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趋势及规划要素

2022-09-11

1 引言

2015年, 国务院统一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载体是大学校园, 因此, 对高校校园规划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国外对高校概念的推出较早, 有关此类大学的规划研究随之产生, 但多是围绕学科分布、建筑布局、生态、网络、与城市的融合等具体方面进行专项研究;国内有关高校校园规划的研究渐渐起步, 但也仅限于学科群在建筑布局上的落实。基于国内研究的现状, 本文重点围绕高校校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要素两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2 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趋势

随着大学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文化底蕴的不断发展演进, 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本身的内在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外部需求, 高校校园规划也在发生着变化。

2.1 发展适应性

在校园规划中考虑目前现实的需求, 同时兼顾未来发展需要。当前, 多数高校校园规划运用网络与轴线两种规划模式, 使校园整体规划能够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根据高校自己的校园特色进行多样、灵活的调整。高校校园规划随着新时期时代的需求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在进行校园规划时应注重当前功能需求和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即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便日后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时不会影响到校园的整体规划。

2.2 整体系统性

大学校园规划系统统一, 整体风格协调, 规划结构清晰明确, 能统领全局。侧重塑造高校校园的整体建筑风格、全面把握校园外部空间的形态, 营造出整体统一、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特色的校园空间。

据调研统计, 现代新校区规划建设过程中,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通常会引入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时对于校园中重要的地段或区域, 校园设计也会和城市设计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用以补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环节, 有时甚至可以作为单位建筑实施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城市设计可以把握整体空间布局, 建筑高低合理, 观感舒适。

2.3 社会开放性

高校开放交流, 不但可实现学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换, 还能为地方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实现学校的开放办学和文化辐射。高校通过校园服务与社会共享交流, 通过学科互动与产学研一体化, 逐渐将校园内的体育、会议、培训、科研等公共设施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从而达到大学校园和城市的互利发展, 以方便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校园与社会的交流。如荷兰乌德勒支大学, 它不仅服务于本校, 而且服务于全市的科学研究。

2.4 文化传承性

高校校园规划在尊重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集合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科学的基础上, 适当的融入校园文脉与地域特色的景观表达, 实现校园文化的认同。高校建设不但有学科、学术意义上的延续, 而且还有校园风貌、人文精神与传统历史的迁移与再现。

在高校新校区大规模的建设和钢筋水泥中, 每个新校区渐行渐远的失去属于本身的学校符号与文化记忆, 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把学校文化和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巧妙交融, 对新校区文脉进行最优规划和保护。校园文化概念包括众多的概念, 如校园与城市的关系、办校理念、文化传承等等。校园文化也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的细部设计上和校园空间景观规划上。

2.5 生态宜居性

注重以人为本, 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创造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安全便捷的校园环境, 为师生提供便于工作、学习、交流、休闲、运动的校园空间。

3 高校校园规划要素

高校的规划与其他的园区或者区域的规划不同, 其需要适应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校规划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结构布局

当前的高校校园建筑在结构布局上要明确体现新时期教育的要求, 更加充分展现布局的综合化、网络化和组团化。

3.2 空间设计

建筑空间设计能反应一个时期的精神面貌, 是建筑设计的主角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对交流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间设计的优化能极大改善交流环境和质量。现代高校建筑设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生活、独处思考和健身等多种空间形式。

3.3 功能需求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92指标) 》中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十三项校舍” (即:教室、实验室、风雨操场、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共计十三项) , “十三项校舍”的分类是根据建 (构) 筑物的使用功能来区分的, 是高校校园必须满足的基本功能, 高校校园规划应能够满足高校的教学、科研、“产学研”一体化、生活等各个功能的需求。

3.4 园林设计

园林作为高校校园的组成部分, 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校园园林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园林设计, 其着重于高校校园内外部空间的交融, 表现形式和功能要求趋向于多样化, 要能充分诠释高校校园特色及校园文化。在进行高校校园园林设计时, 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突出校园特色、体现可持续发展、多样化、整体性、高效性等原则。

3.5 文化延续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 是学校传承的重要介质, 在建设高校时, 最需要考虑的正是一所大学的文化传承, 正是在这种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发展, 而在进入一个新的地区的过程中, 地区的人文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的文化产生影响, 将校园文化与人文环境综合考虑, 实现校园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形式。

3.6 环境协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与城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由于大学和城市存在可以互相利用的资源, 大学与城市慢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进行高校校园整体规划时, 要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条件, 做到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 符合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

4 结论

高校校园规划与其他的园区或者区域的规划不同, 在进行校园整体规划时, 既要适应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同时又要契合目前的发展趋势, 应重点考虑结构布局、空间设计、功能需求、园林设计、文化延续、环境协调六个方面的规划要素, 把高校校园建设成为既有高质量的建筑内部空间, 更有良好的外部空间, 同时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校园, 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基本保障。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高校校园规划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 本文归纳了高校校园规划的五个发展趋势, 提出高校校园规划的六个参考要素, 并对高校校园规划的六个参考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校园规划,发展趋势,规划要素,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理念·实践·展望--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 (7) :489-493

[2] 陈岳堂.高志强论高校生态校园规划高等农业教育, 2004, (8) :41-43

[3] 窦建奇.78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设计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36) :146-147

[4] 李振宇王芳.荷兰精神--评乌得勒支大学校园建筑时代建筑2002, (2) :40-44

上一篇:论述完成行为式表述及语力认知问题下一篇:TDI生产过程中焦油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