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2024-05-02

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精选十篇)

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篇1

1.1 专家证人的含义

专家证人制度是英美法系创设的证据制度, 用以弥补法官在非法律领域专业知识的缺陷。专家证人作为证人在法庭上提供的不是一般证人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做出的证言, 而是依据其特殊知识和技能得出的意见证据。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相对应的是我国的鉴定人制度。

1.2 专家证人的资格与选任

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英国《统一民事诉讼规则》对专家证人的描述, “专家”的要求只强调在职业上合格与经验上足够, 关注专家的现实能力, 而这种能力如何形成不被重视。另外专家作为证人出庭, 合格的专家证人需要向法庭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书面报告、出庭陈述并面对质询。专家证人的选聘与法官职权无直接关系, 由当事人自由聘请。

1.3 专家证据的证明力以及采信规则

其权重乘积的和再除以其所有权重之和) , 于是R&D投入规模指数T= (H*W1+K*W2) / (W1+W2)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区域R&D投入规模指数 (见表2) 。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 东部区域R&D投入规模明显优于中西部, R&D投入规模指数的前七名都在东部。事实上,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历史上就是经济发达、人才荟萃、高校云集之地, 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强大的市场需求为这些省份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东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 经过20多年的积淀, 则显示出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山东省抓住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 打造企业名牌,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使自己的整体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R&D投入规模显著低于东部, 而且分布也不均衡, 排名靠前的两湖、四川、陕西等省分别拥有我国中部、西南的几个学术重镇, 它们也是中西部地区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几个省份, 有相对好的创新环境。由于经济、社会、历史等原因, 中部和西部的其他很多省份的高等教育水平较低, 而且相对较小的经济规模和较慢的经济发展速度使这些省份技术创新活动举步维艰。因此这些地区R&D投入规模都相对较弱。

3.结束语

由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等因素的影响, 我

与我国民事诉讼实务界关于“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 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的观念不同, 专家证据不会因为由专家提供, 就具有比其他证据更高的地位, 专家证据同一般证言一样接受交叉询问。

1.4 专家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专家证人制度建立时得到大力支持, 1554年Saunders法官认为“我们已经不再可能通晓万物, 但是我们需要对世事都略有所知, 同时又能专精于某些事物, 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 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来帮助陪审团对于一般人不甚了解的事物进行审查”。但专家证人制度随着几百年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负面性:双方当事人相互对抗使任何一方都不遗余力地获取对己有利的证据, 花重金聘请为自己说话的专家证人, 专家证人的意见性证言很难保持公正, 弊端有:专家证人的职业化运行;灌输了法庭经验和诉讼技巧的职业培训;居高不下的诉国区域R&D投入规模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东部区域R&D投入规模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分别从基础因子指数和人力因子指数看, 也是东部区域明显高于中西部区域, 因此, 提高我国区域R&D投入水平和缩小区域R&D投入规模差距以促进经济发展平衡是当前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井安, 景光仪.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 2005, (8) .

[2]董丽娅.中国科技指标发展现状及关注的问题[J].科技管理

研究, 2000, (1) .

[3]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R].北京, 中国

统计出版社, 2007.

[4]连燕华、于浩、郑奕荣.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4) .

[5]赵国党.我国工业企业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实

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8) .

[6]陈艳, 雷育胜.加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J].科技管理研

究, 2006, (9) .

[7]中国科技网.http://www.sts.org.cn.

[8]罗应婷, 杨玉娟.SPSS统计分析[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讼成本;冗长又繁复的专家报告导致的诉讼延迟……因此20世纪90年代英国施行了专家证据新规则:1) 要求专家证人对法院附优先职责, 协助法院发现真相;2) 法院可以为双方当事人就同一特定问题指定同一专家证人, 鼓励当事人使用共同专家;3) 强化双方专家证人协作;4) 法官有限制专家证据使用的权利。英国在改革中加强了法官职权, 专家证人制度的改革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是一种启示。

2.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及价值评析

2.1 司法鉴定制度与专家证人制度比较

虽然司法鉴定制度与专家证人制度同是聘请具有专业科学知识的人员提供鉴定性结论, 查明案件事实以解决冲突纠纷, 但是两者从制度理念设计和运行机制上存在巨大差异:

1) 启动运行方式不同。鉴定人参与诉讼由法官依职权决定;专家证人一般由当事人自由选聘。2) 诉讼地位不同。鉴定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 与证人的定义不同;专家证人在诉讼中基本适用普通证人的诉讼规则。3) 二者范围不同。我国鉴定人隶属于鉴定机构并且取得鉴定人资格;专家证人是在某一些行业或领域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专家证人资格取得无固定原则。4) 规范性不同。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鉴定人出具鉴定结论时必须有鉴定人签名并加盖鉴定机构公章;专家证人以自然人形式作证, 并不以任何机构名义出现在法庭上。

2.2 我国的鉴定制度及相关制度———以民事诉讼法为例

《民事证据规定》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做出鉴定结论, 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 人民法院应予以准许。”这一规定与“专家证人”制度呼应: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反不正当竞争案, 涉及到高分子专业问题, 原被告双方就分别聘请了专家论证有关专业问题。我国已能寻觅到专家证人制度的影踪。《民事证据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我国立法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不就专门性问题给出结论性意见, 而是阐述和说明专门性问题。

我国司法鉴定已经呈现了鉴定人、专家证人、专家辅助人三足鼎立态势。

2.3 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价值评析

在我国, 鉴定制度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1)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存在缺陷。我国鉴定启动权由警、检、法机关共同享有, 在实践中往往导致三机关各自做的或委托做的鉴定结论各不相同, 互相矛盾, 法庭对采用哪份鉴定结论不知所措。卢伯成诉胡尚军故意伤害赔偿案就是典型, 该案拖了7年, 围绕被害人的伤势问题先后作过8份鉴定结论。2) 鉴定人资格制度不够合理。《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从事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鉴定人的选任范围限制为登记在册的鉴定人。鉴定人登记范围仅限于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鉴定, 对那些社会运用较多的专业性事物, 如产品质量纠纷、建筑工程质量纠纷、海事纠纷等专业问题鉴定都未纳入统一登记管理的范围。这样导致了鉴定机构之外的专家没有鉴定的资格。以上缺陷致使错误、重复的司法鉴定在诉讼中偶有披露, 司法鉴定的公正客观性被质疑, 一个案件审理过程中会出现几个或多至十几个鉴定结论, 让法官面对由不同机关依职权做出或委托做出的、不同层级的鉴定机构做出的鉴定结论无所适从。因此, 专家证人制度被引入我国证据法制度之中。但是专家证人制度是否应当完全取代我国的鉴定人制度呢?笔者认为完全替代缺乏现实性与可行性。

首先, 专家证人制度具有拖延诉讼, 双方当事人可能投入“武器竞赛”, 将专家证人证据变成金钱竞争的结果, 致使专家证据既浪费诉讼成本又缺失公平, 专家证人制度在当事人对抗模式下过于缺乏公权力制约进行了改革。而在我国职权主义模式下存在的司法鉴定人制度也有优点:它本身具有的效率, 制度上鉴定人的中立性是专家证人制度没法比拟的。另外, 专家证人制度在我国的司法环境中独立运行的相关条件尚不具备, 比如“对抗制的诉讼体制、交叉询问规则、律师强制代理制度等……这些配套制度并不完善, 远远不足以支持专家证人制度的运作。”最后, 司法鉴定结论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司法实践中重复鉴定靠制度设计没有办法完全规避。因为鉴定是鉴定人员依专业知识、逻辑经验对专门问题进行的主观判断, 认识的过程是不断完善与改变的过程, 不同的鉴定人对同一问题难免会做出不同的结论, 没有办法保证证据证明的是案件的绝对真实, 只能反复实践、研究, 寻找出更加接近真实的方法与制度。

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不能被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完全取代, 而应在保持自有制度基础上审慎移植专家证人制度, 加以融合, 寻求到职权体制与当事人对抗体制的最佳平衡点。

摘要:英美法系对抗制诉讼模式下的专家证人制度与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着目的与证据形式上的相似性, 所以立足我国司法鉴定的现状, 借鉴专家证人制度, 有利于寻求既保障公平又不失效率的最佳司法鉴定制度。

关键词:专家证人制度,司法鉴定制度,鉴定人

参考文献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辑委员会.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二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554.

[2]美弗兰西斯威尔曼, 周幸等译.交叉询问的艺术[M].红旗出版社, 1999.79.

[3]参见齐树洁.民事程序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5-86.

[4]专家到庭论证, 司法更加透明[N].人民法院报, 2002-3-18.

[5]梁玉霞.鉴定结论在司法中的两面性及其统一[J].律师世界, 2001, (1) :16.

