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艺专业

2024-05-14

高职园艺专业(精选十篇)

高职园艺专业 篇1

一、高职园艺专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差, 教师授课缺乏创新, 采取灌输式教学, 所以学生在课堂听课不认真, 课后又没有及时的、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其次, 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 本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存在缺陷, 加之又没有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 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最后, 虽然有的园艺专业学生顺利毕业, 迈入相关行业, 并在工作中使得专业知识有所提升, 但长久的社会上摸爬滚打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些因素都使我国高职园艺专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1.指导思想的改革。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指导思想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度。在指导思想的制定中, 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主的新的教学思想, 培养市场需要的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由只注重学生卷面成绩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高职园艺院校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 学生听”。科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集中精力听课45分钟后, 甚至不到45分钟, 精力就会分散。高职的学生大多是年纪在十七岁到二十岁的青少年。这个年纪的学生自制力还不够强,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 很难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的兴趣无法被调动起来, 致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差, 很难真正地喜欢上园林专业。为此, 必须加强由“老师讲, 学生听”的旧教学方法向“互动学习, 师生讨论”的新教学方法转变。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中, 老师不在是讲台上那个孤独的讲者, 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益友。在这种方法中, 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很多组, 然后布置下任务, 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查找资料, 相互讨论, 制作成PPT的形式, 最后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教师可令其他同学向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 最后由老师来补充。在这一过程中, 从查阅资料到制作PPT, 再到最后的讲解, 构造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可以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更好的理解;制作PPT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台上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

3.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内容, 跟上时代的步伐, 顺应社会的需求。各个高职园艺院校都应该经常将教师外派去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国家进修, 拓展教师们的视野, 从而扩展更新他们的教学内容;学校也可以请一些园艺学专家到校为学生们开展讲座, 或者是问答形式的课堂, 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对专家学者的提问, 解答其疑难, 增广其见闻,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4.教学形式的改革。现在很多的教师上课都喜欢使用PPT或各种多媒体资料, 但是他们往往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下来, 不做任何的修改, 也不考虑多媒体资料内容是否与所要教授的内容完全相符, 更别说进行创新。笔者认为教学适当应该增加一些以实践为形式的题材, 增强学生们对园艺的兴趣, 也可以增加一些分析辩论形式的题材, 让学生深入了解。测评方式上也应该有所更改, 如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增加平时的测评次数, 减少期末卷面成绩所占比重, 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度。

5.企业在教学中地位的改革。校内实训基地是许多高职院校的特色, 这也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新时代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技术人才, 实践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学校教育的教育效益一向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把企业引入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 企业帮助学校更好地建设实训基地, 学校的师生以技术和劳动入股, 取得的利润由双方共同分配, 真正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结语

园艺业的发展令人们能够在寒冷的冬日享受到新鲜的蔬菜, 能够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享受到绿色的树林。园艺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在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后, 园艺业有广阔发展前景。高职院校的园艺专业想要办好, 就要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上, 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 使之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率上达到先进水平, 不断对自身的科技水平进行提高, 使之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完善当代的园艺技术。

摘要:园艺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 对粮食、蔬菜、果树等进行育种、培育的学科。其形成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开展既为园艺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探究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8) .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篇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提出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文章从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以及课程整合科学化五个方面来论述,并列举了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案例。

关键词:园艺技术 课程体系 实践技能 课程改革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园艺基本知识,掌握园艺植物生产管理、良种繁育、植物应用和设计等岗位能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园艺产品经营、生产管理、花卉苗木生产、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等工作,或在园艺生产资料经销、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园林绿化施工、花艺设计与制作等领域自主创业。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形势发展与本专业特色,笔者分别从课程设置特色化,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化以及课程整合科学化这5个方面来探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立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特色化

该校园艺技术专业的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培养浙江省湖州市及周边城市花卉企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以此为导向来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植物生产管理的特点,按照就业岗位群开设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特色化[1-2]。通过设定 “植物种苗繁育岗、植物生产岗、植物养护管理岗、花艺设计岗”四大就业岗位群,而建立起 “园林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花艺设计”4大核心课程。

课程改革可充分利用学院师资资源和专业群优势,突破传统园艺以单一种植管理为核心的技能,而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分方向的两大模块化课程,第一模块以培养园艺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设置的课程模块(如盆景制作、园艺产品营销、生态农庄规划、园艺产品采后保鲜技术);第二模块以培养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如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制图和设计初步、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就业面。

再如设立《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将课程从基础种植提升到绿化美化角度,注重生态效益,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与企业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和环境要求相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与本校所在分院的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建筑专业等存在着紧密的内在相关性,课程开发可促进所属分院专业间的交流和协同发展。紧跟行业需求,课程内容职业化

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课程的设置不能脱离行业和企业岗位性的需求。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训练,积极探求校企合作模式或校研合作方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引进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共同开发课程。

例如,成立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举行专业建设研讨会。一方面,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层以及教育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缮,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验指导书的修改等。聘请行业企业内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的兼职教师,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职业化需将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联系起来,通过相关课程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师”、“插花员”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所需的技能,从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综合素质,通过技能证书考试,获取就业岗位能力。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课程建设模块化

课程建设要突出模块化的教学特色,以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拓展能力这四大能力分别来建立四大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能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综合实训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模块。

构建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合理配置,建立以模块为框架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构成整体教学活动的课程分解为四大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框架

■ 注重实践教学,课程实施项目化

项目化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教学做一体化,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编排内容,将知识点项目化。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获得职业能力。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实践技能。

比如《园艺产品营销》这门课,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领悟园艺产品营销相关知识及技能。课程改革结合该校园艺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创办的花店,学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接受不同程度的生产性承包和经营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项目生产和管理。又如,结合《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的教学建立插花工作室,任课老师扮演经营者角色,学生以插花员的身份为工作室打工。直接参与承接会议、宾馆、婚庆、开业典礼等的花艺造型和陈设。

另外,课程实施需充分利用学校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此平台,开展园林植物栽培实训、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等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应用和创新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归并课程内容,课程整合科学化

一些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太过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安排的课程门类太多,导致单门课程学时数很短,实验实训课时受到排挤,学生学不到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3]。因次,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归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课程的整合上有多种融合模式可供探讨。

