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2024-04-29

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精选8篇)

篇1: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浅谈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摘要:通过分析涉案单位敏感业务内容,查找账证中的疑点,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经济犯罪线索,提高司法会计鉴定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司法会计鉴定敏感分析法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决定了经济犯罪的复杂化,如何及时、准确找出账证中的疑点,获取有价

值的线索,是查处经济犯罪的关键,也是值得司法会计鉴定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开展了“敏感分析法”研究,证明通过对涉案单位敏感业务内容进行分析,查找经济犯罪线索的好范文版权所有!方法,简单易行,在鉴定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敏感数据

数据是构成会计资料的基本要素,会计通过数据计量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充分运用敏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往往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一)数据大小。在会计核算中,某些数字的大小是受一定财务管理标准限制的,若超过标准,则应重点关注。某公司1998年购入一部7200元的手机配给经理使用,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却被转记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摊销。经查,该公司经理调任时不想归还手机,就授意会计作此处理。

(二)数据变化。企业财务收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稳定在一个正常幅度内,要是某个时期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则说明财务收支有问题,应弄清原委。某建工企业2000年1-8月份每月管理费用都在50000-80000元之间,而9月却达到230000元,有关人员也解释不清,我们判断其中可能有“猫腻”。经追查得知,该企业为了承揽一工程项目,就向主管此项目的人员行贿16万元。

(三)数据正负。会计数据存在正负之分,如“未分配利润”、“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余额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有些账户的余额只能为正数,如“存货”、“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现金”等。某市驻汉办事处1997年9月、10月现金余额出现反常的红字,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有收入垫付。后经突击盘点现金,确认账实不符,查出该单位将50万元债券利息收入放在账外私分的问题。另外,有些账户在特定时间反映在账簿中,余额只能为零。如损益类账户。

(四)数据精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记帐人员必须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角分必争”。但联系经济活动的实际,数据的精确限度却是相对的,如增值税额不可能为整数,固定资产的单价也不可能为小数。脱离了实际的精确度,则很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某物资回收公司2001年计提的应付福利费有一笔是20万元,而应付福利费是按工资的14%计提,所以不可能是整数,这引起我们怀疑,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经理等人以计发职工福利费为名,贪污公款。

(五)数据反向。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中常有不少重复出现的数字,但在短时期内出现的反向数字则属于敏感数字,需要进一步审查,弄清是正常往来,还是套串现金,或是其它舞弊行为。如某社区居委会12月4日门面租金有一笔是10320元,而在次年1月21日原账调冲10320元,一进一出有些蹊跷,我们就找来承租户对账,查出该居委会会计兼出纳捏造事实,侵吞公款的问题。

二、敏感时间

经济业务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会计账面对经济业务的记录与反映也有相应的时间,所以时间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经济业务敏感时间的动态比对,能迅速的找出许多疑点。

(一)核减时间。《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许多经济业务规定了严格的时间界限。如“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确认为坏账损失”、“电器设备折旧年限是5-10年、运输设备折旧年限是4-12年”。若无故突破,则应深入调查。某工业控股公司有一笔150万元的应收账款,仅隔三个月就计入坏账损失核销,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经深挖,查出该企业老总挪用公款炒股,亏损后无力偿还,加之怕暴露,就在年底财务集中调账时,以对方单位无力还款为由,将炒股亏损混入坏账中核销。

(二)特定时间。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特定时间的规律性特点。如年终的奖金支出、缴税申报、季节性业务等。如果这些经济业务的记录上没有反映时间,或者发生时间与经济业务内容相矛盾,则应当调查。某羽绒制品厂的冬季销售收入应是全年最高峰的时侯,但企业账面在1999年10-12月份反映出的销售收入与平常月份基本持平,不合乎常理,于是我们核查该单位同期销售收入,发现该单位采取收入不入账的手法,偷逃税款近86万元。

(三)间隔时间。企业的经济业务有时会出现连续,如付工程进度款、每月的水电费等,都是同一业务,在不同时间连续发生。如在某一时段同一业务的间隔时间,与其它时期相比出现变化,虽然间隔只有几天,但都值得注意。某医药公司业务员在2001年10

月5日报销出差费用9800元,其中有11张是同一小吃店、同一本发票、同一个日期(9月25日)的“餐费3650元”,间隔时间与业务内容显然相互矛盾,经讯问,该业务员承认重复报销3000元的问题。

三、敏感客户

企业的业务范围往往广泛而频繁,其与客户的关系也错综复杂,但是从一个单位的某项经济业务内容来看,其经济交往

又大多是相对固定和明确的,所以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针对敏感客户进行辨析,比较容易找到案件的切入点。

(一)客户距离。在经济业务中所涉及到的客户,根据市场价格、运输费用、生产需求的经济内容可大体确定其距离。如同一商品、同一价格可以从多个客户采购,而采购人员偏偏舍近求远,购买质次价高商品,就应将此作为进一步审查的线索。某事业单位的一台小轿车2002年支出的燃料费和修理费高达42000元,而且报销时用的大部分是郊区某修理厂的发票,这引起我们的注意。经了解,该单位在市内有定点的修理和加油厂商,而且该车2001年仅有两次去外地,其余时间都在市内用车。在事实面前,该司机被迫供认是用修理厂提供的假发票报销。

(二)客户权限。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有其限定的经营范围,不能越权经营。如果客户开具的票证及反映的经济业务与其自身的业务范围不符,可作为疑点查证。某单位2001年8月支出一笔建筑工程结算款12万元,按规定施工企业办理结算应使用建筑业结算统一发票,而该结算却使用“商业零售发票”,经查,发现是该单位财务科长用假发票虚报费用。

