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2022-09-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材的特点都是一些经过整理加工过的严密、抽象、精练的知识结论, 它是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化学教师如果只将这种结论性的教材内容照搬到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便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整理性思维的水平上, 这种典型的结果状态的思维, 是不符合创新教育的。因此, 教师怎样把科学家们已经完成的创造性思维再度转化为学生的个性思维即创新过程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关健环节。毫无疑问, 创造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高度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围绕专家“发现”时的思维情境, 设计出创新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提出创新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策划创新型作业, 诱发学生在实践中创造这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保证。为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三种设计。

1“创新情境”设计

1.1 注意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 但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如, 在九年级化学《身边的化学》教学中, 增设《有趣的化学》专题。把有关“化学史知识”、“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物质”等内容编成讲义, 制成图片, 部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里。由于此课是初三学生的化学启蒙篇, 这样创设学生学习情境就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保持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1.2 补充、改正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和设计一些趣味化学实验,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有十分重要意义。如, 在“氧气的制法和性质”教学结束后,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盒火柴。向学生介绍:火柴头是用红磷、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等混合制成, 火柴盒侧面是硫磺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接着让学生点燃一支火柴仔细观察, 这时学生发现:先冒白烟, 闻到一股刺激气味。结合学过知识学生就能分析:红磷燃烧;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硫磺燃烧。这样不仅巩固所学知识, 又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创新的学习。

2“创新问题”设计

根据认知理论,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 因此, 教师无论是教学的整个过程, 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 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化学教师只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情境, 坚持运用让学生“翘脚摘果子原则”, 甚至“撑杆跳高摘果子的原则”,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

2.1 通过理论揭示的事例或事实, 创设问题情境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时, 教师举例提出问题:“用石灰浆抹墙开始时又白又软, 过一段时间后, 变得又白又硬, 这是什么原因?要使抹的墙干得更快, 应该采用什么措施?”这虽然是学生们熟知的事实, 但学生在学习这一课题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 于是很容易为了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 进入问题情境。

2.2 通过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化学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进行用水稀释浓硫酸时, 先演示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的现象和在密闭条件下把水倒入浓硫酸时的现象, 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来稀释呢?”这样通过实验设置问题, 能自然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又学到了新知识。又如在学原子或分子的知识时可以电脑制作投影片的动画效果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也激发了兴趣。

2.3 通过日常观念、提出猜想并加以论证, 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提出如下问题:有人用炉火取暧, 担心煤气中毒, 临睡前在火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水, 用以防止中毒行吗?为什么?有人自已年纪轻, 身体好, 鼻子灵, 等到闻到气味就将炉火搬走, 不会发生中毒, 对吗?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先指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再请同学们注意一气化碳的性质, 并分析以上观点不符合科学根据的原因, 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心理上矛盾与冲突, 产生问题情境。

3“创新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要学生巩固学习的一环, 也是暴露学生个性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机会, 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其中一个因素。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策划创新型作业, 诱发学生在实践中创造,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设计实践思考型作业

例如, 学习铁的性质中铁生锈的条件时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铁在缺氧气;缺水;或是有氧气有水的条件下的难易程度?”结果往往令人振奋, 学生大胆设计并实践, 有的同学用三支试管分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实验;有的同学则用一支试管设计实验, 来证明铁在氧气、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学生还会提出一些绝妙的创造性操作方案。

3.2 设计答案不唯一的作业

如化学中的一些鉴别题: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当然大部分的化学计算题都会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的题目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

3.3 设计与身边化学、环保、科学发展相联系的作业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身边的一些化学现象、常识给予合理的解释, 更是化学教师重要任务, 又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体现。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 也要求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时, 应适时地补充与之相关的内容。如在讲完煤和石油之后可以叫学生写一篇有关能源的小论文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计相关的作业是补充有关知识的最好渠道, 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科技。

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创造性教育, 必须通过教师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 精心设计出创造性的教学过程, 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志庚.创新化学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初探[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7.

[2] 刘成坤.中学化学参考[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4.

上一篇: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下一篇:一种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