5.1 职业基础课之间的融合模式

多数园艺专业的职业基础课都存在“学科型基础课各为体系;专业服务针对性不强;理论过深而应用性不够”等问题。为此,可将学科型专业基础课适当融合,为专业大类提供基础理论服务。例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这两门课合并为植物与植物生理;将土壤肥料、农业化学、农业气象等课程归并融合为植物生长与环境。

5.2 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融合模式

在园艺技术专业中,部分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专业课)指向性很清晰,且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得很多。将此类课程进行合理归并,删繁就简,既能避免课程学时的浪费,又能增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解决针对性问题。比如可将职业基础课中的遗传学、苗圃学与职业技术课中的园艺植物育种技术等课程整合为园艺植物种苗繁育技术。

5.3 职业技术课程间的融合模式

调研职业岗位能力,按照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的需求,将内在关系紧密的专业课程融合或部分融合,形成新课。比如植物栽培管理、花卉生产技术、苗木生产技术、园林绿化管理等课程进行整合,建成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及植物生产技术两门课程。又比如将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植物采后技术、园艺产品营销学、园艺企业经营管理这4门课程中相似的内容进行归并,建立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营销管理这两门课程。

5.4 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职业化

园艺技术专业就业面应该是多方面的,传统农学专业在就业上会面临一些困境,为拓展就业面而开设的拓展素质的课程,需要在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内容上有所铺垫。

将与专业关系密切,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基础作用的公共基础类课程职业化,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4]。比如很多高职农业院校的园艺专业都设置了《插花与花艺设计》这门课程,此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美学欣赏能力以及一定的绘画能力,在公共基础类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美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建设,对插花与花艺设计这门课程的开展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5 行动体系课程的构建

行动体系课程的构建,是基于实践情境,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教师在行动课程体系中扮演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职业活动来掌握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

行动体系课程的建立,一方面要依托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比如园林植物修剪比赛、艺术插花比赛、组织培养比赛、花园设计竞赛等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的比赛,通过职业技能比赛,让学生交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活动体系化,坚持课程与实验、课程实习、生产性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即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去。另外,教师需要设定开放实验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适当机会可合并课程学时,带领学生参观花卉博览会或花卉苗木节等行业内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内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参考文献:

[1]戴士泓.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状况分析与改革建议[J].职教研究: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08):06-

08.[4]赵秀娟等.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4):32-33+36.基金来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服务湖州地区园艺技术专业高技

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3JY05)。

作者简介:

周丽霞(1985-),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培与应

高职园艺专业 篇3

一、“三个一”育人模式的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三个一”育人模式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形成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有一个新的职教理念——“职业生涯从大学开始”;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一条新的专业实践途径——“依托专业办企业,依靠企业强专业”。

1.强调一个新的职教理念——“职业生涯从大学开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员工“心智技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由此,如何进一步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作为高职院校,应当引导学生从入校门第一天始就要树立起“职业生涯从大学开始”的理念,尽早培养起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于高考第五批(2007年改为第四批)上线的考生,其在学习上没有太强的自信心,甚至可能有很强的挫折感。根据高职新生的这些特点,从学生一进校门,就通过专业负责人介绍、学生座谈会、参观企业、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认知教育,初步树立起“学习专业、热爱专业”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既能展望到专业的美好前景,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的发挥途径,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让学生了解社会竞争的激烈,让学生产生初步的事业进取心和创业激情,在思想上扫清障碍,为后续的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 实施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树立“温室就是教室,苗床就是课堂”的理念。“做、学合一”——将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做、学有机结合,工作与学习同时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自始至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努力为社会输送“技能娴熟、知识丰富、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生产项目引导实训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设施园艺和花卉栽培等课程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实行花卉、瓜果生产的承包经营。由学生负责种子和资材的购买,在教师的技术指导下结合实践课教学进行养护管理,最后的实习成果就是花卉、瓜果产品,其成果也由学生负责出售。让学生既学到了花卉园艺技术,又领略了市场的广阔前景以及竞争的剧烈程度。

其次, 组建学生专业社团。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创建了“花卉协会”,由专业教师指导,开展各项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类花卉的培育、销售,销售的部分收入作为社团活动经费。学生在这样的社团活动中,逐渐养成了园艺技术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切实提高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学生个人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吃苦精神,也获得了部分经济收入,起到了勤工俭学的作用,减轻了生活负担,如学生卢丹妹利用双休日种养花卉,销售花卉日收入几十元。

再次,顶岗生产和暑期专业实践,增加动手机会。“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将传统的模拟演示性实习,转变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型现场环境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将“岗位、课堂合一”——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生产与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学生参加顶岗生产,不仅使消耗性实习变为增效性实习,而且能够及时地多方位地受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成为多技能人才。园艺(花卉)0201班全班同学全程参与了温州市三县三区有害生物调查工作,良好的专业基础赢得了浙江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最后,职业技能鉴定验证实训效果。探索实训与考证相结合,在实训结束时通过考证验证学生学习效果,考证合格即实训合格,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又取得职业资格,真正实现“考教分离”。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盆景与插花技艺》课程综合实训中,以高级插花工工种考证来取代平时的实训考核,效果极佳。

3. 一条新的专业建设实践途径——“依托专业办企业,依靠企业强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产学相结合,提出“依托专业办企业,依靠企业强专业”的校企结合思路,为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条件。依托园艺(花卉)专业举办的丽水阳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由园艺类专业师生参与经营管理,为园艺类专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近年来,已累计为市場培育草花50余万盆,承接了市区人民路等道路、丽水检察院等企事业单位的绿化美化项目20余项,并为丽水市行政中心大楼提供常年的室内绿化、植物造景服务。

二、实效分析

1. 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师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实践,明确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指导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新的育人模式的提出与实施使得原来教师在黑板上“播种”,讲台上“养花”,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大大得以改变。现在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将课堂搬进了花园、绿地、苗圃地、温室大棚,开展直观教学,教师言之有物,讲解直观生动,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记得扎实,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这一育人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既要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讲解实践操作,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言传身教。同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可接触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劳动组织和市场行情,锻炼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学习了新东西,发现弥补了不足,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同时采取“老带青”、“一帮一”的方法,使老教师、青年教师都在生产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

