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分层教学中慢班学生心理情况与应对措施——警惕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2022-09-12

近年来高等院校连年扩招, 大学教育逐渐“大众化”, 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由于全国各地基础教育水平差别很大, 导致生源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 为高校的教学带来较大难度。作为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 并且进入大学后仍需继续学习的英语, 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别尤其显著。以往传统的以“自然班”授课的英语教学模式, 囿于统一的授课计划、教学目标、授课进度、考核要求, 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此情况下, “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把“坚持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列为重要原则。[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分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2]上述文件正是对“分层教学”这一模式的政策诠释。

英语分层教学是指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标准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从而使所有学生在其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进步。其灵活、针对性强的优点显而易见, 并通过在各高校的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分层教学的实践常常陷入一种误区, 并由此引发分层教学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一词源于《新约·马太福音》, 原文是:凡是少的, 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 还要给他, 叫他多多益善。20世纪60年代, 著名学者罗伯特.莫顿将现实生活中这种“多者越多, 少者越少, 优者越优, 差者越差……”等等两级分化的先行归纳“马太效应”。[3]分层教学中如出现“马太效应”, 则其受益者是快班学生, 受害者是慢班学生。兹对此问题分析如下。

1 英语分层教学中“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

1.1 教育者的认知误区

目前在各级学校, 各个学科, 分层教学都是一个热门名词, 中学、大学的教师均投入相当精力进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然而多数分层教学实践都陷入一种误区:即重视针对快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着眼于提高快班学生的成绩,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平均成绩。甚至错误的将分层教学单纯的理解为针对好学生的教学。为了防止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吃不饱”, 他们被分入快班, 成绩得以进一步提高而且也容易提高。而成绩偏差的学生因为“吃不了”而被分入慢班, 针对慢班学生的教学研究工作很容易被忽视。其本质原因是未能充分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 即“分层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快班学生的“因材施教”, 慢班学生也应是分层教学的一部分、分层教学的受益者。由于教育者在对“分层教学”的认知上存在误区, 使得很多高校将教学的大部分财力、物力和优秀的人力投入到快班学生的教育中去, 期待能够让快班学生加快教学进度,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测试成绩, 而慢班学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于某种意义上成为溢出“分层教学研究”的样本。

1.2“英语分层教学”对慢班学生的心理影响

常见的英语分层教学的模式有以下三种:模式一, 彻底分层;模式二, 由自然班过渡到分层;模式三, 单盲法分层。这三种模式的分层原则是相同的, 即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 (如高考成绩、入学考试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等) 进行分层, 其中模式三要求对学生完全实现单盲, 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难度很大。而前两种模式则不涉及对学生的保密, 学生对自己分入慢班还是快班完全知晓, 也由此埋下了“马太效应”的心理根基。Kraschen认为:虽然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无影响, 但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情感因素分为三类: (1) 动力: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 (2) 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习得更多; (3) 焦虑程度:焦虑程度低有助于二语习得。[4]不幸的是, 在分层教学所谓的慢班或普通班学生中, 这些情感因素无一例外地发挥了消极的作用, 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常常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丧失学习斗志。上述心理如无法正确疏导, 势必成为学生进步的阻碍, 甚至成为一些学生人生道路上无法跨越的心理鸿沟。

综上所述, 成绩好、基本功较扎实的快班学生, 学习动力大, 自信心强, 焦虑程度低, 加之教师积极施以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鼓励, 成绩往往有很大提高。而成绩和基础相对较差的慢班学生, 由于教育者的忽视以及“分层教学”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未能疏导, 会逐渐丧失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充满心理焦虑感, 甚至出现“破罐破摔”心理, 将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最终效果。快慢班学生间的这种差别, 正是“马太效应”的标准体现, 逐渐背离“分层教学”的初衷, 其责任应归咎于教育者本身。[5]

