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财务报表

2024-05-07

解读财务报表(精选十篇)

解读财务报表 篇1

财政部在2014年2月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新准则在06年发布的旧准则的基础上修订了母公司的定义并调整了合并报表的范围、界定了“控制”的概念及其判断原则、清楚规定了母子公司逆流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销方法。这次修订实现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 (IFRS10) 的进一步趋同, 但仍在个别地方存在着差异。笔者在此特对此次准则的主要修订变化及与IFRS10的差异进行详述。

(一) 重新定义了母公司的概念范围并修订了报表合并范围

旧准则关于母公司的定义使用的是先用子公司界定母公司然后再使用母公司界定子公司的循环定义方法, 新的准则改变了这一定义方法, 重新将母公司定义为能够对一个或以上主体实施控制 (包括企业、被投资企业中可进行分割的部分, 企业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等) 的主体;新准则强调了, 被控制的主体既可能是普通的企业, 也可能是被投资单位中可以拆分的部分以及企业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等。

同母公司这一概念外延范围的修订相对应, 新的准则也将企业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了报表合并的范围, 清晰说明了新合并报表的范围不仅涵盖依据表决权利或类似权利本身或结合其他权利安排所涵盖的子公司, 同时还涵盖在有关合同安排中所确定的结构化主体。修订后的合并范围能够使未能在旧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中得到公允反映的“表外化工具” (各种金融资产证券化) 所面临的风险得到更为清晰的反映。

(二) 明确了“投资性主体”概念及豁免合并的办法

新准则在投资性主体概念上实现了同IFRS10的进一步趋同, 新准则在明确界定投资性主体概念特征的基础上, 对豁免编制合并报表的具体满足条件及会计处理都做了规定, 这些都是旧准则所没有的。

所谓的投资性主体, 应当符合以下的条件:该公司的设立目的是满足投资者的投资管理需求的;公司的经营理念是通过获取资本增值或赚得投资收益, 从而使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公司对投资项目的业绩应用公允价值进行业绩计量与评价考核。关于投资性主体合并范围的确定历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一直都有人提出, 对于投资性主体, 不应当将所有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支持者认为, 对于像股权私募机构、基金管理机构这类投资性主体而言, 其对于子公司的管理目的与非投资性主体有着很大的差别。一些金融市场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 如美国等, 就一直认为将投资性主体的合并范围进行例外规定能够提供更相关有用的财务信息。在2012年修订的IFRS10准则中, 新准则接纳了这种看法, 对投资性主体的合并范围重新进行了修订。这次我国新修订准则不仅对投资性主体的概念及特点做出了清晰的阐述, 还明确规定不将其子公司纳入报表合并的范围, 除非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的投资管理活动也提供有关的服务;对在合并范围之外的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并将有关权益变动列入当期损益。

(三) 修订丰富了“控制”的概念并为其应用提供了更详细的指南

修订前后的准则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都强调要以控制为判断基础进行确定, 然而新旧准则对于控制概念的定义及具体运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旧的准则对于控制概念的确定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第一, 对于暂时性控制的规定存在着漏洞。旧准则并无对控制的持续时间长短进行评估和规定, 只是单纯规定应当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报表合并的范围。然而当一个公司收购另外一方时不是通过影响其经营或财务政策而获得资本性收益, 而是通过短期内买入或出售时, 这样就形成了暂时性控制的状况。暂时性控制状况的存在, 可以为母公司调节合并报表范围的大小提供便利, 从而为母公司达到调节利润、粉饰合并报表提供可乘之机。第二, 控制的实质性判断标准。旧准则对于控制权的规定是建立在对被投资单位表决权大小的基础上的, 同时规定了有证据表明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除外。然而准则中并未对此做出详细的说明, 这使得财务人员在实务处理中难以进行判断, 母公司也很易于使用此规定来控制报表合并的范围。旧准则还列明了四种持有被投资方不足半数表决权却能够对被投资方进行实质性控制的状况;这种规定很容易致使母公司通过有意的设计来使某些公司符合纳入子公司合并的条件。因此, 旧准则对于控制的规定缺乏实质的判别标准, 其实务的指导性不强。

新准则对于控制概念做出了以下的界定和运用:第一, 重新界定了对控制的具体定义。新准则中的控制定义包含三大方面:享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可以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有关活动获取相应回报, 能够通过使用对被投资单位的实质权力而改变其回报数额。新的控制定义从更基础、更具判别性的视角对控制做了重新的规定, 新规定揭示了对于被投资方权力同回报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使会计人员更容易对是否形成控制做出判断。第二, 引入实质性控制的判断标准。新的准则规定, 对于被投资方的实质性控制权力大小不仅要从拥有被投资方表决权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考虑, 同时还应当考虑进其他具体因素或权利。如被投资企业表决权分散的程度、是否存在合同规定的赋予的决策权利等, 这些权利单独或综合起来是否能够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产生实质的影响。

(四) 对“逆流交易”的抵销办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 为公允表现企业集团当期发生的损益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损益及少数股东损益, 准则将母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销售资产、商品劳务的交易划分为逆流交易、顺流交易两个类别。其中, 顺流交易 (母公司向其子公司销售资产的交易) 产生的未实现损益, 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进行全额抵销;逆流交易 (子公司向其母公司出售资产的交易) 产生的内部损益按照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分配权大小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进行分配并抵销;子公司之间互相出售资产的交易发生的未实现内部损益, 同样按照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分配权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进行抵销。上述具体规定弥补了旧准则中对于逆流交易具体账务处理程序及办法如何实施缺乏具体规定的缺陷。

二、如何实施新准则的建议

(一) 在编制调整抵销分录时按照项目或业务类别逐项编制

新修订准则借鉴了IFRS10准则中的有关规定, 从四大方面概括总结了报表合并、抵销、进行调整的范围, 并以此作为合并报表编制的基本程序;新准则同时还沿用了旧准则中的一些办法, 分别详细说明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详细程序及方法。新准则将对一笔业务进行调整抵销的方法按照合并报表的类别分别在相关的条款中予以说明和规范。但是, 由于一些业务项目对于多个报表的变动有着同时的影响, 这使得同一个业务项目在多个条款中频繁出现, 不同的条款之间还存在着互相交叉的现象, 这无疑对准则使用者准确理解掌握准则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 笔者认为, 新准则在实际实施报表的合并抵销时, 应当以需要进行调整及抵销的业务项目类别为线索, 首先将这些业务项目进行分门别类, 然后根据不同业务项目类别逐项编制调整和抵销的分录。具体的实施办法应当如下:第一, 对于母公司持有对子公司单向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 应当按照报表中的相关条款, 逐项填列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与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份额中应当进行具体抵销的会计处理, 另外还需抵销现金流量的内容。第二, 对于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互相享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所产生的投资收益, 应当按照准则中的有关规定, 编制相应的抵消分录, 同时一并抵销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第三, 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 销售商品、处置资产的业务, 应当按照类别编制调整抵消分录, 同时抵销现金流量。第四, 对于新报告期间增加子公司的业务处理, 应当依据新准则中第32条、38条及43条的相关规定进行业务处理。第五, 对于最新报告期间处置子公司的业务处理, 应当依据33条、39条及44条的相关规定进行业务处理。

(二) 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其他准则项目的影响

新准则对于控制的界定及其判断方法的修正, 其影响范围还涉及到企业准则中的相关准则。如在新准则颁布后颁布的2号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 , 在确定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类别时, 投资主体应当按照新的33号准则进行控制类型的具体判断。但同时, 大多数在新准则颁布之前颁布的准则并未进行更新却依然具有实际的效力。如36号准则 (关联方披露) 的关于控制的界定仍然为旧版本中的内容, 尽管我们在实务处理中应当遵照新的规定执行, 但是却缺乏现实的执行依据。因此, 笔者建议, 在修订发布每项具体的会计准则时, 应当列明单独的条款, 说明本准则有关修订对其他相关条款应当相应修订内容的影响, 以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整体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王玉琴.新旧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差异解读[J].财会月刊, 2014 (23) .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 篇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Statements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