(三)客户关联。在正常的经济交往中一般购货单位必为付款单位或负债单位,反之销货单位必为收款单位或债权单位,如果两者发生分离,出现了与双方没有丝毫关联的第三者,不供货却收款或不收货却付款,可视为不正常现象查证。某炉料公司1999年8月销给某厂重轨一批,但付款却是一家私营企业,这家私营企业与双方从未发生过业务往来,购货方也没有委托这家私营企业代为付款,于是我们针对货款的资金来源进行查证,发现该炉料公司钢材建材部经理挪用46万余元,给其私营企业营利的犯罪事实。

四、敏感对应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财产物资和资金必然会形成对应关系,而没有正确反映账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在逻辑出现矛盾的经济业务,往往是查证的重点。

(一)账户对应。企业会计核算中使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每一笔经济业务至少要在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上以相等的金额作双重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因此,在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之间,就存在着一种试算平衡,相互依存的对应关系,如果某项业务记录脱离了正常的账户对应,可作为疑点查证。某企业一笔进料退回业务核算中“原材料”账户贷方,应对应“银行存款”和“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借方,但该企业会计作账对应的是“应付账款”借方,其结果是多抵扣,偷漏税。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物流对应。企业销售商品,其必然会有对应的存货的购进,同时产生资金双向流动。如果只有大量的销售发票入账,而没有对应的原料购进,或者有原料购进记录,但没有资金双向流动,那该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某服饰公司2002年8月至12月累计开出增值税票115份,价税合计7亿多元,我们调阅存货入库单、运单及银行对账单后,发现该公司既无存货入库,也无资金进账,经过进一步调查,查出该公司虚构经济业务,凭空开据增值税票的犯罪事实。

(三)价格对应。平等交易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准则,商品的买卖价格应产生对应关系。要是企业购销中出现低买高卖或高买低卖,明显背离正常市场价值,就有可能存在贪污、抽逃资金等问题。某模具厂有一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吸塑机,仅以10万元的低价“卖”给一家私营公司,显然不符合价值规律。于是我们围绕此事展开调查,发现该厂厂长为了个人私利,既不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也不进行评估,就擅自将国有资产廉价出让给其子的私营公司。

五、敏感字迹

会计资料是用文字、字母、数字来记录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些记录能反映出许多隐藏的问题。1、字迹整齐与否。会计账薄是序时登记,不可能在一天完成,其字迹笔墨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如果会计账册中的字迹一致,笔墨一样,而且非常整洁,这些字迹就是重要线索。2、字迹修正方式。会计记录修正错误有两种方法:①红字冲正,②调账。如果不是采取这些方法,而是涂改、刮擦、粘贴,这些字迹就可能存在会计作假。

需要指出的是,发现犯罪线索方法有许多,敏感分析法不是独立使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工作中,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案情和工作需要,有选择地灵活运用,才能高效快捷地发现犯罪线索。

篇2: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现结合案例,对国债回购过程中的有关鉴定问题作简要阐述。

2.1 案情介绍

11月国有甲公司与乙证券公司(乙方)签订了《购买国债托管协议书》,协议约定甲公司将2亿元资金委托乙证券公司购买203期国债,并托管在其营业部,合同期限:自月1日至10月31日。

10月31日,甲公司在乙证券公司营业部内开设了用于购买国债的资金账户,户名:甲公司,资金账号:001,A股东账户在该资金户指定交易。11月10日,乙证券公司使用甲公司开户资料私自开设了户名为甲公司账号为002的资金账户,资金余额为0。

年11月1日,甲公司将2亿元资金划拨至001资金账户后,乙证券公司按照协议约定购买了年第3期国债50手,并向甲公司提供了国债交割清单。月31日,上述国债本金及利息全部划归了甲公司。

篇3: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1 国债回购业务介绍

国债回购业务是客户将托管在证券公司的债券, 指令证券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卖出并登记, 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购回。国债回购对债券持有人来说, 实质上是以债融资, 而对于证券公司来说, 只是一种代理行为。

国债回购业务有如下特点:①国债回购交易的标的是标准券而不是国债本身。国债回购交易是国债现货交易的衍生品种, 是以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国债现货品种作质押的短期融资融券行为, 标准券是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折算率, 以国债现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折算成的固定面值的、统一的虚拟券, 在国债回购交易中, 标准券实际上起到一种记账凭证的作用。②进行国债回购交易的当事人仅限于交易所会员。与股票交易不同, 国债回购交易中证券公司都是以自己的名义发出回购指令, 交易所并不知道实际交易的当事人。国债回购交易是采取一次成交、两次清算的办法, 标准券和资金的结算均在会员间进行, 投资者或客户并不是结算法律关系的当事人。③国债回购交易以国债质押为基础。首先, 投资者进行国债回购, 必须先进行国债回购申报, 同意以其国债作质押进行回购;其次, 证券公司席位上的所有申报回购的国债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折算比率折为标准券, 证券公司以标准券进行回购交易, 同时以相应的国债作质押, 取得资金后再结算到投资者的资金账户。证券公司也可以自有国债进行回购取得资金, 但每个证券公司进行国债回购的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该公司账户标准券的总值。

制度改革前, 国债回购的风险隐患之一源于国债回购的二级托管制度。证券公司向交易所上报的是全部账户汇总后的数据, 并非每个单独账户的数据。当客户账户里有闲置的国债时, 极易被证券公司挪用交易。同时, 登记结算公司只知道证券公司主席位的国债回购总量, 其具体分布并不清楚, 也不为投资者提供查询服务。这就造成了证券公司是否挪用了客户的债券, 登记结算机构和客户自身都不知道的情况, 相当于证券公司同时操作前台和后台业务, 从而为违规回购提供了可能。