司法会计鉴定程序 篇2

正当程序贯穿于整个诉讼进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系规制诉讼行为之总纲.刑事诉讼中的正当程序大而言之,包括逮捕的正当程序,收集、运用和确认证据的正 当程序,公正审判的正当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 定。”司法会计鉴定的正当程序显然要归属于收集证据的正当程序类别中去。

司法会计鉴定理论肇源于司法实践,并随着司法理念的衍更不断改变着自身的性格。我国的刑诉法理论经历了由感性司法到理性司法,藐视人权到保障人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司法会计鉴定的理念相应地也发生了巨大进步。目前的司法会计理论认为,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本质上是一种专家证言,但这种证言不同于普通的证人证 言,普通证言所证实的内容是由证人感官所直接感受到的,证人只需如实表达即可。而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则是司法会计专家在观察、查阅财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运 用会计专业逻辑判断的结果,鉴定人意志上是否独立,工作机制(逻辑推理)是否严谨,身份定位是否专业将影响到这种专家证言的客观性或科学性。

那么就提出了如何在法律上保证实现这种独立性、严谨性、专业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即是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正当程序。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用于保 证结论严谨性的工作机制(逻辑推理)是属于技术性的问题,不应当由法律规范。事实上,正当程序的一些理念如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也是为了克服司法者有限的理 性,保证司法判断的严谨性创立的。再者,不严谨的工作机制得出的鉴定结论怎么能作为剥夺人之自由、生命的证据呢?对判决往往起决定作用的司法会计鉴定的工 作机制只有是严谨的才能在法律上被认为是正当的。工作机制的严谨性——科学理性与正当程序——司法理性在这里是一致的,并轨的。

因此说,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正当程序即是与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实现独立性、严谨性、专业性相关的鉴定环境、鉴定机制、鉴定理念。下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一)保证独立性得以实现的鉴定环境。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非理性司法思维---权力思维的左右,公检法机关内部均可设立鉴定部门,自诉自鉴、自审自鉴已成定局。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设立鉴定 部门,不仅会损害人们对形式正义的法感情—令人质疑鉴定结论的中立性,也会损害人们对实质正义的法感情—鉴定人常会迫于本部门中长官意志而违心作出鉴定结 论。迫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新出台的《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相当一部分鉴定权仍掌握在侦查机关手中,势必 在长时间内继续起负面作用。比如,为了提高办案效率,鉴定人员常会被要求提前介入侦查活动,这在基层检察检察机关表现得尤其普遍,司法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程序》。基于角色决定利益,当这 些鉴定人员为亲手查明的犯罪事实制作鉴定结论时,不可避免地对鉴定的对象怀有难舍的感情,在分析、论证和作出结论时,往往伴有偏激、片面、不严谨的情绪。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意旨十分明显,就是使鉴定人员独立于侦查活动,以便形成博弈效应。即使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没有丧失中立性,但由于做法的本身违背 了形式正义的要求,会引起利害相关人的合理怀疑,同样违背了诉讼法的精神。

为了实现司法会计鉴定人意志上的独立性,必须将司法会计鉴定人从长官的意志和人情的干扰中解放出来,建立专业的司法会计鉴定人制度,使司鉴定人只服膺于司法会计鉴定的规律,愿意对鉴定结论负责。

司法会计鉴定的独立性不仅受以上制度缺陷的摧残,而且还常常遭到语言的围剿,也就是说,语言本身时时在否定着其应有的属性。由于专业沟壑的存在,送检人员 和鉴定人员之间必然要经历一个专业语言的转换过程。尤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送检人员通常是侦查人员,他们在确定鉴定要求时,必然以与侦查结论或者与收集的 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相互加强为目的,以他们熟悉的法律语言进行表达,这种表达就是在强硬地诱导鉴定人员的意志,把鉴定当成一种必不可少但认为并不重要的仪 式。比如“对犯罪嫌疑人甲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的贪污行为及数额进行鉴定。”遇到这种情况,鉴定人员和送检人员之间必须要进行协商,对鉴定要求进 行口径的调整或者语言的转换,以凸现出中立性。如上述要求可以转换成:“确认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脱离会计控制的会计事项。”如果不进行这种专业 语言的转换,鉴定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将极为模糊,正当程序原则所要求的理性就会遭到损伤。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各种情形委托语言的 表达标准,在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员之间进行对接。

(二)保证严谨性得以实现的鉴定机制

司法会计鉴定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在查阅财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专业技能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要使这种逻辑推理的结论具备科学性,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鉴定结论的得出需要建立怎样的财务会计资料平台之上?

2鉴定结论所推理的事实怎样才能具备排他性?

3鉴定结论所能够反映的事实应限定在多大的范围?

4在鉴定过程中,对所运用的鉴定手段应如何规范才能具备可比性和可评价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司法会计鉴定理论应运而生。对应问题1,提出了司法会计假定理论,“司法会计假定,是指在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已经或必须确认 的一些基本前提。”司法会计假定理论的出现,为反对和防止“感觉鉴定”(在财务会计资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凭感觉甚至凭口供和证言出鉴定结论,或者在无法取 得财务会计资料检验结果的情况下,直接以会计资料为依据对财务问题作出结论,结果制造了很多错案)作出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应问题2,提出了财务会计错 误理论,对财务会计错误出现的过程进行剖,来向大家说明,财务会计的错误不一定就是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对应问题3,提出了财务事实和会计事实 的区分理论。该理论明确了这样一个观念:财务事实只能由财务资料直接证明,会计事实只能由会计资料证明,二者之间只能间接证明。对应问题4,提出了司法会 计的标准问题,以规范鉴定行为,在同一事项进行鉴定而的出不同的结论时能有一个衡量标准(其实,前三项理论本质上也是属于鉴定标准)。

上述几套理论,事实上都是

从不同的角度上为实现鉴定结论的生命——严谨性而服务的。

(三)保证专业性得以实现的鉴定理念。

在司法会计鉴定过程中,与鉴定人有关的案件事实有四种:客观事实,财务事实,会计事实,法律事实。客观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人类无法超越时间的障碍,故这种事实是不可再现的,司法者只能是运用其留下的痕迹(证据)进行模拟(其间还夹杂着人为的判断成分),得出另一种事实——法律事实。而我们常说的财务 事实和会计事实严格来讲,应当叫财务鉴定事实,会计鉴定事实。不但财务事实和会计事实之间要区分,财务事实与财务客观事实,会计事实与会计客观事实,财务 事实与法律事实,会计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更要区分,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专业理性。因为有了这几种事实之间的分野,鉴定人在下结论时,便不能越厨代 庖,以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财务、会计鉴定事实对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发表看法。比如,鉴定人只能对“损益”发表意见,不能对“损失”发表意见,因为“损益”是 个会计事实,而“损失”则是个法律事实。

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篇3

【关键词】会计鉴定;司法制度;鉴定人;管理制度;策略研究

一、前言

自从我国开展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以来,至今已经有20年,随着时代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在会计性质的法律诉讼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会计鉴定与司法条令的结合,加强了对政治职务人员受贿行为,以及企业经济发展漏税逃税现象的检查,为法律案件活动的进行提供了真实准确的证据信息,保证了法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充分发挥了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法律效力。

二、我国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管理制度概念简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企业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在实际诉讼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司法鉴定的案件也在逐渐增加。顾名思义司法会计鉴定就是会计鉴定与司法的组合,实质上是一种法律诉讼活动,主要解决会计性质的法律问题,而司法会计鉴定人是司法会计鉴定诉讼案件的活动主体,司法会计鉴定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在实际的法律诉讼活动中,可以运用相关的知识对企业的经济情况作出准确的计算,鉴定并查证案件中待定的事实,为案件的下一步发展提供真实的证据信息,实现查明财务数据信息的目的。

三、我国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管理制度研究问题

1.司法鉴定人资格规定不明确

司法鉴定人资格是判断鉴定人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指标,一般情况下我们从司法鉴定资格的内容和形式入手,深入了解司法鉴定资格的实质内涵,继而通过司法鉴定资格的应用,了解该鉴定人的资格程度,以及该鉴定人的实际鉴定能力。为了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就应该制定相对统一的司法鉴定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对资格准入和准出的控制,保证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制定的与司法鉴定人资格相关的条例内容还比较模糊,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歧义,会计鉴定人员的能力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不能充分发挥司法会计鉴定的真正作用,降低了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质量。

2.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会计司法鉴定工作对司法鉴定人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条令规定,只有正规侦查机关内部设立的鉴定部门人员,以及经过国家正式授权的会计鉴定专业人士,有资格从事会计鉴定工作,并在鉴定工作中行使权力,为了保证会计鉴定资格实践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针对司法会计鉴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规范司法鉴定人的行为,为司法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从会计鉴定资格实践现状来看,会计鉴定工作的环境制度相对宽放,鉴定人的文化素养不能满足会计鉴定工作的要求,无法适应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复杂性,在实际鉴定工作过程中,随机应变和操作专业性差,导致司法会计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致使法律诉讼活动不能顺利的进行。

四、完善我国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管理制度策略

1.完善司法会计鉴定资格制度

目前我国司法会计鉴定制度不够规范,不能保证所有的司法会计鉴定人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了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提高司法会计鉴定人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法律相关部门就应该,针对现有的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司法会计鉴定资格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司法会计鉴定人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完善现有的司法会计资格制度,并在现有制度上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适用性和执行力。与此同时要观察司法鉴定人的实际表现,以及司法鉴定人的个人特色,了解鉴定人的实际需求,继而设计特色鲜明内容明确的司法会计鉴定资格内容,充分发挥出司法鉴定人的优势,加强名册管理制度,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满足司法会计鉴定本质属性要求

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伴随着法律诉讼活动进行,司法会计鉴定人是法律诉讼活动的参与者,只能提供专业性的数据建议,不能从根本上左右案件的进行,受法律案件和法律规定的影响,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必须保持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作为司法会计鉴定人,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谨慎,摆脱个人价值观念和正常生活常识的约束,以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手法为依据,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准确的操作,做好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满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本质属性要求。为了保证所有司法鉴定過程中涉及的机构和鉴定人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法律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大审核力度,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考核难度,统一司法会计鉴定资格认证的标准,与此同时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以及现代社会对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具体要求,建立明确的司法会计鉴定准入、准出和权限使用制度,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规范鉴定人员的行为,在最大限度上遵循司法会计鉴定的本质属性原则。

五、结论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司法会计鉴定人在整个法律案件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司法会计鉴定人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案件的发展方向,为了保证案件涉及到的事实能够及时被发现,作为司法会计鉴定人,应该保持自身的职业操守,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不掺杂个人的极端感情,从全面且客观的角度对案件涉及到的事实进行鉴定,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为依据,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烜炜. 我国司法会计鉴定与司法会计鉴定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01:40.