3.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开拓就业渠道,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后,通过产学结合,顶岗实践,真刀真枪地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增强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受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农、爱农、务农的敬业精神。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二年的初次就业率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现在就需要这样的技能型人才。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在“三个一”育人模式的指导与实践中,专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经“真刀真枪”的锻炼后,得以不断提高;专业的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也不断提升。在产与学中创新地发展了高职教育,逐步形成了“产学交融”的新型办学模式,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爱劳动、敢实践、善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篇4

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应根据园艺专业的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改革、教科研项目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建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园艺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园艺专业的基本知识、生产应用、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能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主要从事园艺生产、营销、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创新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关于高职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有关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资源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3+X”模式、“2+1”模式、“生产过程式”模式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我院园艺专业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2211”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生的三年在校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2”,即基础学习期,包括第一、第二学期。该阶段教学主要在校内园艺实训中心及园艺实训基地进行,以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素质,计算机、外语、园艺植物与生理、美术测量等基础应用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园艺实训基地参加认知实训,使学生对园艺专业有更深入的认知。

第二阶段的“2”,即技能培养期,包括第三、第四学期。该阶段教学主要在校内园艺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集中学习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园艺植物栽培管理能力、种苗繁育能力、园林设计与施工管理能力、设施栽培管理能力等。此阶段以课程为单元,借助实训室、实训中心掌握单个技能。

第三阶段的“1”,即生产演练期,包括第五学期。该阶段教学主要在薛窑校区园艺实训基地进行,以项目课程为导向,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将学生分成若干生产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生产项目,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从播种到收获、销售完全由学生负责,单独核算。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成绩由生产实绩、小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测评相结合构成。

第四阶段的“1”,即岗位实践期,包括第6学期。该阶段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岗位上全面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

(二)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模块化设计课程结构。根据本专业从事的岗位(或岗位群),分析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然后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如表1所示)。公共课模块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知识、社会知识及相关能力;专业课模块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技术和能力,主要由专业基础模块与专业核心模块组成。在课程设计上,立足于园艺植物生产与栽培管理,同时兼顾其他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三)加强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共开设30门课程,共计3015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36学时,实践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1779学时,两者之比为7∶10。实验、实训基地是实施能力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是园艺行业专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校内基地的规划、建设到贵重仪器设备的采购,都要经过由园艺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论证和参与。同时,校内基地为行业开放性服务,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便利。本专业设有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微生物、园艺栽培、园林工程、病虫标本室、园林设计、花卉装饰等实训室。通过加强校内农艺实训中心和薛窑校区省级园艺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集生产科研、教学实习、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二是依托行业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我们有重点地建设了一批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如实习功能齐全的蔬菜生产基地———南通市蔬菜研究所,从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的———南通花仙子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古典园林建筑的———南通锦绿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鲜切花生产基地———江苏九鼎集团,苗木盆景生产基地———如皋花木园区,花木营销市场———江苏花木城,盆花生产基地———南通唐闸公园,鲜花租摆及花卉装饰基地———南通文峰园艺等,使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生产、人才(学生、教师、企业职工)培养和科研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课堂理论教学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和探索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根据生源素质灵活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情境教学法。

真实场景的现场教学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岗位能力上具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利用更多的机会进行现场情境式教学。如园艺植物保护的课程教学,可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让学生到田间现场进行病情调查、观察识别、场景分析,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教师点评。这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民主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责任感,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果树栽培、园林工程等课程及教学实习类课程中可以普遍采用。

二是示范教学法。

对操作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盆景制作、插花艺术等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时,我们将纯粹的理论教学改为边操作示范、边讲解原理的示范教学,学生普遍反映“看得到,听得懂、易理解,兴趣浓”。然后让学生训练,并对操作不规范的典型作品进行讲评,直至学生掌握为止。这种示范———理论———实践———再理论(讲评)———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可在《园艺植物栽培》、《园林工程》、《园林苗圃》等课程教学中采用。

三是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将真实的岗位工作情境移入课堂,可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本专业所有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实现理论课程直观化。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先理论后实践、从概念到原理的顺序,如园路的设计施工,可以观看典型园路图片为开端,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的学习渴求,采取“问题———知识———经验———实践”的教学模式。

四是创设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

通过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为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如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学或温习,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自我考核,通过“答疑辅导”进行师生或学生间的交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成立园艺协会、植保协会等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和调节学生的认识需要,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可有选择地采取演示式、启发式、讨论式、调查研究和参观等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除了应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满足高级职称的比例要求之外,对“双师”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都应有一定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占80%以上,要有胜任两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能力。在教师中可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位专业教师主持一个院外教科研项目,紧密联系一个企业,参加一个师徒结对,负责一个实训项目,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还应坚持“六个结合”,即高技能、高职称与高学历相结合;引进与在职培养、进修相结合;教学能力提高与科研、生产能力提高相结合;专职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用人机制完善相结合;专业急需人才培养与储备相结合。

要坚持引进具有高技能的人才,面向企业聘用能工巧匠补充教师队伍,如聘用插花艺术大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为客座教授以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要鼓励教师在职读研及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

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以努力培养农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园艺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学院每年应投入一定量的专业建设资金,用于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条件改善等。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相关政策,如专业带头人培养政策、人才引进政策、试点建设专业重点扶持政策、重点专业资金投入政策、校企联合办学政策、工学交替和学生顶岗实习政策、专业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和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的奖励政策等,以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摘要: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应结合办学实际,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院内外实训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构建教学保障机制等方面探讨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荣.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大好商机[J].北方论丛,2003,(3):25-27.

[2]张放,杨京平,鲁柏祥,等.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3):66-69.

[3]陈庆榆,张远兵,杨维来,等.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66-68.

[4]尹淑莲,马英.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134-135.

[5]邹佩文.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42-44.

