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023-02-08

第一篇:如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015理论热点面对面 九、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法治热点面对面》⑨

——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既彼此区别又不可分割,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贯彻和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 法治与德治关系怎么看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来,法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今天,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坚定不移。

但同时也要看到,法律不是万能的,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可见,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需要法治和德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

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条法治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好,最关键的就要坚持走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发挥好这条道路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应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从根本上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单就法治论法治是不够的,必须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特别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

微评

◆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离开德治谈法治,犹如缺少精神支柱的人,光有骨架,没有内涵。

◆ 法律和道德,一个是硬约束、一个是软约束,一个是外在的他律、一个是内心的自律,但二者又具有内在一致性。

◆ 依法治国是外化于行,以德治国是内化于心。

◆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问与答

问:“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问:“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韩非子〃有度》,意思是: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说明依法办事是国家强盛的保证,如果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国家就很难治理好。

声音

使法律和道德耦合成为强有力的“组合拳”

李忠杰(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基础,建立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之上;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提升为法律制度,以强化其规范的力度。法制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许多社会领域,既需要有硬约束,也需要有软约束。硬约束用外部的强制力量规范行为,而软约束则侧重于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法律和道德共同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怎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位于长江之滨的江苏张家港,是我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张家港还是首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早在20年前,这里就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享誉全国。长期的文明浸润,涵养了这座城市的法治文化,孕育了张家港人的法治精神。

张家港的实践生动地说明,道德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源头活水。法律依赖道德而被认同和遵行,一个人的道德觉悟提升了,必然会自觉尊法守法;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了,法治建设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我国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一个词就是“爱国守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赫然在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一项就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可见,守法不仅是法律义务,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使之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各地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以及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都应把尊法守法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道德教化,就是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的过程,也是培育法治精神的重要渠道。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针对我国人情积习厚重、规则意识淡薄的情况,注重培育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在文化传承中涵养法治精神。几千年悠久厚重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也包含着丰富的法制思想,是今天我们涵养法治精神的重要源泉。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以法为本”“缘法而治”“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等思想精华,并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在文明创建中促进法治实践。道德重在践行,法治也重在践行。最好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具体实践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力量,树立崇德尚法的思想。要把法治文化活动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广泛开展以法律援助、普法宣讲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法治熏陶、增强法治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依法治理,积极参与

公共管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让法治的种子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在全社会开花结果。

三 怎样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2013年11月21日,江苏扬州出租车司机程斌发现路边有人因车祸受伤昏迷,立即将其火速送往医院。一路上,他连闯7个红灯,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人们在交口称赞他的义举的同时,也在关注他会不会因为闯红灯被处罚。交警部门表示,按照现行道路安全有关法律规定,如果有医院病历等证明材料,因救助危难病人造成的超速、闯红灯等行为可免于处罚,这让人们松了一口气。不让好人吃亏,体现了法律对助人为乐善举的保障与鼓励。

我们常说,法理不外乎人情;西方也有法律谚语说:“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法律一般都体现着道德判断、体现着道德取向,只有符合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才能被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因此,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应体现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的要求,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立法要立良法。道德观念是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自古以来,各个国家一般都把社会中基本的道德规范、重要的公序良俗,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体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但也有一些法律法规的某些具体条文和内容,存在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要求不协调、不“合拍”甚至相悖的问题。在完善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加强与道德的协调和衔接,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还应注重对法律的道德效果和道德风险的评估,对有违道德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废止或修改,使法律体系更加彰显道德的力量。

执法要扬正气。执法既是法律行为,也体现鲜明道德导向。严格公正执法,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也是对先进道德的彰扬;而执法不严不公,是对法律尊严的无视,也是对恶行的纵容、对美德的贬损。必须通过执法行为,发挥法治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社会功能,促进清风正气的弘扬。执法要严格公正,对侵害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等行为及时予以规诫遏制,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执法要文明规范,体现人文关怀,既遵从法律标准又符合道德标准,既于法有据又合乎情理,防止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使执法活动获得坚实的道义基础。

司法要辨善恶。司法断案最能体现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要坚持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和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法律很多时候只能作出原则性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司法人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真正起到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效果。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惩治司法腐败,更好地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

