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2023-02-02

第一篇:浅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耒阳市小水中学周治中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他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一般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教师担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风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的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由于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

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

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 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 “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

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班级德育工作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篇:浅谈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摘要:

俗话说得好,“师是人伦表,教是道德先”。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从而管理好一个班的学生呢?下面,我就把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首先,我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其次,作为班主任,还应做到以人为本。第三,作为班主任,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最后,作为班主任,还应具有全面发展的思想。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劳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课程,班主任工作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班主任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向未来挑战吧!

关键词:班主任 制度 以人为本 艺术 全面发展

俗话说得好,“师是人伦表,教是道德先”。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从而管理好一个班的学生呢?下面,我就把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我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因此,建立健全班级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是做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呢?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规的制定,是全班师生的共同的事情,不能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要由班级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共同决定,共同遵守。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大于一人独断之法。

班规的制定,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班上通过,最后才定下来。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全班师生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他们就会自觉地认真执行,把班规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其次,作为班主任,还应做到以人为本。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叫刘谋泉。刘谋泉的个性比较强,可能是父母的离异使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吧,当别人与他意见不合时,他的情绪就会表现得很强烈。这时如果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的话,那就只会起反作用。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很难管,逆反心理相当强。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我都要严厉批评,令其改正,否则就要受到惩罚。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才一年,意气风发。工作方面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没什么经验,但很有一股闯劲。我总是相信,严师出高徒,只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就一定能学好。后来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自己也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才发现教书育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是一门艺术。每个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从那以后,我就试着去和学生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也走进老师的心灵,真正明白老师是为他们好。二年级下期报名时,家长们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学校报名,刘谋泉的爷爷也带着刘谋泉来到了学校。当所有学生都报完名,我问还有哪些同学没报名时,我发现刘谋泉正若无其事地在一边玩。听见我在问,刘谋泉的爷爷把刘谋泉叫到了我跟前。只见他两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一只脚斜站着,身体有规律地抖动着,眼睛若无其事地斜视着我。要是以前的话,我肯定又要骂人了,但这次我没有,虽然我也很生气。我轻声地问他:“刘谋泉,你为什么不到老师跟前来报名呢?”“因为我不想读书了!”听见我的问话,刘谋泉用略带挑衅的普通话回答我。我的怒火一下子燃烧了起来,但随即我又强压了下去,仍然轻声细语地问他:“你为什么不想读书了呢?”“因为我没有做假期作业!”刘谋泉说得“理直气壮”。我真的再也忍不住了,但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发火的话,可能刘谋泉就真的不会再来读书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并不是不想读书,只是不满我的教育方式。所以,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以最平和的语气跟他说:“你没有做假期作业,老师并不怪你,你说你不想读书,老师也不会勉强你,但你想过没有,你才六岁,你就不读书了,会不会太可惜了呢?没有知识,长大了能干什么呢?这样吧,你自己好好想想,读不读由你来决定,老师尊重你的想法,好吗?”看见我这样的态度,虽然刘谋泉嘴巴上仍然说不读了,但他的态度已比刚开始时好了很多。这时,我对刘谋泉说:“刘谋泉,你想好了吗?老师报完名要走了。”说着,我假装起身要走。我还没站起身来,刘谋泉就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我的面前,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要读书。”语气是那么诚恳。我给他报了名,并没有提假期作业的事,他后来也没有给我补回来。但是,从那以后,我总觉得刘谋泉好像听话了许多。学习上也开始努力了,对老师的敌意也渐渐消失了。从他眼中,我看到的是对老师的信任,我知道,我已走进了他的心灵。后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几次,他的学习兴趣渐渐浓厚了起来,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现在刘谋泉已经读六年级了,虽然我已不再教他,但每次看到我时,刘谋泉都会以立正姿势向我恭恭敬敬地行一个礼,说一声:“罗老师好!”我的心里总觉得甜滋滋的。我想,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吧!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当师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应以一颗爱心和广阔的胸襟真诚地走近学生,包容学生。那么,迎接你的将是一片快乐、和谐、真情飞扬的天空。

