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2024-05-01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精选九篇)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1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些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子, 临床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是继发于一些疾病之后, 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甲亢、嗜铬细胞瘤、颅压升高、红细胞增多症、主动脉狭窄以及药物作用等[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 主要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吸烟和饮酒、胰岛素抵抗等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临床上可占总人数的90%以上, 其主要症状是发现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由于病程较长, 导致患者心脏、大血管、肾脏、眼底均发生一系列改变, 临床可继发肝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 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降压药物种类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中药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心血管药物的一个里程碑[2], 然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物并不能有效的达到降压的目的, 而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在临床治疗上可以发挥一定的优越性, 不仅可以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 而且可以降低药物的应用剂量,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2012年3月~2013年3月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观察其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上述时期于我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0例, 其中男性102例, 女68例, 年龄35~69岁, 平均50.3岁, 病程2~13年, 平均4.7年。所有患者中高血压轻度期患者72例, 中度98例, 其中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0例, 高血脂症20例, 糖尿病18例, 冠心病16例。入选标准: (1) 患者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3) 所有患者均停药1周作为药物的洗脱, 但如果期间患者出现血压升高, 达到3级以上, 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同时剔除病例; (4) 患者均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5) 向患者交代研究目的和意义, 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预期结果,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1) 由肾脏、脑等器官或已知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2) 在治疗过程中不服从医嘱自行调整药物和剂量或加入其它药物治疗者; (3) 对多种药物过敏, 特别是对研究用药过敏者; (4) 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 无法按时随访者; (5) Ⅰ级高血压病程<3个月者; (6) 具有肿瘤、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言语、交流障碍无法配合随访者; (7) 合并有高血压危象、恶性高血压者; (8) 哺乳期和妊娠妇女者; (9) 在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性疾病以及肝肾疾病影响结果观察者; (10) 患者和家属拒绝参加试验或中途要求退出者。本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8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忌烟酒、合理膳食, 每月定期给予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健康教育,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运动计划等一般性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 mg治疗, 1次/d, 治疗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 口服进行治疗, 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 治疗前后测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记录用药期间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压的变化, 同时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变化。

1.3 判断指标

(1) 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动态血压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白天和夜间最高值、最低值以及平均值; (2)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无效, 即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有效, 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 Hg, 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 高血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显效, 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 高血压导致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的比较本研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定, 共分为生理状况、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活力、睡眠、性功能、敌对、工作状态、人际关系等项目, 每个项目进行单独评分; (4)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 17.0, 计数和计量资料采用χ2、t检验等相应的统计处理方法, 计量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平均血压、病程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数值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

a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b为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43例, 有效3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2.94%, 对照组患者显效35例, 有效37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84.7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杜氏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中生理状况、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活力、睡眠、性功能、敌对、工作状态、人际关系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治疗后焦虑、压抑、强迫、睡眠、工作状态方面两组均好于治疗前, 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研究组在生理状况、躯体症状、活力以及工作状态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性功能、敌对、人际关系方面相比及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b为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Ⅲ级、Ⅳ级不良反应, Ⅰ级和Ⅱ级不良反应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两组用药均安全可靠。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系统性疾病, 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长期血压升高可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肾小动脉发生硬化、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心脏间质纤维化等全身性病变[3]。而多器官病变后又会反过来影响血压, 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形成恶性循环。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高血压死亡人数增加至45万人, 直接经济负担超过660亿元, 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3.4%。我国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医疗事业。

高血压常见的治疗药物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等[4]。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 并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内库释放, 而不改变血浆钙离子浓度。但是临床同样存在外周水肿、头晕、恶心、便秘等情况[5]。研究显示80%以上的患者应用单独一种降压药物并不能有效的达到降压的目的, 而一味的增加药物剂量会导致相关副作用增加, 严重时可发生不可逆的副反应[6]。

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则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不仅能够增强降压效果, 还能减少药物使用量, 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是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10]。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1%, 而且24 h动态血压检查显示研究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还观察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杜氏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中生理状况、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活力、睡眠、性功能、敌对、工作状态、人际关系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焦虑、压抑、强迫、睡眠、工作状态方面两组均好于治疗前, 但是研究组在生理状况、躯体症状、活力以及工作状态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功能、敌对、人际关系方面相比治疗前均数有所改善, 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 服药方便、简单, 患者用药依从性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凤梅, 王成桓, 肖燕兰, 等.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8) :32-33.