美 本杰明.格雷厄姆 克宾塞.B.麦勒迪斯

王玉平译

一项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还要取决于未来趋势的发展,而未来或许是永远不可能精确地预见的。但是,如果你对一家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和过去的收益记录数据了如指掌握,你就更有资格和能力准确地评判该公司的未来价值。这就是证券分析的精髓和意义所在。

第1章 一般的资产负债表

一张资产负债表说明的是一家公司在给定的时点上处于什么样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涵盖的内容,根本不可能是全年的状况,它只能是在某个特定时点上的状况。

特定的资产负债表有时也披露了有关公司过去运作的一些数据,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内容应该在损益表中予以披露。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资产方包括有形资产、持有或已经投资的货币资金和别人欠公司的应收款项。有时还包括无形资产,如商誉等。

负债方,包括对外债务,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准备金河股东产权净值(或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罗列在负债方,代表的是公司对其股东的负债。

第二章 借方和贷方

一个资产账户的增加,通常称为借方,或支出方。相反,一个负债账户的减少,通常也称为借方或一项支出。

一个负债账户的增加,通常称为贷方。相反,一个资产账户的减少,也称为贷方。

收入类账目相当于“盈余”的增加,所以应把它们看成是贷方账户或负债账户。

费用类账目相当于“盈余”的抵减,所以应把它们看成是借方账户或资产账户。

第三章 总资产和总负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家公司的实力大小既可以按其资产总额来衡量,也可以以其销售总额来测算。

一般对工业公司来说,选择实力比较大的大型公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在工业领域中,教小的公司更容易受到突如其来的厄运的打击,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

为获取投机利润或长期资本利得时,教小的公司可以比大型公司更为繁荣昌盛。

第四章 资本和盈余

市价和账面价值

第五章 财产账户

固定资产以成本计价还是以市价计价?

第六章 折旧和贬值

折旧比例:建筑物2%~5%,机器设备7~20%,家具和固定装置10~15%;汽车和卡车20~25%等等。

资产的最初成本或调整成本叫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叫净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贬值是用来抵补从地下开采自然资源价值的耗费,适用于矿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第七章 长期投资

股票一般都是以成本价的方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第八章 无形资产

商誉、商标权、专利权和租赁权等。

第九章 预付费用

第十章 递延费用

递延费用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分期摊销而不是立刻一次性地从当年的盈余收益账户中予以扣除的各项费用。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

预付费用是一种特殊的递延费用,其中表现为 1)公司有法定权力来提前预付一些服务费用

2)这些费用将会在享有这些服务的特定时期内予以摊销。

递延费用并不表示公司对发生在本期的服务费用进行的提前支付,它们可以以公司赚取的稳定收益的任何比率予以减记和冲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如搬家费用、开办费用、债券发行费用等。

第11章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收款和存货。(一年内能转换为现金)

第12章 流动负债 应付票据、汇票或贷款 应付承兑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股息和利息

债券、抵押债务或在一年内分期分批偿还的债务,包括哪些称为赎回债务的品种 预收账款 消费者存款 未领取的支票和退款 应计利息、应计工资和税款 联邦税准备金

第13章 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余额称为流动资产净值或营运资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叫作流动比率。对于公用事业和铁路公司需要足够的注意。

确认营运资金的价值,既可以衡量公司进行正常业务运营、不致陷入财务资金短缺境况能力,又无须进行新的融资就可以拓展其业务空间,还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紧急情况和大额损失。

一个特定的企业,到底需要多少营运资金才比较合适,这取决于其规模和业务特点两个因素。

主要的参考指标是每单位销售额所需要的营运资金的数量。

现金交易较多的连锁店比机器制造商需要的款项少得多。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好的工业债券或优先股应该完全包含在流动资产净值的数额中。

普通股的每股可用营运资金在股票投资分析中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数字。

公用事业和铁路公司都允许它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通过再融资计划的一部分来补充营运资金的不足。

快速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14章 流动比率

这是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最常使用的一个数据。流动比率是总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得到。

当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稳健,它的流动资产大大超过流动负债。这表明公司在其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毫无困难、轻松地偿还债务本息。

合适的流动比率与企业的经营范围有关。一般,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越好,则其超过流动负债的余额就越少。铁路和公用事业公司一般有较少的存货,而且应收账款能够快速收回,不需要较高的流动比率。

工业公司中,流动比率为2~1通常被看成是一种最低标准。

通常,存货应该在分析流动比率中单独考虑。所以,扣除存货,亦即现金+应收账款称为快速资产。

速动比率是快速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得到。

季节性特征的存货不能适用于“快速流动资产测算”标准。

第15章 存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存货的多少也需要正确地认识。首先,存货是资产。一般静态说来,存货越多越好。另一方面,存货越多,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特别是需要大量的银行贷款来支撑,过度占用公司的现金资产。特别是当货物价格下跌时,还会造成大的损失。

存货周转率=每年销售收入/存货

实际的存货周转率是用销售成本除以存货得到的。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合适的存货周转率。

第16章 应收账款

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相对数额变化极大,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都会使应收账款的相对数额产生变化。

在一个给定的行业范围内,应收账款会随着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银行的信贷规模处于紧缩时,一般公司的应收账款就会增加。

当应收账款占公司销售额比例太高时,说明公司采用的是一种过于放松的信用赊销政策,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坏账需要冲销。第17章 现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18章 应付票据 第19章 准备金 第20章 账面价值或净值 第21章 计算账面价值 第22章 债券和股票的账面价值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解读财务报表 篇3

1. PC老兵未死

下次哪个专家告诉你PC将成为明日黄花,就让他闭嘴。当然,2012年整个PC行业的销量略有下降——英特尔的PC客户机事业部销量下滑了3%;整个行业销量估计下滑了3%至5%,但是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行情仍然相当好。

市场研究公司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的创办人兼首席分析师帕特里克·穆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说:“如果你看一下2012年的3.5亿台出货量,就知道这不是死气沉沉的市场。PC行业可能在减速,但肯定未死。”

总体来看,英特尔在2012年的年收入还是高达533亿美元,令人咋舌。也就是说,每周进账逾10亿美元。虽然英特尔在2012年的PC收入减少了3%,但是实际出货量只减少了1%。谁说PC已没戏了?