链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充分体现道德关怀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次修订,突出了道德关怀、精神赡养的作用,如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些条文,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弘扬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文明之风,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和万千家庭的高度关注和由衷支持。

四 怎样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2014年1月,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共同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这个备忘录,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针对失信被执行人推出了多项信用惩戒措施,如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不得担任企业高管等。这一法治措施有效打压了“老赖”们的生存空间,让其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也有力弘扬了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这说明,法治是保障和促进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道德是柔性的自我觉悟,源于人们良心的感召。而对于缺少道德自觉的人,道德教育容易变得软弱无力。当前,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社会成员的道德防线轰然倒塌,失德行为屡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于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单靠道德教育、叩问良心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运用法治手段进行治理,对失德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

明规矩,划定行为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屏障。要重视把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让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绝不能做。要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让道德动摇之人心中有所忌惮,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针对目前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人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惩劣行,形成警示效应。孔子说:“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意思是说,对经过教化还不改变,经过教导又不听从,损害道德败坏风气的人,就要用法律来惩处。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依法依规该劝导的劝导、该处罚的处罚。对食品药品等领域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严重无良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

日常监管,查办大案要案,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高昂代价,发挥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彰善举,弘扬美德义行。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现实中也有时出现好人吃亏、流血又流泪的情况。长此以往,必然寒了好人的心,寒了整个社会的心。我们屡屡看到老人跌倒路人不敢扶的报道,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法律法规必须树立鲜明道德导向,保障实现善有善报、恩将德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保障助人者权益的法律。我国大多数省区市也制定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政策法规,深圳市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来为好人提供法律保护。要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化解好人的道德风险,保障好人的合法权益,褒扬好人的道德行为,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千百年来,围绕法律与道德的话题经久不衰。今天的中国,让法治的阳光普照,让道德的清风吹拂,每个人的追梦之路、整个民族的追梦之路必将更加亮堂通畅。

问与答

问:什么是征信系统?

答:征信系统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建立信用档案和基础数据库,依法采集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个人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向信用使用者提供信用报告的系统。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截至2014年6月底,征信系统共收录法人1940多万户,上半年日均查询27万次;收录自然人8.5亿,上半年日均查询106万次。2014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贷款业务,实现与央行征信系统的接入。

深阅读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日。

第二篇: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热点面对面》连载9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2日 02版)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既彼此区别又不可分割,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贯彻和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法治与德治关系怎么看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来,法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今天,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坚定不移。

但同时也要看到,法律不是万能的,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可见,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需要法治和德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条法治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好,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走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发挥好这条道路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应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从根本上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单就法治论法治是不够的,必须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特别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

二、怎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位于长江之滨的江苏张家港,是我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张家港还是首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早在20年前,这里就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享誉全国。长期的文明浸润,涵养了这座城市的法治文化,孕育了张家港人的法治精神。 张家港的实践生动地说明,道德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源头活水。法律依赖道德而被认同和遵行,一个人的道德觉悟提升了,必然会自觉尊法守法;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了,法治建设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我国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一个词就是“爱国守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赫然在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一项就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可见,守法不仅是法律义务,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使之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各地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以及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都应把尊法守法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道德教化,就是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的过程,也是培育法治精神的重要渠道。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针对我国人情积习厚重、规则意识淡薄的情况,注重培育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在文化传承中涵养法治精神。几千年悠久厚重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也包含着丰富的法制思想,是今天我们涵养法治精神的重要源泉。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以法为本”“缘法而治”“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等思想精华,并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在文明创建中促进法治实践。道德重在践行,法治也重在践行。最好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具体实践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力量,树立崇德尚法的思想。要把法治文化活动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广泛开展以法律援助、普法宣讲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法治熏陶、增强法治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依法治理,积极参与公共管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让法治的种子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在全社会开花结果。

