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制度问题完善论文

2022-04-23

[摘要]文章以2005年为分界点,分析了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后步入了市场化的时期,鉴定机构市场化既是司法鉴定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鉴定机构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鉴定机构过度市场化也带来一定弊端,如何引导鉴定机构市场化良性发展,对当前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司法鉴定制度问题完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司法鉴定制度问题完善论文 篇1:

论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

摘要:司法鉴定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定意见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对当事人的权利有极大影响。本文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对法律条文进行了解读,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刑诉法 司法鉴定 完善措施

司法鉴定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复杂化、隐蔽化,越来越多的案件需要依赖司法鉴定。鉴定意见作为重要证据种类,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对当事人的权利有极大影响,因此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制度的修改非常值得关注。

一、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的修改

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涉及到司法鉴定制度的共有6个条文,从四个方面做出了完善。

1.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

这一修改是对鉴定证据更准确的定位,有利于司法人员摆正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位置,转变办案人员的观念。鉴定结果只能作为法官定案的参考,而绝不能左右法官的裁判,避免鉴定人成为事实上的法官。

2.规定了严格的鉴定人出庭义务

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问题比较普遍,鉴定人出席法庭审理的比例不超过5%。新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二款明确了鉴定人的出庭义务和违反义务的后果。但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鉴定人出庭问题有12.0%的法官认为没有必要,即当事人的意见与法院的决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而法院是最终决定鉴定人是否需要出庭作证的决策者,法律没有规定当意见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申请人的救济措施,权利缺乏保障。

3.增加了特殊案件中鉴定人的保护制度

新刑诉法第62条规定了四类严重犯罪案件中的证人、鉴定人保护措施,鉴于此类案件的特殊性,证人、鉴定人等受到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更大,更需要对其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护。

4.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依申请出庭对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在刑事诉讼领域引入专家证人制度是本次修法的一大亮点,这项规定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鉴定意见,让法官更好的理解所鉴定的事项以做出正确裁断。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仅享有申请权,并没有不受影响的独立委托权,法院具有是否批准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决定权,这是区别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的重要一点。

二、对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评价

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幅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亮点纷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到刑诉法之中,是我国法制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本次修法值得肯定的是对于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一些已有成果以及学界已达成的某些共识均予以吸收,如将法定证据种类中的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但是对另外一些重要成果的吸收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并不完全一致,与学界的期待也有差距,期待后续有法规、司法解释做出进一步的规定,解决立法上的矛盾。

三、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着启动权不平等、多头鉴定、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本次刑诉法的修改并没有完全解决,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笔者在此提出几点设想。

1.实现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的规范化

实现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的规范化,从实体上对司法鉴定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也是减少不同结论的鉴定频繁出现的根本途径,对于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客观、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司法部已经开始考虑制定一些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如亲子鉴定标准等,但还有相当多的领域缺乏规范。各级各类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否则作出的鉴定结论一律无效。

2.司法鉴定启动权的重新配置

在刑事诉讼的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应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一定的鉴定启动权,允许他们自己选择鉴定机构乃至专家参与鉴定活动。在审判阶段,对于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如果法院不同意当事人的申请必须做出说明,申请人可对法院的裁定上诉。针对某些对刑事案件的侦破和裁断具有关键性影响的事项,如被害人的死因、当事人的精神状况等还应当规定强制鉴定。

3.对侦查机关“自侦自鉴”的限制

为了防止公安机关“自侦自鉴”情况下侦查权的滥用,可以借鉴大陆法系有些国家检察官携法医等专家莅临现场的制度,规定当刑事案件发生,有需要鉴定的专门性问题时,通知检察官和法医、痕迹等鉴定人员一同前往现场,在其监督下进行有关技术鉴定,避免根据侦查机关或侦查人员的法外需求进行鉴定的非正常现象发生。同时应重新界定公检机关内部技术部门提供的鉴定结论的使用范围,可以将公检机关内部的技术部门出具的鉴定结论原则上应用于辅助判断刑事案件案情的材料,而不应用于定罪量刑的材料。

4.加强行业内监管

要规范司法鉴定工作,加强行业内监管,应当组建司法鉴定人协会。整合鉴定人力资源,将所有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对促进司法鉴定行业产业化,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地位,推动司法鉴定整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司法鉴定人协会应当加强行业内监管,不断推进司法鉴定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四、结论