[2]李晓岩.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6) :1757-1758.

[3]潘宏华, 边平迭.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 (4) :246-248.

[4]赵志丹.屈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3) :39-40.

[5]樊秀能.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6) :124.

[6]崔健昆, 葛湘怡.厄贝沙坦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13, 41 (6) :111-112.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说明书 篇2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中的成分氢氯噻嗪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它能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机制,直接增加钠和氯的排泄(大致等量);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要注意以下事项:

1、低血压-容量不足患者:本复方在没有其它诱发低血压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使用,很少和症状性低血压相关。对由于使用强效利尿剂而使血容量和钠不足、饮食中严格限制盐,以及腹泻呕吐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在用本复方治疗之前应纠正这些情况;

2、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当存在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个功能肾的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可能有发生严重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尽管本品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但使用时应考虑到该效应;

3、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移植:当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品时,推荐对血清钾、肌酐和尿酸应定期监测。没有关于近期行肾移植患者使用本品的经验。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见【禁忌】)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

4、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可能发生与噻嗪类利尿剂有关的氮质血症。对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然而,对那些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但<60ml/min),应该谨慎使用本复方;

5、肝功能损害: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由于较小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改变可能促发肝昏迷,因此这类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时应慎重。没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复方的经验;

6、主动脉和二尖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就如使用其它的血管扩张剂,主动脉和二尖瓣狭窄及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使用本品时应慎重;

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通常对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没有反应,因此不推荐这些患者使用本品;

8、代谢和内分泌效应: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可能降低葡萄糖耐量。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时,隐性糖尿病可能出现症状;

9、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有关。然而在复方中所含的剂量12.5mg,该作用很小或不存在;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3

【摘要】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50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每日一片,治疗8周后观察血压和心率等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降压总有效率为95%,用药前后心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改变。 结论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且患者依从性好。

【关键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22-03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是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组成的新型复方药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内科门诊应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50 mg+氢氯噻嗪12.5 mg,商品名海捷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56例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依据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及分级标准,选择我院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即坐位血压水平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患者56例,均除外由肾动脉狭窄、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高血压,并除外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者。其中I级高血压9例,Ⅱ级高血压36例,Ⅲ级高血压11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

1.2治疗方法: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每日早晨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一片,每日一次,服药后2周有效或显效者继续服药至8周,如显效不明则加量为每日两片,每日一次,至8周。用药前、服药第2周、第4周、第6周及第8周由医生用标准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血压,就诊时先静坐10分钟,患者取坐位,测右上肢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为血压值。收缩压以出现柯氏第Ⅰ音,舒张压以出现第Ⅴ音为准。

1.3 观察指标:患者每次复诊医生测量心率、血压、问询症状和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钾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降压疗效评定标准: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舒张压<90 mmHg)或已下降≥20 mmHg,为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舒张压<90 mmHg)或下降10~20 mmHg,为有效;未達到有效标准的,为无效。显效率(%)=显效病例数/完成观察总例数,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完成观察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取自身对照t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用药8周后显效45例,占观察人数的80%;有效9例,占观察人数的15%;无效2例,占观察人数的5%,降压总有效率为95%。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见表1。

2.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头晕2例,失眠1例,腹泻1例,症状较轻可以耐受,继续用药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脑、心、肾等靶器官。目前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自成系统,在高血压形成中可能具有更大作用。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是第一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型)阻滞剂和利尿剂组合的复方制剂。其中,氯沙坦钾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可以口服的特异性AT1受体拮抗剂,它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部位的结合,从而在受体水平降低血压,在降压的同时不干扰心率的变化。氯沙坦钾每日50 mg口服一次后,24小时内能持续平稳控制血压,逐渐起效,达到最大疗效的时间是服药后3~6周。氯沙坦钾对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压作用,服药后也不改变24小时血压的昼夜规律 ,降压作用平稳、持久。