三、怎样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2013年11月21日,江苏扬州出租车司机程斌发现路边有人因车祸受伤昏迷,立即将其火速送往医院。一路上,他连闯7个红灯,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人们在交口称赞他的义举的同时,也在关注他会不会因为闯红灯被处罚。交警部门表示,按照现行道路安全有关法律规定,如果有医院病历等证明材料,因救助危难病人造成的超速、闯红灯等行为可免于处罚,这让人们松了一口气。不让好人吃亏,体现了法律对助人为乐善举的保障与鼓励。

我们常说,法理不外乎人情;西方也有法律谚语说:“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法律一般都体现着道德判断、体现着道德取向,只有符合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才能被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因此,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应体现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的要求,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立法要立良法。道德观念是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自古以来,各个国家一般都把社会中基本的道德规范、重要的公序良俗,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体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但也有一些法律法规的某些具体条文和内容,存在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要求不协调、不“合拍”甚至相悖的问题。在完善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加强与道德的协调和衔接,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还应注重对法律的道德效果和道德风险的评估,对有违道德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废止或修改,使法律体系更加彰显道德的力量。

执法要扬正气。执法既是法律行为,也体现鲜明道德导向。严格公正执法,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也是对先进道德的彰扬;而执法不严不公,是对法律尊严的无视,也是对恶行的纵容、对美德的贬损。必须通过执法行为,发挥法治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社会功能,促进清风正气的弘扬。执法要严格公正,对侵害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等行为及时予以规诫遏制,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执法要文明规范,体现人文关怀,既遵从法律标准又符合道德标准,既于法有据又合乎情理,防止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使执法活动获得坚实的道义基础。

司法要辨善恶。司法断案最能体现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要坚持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和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法律很多时候只能作出原则性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司法人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真正起到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效果。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惩治司法腐败,更好地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

四、怎样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2014年1月,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共同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这个备忘录,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针对失信被执行人推出了多项信用惩戒措施,如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不得担任企业高管等。这一法治措施有效打压了“老赖”们的生存空间,让其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也有力弘扬了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这说明,法治是保障和促进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道德是柔性的自我觉悟,源于人们良心的感召。而对于缺少道德自觉的人,道德教育容易变得软弱无力。当前,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社会成员的道德防线轰然倒塌,失德行为屡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于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单靠道德教育、叩问良心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运用法治手段进行治理,对失德败德者进行惩戒约束,对违法犯罪者进行严厉打击。

明规矩,划定行为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屏障。要重视把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让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绝不能做。要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让道德动摇之人心中有所忌惮,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针对目前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人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惩劣行,形成警示效应。孔子说:“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意思是说,对经过教化还不改变,经过教导又不听从,损害道德败坏风气的人,就要用法律来惩处。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依法依规该劝导的劝导、该处罚的处罚。对食品药品等领域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严重无良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日常监管,查办大案要案,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高昂代价,发挥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彰善举,弘扬美德义行。俗话说,好人有好报。但现实中也有时出现好人吃亏、流血又流泪的情况。长此以往,必然寒了好人的心,寒了整个社会的心。我们屡屡看到老人跌倒路人不敢扶的报道,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法律法规必须树立鲜明道德导向,保障实现善有善报、恩将德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保障助人者权益的法律。我国大多数省区市也制定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政策法规,深圳市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来为好人提供法律保护。要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化解好人的道德风险,保障好人的合法权益,褒扬好人的道德行为,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千百年来,围绕法律与道德的话题经久不衰。今天的中国,让法治的阳光普照,让道德的清风吹拂,每个人的追梦之路、整个民族的追梦之路必将更加亮堂通畅。

第三篇:中学国旗下讲话. 日行一善,德润校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献词题目是:《日行一善,德润校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每个人都是怀着一颗善心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善,是人类的天性。

一提到善,大家自然想到助人为乐。【中学国旗下讲话. 日行一善,德润校园】中学国旗下讲话. 日行一善,德润校园。其实,善待自己,宽容他人,爱护环境,勤奋努力,热爱国家这同样是做人之大善呀!善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心中,它就在你我身边,一言一行,善就能表现出来,一举一动,你就是一个伟大的善者。

行善很简单。就像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屑,扶起倒在地上的扫把,把笔借给同学,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位,帮老师拿作业本,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事无巨细,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是一种善意的帮助。