2. 但重心在发生变化

消费类PC还没有死,但是昔日迅猛发展的景象已是过往烟云。2012年形势不景气之后,英特尔只预计2013年销售收入会有个位数增长。

英特尔看到了不祥之兆,正努力追求产品阵营多样化,以顺应行业趋势——当然,先从那些棘手的平板电脑入手。首席财务官斯塔西·史密斯(Stacy Smith)在英特尔收益电话会议上发言时,不仅畅谈超极本和台式机用处理器,还花同样多的时间大谈特谈该公司在2013年的移动计划。对这家公司来说,这本身就顺应一个新的趋势:在消费电子展(CES)上,英特尔的Bay Trail平板电脑处理器和Lexington智能手机处理器得到了与其即将推出的Haswell处理器一样大的宣传力度。

英特尔还投入更大的力度,关注企业客户以及如今无处不在的云计算。英特尔面向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事业部是2012年唯一出现收入增长的部门;英特尔预计,该事业部的收入在今年会有两位数的增长。现在侧重于服务器和移动技术让英特尔有机会对市场双管齐下。

穆尔黑德说:“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是英特尔的重心。这两方面拉动了英特尔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现在销售的每一部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可以连接到云端,于是英特尔提供云计算。人们忘了,眼下英特尔的硬件在推动云计算发展。”

ARM堪称移动领域的巨无霸,它也在将注意力转向云计算,预计64位ARM处理器会在2014年进入到服务器机架。实际上,整个PC行业已将重心大大转向企业领域,戴尔和惠普试图重新定位于面向企业的公司就是佐证。

3. 界限日益模糊,用途日益混合

按照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讲给投资者的说法,未来在于混合产品。(如果你之前一直关注这个行业,这应该不足为奇。)

第一批Windows 8混合产品其实并没有风靡全球,不过欧德宁预计移动技术在将来会分化为两大阵营:5英寸至7英寸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混合产品,以及10英寸以上的更大产品。欧德宁预计,归历于定在今后两年发布的Haswell和Broadwell处理器在功耗方面的改进,那些较大的混合产品得以在类似平板电脑的小巧尺寸中提供类似PC的性能。帕特里克·穆尔黑德同意这个观点。

穆尔黑德说:“2014年一切将趋于融合。2014年,你就能拥有一款性能超高、厚度仅9毫米、无风扇的低成本平板电脑,基于Haswell技术。你可以把10英寸或更大的平板电脑径直滑入到键盘底座。为什么还要单独购买平板电脑呢?买了笔记本电脑,你念叨着平板电脑;而买了平板电脑,你又念叨着笔记本电脑;将来,独立的10英寸平板电脑其实没什么市场。”这听起来对Windows RT或笔记本电脑来说并不妙,确实如此。

英特尔已经在为将来可翻转、可滑动、用途非常广泛的笔记本电脑夯实基础。英特尔已在CES上宣布,搭载Haswell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都要有触摸屏,那样才能对得起超极本这个名号。

4. 向高端进军

不过,混合产品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们的价格比不大灵活的同类产品更贵。尽管最近呼吁推出廉价的触摸屏笔记本电脑以提升Windows 8的销量,但我们更可能会看到厂商扎堆高端领域,而不是争夺低端领域的霸主地位。

支持触摸功能的Windows 8产品第四季度的销量已让欧德宁相信:“人们愿意多掏一点钱购买功能更强一点的产品。多年来,苹果机型无疑就是这样子;我认为,技术创新会带来回报。”伙计们,准备掏腰包吧。

NPD公司调查节日销售旺季后得出的数据显示,苹果笔记本电脑的平均售价为1419美元——比普通Windows笔记本电脑420美元的售价整整高出了999美元。与此同时,500美元以下的Windows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下跌了16%,而500美元以上的Windows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却增长了4%。OEM厂商们不傻。他们想轻松赚大钱;我们已经看到像戴尔和宏碁这些厂商已放弃了低端产品,改而专注于超极本及利润比较高的其他产品,不过这一招在2012年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并未收到成效。

不过,预算有限的PC爱好者大可不必担心:廉价的笔记本电脑还没有完全过气。穆尔黑德说:“英特尔没表示不会参与低端市场。实际上,英特尔有凌动和奔腾之类的产品,证明英特尔会参与低端市场。这家公司只是表示,会把重心放在需要更高性能、因而带动更佳体验的新使用模式上。”

穆尔黑德表示,那些更佳的用户体验会在英特尔的“感知运算”(Perceptual computing)计划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呈现。该计划将计算机控制与人类感官知识结合起来。说到创新……

nlc202309021759

5. 向高端进军:摩尔定律继续发威

消费类PC的销量也许在减缓,但英特尔致力于开发尺寸更小、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处理器这个决心没有动摇过。该公司仍着力打造光明的PC未来,去年共斥资182亿美元用于研发和收购。预计2013年这个数字会增加到189亿美元。

英特尔并不是拿所有这些钱仅仅办疯狂的公司派对。该公司计划2013年开始制造采用14纳米生产工艺的芯片。首席财务官史密斯在收益电话会议上说:“这让我们大大领先于竞争对手。”英特尔目前的Ivy Bridge芯片就是采用22纳米生产工艺制造的,而AMD的处理器仍采用28纳米生产工艺。

预计14纳米的Haswell芯片会在2014年开始面世,但这并不是英特尔的全部家底。在2013年,该公司还计划开始尝试采用10纳米生产工艺,2015年计划采用新的Skylake“tock”架构,之后在2016年推出晶粒尺寸更小的“tick”架构。

不过虽然英特尔的芯片变得越来越小,但该公司在努力加大硅圆晶的尺寸,那些芯片是从圆晶上面切割下来的。目前的圆晶直径为300毫米,英特尔的目标是向450毫米进军。圆晶尺寸更大,意味着生产成本更低,这可能(仅仅是可能)在将来带来价格更低的处理器。虽然预计向更大尺寸的圆晶迈进的步伐再过好几年才会真正开始加大力度,但英特尔已经开始致力于这个转变过程。是的,这个行业巨头总是目光长远。

2012年的一项重大投资可能会给上述两项计划带来回报。2012年7月,英特尔往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控股公司(ASML Holdings)注资33亿美元,加快开发450毫米圆晶和极紫外光刻技术(EUVL),这项合适的下一代技术有望帮助英特尔采用更小的CMOS生产工艺制造芯片。英特尔预计,用来制造目前芯片的浸没式光刻工艺制造10纳米以下的芯片时显得力不从心。

英特尔声称,它没有指望EUVL技术或450纳米圆晶会准备用于2016年推出的10纳米“Skymont”芯片。但欧德宁在收益电话会议上被问及此事时,不愿透露10纳米芯片以及可能使用EUVL方面的最新信息。

前景不可限量

当然,英特尔的经营收入在2012年可能会减少一点,但整体上来看,该公司的收益表明PC未来形势大好,到时PC销量会多达数亿台。这个未来与我们看到的现状不一样,到时界线会更模糊,会有更多的细分市场,但PC电脑的前景会是前所未有的光明。

解读财务报表 篇4

一、《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内容解读

(一)目标

新指南规定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列报的基础是保证同一主体不同时期财务报表的一贯性(Consistency)和不同主体财务报表的可比性(Com parability)。新指南对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报表结构和报表信息的分类和分解准则制定了全面的要求。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核心原则

新指南在财务报表列报的一般特征中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的两个核心原则:项目分解性(D isaggregation)和内在一致性(Cohesiveness)。FA SB和IA SB认为这两个原则能共同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1)项目分解性。即分解信息以说明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组成部分。分解和列报时应当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功能(Function),即主体所涉及的主要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生产、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性质(N ature),即经济特性或经济属性,用以区分有些看起来类似的经济事项,却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金流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批发和零售、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债权投资和权益投资等;计量基础(M easurem ent),即资产、负债的计量方法,如历史成本或是公允价值。(2)内在一致性。一个内在一致的财务图景要求同一报表上各项目以及不同报表之间逻辑关系应保持清晰。为此,应将分解的信息以区块(Sections)、种类(Categories)、子类(Subcategories)在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中以一致的方式列报。这样能够使各报表之间相互补充。