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正了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涉及,需要进一步规范。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同时加强行业内管理,从而最终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符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求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公义:《刑诉法修改中有关司法鉴定制度的12个问题研究》,载《中国司法》2011年第1期。

[2] 张中:《关于<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调研报告》,载王进喜主编:《证据理论与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3] 陈心歌:《论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载《证据科学》2011年第5期。

作者:王珑瑛

司法鉴定制度问题完善论文 篇2:

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市场化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以2005年为分界点,分析了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后步入了市场化的时期,鉴定机构市场化既是司法鉴定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鉴定机构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鉴定机构过度市场化也带来一定弊端,如何引导鉴定机构市场化良性发展,对当前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鉴定机构;市场化;历史变迁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前,我国的鉴定机构主要由公安司法机关根据需要设立并为其职能服务,这种体制因各机关的“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而容易出现多个鉴定意见“相互打架”的局面,而且对于侦查机关指派内设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当事人往往持“暗箱操作”的猜疑,进而不断申请重新鉴定,严重制约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在诉讼中,“涉鉴上访”时有发生,甚至由此引发严重的群体性社会事件。因此,如何促进司法鉴定机构在市场化情形下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2005年以前的司法鉴定制度

1.公安司法机关内设的司法鉴定机构

从1982年公安部组建法医研究所,1983年公安部成立刑侦局,组建刑事科学技术处,各地公安机关相继恢复了刑事科学技术处室,实验室得以重建,技术人才得以复职,设备得以补充,档案得以复建。公安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全国公安系统刑事科学技术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几年之内,就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横通、分级鉴定、逐级复核的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到2005年,公安机关队伍结构合理,后继有人,形成了科学技术机构3000余个,具备九大专业和上百个小专业。

检察机关借鉴公安系统开展刑事科学技术的经验,也积极开展了检察刑事科学技术工作。198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人民检察院法医工作细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文件检验工作细则(试行)》,两个“细则”标志着具有符合检察机关职能特点的法医与文件检验两个制度的初步形成。

2.教育科研机构的司法鉴定机构

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司法的需求与日俱增,司法工作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为解决人才缺乏与现实需要的突出矛盾,立法机关1978年开始要求卫生部组织力量培养法医人才。1979年,卫生部确立在当时的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开设法医本科专业,1980年山西省政府批准山西医学院与山西省公安厅以联合办学方式率先创立法医学专业,1981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开始筹建法医学本科专业。1983年,教育部联合卫生部、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著名的“晋祠会议”,达成了培养高等法医学专门人才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的共识,并印发了《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纪要》,就此法医专业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

3.这一时期司法鉴定制度的特点

(1)公安司法机关内设司法鉴定机构的职能紧贴公检法司法工作实际,体现了高度的配合性。作为司法工作的重要辅助,无论人员配置、设备引进、技术创新,均以所属司法机关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无论日常工作还是机动任务,步调紧密配合司法一线。

(2)侦查权、检察权、司法权是司法鉴定工作的主导,因此当时的司法鉴定也具有当然的职权性。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各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的统一化调整、司法为民的公益性特点,都给这一时期的司法鉴定打上了职权化的深深烙印。

(3)由于内设司法鉴定机构服务于公检法,其工作呈现方便快捷、以司法工作为中心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服务性。

(二)2005年以后的司法鉴定制度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正式开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之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进入新时期。《决定》中允许满足规定条件的法人、组织申请批准设立司法鉴定机构,规定鉴定机构无等级之分,可以无地域范围限制接受委托,换句话说,当事人委托司法鉴定可以自主选择市场上具备资质的任一鉴定机构。如此一来,司法鉴定机构就被纳入市场范围,受市场机制与市场规律调整,自此,司法鉴定进入市场化的时代。这一时期司法鉴定制度的特点表现为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呈现市场化,并在司法服务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2006年至2010年是快速增长期,三大类(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机构从3789个发展到4955个,增长了30.8个百分点。此后数字趋于平稳,以2012-2014年三年统计数据为例,司法鉴定机构数量2012年4833家、2013年4876家、2014年4902家,分别增长了0.89%和0.53%。司法鉴定人数量为:2012年54220人、2013年55206人、2014年52290人。檢案量为:2012年1505869件、2013年1675423件、2014年1855429件,分别增长了11.3%和10.7%。鉴定机构、鉴定人员、检案量数量的增长直接体现社会司法鉴定贴合市场的需求,也显现了社会司法鉴定在司法领域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分量。