“日行一善”是响应中央发改委下达的文件,帮助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有力推进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这里,高一五班全体师生发出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倡议:

一、善是一份关爱。传承中华之传统,长者关心幼者,学生敬爱老师,晚辈孝敬长辈,人人关爱社会。

二、善是一次帮助。【中学国旗下讲话. 日行一善,德润校园】文章中学国旗下讲话. 日行一善,德润校园出自,此链接!。伸出我们的双手,来帮助需要我们给予帮助的人和事。扫去一片凋零的落叶,雨天时用伞为他人遮一遮风雨,忙碌时与他人共一份担当。

三、善是一种友好。见面先问好,开口先微笑。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快乐留给自己,把和谐送给社会。

四、善是一肩责任。人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人人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好小我,成就大我。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学国旗下讲话. 日行一善,德润校园】国旗下讲话guoqixiajianghua.htm。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行一善,你不仅收获一份感激,也收获一份好心情。日行一善,让善的阳光更加灿烂,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一个有善心的人。在生活中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友爱,和平,让世界充满爱!

第四篇:初冬下轻寒 会议暖人心

初冬下轻寒

会议暖人心

2011年12月2日上午9点整,中央统战部召开了报告会参会人数高达12.2万人的《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事迹电视电话报告会》,会议主要由全国十位民营企业家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最后重要讲话。保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龚迎春组织了统战部全体工作人员,工商联部分领导,十四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及经信局、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在县政府二会议室准时收听收看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是我国有史以来少有的会议,11点半会议结束,参会人员群情激昂,并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龚迎春的主持下进行了热烈讨论。金峰陶瓷责任有限公司的贾斌说:“听报告非常有意义。10位民营企业家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宝贵经验、管理理念和人生观、事业观。王文彪的演讲,就引起了我的共鸣。他现在在治土,这不光工作和生活,更是他的生命,确实是这样。我深刻理解王文彪的自豪感;他让我明白,企业无论大小,只要是尽力做好,都能做大,做强!”酉水蜂业协会的李芝友说:“这个报告会很振奋人心。的其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做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尹明善的演讲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讲大道理,没有套话,浅显易懂。他74岁还能有这样的激情,实在让我感动。我现在觉得59岁不算老,我一定要努力地向他学习。”“最后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做重要发言,充分肯定了新形势下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和对社会做作出的贡献,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们公司也是这么做的,今年还给学校捐资建立了厕所。”水田河酒业经理田太云意犹未尽地说道。话到激情处还能听到“要品就品黄金茶,要喝就喝水田河!”的豪情状语。

初冬下轻寒,会议暖人心,众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一致表示,民营企业受到国家如此的重视,史无前例!这给了大家坚定的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并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工商联干部也深受鼓舞,将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契机,不辱使命,做好“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工作,为建设“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尽更大努力。

(通讯员:胡春健)

保靖113名非公经济人士缴存住房公积金

11月24日,笔者从保靖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获悉,截至当天我县已有113名非公经济人士缴存住房公积金。

据了解,自2009年7月《湘西自治州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试行办法》出台以来,我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按照住房公积金工作实现“五个转型”的要求,将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重点由财政供养单位逐步向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非公经济人士拓展,广泛开展《试行办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家、进场所、进家庭活动。该管理部采取上门宣传、现场咨询、政策宣讲、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住房补贴、对账和查询等业务政策,让各类经济人士与《试行办法》“零距离”接触,为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该管理部不仅为非公企业职工和各类非公经济人士提供上门优质服务,更为扩大政策影响面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推动了转型拓展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我县有金顺陶瓷等4家民营工业企业、腾飞文体等4家个体商业服务业和11名个体工商户、18名自由职业者参加住房公积金缴存,月缴金额27405元,缴存余额25.6万余元。

(通讯员:胡春健)