2 挪用国债回购过程中的鉴定问题

常见的挪用国债进行回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券商自己直接挪用客户的国债。做法是券商与机构投资者签署国债托管合同, 许诺远高于国债票面利率的收益率。在诱惑下, 托管方明知现券有被挪用的风险, 也可能在所不惜;二是两个客户间达成协议, 一方同意临时借券给另一方, 券商作为中间人为他们“牵线”。无论上述哪种挪用方式, 对被挪用资金来源、去向、产生的损益及损益的去向都应该是侦查部门需要查明的事实。司法会计鉴定对被回购国债所属账户的确定、回购产生资金的资金流向、盈亏状况的确认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

现结合案例, 对国债回购过程中的有关鉴定问题作简要阐述。

2.1 案情介绍

2003年11月国有甲公司与乙证券公司 (乙方) 签订了《购买国债托管协议书》, 协议约定甲公司将2亿元资金委托乙证券公司购买2002年3期国债, 并托管在其营业部, 合同期限:自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

10月31日, 甲公司在乙证券公司营业部内开设了用于购买国债的资金账户, 户名:甲公司, 资金账号:001, A股东账户在该资金户指定交易。11月10日, 乙证券公司使用甲公司开户资料私自开设了户名为甲公司账号为002的资金账户, 资金余额为0。

2003年11月1日, 甲公司将2亿元资金划拨至001资金账户后, 乙证券公司按照协议约定购买了2002年第3期国债199950手, 并向甲公司提供了国债交割清单。2004年10月31日, 上述国债本金及利息全部划归了甲公司。

2003年11月11日至2004年3月8日期间, 002资金账户以A股东账户上的国债为抵押, 连续进行国债回购业务, 回购拆入资金共计2315462405.96元。上述抵押的国债于2003年11月18日至2004年3月10日全部拆入购回, 购回国债占用资金2316592686元。期间, 该户频繁进行股票买卖, 无其他资金流入、流出。2004年3月15日至3月24日, 该账户8种股票转托管转出, 经计算其购入成本为36262082.15元。2004年3月24日资金期末余额为10.64元。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A股东账户投资者记名证券持有变动记录显示: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期间, A股东账户共有2002年3期国债199950手, 处于被抵押状态, 无其他证券变动记录。

针对上述案情, 办案人员就002资金账户资金来源、炒股赢利数额问题向我们提出鉴定要求。

2.2 简要分析

002资金账户, 在没有购入国债情况下, 进行国债回购业务操作, 显然是回购了本交易席位下其他资金账户所持有的国债, 是证券公司挪用客户国债资金的惯用做法。

A股东账户在001资金账户进行指定交易后,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指定交易制度试行办法》, 是不允许同时在002资金账户进行指定交易的, 只有证券公司违规操作才有可能形成。且通过登记公司提供的资料看, A股东账户在相关时期内只有一种证券即2002年3期国债199950手, 且处于被抵押状态。因此, 可以初步判定002资金账户回购的国债即为001资金账户持有的国债。

002资金账户炒股赢利数额的确认可以根据“资金账户期初余额+存入或转入资金、证券+本期赢利=期末资金或证券余额+转出资金或证券”的等式, 进行相关计算后确认。

2.3 相关论证

(1) 对002资金账户资金来源的论证

对账单资料显示, 002资金账户无现金或转账等外来资金存入, 无转托管、转入股票, 该账户股票交易使用的资金, 均为抵押A股东账户上的国债, 回购拆入的资金。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A股东账户投资者记名证券持有变动记录显示: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期间, A股东账户共有2002年3期国债199950手;从001资金账户对账单等资料显示:该国债均为2003年11月1日001资金账户上所拥有资金购入, 而该资金为甲公司委托乙证券公司购买国债的2亿元资金。

(2) 对002资金账户赢利情况的论证

对账单资料显示, 002资金账户 2003年11月10日资金期初余额为0.00, 2004年3月24日资金期末余额为10.64元。期间无存、取款记录, 无转托管转入证券, 有转托管转出证券, 经计算核对该账户各类证券买入数量=证券卖出数量+转出数量, 即该账户期末无证券余额。

根据资金来源等于资金占用的会计原理, 002资金账户资金运用的会计等式为:资金账户期初余额+存入或转入资金、证券+本期赢利=期末资金或证券余额+转出资金或证券, 即002资金账户 2003年11月10日至2004年3月24日的赢利=期末余额或证券+转出资金或证券-期初余额-存入或转入资金、证券, 结果为10.64+2316592686+36262082.15-2315462405.96=37392372.83 (元) , 其中, 留在002资金账户 10.64元, 转出股票购入成本36262082.15元, 国债抵押融资费1130280.04元 (2316592686-2315462, 405.96) 。

3 其他鉴定问题

在上述案例中, 两个资金账户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即共用了一个股东账户进行国债回购业务操作, 这给我们认定国债的归属、进一步认定资金来源带来一定的便利。现实中, 证券公司挪用客户国债进行回购时, 购入国债账户与进行回购业务操作的资金账户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仅据账户资料难以判断被挪用国债的归属。

对上述情况, 可以根据如下信息进行判断:

首先, 证券公司作为交易所市场的结算参与人, 其属下的每个营业部在交易所都有交易席位。按照现有规定, 不同的席位可以联通结算, 即以一个被称为“逻辑席位”的“债券主席位”作为统一的债券结算账户, 证券机构应按债券结算主席位设立总账, 并按债券结算子席位及客户建立二级或多级明细账, 同时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和管理, 履行托管责任的登记结算公司只按此债券结算主席位进行总账结算。通过证券机构按债券结算子席位及客户建立的二级或多级明细账, 可以了解各营业部、各客户分别持有的国债数量、国债被回购数量等信息, 作为判断那些客户持有的国债被回购使用的信息之一。