园艺专业排名 篇5

园艺专业排名

目前园林专业大概两个发展方向,设计和施工!所从事的项目基本上是市政园林和房地产两个方面,目前是国家禁止搞面子工程,所以市政工程前景不好。园林研究报告指出:国家现在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所以,房地产园林也不是很被我看好。并且,目前园林界的活基本都被境外公司接掉了,比如,贝尔高林,edaw等。 但,外人看来,园林很有前途,不好意思,我没看到这一点。下面来看看园林专业大学排名。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定位:雄厚的专业办学实力、多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师,全国排名第一位。

学校总体实力:北京林业大学属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林学院,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院士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孟兆祯,规划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陈俊愉,园林及花卉专家,师从华中农业大学已故园艺学教育家章文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翔,园林及花卉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向荣,规划设计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拥有朱建宁、李雄、唐学山、孙筱祥、苏雪痕等一大批规划设计、园艺专家。

学院弱点:办学实力强悍,但内部团结有待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有人出来整合。

2、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定位:建筑院校中风景园林教育第一高校,根基扎实,成果丰硕,全国排名第二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开办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于1958年开办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专门化)班;1979年开办风景园林专业;1986年建立风景园林硕士点。拥有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及博士点,目前本科设有旅游管理、园林、景观学三个专业。

学科主要带头人:刘滨谊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期刊编委,《城市规划汇刊》期刊编委 ,《规划师》期刊编委另外有另外有吴人韦、严国泰、金云峰、吴承照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

弱点:毕业学生植物素养不足,植物营造空间意识淡薄

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定位:实力雄厚,专业性极强,华南地区著名的园林教育基地,全国排名第三位

学校总体实力:华东地区专业性较强的林业院校

办学背景: 1956年创建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培养了二届本科生。1981年园林专业恢复并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与陈俊愉院士、陈从周教授一起并称为“中国园林三陈”。其所着<造园学概论>、<观赏树木学>、<中国造园史>、<园冶注释>等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经典论着。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现有专业教授、副教授1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王浩,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风景园林专业,济大学兼职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编委、《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版)》常务编委、《风景园林》编委王晓俊(已经离开南林),前风景园林学院国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主任,著名年轻园林设计教育家另外有丁彦芬、谷康、芦建国、田如男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

弱点:学校园林教学环境有待改善,教学硬件薄弱

4、清华大学景观学系

定位:依靠强大的学校品牌效应及建筑学院的基础,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大陆一所不可忽视的景观教育高校,全国排名第四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 1951年在梁思成先生支持下,清华曾经成立过我国第一个“园林学组”。现在的景观学系成立于10月,学科主要带头人: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常务副主任;另外有朱育帆 、刘海龙、孙凤岐、胡杰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

弱点:学校缺乏景观(园林)本科教育,不能自主培养优秀本土学生

5、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定位:东北地区园林教育最好的学院,扎实的专业办学实力和悠久的学科背景,全国排名第5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 1985年东北林业大学建立园林专业,隶属于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10月成立园林学院,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市规划与设计两个硕士点学科、一个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点、一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学科。学科主要带头人:许大为 教授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国务院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还有过元炯、卓丽环、田大方、焦守丽等一大批中南地区规划设计师。

弱点:学科缺乏强劲的领头人

6、北京大学景观学院

定位:依靠强大的学校品牌为后盾,迅速成名的景观高校后起之秀,全国排名第6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办学

背景:归国设计博士俞孔坚 创立于3月。学科主要带头人:俞孔坚、景观设计师教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留学于哈佛大学李迪华,副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学院

弱点:办学实力薄弱,似有依靠短期炒作发家之嫌疑。

7、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

定位:华中、华南地区园林教育最好的.学院之一,扎实的专业办学实力和悠久的学科背景,全国排名第七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学院的前身是1940年的湖北省立农学院设立的园艺系和1948年武汉大学农学院的园艺系。1952年,两院系合并,1971年,园艺系改为园林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于20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城市规划硕士点(省级硕士点立项建设)。教授30人,副教授27人,讲师36人。

学科主要带头人:高翅,风景设计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师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教育家郦芷若教授,国务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邓秀新,园艺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师从华中农业大学已故园艺学教育家章文才教授。包满珠,院长,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1991年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园林植物博士学位,导师陈俊愉教授, 同时还拥有吴雪飞 、裘鸿菲 、秦仁强 、张 斌、陈龙清 王彩云 姚崇怀等一大批中南地区规划设计、园艺专家。

学院弱点:学科缺乏强劲的领头人,学术氛围不够活跃

8、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定位:华南地区园林教育最好的学院,较强的专业办学实力和悠久的学科背景,全国排名第八位。

学校总体实力: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 1952年华南农学院成立,设立林学系,1988年10月改制为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0人。学科主要带头人:李敏、园林设计师、先后师从北京林业大学汪菊渊院士和清华大学吴良庸院士。王绍增,《中国园林》杂志主编,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还有张文英、杨学成等一批华南地区规划设计、园艺专家

学院弱点:设计教师的班子还是薄了一些

一般来说,园林考研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风景园林,对应考研的园林专业一般叫做城市规划于设计方向,还有一个是植物园林,所对应的考研专业叫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方向的考研专业课基本上是不考数学的,考的是快速设计,而植物园林则考的是数学或化学任选一门,具体的专业课考试科目要依照所报考的学校来定,我是考的研,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方向的,我之前查过一些学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以下是有园林专业的学校列表,至于排名我只是知道北林的是排第一位的,上海同济也很不错,还有南林、华南农大、华中农大、西南农大等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风景方向专业课考数学和快速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非常好的园林专业学校,风景方向专业课考建筑快速设计和园林快速设计两门,好像均为6小时快速设计,要求高比较难考)北京农学院(不了解)

天津:天津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农学院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设计方向也是不考数学,也是相当好的园林专业学校,相对于北林能稍微好考些,但难度也非常大)

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重庆文理学院

河北: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工程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南:河南科技学院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莱阳农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临沂师范学院 潍坊学院

园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的践行 篇6

关键词: 园艺专业;课程教学;践行

Abstract: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reform was raised through pondering of Horticultural main-specialized course in the teaching course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educational model and the curriculum inspects. It included such some contents: selecting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as talented person's request unde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inciple aim of running a school for this college, adopting th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ducational model by the curriculum content, raising the study interest of students, enhancing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 encouraging and rais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novation spirit by Using the synthesis evaluation inspection way, simultaneously, stimulating the teacher to enhance the synthesis quality.

