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论文

2022-04-24

摘要园艺果树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果树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种植园艺果树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使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自然,促进我国农业水平取得更大进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论文 篇1:

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能力提升与改进策略研究

[摘 要]基于专业服务能力、服务平台承载能力、农科教统筹模式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安徽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农业现代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得出基本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

[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笔者所在课题组走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就涉农专业建设、农科教统筹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能力研讨会,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省两所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自优劣之处基础上,通过梳理两者在环境影响、制度设计、政府角色定位和实践举措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试图探索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改进策略。

一、引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通过更名,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是一所以培养畜牧兽医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2010年确定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以农牧专业为主,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形成一系列专业建设、服务“三农”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在全国涉农高职院校中享有极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3年6月,由安庆市农业学校、安庆市师范学校和安庆市财贸学校等四校合并组成,2010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单位。学院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等五个涉农专业,初步形成农林类专业建设群,其立足于区域发展,根植于农业大市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方式,创新手段,推进服务农业现代化进程,绩效突出。

二、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

本课题组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研究所紧密合作,取得第一手详实资料,同时,对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教务处、实训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统计与核对有关数据。所有数据来源,源自三个渠道:公开性和经常性登记数据、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

(一)专业服务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52个专业(方向),涵盖了农牧产业链相关产业,约三分之一的专业为全国高职院校中最早举办,四分之一专业(方向)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生产与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4个专业,另有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是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该院紧扣江苏生态健康养殖标准要求,优化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类专业;紧扣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需求,优化发展动物防疫与检疫类专业;紧扣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需求,优化发展动物医药类专业;紧扣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要求,优化发展食品营养与检测类专业;紧扣宠物饲养的公共卫生要求,优化发展宠物饲养安全与卫生类专业。根据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2年涉农专业建设情况督查报告显示,该院涉农专业比例达到67.3%,布局趋向优化。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原安庆市农业学校基础上组建学院园林园艺系,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园林建筑、都市园艺、食品加工技术六个涉农专业,另外,其他系部部分专业如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也涉及到农产品营销,但不能划定到涉农专业范畴。其中,植物保护是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唯一涉农省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和服务能力较强,2013年,园林技术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专业布局与全省农业产业尤其是农牧产业发展要求匹配度较高,专业设置基本合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安庆市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对接安庆农业大市市情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设涉农专业,主要服务领域分布在种植业和园林园艺领域,服务领域相对逼仄。

(二)服务平台承载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15个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对接农牧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对口中高职院校,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2011年6月,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行业部门、泰州市政府、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企业、行业协会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共138家单位及个人组建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见图1)。〔1〕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庆市发改委、安庆市教育局、安庆市属高校等部门合作,通过对安庆市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大规模调研,剖析地区职业教育供需关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并结合江苏、浙江等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源有效整合的有效做法,于2013年12月底,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安庆职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试图通过职业教育联盟整合安庆市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安庆市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见图2)。〔2〕在此联盟框架体系下,成立现代农业类专业群建设协作组,该协作组旨在通过政策上的引导、技术上的支持、信息上的交流和项目上的服务,提升安庆农业类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依托省教育厅“高职农林类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创新实验区”和“园林植物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与省内外20多家涉农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化依托基地建设。