其次, 证券公司一般在进行国债回购时通常使用本营业部内客户的国债, 回购产生的资金也入账到本营业部内的其他资金账户。在此前提下, 通过对营业部内一段时期内回购资金的变化情况进行比对, 可以判断该营业部是否进行了国债回购业务操作。

篇4: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

关键词:司法会计鉴定;价值取向;必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16-01

一、司法会计鉴定的概念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和案件当事人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指派或聘请具有司法会计专门知识的人员,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财务会计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的一项诉讼活动。

司法鉴定最主要的功能是为诉讼提供技术服务,对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解读与诠释。将鉴定冠于“司法”的名号,主要指的是其对诉讼的服务功能,并不是指司法机关对鉴定权的独占。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案件的当事人都有利用鉴定为自己在诉讼中赢得有利地位的权利,为自己的诉讼提供服务,这种权利是不容剥夺的。相反,仅以“司法机关”来否定当事人启动司法鉴定的权利并不恰当,必将造成诉权的不平衡。

法律虽然赋予了司法机关启动司法鉴定的权利,但并没有否定当事人启动鉴定的权利。实践中,当事人在诉前或诉中,甚至是审判后,也经常将有关的财会资料送交由鉴定权的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的鉴定结论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司法实践中,并不存在“司法鉴定结论”与“鉴定结论”区分。

所以说,司法会计鉴定的定义包含下面几项内容:首先,司法会计鉴定是一项诉讼活动;其次,鉴定的目的是解决案件中的财务会计等专门性问题;第三,鉴定人员需具备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第四,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在法定的条件下都有进行鉴定的权利。

二、构建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价值取向

(一)正义。

在我国,正义的涵义是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司法公开,将司法文书,司法裁判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公众监督参与,才是对司法监督,维护公正的最好方法。第二,司法公正。法官要维持中立的地位,不偏不倚,让当事人取信于司法机关。第三,司法平等,平等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公正的基本标准”。既然诉讼对一方当事人往往具有惩戒结果,因此如果不在程序中力求维护他与对方当事人对抗的权利,司法公正便很难实现。当事人更要充分参与诉讼程序,切实保障各自的意见能为法官所认识和了解,进而使法官在诉讼对立双方举证、质证的基础之上作出判决。

(二)效率。

效率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维持司法公正的基础上,也必须在司法中倡导效率原则,在司法领域要充分考虑司法资源合理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为当事人所用。正义是人类一种执着的追求,具体而言是对人们之间权利或利益合理分配关系的期待,效率则是相对于各种主体行为的速度与有效性的反映与要求,二者作为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价值取向来说是相互包容、密不可分的。相对于当事人来说,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的,只有在具有可期待性的时机给予了公众本属于自己的司法结论,才能发挥它本能所具有的价值,才能平息现存的纠纷。

三、建立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必要性

(一)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建立与完善是审判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审判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确保司法公正。司法程序公正是保护诉讼参与者的平等正当权利和保障实现实体公正的重要手段。程序公正包括很多原则,与司法会计鉴定相关联的有中立性、公开性、充分辩论等原则。 法官在审判中的中立性,无疑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法院设置司法会计鉴定机构的做法是与审判体制改革的目标相违背的,“自审自鉴”的现象也受到学术界广泛的批评。所以在进行审判体制改革时,要倡导司法鉴定机构独立,不仅是机构设置的独立,在取证,质证过程中也要维持其独立性。因此,需要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二)司法会计鉴定制度改革是保证“科学证据”需要。

作为证据,鉴定结论的功能关键在于是否能客观真实地证明案件事实,其核心是科学性。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是完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宗旨所在。在不与审判制度精神和证据制度相抵触的前提下,在维护鉴定结论证据的最重要的属性“科学性”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影响鉴定结论的诸多要素,包括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和鉴定方法等进行规范,赋予鉴定结论更优良的证据能力。目前司法鉴定机构设置和管理混乱、鉴定人员的良莠不齐,都是影响鉴定结论质量的现实原因。在科学证据时代,司法鉴定是发挥证据证明价值的重要手段,可靠的鉴定结论在案件诉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证据”如何“科学”地运用,无疑对完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的建立是維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建设、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需求日益频繁,司法鉴定的改革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面临法律争议时,往往原被告方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彼此的主张持坚决否定的态度,比如,反映在受害方的伤残程度上,恐怕也是各执一词,争锋相对,即使双方有互相协商的态度,但也是没有可以坚持的立场,没有一个互相认同的值得信赖的具有权威性的司法结论,这所以,司法鉴定结论就发挥了它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它可以指导双方站在合理公正的角度来评判问题,同时在面临司法裁判时,双方对结果也更加认同,符合了内心对于公平正义的期待。

参考文献:

[1]邱宁波:《司法会计鉴定制度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2004年

[2]谭世贵、饶晓红:《论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架构》,载《诉讼法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2001版

[3]孙笑侠:《法律程序剖析》,在《法律科学》,1993 年第 6 期。

篇5:司法会计鉴定程序

正当程序贯穿于整个诉讼进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系规制诉讼行为之总纲.刑事诉讼中的正当程序大而言之,包括逮捕的正当程序,收集、运用和确认证据的正 当程序,公正审判的正当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 定。”司法会计鉴定的正当程序显然要归属于收集证据的正当程序类别中去。

