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关系

2024-04-14

财务报表关系(精选8篇)

篇1:财务报表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都是基于相同的交易或事项,但是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这四张报表相互之间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们都代表了不同的重要的公司财务信息。四张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企业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本年增减变动金额的起点。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展开说明(净利润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样分配的),现金流量表则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内数量变化的展开说明(现金流量净额是怎么形成的)。四张报表原来是一张报表!因此,不管出现多少张报表,它们都是一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和说明其某些方面的其他报表的组合体。

篇2:财务报表关系

资产负债与利润表最简单的关系就是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所列数字,等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数字。除了这一简单的对等外,还有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差利润最终要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这是两个表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之中。现金流量表的一种编制方法是工作底稿法,即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过账-结转损益-过账-编制本年利润的分录-结账”,基本是正确的。

一.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有完整的清算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内容为: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编制本年利润的分录,是否过账。

借:本年利润(税后利润)

贷:利润分配(税后利润)

三.做一平衡公式;

篇3:财务报表项目间依存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财务报表,项目,依存关系

0引言

大量地研究表明财务指标与会计舞弊手段上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通过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的比较能够暴露其操纵手法,对这些反映利润操纵的财务指标给予足够的关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识别操纵手段。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利润表中的各项正指标易被人为操纵来虚构利润,且验证的难度较大。

1 财务报表间各项目的依存关系

从财务报表的发展过程看,资产负债表起源于17世纪欧洲国家商人定期编制的财产目录,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最基本的会计报表。利润表产生于企业独立核算经营亏损的需要,由于利润表侧重于企业的经营数额,所以,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成为正式的对外报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投资和信贷决策的需要,现金流量信息已成为西方财务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现金流量表的需要和应用都显著增加。现在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报表体系。财务报表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不断提高完善的过程,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重要性表现也不同,呈现更迭突显的现象。但报表之间存在的本源勾稽关系说明,三张报表不是割裂的、毫无关系的,即离开了某一报表,对公司的情况的说明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报表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去论证某一结论的正确性。这无疑为财务报表的甄别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1 从整体上构建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利润表中的各项正指标极易被人为操纵来虚构利润,且验证的难度较大。鉴于此,我们拟采用有关现金流量指标修正基于单一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评判标准,用收付实现制对权责发生制下计算的指标进行修正和检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分析特定公司盈利质量时,对盈利指标的计算以收付实现制代替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将计算结果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的盈利指标相对比,对差别较大的项目,区别具体情况,做进一步分析。运转正常、健康的企业,它的利润增长应当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如果这种正向关系被打破,则表明企业不是销售政策出现了问题,就是存在舞弊的可能。用现金存量的增减为依据既避免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又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相互联系,相互验证,提高财务指标识别虚假信息的可靠性。明确现金流量表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间的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将以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报表信息调整为以现金收付实现制反映的报表,这三张报表间存在着必然的勾稽关系。

1.2 财务报表间各项目依存关系

明确现金流量表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间的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将以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报表信息调整为以现金收付实现制反映的报表,这三张报表间存在着必然的勾稽关系。现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部分项目间的依存关系总结如下 :

依存关系1: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这三项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收入项目“主营业务收入”、“票据利息收入”和费用项目“管理费用中的坏账损失”、“财务费用中的票据承兑费用”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2: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其他应收款”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收入项目“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3: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4 :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5 :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收入项目“投资收益(以“+”号)”、“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费用项目“投资收益(以“-”号)“、“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6 :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财务费用”项目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7 :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未交税金”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所得税款”、“支付的除增值税、所的税以外的其他税费”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所得税”、“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有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8 :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累计折旧”、“无形资产”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有依存关系 ;与利润表中的收入项目“营业外收入”和费用项目“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有依存关系。

2 后续

篇4: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

关键词:财务报表;解读方法;勾稽关系;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7-01

一、报表的解读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法。

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法。资产负债表采用“丁”字型账户式结构,左方列示的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项目,按照流动性的强弱排列;右方列示的是企业的负债项目,按照求偿权的先后顺序排列;右下方是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照所有者投入、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排列。资产负债表有个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另外,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上年数和今年数分别以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列示,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余额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企业的产权结构、偿债能力和发展趋势。

(二)利润表的解读方法.