(三)财务报表分类与格式

员工草案为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制定了一个按照规定的区块、种类、子类列报的新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各财务报表将在相同的区块、种类、子类中列示相关信息,这就能够将信息更方便地联系起来。(1)业务区块(Business section)包括经营活动类(O perating category)和筹资活动类(Investing category)。经营活动中包括:主体日常经营所需的资产和这些资产的变动;主体日常经营产生的负债和这些负债的变动。经营活动通过对资源的全面运用产生收入。而直接与经营活动相关的长期负债筹资即营运筹资(O perating finance subcategory)则是经营活动的子类。与上述资产、负债直接相关的现金流量在资产负债表的营运筹资(子类)中列报,而在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类)中列报。投资活动中包括主体用以获得报酬的资产或负债,以及这些资产或负债的变动。这些资产或负债不能通过与主体其他资源的结合而产生显著的联合效应。报酬的形式包括利息、红利、版税、产权收益、利得和损失。(2)筹资区块(Financing section)包括主体获取或偿还资本的活动,分为债务筹资(D ebtcategory)和权益筹资(Equity category)两类,但这只出现在财务状况表和全面收益表中,与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相关的现金流量在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部分合并反映,不做区分。(3)所得税区块(Incom e tax section)和终止经营区块(D iscontinued operation section)应当分别列报。(4)多元交易区块(M ulticategory transaction section)。当全面收益和现金流量的净效应需要在财务状况表中一个以上的区块或类别中确认资产或负债时,这项全面收益和现金流量就要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多元交易区块反映。

(四)各财务报表的要点

具体包括:(1)财务状况表。主体根据资产、负债与其主要活动或作用的相关性将其分类成区块、种类和子类。在每一区块,每一种类、每一子类内部,都有两种列报形式可供选择,取决于哪种形式能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一是按照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和短期资产、短期负债分别列报,二是按照流动性列报。同时,员工草案中指出,如果分开列报有助于理解主体的财务状况,那就应该根据功能、性质和计量基础分解资产、负债。此外,员工草案中对财务状况表中小计和合计的列报做出了详细规定。首先,除了要列报每一区块、每一种类、每一子类的标题和小计外,还要列报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合计数;其次,如果将资产、负债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则要分别列报短期资产、短期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的总数;最后,对于营运筹资中的资产和负债,在营运筹资合计之前,还要分别小计营运资产和营运负债。(2)全面收益表。主体应当将构成净利润的收入和费用分类成区块、种类和子类,分类方法应与相应的资产、负债以及现金流量的分类一致。与资产、负债不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应该与产生这些收入和费用的现金流量相一致进行分类。首先,主体应该根据功能分解并列报收入和费用以更好地理解其从事的活动、评价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分布时间和不确定性,如销售商品、产品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等;其次,根据性质再分解上述收入、费用,并在全面收益表中列报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如将销售收入分解为批发收入和零售收入,将销售成本分解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能耗成本和折旧。最后,如果根据功能分解并列报收入和费用不能促进报表使用者对从事的活动的理解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分布时间和不确定性的评价,那就应该直接根据性质分解。正如FA SB和IA SB的另一个联合项目“其他全面收益的列报”中建议的一样,全面收益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净利润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他全面收益中的项目将分成是否重分类至净利润。当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即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汇编》(FA SB)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 SB)的其它指南一致的可以重分类至净利润,否则不能重分类至净利润。(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应当列报报告期间现金流量的变动,将现金流入和现金支出与财务状况表和全面收益表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主体在区块和种类中列报的现金总流入和现金总支出应当与以下两者一致: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分类;相关收入和费用的分类。

主体应当用直接法列报每一区块、每一种类的现金流量。例如,要单独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支出,如客户支付的现金、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而现在大多数主体都选择通过把净利润调整为净经营现金流量的间接法而非直接法列报经营现金流量。另外,对经营现金流量、筹资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都给出了不同于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如,与资本性支出相关的现金流量现在被分类在投资活动中,而按照这次的定义,更可能列报于经营活动中。调整之后的定义,将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将经营资产和负债、经营收入和费用、经营现金流入和经营现金支出联系起来。

二、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对讨论稿的主要改进

(一)财务报表列报目标的改进

在《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即讨论稿中,提出财务报表列报有三个目标,包括:内在一致性、项目分解性、流动性和财务弹性。而在员工草案中,删除了流动性和财务弹性,并将内在一致性和项目分解性作为了财务报表列报的核心原则,将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建议为一贯性和可比性。这样的变化使得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框架体系更加科学。FA SB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指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而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中包括可比性(Com parability),这个可比性中就包括了同一主体不同时期财务信息、不同主体财务信息的可比。因此,就涵盖了财务报表列报的两个目标一贯性和可比性。同时,第8号概念公告也明确指出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适用于财务报表。就使财务报告目标与财务报表目标建立了更加一致的理论基础。

(二)财务报表列报原则的改进

FA SB和IA SB认为,项目分解性和内在一致性原则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财务报表列报信息的可比性、可理解性和有用性。(1)项目分解性的变化。在讨论稿中,项目分解性的运用建立在每个主体不同的分解方法基础上,财务状况表应当根据计量基础分解相似的资产和负债,全面收益表则应根据功能和性质来分解收入和费用。在员工草案中,不应该将三种属性即功能、性质和计量基础局限于各主体不同的基础上,而且要同时运用这三种属性来分解。通过一致的运用,可以使得主体如何利用其资源来产生收入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更具代表性。针对项目分解水平,财务报表使用者认为较高的分解水平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其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洞察主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由此,有助于了解主体和进行投资决策;而一些调查对象则认为,讨论稿中提议的分解水平有可能分散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整体视角。为此,FA SB和IA SB决定允许将许多分解信息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2)内在一致性的变化。在讨论稿中,假定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些联系可以通过逐行对应(Line-by-line basis)而变得清晰。调查对象赞同FA SB和IA SB要理清财务报表之间的信息联系的目标,但是很多调查对象建议应当使内在一致性更加实用,很大一部分人指出,不应该要求逐行对应。由此,FA SB和IA SB得出结论,在实际中,很多资产、负债有共性,这就不可能利用汇总财务状况表来反映所有财务报表之间的准确联系,而只要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信息能够相似列报。因此,员工草案中就建议,只要在三张报表相同的区块、种类和子类中列报相关信息。(3)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的删除。讨论稿中认为,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应便于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利用现有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清偿债务的能力以及把握融资机会的能力等。调查对象指出,一方面,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第1章讨论了与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相似的概念;另一方面,流动性和财务弹性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中的披露要求重复。FA SB和IA SB决议认为,财务报表列报的核心原则应该源于他们联合概念框架中的目标和信息质量要求,但不应重复。因此,不应该将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相似包括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