[2]柳影. 法务会计专家证人制度与司法鉴定人制度的比较与借鉴[D].江西财经大学,2013.

[3]宁波.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中会计司法鉴定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4]吴婷. 我国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D].江西财经大学,2009,02:48.

[5]杨桦.我国司法会计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08,01:42-44+47.

作者简介:

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篇4

一、司法会计鉴定书原文 (文中当事人和单位均为化名)

(一) 基本情况

委托单位:本市某公安分局 (某公经字[200×]×号聘请书) 。委托鉴定事项:A公司业务员张某未向本公司交付出售健身卡款项的情况;张某收取B公司健身卡款项的资金流向情况;张某以本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受理日期:200×年×月×日。鉴定材料:A公司提供的应收张某出售健身卡款的有关会计资料;委托人提供的B公司健身卡款的资金流向;张某以本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的相关材料。鉴定日期: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鉴定地点: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被鉴定人:张某, A公司职工。

(二) 检案摘要及基本情况

根据委托人的材料反映:200×年×月×日, 张某在担任A公司健身卡销售代表期间, 利用职务便利, 涉嫌将收取的健身卡销售款挪用。

(三) 检验过程

一是A公司应收张某健身卡销售款情况。根据A公司提供会计资料反映: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 A公司通过张某经办销售的健身卡合计38万元未收回, 挂账应收款———张某专户。张某以D公司、E公司等单位需要购团体卡的名义不断向A公司提取健身卡, 所欠款项未按交款日期交回A公司。截止案发日, 欠款合计为38万元。具体见附件一 (有每一笔应收健身卡销售款形成的张某领卡和欠款凭证及会计记账凭证———笔者注, 下同) 。二是A公司张某收取B公司健身卡款的资金流向情况。A公司在200×年×月×日销售健身卡给B公司, 金额9万元, 经办人为李某, B公司第一次出具一张支票金额9万元 (号码为××××) 给A公司, 但该票发生银行退票。200×年×月, B公司第二次出具一张支票 (号码为××××) 金额9万元, 该支票由张某收到后以旅游费名义转交给C公司解入银行, 然后张某以取消旅游的形式, 从C公司领取现金9万元。截止案发日, 该笔款项A公司未收回, 挂账应收款。具体见B公司支票正面和背面复印件及C公司解缴银行B公司支票的凭证等会计资料、B公司李某和C公司杜某两人笔录。三是张某以A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根据委托人的材料反映: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其中:用二张支票支付了10万元, 现金支付了2万元 (未提供现金收款凭证) 。截止案发日,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具体见C公司两张支票存根、张某借条和杜某笔录。

(四) 分析说明

A公司通过张某经办销售的健身卡款合计38万元未收回;A公司在200×年×月销售健身卡给B公司金额9万元, 该笔款项在200×年×月被张某收取。上述合计A公司涉嫌被张某挪用款项为47万元。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涉嫌被张某挪用款项为12万元。

(五) 鉴定意见

一是A公司业务员张某销售健身卡后未向A公司交付卡款情况。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 张某以D公司、E公司等单位需要购团体卡的名义不断向A公司提取健身卡, 所欠款项未按交款日期交回A公司。截止案发日, 欠款合计为38万元。二是A公司张某收取B公司健身卡款9万元, 未将款项交回A公司, 该款的资金流向情况为:200×年×月, B公司出具一张支票 (号码为××××) 金额9万元交张某收取, 张某将该支票转交给C公司, 该公司退现金9万元给张某。三是张某以A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A公司业务员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其中:用二张支票支付了10万元, 现金支付了2万元 (未提供现金凭证)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

二、原司法会计鉴定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鉴定对象错误

一是司法会计鉴定的对象应是涉案会计资料 (即检材, 下同) ;鉴定客体应是涉案会计事实, 即由涉案会计资料记录的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38万元、B公司健身卡应收款9万元未收讫和预收C公司健身卡款项12万元但未提供健身卡等事实。因此, 以张某为鉴定对象显然不妥。二是杜某、林某等人的三份笔录不是检材, 不能成为鉴定对象和结论的依据。

(二) 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未排除会计信息的或然性

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 即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38万元未收回, 属收入排除类鉴定。作为司法会计鉴定, 应排除检材可能存在的“货款收讫, 但记录蹿户”等或然性。

(三) 第二节涉案会计事实鉴定结论表达欠妥

第二节涉案会计事实, 即B公司健身卡应收款9万元未收讫, 与第一节同属收入排除类鉴定, 已由支票背书证实确已入C公司账户, 排除了会计信息的或然性, 但是否确属“张某未交回A公司”和领取了9万元, 没有检材证明。因为, 第一, A公司与C公司是否存在业务往来, 是否可以持B公司支票转付C公司, 属侦查事由;第二, 没有检材证明张某在C公司领取了9万元。以上两点仅凭证词显然欠妥。

(四) 第三节涉案会计事实没有检材证明

第三节涉案会计事实, 即预收C公司健身卡款项12万元但未提供健身卡, 仅有张某借条和和两张C公司金额总额为10万元的支票存根及杜某笔录, 借条上也未注明借款事由, 没有两张支票去向和C公司做账记录及领取2万元现金的会计资料, 难以证明与“健身卡”有关。同时, 该鉴定未证明两张支票去向, 将直接关系到办案人员如何认定张某这一行为性质的问题。

(五) 检验、分析、结论三部分内容雷同

检验部分太粗, 检材特征描述太少;分析部分未对检材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等进行论证, 而仅是重复检验内容;结论部分不简洁, 且重复检验和分析两部分内容。

三、司法会计鉴定书的完善建议

(一) 材料描述方面

在“检案摘要及基本情况”部分, 应详尽略述案情概况, 便于所有鉴定结论使用人和审查人了解该案背景。检验部分应适当描述检材特征。如对第一节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的涉案会计事实, 应概述会计记账凭证是如何记录的、附件有哪些等等, 便于结论使用人了解这些应收款原来是由张某销售的健身卡款项久未收讫后, 由张某出具“欠款单”形成的。描述得当, 还能起到提示检材所含证据语言的作用。分析部分应对检材来源的合法性、检材之间的会计勾稽关系等证据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等进行论证, 而不是重复检验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二) 内容方面

对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应进行反思式论证。该部分内容的鉴定属于收入排除类鉴定, 技术难度确实较大, 但作为一项司法鉴定是必须的。主要是检验A公司相关期间内有无事由不明确的收入, 从此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张某已交本公司电影票款, 但会计记账蹿户”等会计信息的或然性。做到了这一点, 法律上管它叫证据具有“排他性”。

(三) 应删减部分

删去被鉴定人, 没必要将嫌疑人作为鉴定对象, 弃用三份笔录。在鉴定过程中查阅有关笔录, 对工作会有帮助, 也是允许的。但若作为鉴定对象和结论依据及鉴定书附件是不妥的, 有时甚至会对整个鉴定结论的证明效力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四) 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应当简洁明了, 没必要再重复检验部分内容作为理由。如对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可以这样表达:“由张某经手销售并出具“欠款单”的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 至今仍未收讫”。结论意见应仅限于检验涉及到的范围, 未涉及的范围不应做回答。譬如, 对于第二节涉案会计事实, 仅需回答说:“B公司支票确已入C公司账户, 金额9万元, 但未见张某至C公司领取此款”。对于第三节涉案会计事实, 应回答说:“由张某出具的借条和两张C公司的支票存根不能证明其向C公司所借的12万元是否确实收到、是否属于健身卡预收款和款项的真实去向”。

