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2023-05-01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园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经济开发区园区经济调研报告

坚持高点定位 加速推进产城一体化

市县委政研室 2011年12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园区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县委政研室组织精干人员,深入园区实地考察,走访入驻企业,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收集调研材料,认真分析经济开发区各项发展数据,现就我县开发区发展现状,园区特色产业打造,产城一体化具体实践等有关情况调研汇报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

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2月,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多功能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发展,努力破解土地、资金、企业用工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开发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发展局面全方位打开,已成为我县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发展规划高位提升。我县经济开发区原规划面积为2KM,已开发近5KM,针对规划深度不足、承载力弱、基础设施落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跳出空间受限的死角地带,选择高速公路节点建设远景规划30KM的五大

2

22园区。县委、县政府结合实施“双五十”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一体两翼、三区互动、组团发展”的理念,把开发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翼,作为与中部的政务新区、南部滨河新区同等重要的一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立足“工业新区、人居新城”这一功能定位,聘请国内一流的设计专家,对开发区和政务新区、滨河新区进行了形象设计,使30KM

2的工业新区与灵城形象相融、功能互补,既各自独立,又天然一体。通过规划实施,未来5年,北部工业新区将被打造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引擎、对外开放的窗口、区域合作的桥梁、投资创业的热土。

(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调研发现,截至2010年底,注册企业112家,与2006年比(下同)净增87家,其中,工业企业91家,净增76;现已投产68家,净增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净增30家,同比皖北其他省级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均进步较快。2010年实现工贸总收入24.69亿元,年递增33.8%;实现工业总产值22.85亿元,年递增38.5%;完成财政收入9500万元,年递增31.5%,其中税收收入460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63亿元,安臵就业9865人。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表明,经济开发区实现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经济增幅逐步增大,就业人数明显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服务机逐步构健全。近年来,经济开发区从下辖

2 2个行政村,拓展到下辖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35KM,人口24000余人,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对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的管理和领导,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和投资服务中心,公安、财政、建设、国土、地税、计生分别设立派出机构,行使相关职能。服务机构的健全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硬件条件日益改善。我县通过争取财政拨款、贷款、BT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8.3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5600余亩,修铺“六纵六横”道路24.5km,建设22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建设日处理污水5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架设10kv双回供电线路21.8km,敷设供排水、污水处理管网32.9km。实现南部工业区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讯和土地平整的“五通一平”。为保障开发区裂变式快速扩张,投资5亿多元,建设龙山大道、项王大道等北部工业新区路网和10KM起步区,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招商形势日趋看好。几年来,我县采取驻外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56个。12月1日,召开全县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大会,现场共签约项目63个,协议引资78.2亿元。经济开发区已有来自苏浙沪等地区的85家企业落户开发区,总投资规模达60.3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投入2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有大诚明农业科技、富康工业园、钟馗酒业等15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荣业纺织、百方针织、恒大面业、兴程食品等20

22 3 家。初步确立了纺织服装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随着我县区位优势的不断提升,开放区招商形势逐年看好。

(六)推进机制完善规范。为加快实施“一区五园”发展规划,实现开发区裂变式扩张,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规范开发区机制体制,成立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领导,及时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起统一协调、高效快捷、良性互动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2010年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市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组建开发区建投公司,创新资金融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开发区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创新项目引进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项目引进单位和开发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我县经济开发区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通过调研,暴露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滞后,建设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项目质量不高等现实性问题。一是建设投入不足,承载能力很弱。我县开发区还处于大投入、低产出阶段,加之融资渠道匮乏,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投资者的需求,南部工业区至今不通自来水,北部新区供电规划、污水处理、自来水建设计划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我县开发区原批准的2KM范围内已无地可用,新区土地因政策限制或配套不足有地不能用,承接大项目入驻受限制。二是规划深度不够,长远发展受限。南部工业区没有可操作的总