司法会计鉴定理论肇源于司法实践,并随着司法理念的衍更不断改变着自身的性格。我国的刑诉法理论经历了由感性司法到理性司法,藐视人权到保障人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司法会计鉴定的理念相应地也发生了巨大进步。目前的司法会计理论认为,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本质上是一种专家证言,但这种证言不同于普通的证人证 言,普通证言所证实的内容是由证人感官所直接感受到的,证人只需如实表达即可。而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则是司法会计专家在观察、查阅财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运 用会计专业逻辑判断的结果,鉴定人意志上是否独立,工作机制(逻辑推理)是否严谨,身份定位是否专业将影响到这种专家证言的客观性或科学性。

那么就提出了如何在法律上保证实现这种独立性、严谨性、专业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即是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正当程序。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用于保 证结论严谨性的工作机制(逻辑推理)是属于技术性的问题,不应当由法律规范。事实上,正当程序的一些理念如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也是为了克服司法者有限的理 性,保证司法判断的严谨性创立的。再者,不严谨的工作机制得出的鉴定结论怎么能作为剥夺人之自由、生命的证据呢?对判决往往起决定作用的司法会计鉴定的工 作机制只有是严谨的才能在法律上被认为是正当的。工作机制的严谨性——科学理性与正当程序——司法理性在这里是一致的,并轨的。

因此说,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正当程序即是与保证司法会计鉴定实现独立性、严谨性、专业性相关的鉴定环境、鉴定机制、鉴定理念。下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一)保证独立性得以实现的鉴定环境。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非理性司法思维---权力思维的左右,公检法机关内部均可设立鉴定部门,自诉自鉴、自审自鉴已成定局。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设立鉴定 部门,不仅会损害人们对形式正义的法感情—令人质疑鉴定结论的中立性,也会损害人们对实质正义的法感情—鉴定人常会迫于本部门中长官意志而违心作出鉴定结 论。迫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新出台的《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相当一部分鉴定权仍掌握在侦查机关手中,势必 在长时间内继续起负面作用。比如,为了提高办案效率,鉴定人员常会被要求提前介入侦查活动,这在基层检察检察机关表现得尤其普遍,司法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程序》。基于角色决定利益,当这 些鉴定人员为亲手查明的犯罪事实制作鉴定结论时,不可避免地对鉴定的对象怀有难舍的感情,在分析、论证和作出结论时,往往伴有偏激、片面、不严谨的情绪。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意旨十分明显,就是使鉴定人员独立于侦查活动,以便形成博弈效应。即使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没有丧失中立性,但由于做法的本身违背 了形式正义的要求,会引起利害相关人的合理怀疑,同样违背了诉讼法的精神。

为了实现司法会计鉴定人意志上的独立性,必须将司法会计鉴定人从长官的意志和人情的干扰中解放出来,建立专业的司法会计鉴定人制度,使司鉴定人只服膺于司法会计鉴定的规律,愿意对鉴定结论负责。

司法会计鉴定的独立性不仅受以上制度缺陷的摧残,而且还常常遭到语言的围剿,也就是说,语言本身时时在否定着其应有的属性。由于专业沟壑的存在,送检人员 和鉴定人员之间必然要经历一个专业语言的转换过程。尤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送检人员通常是侦查人员,他们在确定鉴定要求时,必然以与侦查结论或者与收集的 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相互加强为目的,以他们熟悉的法律语言进行表达,这种表达就是在强硬地诱导鉴定人员的意志,把鉴定当成一种必不可少但认为并不重要的仪 式。比如“对犯罪嫌疑人甲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的贪污行为及数额进行鉴定。”遇到这种情况,鉴定人员和送检人员之间必须要进行协商,对鉴定要求进 行口径的调整或者语言的转换,以凸现出中立性。如上述要求可以转换成:“确认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脱离会计控制的会计事项。”如果不进行这种专业 语言的转换,鉴定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将极为模糊,正当程序原则所要求的理性就会遭到损伤。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各种情形委托语言的 表达标准,在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员之间进行对接。

(二)保证严谨性得以实现的鉴定机制

司法会计鉴定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在查阅财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专业技能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要使这种逻辑推理的结论具备科学性,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鉴定结论的得出需要建立怎样的财务会计资料平台之上?

2鉴定结论所推理的事实怎样才能具备排他性?

3鉴定结论所能够反映的事实应限定在多大的范围?

4在鉴定过程中,对所运用的鉴定手段应如何规范才能具备可比性和可评价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司法会计鉴定理论应运而生。对应问题1,提出了司法会计假定理论,“司法会计假定,是指在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已经或必须确认 的一些基本前提。”司法会计假定理论的出现,为反对和防止“感觉鉴定”(在财务会计资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凭感觉甚至凭口供和证言出鉴定结论,或者在无法取 得财务会计资料检验结果的情况下,直接以会计资料为依据对财务问题作出结论,结果制造了很多错案)作出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应问题2,提出了财务会计错 误理论,对财务会计错误出现的过程进行剖,来向大家说明,财务会计的错误不一定就是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对应问题3,提出了财务事实和会计事实 的区分理论。该理论明确了这样一个观念:财务事实只能由财务资料直接证明,会计事实只能由会计资料证明,二者之间只能间接证明。对应问题4,提出了司法会 计的标准问题,以规范鉴定行为,在同一事项进行鉴定而的出不同的结论时能有一个衡量标准(其实,前三项理论本质上也是属于鉴定标准)。