(三)农科教统筹模式服务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高职院校对接城镇化、一线涉农企业和农业经济的天然优势,整合农业、科技和教育多种资源,发挥各种利益攸关方主体作用,农科教统筹是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上述两校也不例外。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比较典型的农科教统筹有“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品种+技术+基地”套餐式服务模式。学院在原有的对接滨海县“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基础上,2011年新增姜堰市作为对接县,进一步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实施。3年来,为滨海县制订了猪、鹅、水产和草鸡等4个产业规划,建立苏姜猪扩繁场2个,对接养殖企业(户)26个,建成5个特色显明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2个养殖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125户,科技示范带动户621户,3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250万元。为姜堰制订畜牧水产发展规划,对接养殖企业(户)35家,建立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个,建成5个特色显明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75户,科技示范带动户536户,2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300万元。实施“品种+技术+基地”套餐式服务模式。学院培育了苏姜猪、黑羽番鸭、“苏牧1号”白鹅、“苏邮2号”麻鸭配套系等畜禽新品种(系),配套相关饲养技术,教师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带着技术服务,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对养殖户(企业),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发展,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基地、合作组织、规模养殖户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将畜禽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安全用药、产品加工等技术组装集成,形成“品种+技术+基地”立体推动的套餐式服务模式,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3年来,推广“苏姜猪”种猪总数达5860头、商品猪销售27.15万头,“苏牧1号”白鹅68.22万只,带动农户1018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5639.38万元,成果技术转移收入1529.69万元。〔3〕另外,通过“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点——工学研融合,将科研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4〕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结合的新模式。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私人定制”模式,贴近农业合作社实际需求,展开面对面技术服务。过去,安庆职院主要通过科技下乡、项目定点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但服务范围有限,服务的实效因服务覆盖面不大而难以尽如人意。在对安庆望江、岳西、潜山等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中发现以种植业大户、渔业大户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学院顺势而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优质的合作平台,为安庆“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点单式”服务。《中国教育报》在实地调查后认为该院农科教统筹模式“紧密契合区域发展,在服务区域产业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服务教师职业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院事业健康、快速、创新发展。”〔5〕

(四)研发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全省创建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依托优质科研平台和较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近五年先后承担部、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300多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 〔6〕应该说,其研发能力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截止到2014年4月底,共争取世界银行“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高教学会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安庆市科技局、发改委、商务局委托项目等100项项目,据教务处和财务处初步统计,既有科研项目经费和学院配套经费共计977.3万元。其中,涉农专业科研课题经费数额达三分之一以上。单纯从数量指标看,位居安徽省领先位置,个别领域项目在全国也处于领先状态。

三、结论与改进策略

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所涉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平台搭建、服务模式和研发能力基础上,本课题组试图作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之间形成互相倒逼的互动关系,涉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集群要高度契合,方能夯实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综合类农业高职院校,其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达到67.3%,基本覆盖到农牧产业结构各个基本面,每年为农牧产业转型升级输送3000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群是重点建设的七大专业群之一,涉农专业面不广。在既有的涉农专业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师资力量、选择路径和办学成本等系列制约影响,建议可以围绕安庆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大别山片区现代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增设茶艺、农产品营销等二至三个涉农专业。

政府支持力度是实现涉农院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举措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对涉农高职院校的集聚效应,形成强大的办学驱动力,江苏省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农委关于校企合作的意见、泰州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不论是在政策力度,还是资金数额,或者提供条件的优惠度方面,都给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创设了极佳的环境。安庆市政府在高校债务化解方面为地方高职院校提供了发展机遇,主导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也搭建了能承载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还需要在项目资金配套支持、人才引进渠道拓展、校企合作鼓励政策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

农科教统筹、产学研合作同步推进中需要处理好政策性研究与技术性研究的关系。江苏农牧科技职院瞄准农牧产业的技术研发力量非常雄厚,成果也很丰富,对接一线农业生产力衔接度非常高;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世界银行、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中国高教学会等高级别研究项目,致力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性研究,在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工培训模式、农科教统筹模式、农业企业现代化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农业技术研发类项目偏少,这是职业院校实践性的定位略有偏差,需要在科研政策、科研环境和人才积累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参 考 文 献〕

〔1〕〔3〕董海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科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3

〔2〕储诚炜,吴一鸣,谭维奇.职业教育联盟框架构建和运行机制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安庆市职业教育联盟为例〔J〕.职教论坛,2014,(12):21-24.

〔4〕吉文林,杭瑞友,葛竹兴.“工学研融合”培养现代畜牧业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14,(07):50-52.

〔5〕王寿斌.扎根区域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N〕.中国教育报,2013-04-16(5).

〔6〕苏农牧.举世瞩“牧”如你所“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办学成果掠影〔J〕.江苏高教,2014,(03):156.

