”,口形变化(咬字吐字),声音靠前靠后变化,乐曲表情变化,艺术形象变化等。“开”,即不要虚着唱,敢于运用自己的嗓子(当然不是喊唱)。共鸣腔体完全打开,有积极的状态。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篇3:校本课程小学教材

1 背景介绍

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以往学习成绩不理想, 甚至有厌学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是我们高度重视、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现行的国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 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的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而相当多的学生对此类知识已有厌学情绪, 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较而言, 他们对专业课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行业充满向往。因此,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简单的医护知识和护理行业状况, 可以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 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并且有助于其尽快了解护理专业的学业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程序, 帮助其尽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

2 课程内容

《医护课程导读》主要针对新生设计, 介绍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各门专业课程及其大体内容、知识框架、学科特点等, 兼顾专业思想教育。教材编写采用统一格式, 突出学科特点, 降低知识难度, 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通过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提炼, 按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章排序, 共涉及20门课程, 68学时。基础课程知识占1/3篇幅,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礼仪、卫生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解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等;临床课程知识占2/3篇幅, 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技术等, 均为护理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编写时做好知识的衔接与连贯, 各章之间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教材既要结构完整, 又有篇幅限制, 因此编写难度较大。

3 编写原则

3.1 科普性原则

针对学生现有知识层次和理解水平, 编写该教材时要兼顾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 同时又要注意内容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还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在遵循基础规律和系统性的基础上, 对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调整, 化繁为简, 点到为止, 既尽可能与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主干教材内容配套, 又加入一些学科前沿的新发展、新动态, 以期与原课程体系知识互补, 力争做到符合教学规律, 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3.2 趣味性原则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力求语言生动活泼, 深入浅出, 图文并茂, 可读性强。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知识链接模块, 起到系统连接与辅助学习的作用, 既可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又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其科学与人文精神结合的专业素质。

3.3 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和范围。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专业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程序, 帮助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确立奋斗目标。各学科知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系统的介绍, 使学生对医护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 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4 编写过程

4.1 成立编委会, 明确编写要求

成立编委会, 组建由专家和一线教师构成的编者队伍, 共同探讨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分工以及进度, 确定编写大纲。

4.2 分工协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即分工与协作。分工, 就是责任到人。根据教师的专业和特长分配工作。首先是搜集资料, 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 知识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并突出教材内容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最后, 多检查, 多修改, 逐步完善。

协作, 即全体编委一起修改。个人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 难免出现漏洞, 所以, 我们组织了3次大型的集中讨论修改活动, 对教材的标题、内容、字词标点、布局等方面进行逐个检查修改, 编委畅所欲言, 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使教材内容尽可能完善。通过3次修改, 基本上形成了初稿。

4.3 征求意见, 严格审阅

对初稿的语法、逻辑关系、标点符号, 内容的适用性、难易程度, 思考题的合理性以及插图的有用性等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无任何知识性错误后定稿。

整个编写过程中, 大家态度积极认真、虚心好学, 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编写工作。为了提高编写质量, 编者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辨别、分析、筛选, 去粗取精, 反复修改, 有的六易其稿后才完成。大家互相传阅,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真诚坦言,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 无不积极工作, 尽力而为。

4.4 动态地修订和完善

我们制定了编者交叉互审制度、定稿会制度、主编统审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 以便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修改。虽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力求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 但难免有不当之处, 并且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所以校本教材建设更要在教学中反复实践, 反馈, 评价。只有动态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才能使校本教材日趋完善。

4.5 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材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蓝本, 其质量直接反映护理教育发展水平, 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 对校本教材进行评价是提高其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 我们设计内容科学、全面的调查问卷,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 对使用本教材的专业课教师 (20人) 、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学生 (约600人) 、二年级学生 (约600人) , 进行教材使用及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教材质量。其次, 通过考试、讨论发言、查阅学生的学习资料等方式, 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 由学校教务处和教学质量控制督导组专家, 通过听课、组织学生座谈等形式, 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情况进行评价。

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 更客观、科学地评价《医护课程导读》的教学效果, 还有待探索。

5 小结

校本教材是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实际进行规划、编制、实施与评价的教材, 是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有益补充[2]。《医护课程导读》教材开发是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实际需求, 是在对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启动的。实施校本教材开发, 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3]。编写者是教学一线的教师, 最了解学生情况,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能够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反馈和接受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使之更适合学生使用。同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专业需求, 校本教材内容可不断更新, 这是部分规划教材无法做到的。该教材的开发, 以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为目标,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条件, 以学校特色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形成为结果, 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护课程导读》,校本教材,编写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16 (3) :30-34, 52.