第三,作为班主任,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名誉已经受到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思想就愈加淡薄”。不妨设想一下,对一个名誉已经扫地、自尊心丧失殆尽的孩子,还能有什么方法教好他呢?青少年学生渴望寻找新鲜的人生体验,乐于接受新异的沟通方式,老套的教育方式学生不易接受。用青年人喜闻乐见、鲜活风趣的语言去说,不经意间,他们会把老师视为知音,从而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温平,平时不怎么能管住自己,总爱犯错。当同学或老师指出他的毛病时,他总是大声争辩,没有一点悔改的诚意。以前他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严厉地批评他,要他道歉,他也每次都道了歉。但我总感觉他的内心是叛逆的,我和他之间没有真正地沟通和交流过。我经常在心里想:是不是我对他太严厉了,长期以来,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呢?但我总觉得我对他批评教育的话说得并不重,只是让他道歉并改正错误而已,应该说这是对犯错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后来有一次我们开教师会议,我忘记把手机关机,领导在讲话的时候,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这时,领导当众说了我几句。说句实话,我也知道是自己不对,领导并没有批评错,但我心里就是高兴不起来。会议结束后,我想了很久,领导怎么一点面子也不给我呢?其实我不是故意的。经过这件事以后,当我再次面对班上犯错的学生时,特别是他明明错了,但我教育他,他看起来却好像不怎么服气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是我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每个人都爱面子,学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对那种个性比较强、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批评他们的时候不讲艺术的话,那么你对他的教育将毫无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因此,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讲究说话的艺术,是相当重要的。

从那以后,当学生犯错时,我再也没有绷着脸严厉地批评他们了,即使是批评,也是很幽默、很风趣地笑着批评。我发现,学生们都从内心里接受我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习生活中也能自觉地去改正。温平犯错误的次数也比以前少多了,因为他从主观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乐意去改正,师生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许多。

最后,作为班主任,还应该有全面发展的思想。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娱乐,从思想到生活,凡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方面和因素,班主任都应该关注和研究。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谆谆地告诫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

“让每一只小鸟唱歌”意味着对学习困难的“鸟儿”要倾注更多的耐心与关爱。由于个性差异,学生发展很难绝对均衡同步,总有部分学生暂时滞后,表现为应试教育考场上的受挫,但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他们都能够找到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能够尽情挥洒其独具魅力的创造色彩,奏响最美的音符。

“让每一朵花都开放”。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班主任要用全面发展的理念来演绎“希望教育”、“个性教育”和“成功教育”。我们深信,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以上就是我从事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劳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课程,班主任工作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班主任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感到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向未来挑战吧!

明天,一定会更美的。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1 胡明根、丁明标主编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年5月出版

[2]参考文献2 月出版

张向葵主编

2003年10《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班主任的教育机智-班主任工作艺术

浅谈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周丽

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气质各异,身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个班级七十多名学生,随时可能引发出一桩又一桩的突发事件。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突然遇到的难以预料的特殊事件,比如个别学生上课突然捣乱、学生之间突然打架、班级或学生的东西突然丢失,班干部突然闹情绪等等。要正确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班主任必须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炽热的心肠,闪光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从而接受教育,突发事件得到妥善的解决。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实践中,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关节,当机立断,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的能力,它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而教师具有教育机智,掌握教育的艺术,是发挥其教育教学才能的最基本的途径。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

一、进行“冷处理”,控制无益的情绪冲动。

人是有感情的,喜怒衰乐,七情六欲,人皆有之,班主任更是感情丰富的人。班里出现不该出现的坏事,不激动,不发怒,那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当你作为老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能不顾及到自己的感情行为对学生将产生的影响,就不能不预见一下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很重要一点是班主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智指挥行动,对突发事件进行“冷处理”。下面我在一个例子:有一学生康,经常不好好完成作业,且脾气暴躁。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华又没有做,我很生气,就责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我等待着康的回答,按照经验,他或者会惭愧的低下头,或者会小声给我一个解释,没想到康却头一横,眼一瞪,大声说:“我不想做你怎么着!”听到这句话,我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只感到血一阵一阵往脸上涌。此时的教室鸦雀无声,所有的学生都深深埋下了头,似乎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这尴尬的几分钟是如此漫长,但我终于还是定了定神,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发火。发了火又怎么样,骂,他嗓门比你大,打,你拖都拖不动他;他情绪反常,必定有其他原因。”于是,慢慢调整了一下自己急促的呼吸,我用平静的语调对康、对全班说:“老师看得出来,华今天心情不好,是吗?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是。不过老师的经验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有一个办法,你想试一试吗?”康疑惑的看了我一眼,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顺势接着说:“一个人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接下去我们正好要学新课文了,就请你静静心,给大家读一遍课文,怎么样?”康开始读课文了,虽然声音不大,但教室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课后,我先后找了康和他的家长,了解华不完成作业和情绪反常的原因,又与华长谈了一次,终于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切忌当场动怒,要学会给自己找台阶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若当场大发脾气,势必造成师生间的剑拔弩张之势,两个情绪失控的人将最终导致课堂教学陷于瘫痪,并且还极有可能落下“后遗症”。因此,教师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学会低调处理这类容易让人头脑发热的事。不急不躁,可以使我们在难堪的处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然能作出冷静准确的判断,教育教学的智慧或许就会在这一瞬间闪现,这就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赢得了主动。