〔责任编辑:侯庆海〕

[收稿日期]2015 — 01 — 08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科教统筹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研究——以陕、皖、苏三省为例》(课题编号:13YJC880008,主持人:储诚炜)。

[作者简介]储诚炜(1981—),男,安徽安庆人,高职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民职业教育,土地制度历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作者:储诚炜 董海燕

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论文 篇2:

园艺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分析

摘要 园艺果树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果树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种植园艺果树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使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自然,促进我国农业水平取得更大进步。

关键词 园艺果树;栽培;问题;技术分析

Key words Horticultural fruit trees; Cultivation; Problems; Technical analysis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83

近年來,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逐渐缩小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促使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但是,在园艺果树产业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为培栽技术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园艺果树盆栽技术不能达到新时代要求,需要培栽技术人员做出相应的改善。

1 园艺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没有形成规模

在园艺果树栽培过程中,果农主要密集在农民这一区域,而大多数农民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经验,达不到新时代对园艺果树栽培要求的技术水平,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透彻,没有根据市场的真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园艺市场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艺果树产业的销售,阻碍了园艺果树产业发展。此外,很多培栽果树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没有给予过多重视,有关生产设备也不够先进,很难达到现时代对生产部门提出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园艺果树在未来社会中发展的脚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园艺果树产业的销售情况。

1.2 质量风险

由于园艺果树产业存在一定的销售问题,在园艺果树产业丰收的季节,大量果实都从树上摘了下来储存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不能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尤其是在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温度比较高,长时间的储存会导致水果腐烂,带来经济损失。此外,果子成熟时还会遭到各种虫鸟的袭击,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在园艺果树快要成熟时,很多果农对果实喷洒了农药,虽然这种方法减少了成本亏损,但是农药残留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也会污染环境。

1.3 棚体设计不合理

为了提升经济水平,我国越来越重视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由于园艺果树盆栽面积比较大,大部分果树都是在大棚下生长。但很多大棚的设计存在很大问题,没有结合果实的特点,导致大棚内的环境不适合果实生长,导致果实的生长质量达不到要求;还有可能是由于大棚内部技术设备不够先进,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切实观察到大棚存在的问题,如大棚内的通风没有得到保障,使土壤失去水分,阻碍了果树的生长。土壤和温度是果树生长的必要条件,要想果树生长得更加旺盛,必须拥有适宜的生长条件。

1.4 技术落后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阻碍园艺果树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先进的技术。很多果农没有足够的栽培经验,在生活实践中没有过多积累这方面知识,无论在培栽过程中还是嫁接过程中都缺乏足够的生活实践,只懂得理论方面的培栽技巧,在进行园艺果树栽培过程中,只是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而影响了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1]。

2 园艺果树栽培技术分析

2.1 种植管理

从园艺果树生长的整个过程来讲,果农要合理规范园艺果树培栽的整个过程,根据果树盆栽的过程逐步完善栽培步骤。在对果树进行选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出慎重考虑,选出比较好的树苗,在选好树苗之后,必须对树苗进行合格性检验,使树苗健康长大。果农在种植完果树之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种植管理,如施肥、浇水等,在施肥方面要重视果树施肥的最佳时间,根据果实特点选择相应的化肥,在给果树施完肥之后,还要定期给果树浇水。此外,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很多地方的降雨量也比较大,为了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果树的根产生腐烂现象,果农要及时对果树进行排水处理;天气干旱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使果树正常生长。所以说在种植果树的过程中,对果树进行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果农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2.2 果树的种植位置

为了保证果树能够健康生长,保证果实品质,果农在种植果树之前,一定要选择好的种植位置,因为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果农在选取果树的种植位置时,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考察,测量土壤质量、空气温湿度等,同时考虑气候变化,如温度高的天气容易引起果树虫害。果农要根据种植的果树种类选取不同的生长环境,确保每一种果树都能在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下健康生长,确保结出的果实能够达到市场标准。

3 园艺果树栽培技术发展对策建议

3.1 积极调整与优化果品结构

在进行市场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要认真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不断优化果树种植品种,最终调整成为人们需要的产品。在了解市场的真正需要之后,要不断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调整种植规模,合理规划种植面积,使果树拥有丰富的生长资源,能够生长出良好品质的果实。在销售上,销售人员一定要合理分配水果,使水果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3.2 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效率