[2]李金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篇4: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实践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编写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14-0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地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笔者有幸担任主编,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中。本文仅以我校体育、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教材编写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感悟。

一、我校体育、艺术校本课程教材

在我校的体育、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主要编写了合唱、竖笛、舞蹈、剪纸等四门课程的教材。

(一)合唱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无论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还是用于歌剧、戏剧、电影、电视以及专门的音乐会和群众娱乐活动都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失其光彩!我们编写《合唱》供五年级学生使用,其中有我校的校歌,歌曲《同一首歌》、《游子吟》等。

(二)竖笛

我校在三年级开设《竖笛》校本课程,教材内容涉及六孔竖笛简介、使用指南、学习教程、基本指法、吹奏方法等。练习曲目选取了《上学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三)舞蹈

我校在一、二年级开设《舞蹈》校本课程,教材中编写的训练项目有儿童舞蹈基本舞步及舞蹈方位、上肢训练、头的训练、蛙跳步训练。训练载体选择了维族舞蹈、东北秧歌、蒙族舞蹈 、彝族舞蹈、藏族舞蹈、汉族舞蹈等。本教材只涉及儿童舞蹈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等内容。

(四)剪纸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剪纸》校本课程。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艺术之一,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有剪纸,常见手法有剪和刻,而且技艺相当成熟。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内容涉及本地所产水果,如葡萄、西瓜、桃子等。

二、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感悟

(一)以生为本,精选素材

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其教材编写应切实从学生认知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精选学生较易理解的生活情景和喜闻乐见的作品,尽可能全面、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生活,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合唱,顾名思义即合在一起歌唱,无论是单声部齐唱还是多声部合唱,都要求众多合唱队员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一首受人们喜爱的合唱歌曲,不仅给予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陶冶情操,而且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校开设《合唱》校本课程,编写《合唱》教材,增加合唱教学的分量,主要是因为这种集体表演的音乐形式,不仅十分适合小学生的集体音乐教育,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正如一位老艺术家所说:哪里有合唱,哪里就有和谐;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由于我们从学生需求出发开设校本课程,合唱课程不仅五年级学生喜欢,各年级学生都喜欢,已在全校遍地开花,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育成效。

(二)张扬个性,彰显特色

“理念的确立,有助于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需求、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开发出既反映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这样的校本课程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我校已获合肥市“经典诵读·写”特色学校称号,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特色的素质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把这些经验迁移到体艺校本课程构建和教材编写中。例如,在合唱校本课程教材中选取《静夜思》、《送别》、《游子吟》等经典曲目;在体育校本课程教材中,体育教师根据古典音乐编排了校园集体舞,让师生在运动中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美术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了诗配画、画配诗的实践活动。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手工、快乐的旅行等许许多多的的活动都成了学生活动、实践的内容。如校本教材《剪纸》第五课《好朋友手拉手》中选了《赠汪伦》的诗句,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团结,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合唱”和“竖笛”课程教学也起到了激发兴趣,播撒“种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很多学生开始喜欢唱歌,喜欢吹笛子,进而热爱音乐。

(三)教材内容源于生活,真实、亲切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且更加自主的课程。其真实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是开放的、多样的,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并不高不可攀的。许多学校早已开设的综合实践课、活动课,其实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早已有校本课程之“实”,只是无校本课程之“名”而已。二是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务求真实,不能虚拟。我们为一、二年级学生编写的《跳绳》,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它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实实在在,校校可做,处处能玩,人人可行。三是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在与常规教学结合中,不仅要对其准备、实施和评价提出应对校本课程实施困境的对策,而且遵循兴趣与知识并存、适应与发展兼顾、生活与教学相宜、差异与整体融合等原则。