2 4 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所引项目不分行业类别、项目大小均随意摆布,没有做到功能分区;北部新区规划牵扯部门多,程序严,审批周期长,在谈项目存在“点地”现象,不利于实施功能区规划。园区缺少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三产配套设施,制约开发区长远发展。三是项目质量不高,开发层次较低。各项指标纵向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级经济园区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二是主导产业不强,链条短,集聚效应不明显,制约产业延伸;三是投产项目较少,效益不高,对财政贡献较小,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个别项目缺乏实力,不能按期投产,合同投资强度低,产出率低,土地长期闲臵。四是服务手段单一,环境有待改善。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基本上停留在帮办、引路服务阶段,无法向深层次延伸;个别部门服务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亲商有余、安商不够、富商无措、扶商无力是当前加快开发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各自为政,致使手续相互掣肘,企业无法办理。例如,办理工程规划需要消防意见,而办理消防审查时需要工程规划许可,双方都坚持,以致工程无法推进。

二、破解难题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破解发展上的土地、资金、企业用工等面瓶颈制约因素,科学谋划,认真做好项目用地、征地补偿、建设资金等方面的 5 工作,为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

(一)在破解土地瓶颈上的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入区条件2006年为500万元,目前提高到3000万元,未达到标准的不予单独供地。二是严格投资强度,投资强度标准从2006年的50万元/亩提高到现在的150万元/亩,在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前提下,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相挂钩。三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未按协议约定的投产时间、投资规模进行建设,造成土地闲臵的,依法收回未用土地,几年来,先后收回盘活土地1493亩。四是在争取新增用地指标的基础上,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861”计划,申请点供土地指标,扩大土地增量,2011年上报点供项目5个,计划用地450亩。

(二)在破解资金瓶颈上的主要做法

一是开发区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由财政出资建设,供电、通讯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出资建设。二是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组建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开发区建投公司,发挥国有资产(土地、公用设施)的增值功能,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采取BT模式“引凤筑巢”,安徽四方臵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的北部新区一期5KM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三是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为企业办理土地、房产手续,创造融资条件;对不具备指标的潜力项目,引进省市担保机构,探索推广资产抵押、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方式,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四是主动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在循环经2 6 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财政资金。

(三)在破解用工难上的主要做法

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大批农民工流向苏浙等东部沿海省市,剩余劳动力不足,企业招工成为一大难题。在县直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下,开发区在春节民工返乡的时机,利用县电视台宣传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在县城和乡镇举办用工推介会,免费为企业提供宣传展位;鼓励企业争取利用国家给予新毕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就业补助资金(每生每月400元),招收应届毕业生。

三、下一步发展对策

我县是沿海与内陆梯次开放的结合部,处于徐州都市圈、黄淮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辐射圈内,是承接东南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桥头堡”。经济开发区要利用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梯次优势,进一步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迅速提升园区的发展速度,增强园区经济实力。

(一)高点定位,拓展跃升空间

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按照“一区多园、拉开框架、留足空间、错位发展”的要求,实施“1521”园区扩张规划,努力加快工业新区建设。在高速公路节点规划起步10KM,远期30KM的北部工业新区、人居新城,建成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纺服装、物流配送、文化创意5大园区,加快推进开发区配套型发展、产业链延伸、龙头型带动。依托北部新区,启动“2465”工业振兴计划,力争到2015年培育发展200家规模以上企业,打造轻纺、服装、食品、建材、电

7

22子、新兴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的6大产业集群,建设5个产值超85亿元的产业园区。

(二)加大投入,提升承载能力

按照开发区经济总量发展规模要求,建立一级财政,并建立相应的开发区金库,设立开发区国税、地税机构。开发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外,由开发区管委会按收支两条线原则收取并全部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县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继续发挥开发区建投公司的融资功能,采取BT、BOT、贷款等市场运作模式,逐步实现自我滚动发展,推进南部工业区美化、亮化和人居功能配套提升,推进北部“五园”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报批新区规划,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审批,部分项目入驻,解决空间不足问题。

(三)突出特色,实施园区招商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发挥我县基础产业优势和三元文化特色,组团赴沿海发达地区召开投资环境说明会、经贸洽谈会。逐步实施招商选资,着重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总部经济,走以围绕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构筑特色产业的产业招商之路,最终实现扩量与提质两大目标。未来三年,北部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有望 8 突破200家,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进一步引领经济园区的高位、快速发展。