Key words:Horticultural speciality;Curriculum teaching;Practice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正进行着全面地、深层次地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学校来说,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办事能力、评判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获得极大的提高;对用人单位来说,期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专业化;对学生来说,在乎自己走出校门后,能很快地被社会所接受,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对教师来说,以往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社会人才要求不相符了,必须通过改革来保证教好课,学生学好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共赢。

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良种与繁育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它们内容多、知识性强、涉及面广,是实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创新型”园艺专业复合人才的基础 [1,2]。

通过十几年来的专业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是学生正确学习与生活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还得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的评判思维能力和积极的创新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此,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创造轻松有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愿学、爱学,真正学有所得,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一、教学内容应顺应时代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来自于统编教材,一方面来自于专业前沿信息和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经验。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是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院校自身的办学宗旨为依据。因为每个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生源不同,学时不同,选取的教学内容就不一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精、新、高为目标来改革专业课程内容。如整合和调整几门专业课程内容,把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相同的课程直接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以避兔课程内容的重复。保持一定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教学,对主干课程中不适应当前学生接受的内容,减少其课堂学时,压缩其课堂讲授内容,增加其专业实践课和生产实践课,并拓宽实践课程内容。以此形成园艺专业主干课程既符合培养方案要求和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又能体现园艺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手段、方法应不断变化,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变化。由过去的粉笔字板书、挂图、幻灯片等发展到现在的PowerPoint、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3]。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信息量,且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能增强教师驾驶课堂的能力,更加灵活地控制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随意切换、跳跃、暂停教学信息,以便观察学生的反应后再讲解。如对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一些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了各个花器原基形成特征,这对全面掌握花芽分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也可在教师上新课之前进行一人一题的测验,能提出许多问题和节省大量时间;同时也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下次课的讲授。但同一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学手段不能一成不变,应有变化。

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繁多,理论性很强,同时又与实践紧密结合,有的内容深入到微观结构领域。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更新、不断优化,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的需要和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需要。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简单罗列知识;学生也只能机械地跟着教师的讲授内容走,出现老师走,学生忘的普遍现象。现在灵活运用一些教学方法,特别是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测验式、讨论互动式、移动情景式等,极大地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nlc202309041014

总之,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可以做到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的统一,系统性与跳跃式教学的统一,一般与重点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堂教学与自学的统一,掌握专业知识与运用专业知识的统一,学生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统一。

三、教学模式应适应主干课程的特征

教学模式也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依据不同课程的性质而形式多样。大体有自学—指导—检测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纯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科研教学模式等等[5,6]。如今,园艺专业主干课程采用课堂—实践—科研活动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这种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教学到科研活动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选择适当时期向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并简要说明试验设计,号召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科研活动。当然,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活动中,应经常过问试验进展情况,指导或解决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学与老师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个性和能力也被充分展示。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教学、教育目的。当然,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精深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广泛的实践经验、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我们体会到,教师只有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了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新动态,就能在专业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游刃有余地讲解,就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实践与科研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四、课程考核应简捷合理,操作性强

课程考核是督促学与检验教的有力法宝,能较好地评价出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课程考核办法有一次性考试、综合测评、实践操作、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方式。园艺专业主干课都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我们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程度时采用综合测评的方式。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60%。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以课程实验后的作业来衡量,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科研能力的考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种综合测评考核方式,能较为公正、全面的评价每一位学生知识面、潜力和创造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能如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维持十足的学习动力,消除平时不学,只在考前1周来突击的现象。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必须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院校办学综旨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践行只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体现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参考文献

1 车树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职教,2008(09):52,57

2 刘瑞祥.地方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 2010,(02): 65-67

3 胡良成等.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01):63-66

4 柳李旺.等.实施SRT计划,加强园艺专业学生科研技能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05,(2):53-54

5 马兵钢等.关于园艺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3):55

高职园艺专业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定位,课程教学设计,思考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艺专业的必修课, 教师在授课前对该门课程进行定位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多学科内容, 穿插美术、工程、植物、生态、美学等基础课程, 与历史、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联系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训练、常用设计手法、案例实践教学, 培养专业能力强, 能够熟练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 独立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能够将课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与国家园林事业的发展相结合, 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 有一定的设计思路, 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中级应用型人才, 为将来能够从事园林设计、园林管理、旅游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所授课的园艺技术专业为高中起点的三年制统招班, 由于学生均为高考最后一批录取对象, 加之涉农专业招生的萎缩, 就读职业院校园艺专业的学生数量很少, 2010、2011、2012高三园艺班每届只有10多名学生, 最多的为15名, 最少的为11名。学生综合素质偏低, 学习主动性不强, 虽然对自我发展和塑造有一定愿望, 但存在惰性与混日子的思想, 有部分学生比较任性, 集体观念淡薄, 不能吃苦, 动手能力差。加之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缺乏美术等相关专业基础, 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三、课程教学过程

在上述情况下, 我们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要围绕职业技术教育应用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针对课程和学生特点, 重在进行基础的训练、设计理念的培养、实践能手能力的锻炼与强化, 尽量多创造机会, 使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立训练的机会, 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能在训练中有所收获, 笔者将本门课程的授课与实践实训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教学部分。园艺专业侧重点为植物的种植, 开设与园林规划设计配套的课程仅有观赏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制图与识图三门课程, 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本部分内容重在基础知识和园林文化的学习, 通过对园林基本概念、中外园林史、中外园林作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理论讲授, 借助PPT课件、影音资料、图片资料等辅助教学工具, 将园林文化与园林基础知识以简洁而有效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目的, 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园林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是园林设计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练习部分。本部分的学习重点是园林艺术及布局, 包括园林美学基础知识、形式美的法则、园林布局的主要形式等内容。园林空间艺术原理包括园林静态空间艺术构图与园林动态空间布局方法, 园林色彩艺术构图等内容;园林造景包含主景与配景, 景的层次, 借景、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点景等;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包括园林地形及水体设计、园路及广场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等。本部分的内容重在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受课时的限制, 在讲授过程中, 根据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频率, 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解, 主要通过PPT课件进行讲授。制作PPT课件时, 注重实用性与美学性, 将各种设计原理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运用到图片展示中, 通过图片使学生获得形象、生动、直观的感受, 达到简单易懂的效果。理论教学完成后, 在就近的市区选择设计手法多样, 设计要素运用较多的公园进行实习与实训。在实习前, 启发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提前拟好实习提纲与要解决的问题, 并且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该公园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对有特色的成功景点草绘平面图, 并写出实习报告, 教师通过对草绘图和实习报告的审阅, 能够有效地得出学生掌握设计理论的程度, 在后期的课程中, 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与指导。通过理论+实习实训的方式, 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 同时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同时学会观察与思考, 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在理论教学基本完成的基础上, 本门课程的重点是技能的训练, 主要是利用本地区绿化资源, 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形式的绿地, 通过2—3个实地训练, 指导学生将设计理论融入设计作品当中, 逐渐掌握园林设计的方法与运用。下面以广场设计为例展示课程教学环节。