我们的《舞蹈》教材之所以针对一、二年级编写,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嗓音自然淳美和形体柔软灵巧的特点,既能促进他们的常规音乐课程学习,又利于他们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舞蹈,体会到学习舞蹈的快乐。

(四)操作可行易行,便于教与学

校本课程教材务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易行。设置校本课程、选择教材内容,务必确保其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编写教材,要十分注重实施方式行之有效。这样的教材才能使教师易教,学生好学,把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融合成教学的动力。

例如,我们为五、六年级编写《武术操》,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规范的武术操训练,而且,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竖笛简单易学,不仅与横笛技巧相近,音色甜美、圆润,尤其适合小学生学习,还利于向学习更复杂的吹管乐器过渡,学好竖笛后一通百通,横笛、萧、葫芦丝、黑管等吹管乐器稍加指导即可入门;而为二年级编写的《简笔画》和六年级编写的《书法》课本,都兼顾了学生的生活积累,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简笔画》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导向,《书法》契合高年级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教材编写是迎接教育新挑战的一种回应,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彰显特色的有效策略。因此,校本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应注意“三个要点”。一要结合本校实际,以特色展示为窗口,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创新发展为目的;二要在理论中探讨, 在特色中展示,在实践中构建,在生成中提升;三要整合人文资源,正确处理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材之间的关系,反思、调整、改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以校本课程促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0~2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

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镇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

我镇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镇所处地区有几十年的杞柳种植历史,被称为“白柳之乡”,这儿不但家家种植杞柳,而且户户把柳条编织成工艺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国,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从技术角度分析,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杞柳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最终把杞柳的栽培、管理、收割以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杞柳的栽培、管理及利用白柳条编织工艺品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

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临沭县的柳编之乡——白旄镇。走进柳编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 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第二部分 杞柳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杞柳,别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为杨柳科中的柳属,落叶丛生多年生灌木。高达3米。树皮灰绿色;小枝淡黄色或淡红色;芽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椭圆状长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有锯齿,幼叶红色,成叶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叶脉褐色,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而抱茎。

杞柳的主要品种有大白皮,红皮柳和青皮柳等:

大白皮:皮白色。生长快,枝条长,粗细匀称,节间长,成熟后枝条皮呈栗色,剥皮后洁白美观,绵软柔韧,品质最好。

红皮柳:枝条鲜紫红色,节间短,叶柄红色,髓心小,质量次于大白皮。

青皮柳:枝条青绿色,叶片长而大,生长快,产量高。枝条髓心小。质脆、品质较差。

杞柳喜光照,属阳性树种。光照不足,生长不好。喜肥水,抗雨涝,以在上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沟渠边坡地生长最好,肥水条件好,枝条生长旺盛,可以正常生长20~30年。在干旱瘠薄土地条件

下,枝条生长细弱矮小,寿命缩短。在浅积水2~3个月的不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主根少而深,发达的主根可深达1.2米,侧根比较发达,多集中在0.3米以上土层中。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河岸、沟坡、路坡具有一定作用,是固堤护岸的好树种。耐盐碱性能较差,土壤含盐量如超过0.3%,则枝条生长减弱。杞柳种子很小,且易随柳絮被风吹走,不易采集,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第三部分

杞柳的栽植

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应选择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种植。杞柳主要是插条种植。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见效快。插条种植按季节又分为春季和雨季两种。春季种植,指冬季将条子窖藏起来,春季解冻后扦插种植,雨季插条种植即雨季用鲜条插条种植。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过后连阴天,选择木质化程度好的条子扦插种植,本地多采用这种方法。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是边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沟渠、堤岸、道路旁边坡上进行栽植,这些地方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杞柳生长,一般条子可长达2.5~3米以上,一墩产条5~10千克。

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选用一年生,茎粗1厘米左右的条子

为宜,芽子要饱满,条子要健壮、无病虫害。扦插前,将条子剪成20~25厘米长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边剪成马耳形,剪口下第一个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雨季栽植,选用木质化好的条子,将枝条上的叶片橹去,注意不要伤害芽,然后按要求将枝条剪成段,随剪随进行扦插。扦插时要使第一个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随即踏实保墒。气适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发芽。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以防烂条,影响成活。