上述几套理论,事实上都是

从不同的角度上为实现鉴定结论的生命——严谨性而服务的。

(三)保证专业性得以实现的鉴定理念。

在司法会计鉴定过程中,与鉴定人有关的案件事实有四种:客观事实,财务事实,会计事实,法律事实。客观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因人类无法超越时间的障碍,故这种事实是不可再现的,司法者只能是运用其留下的痕迹(证据)进行模拟(其间还夹杂着人为的判断成分),得出另一种事实——法律事实。而我们常说的财务 事实和会计事实严格来讲,应当叫财务鉴定事实,会计鉴定事实。不但财务事实和会计事实之间要区分,财务事实与财务客观事实,会计事实与会计客观事实,财务 事实与法律事实,会计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更要区分,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专业理性。因为有了这几种事实之间的分野,鉴定人在下结论时,便不能越厨代 庖,以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财务、会计鉴定事实对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发表看法。比如,鉴定人只能对“损益”发表意见,不能对“损失”发表意见,因为“损益”是 个会计事实,而“损失”则是个法律事实。

篇6:司法会计鉴定报告

XXXX司会鉴字[2006]第2号

根据XXX公安局税务案件侦察支队的委托,对XXXXX液化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涉嫌偷税数额及偷税比例犯罪事实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和相关的证据是贵支队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查并发表鉴定意见。

一、鉴定概况

为按时完成本次鉴定任务,本所指派了司法鉴定人员和 助理人员组成鉴定组,鉴定工作于2006年7月3日开始,3月31日完成。鉴定资料:XX公司记载经营期间全部收入(含税)的“帐外帐”以及各个液化气经营企业2005年—2006年的会计帐簿、记帐凭证、纳税申报表,企业经营者及相关人员的讯问笔录和询问笔录。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出具的相关各个企业纳税情况的书面证明。鉴定地点:XXXX会计司法鉴定所办公室。

二、鉴定过程

审核了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同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市XXX区XX液化气站、XX市XX液化气站、XX市XX区XX液化气站、XX县XXX液化气站等单位签订的租赁经营合同或协议以及营业执照

和税务登记复印件,证实了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XX和合伙人XXX、XXX、XX地对上述各个液化气经销部门缴纳租金、独立经营、在财务上独立核算的租赁经营事实,应承担纳税义务纳税人的主体资格。

审核了XX公司经营者XX、XXX、XXX、XXX等人在讯问笔录上的供述,证实XX、XXX、XXX、XXX等人具有不缴少缴应纳税款的主观故意。

审核了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雇用的会计XXX登记的XX县XX液化气站、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XX区XX液化气站、XX市XX液化气站、XX市XX区XX液化气站、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XX县XX液化气站等单位以及XXX、XXX等人以各站每日销售明细表方式上报而登记的销售收入总账和销售收入明细账;XXX统计填写的2005年9月至12月,2006年1月至3月的利润情况;XXX的询问笔录证实了XX、XXX、XXX、XXX等人经营各个液化气取得真实收入的事实。

审核了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县XX液化气站、XX市XXX区XX液化气站、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市XX液化气站、XX县XX液化气站、XX市XXXXX液化气站、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财务账簿复印件和纳税申报表复印件,证实了XX、XXX、XXX、XXX等人在账簿上不列、少列收入的事实。

审核了从税务机关提取的XX县XX液化气站、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市XXX区XX液化气站、XX市XX液化气站、XX市XX区XX液化气站、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XX县XX液化气站等单位的纳税资料证实了XX、XXX、XXX、XXX等人利用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少缴应纳税款的事实。

审核了XX县XX液化气站的统计员XXX、站长XX;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的统计员XXX;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的统计员XXX、站长XXX;XX市XXX区XX液化气站的站长XXX;XX市XX液化气站的统计员XXX、站长XXX;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的统计员XX、站长XXX;XX县XX液化气站的统计员XX、站长XXX等人的询问笔录证实了各个液化气经营单位填写各站日销售明细表的情况和各站取得的销售收入情况。

审核了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和XX市XXX区XX液化气站的会计XXX;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的会计XXX;灯XXXX液化气站的会计XX等人的询问笔录证实了远航公司经营者XX、XXX、XXX、XXX等人在对外销售液化石油气、丙烷过程中,只将销售过程中开具了发票的发票记账联交给各站会计记帐,没有将超出税务机关核定应税收入以上的销售收入及时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采取在账簿上不列、少列收入,向税务机关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等手段。

三、鉴定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1997年国税发[1997]101号《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国税发[2000]38号《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认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租赁经营XX县XX液化气站、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XX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XX市XXX区XX液化气站、XX市XX液化气站、XX市XX区XX液化气站、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XX县XX液化气站后在2005年9月至12月共计取得了20,249,338.46元的商品销售收入,但仅向税务机关纳税申报了976,513.30元,隐匿商品销售收入19,272,825.16元。在2006年1月至4月共计取得商品销售收入14,423,548.06元,但仅向税务机关纳税申报了1,101,407.55元,隐匿商品销售收入13,322,140.51元。

四、鉴定结论

鉴定确认,1、2005年9月至12月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共计取得了20,249,338.46元的商品销售收入,但仅向税务机关纳税申报了976,513.30元,隐匿商品销售收入

19,272,825.16元。应纳增值税809,973.54元,实际申报缴纳了38,639.35元,少缴增值税771,334.19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53,993.39元,实际申报缴纳了2,780.64元,少缴城市维护建设税51,212.75元,应纳企业所得税467,759.72元,实际申报缴纳了2,575.89元,少缴企业所得税465,183.83元。

2005年9至12月,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应纳税款总额1,350,645.77元,实际缴纳了62,915.00元(含已缴纳的土地使用税4,661.45元、房产税14,181.73元、印花税75.94元,计18,919.12元),偷税总额为1,287,730.77元,偷税比例为95%。

