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散发智力和思想的双重光芒——浅谈文道统一原则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即文道结合。所以说, 语文课既是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课程, 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课程。我觉得, 这一原则在我所执教的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值得提倡和坚持运用的。

1 坚持文道统一原则的重要性

列宁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立组成特殊的王国, 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这些经典的论述告诉我们语文课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字功底, 又要提高精神素养。就一般的职业学校而言, 学校以专业课, 以考工、考证为主, 语文课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够, 长此以往, 学生也形成了不重视语文课的习惯。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是从中考中被筛选下来的成绩较差的学生, 文字功底本身就比较薄弱, 另外, 职业学校有很多学生在人格上都不健全。有的偏执, 有的抑郁, 有的暴力, 有的冲动, 所以, 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急需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上多下功夫。我们要认识到完成这些任务是语文课的重要使命。那么, 究竟怎样来做呢?

2 如何实施文道统一原则

2.1 阅读教学不可少, 但要求可适当降低

2.1.1 以读为基础, 听说写协同发展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非常缺乏对课文和其他读物的分析能力。他们平常对课文中的篇目的要点都无法透彻的理解, 更不要说去看其他的文学名著了。我觉得, 越是这样, 就越要要求他们重视阅读, 老师也越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有时, 我们会认为, 反正学生听不懂, 就对课文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用大部分的时间在作课外内容的引申, 不管内容与文章相不相符。一堂课下来, 学生什么也没有掌握。因此, 只有通过课文阅读, 通过继承人类文化传统, 取得与社会对话的文化语境, 才能实现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 才能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

每篇课文按照文道统一原则,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注意这篇课文一定要制定一个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即文的体现。如记叙文《梅园新村之行》中, 就要求着重掌握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烘托出周恩来先生高尚的爱国精神。那么, 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解读, 找找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 对烘托周恩来的人物精神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再如《琐忆》, 文章主要是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来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就要求教师对这一点如何在文章中体现进行分析。文章写了哪七件事, 可以怎样来进行分类, 总纲是什么。其中穿插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举止描写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说明文要求掌握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议论文要掌握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文言文要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这些内容都属于“文”。

每篇文章的讲解都要有一定的思路, 解决生字词, 介绍作者, 时代背景, 解题, 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写作特色的体现, 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课文的分析一定要有侧重点, 并且条理清晰, 绝对不是随便讲讲即可。

除了课内读, 还要要求学生课外读, 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 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面, 丰富文学知识。读的同时, 写、听、说的能力也要同时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读是为写和说打下基础, 写和说是读的质量的体现。如果一个同学阅读量比较大的话, 我想他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所以一个是内化, 一个是外化, 缺一不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

2.1.2 量力而行, 过犹不及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基础要差很多, 读写听说能力比较薄弱, 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能对学生抱太大的期望。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 对文章的分析做到“适可而止”。

比如在讲《左忠毅公逸事》时, 史可法后来为了镇压明末农民起义时尽职守则, 勤于军务, 爱护部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说明他在思想上也有局限性, 为朝廷效忠, 而看不见国家灭亡的必然性。朝廷的阉党势力庞大, 政治的腐败, 民心已失, 而他还对朝廷忠心耿耿。大多数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并不了解, 让他们发现和讨论史可法思想的局限性, 很少有同学能比较准确的阐发。所以我觉得即使学生不能理解这一点, 也并不妨事, 重要的是掌握文章主要通过侧面写史可法来烘托左光斗, 而对那个问题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再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 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难度是相当大的。大部分同学连翻都没有翻过。他们一般所了解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反抗者的代表也是从老师的口中得知, 更不要说让他们来解读人物的个性了, 如怎样来评价林黛玉, 薛宝钗。林喜欢使小性子, 换到现代, 谁也受不了。薛宝钗并不是维护封建礼教的人, 其实, 她也一个受害者, 就像是鲁迅先生《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他不是害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 只是一个封建礼教的执行者。薛宝钗也是。像这些要求深入剖析的内容, 我们的学生是很难掌握和感悟的。

所以, 有的时候, 我们用不着过分深挖, “浅尝辄止”就行, 但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让他们课后去思考。这样为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学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2.2 人文情感教育举足轻重, 不容忽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列宁也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 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 人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他们, 就好象人没有了灵魂。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更需要人文情感的培养。因为, 有一部分同学在人格心理上并不是很健全。有打架的, 有抽烟的, 有谈恋爱的, 有跟老师顶嘴的。上课睡觉、讲话、看课外书, 诸如此类。这正是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的体现, 因此语文课也应该肩负起思想教育的任务。

2.2.1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美好而丰富的感情, 有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人类情, 有对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 对未来的向往、对邪恶的抨击, 对英雄的讴歌, 这些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把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出来, 并且能联系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实际来谈。

如《西岳群英谱》歌颂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在华山抢险的英雄事迹, 表现新一代青年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和崇高精神。我就联系了有些同学过分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不会关心别人, 关心集体的现象。提倡同学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学会帮助别人, 在学生上, 在生活中。不仅在班级里, 而且在平常生活中。

再如《纳谏与止谤》主要是赞扬齐威王勇于纳谏的精神。告诉同学们也应该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不要对提意见的老师和同学打击报复。有些同学总是惹是生非, 但面对老师的批评还理直气壮, 我们就可以借鉴这篇课文。指出如果大家能广泛听取别人忠恳的意见, 这样对改正自己错误有很大帮助。

还有像《日本签字投降》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拿来主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外来事物, 不要总哈韩哈日, 《我有一个梦》指出每个人都要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等等。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教材中饱含感情的内容, 把它们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它们在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感的氛围中熏陶。

2.2.2 激发教师自身的情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课上得有趣, 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因此, 教师要让教学充满爱, 让教育对象在爱河中游弋, 用情感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 引导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展开想来的翅膀, 深入体验文章中渗透的情感跃动。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上课都无精打采的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感情。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 信任感, “亲其师, 信其道”。用评价激情, 不管是正的评价或是负的评价, 学生都需要, 他会从中感受到老师尊重他, 关心他, 公平的对待他。教师不应该对差生不理不睬, 冷嘲热讽, 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打动学生。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词汇丰富, 旁征博引, 调动课堂气氛, 适当穿插讲个笑话也未尝不可, 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他们。

3 正确处理文道二者关系

我认为, 文道之间的正确关系是在保证“文”的基础上发挥“道”, 两者缺一不可。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又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就不能反映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本体特点;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就等于抽掉了工具性的内容与灵魂。我们不能光谈语文的工具性, 或谈语文的人文性, 而应该结合起来。离开了工具性谈人文性, 就好象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 而离开了人文性谈工具性, 就仿佛是抽去了灵魂的躯壳。语文课不是语言课, 也不是文学课, 而是一文一道, 文道结合。

总之, 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 也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人。在职业学校中, 能够紧紧围绕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来组织语文教学, 这将给语文课带来新的生机, 让我们的语文课散发智力和思想的双重光芒!

摘要:对于语文课的认识, 我想要围绕“文道统一”原则来谈一些体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要发展学生智力, 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情操、健康高尚的品德。本文阐述了文道统一原则的内涵及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进行了探讨, 最后提出注意点。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9.

[2]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语文出版社, 2003, 7.

[3] 施良芳.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秦皇岛市北戴河中学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物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