(三)财务报表分类与格式的改进

具体包括:(1)分类起点的变化。在讨论稿中,将财务状况表作为分类起点。因为FA SB和IA SB认为资产、负债和权益是基本要素,并且比收入、费用的观念具有逻辑优先性。但是,一些调查对象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会造成对资产、负债的过度强调,出于管理者是从经营利润的角度来评估和管理主体的考虑,其认为应以全面收益表位分类起点。最后,FA SB和IA SB得出结论,在对资产、负债分类时,应考虑资产、负债与主体的哪种职能活动相关,由此,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职能活动也考虑到了分类过程中。(2)分类方法的变化。讨论稿中建议按照管理层意图进行分类,这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具有主观性、误导性。现在,FA SB和IA SB决定不再运用基于管理层意图的分类方法来描述分类过程,而是根据资产、负债的功能进行分类,这就减少了职业判断的运用,对筹资区块和投资活动也进行了更明确地定义,提高了分类一致性。由此,分类主观性得到降低,也就不用再像讨论稿中建议的那样将分类基础作为一项会计政策予以披露,而只要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即可。(3)具体项目分类情况的变化。财务报表分类规则一览表如表2所示。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出,员工草案中的分类规则与讨论稿中已有所改变,项目有所增减,层次更加清晰,分类方法更加科学。具体如下:一是筹资区块。讨论稿中筹资区块分为筹资资产和筹资负债,而员工草案将其分为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这是由于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是否具有筹资功能的管理决策具有灵活性,造成主体可以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排除于筹资区块之外,但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则绝对不能包括在筹资区块中。由此,这样的定义方法显得模糊不清,无法在实际中统一运用。为了增强可比性和清晰性,员工草案建议筹资部分应与主体的资本结构一致,即分为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二是业务区块。在员工草案中,改变了讨论稿中以核心和非核心活动的概念来区分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定义。因为这种方法依赖于管理层的判断,即什么是主体的核心业务。对于调查对象要求更多的指南以能够清晰地分类,FA SB和IA SB建议以组合产生收入还是单独产生报酬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这就使分类降低了主观性,增强了可比性,提高了信息的有用性。另外,由于现金的可转换性,还特别改变了现金的分类,建议主体只能在一个类别中列报现金。员工草案新增加了营运筹资子类。对于那些并不是由于资本筹集而形成的负债,如退休福利负债,具有长期性质,但这些负债是为了交换某项服务、某种使用权、某种产品或是某项经营活动的直接后果,不应该分类成筹资部分的债务筹资。三是多元交易区块。对于多元交易,FA SB和IA SB认为应该单独分类为一个部分,而不需要主体根据多元交易对全面收益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对列报做出选择,这符合内在一致性原则。(4)列报顺序的变化。讨论稿要求主体应在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以相同的顺序列报区块,种类和子类。但是,有例子表明按照不同的顺序列报可能会增强可理解性,而可理解性比绝对一致的顺序更重要。所以,在员工草案中给列报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上述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对讨论稿的诸多改进体现了FA SB和IA SB为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实用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所做出的努力。上述改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有关规则的规定更加具体明确,更加清晰合理,使财务报表的主观性降低,提高了不同主体之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这也体现了这次员工草案中提出的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

三、对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成本效益评价及展望

目前,FA SB和IA SB正在进行,直到最终完成和发布征求意见稿之前的活动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对列报准则进行成本效益评估;(2)对金融服务企业提出的财务报告建议的含义解释。其中,成本效益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项目进程延迟的主要原因。FA SB和IA SB都各自对自己的准则制定活动建立了一整套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只有当报告某项信息的收益能够合理弥补提供和使用信息的成本时,即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才能发布准则。对某项准则的成本——效益评估,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的变化、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差异、预期成本性质和范围的不同等。由于个体评估固有的主观性,因此,必须考虑到一般情况下财务报告的所有成本和效益。

(一)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改革的效益

员工草案中的财务报表列报改进建议对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可理解性、有用性将产生显著影响,从而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获益。由于报告主体将筹资决策及相关活动和其它活动分开列报,有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从独立于资本结构的角度更好地分析主体的财务业绩。通过在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中列报更多的分解信息,能显著增强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分析和理解。财务报表使用者为理解各财务报表的各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而花费的时间减少了。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之间建立起一个共同的结构关系,即在相同的区块、种类列报相关信息,促进了使用者更容易地将信息联系起来。财务报表使用者更易理解主体经营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因此,通过分析就能够反映主体现金流量的完整图景,为分析现金流量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也将减少。通过在报表附注中对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分析,财务报表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资产、负债的变动原因。这些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理解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二)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改革的成本

为了实施新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财务报告过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群体,包括编制单位、使用者、审计单位、会计培训机构都要为此付出成本。有些成本是一次性的,有些是持续的,但对成本——效益评估都有重要影响。对财务报表编制单位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会计信息系统修改成本。为了获取恰当的数据,特别像用直接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可能需信息技术系统的升级、改造,甚至可能需要一个全新的会计系统。此外,使用者和审计单位也可能要发生系统成本。在两种列报模式的过渡期间,会计主体很可能需要两个会计信息系统并行。财务报告过程中的一些利益相关群体需要花费处理程序和控制程序修改成本。信息系统和处理过程的变化,很可能提高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成本,对有些利益相关群体,还会导致人力成本的提高。与任何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动一样,财务报告系统的所有利益相关群体都会产生财务报表列报变化带来的培训和教育成本。教育机构要更新课本和教学材料,编制单位、使用者、审计单位会发生培训成本。在讨论稿发布之后,FA SB和IA SB运用了多种途径以获得关于新财务报表列报模式的成本效益信息。包括实地测试(Field Test)、FA SR I研究、从其他利益相关群体收集信息等。同时,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的发布也是对财务报表列报模式改革进行成本效益评估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意见征求期间,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评估财务报表结构和列报信息的变化对促进财务分析和资源分配决策产生的效益。同样,财务报表编制者可以评估在各自的具体情况下,采纳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中的建议所要付出的努力和成本。由此,意见函也成为成本——效益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FA SB和IA SB还将继续运用更多的实地工作、实地测试和实验研究来获取成本效益信息。

(三)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展望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使用者需求,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已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曲晓辉、肖虹:《公允价值反思与财务报表列报改进展望——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九届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观点综述》,《会计研究》2010年第5。

[2]FASB、IASB:STAFF DR AFT of an Exposure Draft on inancialStatem entPresentation。

如何解读证券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 篇5

发布时间:2008-10-31 9:58:20

为了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财务行为,提高证券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近年各项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证监会不断地对《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和格式准则》进行修订。

一、证券公司财务报表的构成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证券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包括公司报告期末及其前一个年度末的比较式资产负债表、该两年度的比较式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该年度现金流量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除提供合并会计报表之外,还应提供母公司已审计的财务报表以及未予合并的特殊行业子公司的已审计财务报表。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财务报表的附注,它包括所有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并应对比较式报表的两个日期或期间的数据作出说明。除此之外,证券公司还应按照《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的要求计算净资本,并以净资本计算表的形式列示期初数和期末数。并对增减变动的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按照中国证监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执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按照如下格式编制客户资金情况表,并说明是否按规定完成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和受托资金的存管、是否存在挪用问题,并对客户资金的安全性与否进行说明。

二、报表涉及的主要科目及其说明

由于报表所覆盖的科目较多,不便一一列举。在此,仅挑出证券公司财务报表较为特殊的科目进行说明。

(一)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自营证券、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证券、存放证券交易所保证金、低值易耗品、代发行证券、代兑付证券款、待摊费用等。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清算备用金以及其他形式的货币资金。根据证监会2002年2月颁布的《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要求,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项下分别增加两项:“经纪业务客户资金存款”、“受托管理客户资金存款”。公司及各证券营业部必须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全额存放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户和清算备付金账户,实行专(分)户存储、专(分)户管理。

自营证券是指证券公司为了获得证券买卖差价收入而买入的、能随时变现的且持有期间不准备超过1年或虽然不能随时变现但是其发行期或购入至到期日的剩余期限不满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等经营性证券。自营证券按购买时实际支付的金额(买入时成交的价款和交纳的相关税费)计价,购买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中包含已宣告发放的但是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作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冲减自营证券的成本;出售自营证券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实际成本,出售自营证券实际收到的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每年年度终了,对自营证券的成本与市价对照检查,若市价低于成本,其差额按总体计提自营证券跌价准备。

应收款项是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以外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按实际发生额记账。拆出基金是指因资金周转需要而在金融机构之间借出的资金头寸。应按实际拆出的金额入账。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含拆出资金,但不包括贷款的应收利息)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买入返售证券是指按规定进行证券回购业务而融出的资金;代发行证券是指接受委托代理发行的股票、债券等;代兑付债券是指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债券而实际支付或垫付的款项。以上流动资产均按实际兑付或承销合同规定的金额入账。

(二)负债

负债包括各项借人资金、卖出回购证券款、代买卖证券款、代发行证券款、代兑付证券款、各种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和其他负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新颁布的《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资产负债表增加“短期借款”一栏,将“质押借款”作为其中一栏。