参考文献

[1] 何永辉,赵根宝.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4,3(6):329-330

[2] 叶任高 . 内科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由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普通心电图、Holter及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证实。入选标准:(1)有反复性的房颤发作,每年发作次数>5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8 h,并且至少有2次为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2)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进一步排除以下疾病:(1)左心房内径≥55 mm者;(2)由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所引起的房颤;(3)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房颤;(4)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5)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39~78岁,平均(58.5±6.2)岁;病程1~5年,平均2.9年;心功能分级:Ⅰ级34例,Ⅱ级25例;伴发疾病:高血压25例,冠心病22例,心肌病7例,特发性房颤5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38~76岁,平均(57.8±5.9)岁;病程1~5年,平均2.9年;心功能分级:Ⅰ级37例,Ⅱ级22例;伴发疾病:高血压24例,冠心病23例,心肌病6例,特发性房颤6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疾病、房颤发作时间、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即第1周0.2 g,3次/d,第2周0.2 g,2次/d,第3周以后为0.2 g,1次/d;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复欣,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粒,1次/d。本组所有患者每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年。2组治疗期间均禁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服药期间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进行血压测量、普通心电图、Holter等检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用药3周内患者的房颤转复情况,治疗前后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2周检查普通心电图1次,分别于用药后的第1、3、6、12月对其进行Holter检查,以观察心律失常的房颤发作情况。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率比较

2组在治疗后3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12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

治疗后6月,2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2月,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低血压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出现咳嗽2例,低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Q-T间期延长1例。2组均未出现心功能不全加重情况,并且2组治疗前后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40%表现为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后就发展为永久性房颤,有引起血栓栓塞的风险[2]。而房颤发生的病理基础为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纤维化病变,左心房扩大等,导致心脏各部分的不应期极不均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得心房的自律性增加[3,4]。房颤不仅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会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此外,它也可能会使心功能不正常的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临床上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治疗原发病外,用于转复和预防复发的药物有很多种治疗方案,但疗效不甚满意。

缬沙坦氢氯噻嗪为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目前有学者认为ARB降低房颤发生及复发的有益作用主要与其改善并逆转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塑有关[5],即减少了心房在持续高频电激动后心肌有效不应期的持续缩短,保持了正常的不应期频率的适应机制,避免或减轻了心房电重构的形成;同时,ARB可以显著降低心房结构重构的发生,其中以心房间质纤维化的抑制最为重要[6,7]。另外,缬沙坦通过多种途径阻止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进而缩小左心房内径[8,9]。而氢氯噻嗪为噻嗪类利尿剂,小剂量氢氯噻嗪与ARB联合使用可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心房压及血压,不影响尿酸代谢,不影响血钾和血糖代谢,有利于复律和预防房颤的复发[10]。

同时,ARB的轻度保钾作用又减少了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的低钾血症的发生,因此两者合用既加强了转复和预防房颤复发,又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由于胺碘酮在治疗房颤时,患者易复发,治疗不彻底,而ARB可弥补此不足,能明显提高房颤的转复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治疗后3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12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这些表明缬沙坦氢氯噻嗪可以增加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从而抑制房颤的复发、减少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治疗后12月,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这些表明该药物还可抑制左心房扩大,具有防止心房结构重构的作用。同时在治疗期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患者对缬沙坦氢氯噻嗪的依从性较好,安全性较高。总之,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其临床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参考文献

[1]柯丹,许春萱,林亚洲,等.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5):459-463.

[2]杨健威,李玉冰,李海珍,等.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229-231.

[3]诸宇.阵发性心房纤颤63例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89.

[4]傅坤发,胡健,任斌,等.倍他乐克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3):239-242.

[5]周志宏,刘启明,陆士娟,等.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37):96-97.

[6]戚文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房颤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1042-1043.

[7]陈彩云,史冬.缬沙坦、胺碘酮联合预防阵发性房颤6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68-69.

[8]刘新灿,苏便苓,毛峥嵘,等.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及对血管紧张素、醛固酮、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6,21(11):21-28.