(五) 检验、分析、结论三部分内容比较

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司法会计鉴定初探 篇5

 2006-08-07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经济过失和经济犯罪案件,需要专门的鉴定机构对其会计事实进行鉴定,为司法机关的审判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对司法会计鉴定的鉴定主体、鉴定标准、鉴定程序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较少,实务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司法会计鉴定的主体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为司法机关查明案情,对案件所涉及到的会计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书面鉴定结论的一种法律诉讼活动。鉴定的主要内容有会计核算资料的鉴定、实物资产鉴定、货币资金鉴定、往来款项鉴定、长短期投资鉴定、银行借款鉴定、成本费用鉴定、利润鉴定等。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鉴定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由谁来鉴别和判断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财务会计事实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对从事司法会计鉴定的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资格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从事司法会计鉴定的人员比较杂,有退休多年的会计、有注册会计师、有司法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等。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8号《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第4条、第5条指出,进入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名册的要有“专业资质证书”、“专业资格证书”,但是对专业资格没有明确是会计师资格证书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或其他。笔者认为,司法会计鉴定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是一项既复杂又责任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司法会计鉴定主体的鉴定人主导着鉴定的整个过程,其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鉴定结论的质量,因此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司法会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鉴定人员要具备以下知识技能:(1)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和调查技能,而且要精通证据学。不仅懂得鉴别证据,还必须知道如何搜集证据。(2)不仅要有全面的分析问题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3)不仅要有精湛的职业判断能力,如接到任务以后能够很快地确认出对该案件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事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就目前而言,司法会计鉴定主体可以是:(1)公、检、法等系统内部设定的已取得司法会计鉴定权的专职司法会计人员。这些人系统地掌握了法学、证据学、刑事侦查学等专门知识,也熟悉会计学和审计学,具备司法会计鉴定的能力。(2)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执业注册会计师。(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会计专家和学者。这些人精通会计专业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也适合作为司法会计鉴定主体。

司法会计鉴定的依据标准

司法会计鉴定的直接依据主要是在司法会计检查过程中搜集到的确凿、有效的证据。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是分不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深入。司法会计鉴定所需资料是通过司法会计检查这一环节取得的,对整个案件的检查和鉴定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在实践中,司法鉴定机构没有规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标准,完全依靠鉴定人的主观因素和经验来作鉴定,往往对同一经济案件的同一会计事实的司法鉴定,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鉴定,这种现状与司法鉴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有一定的联系。

笔者认为司法会计鉴定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审计准则。(2)地方的有关财经法规政策。(3)单位内部的有关制度规定,重要的合同以及重大会议纪要。(4)当事人双方质证材料。(5)鉴定报告标准。其中,前4项内容是我们进行财务会计事实认定的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就可以认定其事实。需要说明的是当事人双方质证材料,即使不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定,如白条入账,只要当事人双方认可,在合伙纠纷案件中也可以认可。第5项是鉴定报告标准,这一标准与审计报告不同,也不能照搬审计报告准则,应当由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报告格式、内容、报告用语等。

司法会计鉴定的证据

司法会计鉴定的证据与年报审计证据不同。前者的证据是确凿和精确的,它的取得必须进行详细的审计,是司法机关藉以对被告量刑定罪,解决经济纠纷的依据。司法会计鉴定是对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案件中的经济业务的审查鉴定,其证据的获取除了依据《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规外,也必须依据报表审计的证据规则。但司法会计鉴定的证据还要受当事人质证(民事诉讼法第66条),需要审判人员的判断(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经济纠纷案件的证据通常由司法会计鉴定人员获取,经济犯罪案件则需要懂侦查学、犯罪学等知识的刑侦人员介入,才能取得相关的证据。凡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司法会计鉴定的证据。司法会计鉴定证据的充分与否,将影响司法会计鉴定的结论,因此它是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一项中心工作。

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在实际中,对经济纠纷案件的鉴定占大多数。这类案件的特点是账证不全、原始凭证真实性差、会计账目混乱、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健全、涉案时间长。因此在司法会计鉴定的方法上就不能使用抽样审计的办法,必须进行详细的审计。具体鉴定的程序和方法应包括下述步骤:(1)接受委托,会见委托人。对案情重要事实、当事人及考虑中的问题进行了解。(2)询问调查。了解经济案件发生单位的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制度,对当事人、责任人进行调查和询问,以确定司法会计查验的重点和范围。(3)进行分析性复核。(4)进行符合性测试。(5)进行实质性测试。(6)出具司法会计鉴定报告。司法会计鉴定报告是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结

果。

司法会计鉴定报告

司法会计鉴定报告是司法会计工作的结果,其服务对象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司法会计鉴定报告与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不同。民间机构审计报告通常是简式报告,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四种报告形式。司法会计鉴定报告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范式。笔者认为,司法会计鉴定报告应当为详式报告,其内容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标题。应当统一为“司法会计鉴定报告”。(2)收件人。应当为鉴定业务的委托人。(3)简要案情。(4)司法审计情况:①被审单位概况。单位名称、性质、隶属关系、财务状况;②被审单位账面反映情况;③审计情况。(5)鉴定分析说明及依据。包括质证、听证记录、会计资料、有关重大经济合同、重要会计记录等。(6)鉴定结论,即鉴定工作结果。对鉴定结果要陈述清楚并附鉴定明细表。(7)鉴定人签章。签章人和鉴定人要一致,至少应由两人鉴定并签章。

需要指出的是,鉴定结论要用陈述事实的语气来描述。至于鉴证结果究竟由哪一方负责,则由法官来认定。鉴定报告的措词要严谨,事实和数字要准确,要有确凿的证据,经得起考验。司法审计情况要按委托内容逐条说明,说明哪些事项是符合国家有关财会制度、可以确认的,哪些事项经双方质证认可达成一致意见的,哪些事项有争议、需由法官来认定。

司法会计鉴定报告要送达委托人、诉讼当事人,要让他们明白和读懂报告。因而对审计情况要附明细表,把审计过程中每一笔数据的出处列示清楚,每一笔数据都必须要有依据,要经得起各方面挑剔。

另外,司法会计鉴定还应当建立错鉴追究制度。故意出具虚假鉴定报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对于过失或技术水平原因出具错误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应当取消鉴定人资格。这样才能保障司法会计鉴定的质量和司法会计鉴定的严肃性。

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 篇6

[关键词]司法会计;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理论结构

众所周知,由于司法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我国在司法会计鉴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及理论框架,具体表现为:从事司法会计鉴定的专家学者较少;缺乏系统性的司法会计鉴定理论体系;高标准、多层次、专业化的专著和论文也较为鲜见等。因此,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和学者对司法会计鉴定领域的具体性问题均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司法会计鉴定领域的理论研究日趋学派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派式趋向对于司法会计鉴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派式趋向使得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出现多元化,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了司法会计鉴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但另一方面,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派式趋向也对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在业内缺乏统一、权威的基础性理论会影响司法会计鉴定的实践操作。因此,加强对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在实践上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司法会计鉴定的内涵及概述

司法会计鉴定一词来自于我国法学者在1954年翻译的前苏联教材《会计核算与司法会计鉴定》一书。关于司法会计鉴定的内涵解析,本文主要从司法和会计鉴定两个层面切入:第一层面,“司法”一词对司法会计鉴定的范围及社会活动属性进行了限制,标志着司法会计鉴定是法律诉讼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使司法会计鉴定区别于一般的会计及审计活动;第二层面,“会计鉴定”则是指诉讼活动的内容是司法会计鉴定,而不是司法笔迹鉴定、法医学鉴定等,这限定了鉴定的类别。

长期以来,关于司法会计鉴定的定义,学界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司法会计鉴定是指依法具有有关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的委托,运用会计学原理及方法,通过检查、计算、验证和鉴证等方式,对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以及其他会计资料进行检验鉴别并提供鉴别结果的活动。我国引入司法会计后,国内相关学者按照具体内容的不同,将司法会计鉴定活动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检查活动是司法机关进行的诉讼调查活动,而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开展范围及内容则比较丰富,无论是侦查机关还是社会上的中介机构都有司法会计鉴定的相关活动。

二、国内外学者对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研究

(一)国内学者对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一阶段:关于构建基本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方面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黎仁华认为,研究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首先要对法务会计的目标进行设定,并将这一结果作为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然后再进行法务会计理论结构方面的研究,这才是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张苏彤教授认为,西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思路在法务会计当中仍然可以使用,这种思路的具体内容是:在进行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研究时,以目标作为研究起点,同时用目标对其他项目的研究进行指导,并将其作为整个理论的基础。

第二阶段:关于构建基本理论结构方面的核心观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金彧昉认为,法务会计的理论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提出问题,主要针对法务会计的内涵;二是分解问题,分析法务会计的相关问题,例如它的目标、假设、证据原则等;三是检验问题,例如法务会计需要报告的内容有哪些,所报告的信息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等等。首都贸易经济大学教授刘仲文认为,我国的法务会计的概念及框架可以参考美国的相关概念,同时根据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务会计概念及其框架。我国对美国法务会计方面的借鉴可以从会计调查及诉讼协助两方面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六部分:服务对象、常见的业务分类、常用的技术及方法工具、法务会计报告以及法务会计的主体。

对以上理论进行分析,能够得出多数学者主张通过参考会计理论的结构模式来设计基本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及内容,但并没有将司法会计鉴定的本质特征、逻辑关系等充分体现出来。简而言之,国内的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单维度上较为深入,但缺乏横向性分析。