果品的商品化处理效果可严重影响果实的销售。关于果品的商品化处理效果问题,当地政府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当地实际状况进行考察,给各种水果的质量提供相应的标准,对不同质量的水果采取不同的销售方案。同时要认真研究各批发市场的情况,选择质量比较好的批发市场。此外,还可以对当地农产品实行优惠政策,提高销售数量,扩大销售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實损失。对于果实加工问题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农产品加工之后得到完美的升级,从而达到买家的心理需求。

3.3 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果品的生产效果比较低,造成市场矛盾。销售人员要积极采取果品产业化措施,完善经营结构以及对应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相关工作,使果品产业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使科技服务企业与营销机构的效果达到有机统一,为果品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新的局面,提高园艺果树栽培的市场竞争力。

3.4 大力发展贮藏加工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消费者对市场的需求有了很大地提升。为了满足人们对水果的需求度,市场经营者应根据消费者的爱好设置一些其他的消费方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合理划分市场规模,对不同产品进行不同加工,合理促进水果加工与食品饮料加工,改变果农思维模式,提升果品产业发展水平。

3.5 认真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建立高标准的商业基地

高科技的实施能够有效改良果实质量,有关部门要加大改良力度,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施肥、预防虫害等。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果农要保证水果品种优良,提高果实质量,生产出高品质的果实,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比,促进园艺产业走向高产高效的道路,使园艺产业生产出更多绿色健康的产品[2-3]。

4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园艺果树产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园艺果树栽培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园艺产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果农要把握机会,对果树栽培进行相应的管理,促进园艺果树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恒爱,张世法.园艺果树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211–212.

[2] 徐玉霞.园艺果树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7(18):26.

[3] 胡景梅.园艺果树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2017(2):23.

责任编辑:黄艳飞

作者:郭兴?伍灿航?吴龙峰?李嘉寅

园艺专业服务农业产业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的架构与思考

摘要:农业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分析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定位和现状,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加快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结构调整,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好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专业群架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其中加强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架构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及专业群的概念和作用

1 专业及专业群的涵义

专业是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专门人才培养的载体。按照教育界的传统认识,专业是以学科理论体系为背景,面向某学科或行业领域,按一定培养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组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因而其专业应该是以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为背景,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组合。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行业中的产业链、企业中的岗位群。专业群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及职业的分化和细化而逐渐形成的。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专业群”的概念,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 专业及专业群的作用

专业的作用:一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学生报考的选择点,有品牌的作用和价值;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衔接点,有岗位能力培养载体的作用和价值;三是社会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有服务、示范和合作的作用和价值;四是社会评价学校的评价点,是政府评估学校的关键点,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闪光点,有评价考核的作用和价值。总之,专业是学校的品牌,学校创办学特色,育优质人才的需要。目前,许多学校都有建设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提法。三者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区别在于示范专业有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内隐管理评价,得到政府命名和专家认可。而品牌专业虽没有评估指标体系,但注重外显结果评价,得到社会及企业的公认。特色专业更多地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专业群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延伸专业链,扩大专业规模,形成专业整体优势;二是有利于做强骨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三是有利于建成系列化实践教学条件,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四是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不断成长、相互补充和支撑优势;五是有利于处理好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形成长短结合、适应市场变化、便于专业调整的“少批量多方向”的人才包,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势:六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扩大职业院校的服务空间,增强服务优势;七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定位及专业现状分析

1 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的定位

(1)根据教育属性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当然以农业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农业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农业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农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化课程体系。

(2)根据办学层次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应具备应用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的功能,应在农业科技咨询、示范推广中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3)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根据办学形式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五年一贯制”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要整体设计、一体化安排,能够适应农业专业“季节性、复杂性、创新性”的培养要求。

(5)根据服务方向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教育,应当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致富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生态家园中作出贡献。

2 江苏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现状

江苏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原8所农校中职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1996年,全省部分农校试办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高职班,2001年全省8所农校普遍招收了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学生,特别是2004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以来。全省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轨道。目前。全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中,农林大类设有19个五年制高职专业,比本科专业目录中农学类16个本科专业多3个专业。比高职高专目录中的农林牧渔大类58个专科专业少39个专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全省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实际招生的主要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蚕桑技术等,其中以前3个专业涉及的学校较多、招生盼规模较大,并初步形成了以下特点: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由原来“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创造条件办什么专业”,充分体现了五年制高职专业实用、复合、创新等特征。如园林建筑、园林技术、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等专业或方向。