(四)坚持培育引导,壮大支柱产业

我县开发区的基础产业主要为农产品深加工与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引导、扶持富康箱包、钟馗酒业、大诚明科技、笑果科技、荣业纺织、四方精工等30多家超亿元的大企业,培育5-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超300家。力促投资30亿元的水晶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皖北袜业工业园尽快开工建设。到年底,经济开发区预计可实现销售总额25亿元,工业总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全区项目突破100家,规模以上企业突破30家,大大增强园区的经济实力。

(五)优化资源要素,推进产城一体

我们通过同步规划、统一设计,把北部五园定位为“工业新区、人居新城”,走以产业化振兴城市,以城市化助推产业,将园区作为城市来建设。在产业选择上,注重园区产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统筹协调;在规划实施上,通过建设大外环、高速公路连接线,使工业新区与灵城建设笔断意连、有机衔接,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内部发展上,整合、优化现有园区的资源,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集聚,促进企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

9 高端攀升,把开发区建成产业集群区、生活宜居区。

四、几点建议

(一)拓展政策空间。建议市政府抢抓省加快皖北发展的重要机遇,利用好承接第一梯次优势,研究东部产业转移动向,出台鼓励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全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对新增投资项目进行引导和调节,提高开发区产业发展聚集水平。

(二)做好规划指导。赋予开发区更大自主权,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详细规划和建设的需要提出申请,政府优先安排开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鼓励现有企业追加投资、提高投资强度,向空间发展,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国土资源局要用足用活政策,采取土地增减挂钩臵换手段,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三)健全考核机制。建议市政府绩效考核部门进一步完善对园区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各园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四)打造产城一体发展平台。实现产城一体化,要求我们建造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区,而是一个城市,一座有产业支撑的和谐城市。建议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探索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产城一体的园区建设模式,利用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土地审批、征用指标,增大对园区项目的财政投资力度,坚持一体化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互动,夯实产业发展载体。

第二篇: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工业园成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3.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12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22.5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6.8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二、**工业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结。

三、**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园区控制新详划和配套服务区详规已经制定,一是要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细分园区功能区块。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二是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要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建设,不能随意改变规划,降低建设标准,坚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第三篇:××园区经济调查报告