(二)国外学者对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司法会计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司法会计研究出现的原因是会计人员在法庭上作为专家证人进行作证。KennethW.Robinson对注册会计师在诉讼支持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一方面,在进行证人检查时,向辩护律师提供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技巧;另一方面,向法庭及陪审团对会计方面的争议进行解释。Max Lourie提出了“法务会计”(本文统称为“司法会计”)这一观点,并对司法会计的讨论范围及领域做了分析。同时对司法会计在开庭前需要做的准备、相关证据等进行了探讨。Francis C Dykeman及Ronard Press从诉讼过程中会计师的角度,对与司法会计有关的司法程序、司法会计人员扮演的不同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概括。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司法会计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司法会计在之前的发展基础上,对舞弊现象及查处技巧进行了研究。罗伯特.J.林得奎斯特及G.杰克.波罗格纳在《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新工具和技巧》一书中,对白领阶层舞弊的调查、侦破及预防等进行了探讨。尤其是预防白领阶层会计舞弊、雇员舞弊、破产舞弊、证券舞弊等做了详细论述,并整理了一部分典型案例,来对调查、侦破及预防会计舞弊的技巧及手段进行了补充说明。Botina K Peterson以及David R.Barnhill利用大量案例对美国的司法会计人员在作证时所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挑战的应对方法进行了总结。

nlc202309012025

从上述相关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司法会计的理论研究较少,更多的倾向于对实用技术的研究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技巧等,例如白领舞弊。由此可见,国外的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多维度上较为宽泛,但缺乏纵向性分析,最终导致没有细致的理论原则对司法会计鉴定实践进行指导。长此以往,会对司法会计的发展必将造成不利影响。

三、我国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结构构建的策略

在我国的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都是对单一的理论结构进行纵向化研究,少数学者虽然对理论结果进行了组合,但研究的交叉深度不够。因此。我国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研究也就无法形成系统、完整、权威的基础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对完整、系统、权威的司法会计鉴定的基础理论结构进行初步构建。

(一)构建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任何一套理论体系来说,逻辑起点都决定了整个理论体系的结构。逻辑起点不同,所推导出的理论结构也不同。而且,逻辑起点是否科学合理也决定了整个理论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这对于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的理论结构来说也不例外。在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结构中,科学合理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作为整个理论结构推理论证基础的最本源最抽象的范畴。在进行逻辑起点选择时,无论是选择单一的研究目标,还是选择目标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有失偏颇的。如果只选择单一的目标作为逻辑起点,会使最终的理论体系与目标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实际环境不相符,主观色彩较浓。即使考虑到不断变化的环境,将目标与环境结合起来,但司法会计鉴定的目标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将其作为逻辑起点,那么一旦目标发生较大变化,整个理论体系都要进行重大调整,甚至面目全非。显然,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笔者认为,要想使司法会计鉴定的整个理论体系具有稳定性,那么必须保证逻辑起点的稳定性,而最具有稳定性的只能是而且也应该是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历史起点。因此,要对司法会计鉴定活动的历史起源及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逻辑起点。

(二)完善基础理论的构成要素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司法会计鉴定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充分了解我国在司法会计鉴定实务操作层面的实际情况,并归纳总结形成相关规律,从而使的理论研究成果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及实践性特征。笔者认为,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内涵、目标、假设、原则、证据、程序及方法、报告及相关制度,其中:内涵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目标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假设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支点,原则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尺,证据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程序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框架,方法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手段,报告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工具,相关制度是是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的保障。总体来说,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就必须选择最佳的逻辑起点,同时结合基础理论的构成要素,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司法会计鉴定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1]张苏彤.法务会计研究[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黎仁华,付国民.从系统论角度论法务会计理论结构框架的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5).

[3]金彧昉.论我国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及在诉讼支持中的运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4.

[4]赵如兰.法系不同,本质相同——对司法会计与法务会计的认识[M].中国司法鉴定,2010,(4).

[5]赵如兰.我国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理论结构研究[J].会计之友,2011,(34).

[6]齐金勃,庞建兵,信海红.论我国司法会计鉴定标准体系[J].中国司法鉴定,2009,(05).

[7]于朝.司法会计鉴定证据理论体系之研究[J].会计之友,2012,(03).

[8]许为安.司法会计鉴定事项探讨[J].中国司法鉴定,2012,(01).

[9]华明昌.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初探[J].中国司法鉴定,2005,(S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何医红(1978——)女,汉,河南省原阳县,单位:原阳县人民检察院,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司法会计。

第二作者:张啸林(1967——)男,汉,河南省原阳县,单位:原阳县人民检察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司法会计。

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司法会计鉴定,SWOT,云南省

一、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必要性

(一) 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经济组织之间、个人之间、社会经济组织与个人间的经济交往、联系都变得愈加频繁, 经济纠纷、经济犯罪活动也随之增加。为了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司法会计鉴定在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诉讼活动高效进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 中国司法会计鉴定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检察院内部设置的鉴定机构, 另一种是会计师事务所、司法鉴定所等中介机构。由于检察机关内设的司法会计鉴定机构会产生自侦自鉴的问题, 不利于司法公正。而由独立于司法机关及诉讼当事人的中介机构提供司法会计鉴定服务能够保证鉴定意见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 这种工作由独立性很强的注册会计师来完成显然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二) 拓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的需要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国际国内资本加速扩张,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及其复杂程度空前增加, 会计师事务所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 当前中国会计师事务发展层次较低, 业务单一, 与发达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距。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1]的统计, 2010年度, 百家所审计业务收入为169.89亿元, 占全年业务总收入的82.4%, 非审计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7.3%。《国际会计公告》[2]数据显示:早在1993年, 全球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已为31%;到2000年, 该比例达到50%以上。这说明内资所从事的非审计业务较少, 收入来源单一。因此, 为促进中国会计师所做大做强, 进一步缩小内资所与发达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差距,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包括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在内的非审计业务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全面的专业服务, 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发展平台。同时, 从事司法会计鉴定业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 SWOT分别代表优势、弱势、机会、威胁。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

(一) 优势 (strength) ———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优势

截至2010年12月31日, 云南省共有会计师事务所137家, 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2 010人[3]。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丰富的会计专业人才资源, 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 他们多年从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作, 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有灵敏的嗅觉。而会计师事务所是中立的第三方, 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司法会计鉴定业务为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客观、公正、高效地进行提供了前提。

另外, 2000年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会计学专业下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方向, 培养法务会计专业人才, 为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 劣势 (weakness) ———注册会计师缺乏司法会计鉴定知识

由于注册会计师大多数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的, 他们精通会计、审计, 但往往缺乏司法会计鉴定知识, 不熟悉司法会计鉴定的程序, 对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特性了解不够。在实际工作中, 易错误地认为司法会计鉴定就是查账, 造成错鉴、漏鉴, 给委托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或直接根据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进行司法会计鉴定, 形成没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意见;或采用询证方法获取证据, 代位行使刑事侦查权、检察和审判权;或出现由于方法不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4]。

(三) 机会 (oppotunity)

1. 司法会计鉴定服务的需求量大。

随着云南省经济迅速发展, 云南省内经济纠纷、经济案件的发生也日益频繁。云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于2011年5月13日召开发布会介绍, 2006年来, 全省各级公安经侦部门共受理经济犯罪案件16 222起, 经济犯罪案件频发并呈上升趋势, 云南省经济犯罪案件数目同比前一个五年上升1倍以上;另外经济犯罪侵害领域不断发展变化, 正由传统领域逐渐向新兴领域扩展, 从现实社会向虚拟世界扩展, 经济犯罪的表现形态更加复杂[5]。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 司法会计鉴定的业务量将大大增加。另外, 根据云南省司法厅发布的2010年度《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 (云南分册) 》, 截至2010年底, 云南省具有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有62家, 而具有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执业人员只有366人[6], 这与业务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将大有所为。

2.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获得政策支持。

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积极向包括司法会计鉴定服务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业务领域延伸, 推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转变和升级。”[7]2010年2月中注协印发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中也提出类似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开拓新型鉴证业务 (如司法会计鉴定业务) , 力争在八年内, 使非审计业务收入达到占总收入的50%, 优化行业业务领域及收入结构[8]。

3.“桥头堡”战略为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提供机遇。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云南省发展的步伐。一方面, 国家政策偏移, 产业西移、央企入滇以及工业化、城镇化都大大增加了对内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 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刺激投资需求增加, 进而刺激注册会计师“走出去服务”的市场需求[9]。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按照中注协创先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云南省137家会计师事务所中绝大多数为小型所,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应该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 突出服务特色, 开展包括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在内的一系列非审计业务。

请查找云南省拓展新业务领域的鼓励政策或者是支持政策!以说明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在拓展新业务, 包括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政策扶持。

(四) 威胁 (threat)

1. 司法会计鉴定执业环境不佳。

(1) 缺乏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中国司法会计鉴定人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缺失, 司法会计鉴定人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直接影响了司法会计鉴定的质量, 从而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与严肃性。 (2) 缺乏司法会计鉴定执业技术标准。目前, 没有司法会计鉴定的执业技术标准, 在实践中只能借鉴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审计准则等。司法会计鉴定人对委托的财务会计事实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时, 主观因素和经验会影响鉴定意见, 有时候还会出现鉴定人不同, 鉴定意见不一致的现象。 (3) 会计师事务所在司法会计鉴定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误区。司法会计鉴定执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司法会计鉴定理解不完全, 他们认为司法会计鉴定不过是对经济利益出具鉴定报告, 没有意识到有人会因此而被捕, 对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风险意识不强;另一些事务所的司法会计鉴定人员将司法会计鉴定与审计混淆, 走入《独立审计准则》误区, 认为只要说明并分清会计审计责任就能降低或消除鉴定风险;还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司法会计鉴定人为了回避鉴定风险, 用出具咨询类报告代替鉴定报告而得不到法官的采信, 致使部分司法诉讼案件迟迟无法结案。另外, 会计师事务所司法会计鉴定人不能很好体会“鉴定应对鉴定事实负责”, 而一味迎合法官、委托人, 也会增加司法会计鉴定风险。类似问题都严重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并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司法公正。司法会计鉴定人角色错位: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司法会计鉴定人认为司法会计鉴定仅仅涉及原、被告双方, 因而将工作重心由了解案情、核查会计资料并论证转移到调解原被告矛盾上, 这也增加了司法会计鉴定风险。