2 慢班学生“马太效应”的应对措施

2.1 教师转变观念, 加强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上文已经提到, “分层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快班学生的“因材施教”, 慢班学生也应是分层教学的一部分、分层教学的受益者。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错误观念, 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含义。不仅针对快班学生, 还要针对慢班学生加强教学管理, 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提高管理水平, 努力消除因划分层次带来的管理上的难度。在教学上,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慢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 以此为依据选择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及授课进度。如果授课计划、进度相同则根本起不到分层教学的作用。既然进行了分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就应有不同的对策, 诸如教材的选用、教学法的采用和测试的重点都应有所不同。其次, 教师必须认真完成教学计划, 量化和细化分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集体备课, 要保证处在不同起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明显的进步。由于慢班学生基础较差, 学习方法和能力相对较低, 教师尤其应重视教学方法, 以保证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能够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正所谓《老子》“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师对慢班的充分重视, 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学生的自卑心理。

2.2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大学英语分层大体可概括为两种分法:第一种,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即把高、中、低三层对学生分开单独教学。其优点在于分层明确、针对性强, 但很可能会对C班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第二种, 将学生分A、B两个层次, 即只把优秀生挑出, 把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合在一起进行英语教学。虽然, 其分层的针对性不如第一种分法明显, 但却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中、下游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2.3积极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英语教师不是心理学专家, 但必须认识到心理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上文提到, 慢班学生在心理上常常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容易丧失斗志, 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消失, 充满心理焦虑感, 甚至出现“破罐破摔”心理。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分层目的是根据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类,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让学生了解分层只是英语教学的手段, 以此缓解因分层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情绪。教学方式上, 不妨引入激励机制、滚动机制。对学习进步、能力和成绩提高的学生, 不要吝惜给予足够的激励, 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同时告知学生, 只要努力便有机会通过滚动机制升到快班, 人人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

3结语

虽然各高校没有广泛应用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但这一模式已经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在英语分层教学中凸显出的慢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马太效应”, 教育界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教师应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含义, 加强教学管理, 适当分层, 及时疏导慢班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快慢班不同学生, 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 方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呈增长趋势, 全国各大高校都陆续设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 展开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活动, 但是高校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主要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 个别辅导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与个别心理辅相并列的心理辅导形式, 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人格健康成长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优势、技术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效优势。因此, 在高校中有针对性的引人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1关于团体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 (Group) 也有人称小组, 这里团体的概念与日常用语不同。勒温 (Kurt Lewin, 1948年) 认为:不管团体大小, 结构及活动如何, 所有称为团体的都需要建立在其成员彼此互动上。哈默斯 (Hamans, 1950年) 指出:所谓团体就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沟通一段时间, 以使每个人不需要通过他人, 能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沟通[1]。

团体心理辅导源为英文的Group Guid ance, 美国称指导, 我国的台湾称辅导, 是心理辅导 (Psychological Guidance) 的一种形式。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 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 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 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 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

2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特别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和运用。因为在学校内, 团体自然而然存在。成长中的大学生, 他们在大学期间面临着人生的一系列选择, 如学业、人际关系、恋爱和个人发展前途等, 常常会出现相同的心理困惑, 他们有着共同人生发展课题, 而且他们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与欣赏。团体心理辅导重在团体成员的互动, 实践性强, 形式多样, 生动有趣, 适用面广,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类课外活动、主题班会和团体活动中都可以应用。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1 功能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预防、治疗、教育和发展四大功能优势。

2.1.1 预防功能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一种轻松、相互信任的气氛, 使大学生容易解除自我心理防护机制, 互相倾诉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从而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2.1.2 治疗功能优势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 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 掌握因此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目前在高校中许多团体治疗技术, 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考试焦虑、情绪控制、人际交往和网瘾等心理问题方面。

2.1.3 教育功能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通过成员相互作用, 来协助他们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王楠黄莺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与个别心理辅导相并列的心理辅导形式, 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人格健康成长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优势、技术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效优势。因此, 在高校中有针对性的引人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2008) 09 (a) -0255-02

摘要:虽然各高校没有广泛应用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但这一模式已经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在英语分层教学中凸显出的慢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马太效应”, 教育界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教师应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含义, 加强教学管理, 适当分层, 及时疏导慢班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快慢班不同学生, 因材施教, 使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 方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心理,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7.

[3] 杭建, 郑月.学生教育与管理中“马太效应”的探析[J].科技资讯, 2006, (36) :113.

[4] 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1982.

[5] 张登兵.论“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双刃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2 (6) :126~127.

上一篇:学术交流的制度创新: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下一篇:和谐的社会环境对重化工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