洋生物科技园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吸引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园区创业,对孵化新的高新企业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㈢有利于改善投资软环境。 ××在整治和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令投资者缺乏信心。园区建设千方百计地为投资者提供最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务,如××工业园在实际工作中,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免费代办项目所需全部手续,这一点颇受投资者的好评。××要“树立新形象”,消除原有的负面影响,要以园区为样板,将有利于促进投资软环境的整治和改善,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条件。㈣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有意让地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布在××大道沿线;各园区既是一个各具特色相对独立的产业群,又是整个城市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①管理体制仍未规范、理顺。目前××的园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企业行为,这些园区由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只需政府在政策上,以及招商宣传上给予支持便可,另一种是市工业园、华侨开发区等这些政府主导,以派出机构管理的园区往往给人政企不分,管理体制混乱的感觉。②投资软环境虽有改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自市委、市政府成立行政审批中心后,办事地点相对集中,效率提高,得到了投资者的称赞。但有的投资者反映办事程序链过长,在某一个环节卡壳导致贻误商机,有的部门履行行政职责时仍以罚款为目的。③园区相关优惠政策未能配套落实。有的部门出于私念往往在执行优惠政策上打折扣,如园区内建筑防治白蚁费用可减半这一政策未能认真执行。人才的相关政策如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导致企业所招聘的人才难以落户。④个别园区出于对扩大园区企业数量,壮大园区规模的考虑,对入园企业往往降低标准,如有的污染较大或手工作坊式的企业也接纳其中,这将影响整个园区的形象和格局、性质。⑤对“市辖”园区的投资以及园区的土地开发如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带来新的遗留问题。由于××目前财政仍比较困难,开发园区建设主要方式是采用土地滚动办法,而划分园区用地往往会带来搬迁纠纷,以及破坏城市规划。国债投入的可能给市政府背上新的经济包袱。园区经济已成为当代经济科技竞争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潮流,目前,全世界形成规模和特色的科技园已超过一千个,科技工业园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些发展良好的科技工业园对周边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作用范围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扩大,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验表明,建设科技园区,以新空间发展新产业,营造局部的小环境促进经济科技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发展园区经济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何解决和避免园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理顺管理体制。 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是园区建设中的关键,如果关系理不顺,往往出现多头管理,影响园区有序、健康发展。要明确和履行好园区管委会的职责和权限,对入园企业由管委会实施“一站式”服务,避免投资者直接与各职能部门打交道,也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踢皮球。对企业园区同样建立顺应管理需要的政府决策机制、机构,统一负责解决、处理,具体负责园区发展建设有关事项的“调研、策划、协调、督办”,企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多头干预。二是营造投资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家和投资者反映说,目前××的投资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办理各种手续过程中,市里的主要领导,局委办的一把手热情很高,处理各种事务非常配合和支持,但往往是到了具体办事的环节,一些工作人员办事效率较低因此,具体的办事人员素质偏低已经成为××整个投资环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改变这种现状除了采取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举措之外,应该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那些得到投资者认可的、办事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应给予奖励,对“害群之马”应给予经济上以及其它处罚,对那些行为恶劣者可公开批评。三是完善优惠政策。 发展园区经济,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相关的合理政策来吸引各方投资。参照、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继续完善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措施。同时,要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果对出台的政策都没有严格执行,让投资者觉得××是一个没有信用度的城市,××如何能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呢?四是建设特色园区。 在园区建设的策略方面,应该意识到,目前全国各地区均掀起了园区建设热,而园区经济的主要要素资金、人才的流向不具有均等性,会相对集中到投入产出比大,回报率高的地方。在园区建设中,应该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路子。××要重点建设特色园区,在广西的软件园区相对空白的情况下,银河软件科技园正是体现了在区内的“特”,可以预计银河软件科技园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北生药业科技园、国发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则依托北部湾丰富独特的海洋资源,以研究开发生物制品、海洋药品为重点,充分体现了××的特色,预计会成为××科技园区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发展园区经济是推进××工业化、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如果我们在宣传、广告、策划上下功夫,吸引更多的外部要素流向××,再造××投资热并不是天方夜谭。市委、市政府应该在宣传××、介绍××下功夫,重点宣传××各园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宣传入园企业在土地、税收、其它收费等方面优惠政策。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广告载体应以中央电视台及各大报刊为主,宣传重点面向国际 500 强企业以及国内的优秀企业,也可以通过向优秀企业发宣传资料的形式。

第四篇: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一、行业情况分析

1、xx工业港:

xxxx工业港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11.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0余万平米。

一、二期工程60余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竣工位于国家级开发园xx科技园西部,东距xx市中心23公里,距xx城区3公里,南接xx,北靠xxx高速,招商入住国内外较为知名企业56家,引进资金6亿多元,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瑞士xx、瑞士xx、日本xx、新加坡xx、加拿大xx、等。 园区资料:

①、土地性质:xx工业港的土地是规范的工业用地,有50年土地使用权。②、厂房结构为独门独院式,厂房规格,有1000㎡,1200㎡,1400㎡,1600㎡,2000㎡,3000㎡,4000㎡,5000㎡,6000㎡,8000㎡,10000㎡,15000㎡等等。

③、厂房采用全框架钢结构,净高8.1米。

④、厂房和办公楼外墙采用劈开砖粘贴,办公室内采用天然花岗岩、大理石装修。

2、xxx科学技术产业开发园:

xx科技产业开发园位于温江,是全国四个国家级xx科技产业开发园之一。园区由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创业中心——成都xx科技园投资建设,总体规划面积逾1000亩,分创业孵化区和产业培育区两大功能。该园区计划两年内,园区建设将投入资金5亿元,引进企业配套资金10亿元。