二、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市场化的必然性及其正负面效应

(一)司法鉴定机构市场化的必然性

鉴定机构的设立采取的是行政许可的方式,且无数量限制,只要满足条件即可。于是,全国各地的鉴定机构数量大大增加,其中,以科研院校的鉴定机构发展尤为突出。

(二)鉴定机构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

其一,鉴定机构的独立性要求鉴定机构市场化。鉴定机构主要是为解决诉讼活动中的专门性问题,其应当是权威、独立的主体,这就要求鉴定机构要尽可能地从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机构等司机关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世界范围来看,强化鉴定机构的独立性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的趋势。其二,鉴定机构的中立性要求鉴定机构市场化。由于司法鉴定能够影响诉讼裁判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鉴定机构必须具有中立性才能实现诉讼的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根据资料显示,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其鉴定机构均独立设置,不隶属于司法部门。

三、司法鉴定机构市场化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严格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准入机制

对司法鉴定的准入进行管理是司法鉴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司法鉴定监管的出发点。因此,想要提高面对市场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公信力,就得提高市场化鉴定机构的资质能力。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进行更为严格的准入资格标准并严格审查。目前《决定》对鉴定人的资格规定过低,导致鉴定人的水平整体较低,直接影响对鉴定意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严格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执业监管

我国司法鉴定机构在市场化后,由于缺少统一的、健全的执业监督和执业责任追究制度,实践中出现的鑒定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恰好成为了法律盲区,没有受到惩处,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实纵容了鉴定机构的违法鉴定行为,这也成为损害司法鉴定公信力的一大原因。应当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执业监管,为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建立执业业绩评价机制,包括对鉴定机构的日常运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法化评价,鉴定机构的软硬件设施,审判机关的反馈信息以及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奖惩记录。

(三)明确司法机关对鉴定意见的采信标准

司法实践中“以鉴代审”现象突出。鉴定意见具有意见证据的属性,即便资质最好的鉴定机构用最优秀的鉴定人以最先进的技术所作的鉴定意见,也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并不必然是科学的,就连公认的DNA鉴定,也有可能成为一些冤假错案的“罪魁祸首”。基于鉴定意见科学性的特点,裁判者可能盲目采信,但其又具有意见属性,盲目采信容易导致冤假错案,损害司法公信力。因而其客观真实性需要通过完善法官采信鉴定意见的相关制度来保障,如明确鉴定意见采信标准、鉴定意见合法性与科学性双重审查规则、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等。

[责任编辑:岳文可]

作者:侯佳

司法鉴定制度问题完善论文 篇3: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陈晨颖子,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2012级经济法研究生;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司法鉴定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司法制度的产生和演变密切相关。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文中简称决定),这一决定的出台,将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浪潮推向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置司法鉴定机构,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校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数量剧增。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看到高校司法鉴定的优势,还要看到它的不足,笔者立足与此,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高校司法鉴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制度

一、我国司法鉴定机构设置改革的原因

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一直存在着某些不合理因素,在2005年《决定》通过之前,我国的司法鉴定机构设置存折着比较复杂的缺陷,具体而言,在当时司法鉴定机制中,司法鉴定机构主要包括五类:首先,是在公检法机关设置的鉴定机构,其次是司法行政机关内置的司法鉴定机构,第三是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第四是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经批准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第五是政府部门指定的医院。①从以上我国的司机鉴定机构基本设置结构来看,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体系是在公、检、法为主的基础上加之高校、科研院所设置为辅助的模式,当然由于科研、技术以及人员配置以及其他等等不特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占据主导地位的“公检法”机关几乎垄断了我国的司法鉴定工作,其他辅助机构形同虚设。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原因的存在,我国在2005年出台了推动我国司法鉴定大改革的新《决定》,这为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改革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法律依据,使得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适应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了我国独有的司法鉴定特色。如对证人出庭作证、专家证人以及鉴定的启动模式方面做了相关规定,而全国人大常委出台的《决定》中最大的创新之处是明确统一与确立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决定》规定:侦查机关可以设置鉴定机构,但是其业务范围仅仅集中在公检法机关内部,其不得向社会从事司法鉴定服务,同时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将无权设置鉴定机构。这一决定的如此规定,促使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内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作为辅助角色的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可以设置司法鉴定机构的群体,在新《决定》的立法新思想指导下,重新启动与完善其自身的司法鉴定素质与相关能力。