在2013年教学设计中, 选择六盘水白鹤广场作为教学设计实训基地, 设计系列模块包括四个阶段:一是现场考察阶段。将2012高三园艺班的11名学生, 分为3个小组, 分别对建筑、人群、植被、小品、水体等可见景观及文化、环境、气候等不可见的自然空间要素进行现场考察, 让学生全方位认识现场, 取得第一手资料, 对现状中显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对场地设计与使用活动的关注,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实用性。建筑重在与周边建筑的协调, 文化强调文化定位与协调环境的元素, 交通重在确定人流方向及入口, 明确车流量和人流疏散能力;生态重在分析气候与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环境和场地的影响, 植物的运用特别强调彩叶植物, 进而确定广场的功能、分区及景观作用。二是广场设计案例分析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对空间的划分和对材质规格的把握。结合场地尺度的大小与广场主要活动人群的类型, 总结设计规律并找出关联性, 比如适合情侣使用的小型私密空间, 适宜老人低强度活动的场所, 适合儿童活动的空间等。通过对建筑、路灯、园凳、花坛、小品等小型公共设施的测量、记录, 形成良好的尺度感。材质规格的把握主要是对广场各分区场地的铺装材质、色彩和肌理进行采集与分类、归纳、总结。三是学生进行设计与教师评图阶段。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 教师结合所调查的广场进行广场设计理论知识讲授, 学生根据平面图与断面图, 完成初步的草图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先从整体构图上查找设计的主题, 并对主题进行提炼;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 确定如何将设计要素运用到设计中, 通过文化内涵使主题得到升华, 再检查图纸中不符合现状的重要问题, 引导学生与现状进行对比, 强化真实性及细节的捕捉, 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细节与生活场景。四是深化设计阶段。在主题的提炼与细节的把握后, 学生设计作品经过教师评图、学生自评、同学间的互评, 进入深入设计阶段, 最终独立完成设计。

通过本部分的训练, 学生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 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 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掌握了绘制设计平面图的基本技法, 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基础工作打下了基础。

第四部分是考核阶段。此部分融入了前三部分的内容, 考核分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实训考核、期末考核四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循序渐进。基本理论教学部分重在考核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园林设计理论知识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掌握, 与实际的结合与分析及同学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技能训练部分重点考核学生调查分析能力, 园林设计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正确设计理念的形成, 实际动手能力, 个人特色的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四个部分的课程设计,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有一定实际运用能力, 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思考与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艺专业拓展性的专业主干课, 在人才培养方面, 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 应该有所侧重, 分方向进行教学, 多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使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 学习的方向更加明晰。

二是构建学生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加强对美术、园林花卉与树木等知识的学习, 结合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 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的穿插式教学, 强化电脑绘图和训练, 将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来。

三是与本地园林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园林的生命既在城市绿化建设中, 也在课程的设计与授课中, 要注重与本地的园林事业结合起来, 大到城市的规划, 小到小区、街道的绿化, 使学生能够紧密地联系实际, 毕业就能上岗。

四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在授课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兴趣与爱好为切入点, 插入案例的讲解, 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创造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高职园艺专业 篇8

1 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1.1 国家高职教育的政策指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实训、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为了深化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德宏师专从2010级园艺技术专业开始, 与昆明缤纷园艺有限公司签订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 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2 云南省园艺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云南的园艺产业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鲜切花产品在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上占有50%的份额, 其品质享有较高声誉, “云南鲜花”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随着“云花”产业的迅猛发展, 园艺企业对实践动手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通过采用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较好地满足用人市场的需要。

1.3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3.1 工学矛盾突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课程实验、实训、见习、实习4个环节实施, 学生主要在实验室或有限的试验场所完成技能训练, 即使有见习环节, 也存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学习。同时受制于课程安排的固定, 使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没办法完成花卉苗木全生产过程的养护和管理。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花卉苗木种植养护、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毕业的学生难以及时上岗, 独当一面。

1.3.2 产学脱节。

目前, 现行教材明显滞后于生产实践, 这是毋庸质疑的。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受制于现行教材, 教师技能锻炼来自于受教育经历, 层层滞后, 无论是理论知识, 还是操作技能与行业需求脱节, 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就失业。

1.3.3 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对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培养模式下, 教师的技能训练环境和场所受制于学校办学规模和管理机制, 难以做到开放性和职业性体验, 不利于双师型教师培训。

1.3.4 考核模式不科学。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内容、轻应用技术;重单项训练、轻综合项目;重学生参与度、轻完成效果。极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

2.1 共享社会资源

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 需要依靠学校和企业合作, 共同培养人才, 有利于产学研的真正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结合、共同发展的目标。首先, “2+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为园艺或园林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学生, 既解决了企业员工紧张难题, 而且可以为企业减少人才培养成本。同时, 企业每年可以将表现优秀的学生留下继续工作,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2+1”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能够有效解决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工学矛盾突出、产学脱节的矛盾。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第3年的学习中, 由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职业环境和职业训练, 将学生所学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感, 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培养。让专业毕业生真正实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培养宗旨。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 提高了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第1届2010级园艺技术专业初次就业率100%, 留在昆明缤纷就业的实习占毕业生数的71%, 2011级初次就业率100%, 留企业就业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85%。

2.3 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 利用企业和学校双方各自的优势,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请进来。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 (1) 在园艺专业的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招聘中, 聘请顶岗实习企业的代表及在顶岗实习表现优异, 被企业聘用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现身说法, 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个人发展方向。 (2) 实施“一课双师”的培养模式改革。在学生顶岗实习1年间, 企业会根据自身生产情况, 安排学生到不同的项目组实习, 同时, 在可能情况下, 部分学生还会轮转不同的项目或岗位, 每个项目组都会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 (也称师傅) 具体指导。其中, 《无土栽培》、《观赏植物栽培》及《设施园艺》3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在第2学年, 由校内教师完成课堂讲授, 而实训教学的完成是由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完成。二是走出去。系部的专业教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顶岗学习锻炼, 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 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能同专业理论相结合。通过顶岗实习, 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促进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为配合园艺技术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理论教学“必须、够用”原则指导下, 结合学校推行的学分制改革, 对传统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胆修订。本着“够用、必须”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实施模块化管理, 将知识和能力分解为基础素质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能力及专业核心能力三大方面。基础素质指的是思想政治、体能、表达、沟通能力。综合应用素质能力指的是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外语、应用文写作等应用能力, 这2部分能力培养和训练主要前2年在校完成。素质三专业核心能力是反映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的综合反映, 主要由在校内实验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完成。所有能力素质培养又分为5大模块完成, 即通识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5部分组成。其中,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50%, 课时占总课时的近60%。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