卖出回购证券款是指按规定进行证券回购业务所融入的资金。代买卖证券款是指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而由客户交存的款项。代发行证券款是指接受委托,采用余额承购包销方式或代销方式代发行证券所形成的应付证券发行人的承销资金。代兑付债券款是指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债券业务而收到委托单位预付的兑付资金。各项负债均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发行债券按债券面值计价,实际发行价超过或低于债券面值的差额,在债券到期以前的期间分期摊销。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一般风险准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较为特殊的就是一般风险准备科目,是指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出,用于弥补亏损的风险准备。

(四)收入

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其中营业收入包括手续费收入、自营证券差价收入、证券发行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买入返售证券收入、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特别指出,利润表的“自营证券差价收入”栏下增加“受托投资管理收益”。

(五)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包括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卖出回购证券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自营证券跌价损失、汇兑损失等。

卖出回购证券差价支出是按证券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证券卖出价格和到期买回价格的差额列支。自营证券跌价损失是按期末自营证券市价与成本的差额提取和清算。

三、解读财务会计报表应注意的问题

若要明明白白地看懂财务报表,切忌遗漏掉财务报表的附注。证监会先后对证券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编制作出了一般规定及特别规定,这表示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并对比较式报表的两个日期或期间的数据均作出说明。

关于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证券公司利润来源主要为经纪、发行与承销、自营、投资理财几大业务。财务报表附注对各项收入、支出已做出了说明。阅读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形成某些较为有用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例如:经纪业务的资金周转率,可用“平均交易量/客户保证金”,如果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交易量的大小并非可以决定盈利能力的高低时,可以选择“代理买卖手续费收入/客户保证金”一指标。同样,对于自营业务,可用“自营证券差价收入/自营证券”测算其收益率,判断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

分析财务报表时,除了对盈利能力的关注之外,证券公司资金的安全性无疑也是吸引阅读者之处。对此,仅仅是从报表上是难下定论的,但是可以从银行存款中的“经纪业务客户资金存款”、清算备付金中的“经纪业务客户备付金”以及“交易保证金”三个科目与负债方的“代买卖证券款”的比较得出初步判断。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表示安全;反之,便有挪用资金的可能。再者,证监会于2002年12月作出关于报送《净资本计算表》和《客户资金情况表》,表中各项科目和金额一目了然。

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风险分析 篇6

【摘 要】财务报表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既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又折射着其所存在的风险。本文以上市公司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基于财务报表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风险;海澜之家

在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浪潮中,在竞争与风险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激烈的竞争之下隐藏着的是风险的产生,而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判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的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及时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经济状况和财务风险進行总结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1.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企业亏损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因生产结构不合理、运营不当、信誉受损等因素导致亏损;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会受国家政策等外界因素影响,如税收上调、竞争过大、商品销售路径受阻等。

2.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大

企业的宏观环境由多种微观环境组成,涉及领域广、变化大、可预见度低。宏观环境的难以预测性会增大企业风险,不良的宏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风险,为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增添绊脚石。

(2)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风险的产生受企业自身的影响。主观判断失误而导致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受到局限。如:企业经营战略、供销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转,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3)企业资产流动性差

企业资产流动性差是企业现有资产不足的一种表现方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对外投资者和消费者不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运作,在生产、消费环节中资金链条易出现断裂,最终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二、财务风险分析的实际应用

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对一个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海澜之家的财务报表对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1.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我收集到了海澜之家、九牧王、七匹狼3家公司从2012年至2014年的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做出了纵向和横向剖析,具体结果如下:

(1)企业自身分析: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比率指标呈下降趋势,但在2012年至2014年,流动指标依旧大于1。这意味着在2012年至2014年,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滑,但相对来说,每1元流动负债都有大于1元的流动资产来作为偿债保证。由此可知对该公司而言,偿还流动负债尚不成问题。

从2012年至2014年,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速动比率一直下滑,从1.66%降至0.96%,这说明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如从前,没有足够的速动资金能够用于偿还企业的短期负债。

在现金比率方面,从145.99%降至82.15%,说明该公司现金持有量并不充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应付不时之需。

(2)同业分析:

通过与九牧王、七匹狼两家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可知:这3家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均有所下滑,即这3家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佳。总体来说,在整个同等档次行业中,九牧王的短期偿债能力最好,七匹狼次之,海澜之家的最差。

2.盈利能力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

海澜之家的销售净利润逐年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7.85%上升至2014年的19.28%,这表明该公司获利能力在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相对较好。

从净资产收益率上看,海澜之家在2012年至2014年这3年间的净资产收益率一年比一年大,这表明企业运营效益在提升。由此可得,海澜之家有限公司在获取自有资本收益能力在不断增强。

(2)同业分析:

通过与九牧王、七匹狼两家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盈利能力指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九牧王与七匹狼的销售净利润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且其值远低于海澜之家。这表明这两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在逐年下降。比较而言,海澜之家的盈利能力较好。

三、营运能力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

总资产周转速度=销售收入/总资产。当资产周转率>1时,表明销售收入>总资产,企业销售能力较好,反之亦然。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在2012年至2014年这3年期间存在波动,但起伏不大,总体上升并突破了1。这表明了该公司的总资产利用率在不断提高,有所突破,销售能力进一步增强。

存货周转天数反映了公司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与存货之间的比例关系,表明公司将存货转化为销售收入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从上表可看到,该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起伏较大,2013年度存货周转天数长达233.54天,平均比2012年、2014年多出70天。在2013年至2014年,海澜之家的存货周转天数变短,这说明了企业运营周转速度越来越快,存货管理效率越来越高。

2.同行分析:

通过与九牧王、七匹狼公司的资产营运效率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可知:

九牧王与七匹狼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均持下降趋势,其中七匹狼速度最快,九牧王其次,只有海澜之家的周转率上升。这说明海澜之家的总资产利用率相比较好,销售能力强于其他两家公司。

从存货周转天数看,在2012年至2014年七匹狼和九牧王存货周转天数呈总体上升趋势,说明这两家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越来越低,与其相比,海澜之家的效率相比较高。

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看,只有海澜之家从2012年的28.65天降至2014年的8.34天下降幅度大,说明在应收账款管理效率上海澜之家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

比较而言,海澜之家的营运能力相对较好。

3.对海澜之家财务风险分析总结

通过将海澜之家、九牧王、七匹狼3个同档次的主打男装国民品牌上市公司3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得:海澜之家盈利能力强,资本市场表现较好。

从2012年至2014年,的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快速增长;营运能力稳中有进,在同行业中居于中上水平。但财政策略较为保守,资金流动潜能未得以完全发挥,企业偿债能力差。今后,海澜之家可在筹资决策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负债筹资比重来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在营销策略上稳中求新,争取能有更大的突破。

四、结语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超过85.3%的企业因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当而未能得以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风险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正视企业现状、及时采取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 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J].财经界,2010,(8):28-30.

[2] 李新文.如何全面风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J].现代商业,2008,(5):22-23.

[3] 周文华.基于财务报表的医院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J].财会通讯,2009,(4):38.

[4] 韩良智.关于如何让阅读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3-65.