第四部分

杞柳的管理

杞柳系多年生灌木,一次种植多年割条收益。因此要想获得连年高产,必须加强抚育管理。除加强肥水管理、松土锄草和排涝外,最重要的是平茬、养茬、拿杈、防治病虫害。

平茬、养茬:杞柳栽植当年能生长5~10根枝条,一般在立冬前后将杞柳条齐地面割掉,割后留茬不宜太高,此后,每年进行割条1~2次。杞柳条经过几年连续割条,根茬逐年提高,致使条子萌条少,长势弱。

拿杈:当年生长的把柳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易萌发生、长成二次枝即杈子,生杈后既不利于条子长高,又影响条子光滑度。为此,要及时进行拿杈。拿杈需在杈子木质化前进行。

防治病虫害是杞柳栽培管理中重要环节之一。危害杞柳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二虫。即:

1、锈病: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叶片脱落。多发生在秋分前后。发病前可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敌锈钠,每10天一次。

2、金龟子:食害杞柳叶子,主要发生在谷雨和立夏前后、可喷洒敌百虫液进行防治。

3、小象鼻虫:主要危害杞柳条嫩尖,咬断嫩枝,严重的影响杞柳条质量。在成虫发生时,可喷洒西维西液。

第五部分 白条制作

杞柳条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或冬季下雪前进行收割。要掌握随割条随剥皮。剥皮前要准备用木棍做成的夹子,先把枝条下头剥开一点皮,放在夹子里,然后由粗头向细头抽拉,得白条,或使用剥皮机,既快又省力。剥后及时晒干,晒干后的枝条按粗细分级成捆,贮藏。贮藏期间严防烟熏、受潮,以免枝条发霉变色。

第六部分

杞柳的用途

做成白柳后的杞柳其用途主要是编织工艺品出口创汇。柳编制品,原料以棉柳(又称南柳、白柳)、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为主,以藤、竹、草、铁、皮等原料为辅,采用手工、半手工制作。

篇6: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校中逐渐得到落实。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专家们认为有以下特点: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实施我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关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论证

我校是地处农村,将来也会有部分学生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切身体会一下农业劳动,树立爱农村、爱农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把农业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花椒的栽培、管理及加工利用都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从技术角度分析,花椒的栽培、管理及加工技术通俗易懂,群众、家长也都比较了解,花椒也是随处可见,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我们最终把花椒的栽培、管理、收获以及利用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花椒的栽培、管理及用途的理论知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第一部分花椒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了救治重病的父亲(有人说是救几位哥哥、也有人说是未婚夫)上山找药。她遇白胡子老者指点,历经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毒蛇才能穿过的荆棘丛林、狼群的嚎叫、饥饿和孤独……总之千难万险,从虎豹护卫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种香料,将其拌入菜中,救治了父亲。可是患此病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是全村的男人),而香料又被虎豹毁了,除非花娇自己立志不嫁,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善良的花娇真的化作了一株香料树,患病的男人们得救了。人们把这棵树叫做花娇。时间久了,人们忘记了花娇,把娇写成椒。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为漂亮的花娇修炼时,无情的岁月和风霜雨雪使她变成了麻子。传奇的花椒,既除六腑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极好。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积石山县的“花椒之乡”。走进花椒之乡,看到的是一方方、一片片嫩绿的花椒树。上万亩花椒田,景致煞是壮观。元代诗人马祖常有“椒花染紫风雨香”

之诗句,明人林宗也咏诗花椒云:“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圆,采处倒含秋白露,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束亦名加此味,莫教姜桔独成功。”对花椒成熟状态(欣欣笑口、喷出元珠),采晒情形、用途等写得非常优美。积石山的民歌“花儿”中也有生动的描述:“花椒树长哈的一啪嗒,尕刺刺把我的手扎;尕妹妹好比是海里的花,海宽水深摘不上她。”“花椒树开花叶叶儿麻,椒刺儿把我的手扎;人多眼杂搭不上话,漫一个花儿了走吧。”积石山栽培花椒也有悠久的历史了,地处黄河之滨的农村,很早以前就已经栽植花椒了。现在四堡子、石塬、柳沟、关家川、胡林家、安集、银川、铺川、郭干等乡更是大面积栽植,安集、银川的花椒以粒大、色艳、味醇、香浓而驰名省内外,并且栽植面积大,产量高。全县花椒栽植面积迅速扩大,花椒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积石山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积石山富有勃勃生机的特色经济中,花椒必是重要的支柱特色产业。到2005年底,累计栽植花椒18万亩,产品远销兰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深受客商欢迎。