供电能力:xx科技园区(大园区)内建有2座110千伏的专用变电站,架设10千伏的输电专线。基本电价标准为0.45元/度,大宗工业(315KVA)电价标准为0.22元度。

他们的招商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类方式:

①、意向企业可在xx园征地自建

②、可在xx园征地委托园区管理方修建

③、以30%首付购置厂房/孵化大楼

④、可租用xx园标准厂房/孵化楼

⑤、入驻企业可租用为其定做的厂房

3、xx工业城

xx工业城由xx有限公司开发。该园区位于xx区xx经济技术开发中心位置

120米xx大道旁,占地1000亩, 分A、B两区开发,预计5年内完成整体开发。目前开发A区,占地580亩,规划有标准厂房54栋,1栋职工宿舍、物管服务中心大楼等设施。

xx工业城开始建于2002年,工业城分五期开发:采用滚动开发形式,

一、

二、三期已全部开发完毕并全部竣工。龙腾工业城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

xx工业城对入驻企业收取厂房租金每月每米13.5元,按企业所使用的实际厂房的面积计算(不含任何共摊,包含物管费用,清洁费用),免费提供停车场地。厂房高6.4M-9.2M(斜屋木顶)跨度:30.6米,长74.8米,厂房内带有办公,厂房出货门高4.5米,宽4.5米。

工业城内有32.5米宽的中央大道,20米宽的支干道,供电量达10000KVA,每 1000 m2厂房提供60KVA配电。其园区管理方规定入驻企业为:电子﹑机械﹑酒业﹑物流﹑汽车配件、保健品、饮料、建材等各个行业。

4、xxxx工业港

xxxx工业港成立于2000年6月,由xx集团投资开发。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工业港现已建成了两个园区——xx工业港xx园区和xx园区。xx工业港xx园区位于xx市xx区xx境内,整体规划面积五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成现代化标准工厂400—500座,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建有日供水3000吨水厂二座;建成10KV开关站一座,铺设供电专线一条,xx园区现已引进企业140多家,xx园区现已引进企业300多家。该工业港以电子信息、自动化设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并建立了‘皮鞋精品园’。与此同时,据了解,xx工业港正在筹建全国的连锁园区,他们已经将南昌、太原、合肥、哈尔滨、郑州、西安、重庆等地市纳入考察范围。

二、新园区开发建议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未来园区发展趋势为规模化,这也是国家政策所向; 新园区开发的整体性,方便建设与管理;

跨地域发展,为我们开发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此我们紧跟公司高层的发展思路,为新园区发展提一些建议和做出以下假设性的规划:

A、设计上不拘一格、既然是规模化发展,厂房设计与建设的型号上划片分区域设计和建设,同园区设立多个区域,多期发展,如A区为独立厂房,B区则为集中式厂房,C区则在多期开发中根据高端客户需求前期设计后期建设。 但是主要还是以我们鑫和特色为主及集中式厂房发展为主。

B、厂房建设的同时,生活配套区同时跟上,企业入住厂房,职工入住宿舍,既解除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又展示我们开发企业管理企业的人文关怀。

C、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建设和招商的同时不妨两条腿走路,物色参股或收购有科技含量高或有着实际发展潜力的企业,为公司发展夯实基础。

D、在新园区管理上务求制度化,强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开园时管理层的建立必须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定时完成。

C、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要求入驻企业在签定租赁合同后就必须做安全生产计划书,设施设备在安装时必须把安全方面的评估报告以及电线电器安装设计图交园区安全管理办审核并监督安装,发现隐患和不规范安装及时修整,为以后园区管理夯实基础。(这也是现今我们在工业园安全生产管理的所遇到的问题的反思)

四川鑫和实业有限公司蒋真圣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第五篇: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专题报告

XX工业区集中区

“推进三化联动,加快园区建设”专题报告

(2010年4月24)

两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工业园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积极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突出抓项目引进、抓设施建设、抓环境整治,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工业区实现了从无到有,由零散到初具规模,成效显著。在2009年全市项目推动总结表彰会上,我们工业园区建设荣获第一名。