作者简介:

鄢妮(1994—),女,江西玉山人,本科,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 篇7

一、相同点

(一) 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部分, 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部分, 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 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帐户核算资料。

(二) 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 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三) 有些审核关系是相同的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的审核关系是和会计公式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 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二、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 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 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一) 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

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的不同, 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 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2、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

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 但在定报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 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帐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 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 但此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 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 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帐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 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 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 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 累计折旧帐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 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 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 如企业填101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 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 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 103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 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 各单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 在单位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利息支出 (减利息收入) 、汇兑损失 (减汇兑收益) 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净额) ”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

(三) 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帐款 (净额) +存货。以上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 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利润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推算下来的, 前面已说过到“营业利润”指标, 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 但是“利润总额”指标, 统计与会计在报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上的利润总额不含营业外收支, 所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不存在审核关系。

三、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正确统计财务情况,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芳:《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4期。

浅谈财务报表的改革与第四财务报表 篇8

“财务报表”也称“财务会计报表”, 是人类对生产活动的客观记录。公元前4000年左右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 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希腊、罗马的记账开始复杂化, 产生了早期的会计活动。进入中世纪, 欧洲开始出现现代会计的萌芽, 最初会计主要还是一种记录行为, 其功能也只是完成为生产者和生产单位的内部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会计的功能不仅对内还要对外, 使得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产生和发展起来。

“财务报表”是对外反映企业自身在某一特定日期和某一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信息的文字与表格文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

“财务报表”和任何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形成的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当时随着商业的发展, 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 使借贷业发展起来, 但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 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 以确定其偿还能力的大小, 这样可以用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所拥有资源总体与具体情况, 分析企业基本结构, 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和判断企业偿还能力, 反映企业某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孕育而生。

随着近代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 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企业继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了解的需求, 因此全面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益, 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支出, 以及实现利润或亏损的情况, 以了解企业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利润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财务状况变动表, 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通常是年度) 内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去向的会计报表, 是综合反映理财过程以及财务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报表。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又叫做“现金流量表”, 尽管企业在某一时日财务状况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 但相对于某一会计期间的企业初期财务状况如何演变为末期状况的变动过程, 资产负债表却无法揭示。该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前是通过“财务状况变动表”来反映的。它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报表。其目的在于提示企业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前身是“资金表”, 最早出现于1862年的英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改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 并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对外必编制的财务报表之一。1988年和1992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 要求以“现金流量表”取代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的特征是强调通过企业经济活动中现金的流转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化, 以报告企业理财过程的详细信息。

二、第四张财务报表的提出

长期以来三大报表在使用者的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高科技产业日新月异, 经济国际化日益突出, 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层出不穷, 传统的财务报表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因此国际上对财务报表的改进和变革从未停止过。

《公司报告》是特许英国会计师协会在1976年公布的一份关于如何改进企业经营业绩信息的讨论稿。英国和苏格兰两个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1年6月也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的报告, 建议增加一张“利得表”以补充传统的“损益表”, 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全部业绩。“利得表”的特点是以资产负债来决定利润, 以最新的价值来表述净资产的变化, 并除去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 但由于触角太多, 使得“利得表”过于繁杂。于是另一个改进的方向出现, 即满计当期的全部损益, 由此一张新的财务报表形成, 即利润与损益相配合。作为企业业绩报告的补充, 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ASB) 正式公布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报告财务业绩》, 使企业一切业绩信息都比较明了, 企业财务业绩的表述是由“损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一起共同完成的, “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成为基本财务报表之一。

美国继英国之后也在1980年12月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全面收益”, 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 由企业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1984年12月《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指出“全面收益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并于1997年6月正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 从而使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成为美国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第四财务报表。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 其特点就是把“收益表”没有涵盖的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及平时不计入“收益表”中的需要表述的项目, 得以表述。“全面收益”把“当期经营观”和“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帮助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增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实现性和有用性,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1993年美国SEC当时的首席会计师M.H.Suttoh和Johnson发表了一篇文章, 明确提出了在保留传统收益表的前提下, 增加一张与之同等重要的“第四财务报表”。

1997年8月,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 (IASI) 进行了重大的修订, 修订后的IASI题为《财务报表的表述》, 明确要求补充编制“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从此第四财务报表逐渐被国际接受。然而第四财务报表是否应当引入和如何使用, 会计业界也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第四财务报表的重视。通过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 人们意识到对投资风险的不重视, 过度运用衍生工具, 将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凸显, 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效应极可能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由此, 增设重视处理衍生工具公允值变动和风险意识的“第四财务报表”进一步成为共识。

三、我国财务报表的改进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 国有企业的资金由财政部和银行管理, 企业只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改革开放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外合资、国企和民营的合资、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的出现, 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化, 加之物价变动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 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 财务报表的内容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项目不断增加。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三表体系不能充分完全地披露有用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表的改革是必需的。在诸多的建议中, 笔者认为引进“第四财务报表”对我国会计报表的改革具有可行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我国对“财务报表”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国会计学界1980年开始引入和介绍西方的会计准则, 1988年着手研究中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1985年财政部公布了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财政部为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 规定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财政部又颁布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并规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2006) 》, 规范了我国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财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构成。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 我国的财务报表体系也基本得以完善。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 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杠杆”效应, 使投资者面临巨大的风险, 第四财务报表的增设是解决如何准确反映企业日益复杂的经济行为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增设第四财务报表, 一方面可以控制企业利润操纵, 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更是与国际接轨,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今后应该在现有基础上, 根据市场的需要, 不断调整财务报表的结构, 特别是拓宽“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 增加对表外项目和不符合传统的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确认标准事项的披露, 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适当的时候引入“第四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唐国平.会计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李新合, 赵华.会计报表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娆.未来财务报告的展望[J].财会通讯, 2002.

解读财务报表 篇9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造家庭电器为主,且涉足多个不同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其中,旗下拥有美的、美芝、小天鹅等十余个品牌,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美的集团经营的主要家电产品,如空调、冰箱、电风扇、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等等,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几十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由表1可见,2013~2015年,流动比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相距比值的一般标准2%还有一定的差距。反映美的集团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有很大的压力,可能面临的短期流动风险较大。

速动比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幅度比较小,且在2015年度达到速动比率的一般标准1%。说明美的集团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虽然略有薄弱,但正在逐渐变强达到较为充分的偿还能力。联系集团的流动负债综合分析发现,集团的偿债能力并没有如流动比率所示薄弱,可能在集团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占了相对较大的比重。

美的集团现金比率呈波动降低势态,在2014年比率直降20%左右,虽然随后在2015年回升至18%左右,但是仍然不及标准的20%。在这三年中,现金比率变化起伏比较明显,总体来看,美的集团直接支付能力还是有所降低。单单按照现金比率来说,集团短期偿债能力从较强降低到略弱。

结合三个指标来看,在美的集团流动资产结构当中,速动资产与现金类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尽管流动比率较低,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却与评价标准相当,应给予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肯定的评价,集团的偿债能力有缓慢地增强,有望在未来的几年后达到充足的偿债能力。

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由表1可见,2013~2015年,资产负债率虽然波动降低,但是债务负担略重,不过,无论对于集团本身来说,还是债权人与投资人,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股东权益比率波动上升,美的集团偿还债务的保证波动增大。从总体看,由于股东权益比率较低,债权人利益保障程度有所欠缺,但随着比率的提高,集团偿债能力的保证程度也在缓慢提高。

产权比率相对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变化较大,比值先提高后极速降低,总体来看比值下降,尽管如此,比率数值依然过大,集团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财务风险偏大。

美的集团的三个指标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在2014年,各项指标朝不理想的方向发展,好在2015年各项指标皆朝乐观方向发展回来。综上,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不强,但是总体趋势还算乐观。

(二)营运能力分析

由表2可见,2013~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但2014~2015年周转率大幅度下降。美的集团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以及收账效率先加快后降低,总体来看,体现了集团收账速度在变慢,这可能导致坏账损失的风险提高,收账费用提高,集团资产流动性降低。

存货周转率逐年提高,说明在这三年中,美的集团逐渐改善产品销售不畅、存货积压的现象,且在2015年,改善状态现象更为明显。

流动资产周转率呈逐年降低势态,但变化幅度不大,在这三年中,美的集团流动资产周转率在降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周转缓慢,流动资金利用效果不强。

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14年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在2015年又有细微地降低。说明美的集团相比2013年,在2014~2015年固定资产利用率提高。