2、2006年1月至4月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共计取得商品销售收入14,423,548.06元,但仅向税务机关纳税申报了1,101,407.55元,隐匿商品销售收入13,322,140.51元。应纳增值税576,941.92元,实际申报缴纳了44,056.31元,少缴增值税532,885.61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40,385.93元,实际申报缴纳了2,733.34元,少缴城市维护建设税37,652.59元,应纳企业所得税333,183.96元,实际申报缴纳了2,331.21元,偷企业所得税330,852.75元。

2006年1至4月期间,XX市XX液化气有限公司应纳税款总额951,511.81元,实际缴纳了51,189.31元(含已缴纳的土地使用税1,740.00元、房产税140.00元、印花税188.45

元,计2,068.45元),偷税总额为899,322.50元,偷税比例为94%。

XXXXXXXXX会计

司法鉴定所XXX 中国辽阳市XXXXXXXXXX2006

篇7:司法会计鉴定报告

xx审鉴字(2009)0000 号

司法鉴定机构:xx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报 告 日 期:××年××月××日

司法会计鉴定报告书

宏昌天圆审鉴字(2010)第号

Xxx人民法院:

新疆宏昌天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贵院委托,根据贵院xx年xx月xx日对本所的委托鉴定函中委托事项内容,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司法会计鉴定的相关规定,对贵院审理的xxx纠纷一案,在原告和被告提供的相关鉴定资料基础上进行司法会计鉴定。原告和被告应对提供本所的相关鉴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本所的责任是根据委托鉴定事项,对鉴定证据发表司法会计鉴定意见。

现将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一、委托方及委托日期

1、委托方:xxx人民法院

2、委托日期:xx年xx月xx日

二、委托鉴定事项1、2、3、4、注:与法院委托鉴定书委托鉴定内容一致;

三、委托鉴定送鉴的相关资料

(一)原告送鉴的相关资料:

注:资料比较多可概括叙述提供资料的名称,资料少可详细叙述提供资料的名称

(二)被告提供证据资料

注:资料比较多可概括叙述提供资料的名称,资料少可详细叙述提供资料的名称

四、鉴定依据

1、行为依据:

Xx人民法院年月日《xx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函》;

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4)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5)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6)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3、资料依据:

(1)原告提供的资料

(2)被告提供的资料

五、鉴定原则

本次鉴定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工作原则,本所及参加此次会计鉴定的全体人员依据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会计制度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的规定进行操作,不受被鉴定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影响,与被鉴定各方当事人没有任何利害关系。

六、鉴定过程

(本段描述鉴定过程,主要包括得出鉴定结论而已执行的主要鉴定程序)

七、鉴定结论

1、根据原告、被告提供的证据,审计查明并经原告、被告确认:

注:叙述鉴定结论

2、根据原告、被告提供的证据,审计查明原告确认:

注:叙述鉴定结论

3、根据原告、被告提供的证据,审计查明被告确认:

注:叙述鉴定结论

八、特别事项说明

1、无法认定事项的理由;

2、提请使用人注意的事项;

3、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九、鉴定报告法律效力

1、本鉴定结论是依据证据资料提供人所提供资料的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出具的,若因证据资料提供人提供虚假鉴定资料以及提供内容虚假的鉴定证据资料,导致鉴定结论失实及产生的后果应由鉴定证据资料提供人承担全部责任。

2、本鉴定结论反映鉴定资料并为本次委托鉴定目的服务。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确定本鉴定结论。

3、本鉴定结论仅供xxx人民法院审理xx纠纷一案作为参考依据之目的而使用,本鉴定报告书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许可或超出本委托目的,第三人不得使用,鉴定机构不得随意向他人提供或公开(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除外)。

4、本鉴定结论系鉴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出具,具有法律规定效力。

附件:

(说明:附件包括我所营业执照复印件、单位鉴定许可证书复印件、3名鉴定人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复印件)

十、鉴定报告提出日期:xx 年xx 月xx日

司法鉴定人:

司法鉴定人:

司法鉴定人:

篇8: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一、司法会计鉴定书原文 (文中当事人和单位均为化名)

(一) 基本情况

委托单位:本市某公安分局 (某公经字[200×]×号聘请书) 。委托鉴定事项:A公司业务员张某未向本公司交付出售健身卡款项的情况;张某收取B公司健身卡款项的资金流向情况;张某以本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受理日期:200×年×月×日。鉴定材料:A公司提供的应收张某出售健身卡款的有关会计资料;委托人提供的B公司健身卡款的资金流向;张某以本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的相关材料。鉴定日期: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鉴定地点: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被鉴定人:张某, A公司职工。

(二) 检案摘要及基本情况

根据委托人的材料反映:200×年×月×日, 张某在担任A公司健身卡销售代表期间, 利用职务便利, 涉嫌将收取的健身卡销售款挪用。

(三) 检验过程

一是A公司应收张某健身卡销售款情况。根据A公司提供会计资料反映: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 A公司通过张某经办销售的健身卡合计38万元未收回, 挂账应收款———张某专户。张某以D公司、E公司等单位需要购团体卡的名义不断向A公司提取健身卡, 所欠款项未按交款日期交回A公司。截止案发日, 欠款合计为38万元。具体见附件一 (有每一笔应收健身卡销售款形成的张某领卡和欠款凭证及会计记账凭证———笔者注, 下同) 。二是A公司张某收取B公司健身卡款的资金流向情况。A公司在200×年×月×日销售健身卡给B公司, 金额9万元, 经办人为李某, B公司第一次出具一张支票金额9万元 (号码为××××) 给A公司, 但该票发生银行退票。200×年×月, B公司第二次出具一张支票 (号码为××××) 金额9万元, 该支票由张某收到后以旅游费名义转交给C公司解入银行, 然后张某以取消旅游的形式, 从C公司领取现金9万元。截止案发日, 该笔款项A公司未收回, 挂账应收款。具体见B公司支票正面和背面复印件及C公司解缴银行B公司支票的凭证等会计资料、B公司李某和C公司杜某两人笔录。三是张某以A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根据委托人的材料反映: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其中:用二张支票支付了10万元, 现金支付了2万元 (未提供现金收款凭证) 。截止案发日,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具体见C公司两张支票存根、张某借条和杜某笔录。