一、工作与成效

(一)科学布局,规划引领发展。园区的产业发展立足于“西三角”和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依托南充市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要求,将潆溪、XX两块工业区进行整合,组建XX工业集中区,科学设置功能分区,搞好产业布局,明确将机械汽配、新型建材和现代物流确定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加强与北部新城、兰渝铁路规划的衔接,将园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至12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注重引入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无污染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着力打造高品质、有档次、上规模的一流工业园区。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吸引100户企业入驻,培育发展20-30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百亿产值工业园区和百亿销售收入机械汽配产业集群,建成川东北汽贸中心,辐射和满足整个川东北地区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到时,可实现年总产值160亿元,新增税金8.5亿元,解决3-5万人就业。

(二)高效运行,管理促进发展。XX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授权投资管理机构,下设建设指挥部和XX建设有限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制定《管委会议事规则》、《XX有限公司章程》等10多个规范性管理文件,认真落实集中区“封闭运行”原则,对园区涉及的各种手续,由各部门现场集中办公,快速办理。园区成立物业中心和综治巡控队,组建园区党委,加强了党建、卫生和治安工作,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快速建设,载体支撑发展。要加快发展,必须夯实平台。两年多来,园区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区按照“以园建园、以商补工、滚动发展、封闭运行”的工作思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改善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修建主、次干道5.8公里,铺设水、电、气、通讯等管网25公里;提供工业用地1821亩,提供学校、医院、还房、商住等建设用地626亩;园区一期工程道路体系、管网体系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实现了“四通一平”,二期可开发区域7平方公里内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即将全面形成项目承载能力。

(四)大力招引,项目带动发展。项目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园区招商引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入园企业47户,投资总额50亿元。投资超亿元的企业8家,已有35户企业建成投产,年产值达40亿元。园区内初步形成了以机械汽配、新型建材、汽车销售及服务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五)全程跟踪,服务保障发展。集中区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服务,把服务作为园区的天职。理顺项目服务流程,建立从投资信息处理到项目洽谈、跟踪服务,以及项目登记备案、

手续代办等“一站式”规范服务,以“办事认真、说话算数、服务到位”的理念,对入驻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帮助客商解决投资前和投产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专门设立现场服务中心、治安巡逻队等机构,当好服务企业的“110”,实行全天候保洁和24小时治安巡逻,营造出了亲商、安商、扶商、护商的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探索与体会

目前XX工业集中区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必需从战略上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进一步深化工业兴区的战略,并制定与之相应的园区经济跨越发展的配套政策、具体的制度和措施,使之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而是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上下真功夫,该放的要放得开,该管的要管得住,该服务的要服务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开放的活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和推动项目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园区跨越发展,使工业区逐渐建设成为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和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

(一)强化园区规划,树立高起点建设理念

根据规定,集中区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原则严格审核,务必使工业园区规划适应南充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适应优化投资环境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要求。

一是加强园区规划。充分考虑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交通、商贸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发展的动态要求,统一规划,超前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设计。

二是与南充市区域经济规划有机结合。合理确定工业区的布局、功能、规模,调整优化XX工业集中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三是完善工业区规划编制,细化功能区分。根据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产业特点,科学确定其功能。以工业项目为主,适当考虑仓储、配送、金融、信息、购物、商住等功能。新建的企业原则上要进入工业区,同时鼓励城区工业企业异地搬迁改造。城市建成区工业企业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异地搬迁的,可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提供新的工业用地子以安置。国有工业企业原有土地由市、区政府按规定进行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出让金收入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企业的发展。