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结构,通过对当期收入、费用、利润的列示,秉承“收入-费用=利润”的原则,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编制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利润表通过“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清晰辨别出股票的投资价值及企业的获利能力。比较企业的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可以分析出企业成本的消耗情况,如果此比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就应该规范内部控制,防范浪费现象,加大成本管理力度。

(三)现金流量表的解读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明的是企业从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先进净流量,是企业生成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直观地说明企业把钱投到了哪里,反映的是企业有效地利用已有资金的能力;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是企业吸收投资者投入和向第三方借入的现金,反映的是筹集资金的能力。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方法。

成立企业之初投资者投入的各种财产是实收资本,接受捐赠、股本增值的和投入资产评估增值等形成的是资本公积,不能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是其他综合收益,依据国家规定按一定比例从净利润提取的是盈余公积,净利润分配完后形成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其他综合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构成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所有者权益的各项目按照引起其变动的各种事项分“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列示就构成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相等的项目。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余额等于该表的年初余额加上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等于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项目形成的财务比率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小,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量大,企业应该减少赊销,加大催收力度,利用现金折扣等方式鼓励债务人早还款;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有联系,等于销售净利率乘以资产周转率乘以权益乘数,通过此比率不仅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结构、获益能力,还可以衡量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和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本期现金=负债+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资产+利润=负债+所有者权+收入-支出”,将财务报表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如果没有被冻结、查封、作为保证或质押、用途受限的情况就等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等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减去应交所得税的增加额加上营业税金及附加再加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项目形成的财务比率对企业的影响。现金到期债务比反映了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会影响企业的信誉;销售现金比率小,表明企业大部分销售未形成真正的现金流,企业此时就应该关注客户的信用情况、偿还能力,加大催收力度,防范坏账风险;盈利现金比率(适用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为正数的情况)小于1,说明企业即使盈利了也没有现金,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记录了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期初余额变为期末余额的变化过程,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门变动的“源”,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减去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利润分配的金额加上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期初余额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期末余额。

三、利益相关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一)投资者和经营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1.投资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投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或者股东,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可以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经营利润用于分红,及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投资。

2.经营者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经营者是公司实际的管理者,在充分熟悉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同时,透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生产中的各种漏洞,以便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

(二)员工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员工关心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资发放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通过这些信息,员工就能清晰的判断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社会公众与政府机构了解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意义。

债权人透过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分析企业对自身债务的偿还能力,做出对自身有利的决策;税务机关了解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可以对企业的缴税情况进行判断,发现漏洞可以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政府部门进行采购时,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判断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以决定是否合作。

参考文献:

[1]刘爽.财务报表项目间依存关系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5.

[2]支晓强.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之友,200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娟(1987-),汉,山东省临沂市,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专业硕士;

第二作者:李正文(1992.5-),汉,河南省周口市,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 企业管理专业;

篇5: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关键词:财务软件 财务报表 智点财务软件 勾稽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我们再看财务报表通常不会只看其中的一个报表,而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之间,相互比对,相互查看。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更加准确的信息。如今,我们再编辑财务报表时可以通过财务软件来生产地,不必像手工做账那么麻烦。就如智点财务软件,我们只要录入凭证,就可以自动生成这些报表,而且报表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管理人员,查看、验证财务数据合理性,准确性的依据。会计上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勾稽”关系。

所谓的勾稽关系是指报表、财务数据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我们通常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内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表内关系;另一种是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表间关系。

首先我们说一下表内关系。是指财务报表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其中一种是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另一种是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在财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这三中的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接着我们说一下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表间“勾稽”关系。

一、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二、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等于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利润表中静销售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及劳物收到的现金。

如果你手中有一套带数据的财务报表,那么就可以做一下如下判断。如果没有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个财务软件。像智点财务软件,它里面有个示例,可以直接用来验证我们今天讲述的内容。

判断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如下情况判断。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篇6:财务报表关系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篇7: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

1.目标方面

虽然人们至今尚未形成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目标的一致意见,但是在报告信息时仍需要区分两者的目标。研究目标的目的在于探索实现目标所需的手段或程序,并且实现不同目标所需信息的特征。从理论上说,计量与披露是互相关联并由财务报告目标所决定的,然而,财务报告中的某些信息却与计量不相关,因此,财务报表目标应该与财务报告目标区分开来。财务报表作为会计日常核算的继续和总结,用来满足反映经管责任方面的需要,财务报告则以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为导向,提供更趋向未来和广泛的辅助性信息。整个财务报告体系既用来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又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