总资产周转率走势与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态势基本一样。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影响总资产周转率速度的两大因素之一,所以流动资产周转率的降低导致总资产周转率也降低。

在2013~2015年间,5项财务指标有涨有落,但是总体起伏不大,这说明在三年间美的集团资金周转状况没有太大的改善,集团应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优化资产结构以及提高资产利用率,使得集团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三)盈利能力分析

1. 商品经营能力及其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见,2013~2015年,销售毛利率稳定增长,且销售净利率伴随着销售毛利率的增长而增长。说明了在2013~2015年,美的集团销售净利润增长速度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相当。但是在2014年,集团可能受到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影响较大,使得销售净利率的增长速度小于销售毛利率的增长速度。同时,销售毛利率的提高,集团对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在逐步提高。

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增长,在2014年增长得尤其快,体现了集团净利润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体现了集团通过经营活动而获得利润的能力能逐年提高。这可能与集团对商品的科学定价、或是商品附加值的提高、营销策略的得当等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美的集团盈利能力比较稳定,并且在稳定的发展中还略有增长。

2. 资产经营及其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见,2013~2015年,总资产报酬率每年均有小幅提高,呈稳定增长态势,反映了美的集团在2013至2015年,资产运用效率好,也意味着美的集团资产盈利能力良好。

3. 资本经营及其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3可见,2013~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先是大幅度地提高,但在2015年有所下滑,但依然比2013年高出近10%。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从2013到2015年间,美的集团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能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的提高、负债利息率的降低,从而影响了净资产收益率。

4. 盈利能力的综合分析。

总体来看,除了净资产收益率在2015年略有下降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在2013~2015年皆有不同幅度地逐年提高。总资产报酬率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2012~2015年度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与总资产报酬率的变化出入略大,可见在美的集团可能受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负债利息率比较大的影响。

总体来看,2013~2015年,美的集团的盈利能力强,且发展态势良好。

(四)发展能力分析

由表4可见,2013~2015年,美的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015年下降的趋势明显,甚至出现负值。2013~2014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上年都都在增加,可能与集团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占有率等因素相关,然而在2015年度,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极速降低,下降了近20%,说明集团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

总资产增长率起伏大,在2014年从10.50%提高到24.08%,而后在2015年跌至7.11%。反映了美的集团在2013年至2014年间资产规模增加,在2015年度,集团资产规模缩减,一方面可能与集团注重资产结果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其他原因而精简数量相关。

净利润增长率发展态势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基本吻合,在2014年有所提高,却在2015下跌幅度大。反映了美的集团经营效益良好,净利润增加,但在2015年净利润减少,收益降低。联系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两者大体增长趋势相同,但是在2013年至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提高了5%左右,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却降低了0.80%,说明了净利润的增长并非来自主营业务收入,有可能来自于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如资产重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财政补贴等,然而这种增长对于集团来说并非是长久的,具有较大偶然性和意外性。

净资产增长率在2014略有降低,在2015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是相较于以上三个指标来说,是唯一在2015年增长的指标。反映了美的集团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较快,集团总体规模变动以及成长速度较为理想。

四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大体相同,从各项指标来看,美的集团在2013~2014年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2015年发展势头趋缓,尤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还出现了负值。2014年,家电行业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电商转型愈演愈烈,以及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在这一年当中家电行业整体低迷,然而美的集团各项发展指标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集团的经营可圈可点。然而在2015年美的集团发展后劲不足,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以外,各项指标虽是增长,但是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可能与家电市场日趋成熟,同行竞争愈发激烈有关。

总体来看,美的集团发展前景美好,情景乐观。

三、综合评价、建议及未来展望

(一)综合评价、建议

美的集团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但是负债略高,偿债能力有待加强。从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来看,美的集团处于高负债、高风险的资本结构,虽然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率,但是从谨慎原则来看,美的集团可以适当减少负债,同时减少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转向平稳性投资。

美的集团的运营能力在这三年无明显变化,这应该引起美的集团的重视,应加强资金的管理以及存货管理,保证集团运营资本,减少存货积压。

美的集团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强劲,尽管如此美的集团应继续保持自身的优势,优化配置提高资本经营效益,合理配置与使用资产,充分利用集团资源,最大程度发挥集团资产的利用潜力,以及利用债权人与股东的资本进行有效运作等,实现集团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增加财富,提高集团的价值。

(二)未来展望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最后一个年头已经落幕,同时也即将应该“十三五”的首发之年2016年。“十三五”是中国成为全球家电业强国的冲刺阶段,美的集团应牢牢抓住这次发展机会。面对着市场日趋成熟,需求总量增长放缓,同行、跨行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美的集团更设计开发出更全面、更丰富、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产品,以此来扩展销路。

当下是大数据时代,且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相信美的集团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在家庭领域的应用,保持着对未来智能家电无尽想象的同时给百姓带来符合老百姓需求、贴合老百姓生活的智能产品。此外电商行业发展蓬勃,美的应更好地利用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扩展更多的销售模式。

解读财务报表 篇10

(一)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1.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指标,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通常情况下这个指标越低越好,因为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其总体偿债能力就越强。由表1数据可知:2001至2008年通葡股份资产负债率呈波状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资产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较弱,举债潜力小,不易克服资金周转的困难,长期偿债能力弱。产权比率指标(即净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反映了企业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相对关系,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出负债受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通葡股份产权比率的波状变化与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而言,通葡股份长期偿债能力一般,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2.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通葡股份的流动比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可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各不相同。流动比率均大于1,说明企业整体短期偿债能力一般,处于行业中游水平。速动比率变化趋势与流动比率有相似之处。

单位:次

单位:%

单位:元

(二)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对通葡股份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及股票发行时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进行分析。相关变化资料如下:

由表2可知,通葡股份2004和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负数,因为这两年企业净利润均为负数。受净利润的影响,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也呈负数。此外, 2008年通葡股份的各项指标比值均较小,盈利能力不强。

(三)资产营运能力比率分析。

由表3可知,通葡股份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1至2004年逐渐下降,2004至2008年逐渐上升,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幅度较大,表明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逐渐增强,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2001至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呈现平缓变化,各项指标比值较小。总体而言,通葡股份整体资产营运能力不强。

(四)发展能力比率分析。

由表4可知,2004年通葡股份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均为负数,说明当年三项指标比上一年有所减少。2007和2008年通葡股份总资产增长率为负数,表明当年总资产减少。整体而言,通葡股份发展能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杜邦财务分析

在所有的财务比率中,净资产报酬率是综合性最强、最核心的指标,所以围绕该比率进行分析相关性最好。现仅对2007和2008年数据进行连环替代分析:

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替代总资产周转率的净资产报酬率=2.4561%×0.2816×1/(1-0.41)=1.1723%③

替代权益乘数的净资产报酬率=2.4561%×0.2816×1/(1-0.35)=1.0641%④

销售利润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上升:△1=②-①=109.2173%

资产周转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上升:△2=③-②=0.348%

权益乘数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下降:△3=④-③=-0.1082

2008年的净资产报酬率比2007年上升139%,运用因素分析法的连环替代法分析可知,造成净资产报酬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利润率的上升(109.2173%);次要原因是资产周转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上升(0.348%);更次要原因是权益乘数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下降(-0.1082)。结合表5,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销售利润率的大幅上升是由于净利润上升(100.81%),净利润上升主要是由于利润总额大幅度上升(101.18%)。销售利润率代表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代表了企业的资产综合管理能力,这二者综合在一起表示企业的经营效率,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所下降。权益乘数产生的影响极小,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比较稳定。杜邦财务分析图解如下图所示。

三、结论

上一篇:基本出发点下一篇: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