二、高校鉴定机构设置的现状

我国司法鉴定资源短缺,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司法鉴定人才的短缺。由于司法鉴定属于特定行业,其业务能力势必存在着一定的科学性,这种特殊要求也决定了司法鉴定的独立性,而在辅助角色中的高校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员,由于所处环境以及涉及的利益关系较为独立性,故而其可以更为科学的进行鉴定并保持中立的角色。

但是高校鉴定机构也有存在不足的地方。首先,高校机构数量庞大,发展参差不齐。2005年《决定》的实施将我国高校司法鉴定事业推向了发展的高潮。据司法部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209所高校设立了鉴定机构,但是经过几年的运行,由于发展速度不同,各种矛盾的逐渐显露,各大高校司法鉴定机构的差距也逐步拉开,而且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问题层出不穷,很难做强做大。其次,虽然高校设立鉴定机构的数量很多,但是新型门类的鉴定机构却远远不足。我国的高校鉴定机构大部分是以法医、物证、声像资料“三大类”为主,但是传统的鉴定机构根本不能满足如今诉讼的需要。只有鉴定机构多元化,即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有符合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才能满足鉴定各类证据的需要。然后,司法鉴定、教学、科研任务不能并重,质量不高。因为高校的鉴定机构普遍都是校内的老师兼职鉴定人或外聘兼职鉴定人,由于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主业上,因此当他们的本职工作与鉴定工作相冲突时,就会使很多鉴定工作无法完成或者质量不高。最后,高校设施先进高端,但是未能完全实现资源共享。许多高校鉴定机构并不真正具备鉴定所需要的某些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只是分散于高校的各个院系之中,并不能为鉴定工作所用。而且就算拥有一些高端的仪器,也会因为竞争或者其他政策的原因不愿意贡献资源。

三、高校设置鉴定机构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高校设置鉴定机构存在这些许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之上,其设置的必要是存在,大致如下:

(一)培养后备人才,有助于提高鉴定人员素质

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学术基础、科学合理的学术团队保障了鉴定人员整体素质上的优势。2006年我国中级职称及其以下的司法鉴定人占我国司法鉴定人数总和的56.7﹪,想要摆脱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后备人才,高校是司法鉴定人成长的摇篮,是鉴定人员的输出设备,高校的司法鉴定工作的发展直接影响未来我国司法鉴定人员的水平。

(二)教学与鉴定结合,资源共享,以提高司法鉴定水平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诉讼中涉及的大部分专业知识不为人所掌握,因此需要用鉴定的方式进行。高校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以及比较高端的设备,高校也可以在充分利用这样资源的基础上开设司法鉴定的课程,不仅可以缓解社会鉴定资源的短缺,还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建立相应的实验室,比社会上其他的实验室更有示范作用,也能使教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整体素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公正公开,有利于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

在公、检、法三机关垄断鉴定的格局下,各类鉴定机构在鉴定人员的资质上以及鉴定程序、鉴定标准上各自为政,缺乏全国的统一管理。特别是公、检、法三机关在司法鉴定上自侦自鉴、自诉自鉴、自审自鉴,重复鉴定,不仅造成国家资源上的浪费、还浪费了申请鉴定的人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还损害了办案机关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但是作为高校老师,大多数教师都有较强的原则性,人品相对有保障,信誉度也高,这样就决定了教师队伍能够很好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利于我国鉴定公信力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霍宪丹、郭华:《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发展范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郭华:“国外鉴定制度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关系”,《中国司法》2011年第1期。

[3]霍宪丹、郭华:“建设中国特色司法鉴定制度的理性思考”,《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第1期。

注解:

①郭华:“国外鉴定制度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关系”,《中国司法》2011年第8期第5页。

作者:陈晨 颖子

上一篇:头位难产临床术后护理论文下一篇: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