2.内容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对外提供的报表种类和格式,其特征是采取通用的报表模式。财务报告比财务报表更具灵活性,我国主要采用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形式进行表述。其他国家既有准则要求披露的补充资料,如美国有按财务会计准则披露的物价变动信息,又有按惯例由企业自愿披露的、形式多样的其他财务报告,如董事长报告、简化年度报告、总经理关于业务的分析与讨论报告等等。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大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但应是其核心,财务报告和非财务信息是必要的补充。

3.质量特征方面

首先,正式编入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是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而财务报告可以是定量的货币信息,也可以是非货币信息和定性信息。其次,财务报表的项目属于财务信息,报表项目连同金额是文字说明与数字描述相结合的整体,缺一不可,财务报告没有这种要求,它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最后,财务报表的项目有小计、合计和总计,其金额必须相符,且必须符合平衡关系,各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在财务报告中则不存在特定的数字勾稽关系。

4.程序约束方面

篇8:财务报表关系

财务报表是会计语言的载体, 呈现并传递了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有助于广大使用者评估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并做出经济决策。其中, 资产负债表是对企业经济资源存量的静态写照, 反映了某一特定时点各种经济资源的构成和来源情况;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运用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原则, 从不同角度捕捉并收集不同时点资源存量的变动情况, 是对资源流量的动态写照。

由于现代会计的记账方法所致,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源的勾稽关系, 互相补充, 互相影响, 共同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信息网络。正如破碎的镜片无法反映事物的全貌, 若将三张财务报表孤立割裂开来, 便不能完整地看清商业活动的实际状况。

财务报表上的每个数字本身是静止而独立的, 但每个数字的来龙去脉记录汇集成了一部动态而连贯的商业活动史书。从资源流动视角, 可以更加清晰而深刻地认识财务报表的内在勾稽关系, 进而看穿、看透数字的表象, 掌握数字背后的真相。

一、资源流动视角

对于企业而言, 一旦进入营运, 便伴随着资源的流动:首先, 通过现金等资源流出购进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 如建造厂房、购置设备、购买原材料、聘请工人等;随之, 各种资源陆续投入、消耗, 并逐步发生形态的转化, 形成在产品和产成品;接着, 通过产品销售实现收入, 最终又形成现金资源流回企业。

具体如图1所示:

资源流动的各个流程具体如下:

第一, 资源购进。企业的经营活动始于资源的购进。根据等价交换原则, 企业以直接现金支出或承诺未来现金支出, 购入当期经营活动所需各种资源ΔA, 形成当期现金流出CFO和当期经营性应付AP。即有购进资源ΔA:

第二, 资源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种资源, 根据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资本性支出对应的有存量形态的资源, 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计量, 如固定资产和原材料, 其消耗量可以通过资源当期购入量和存量的期间变化得到。

另一类是收益性支出对应的只有流量形态的资源, 在损益表上予以计量, 包括人力资源和一般性费用, 其在以经营性现金流出或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形成为标志的发生当期即全额消耗, 没有存量。

对于第一类资源, 有:

期初资源存量+本期资源购入 (-本期资源处置) -本期资源消耗=期末资源存量

设当期购进的第一类资源为ΔA1, 各种固定资产期初和期末存量分别用ΣFAt-1和ΣFAt表示, 各种原材料期初和期末存量分别记作ΣRMt-1和ΣRMt。对于第一类资源消耗Clt, 有:

由于固定资产随着当期的使用, 其创造未来效益的能力和价值下降, 故其当期消耗量FAt-1-FAt可用当期折旧额ΔDt表示, 有:

对于第二类资源, 其消耗完全由流量决定, 没有资源的存量调整:

将两类资源消耗加总, 得出第t期资源消耗:

第三, 完工产成。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 企业投入的各种资源逐步发生形态的转化, 形成在产品和产成品。各种投入性资源消耗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能够追踪资源流转的某个具体产成对象的资源消耗, 计入产品成本,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另一类是不能追踪给任何产品对象的资源消耗, 计入当期损益, 即期间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设计入产品成本的第一类资源消耗为C'1t, 本期产成品成本为ΔPt, 期初和期末在产品分别为WIPt-1和WIPt。

因为:

期初在产品+本期资源消耗=本期产成品成本+期末在产品

故本期产成品成本ΔPt为:

第四, 实现销售。在这一过程, 一方面需确认销售收入, 另一方面需结转已销售产品成本, 并将销售收入与已销售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进行配比, 从而计算出本期营业利润。具体如下:

一是确认销售收入。

其中:

ΣSt表示各种产品收入总和;

CFIt表示经营性现金流入;

ARt和ARt-1分别表示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二是确认销售成本。一方面, 需结转本期已销售产品成本。

因为:

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本期产成品-期末产成品

设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为ΣC1t's, 期初和期末尚未销售的产成品为Pt-1和Pt, 则有:

将 (3) 式代入, 并将各种已售产品成本加总, 有:

另一方面, 加总第二类期间费用资源消耗C'2t, 可得当期与销售总收入配比的销售总成本ΣCt为:

三是计算营业利润。综上, 当期营业利润πt为:

将 (2) 式代入, 得出营业利润πt:

二、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及启示

上文从资源流动的视角, 以数学形式,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演绎了几大会计要素此消彼长、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关系。最后推导出 (6) 式, 清晰而直观地反映了财务报表之间最为核心的内在勾稽关系。

在假定没有对外投资活动、再融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发生的基础上, 该式表明, 营业利润πt就是扣除经营性负债差额APt-APt-1后的总资产存量在期末和期初之间的变动额, 也即对应的净资产存量在该期内的变化。从财务呈报角度来看, 利润表上的营业利润 (πt) 等于现金流量表上的自由现金流 (NCFt) 加上资产负债表上非现金经营性资产的存量变化 (APt-APt-1等) 。可以说, 三张财务报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才得以全面而完整地反映出各项经济资源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来龙去脉与增减变动。

再结合 (6) 式等号左右两端来看:

一方面, 资产负债表是产生利润和现金流的根本所在, 是最原始的基础报表, 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则是由其衍生出来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纽带;

另一方面, 利润表 (πt) 既涵盖了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信息 (NCFt) , 也涵盖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期末存量变化信息 (APt-APt-1等) , 从这个角度而言, 权责发生制下的盈余的确比收付实现制下现金流更具“信息含量”和预测能力。

基于上述对财务报表内在勾稽关系的认识, 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 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 应重视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源”,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流”, 明智的报表分析不应只停留在盈余表层, 而应追溯到其“源头”。例如, 企业通过大量生产对经营杠杆的利用, 通过赊销或压库等手段, 都能打造出好看的损益表来。然而追根溯源到资产负债表上, 存货积压, 应收陡增, 现金短缺, 这样的盈余是很难持续的。基于报表勾稽关系, 应在考察企业业绩时, 将损益与对应的资产项目匹配, 设置合理的收益率指标综合评判。再如, 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 尤其是资产的计量方法上存在大量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这些影响会传导到利润表, 如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引起成本波动, 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会冲减当期利润, 等等。只有追溯到资产负债表, 才能找到粉饰利润、虚盈实亏的蛛丝马迹, 透视亦真亦假的盈余信息的真实面目。

第二, 应强调收益质量。 (6) 式显示, 会计盈余由现金和非现金的应计项目两部分组成, 这在为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提供广角镜的同时, 也为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操纵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权责发生制下的各种假设和估计好比深藏于财务体内的基因, 并以诸如折旧、预提、分摊、递延、减值准备等多种形式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各个角落, 各种五花八门、不断翻新的盈余管理手段使会计盈余可以像兑果汁一样被调浓和冲淡。譬如, 预提和折旧方法的改变能让企业在几分钟内“扭亏为盈”, 而减值准备的计提又能让企业“洗大澡”一次性亏个够, 而来年的冲销则能将雪藏的利润瞬间释放。另一方面, 盈余、现金和应计项目传递的信号是不同的。例如, “黑字破产”的美国商业巨头W.T.Grant在破产前一年的营业净利润竟高达1000万美元, 而其现金流净额却早在5年前就已出现负数。

财务报表的相关性集中体现在能为决策者提供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指示器”。而当期和过去盈余对未来预期盈余的“信息含量”, 取决于当期和过去的盈余中有多少可望得到继续。因此, 强调收益质量, 归根结底是要将“盈余持续性”深入人心, 明辨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 洞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总之, 看损益表的利润, 不能只看数字的增长, 更要看利润的质量, 并结合宏观政策、行业背景、企业战略和会计政策等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决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詹雷、陈小悦:《资源流动视角下的会计应计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上一篇:师爱智慧作业一下一篇:内资企业登记须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