(四) 分析说明

A公司通过张某经办销售的健身卡款合计38万元未收回;A公司在200×年×月销售健身卡给B公司金额9万元, 该笔款项在200×年×月被张某收取。上述合计A公司涉嫌被张某挪用款项为47万元。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涉嫌被张某挪用款项为12万元。

(五) 鉴定意见

一是A公司业务员张某销售健身卡后未向A公司交付卡款情况。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 张某以D公司、E公司等单位需要购团体卡的名义不断向A公司提取健身卡, 所欠款项未按交款日期交回A公司。截止案发日, 欠款合计为38万元。二是A公司张某收取B公司健身卡款9万元, 未将款项交回A公司, 该款的资金流向情况为:200×年×月, B公司出具一张支票 (号码为××××) 金额9万元交张某收取, 张某将该支票转交给C公司, 该公司退现金9万元给张某。三是张某以A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A公司业务员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其中:用二张支票支付了10万元, 现金支付了2万元 (未提供现金凭证)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

二、原司法会计鉴定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鉴定对象错误

一是司法会计鉴定的对象应是涉案会计资料 (即检材, 下同) ;鉴定客体应是涉案会计事实, 即由涉案会计资料记录的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38万元、B公司健身卡应收款9万元未收讫和预收C公司健身卡款项12万元但未提供健身卡等事实。因此, 以张某为鉴定对象显然不妥。二是杜某、林某等人的三份笔录不是检材, 不能成为鉴定对象和结论的依据。

(二) 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未排除会计信息的或然性

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 即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38万元未收回, 属收入排除类鉴定。作为司法会计鉴定, 应排除检材可能存在的“货款收讫, 但记录蹿户”等或然性。

(三) 第二节涉案会计事实鉴定结论表达欠妥

第二节涉案会计事实, 即B公司健身卡应收款9万元未收讫, 与第一节同属收入排除类鉴定, 已由支票背书证实确已入C公司账户, 排除了会计信息的或然性, 但是否确属“张某未交回A公司”和领取了9万元, 没有检材证明。因为, 第一, A公司与C公司是否存在业务往来, 是否可以持B公司支票转付C公司, 属侦查事由;第二, 没有检材证明张某在C公司领取了9万元。以上两点仅凭证词显然欠妥。

(四) 第三节涉案会计事实没有检材证明

第三节涉案会计事实, 即预收C公司健身卡款项12万元但未提供健身卡, 仅有张某借条和和两张C公司金额总额为10万元的支票存根及杜某笔录, 借条上也未注明借款事由, 没有两张支票去向和C公司做账记录及领取2万元现金的会计资料, 难以证明与“健身卡”有关。同时, 该鉴定未证明两张支票去向, 将直接关系到办案人员如何认定张某这一行为性质的问题。

(五) 检验、分析、结论三部分内容雷同

检验部分太粗, 检材特征描述太少;分析部分未对检材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等进行论证, 而仅是重复检验内容;结论部分不简洁, 且重复检验和分析两部分内容。

三、司法会计鉴定书的完善建议

(一) 材料描述方面

在“检案摘要及基本情况”部分, 应详尽略述案情概况, 便于所有鉴定结论使用人和审查人了解该案背景。检验部分应适当描述检材特征。如对第一节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的涉案会计事实, 应概述会计记账凭证是如何记录的、附件有哪些等等, 便于结论使用人了解这些应收款原来是由张某销售的健身卡款项久未收讫后, 由张某出具“欠款单”形成的。描述得当, 还能起到提示检材所含证据语言的作用。分析部分应对检材来源的合法性、检材之间的会计勾稽关系等证据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等进行论证, 而不是重复检验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二) 内容方面

对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应进行反思式论证。该部分内容的鉴定属于收入排除类鉴定, 技术难度确实较大, 但作为一项司法鉴定是必须的。主要是检验A公司相关期间内有无事由不明确的收入, 从此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张某已交本公司电影票款, 但会计记账蹿户”等会计信息的或然性。做到了这一点, 法律上管它叫证据具有“排他性”。

(三) 应删减部分

删去被鉴定人, 没必要将嫌疑人作为鉴定对象, 弃用三份笔录。在鉴定过程中查阅有关笔录, 对工作会有帮助, 也是允许的。但若作为鉴定对象和结论依据及鉴定书附件是不妥的, 有时甚至会对整个鉴定结论的证明效力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四) 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应当简洁明了, 没必要再重复检验部分内容作为理由。如对第一节涉案会计事实可以这样表达:“由张某经手销售并出具“欠款单”的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 至今仍未收讫”。结论意见应仅限于检验涉及到的范围, 未涉及的范围不应做回答。譬如, 对于第二节涉案会计事实, 仅需回答说:“B公司支票确已入C公司账户, 金额9万元, 但未见张某至C公司领取此款”。对于第三节涉案会计事实, 应回答说:“由张某出具的借条和两张C公司的支票存根不能证明其向C公司所借的12万元是否确实收到、是否属于健身卡预收款和款项的真实去向”。

(五) 检验、分析、结论三部分内容比较

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0公司员工试用期自我鉴定下一篇:论上海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