[9]王艳霞,刘微微,李波,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641-2643.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5

关键词:轻中度高血压,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疗效观察

高血压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的产生, 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病[1]。单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复方片中的氢氯噻嗪会使得降压作用减弱, 并使血钾水平降低, 单用厄贝沙坦能够使患者产生腹泻、骨骼肌疼痛、疲劳和上呼吸道感染、焦虑、神经质、胸痛、恶心呕吐、皮疹、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而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复合使用能够相互补偿, 并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为了验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的这一疗效, 我们选择10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 分别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及厄贝沙坦, 观察对比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2例 (包括轻度患者58例, 中度患者44例) , 所谓轻、中度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80 mm Hg, 9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 并排除心、脑、肾并发症及其他外科疾病的患者。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 治疗组51例患者中男29例, 女22例, 年龄45岁~62岁, 平均年龄 (54.5±7.2) 岁, 轻度高血压23例、中度高血压28例;对照组51例患者中男32例, 女19例, 年龄47岁~65岁, 平均年龄为 (55.2±6.4) 岁, 轻度高血压25例、中度高血压26例。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 1片/次, 2次/d。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100 mg/次, 2次/d。以12周为1个疗程, 于每天的8:00~9:00对患者的血压进行1次测量, 测量时应注意患者要取坐位, 还应注意在这12周之内2组患者均禁止使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2]:

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下降到85 mm Hg以下为显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但是降至85 mm Hg以下或者舒张压下降了10~18 mm 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1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12周后, 显效29例 (56.86%) 、有效17例 (33.33%) , 总有效率为90.19%;对照组51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2周后, 显效21例 (41.18%) 、有效12例 (23.53%) , 总有效率为64.6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病, 为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 高血压并不是无法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如果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脑卒中及心脏事件的发生就会明显减少, 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有效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负担。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有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两种。

单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复方片中的氢氯噻嗪会使得降压作用减弱, 并使血钾水平降低, 原因是氢氯噻嗪能够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而厄贝沙坦能够使得由利尿剂诱发的这种代偿机制被抵消掉, 从而使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得到加强, 同时还能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 发挥降压作用[3]。另外如果单独使用氢氯噻嗪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钾、尿酸过高等情况, 从而使患者的糖代谢受到影响, 诱发痛风、心律不齐等, 厄贝沙坦能够减轻氢氯噻嗪诱发的这些不良反应。但是单用厄贝沙坦也会使患者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包括:腹泻、骨骼肌疼痛、焦虑、神经质、胸痛、恶心呕吐、皮疹、心动过速等。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复合使用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降低程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单独或联合使用氢氯噻嗪相当, 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此可见,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片的疗效与单用其中一种相比更加显著,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一种合理的治疗选择。

本文结果表明: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厄贝沙坦的对照组, 也就是说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更加适用, 治疗效果更佳, 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

参考文献

[1]王华, 丁继军.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2) :30.

[2]薛霞, 薛红.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 (3) :272-274.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6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渐进性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蛋白尿, 高血压, 水肿, 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相关资料表明: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有50%并发DN, 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 因此重视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 我们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依仑平) 治疗糖尿病肾病, 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厄贝沙坦片。现分析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31例;Ⅰ型糖尿19例, Ⅱ型糖尿病59例, 平均 (51.4±6.5) 岁;糖尿病病程 (13.8±6.4) 年。体重指数 (24.6±1.5) kg/m2。对照组78例,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0例;Ⅰ型糖尿18例, Ⅱ型糖尿病60例, 平均 (50.8±6.2) 岁;糖尿病病程 (12.9±5.8) 年。体重指数 (24.2±1.8) kg/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无急慢性肾炎, 无尿路感染、发热、酮症酸中毒及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观察前2月内未服用ACEI及ARB类药物。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常规抗凝、降脂、低蛋白饮食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以下, 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应用血压调整药物使血压稳定于115~150/75~100 mmHg。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300mg, 每日1次。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300mg/25mg) , 每日1次。治疗周期均为8周。每4周测定血压、血尿素氮 (BUN) 、血清肌酐值 (Scr)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 。每日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测定空服血糖 (FBG) 、餐后血糖 (PBG) 。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 描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2 结果

(1)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计接近,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BP和DB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2) 治疗后两组各项化验指标均有改善, 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各项化验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变在肾小球, 在其发展过程中,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多种细胞及生长因子的异常是其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 (ARB) , 不仅能降低血压, 而且能够明显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 降低肾小球内压, 减轻肾小球损伤。氢氯噻嗪为利尿药, 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 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复合了二者的作用机理, 从表里两个方面辩证施治, 既减少了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 又增高了肾小球滤过膜的选择通透性。本实验观察表明: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相比厄贝沙坦片效果更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明贞.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 (5) .