第二部分 花椒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色大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果球形,通常2-3个,果球颜色大多为青色,红色,紫红色或者紫黑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9月。

花椒花

生态习性:

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繁殖方法

播种 7-9月种子完全成熟时采种,采种后及时在室内干燥处晾干,果皮开裂后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防止霉变出油。3月上旬将贮藏的种子用70℃水浸泡12小时后,用碱水把种子表面的腊质

层搓去,再用清水洗净后湿沙增温至20℃催芽贮藏。3月中旬后,待种子露胚根后开始条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据墒情,要足墒播种,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lOkg/亩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产苗量在5万株/亩以上。

花椒果子

第三部分

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栽培分为,定植,施肥,除草、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采收晾晒,结合科技。

1.定植

(1)定植苗高度,20cm以上。

(2)定植时间,从5月到11月底以前,此段时间高温高湿,苗子生根快,易成活。(3)定植的株行距,为了提早成林,早期丰产,采用小冠密植,株行距一般为2米*1.5米,或2米*1米,总的要求应以单位面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便于经营管理为原则,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是提高早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集中连片的椒园,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肥力较高的地方,株行距应大些,土层较薄,土质较差,肥力较低的山地,株行距就应小些。

(4)挖窝栽植,挖窝应在栽植苗木的地主,先把杂草除去建方一尺东奔西跑平面,然后用锄头挖松土3-4锄,然后在松土的中间挖个小坑栽植苗木,栽植时只能用脚把苗踩紧,栽苗周围泥土高出地面三寸左右,栽植前把苗根放在水里浸泡一下,让其吸足水分,或把根系在稀泥浆里蘸一下,是提高椒苗成活的有效措施,栽植后应灌定根水。(灌水的时机在什么时候?)

2.肥水管理

施肥时机主要以3-9月为主,幼树从3月到9月是花椒的速生期,需要大量养料,因此要在这几个月中每月施用1次肥水,幼树为勤施,少施,主要以农家肥为主,也可在下雨天后施用化肥(需在雨天或雨后进行,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施用化肥在离苗子脚部五寸以上距离放入,施用农家肥应注意不要将农家肥淋在树杆上。11月在施一次越冬肥。盛果期全年施肥应不少于3次,时间为3、5、8月。根外追肥:5-9月叶面喷施花椒生物剂2-3次,每次加适当尿素,6月下旬后喷施0.3%-0.5%尿素与0.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间隔7-10天连续再喷2-3次,在每次施药防病时适当加入少量尿素,同时作叶面施肥。

几种肥料元素在花椒生长上的特征:

氮素:主要是加强营养生长,增加光合作用的能力,促进蛋白质形成。氮素不足,生长衰弱,叶小而薄,色淡,落里严重,果实小,氮素过多,枝叶旺长,花分化不佳,果实成熟迟,品质差。

磷:促使花芽分化,提早形成果实,并促进果实成熟,幸根系生与吸收能力,提高抗寒与抗旱性,幸花椒香味和麻味的含量并且果实色泽好,缺磷时,新梢和根系减弱,引起基部叶片早期脱落。花芽分化差,抗寒抗旱力弱,色泽不好,香麻味差。

钾:主要作用是促进养分运转,使枝干组织紧密,促进同化作用,提高抗病抗寒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果实膨大,钾素不足,使营养生长减退,抽出的新梢细弱,停止生长较早。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磷化物的生物合成,促进磷的吸收,缺镁时,植株生长停滞,基部叶面叶脉间出现黄绿色,直到萎缩落叶。3.除草:

锄草主要分为人工和药剂锄草两种,药剂锄草剂种类:草甘膦、克芜踪、茅草枯等,施用时的比例应按说明进行。药剂除草时要选择天气情况,刮风不能使用药剂除草。4.整形修剪

要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改善光能作用的条件,增加结果部位,建立合理的丰产体。整形修剪时,修剪量稍重一些,多短截,少疏剪。花椒的整形修剪,一般可分为冬季修剪和修剪两种。冬季修剪能促进生长,能促进结椒。花椒树栽植后如不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则往往树冠郁闭,紊乱,树冠内通风透光不良,导致病虫滋生,树势逐渐衰弱,产量减低,品质下降。修剪的的主要作用是:

1、在一定的条件下,修剪可使被剪票箱的长势增强,对整个树体的生长进行调整。

2、修剪是控制和调节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有利于生长和结果。

3、修剪能有效地调节花、叶的比例,使生长和结果保持适当的残茶剩饭,心头光照重要任务,增加枝叶的比例,以利于结果,提高产量。

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票箱健壮,通风透光好,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延长丰产期的树龄,矮化密植,修剪采用疏剪、短剪、抹芽、摘心等。

疏剪必有是疏剪的票箱为病虫枝、枯枝、纤弱枝以及不能利用的徒长枝和下垂枝、交叉枝等。短截是指对部分票箱截去1年生长枝的一段,短截的作用是刺激侧芽抽生壮枝,增加树势,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控制枝条延长,使桂冠紧凑。短截的程度有轻有重,短裁约剪去票箱的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抹芽是将主干上脚部发出的徒长枝随进发现随时抹掉,保证营养物质全部集中在生长枝上。摘心:当花椒定植后距地面高度为40cm处摘心,从主干上萌发的新梢中从顶部往下培养3-5枝条,除去主干上多余的徒长枝,当3-5枝条新梢长度达到30cm左右时进行摘心(为树冠第一枝组),促其分生票箱,有利于树冠的加速形成和枝组的去留,在每一枝组长出的侧枝长度达40cm时再摘心,使其枝条健壮,以缓和其生长长势,促进花分化,培养结果枝组,凡以后枝条达到40cm以上必须摘心。10月下旬对全树仍不停生长的所有新梢进行摘心,停止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积累,提高花芽分化质量。今后每年开春后所长出的新梢达35cm都要进行摘心,这样培养的确树形才能枝多、枝壮、枝齐、结果早,产量高寿命长,便于管理和采收。5.主要病虫害防治

花椒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管理方法与其它果树基本一致,常见病虫害有芽虫、风蝶,病害有花椒锈病、落叶病。防治工作要实行“防治并举,防重于汉”“治早、治小”的原则,一经发现,立即防治。

花椒芽虫,4月上旬开始出现一年繁殖20多代,防治药剂:浓度40%的氧化乐果、乐果1000-1500倍液,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

风蝶,如发生轻微时可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蛹,大量发生时可喷洒5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郛剂1000倍液。

花椒锈病:发病初期(3月上旬),可用1:1: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600倍液喷洒。

落叶病:在10月份预防一次落叶病,一般选用石硫全剂或石硫结晶消毒防治。6.花椒采收与晾晒

(1)采收时间在6月20日至8月10日为最佳采收时间。

(2)采收方法,用手从果穗基部掐取果穗,可用剪刀剪下果穗,采收前要准备好采椒篮或萝筐,篮内不能垫放薄膜,便于通风透气,晾有将椒叶除去,有露水时不能采收,否则花椒出油,变色。

(3)晾晒:对花椒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特别是色泽的影响最大,采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晾晒要选择太阳天上午8点前晾晒在石坝、水泥坝或晒席上暴晒,(暴晒的共赴品质最好)注意花椒晒在坝上时切勿翻动,否则,出油品质色泽低劣。晒干的花椒果皮全部从缝合处开口(下午4点左右)这时可用木棍敲打,使籽仁果皮枝杆脱离,再用簸箕或筛子将椒皮与籽仁枝杆当天必须分开,筛选出的干花椒最后用风车除去小杂质,筛出的干花椒必须摊开冷却,第二天再复晒3小时左右,装袋时必须先冷却再装袋。7.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花椒也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在生物调节剂上的使用尤为重要,主要有五方面的作用。

(1)促进根系发达,靠它的根发达之后,才能吸收大量养料,对树势才能长势良好。

(2)叶面喷施使其产生大量光合作用,作物的生长主要是靠光合作用的吸收,树势才生长旺盛。(3)减少树体营养物质不必要的消耗,及时将形成“小冠状”的花椒幼树,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促进花芽早是分化,实现早实丰产。(4)能提高坐果率和保花保果,提高花椒产量。(5)增加花椒麻味素含量和香精含量。