第五篇:学校领导振奋人心国旗下讲话稿

每周一的 国旗下讲话 ,早已成为学校升旗仪式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向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校领导振奋人心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学校领导振奋人心国旗下讲话稿(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心学习,完善自我》。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天职,是我们丰富头脑,充盈思维的最有效途径。现在是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新的思想、概念、工具层出不穷;经营模式、合作方式也在不断的变更??在这样的变化中,谁躺在过去的知识、经验上不思进取,谁的知识、经验就会慢慢老化,就有落伍甚而被淘汰的危险。为什么《财富》杂志上世界500强的排名总在不断变化?有些企业甚至从中销声匿迹?也许是产品落伍,也许是决策失误,也许是经营模式陈旧??但归根结底是企业没有关注到周边形势的变化,没有根据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学习。

学习,从来就不只是局限于学校或书本,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的课堂将会存在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从呀呀学语我们就开始了学习知识的积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工作,我们一点点的汲取知识、总结经验,又一点点的运用它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将所学在实际中充分运用。古有“闭门思过”一词,在我看来这并非惩罚,褒义的讲,这是要我们重新学习、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过程,其结果是绝对受益的。

学习是天职,学习必须要用心。学习是一件苦事,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战胜懒惰的勇气。但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学习中解除了自己的迷惑,在学习中增长了见识,获取了更多的信息,让视野更开阔,让思路更敏捷,让心灵更充实,更重要的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充满理想,只有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人,才能进入大学的殿堂,享受人生的另一段幸福时光!

学校领导振奋人心国旗下讲话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文学家说, 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 勤奋是使人聪明的源头;而政治家说,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更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是永恒。有了永恒的勤奋,才有永恒的学习!

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天才在于勤奋。”是的,天才的一切来自于勤奋,勤奋是天才的基础。而有些人天资聪颖,却不去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或因种种借口去投机取巧,最终技不如人,那都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啊!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是千古良训。“业精于勤”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

现在是执行新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力度最大的时期,我们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投身社会实践,从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能力,服务社会。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同学们,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年轻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我们拿什么去报效伟大的祖国呢?那就是:“厚德励学、成才报国”。报国不仅是口号,也不仅是想法,而是行为和作为,是实力和能力。不治学,如何以法治国?不治学,又如何以德安邦?孔子救国从教,功垂千古;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村、厦大,成为教育救国的楷模;叶圣陶、叶至诚、叶至善父子致力教育,成为佳话。“修身”需知书达礼,“齐家”需温文尔雅,“治国”需学富五车,“平天下”需才高八斗。“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无一能够离开书的熏陶。学习可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乃至民族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可开拓视野、扩展思路,可以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与时俱进;可不断更新知识,实现跨越式发展。

求学是手段,知识是资本,报国是目的,所谓“一言可以兴邦”、“半部论语治天下”,磨砺品格、勤于自勉,于己于人于家于国皆有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让我们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兴国安邦的使命,努力学习,与时代共同进步。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以这次升国旗仪式为起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职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聚焦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用智慧教书,用真情育人,促使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

希望全体同学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爱国之情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回报母校、报效国家,实现自身价值。

学校领导振奋人心国旗下讲话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护校园公物,争做校园主人》。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还是有的:不知你们是否看到楼道教室的墙壁上污迹斑斑,有些班级坏了的门窗;还有课桌上,椅子上,甚至是厕所的墙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

爱护公物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在校园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身影:他们弯腰捡起了地上的垃圾,他们随手关掉了水龙头,他们爱护着自己的课桌椅,他们小心地使用计算机,他们使得校园更美丽了。我们要真诚地感谢这些自觉爱护学校公物的同学,只要同学们平时多想想,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行为,就一定能够改掉不良习惯,成为一名公共环境的保护者,争做校园主人。同时借此机会希望大家做到:爱护公物,从我做起,挪动桌椅,小心翼翼;开门开窗,轻手轻脚;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在雪白的墙上蹬踏留迹;不要让电灯开关粉身碎骨;不要让电话机身首异处;爱护公物从身边做起: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呵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拧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拾起地上的纸屑,保持环境卫生。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面孔一样爱护环境,要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公物。

让我们携起手来,杜绝损坏公物破坏环境行为。把美的外在形象与良好的德行结合起来,做一个有文明、有修养的学生。让我们一起用心呵护每棵草、维护每一张桌椅、每一块墙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今天的努力来营造我们温馨的家园。

上一篇: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下一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