[2]王溯溧.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B, 2011 (1) .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的门诊治疗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 无肝肾功能异常。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 男25例, 女17例, 平均 (49.2±7.6) 岁;观察组42例, 男27例, 女15例, 平均 (50.4±7.8) 岁。两组病人性别, 年龄, 高血压分级以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4例患者均为初治或停用其他降压药1周以上, 治疗前7d服用安慰剂, 每天测血压2次, 7d的平均血压作为治疗前基础血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 (商品名安博维, 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日1片;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 /氢氯噻嗪12.5mg复方片 (商品名安博诺, 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日1片, 治疗期间每周至少测血压2次, 按治疗方案若4周血压未达标, 则每组剂量加倍 (即每日2片) , 至12周结束。到治疗结束, 有5例患者因自身原因失访, 其中对照组3例, 观察组2例。

1.3 观察指标

指定专科医生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 测血压前休息15min, 取坐位测右肱动脉血压。治疗前及结束时检验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1mmHg=0.133kPa) 并降至85mmHg以下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 但降至85mmHg以下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标准差±均数表示, 以x¯±s表示, 自身对照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输入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40例, 显效25例 (62.5%) , 有效11例 (27.5%) , 总有效率90.0% (36/40) ;对照组39例, 显效19例 (48.7%) , 有效8例 (20.5%) , 总有效率69.2% (27/3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血压达标率

治疗组舒张压<90mmHg的达标率为87.5% (35/40) , 舒张压<85mmHg的达标率为77.5% (31/40) ;对照组舒张压<90mmHg的达标率为74.4% (28/39) , 舒张压<85mmHg的达标率为64.1% (25/39) 。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开始服药1周内出现。观察组2例头痛, 1例面红;对照组1例头痛, 1例面红;继续用药1~2周症状逐渐好转, 患者均能耐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高血压发病率, 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由此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总体知晓率, 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很低。因此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应受到高度关注。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降压治疗, 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降压药的单药有效率较低为30%~70%[1]。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倡高血压联合用药, 循证医学证实联合用药既可以达到满意降压, 又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安博诺是新一代复方制剂, 是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和利尿剂氢氯噻嗪组成, 其优点表现在两药的互补可以协同降压, 还可以相互减少或抵消单药长期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由于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安博诺通过氢氯噻嗪减少体内钠盐的容量负荷使血压下降, 并通过厄贝沙坦抑制RRAS系统降低血压。因此安博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 既从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酫固酮激活的角度改善血压, 又减少容量负荷的角度协同降压[2]。本研究结果显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P<0.05) 。而舒张压<90mmHg的达标率、舒张压<85mmHg的达标率, 两组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明显优于单用厄贝沙坦 (P<0.05) 。与国内类似的研究结果一致[3]。两组不良反应轻微, 患者均能耐受, 无干咳及神经性水肿。对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因此,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轻微, 舒张压达标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评价单用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 (安博诺) 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4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每日1片;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每日1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4例高血压患者中79例坚持完成研究, 对照组39例, 观察组40例。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0.0%, 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69.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舒张压达标率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降压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轻微, 舒张压达标率高。

关键词: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蒋雄京, 李卫.医院门诊就治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其对高血压的影响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3:269-272.