(6)根据花椒生物调节剂品种的不同,施用时间有所不同,一般以4-9月为叶面喷施为最佳时间,一般施用品种为“P-688型座果素”、“育林宝”“花椒灵”作为生物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

第四部分 花椒的管理

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

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扩穴施肥

初春土壤解冻后,将花椒树根系周围的土壤深刨30―50厘米,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左右;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后,每株各施标准化肥0.4千克。施肥后及时浇一遍透水。

覆膜增温:覆膜具有保湿增温的良好效果,一般可提高地温3℃左右,有利于根系发育生长。覆膜应在扩穴施肥后及时进行,沿树行将土壤整细整干,近树干处略高,盖膜面积以稍大于树冠外缘为准。两块地膜的交接处用土压实,地膜尽量展平与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封严。4月底在膜上加盖5厘米厚的细土,可防止杂草生长,延长地膜使用寿命。

2.叶面喷肥

用3%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混合溶液,每年叶面喷肥6次,开花期喷第一次,花后10天喷第二次,间隔10天再喷第三次,7月上、中旬和果实采收后各喷一次。

修剪复壮:夏季结合采收花椒,及时进行修剪。对衰弱树剪除部分大枝及病虫枝,秋季再抽去多余的大枝,最后每株保留5―7个主枝,同时适当疏除冠内密集枝,疏枝量一般不超过25%,并缩剪部分弱枝到壮芽处;中庸树的中短枝一般不短截,以疏为主,并注意保护顶芽,对长果枝适当短截,保留大芽。

3.采收

采收时间及方法:花椒果实成熟期一般在立秋至处暑前后。花椒成熟时,果皮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突起,少量开裂,种子黑色光亮。可闻到浓郁的麻香味,这是最适宜的采收时期,采收果实一般是用手摘或剪子剪

第五部分 花椒的加工使用

1.花椒的干制:现在多采用人工烘烤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花椒采收后,先集中晾晒半天到一天,然后装烘筛送入烘房烘烤,装筛厚度3~4cm。在烘烤开始时控制烘房温度,50℃~60℃,2~2.5小时后升温到80℃左右,再烘考8~10小时,待花椒含水量小于10%时即可。在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排湿和翻筛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花椒烘干后,连同烘筛取出,筛除籽粒及枝叶等杂物,按标准装袋即为

成品。装袋后的花椒应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2.花椒粉的加工:取干制后洁净的花椒,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制,一边炒一边不停的翻搅;或用炒货机在120℃~130℃下炒制6~10分钟,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用粉碎机粉碎至80~100目,按定量装入塑料薄膜复合袋中,封口即为花椒粉成品。

3.花椒油的加工:一般以新鲜花椒为原料。加工时先把食用菜油放入锅中,加热烧开使油沫散后,停止加热,待油温降至120℃~130℃(凭经验或用温度计测)时倒入花椒(菜油与花椒的比例为1:0.5),立即加盖密封,以减少芳香物质的挥发散失。冷却后用离心机在1600、2000转/分的速度下离心除去果渣等杂质,装瓶即为花椒油成品。

用此法加工花椒油时,要严格掌握油温。否则,当油温过高时会使麻味素受到破坏,芳香物质也迅速挥发;油温过低有不能使麻味素和芳香物质充分溶出,这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第六部分 花椒的用途

花椒用途广泛,果皮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的芳香油,是制作香精的原料,麻辣清香,又是很好的调味佳品。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能榨油,出油率25-30%。椒油色清味浓,可食用也可做工业用油。花椒又是贵重的药材,有除湿散寒、理气止痛、明目生发、消食暖胃、消毒杀虫灭菌等作用。花椒叶嫩时可食,用其腌制的咸菜别具风味;木材硬美观可做手杖等。在生活中花椒还有四大妙用

1.驱虫出耳:如有小虫进入耳孔,可取花椒用油浸,滴入耳内少许,虫即自出。2.菜橱防蚁:在厨房内放几十粒鲜花椒,防止蚂蚁,效果颇佳。

上一篇:述职报告1000字下一篇:一场没有听到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