(二)走集中集群发展之路,做优新型工业。

思路决定出路。实现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内外一些强县(市)的崛起,很重要一条经验是兴办和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从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我区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化水平偏低。因此,我区在积极推进工农业统筹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经济实际,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坚持工业化为主导,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工业化拉动农业产业化。起步晚、起点低、总量少,是顺庆工业的三大“软肋”,也是工业弱区的显著特征。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好工业集中区。 “工业化是顺庆推进跨越发展的必然途径,必须要用超常的气魄和举措推进工业兴区战略。”顺庆党政一班人拿定主意,果断决策。于是,根据“以规划引导产业、以产业聚集项目”原则,一个12平方公里的前锋工业集中区蓝图被科学规划出来。2007年8月,XX工业集中区正式破土动工。短短两年半时间,XX工业集中区建成厂房20余万平方米,“四通一平”土地2500余亩,开挖土石方1200余万立方米,修建主次干道6700米,铺设管网9500米,集中区总体用电专线、用水专管、用气专网等设施基本建成。集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5平方公里。先后引进新原机械、人本轴承、华塑控股、重庆铃半、科特阀门等15户新企业入园发展。

根据工业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核心,

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夯实产业链。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机械汽配、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使集中区区成为南充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三)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质量

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转变招商思路,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法,提高招商质量。一是注重可持续发展,适当提高招商门槛,重点引进战略转移的大企业和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高技术和新型工业化项目,走集约化、高附加值、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抓好产业配套招商。突出主导产业,通过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积极引进相关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三是注重招商队伍建设。随着各地区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招商工作面临的难度比以往更大。应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改变仅仅“用政策吸引投资者来投资”的简单思路,深度挖掘顺庆潜在优势资源,吸引相关投资项目。四是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制定招商奖励政策,发挥专业招商队伍和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及时兑现招商有功人员的奖励。

(四)行政服务,优质高效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创造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业区体制环境。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审核制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加快形成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度高的管理服务体系。

二是探索新型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按照国际惯例,在管理模式、机构、运行体制上体现“特”“精”“活”,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倡导“亲商”、“富商”、“安商”政策,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行开发区行政管理与招商职能相分离,成立集招商和管理咨询为一体的专业开发公司,开发区管理部门或业主可以采取委托开发和招商。工业园区不仅要作为独立法人进入市场,而且要作为融资的载体进入市场。

三、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在园区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主导产业支撑不足。目前,园区35户“一个龙头、两个支柱”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大产业。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目前,制约工业区发展的瓶颈还是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园区所处位置及地貌,导致了拆迁安置及场平成本极高,园区基础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将达20亿元,实际只完成了5亿元,仅占预算的25.%,资金缺口巨大。三是部门协调难度大。园区在规划建设管理、土地报批征用等审批环节上为入园企业的服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个别职能部门在协助园区建设上,缺乏首位意识,加之专业人才缺乏,既没有形成奖惩机制,又无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调动部门服务园区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园区在建设中与相关部门在工作衔接中出现被动局面。四是企业服务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对入园企业的服务还仅局限于证照办理、水电安装、解决生产建设中的矛盾纠纷等问题,处于“跑跑腿”低层次的服务状态,对如何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如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达产扩销增效,如何解决企业“融资”等关键问题研究较少,办法偏少。

(二)几点建议:

1、继续优化园区规划。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新的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和出发点,紧扣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转型和生态文明等新理念,修正原规划中园区的产业定位标准和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倡导招商工作由招商向选商理念过渡。进一步完善水、电、路、园区出入口等要素,增强园区的承载力。

2、继续加大园区发展支持力度,加强园区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总结其他地区园区开发建设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着眼于解决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制定出实实在在的,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注重实效性的措施。一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完成园区路、讯、水、电、气等“九通一平”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可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缓解园区部分企业贷款难矛盾。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争取和利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园区的发展。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由于自身“造血”功能还很微弱,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投入有限,目前园区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建议市区财政每年都安排预算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3)加大协调支持力度。一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还房建设、土地开发、拍卖等上报审批程序多,办理时间较长,极大地影响了建设进度,园区不能真正实现封闭运行。建议市上简化程序或将部分职能权限下放。二是随着企业不断入驻及还房小区的建成,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现有电力设施已无法满足需要,必须尽快修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议尽快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加快110千伏输变电站的立项、建设速度。确保二期开发建设进度。

XX工业集中区二0一0年四月二十五日

上一篇:应聘行政人事主管简历下一篇:油气管道安全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