3.2 精心挑选合作企业,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合作企业的挑选。合作企业应该选择在本地区、本行业里, 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较好、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关心教育、注重企业文化培养的企业。园艺技术专业自2010年与昆明缤纷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签订了“顶岗实习协仪”, 通过1年的合作, 2011年又签定了“订单合作协议”。为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多地区、多岗位、多工种选择,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专业学生的就业指明了方向。

3.3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2+1”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把实践教学分解为认知实践――专项单项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 认知实践是在一年级带领学生到当地花卉园艺企业见习参观, 使学生对未来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感性认识, 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专项技能训练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 让学生结合专业基础课或部分专业课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课程实训项目, 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花卉的识别、花卉的繁殖和养护, 目的为下一步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打基础。第三个环节是职业综合技能训练, 是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实践学习, 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完成不同季节、不同种类花卉, 从育种至收获全程的生产、管理和营销, 在此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4 构建实效的实践教学检查和考核制度

针对传统模式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2+1”人才培养模式的检查和考核中, 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训效果的考核。在日常教学中, 单列实训课程,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占10%, 各项目实训总评90%;在实践平台中, 在校2年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见习、科研训练、技能训练、技能竞赛、证书考核等环节, 要求专业毕业生至少获得一项国家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1年的顶岗实习中, 结合实习岗位, 完成相关实训课程的训练。实践教学考核以企业为主体, 由顶岗实习工作单位的带队老师进行考核, 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水平、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同时, 实习学生完成由顶岗实习单位导师签字的每周周记和每月的月总结, 考核更加注重完成态度、完成过程和完成效果。

3.5 构建学生管理新模式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 前2年的学生管理依托校园大环境和学生守则规范管理。第3年的顶岗实习中, 学生的性质不变, 而身份、生活环境和学习内容均已发生极大改变。因此, 在一年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中, 第一, 与企业沟通商讨, 制定园艺专业顶岗实习生管理条例。第二, 与企业一同制定顶岗实习工作计划, 成立包括系部负责人和企业领导在内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和要求。第三, 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实习动员工作, 一方面让学生知晓顶岗实习目的和意义, 全面介绍企业工作内容、薪酬、企业生产劳动特点, 让学生对身份角色的转换和实习工作的艰辛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起草顶岗实习告家长信, 告知家长顶岗实习的基本内容、意义和协议薪酬情况, 及学校、企业、学生在1年实习期的责任和义务, 消除家长对实习当年的学费缴纳疑虑。第四, 要求指导教师与实习班级学生建立QQ联系群, 做到及时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通过高职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使专业人才培养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针对基础知识、技术操作、综合技能等不同重点的学习,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更好地满足行业和社会需要。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中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0年尝试在生命科学系园艺技术专业进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分析了“2+1”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 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构建

参考文献

[1] 衣学娟, 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高职论坛, 2007 (2)

[2] 邹配文.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1)

高职园艺专业 篇9

一、园艺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开设和培养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百余所, 招生数量突破了十万人, 可谓壮观, 但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在涉及“三农”岗位就业。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难以适应企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和学生园艺方向择业动力缺乏。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园艺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对上海园艺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其中, 对上海园艺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做出了五个方面的标题描述:一是“园艺业是上海新农村建设和上海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园艺业不仅是上海农业 (种植业) 出口创汇的主渠道, 也承担了保障上海‘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历史使命”。三是“上海园艺业已成多样性的发展形态, 是上海市发展的后花园”。四是“上海园艺业正由传统园艺业向现代园艺、粗放园艺向高效集约园艺转变, 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园艺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五是“上海园艺业在由单一的生产型园艺向现代都市型园艺方向发展过程中, 充分展现开放性和示范性的特征”。报告对上海园艺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出了“劳动者的年龄老化, 文化素质低, 外来务工者成为部分园艺企业和合作社的骨干壮劳力。园艺产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的调研结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一方面企业急需人才, 另一方面毕业生大量流失, 主要原因是园艺企业经济效益低, 各级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 园艺工作环境艰苦, 待遇偏低等。这是符合上海的客观实际的。但从全国来看,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更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

1. 办学理念方面。

全国开展园艺技术专业培训的高职院校, 其办学理念千校一面, 缺乏个性与创新。培养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这源于几十年沿袭下来的旧的教育体制下的惯性思维, 源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滞缓。计划时期的烙印很深, 条条框框繁杂, 束缚了办学机构办学理念的个性发挥, 挤压了办学理念的创新空间。同时也源于院校自身经费筹集困难, 求新求变动力不足。

2. 办学模式方面。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办学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没有真正做到联合办学。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校企联合办学兴趣不大。一方面自身付出和产出比没有达到企业预期, 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不高, 对企业吸引力有限。

3. 教学手段方面。

专业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尚不清晰, 精品课程和适用教材不足, 主要原因是与国内外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新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 紧靠院校一方努力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4.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双师”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及实训指导教师严重不足。这与人员编制的过度限制有关, 院校没有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的权利, 靠院校自身解决“双师”及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不大, 既有与发达国家先进院校交流不够, 教师接受先进经验理念和学术前沿知识渠道窄的因素影响, 也有教师自身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性不高的因素影响。

5. 毕业生去向方面。

毕业生从事“三农”工作稳定性不强, 集聚度不高, 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 加之企业效益不高, 薪酬偏低, 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有关。

6. 教学资源方面。

校内培训基地设备不完备, 科技含量低, 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不足, 完善和更新设备不在培训基地优先选项范围内。校外培训基地少, 原因一是校、企联系不紧密, 企业与院校的办学理念认知度不同。二是一些院校所在地区园艺产业欠发达, 有些地区园艺产业“独苗一棵”, 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型社区等有景观改造美化环境需要时, 才算是有米下锅了, 但也仅是勉强糊口, 可谓度日艰难, 更谈不上打造校企合作的“升级版”了。