二、处乱不惊,游刃有余

课间,两位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物理老师让他们进教室,一位学生很快进了教室,另一位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物理老师没有硬拖他进去,也没有去批评他,而是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提进了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但是有位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帮助老师拿小黑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不迟。”那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老师讲课。这是学校中一件普通的小事,但我们年轻教师容易急噪,这样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往往激化矛盾,有时也可能转化为影响正常教学的大事,这时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突发事件有足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做底蕴,教师才有可能处乱不惊。处理问题才能够当机立断,游刃有余。所以教师机智的形成是和教师长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分不开的,丰厚的教育实践经验是“教师机智”的良好基础。

三、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即按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循循善诱,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择善去恶,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品德。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我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我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要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我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上座位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于是我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基本看不到纸屑了。可见,教师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气氛中,善于把这种教育要求当成学生自己的意图提出并加以执行,善于把这种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努力的目标,这就是教育艺术,这就是教育机智的表现。

通过这些事件,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有可能发生以上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意外事件,都需要教师对这些意外事件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毕竟,学生只是孩子,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我们成人的感情尚且需要理性的约束,何况是孩子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教学中多探索、多实践、多发现、多总结,多爱心,多些责任心,我们的教学课堂就会少一些尴尬,班主任工作就多几分乐趣。

第四篇:浅谈农村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班主任面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应负重前行,充当主角,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重要任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农村班主任 主角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二、班主任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知识的教育

(1)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

(2)班主任要配合心理老师,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也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做工作,不然这个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三、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1、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

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2、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

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此时,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

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们的鼓励也(下转第42页)(上接第35页)应该从小事入手,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他会更乐意去做,更乐意和大家做朋友。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切忌万事批评在前而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四、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1、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2、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3、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五、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如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刘霞,赵景欣等《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7,6:7-20.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3]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4]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

谈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摘要】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全国妇联于2008年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上,发布了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这么庞大的群体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要学会用真情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留守儿童 关爱

随着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部分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将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在乡镇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自己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就是用爱浇灌留守儿童。

1 建立档案,多沟通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2 用心关爱,多引导

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笔者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2.1 制定计划,注重平时

针对笔者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2.2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笔者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2.3 消除痼疾,促进健康

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留守儿童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缺少父母的呵护和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有的个性怪异、性格孤僻,有的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甚至有的拉帮结派、胡作非为。多数留守儿童并不是缺少生活经济来源,而是缺乏关爱、缺乏抚慰。公安部门曾提出两个“大多数”问题: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笔者注重在所带班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通过每周班会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痼疾,强化情感体验,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利用活动,多鼓励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 寻找机会,多表扬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许多地方已出现了“代理家长”、“知心爸爸”、“知心妈妈”。我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第五篇:班主任论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我曾听过“解放班主任”一说,可有人说“不可能”,理由是“学校领导不愿解放我们”,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我所提倡的“解放班主任”一说并不是向学校“争取自由解放”,而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上“自我解放”。都说当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来,这个“累”除了工作繁忙之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理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面对各种各样的沉重,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如处理不当班主任往往疲于奔命。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在寻找“自我解放”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给了我很大启示。