2. 司法会计鉴定行业执业风险高。

目前, 司法会计鉴定市场尚未发展成熟, 缺乏司法会计鉴定制度规范, 例如, 司法会计鉴定行业缺乏执业技术标准。会计师事务所在这样情况下提供司法会计鉴定服务, 没有先例可以借鉴, 只能靠摸着石头过河, 营运成本增加, 同时也加大执业风险。

3. 司法会计鉴定行业竞争激烈。

云南省具有司法会计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中介机构不多, 机构规模普遍偏小, 竞争激烈, 降价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 由于刑事案件的司法会计鉴定业务主要是由检察院内设的鉴定机构承接, 中介机构承接的主要是由法院委托的一部分民事案件;这给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带来激烈的竞争。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在拓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过程中, 既有优势, 也有劣势, 外部条件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会计师事务所要拓展新业务, 发展司法会计鉴定业务, 除了需要自身取长补短抓住机会, 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通力合作。

(一) 司法部门

1. 完善司法会计鉴定资格制度。

首先, 完善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准入制度。根据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发展情况及现有规模, 明确规定能够提供司法会计鉴定服务的事务所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 注册会计师人数, 司法会计鉴定人数等。其次, 完善司法会计鉴定人准入制度。司法会计鉴定人应从云南省现有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及司法会计鉴定队伍中遴选。司法部门每年要对获得司法会计鉴定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法律及司法会计鉴定知识的培训, 对于参加培训并通过部门考核的人员, 才有资格从事下一年度的司法会计鉴定业务并由司法部门向社会进行公示。

2. 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

由司法部门牵头, 与各高校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 建立统一的、区别于《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独立审计准则》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云南省相关部门、协会、高校应积极参与并配合制度编制工作。司法会计鉴定制度至少应包括:司法会计鉴定范围;司法会计鉴定证据提取标准;司法会计鉴定操作程序;司法会计鉴定方法;司法会计鉴定报告。

(二) 注册会计师协会

1. 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

响应“桥头堡”战略的号召,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 在云南省重点扶持10家左右会计师事务所, 努力培养其成为能够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事务所。同时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整合, 使10家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具备较为规范的管理, 能够从事司法会计鉴定业务, 以带动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2. 为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海外司法会计鉴定业务提供支持。

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对外联络、搜集境外市场信息、进行境外市场调查, 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司法会计鉴定市场、承接司法会计鉴定业务, 为事务所“走出去”提供便利。

3. 协助建立司法会计师协会。

司法会计师行业应在司法部门的领导下、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协助下, 以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平台,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司法会计师协会, 协会对本行业执业人员进行自律管理。

4. 协助制定司法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帮助司法会计师协会参照民间审计职业道德以及律师职业道德制定司法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5. 建立、健全司法会计鉴定服务收费制度。

首先, 制定完善的司法会计鉴定服务收费制度, 对司法会计鉴定服务由谁付费及收费标准等事项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明确的是, 鉴定服务费用的取得不应与司法会计鉴定损失额的大小相挂钩。其次, 遏制降价竞争。协会应准确界定“严重降价竞争行为”, 并制定一个刚性、科学、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降价竞争行为强力予以制止, 对司法会计鉴定机构进行严厉处罚。

(三) 会计师事务所

1. 加强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通过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战略,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司法会计鉴定高级人才: (1) 司法会计专业毕业生。他们熟悉会计学、法学以及司法会计鉴定三方面的知识, 专业对口。云南财经大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开设了司法会计专业的高校之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 (2) 具有律师职业资格并有丰富司法会计鉴定从业经验的人员; (3) 能够为企业“走出去”服务的国际性型人才。同时, 发挥事务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作用, 充分调动事务所职员参与内部培训的积极性, 提升教育手段, 改进培训方法, 加大对现有司法会计鉴定人员法律及司法会计业务方面的培训力度, 弥补其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从整体上提升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执业水平。

2. 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

根据云南省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自身发展状况, 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司法会计鉴定人考评制度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风险意识;实行重大鉴定项目集体讨论制度, 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EB/OL].http://www.cicpa.org.cn/top100/top2010.htm, 2010-04-30.

[2]沈利刚.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非审计业务的一些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7, (3) :43-45.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1年云南省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信息[EB/OL].http://www.ynicpa.org/hnzx/content_detail.jsp?jfid=5906, 2011-04-18.

[4]孙建军.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司法鉴定, 2004, (1) :46-47.

[5]王研.云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昨召开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5/13/content_22763079.htm, 2011-05-13.

[6]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K].

[7]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Z].

[8]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Z].

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篇8

一、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重要性

(一) 什么是司法会计鉴定

在司法会计中, “司法”一词指的是诉讼之意, “会计”一词指的是会计检查与会计鉴定之意。而“司法会计鉴定”, 就是指在诉讼过程当中, 司法机关为了将案情查明而指派或者聘请相关司法会计专业人员, 来鉴别和判定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财务会计问题的一项司法会计活动;它通过解决这些财务会计问题来获取司法会计的鉴定意见, 以此作为诉讼的证据, 从而查明相关财务会计的事实。

(二) 司法会计鉴定在检察机关中的作用

1. 集证与侦查

经济犯罪与普通犯罪不同, 大多数经济犯罪都并无明确的犯罪现场以及显而易见的犯罪结果, 所以经济犯罪具有其独特的隐蔽性特点。但即使如此, 经济犯罪也并非留不下丝毫的蛛丝马迹。经济犯罪的过程与其结果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财务活动才能够进行, 而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财务会计资料会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记录并保留下来, 从而为查明案件提供客观条件。在侦查案件的过程当中,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人员需要通过涉案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环境等相关资料来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犯罪手段和犯罪结果进行侦查, 并模拟重现其犯罪的过程, 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假设, 从而拟定侦查方案、发现犯罪事实。

2. 审证与揭露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人员对收集来的相关经济犯罪的证据资料进行审核, 确认其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联和合法性与真实性, 并将每份证据对案件的影响进行明确定位, 从而为案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以帮助其他侦查人员对案件性质进行初步确定与最终查实, 进而可以节约司法资源。

3. 定证与查实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人员的一大重要工作, 就是对相关财务会计的资料证据进行甄别与检验, 对侦查部门提交的相关问题予以量化分析, 并制成司法会计鉴定书, 以使得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在办理案件时能够得到科学的证据, 从而方便查清犯罪事实。再者, 我国法律规定司法会计鉴定人员有义务对案件进行出庭作证, 所以司法会计鉴定人员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三) 司法会计鉴定在检察机关中的重要性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司法会计鉴定在检察机关相关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且无可取代的地位。在某些案情当中, 必须要通过司法会计人员的科学鉴定, 才能够使侦查人员在查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收集和固定某些重要财务会计资料证据, 并将证据与证据之间的有关联系准确甄别、判定出来, 以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呈堂证据。只有通过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辅助, 经济类犯罪案件的侦查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才能更有力地对相关犯罪人员进行打击。

二、我国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虽然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在各类刑事、民事以及行政诉讼案件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但其职能还未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立法较为滞后

在案件的诉讼过程当中, 有哪些案件是必须通过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人员进行鉴定的、哪些问题属于专门性问题、又该指派或者聘请谁来进行鉴定等问题, 往往比较无章可循;这从而就造成了本需及时送检的案件并没有被及时送检, 而本不需要送检的案件却被一桩一桩地送检过去, 送检过程极为随意, 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正常展开。

(二) 缺少规范标准

目前我国在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运用中, 尚缺乏一个比较科学、统一以及权威的法定标准与操作规范来对这方面工作进行约束。这就导致了在案件的审理与诉讼过程中, 司法会计鉴定的地位与作用被任意夸大来或者缩小去, 完全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 有时即使明知正确的鉴定结果没被采用, 或是发现实际采用的证据结论并不客观和完整等, 司法会计鉴定人员也都无法通过相关规定进行制止和纠正。再者, 对于某些案件证据, 有时更是直接经由送检人员根据其自身对案件事实的了解而自行审查取舍, 从而使得在多家鉴定结果同时出现且存在较大分歧时, 没有统一的依据标准来判断该采用谁的、或者由谁裁决, 进而导致各办案人员各行其是、毫无条理。

(三) 硬件条件不足

司法会计鉴定部门在我国各级检察机关成立只有十多年历史, 很多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人员的专业职称与实际水平并不一致, 更有部分司法会计鉴定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关专业职称的评定, 只有一份由系统内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并不够权威的《司法会计鉴定权证书》, 而真正学习相关专业、从财务会计相关职业上锻炼出来的从事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人却很少。同时, 检察机关在设置机构与选用人员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很多较为基层的检察院都没有专门设置司法会计鉴定部门, 而只在其他部门安置有一两名司法会计, 并且还同时从事着其他检察工作, 并非专门进行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再者, 技术装备的不足也对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有着不小的阻碍, 很多检察机关都对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所需要的必需品比较缺乏, 比如录音机、摄像机、摄影机、打印传真机、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计算机器械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工作, 需要加以重视。