7. 学生能力方面。

人才自身条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源于全国高校近十几年的快速扩张导致高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 不得不靠压低分数线招录学生, 以维持办学。招录的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给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了困难。

二、对策与思考

从上述制约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问题中可以看出, 政府、高职院校、园艺产业各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改进工作思路和做法, 共同为提高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这也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 (2010-2020) 》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的指导原则的。

1. 政府层面。

《纲要》明确指出, “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 改进管理方式”, “完善投入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责, 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原则确立了, 各级政府及部门成为了落实主体。 (1) 要将诸多行政审批权利适当适时适机下放, 去除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为学校松绑。充分发挥院校自我管理、自担责任、创新发展的能动性, 按照院校自身发展规律寻求个性发展。学校可以公开招聘急需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解决“双师”不足的问题。 (2) 要深入院校, 了解院校在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了解院校对政府及部门的需求, 帮助及时解决问题。 (3) 要完善投入制度的设计和建设, 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可以对开展园艺技术专业教学的高职弱校施行倾斜政策和扶持政策, 更新校内培训基地老旧落后设备, 增加科技含量。对欠发达地区与院校合作的校外培训基地加大补贴力度, 使企业愿意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2. 院校层面。

有的学者提出因生源质量下降, 以及很多毕业生在非“三农”就业, 招生规模要适当控制和缩小。笔者不敢苟同, 园艺技术专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其中之一就是要符合“三农”需求。目前, 我国农村, 农业的发展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才紧缺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全国在校生逾十万人, 但因为存在“三农”需求与毕业生回避“三农”产业岗位就业矛盾, 因此, 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角度看, 园艺技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教育质量较高的院校不仅不能缩小, 而应适当扩大, 以便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跨越式发展积蓄足够的技术人才。没有好的老师, 何谈好的教育。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 有的院校教学一线教师多为本科学历, 因此通过研修、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当务之急。为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应考虑设立教师自修专业学位的鼓励机制, 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 这也是符合《纲要》中“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 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精神的。问题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的, 解决问题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相信在政府相关部门, 职业院校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是值得期待的。

3.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是指用人单位从工作需要的角度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总体印象, 是毕业生工作的总的反映。毕业生的工作质量及其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各方面能力和才华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质量的综合指标。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一些企业反映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缺乏质量意识, 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 高职教育需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需建立一个适合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 完善质量评估体系, 用人单位的多方参与, 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性的质量评价体系, 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内部管理从一元走向多元, 从封闭走向开放。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行业、企业、岗位需求, 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质量评价的八个指标, 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管理手段、学生能力;对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指导和推动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窦生刚.建立指标管理考核体系的意义及要求[J].航天工业管理, 1998, (8) .

[2]乔秀柏.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标准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1998, (4) .

[3]胡方茜.建立教师考核体系的最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 (2) .

高职园艺专业 篇10

一、园艺技术专业现行考试模式的弊端

(一) 考试形式单一, 技能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 高职园艺专业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在学期末组织闭卷笔试, 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 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 评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这种考试只能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 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差异来进行。虽然目前园艺专业的部分学科已经开始探索技能考核, 但由于季节条件的限制, 很多技能考核项目难以在期末进行, 即使部分考核项目能够完成, 也会在土地使用、考试材料利用、人力、物力等方面造成很大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园艺专业高职院校的技能考核项目大大减少, 或者在室内完成, 难以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及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的收获, 达不到技能考核的评价效果。

(二) 考试方法片面, 重结果、轻过程。

在目前学科结业成绩中, 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占学生总成绩的60%—80%, 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区分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过程考试,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 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和侥幸心理, 部分学生平时得过且过, 靠考前突击, 死记硬背, 甚至作弊。可见这种考试方法导致学生成绩不能体现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目前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论考试多, 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 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 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大, 善于记忆和努力记忆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 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 显然, 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检验学生的内在素质和真实能力。

(四) 评价主体单一、效果不佳。

目前, 高职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 对于标准化的命题考试, 客观题多,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技能操作、调查报告等考核形式的考试, 由于考试都是在校内进行的, 教师存在大量的“感情分”, 或对“调查报告”等考核形式只在及格分以上拉开档次, 缺少严格的评分标准, 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考试应该有企业的介入来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五) 缺乏考试反馈机制。

由于考试是期末的一次性终结考试, 学生考试结束, 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 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不能与学生及时进行反馈与交流, 不利于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也就难以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效能,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而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二、园艺技术专业考试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 树立能力本位考试观。

考试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前提, 将过去“以知识为本”的传统高等教育考试观念, 转变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的考试理念;由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转变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即转移考核重点, 不去简单地考核学生“学会了什么”, 而是考核学生“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重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使考试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步, 充分发挥考试效能, 保证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的。

(二) 调整考试时间, 注重过程考核。

高职教育的传统考试模式为期末的终结性考核, 这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而且园艺专业随着季节的转换, 其主要工作任务会有很大不同, 农时错过, 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具体工作条件将无法再现, 因此对于园艺专业结合农时调整考试时间是完善技能考核内容、体现考试全面性的必然。而且通过调整考试时间实施过程考核, 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 丰富考试形式。

由于各学科的教学目的不同, 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考核形式上应结合不同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形式上可以借鉴澳大利亚TAFE教育考试模式, 重视实践能力考核, 丰富考试形式, 结合园艺专业各学科自身特点, 选用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观测、口试、现场操作、开卷笔试、闭卷笔试等方法中的几种, 不应唯书面考试为重, 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表述能力、记忆能力的考试形式, 则背离了“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 改革考试内容。

目前, 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要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因此, 在学生成绩的考核上, 不应停留在“应知”的层面上, 在考核内容上不能单纯以书本知识作为考核的依据, 而应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安排考试内容。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考题的应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

(五) 加强考务管理, 完善考试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考试方案, 在切实抓好过程考核中命题、制卷、考核、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同时, 理顺教务、师生、企业的关系, 严肃考风、考纪,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和素质;建立考试反馈机制, 使考核发挥导学促教功能。

综上所述, 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考试模式的改革必须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 我们课题组把“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作为研究课题, 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 以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研究不同课程的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探索出适应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7.

[2]王振龙, 朴素艳等.农业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 (26) :14797-14799, 14803.

上一篇:信息释放策略下一篇: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