[2]孙宁玲, 荆珊, 陈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高血压病病人的达标率分析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618-620.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已确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4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中有关“轻、中度高血压”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104例,女性8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51±4.26)岁;体质量指数24.25±1.86;平均心率(75.14±6.75)次/min;高血压分级,I级72例,II级64例;平均Si SBP(145.68±12.64)mm Hg(1mm Hg≈0.133k Pa),平均Si DBP(97.42±10.05)mm Hg。排除:高血压合并严重的心、脑等器质性病变,II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药物治疗,肝、肾功能障碍者功能障碍者,有治疗药物禁忌症或过敏史者。184例患者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2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片治疗基础上加服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进入治疗期后两组患者均在每日早晨空腹口服l片,服药4周如坐位舒张压仍>90mmHg,则剂量加倍,日二次口服,即早晨空腹口服1片,傍晚空腹口服1片,总疗程8周。所有人选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进行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尿酸等检查。每2周随访坐位血压、心率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2]中有关“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舒张压下降在10mmHg以上,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降在10mmHg以内,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在30mmHg以上;(3)无效:未达上述2项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疗效评定:显效47例,占51.09。有效37例,占40.22%,无效8例,占8.70%,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患者疗效评定:显效38例,占41.30%。有效30例,占32.61%,无效24例,占26.10%,总有效率73.91%。两者患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χ2=9.68,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SBP和DBP均下降,且治疗组的SBP和DBP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咳嗽发生,依从性良好,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中4例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观察组3例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继续用药后消失。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

厄贝沙坦是继氯沙坦、缬沙坦后的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AngII)受体拮抗剂,AngⅡ通过ATl受体在血管、心脏、肾脏和。肾上腺产生各种病理作用,如引起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进一步增强ATl受体活力,促进靶器官损伤。厄贝沙坦对ATl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直接作用于ATl,抑制AngⅡ和ATl结合,产生扩血管和排钠利尿,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起到降压作用[3]。与氢氯噻嗪片联合应用,通过氢氯噻嗪减少体内钠盐的容量负荷使血压下降,并通过厄贝沙坦抑制RAS系统降低血压。且相互减少或抵消单药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利尿剂长期使用可以出现低血钾,高尿酸血症,糖耐量异常、少数患者出现头晕疲劳等,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加上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后不仅可以协同降压,还由于其抑制排钾保钠的特有药理学机理及部分激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ppar-g)的作用,减少低血钾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4]。

本组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两者患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χ2=9.68,P<0.01)。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和疲倦乏力,不良反应均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和二者联合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显著,对代谢影响不明显,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一线理想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氢氯噻嗪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已确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总疗程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进行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尿酸等检查。每2周随访坐位血压、心率1次。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P和DBP均下降,且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片和氢氯噻嗪片二者联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更显著,对代谢影响不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

参考文献

[1]李清清,涂玫,吴永全.高血压病合理降压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6):43-4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于泳.国产与进口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2):100-101.

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 均符合2005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经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6周~6个月 (患者入选前常规用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但收缩压仍≥160mm Hg或舒张压≥100mm Hg的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排除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排除妊娠或哺乳患者。年龄>60岁;病程12个月~8.2年, 平均 (6.1±2.9) 年。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厄贝沙坦150mg口服, 每天1次;治疗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 口服, 每天1片, 对血压控制不佳者可增加剂量至每次2片, 每天1次, 睡前服用。2组均治疗4周, 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 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各种原因 (如血液黏稠度增高、精神因素导致的全身小动脉收缩等) 导致的重要脏器血供不足, 为满足以上脏器尤其是肾脏的血供, 调节性的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的厄贝沙坦能有效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的血管紧张素Ⅱ (AT) 受体,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抑制反射性交感活性并增强水钠排泄, 产生平稳持久的降压效应[1]。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的氢氯噻嗪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RAS激活, 对抗降压作用, 并降低血钾水平;而厄贝沙坦能抵消由利尿剂诱发的代偿机制, 从而加强利尿剂的降压效果, 同时还能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另外, 厄贝沙坦能减弱氢氯噻嗪诱发的血清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有效降低轻、中或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降低程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单独或联合使用氢氯噻嗪相当。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较单用所增加的疗效对达到治疗指南 (JNC7和WHO/ISH) 的目标血压十分重要。两者可互相增强降压效果而降低各自的不良反应。

厄贝沙坦具有改善内皮作用。NO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 对血管有舒张作用, 在血压调节、抑制血细胞黏附于内皮及抑制内皮下细胞增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高血压时, 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NO分泌减少, 内皮素 (ET) 分泌增加, 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减弱,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促进并加重高血压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有研究证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有助于内皮功能的改善[2]。可见,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 且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好且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仕群, 关美萍, 曾文仪.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9) :3331.

上一篇:作文思想品德教学下一篇:综合素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