三、针对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在运用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面对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在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我们来对其进行解决对策的分析。具体分析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专业培训

在我国, 司法会计鉴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 其基本理论基础都是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理论系统, 可以说, 对这方面的理论指导非常缺乏。所以,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司法会计鉴定进行实践与探讨, 以求尽快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还要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以推进司法会计鉴定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规范程序方法

伴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不断建设, 加强对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管理, 使之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在我国, 这方面规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 这项工作就显得更为迫切。只有确立一个统一且科学的鉴定标准、规范统一且具有条理的文书格式和关联用语, 才能使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真正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 才能保证鉴定结果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性。具体来说, 又包括以下几点:

1. 完善立法

若想完善立法, 就要对司法会计人员的鉴定资格、鉴定职权和鉴定程序进行明确规定, 并确立司法会计鉴定在案件侦查与审理之中的重要地位。

2. 加强制度

加强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体制与各项制度, 具体表现在建立明确的送检制度、受理制度、鉴定制度和审查制度等。只有建设好这些制度, 才能真正使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3. 严格审定

检察机关应该严格对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 省级以上的检察机关更应该设有专门的司法会计鉴定仲裁机构, 来对有争议的鉴定结果进行裁夺。

(三) 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我国检察机关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体系, 而非简单的“公、检、法”为主的局面;应该消除相关机构的重复建设, 提高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效率。并且, 相关部门还要完善鉴定工作的责任与评价的体系, 建立严格的追错制度与赏罚制度, 以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专业技术, 它在对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的同时, 也在人员、体制、机构、立法与装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增强;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使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摘要:司法会计鉴定多为在经济类案件中得到运用, 它能帮助检察机关解决很多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财务会计问题, 为案件的诉讼提供有力证据。本文就将对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重要性以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财务会计,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司法会计鉴定实务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司法鉴定, 2009 (01) .

[2]罗良志, 王宏军.完善我国司法会计鉴定人制度的构思——基于程序正义的思考[J].中国司法鉴定, 2009 (03) .

[3]齐金勃, 庞建兵, 信海红.论我国司法会计鉴定标准体系[J].中国司法鉴定, 2009 (05) .

[4]章祝明, 林卫荣.司法会计鉴定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应用[J].中国检察官, 2014 (10) .

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质量探讨 篇9

一、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司法会计鉴定证据不科学

司法会计鉴定证据是做好鉴定工作的重要条件。鉴定工作中时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证据来源不合法。鉴定证据不是由鉴定部门依照规定的程序去收集和验证的;鉴定证据不充分。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鉴定结论;证据相关性缺失。把一些与鉴定标的不相关, 或者形式上相关实际上不相关的事实或资料作为鉴定依据。

(二) 司法会计鉴定程序不合规

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司法会计鉴定要求太笼统, 超出鉴定人员的职责范围;有些鉴定机构直接根据当事人的委托, 进行司法会计鉴定, 启动程序不合法;有些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即予受理, 而不是收到检材并进行审核后才决定受理, 就容易出现当事人不愿积极提供检材或拒绝提供检材的情况。

(三) 司法会计鉴定报告不规范

司法会计鉴定报告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语不准确。鉴定报告中经常会出现“基本”、“我认为”及一些或然用语, 如“不排除虚增收入的可能”;二是格式不规范。受审计思维的影响, 将司法会计鉴定报告与审计报告混淆;三是司法会计鉴定意见超出了鉴定的内容。某些鉴定报告直接描述某某贪污、挪用多少公款等。

(四) 司法会计鉴定重新鉴定率高

现实中, 涉及财务会计问题的经济案件, 常因案件双方当事人严重抗议, 拒不接受鉴定结论而要求多次重新鉴定。某一案件曾进行四次以上的重新鉴定, 且重新鉴定结果相差甚远, 鉴定质量成为双方当事人质疑的焦点, 使得案件迟迟不能审判。

二、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司法会计鉴定环境的影响

司法会计鉴定环境是司法会计鉴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综合体。笔者将其分为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法律环境来看, “无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鼓励、支持鉴定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司法会计鉴定。目前, 中国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制度、工作标准等还不完善, 不能对鉴定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从社会环境来看, 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司法会计鉴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则在舆论的支持下, 鉴定人员必将认真完成鉴定任务。而中国司法会计发展起步较晚, 大众对司法会计鉴定都不甚了解。

(二) 司法会计鉴定主体的影响

本文使用的司法会计鉴定主体是狭义的司法会计鉴定主体, 即司法会计鉴定的实施主体, 包括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司法会计鉴定主体的执业水平、独立性、风险意识都会对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1.执业水平。司法会计鉴定人一般要懂法律, 通会计, 知审计, 但针对某些特殊行业, 如汽车、计算机等, 行业知识也必不可少。在接受委托时, 司法会计鉴定主体应考虑其执业水平是否与委托要求相匹配, 也就是说, 鉴定机构及人员能否胜任被委托的鉴定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在司法会计鉴定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鉴定人员的执业能力是司法会计鉴定工作质量的基本保障。

2.独立性。实务中, 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 司法会计鉴定主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独立性缺失。比如, 鉴定人存在法律规定需要回避的情形而未回避;鉴定过程中收受贿赂;违约违法成本过低, 导致鉴定人法律意识淡薄等。鉴定主体独立性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鉴定报告的可靠性。

3.风险意识。强烈的风险意识能够敦促鉴定人员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目前中国大部分司法会计中介机构没有严格的司法会计鉴定风险控制程序, 也没有相关制度对鉴定人的鉴定行为做出规定。部分鉴定机构管理水平较低, 没有定期对鉴定人进行有效的司法会计鉴定风险的培训和教育。司法会计鉴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导致鉴定工作不规范, 从而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

(三) 司法会计鉴定资料的影响

司法会计鉴定资料是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记录。司法会计鉴定人员就是通过这些鉴定资料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鉴别、判断。现实中, 由于公司内部管理不善,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记录不真实;委托人对司法会计鉴定方面的知识不了解, 导致所送检的材料不充分; 当事人不予积极配合, 完整、真实的财务会计资料难以获取。 司法会计鉴定资料的质量无从保证, 势必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

三、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 司法行政部门层面

1.严格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及人员的准入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议》未对鉴定人员具体资格标准加以明确, 导致其执业能力良莠不齐。对此, 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鉴定主体资质标准:一方面, 由各省司法厅指聘具有一定资质的司法会计鉴定机构执业;另一方面, 司法会计鉴定人员考试制度可以借鉴当前已经成熟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司法考试制度。只有通过系统的考试, 相关人员才能取得鉴定资格。司法会计鉴定资格的明确是对鉴定人执业素质的一种保证。

2.切实落实司法会计鉴定人负责制。法律法规只对故意虚假鉴定的行为做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对诸如因鉴定技术手段或方法不当等引起的错鉴行为尚无处罚规定。相关部门应尽快健全司法会计鉴定人负责制度, 完善错鉴行为的处罚规定。就鉴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鉴定人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应当强调鉴定人的登记管理, 在鉴定人名册公告中增加鉴定人错鉴的情况, 建立鉴定人员诚信档案, 并随着鉴定人名册的公告, 增强社会公众对鉴定人的监督。这样可以加强鉴定人的责任心, 有力地保障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质量。

3.加大司法会计鉴定意见的质证力度。强制要求司法会计鉴定人出庭作证, 明确规定出庭参加质证是司法会计鉴定意见被采信的必须环节。若司法会计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不被法庭采信, 应在鉴定人名册中进行公示, 以强化社会大众对鉴定人的监督。这无形中就给司法会计鉴定人施加了压力, 避免其随意出具司法会计鉴定报告。

4.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规范。建立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标准, 从法律层面上对受理委托手续、检材交接手续、检验方法、论证方法和鉴定文书表述等进行规范, 能够切实保证鉴定活动顺利进行。我们认为, 应当由司法部门牵头, 会同财政部门并在司法会计鉴定协会的协助下制定专门有针对性的《司法会计鉴定准则》。

(二) 司法会计鉴定协会层面

目前, 各省市纷纷成立司法鉴定协会。我们认为在司法鉴定协会下设置司法会计鉴定分会, 加强其对鉴定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管理。司法会计鉴定分会应当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 创新和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同时, 司法会计鉴定协会可以借鉴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行业管理的成功经验, 整合行业资源, 加强各地协会间的交流, 组织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这些措施, 鉴定人无论在业务技能还是在风险意识上都会有较大改善。

(三) 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层面

1.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能力。由于司法会计鉴定业务的复杂性, 就要求鉴定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清晰的逻辑思维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执业能力, 首先, 鉴定机构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 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其次, 强化对其任职资格的年度检查, 如执业情况、诚信记录、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等。同时, 鉴定人员要自觉地加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 加强自身的实战磨练, 提高职业判断力。

2.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提高鉴定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 首先应规范委托费用的支付方式, 考虑由财政列支, 检察机关技术部门负责支付。其次, 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应努力做大做强, 减少由于经济压力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再次, 司法会计鉴定主体应协调好诉讼业务与非诉讼业务之间的关系, 如司法会计鉴定人曾为当事人提供直接影响案件鉴定意见的其他服务, 为避免自我评价, 就不应再作为其鉴定主体。当然, 加大对司法会计鉴定业务中不当行为的处罚力度, 也能促进鉴定人员保持独立性。

3.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面对日益完善的法制环境, 鉴定机构应客观看待鉴定业务, 权衡利弊。鉴定人对超出鉴定范围的鉴定要求, 或对鉴定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不熟悉, 都应拒绝鉴定。同时, 加快司法会计鉴定中介机构体制改革, 将有限责任制改革到有限责任合伙制度上来, 使鉴定机构能够积极主动地建立起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机制。此外, 司法会计鉴定意见三级复核制度的建立, 也是加强鉴定机构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当鉴定工作基本完成后, 项目负责人对形成的工作底稿进行复核。之后由部门经理对工作底稿中重要鉴定证据、重要程序的执行等进行再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则作为最后一级的复核, 它是对鉴定过程中发现的对涉案财务会计问题有影响的重大问题及重要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经过三级复核, 将大大减少人为的工作误差。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司法会计鉴定实务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司法鉴定, 2009, (2) .