(2)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办好专业。通过成立由行业、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协作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和专业指导,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以及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与考核,同时依托行业企业,加强与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新的农业教育资源网和信息网。

(3)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想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以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模式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由原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逐步转向自主参与技术开发、引导新的社会需求,逐步走出一条“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子。

(4)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改必须建立在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由专业协作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在研制开发过程中,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注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职业能力为本位,借鉴CBE、双元制和项目化、任务化等模式和方法,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来构建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初步形成涵盖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规模偏小。由于人们对传统农业的偏见和择业观的陈旧,“跳农门”思想仍很严重,真正学农、爱农和愿意从事农业职业的生源严重不足。

(2)专业设置老化严重。现代农业投入大、技术含量高、产业转型升级快,许多学校“只上专业、不加投入”的现象较普遍,专业教师在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下,改革创新意识薄弱,动力不足。

(3)专业及专业群架构不够。由于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产供销加的连续性以及就业岗位的分散性,迫切需要开发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专业群。

(4)行业企业参与热情不高。虽然许多学校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专业建设开始走向社会化。但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度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专业建设与改革比较多的还是以校内为主,企业参与度小。

(5)专业特色不明显。根据社会热点上专业,专业重复严重。无论是中职、高职。还是其他形式的转制学校,大多是按照原来的专业模式,只是增加些课程就开始办新专业。专业及专业群开发不深入。

三、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的架构与思考

1 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

以江苏省为例,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目前,江苏正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1)实施“五项转变”: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环境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2)推进“两化、三载体”建设: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

(3)发展“六大产业”: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4)创新“五大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创新农业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城乡协调发展机制。

因此,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架构应适应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特点,针对现代农业新兴岗位,超前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明确培养目标,加快课程改革,开发核心课程和技能,培养现代农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2 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群架构

(1)专业群构建方式。专业群的构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既有专业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延伸式,根据产业链、工艺流程不断升级而延伸,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可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业植保和农资服务等方向;二是派生式,依据专业岗位的细化、裂变而不断产生的新岗位、新工种,如“园艺技术”专业可设设施园艺技术、园艺种苗生产技术、园艺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方向;三是复合式,根据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将两个及两个以上专业的有关内容进行结合,培养复合式应用人才,如“园林技术”专业可设园林设计、园林测绘、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监理等方向。

(2)专业群的架构建议。以目前开设的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为例,可进行如表1专业群架构。

3 农业专业架构的几点思考

(1)专业架构必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城市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方式。

(2)专业架构必须随产业转型升级而变化。农业是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消费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农业的需求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营养、安全、多样、方便、健康、休闲正影响着农业内部的深刻变革。

(3)专业架构必须“一专多方向”。农业是弱质产业。是生命产业,是以自然气候条件为基础的产业,不耐贮运,抗市场、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投资大、见效慢、变化快,对五年制高职来讲,适宜以某专业建设为主、多方向发展。

(4)专业架构必须以师资为基础。师为教之本,无论是设置新专业还是设置专业群或方向,没有优质的师资资源,是办不好、办不久专业的。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师资应是农科教结合“双师型”教师。

(5)专业架构必须以实训条件为保障。传统的农业专业“只说不做,黑板种菜,校内劳动”是不能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应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校乡合作、校村合作、校户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训资源。

(6)专业架构必须以培养“致富能手”为目标。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应该是好致富、能致富的专业,毕业生应该是地方农业行业的“致富能手”和创业精英。

总之,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的架构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必须适应现代农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改革,做到长远结合、专兼结合、内外结合,从而实现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策略平[J],职业技术教育2002(16):23-25

[2]刘国军,专业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111-114

[3]曲衍芬,试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05),12-14

[4]黄莉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J],求是杂志,2010(14):17-18

作者:朱余清 孙孝龙

上一篇:农业专家系统问题探讨论文下一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