一、建立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能寻找一个自己能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记得初为班主任时,由于在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源不是很理想,总以为学生比较难管,个个是淘气包,捣蛋鬼,因此在学生面前始终板着一张脸,有时甚至对学生热情的招呼也置之不理,“师道尊严”做得很好,对学生的错误更是从严处理,渐渐地我的班级在学校各项量化考核中成绩越来越突出,学生也越来越“怕”我,有时不免还陶醉在于那威风八面的良好自我感觉中,但我却突然发现学生和我已经很疏远了。每当我想起孩子们在自己面前那躲闪的眼神,吞吐的话语,在犯错时那左躲右闪的情形,想起本应天真灵动的天性,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不禁感到迷惘。是否我真的哪做错了?一次我外出学习几天不在,等我回校,老师向我反映在我不在学校的几天班级乱翻了天,真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势,而且这几天的量化考核也一落千丈。为此,我陷入了沉思:一个只能让学生产生敬畏,而无法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信任的老师,也能获得许多荣誉,但最终无法赢得孩子们“心的点头”,更不能称之为优秀班主任。我不妨大胆地说,敢不敢欣赏学生,信任学生,能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是判别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尺!从此,我大胆尝试主动与学生交流,尝试与学生沟通,把自己融入了班集体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放弃空洞的说教,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从欣赏的角度看学生,渐渐地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记得那一年我意外受伤,一个礼拜没能上班,可全班秩序井然,而且学生自制卡片,全体签名,祝愿我早日康复,期待我早日回校上课。从那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学生的真情,这也加大了我“用信任换信任”的决心。

二、开展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古时曾有这个一个故事:某日一人与欧阳修同行,见路边有一枯树,随口吟到: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此句俗不可耐,既无生命也无色彩,可欧阳修思索一番,加上了两句“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他把一个毫无生机的景象演绎得如此生动,学生不也是这样吗?何况我们的学生还是如此得可爱动人呢?如果你能真诚地对待学生,欣赏学生,哪个学生身上没有闪光点,没有可爱之处呢?

有一年,我接了一个“乱班”,班上有一个学生,和老师相当对立,在班里已成了老师最为头疼的对象之一。我接手后,经过多次与其交流沟通,深入了解,我发现这名学生的自尊心相当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经商,长时间一个人生活,使她的个性相当倔强,听不进老师的教诲,经常在班里制造一些“事端”,可我发现她却很有爱心。一次,我班一个学生意外失去了父亲,而那天又是她生日,因此情绪相当低落。这事被她知道了,于是她默默地组织同学自发筹钱为其开了一个充满爱意的生日聚会。(班主任工作 )我抓住这一契机,与其交心,给予正面的赞赏,慢慢帮她竖立正确的目标,促使她美好的道德萌芽真正地成长与成熟。以前该生只要是父母提出和老师见面,她就又哭又闹,百般阻挠,而如今她反复催促父母回来和我见面,最后,她父母连夜从千里之外赶回来与我交换意见,该生的变化之大,让所有同学和老师都感到十分惊讶。在她的带动下,班级情况明显好转。这件事让我又进行了一次反思:学生不缺乏自觉,而是缺乏别人的尊重与赏识,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的每一个次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而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道德。

三、满爱心的成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体现其赏识教育的,他始终认为老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首先,老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老师有了爱心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老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和善意去启发,感化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最终他们会痛改前非,奋起直追,最终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其次,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第个学生的天赋与才能,向他们提供发展的条件,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其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

记得曾有一个学生,她是高三下学期转入我班的,不久我发现她几乎不与人交流,始终在躲避同学与老师,几次考试都是班中的最后一名。可我发现她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画画,而且画的动物,人物都栩栩如生。了解了这些我尝试与其交流,让她为我作画,为同学作画,全班同学都为她的画竖起了拇指,慢慢地她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了,学习也有了起色。在全班同学的激励下,她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在那届高考中她最后考取了徐州师范大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和赏识,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真切体会到班主任一定要变怀疑为赏识,一旦学生得到赏识,他也将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一旦班主任获得赏识,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及亲和力也会不断提高,师生间的友谊也会日益增加,长此以往,班主任工作自然就可以“解放。”

范文网【】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论文:怎样才能写出激励性评语 ] [班主任论文: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上一篇:青少活动中心工作计划下一篇:浅谈城建档案编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