[2]赵如兰.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浅析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构成 篇10

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是以会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学原理、会计实务知识、会计核算和审计的技术与方法,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手段,是在诉讼活动中提供证据而运用的。所以,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必须符合法定的要求。

一、会计专业知识与有关法规知识,是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原理,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知识,处理经济业务的收支账目、凭证的方法和技能。在查处贪污挪用等刑事案件中,利用会计原理及核算技术方法,查清有无问题。

(二)会计法规知识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的运用。

会计法规知识的重点就是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分为农业、工业、商业、机关事业等等,它是按《会计法》制订的各种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对于审查会计核算资料的制作、整理和保存是否合乎制度规定,判明核算资料是否正确、是否合法,可以分清会计人员之间的责任。作为构成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内容,除了要了解发案单位这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同时还要了解有关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及手续方面的制度。如原始单据的整理、处理,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必须按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正确运用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据以检查和验证所要鉴定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否正确、合法。找出核算存在的问题,按规定分清有关人员的责任。比如一个单位的财务手续健全,对钱、物、收支、入库领出既履行审批,又有据可查,形成内部互相制约的手续制度,会计的账目清楚,堵塞了漏洞,不易发生贪污等问题。反之,一个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且账目混乱,势必给贪污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在侦破这类案件时,首先从混乱的账目中找出问题,然后经过整理,把发现的线索,逐笔顺藤摸瓜,即可打开缺口。

二、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方法

运用审计技术作为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审计技术是以会计核算技术为基础的,正确掌握和运用审计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基础知识。所以,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由于司法会计鉴定的对象是会计账目、凭证等,所涉及的是各类社会组织的会计核算资料和财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业、商业、交通业和银行等的会计核算,这些都需要以审计技术同会计核算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司法会计鉴定结论。

目前,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方法按范围分有:全查法、抽查法、分析法、盘点法等等。这些方法如何运用,根据具体案件线索选择合适方法。常用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审核法。

对需要鉴定的会计凭证、账目、原始单据等,逐项进行审阅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合法;每笔数量、金额、合计是否正确;数字衔接如有错漏、重复、涂改问题,要进行计算,找出事实真相。

(二)核对验证法。

是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原始记录之间,以及账目和财产实存之间数字是否真实、正确的验证方法。对于虚报冒领,重复报销的案件,采用核对验证方法,通过对账证金额核对,对实物财产的清点与账面数字比较,从而查出问题所在。

三、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的运用策略

司法会计鉴定不仅从技术上搞清行为人是否在账册、票据、凭证上弄虚作假、违反财经制度,而且能够取得证明犯罪的作案手段、具体时间、过程和数额大小等证据。因此在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正确运用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策略,对查明案情,准确适用法律,保证办案质量,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鉴定方案。

在受理每一鉴定案件前,首先要向案件承办人和涉案人所在单位详细了解案情,明确案件的性质、鉴定内容、鉴定目的及所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鉴定要求,全面细致地审核案卷及财务资料,认真查阅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及辅助材料是否齐全,还需要补充何种材料,同时要全面了解涉案单位的财务活动、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等情况,特别是双方当事人争议、分歧的焦点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确定审查重点和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鉴定方案,为顺利完成鉴定工作提供保障。

(二)注重选择查证涉案资料的时机。

只有对涉案财务会计等资料的鉴定把握好时机,防止盲目进行,才能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1.对于举报案件线索明确、在证据上易发生变化的,要先查证涉案资料。防止涉案人员毁灭、隐匿、涂改账目。2.对于举报线索不明确的要先行查证。现在的举报线索多数是一些表面现象,必须首先查证是否有犯罪行为,掌握涉案资料的重要犯罪证据,为此案快侦快结打下基础。3.涉案资料的查证与其他取证方式交替使用,密切配合。一方面可通过讯问嫌疑人,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财务资料的查证来核实嫌疑人作案的账面痕迹;还可通过查账和调查取证,进一步扩大案件可能涉及的范围,达到揭露犯罪,制服犯罪的目的。

(三)运用正反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查核验证。

一是作肯定性假设的查核验证,就是根据介绍的情况,审阅账证资料,核查弊端,解剖疑点,弄清舞弊手法,核实犯罪数额,暂先肯定为违法事实;二是对肯定为违法事实的材料再作否定性假设的查核验证。所谓否定性假设的查核验证,就是鉴定人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为涉案人辩解和辩护,进行差错性设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涉案人由于会计业务水平低下等原因而使账务处理混乱,以致形成犯罪假象。经否定性假设验证后,如不存在差错性问题,确实存在肯定性犯罪事实,才能达到高质量的验证。如不运用否定性假设的验证方法,其验证的结果必然立足不稳,经不起涉案人的辩解和反驳。因此,运用否定性假设的验证方法至关重要,是鉴定结论做到实事求是的保证。

(四)重视账外信息,捕捉假账疑点。

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有的不能完全直接从该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反映出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有时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侦查视线应当从会计资料中跳出来,从账外搜索或捕捉信息。如:司法会计人员可与发案单位联系,利用当地审计部门的名义到涉案单位查账,可以听取被查单位的领导、会计、出纳等有关人员对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观察有关当事人的反映;根据涉嫌对象的生活方式水平与收入的悬殊情况作为查证其犯罪的疑点。

(五)司法会计鉴定技术与其它技术侦查手段密切配合运用。

在查账过程中, 根据查出的问题, 可及时采取其他侦查技术手段, 以进一步发现犯罪事实, 扩大线索的来源和收集证据的范围, 彻底查清案情。例如:在查账时, 发现有涂改、伪造单据, 账目的情况时, 可通过文字检验鉴定手段来进一步核实查清问题;在讯问中, 利用视听资料来固定口供, 结合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的运用达到证供合一;在账务中发现的涉案会计资料涉及到的该单位或其他单位的有关人员, 可采取侦查措施获取相关的证人证言, 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

(六)验证取证后应进行复核查实。

司法会计鉴定是非常严肃的工作,绝不能草率从事,马虎定性,随意结论。为确保执业的谨慎性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在鉴定人完成验证取证后,应另外选派有鉴定经验的人员进行复查核实。复核的内容:一是复查案情介绍,弄清案件内容;二是按照经办鉴定人的验证方法逐项复核工作底稿和证据材料,从中查找疏漏。如发现证据不充分或推理不确切时,要求经办人重新验证或补充证据;三是把全部证据有机联系起来分析、推理和综合论证;四是换位思考,站在涉案人或辩护人的位置上提出质疑和辩护。通过上述复核和论证,弄清事实,准确定性,客观公正地做出鉴定结论。

四、司法会计鉴定的文书规范

司法会计结论,是一种技术性诉讼证据,它在鉴定结论表述上应当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简洁性、科学性和唯一性应是其本质特征和终极标准。杜绝鉴定结论表述语言不规范、导致结论不便采用的情况,提高司法会计工作成果。

五、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步骤

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是司法会计鉴定人,从接受鉴定委托开始,直到做出鉴定结论这一期间的全部工作。

(一)准备阶段。

就是鉴定人接受鉴定委托后,在鉴定工作开始前为鉴定要做的准备。鉴定人了解鉴定的目的、要求和范围;了解案情,听取办案人的案情介绍,鉴定人掌握案情后,收集鉴定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如会计凭证、账目、报表等。

(二)进行阶段。

在对案件鉴定的过程当中,要做好鉴定工作记录和鉴定工作登记、整理、计算汇总等等,要做到严肃认真、慎重对待。因为,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鉴定的结果都涉及到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出现错误的鉴定结论,鉴定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终结阶段。

鉴定人根据案件需要审查的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做出鉴定结论,并出具司法会计鉴定书。同时要做好法院审判阶段,鉴定人出庭做证的发言提纲,鉴定人出庭作证,要阐明司法会计鉴定书的基本内容,鉴定结论依据的理由和根据要令人信服。

上一篇:持续增长下一篇:ICP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